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立体几何文科大题及答案

高考立体几何文科大题及答案

高考立体几何大题及答案

1.(2009全国卷Ⅰ文)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D ⊥底面ABCD

AD =2DC SD ==,点M 在侧棱SC 上,∠ABM=60。

(I )证明:M 是侧棱SC 的中点;

()II 求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

2.(2009全国卷Ⅱ文)如图,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 ⊥AC,D 、E 分别为AA 1、B 1C 的中点,DE ⊥平面BCC 1(Ⅰ)证明:AB=AC (Ⅱ)设二面角A-BD-C 为60°,求B 1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3.(2009浙江卷文)如图,DC ⊥平面ABC ,//EB DC ,22AC BC EB DC ====,

120ACB ∠=,,P Q 分别为,AE AB 的中点.(I )证明://PQ 平面ACD ;(II )求AD 与平

面A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C

B

A 1

B 1

C 1 D

E

4.(2009北京卷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PD ABCD ⊥底面,点E 在棱

PB 上.(Ⅰ)求证:平面AEC PDB ⊥平面;(Ⅱ)当PD =

且E 为PB 的中点时,求

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

5.(2009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

6.(2009安徽卷文)如图,ABCD 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直线l 与平面ABCD 平行,g 和F 式l 上的两个不同点,且EA=ED ,FB=FC ,

和是平面ABCD 内的两点,

和都与平面ABCD

垂直,(Ⅰ)证明:直线垂直且平分线段AD :(Ⅱ)若∠EAD=∠EAB=60°,EF=2,求多

面体ABCDEF 的体积。

7.(2009江西卷文)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4PA AD ==,2AB =.以BD 的中点O 为球心、BD 为直径的球

面交PD 于点M .

(1)求证:平面ABM ⊥平面PCD ; (2)求直线PC 与平面ABM 所成的角; (3)求点O 到平面ABM 的距离.

8.(2009四川卷文)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

(I )求证:EF BCE ⊥平面;

(II )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求证: PM ∥BCE 平面 (III )求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

B

9.(2009湖北卷文)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SD ⊥平面ABCD,SD =AD =a,点E 是SD 上的点,且DE =λa(0<λ≦1). (Ⅰ)求证:对任意的λ∈(0、1),都有AC ⊥BE:

(Ⅱ)若二面角C-AE-D 的大小为600

C ,求λ的值。

10.(2009湖南卷文)如图3,在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4, 1AA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C 上,且DE ⊥1A E.(Ⅰ)证明:平面1A DE ⊥平面11ACC A ;(Ⅱ)求直线AD

和平面1A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11.(2009辽宁卷文)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 和DCEF 不在同一平面内,M ,N 分别为AB ,DF 的中点。(I )若CD =2,平面ABCD ⊥平面DCEF ,求直线MN 的长; (II )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 与 BN 是两条异面直线。

12.(2009四川卷文)如图,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 AE FA FE AEF ?

==∠= (I )求证:EF BCE ⊥平面;

(II )设线段CD 、AE 的中点分别为P 、M ,

求证: PM ∥BCE 平面

(III )求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

13.(2009陕西卷文)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AB =1

,1AC AA ==∠ABC=600

. (Ⅰ)证明:1AB A C ⊥;

(Ⅱ)求二面角A —1A C —B 的大小。

14.(2009宁夏海南卷文)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P AC =∠PBC =90 (Ⅰ)证明:AB ⊥PC

(Ⅱ)若4PC =,且平面PAC ⊥平面PBC , 求三棱锥P ABC -体积。

15.(2009福建卷文)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0DAB ?

∠=,2,4AB AD ==将

CBD ?沿BD 折起到EBD ?的位置,使平面EDB ⊥平面ABD (I )求证:AB DE ⊥

(Ⅱ)求三棱锥E ABD -的侧面积。

16.(2009重庆卷文)如题(18)图,在五面体ABCDEF 中,AB ∥DC ,2

BAD π

∠=

2CD AD ==,四边形ABFE 为平行四边形,FA ⊥平面ABCD ,3,FC ED ==.求:

(Ⅰ)直线AB 到平面EFCD 的距离;

(Ⅱ)二面角F AD E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17.(2009年广东卷文)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处的安全标识墩如图4所示,墩的上半部分是正四棱锥P -EFGH,下半部分是长方体ABCD -EFGH.图5、图6分别是该标识墩的正(主)视图和俯视图. (1)请画出该安全标识墩的侧(左)视图; (2)求该安全标识墩的体积 (3)证明:直线BD ⊥平面PEG

参考答案

1、【解析】(I )解法一:作MN ∥SD 交CD 于N ,作NE AB ⊥交AB 于E ,

连ME 、NB ,则MN ⊥面ABCD ,ME AB ⊥,NE AD ==设MN x =,则NC EB x ==,

在RT MEB ?中,

60MBE ∠=?ME ∴=。

在RT MNE ?中由222ME NE MN =+22

32x x ∴=+ 解得1x =,从而1

2

MN SD =

∴ M 为侧棱SC 的中点M. 解法二:过M 作CD 的平行线

.

(II )分析一:利用三垂线定理求解。在新教材中弱化了三垂线定理。这两年高考中求二面角也基本上不用三垂线定理的方法求作二面角。

过M 作MJ ∥CD 交SD 于J ,作SH AJ ⊥交AJ 于H ,作HK AM ⊥交AM 于K ,则

JM ∥CD ,JM ⊥面SAD ,面SAD ⊥面MBA ,SH ⊥面AMB ∴SKH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补

角.

法二:利用二面角的定义。在等边三角形ABM 中过点B 作BF AM ⊥交AM 于点F ,则点F 为AM 的中点,取SA 的中点G ,连GF ,易证GF AM ⊥,则GFB ∠即为所求二面角.

解法二、分别以DA 、DC 、DS 为x 、y 、z 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

)2,0,0(),2,0,0(),0,2,2(),0,0,2(S C B A 。

(Ⅰ)设)0,0)(,,0(>>b a b a M ,则

)2,,0(),,2,2(),0,2,0(-=--=-=b a SM b a BM BA ,

)2,2,0(-=SC ,由题得

??

?

?

?

>=

????

-=-=++-?--)

2(22212)2(2)2(22

2b a b a a 解之个方程组得1,1==b a 即)1,1,0(M 所以M 是侧棱SC 的中点。

法2:设λ=,则)12

,12,2(),12,12,

0(λ

λλλλ+-+=++MB M 又o AB MB AB 60,),0,2,0(>=<= 故o AB MB AB MB 60cos ||||?=?,即

2

2)12()12(214λ

λλ++++=+,解得1=λ, 所以M 是侧棱SC 的中点。

(Ⅱ)由(Ⅰ)得)1,1,2(),1,1,0(--=MA M ,又)2,0,2(-=AS ,)0,2,0(=AB , 设),,(),,,(22221111z y x n z y x n ==分别是平面SAM 、MAB 的法向量,则

????

?=?=?0011AS n n 且?????=?=?0

012AB n n ,即?????=+-=--022*******z x z y x 且?????

==--02022222y z y x 分别令221=

=x x 得2,0,1,12211====z y y z ,即

)2,0,2(),1,1,2(21==n n ,

∴3

6

6

2202,cos 21=

?++>=

二面角S AM B --的大小3

6arccos

-π。 2、解法一:(Ⅰ)取BC 中点F ,连接EF ,则EF

1

2

1B B ,从而EF DA 。 连接AF ,则ADEF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F//DE 。又D E ⊥平面1BCC ,故AF ⊥平面1BCC ,从而AF ⊥BC ,即AF 为BC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 。

(Ⅱ)作AG ⊥BD ,垂足为G ,连接CG 。由三垂线定理知CG ⊥BD ,故∠AGC 为二面角A-BD-C 的平面角。由题设知,∠AGC=600.

.

设AC=2,则

AB=2,BC=

由AB AD AG BD ?=?得

故AD=AF 。又AD ⊥AF ,所以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

因为BC ⊥AF ,BC ⊥AD ,AF ∩AD=A ,故BC ⊥平面DEF ,因此平面BCD ⊥平面DEF 。 连接AE 、DF ,设AE ∩DF=H ,则EH ⊥DF ,EH ⊥平面BCD 。 连接CH ,则∠ECH 为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

因ADEF 为正方形,EH=1,又EC=

11

2

B C =2, 所以∠ECH=300

,即1B C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300

.

解法二:

(Ⅰ)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为x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 —xyz 。

设B (1,0,0),C (0,b ,0),D (0,0,c ),则1B (1,0,2c ),E (

12,2

b

,c ). 于是DE →

=(12,2

b

,0),BC →=(-1,b,0).由D E ⊥平面1BCC 知DE ⊥BC , DE BC →→?=0,求得

b=1,所以 AB=AC 。

(Ⅱ)设平面BCD 的法向量(,,),AN x y z →

=则0,0.AN BC AN BD →→→→

?=?= 又BC →

=(-1,1, 0),

BD →

=(-1,0,c ),故0

x y x cz -+=??

-+=?

令x=1, 则y=1, z=1c ,AN →=(1,1, 1

c

).

又平面ABD 的法向量AC =(0,1,0)

由二面角C BD A --为60°知,AC AN ,

=60°, 故 60cos ??=?AC AN AC AN °,求得2

1c =

于是 ),,(211=AN , ),,211(1-=CB

2

1

cos 1

11=

??=

CB AN CB AN CB AN ,, 601=CB AN ,

° 所以C B 1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30°

3、(Ⅰ)证明:连接CQ DP ,, 在ABE ?中,Q P ,分别是AB AE ,的中点,所以BE PQ 2

1

//==,

又BE DC 21

//

==,所以DC PQ ==

//,又?PQ 平面ACD ,DC ?平面ACD , 所以//PQ 平面ACD (Ⅱ)在ABC ?中,BQ AQ BC AC ===,2,所以AB CQ ⊥ 而DC ⊥平面ABC ,DC EB //,所以⊥EB 平面ABC

而?EB 平面ABE , 所以平面ABE ⊥平面ABC , 所以⊥CQ 平面ABE

由(Ⅰ)知四边形DCQP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Q DP //

所以⊥DP 平面ABE , 所以直线AD 在平面ABE 内的射影是AP , 所以直线AD 与平面ABE 所成角是DAP ∠ 在APD Rt ?中,5122222=+=+=DC AC AD ,1sin 2=∠==CAQ CQ DP

所以55

5

1sin =

==

∠AD DP DAP

4、【解法1】(Ⅰ)∵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BD ,

∵PD ABCD ⊥底面, ∴PD ⊥AC ,∴AC ⊥平面PDB , ∴平面AEC PDB ⊥平面.

(Ⅱ)设AC∩BD=O ,连接OE ,

由(Ⅰ)知AC ⊥平面PDB 于O , ∴∠AEO 为AE 与平面PDB 所的角, ∴O ,E 分别为DB 、PB 的中点, ∴OE//PD ,1

2

OE PD =

,又∵PD ABCD ⊥底面, ∴OE ⊥底面ABCD ,OE ⊥AO ,

在Rt △AOE 中,122

OE PD AB AO =

==, ∴45AOE ?

∠=,即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 【解法2】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AB a PD h ==

则()()()()(),0,0,,,0,0,,0,0,0,0,0,0,A a B a a C a D P h , (Ⅰ)∵()()(),,0,0,0,,,,0AC a a DP h DB a a =-==,

∴0,0AC DP AC DB ?=?=,

∴AC ⊥DP ,AC ⊥DB ,∴AC ⊥平面PDB , ∴平面AEC PDB ⊥平面.

(Ⅱ)当PD =

且E 为PB 的中点时,()

11,,22P E a a ??

? ??

?, 设AC∩BD=O ,连接OE ,

由(Ⅰ)知AC ⊥平面PDB 于O , ∴∠AEO 为AE 与平面PDB 所的角,

∵112,,,0,0,2222EA a a a EO a ????

=--=-

? ? ? ????

?, ∴2

cos 2

EA EO AEO EA EO

?∠=

=?, ∴45AOE ?

∠=,即AE 与平面PD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

.

5、

6、【解析】(1)由于EA=ED 且'''ED ABCD E D E C ⊥∴=面

∴点E '在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F '在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ABCD 是四方形

∴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 即点E 'F '都居线段AD 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直线E 'F '垂直平分线段AD.

(2)连接EB 、EC 由题意知多面体ABCD 可分割成正四棱锥E —ABCD 和正四面体E —BCF 两部

分.设AD 中点为M,在Rt △MEE '中,由于ME '=1, 'ME EE =.

E V ∴—ABCD 211'2333

S ABCD EE =??=?四方形

又E V —BCF=V C -BEF=V C -BEA=V E -ABC 2111'23323

ABC

S EE =

?=??=

∴多面体ABCDEF 的体积为V E —ABC D +V E —

BCF=7、解:方法(一):

(1)证:依题设,M在以BD为直径的球面上,则BM⊥PD. 因为PA⊥平面ABCD,则PA⊥AB,又AB⊥AD,

所以AB⊥平面PAD,则AB⊥PD,因此有PD⊥平面ABM,所以平面ABM⊥平面PCD.

(2)设平面ABM与PC交于点N,因为AB∥CD,所以AB∥平面PCD,则AB∥MN∥CD,

由(1)知,PD⊥平面ABM,则MN 是PN 在平面ABM 上的射影,

所以 P N M ∠就是PC 与平面ABM 所成的角, 且PNM PCD ∠=∠

tan tan PD

PNM PCD DC

∠=∠==

所求角为arctan (3)因为O 是BD 的中点,则O 点到平面ABM 的距离等于D 点到平面ABM 距离的一半,由(1)知,PD⊥平面ABM于M ,则|DM|就是D 点到平面ABM 距离.

因为在Rt △PAD 中,4PA AD ==,PD AM ⊥,所以M 为PD

中点,DM =,则O 点到平面ABM

方法二: (1)同方法一;

(2)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A ,(0,0,4)P ,(2,0,0)B , (2,4,0)C ,

(0,4,0)D ,(0,2,2)M ,

设平面ABM 的一个法向量(,,)n x y z =,由,n A B n

A M ⊥⊥可得:20

220

x y z =??

+=?,令1z =-,

则1y =,即(0,1,1)n =-.设所求角为α

,则2sin 3

PC n PC n

α?=

=

, 所求角的大小为arcsin

3

.

(3)设所求距离为h ,由(1,2,0),(1,2,0)O AO =,得:2AO n h n

?=

=

8、【解析】解法一:

因为平面ABEF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AB ,平面ABEF ∩平面ABCD=AB , 所以BC ⊥平面ABEF. 所以BC ⊥EF.

因为⊿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 所以∠AEB=45°, 又因为∠AEF=45,

所以∠FEB=90°,即EF ⊥BE.

因为BC ?平面ABCD, BE ?平面BCE, BC ∩BE=B

所以EF BCE ⊥平面

…………………………………………6分

(II )取BE 的中点N,连结CN,MN,则MN

12

A B PC

∴ PMN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 ∥CN. ∵ CN 在平面BCE 内,PM 不在平面BCE 内,

∴ PM ∥平面BCE. …………………………………………8分 (III )由EA ⊥AB,平面ABEF ⊥平面ABCD,易知EA ⊥平面ABCD.

作FG ⊥AB,交BA 的延长线于G,则FG ∥EA.从而FG ⊥平面ABCD, 作GH ⊥BD 于H,连结FH,则由三垂线定理知BD ⊥FH. ∴ ∠FHG 为二面角F-BD-A 的平面角. ∵ FA=FE,∠AEF=45°, ∠AEF=90°, ∠FAG=45°.

设AB=1,则AE=1,AF=

2,则1FG AF sin FAG 2

=?= 在Rt ⊿BGH 中, ∠GBH=45°,BG=AB+AG=1+

12=3

2

,

3GH BG sin GBH 224

=?=

?=,

在Rt ⊿FGH 中, FG tan FHG GH 3

=

=,

∴ 二面角F BD A --

的大小为arc tan

3

…………………………………………12分

解法二: 因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B =,所以AB AE ⊥

又因为平面AB ABCD ABEF =?平面,所以AE ⊥平面ABCD , 所以AD AE ⊥

即AE AB AD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I) 设1=AB ,则1=AE ,)0,1,1(),1,0,0(),0,0,1(),0,1,0(C E D B

∵?=∠=45,AEF FE FA ,∴090=AFE ∠,

从而)

,,-(21

210F

)2

1

,21,0(--=EF ,)0,0,1(),1,1,0(=-=

于是02

1

210=-+=?BE EF ,0=?

∴EF ⊥BE ,EF ⊥BC

∵BE ?平面BCE ,BC ?平面BCE ,B BE BC =? ∴EF BCE ⊥平面

(II ))0,21,

1(),2

1,0,0(P M ,从而)2

1,21,1(--= 于是04

1

410)21,21,0()21,21,1(=-+=--?--=?

∴PM ⊥EF ,又EF ⊥平面BCE ,直线PM 不在平面BCE 内, 故PM ∥平面BCE

(III )设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并设1n =(),,z y x )2

1,23,0(),0,1,1(-

=-= ?????=?=?0011BF n n 即???

??=+-=-021

2

30z y y x 取1=y ,则1=x ,3=z ,从而1n =(1,1,3) 取平面ABD D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2=n

11

11

31

113cos 21=

?=

>=

故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为11

11

3arccos

9、(Ⅰ)证发1:连接BD ,由底面是正方形可得AC ⊥BD 。 SD ⊥平面ABCD,∴BD 是BE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 由三垂线定理得AC ⊥BE.

(II)解法1: SD ⊥平面ABCD ,CD?平面ABCD,∴ SD ⊥CD.

又底面ABCD是正方形,∴ CD ⊥AD ,又SD AD=D ,∴CD ⊥平面SAD 。 过点D 在平面SAD 内做DF ⊥AE 于F ,连接CF ,则CF ⊥AE , 故∠CFD 是二面角C-AE-D 的平面角,即∠CFD=60° 在Rt △ADE 中, AD=a , DE= a λ, AE=a 12+λ 。

于是,DF=

1

2

+=?λλa AE

DE

AD

在Rt △CDF 中,由cot 60°=

1

2

+=λλCD

DF

3

3

1

2

=

+λλ, 即332+λ=3λ (0,1]λ∈, 解得λ=

2

2

10、解:(Ⅰ)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性质知1AA ⊥平面ABC .

又DE ?平面ABC ,所以DE 1AA ⊥.而DE ⊥1A E ,111AA A E A =,

所以DE ⊥平面11ACC A .又DE ?平面1A DE , 故平面1A DE ⊥平面11ACC A .

(Ⅱ)解法 1: 过点A 作AF 垂直1A E 于点F , 连接DF .由(Ⅰ)知,平面1A DE ⊥平面11ACC A , 所以AF ⊥平面1A DE ,故ADF ∠是直线AD 和

平面1A DE 所成的角。因为DE ⊥11ACC A ,

所以DE ⊥AC.而?ABC 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 于是AD

=AE=4-CE =4-

1

2

CD =3.

又因为1AA =1A E

= 1A

E =

== 4,

114

AE AA AF A E ?=

=

,

sin 8AF ADF AD ∠==. 即直线AD 和平面1A 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8

解法2 : 如图所示,设O 是AC 的中点,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A(2,0,0,), 1A

), D(-1,

E(-1,0,0).

易知1A D =(-3

,DE =(0,

0),AD =(-3

0).

设(,,)n x y z =r

是平面1A DE 的一个法向量,则

10,

30.

n DE n A D x ??==???=--=??r uuu v r uuu v

解得,0x z y ==

.

故可取3)n =-r

.于是

cos ,n AD n AD n AD ?=?r uuu r

r uuu r r uuu r

8=-

由此即知,直线AD 和平面1A DE

11解(Ⅰ)取CD 的中点G 连结MG ,NG. 因为ABCD ,DCEF 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 所以MG ⊥CD ,MG =2

,NG = 因为平面ABCD ⊥平面DCEF , 所以MG ⊥平面DCEF ,可得MG ⊥NG.

所以MN =

=……6分

(Ⅱ)假设直线ME 与BN 共面, …..8分 则AB ?平面MBEN ,且平面MBEN 与平面DCEF 交于EN , 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 ?平面DCEF.

又AB ∥CD ,所以AB ∥平面DCEF.而EN 为平面MBEN 与平面DCEF 的交线, 所以AB ∥EN. 又AB ∥CD ∥EF,

所以EN ∥EF ,这与EN EF=E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ME 与BN 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12分

12、【解析】解法一:

因为平面ABEF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AB ,平面ABEF ∩平面ABCD=AB , 所以BC ⊥平面ABEF. 所以BC ⊥EF.

因为⊿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E , 所以∠AEB=45°, 又因为∠AEF=45,

所以∠FEB=90°,即EF ⊥BE.

因为BC ?平面ABCD, BE ?平面BCE, BC ∩BE=B

所以EF BCE ⊥平面

…………………………………………6分

(II )取BE 的中点N,连结CN,MN,则MN

12

A B PC

∴ PMN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M ∥CN. ∵ CN 在平面BCE 内,PM 不在平面BCE 内,

∴ PM ∥平面BCE. …………………………………………8分 (III )由EA ⊥AB,平面ABEF ⊥平面ABCD,易知EA ⊥平面ABCD.

作FG ⊥AB,交BA 的延长线于G,则FG ∥EA.从而FG ⊥平面ABCD, 作GH ⊥BD 于H,连结FH,则由三垂线定理知BD ⊥FH. ∴ ∠FHG 为二面角F-BD-A 的平面角. ∵ FA=FE,∠AEF=45°, ∠AEF=90°, ∠FAG=45°.

设AB=1,则AE=1,AF=

2,则1FG AF sin FAG 2

=?= 在Rt ⊿BGH 中, ∠GBH=45°,BG=AB+AG=1+

12=3

2

,

3GH BG sin GBH 224

=?=

?=,

在Rt ⊿FGH 中, FG tan FHG GH =

=,

∴ 二面角F BD A --的大小为arc tan

3

…………………………………………12分

解法二: 因ABE ?等腰直角三角形,AE AB =,所以AB AE ⊥

又因为平面AB ABCD ABEF =?平面,所以AE ⊥平面ABCD ,所以AD AE ⊥ 即AE AB AD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I) 设1=AB ,则1=AE ,)0,1,1(),1,0,0(),0,0,1(),0,1,0(C E D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