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整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整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整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历年名词解释整

1、预测: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有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的推测。

2、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的未来作出推测。

3、教育规划:是国家、地方政府或学校为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4、教育发展战略:是以教育发展为对象而作的全局性和方向性的筹划。

5、教育计划: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未来时期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目的实现的措施及其相关活动所做的安排。

6、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利用教育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来预测教育未来的发展,就是教育预测的延续性原理。

7、教育预测的相似性原理: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一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状况,但是,当教育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内外条件基本相同时,则其未来的发展过程也会非常相似。如果我们知道某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就可以根据相似性规律,预测类似教育现象相应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就是教育预测的相似形原理。

8、专家协商预测法:是将若干名专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景的一种方法。

9、时间序列:是指将预测对象的统计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以反映一段时期内预测对象的变化规律。

10、教育规划的预见性:是指编制的教育规划方案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具有一种超前意识。

11、教育规划的客观性:是指教育的规划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育规划方案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12、专家评分法:是根据事先设计的评估标准对论证项目进行评分的专家论证方法。

13、合理性模式:把教育规划过程看承一系列渐次进行的程序:决策者或规划者试图认清重大的问题、急迫的需要并确定解决这些问题或满足这些需要的总目标—将总目表转化为各项具体目标—指出各种达到具体目标的行动步骤—说明每个行动步骤的代价和利益—选择最优秀的行动步骤—综合各种择定的行动步骤组成一个规划—将规划分解为各种可操作的项目—根据总目标来执行和评价每个项目。14、或然性原则:又称概率性原则,它是指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而且在偶然性中隐藏着必然性。

15、定性教育预测:指根据已知的教育发展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变化作出定性判断和推测。

16、教育规划三联式组织结构:是目前我国开展教育规划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由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规划部门联合称为教育规划的三联式组织结构。

17、决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对多种行动方案作出选择决定的过程。

18、教育预测反馈性原则是指以教育预测对象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为预测的依据之一,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对上一次的教育预测方案进行调整,以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发展保持一致,达到修正或提高预测精确度的目的。

19、国家教育规划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编制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是进行其他教育规划的重要依据。

20、宏观教育预测是指根据教育与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的相互联系,从全局上对国家、地区或部门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预测。

21、内部外推法是指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教育规模以及教育系统的现有办学条件,推算出今后若干年内需要补充多少师资,新建多少校舍,购置多少教学实验设备,平均每年要多少教育经费的规划方法。

22、教育系统的收益率是指用来评估某级(类)教育给学生个体或社会带来经济收益的一种指标

23、规范型教育预测是指在确立教育发展目标以后,对实现这种目标所具有的社会、经济等各种条件,以及完成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的预测

24、结语是指教育规划的结束语,一般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

25、国际比较法是指一种国外常用的教育规划方法,通过从多国比较而来的资料,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对应关系来指导制定教育规划

26、人口经济构成是指人口在社会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劳动分工的构成

27、开放型系统是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状态的改变,这种受环境严重影响的系统称为开放型系统28、指数平滑预测法是指当权重系数按照指数规律随时间由近至远逐步递减时的加权平均预测法

29、环境适应性系统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敏锐地对其作出反应的系统

30、人口地域构成指人口在各类地域的分布的状况

31、横式结构指将预测对象的统计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以反映一段时间内预测对象的变化规律

32、净入学率又称人口入学率,它是指适龄在校学生人数与适龄总人口数之比33、教育系统:是依据某种教育目的,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由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

34、教育决策:是为了达到教育的某种目标,而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所作的选择。

35、人口的发展动态:是指人口的增减和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迁移而引起的变动状态。

36、人口增减率: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减和迁移而导致的人口数的增减与人口基数的比值。

37、教育效率:是指教育产出与教育投入相比较的结果。

38、政治体制:是保证国家政治权利的形成和行使的各种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9、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一特定时期内对政治行为、政治过程、政治体系乃至政治各个方面的认知和情感总和。

40、教育预测的相关性原理:依据教育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来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原理,就叫做教育预测的相关性原理。

41、综合性原则:是要求在教育预测中,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组织预测工作。

42、专家判断预测法:是利用专家个人或集体的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教育发展的未来作出直觉性预测的一种方法。

43、专家个人预测法:是根据专家个人的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未来教育发展作出直觉预测的一种方法。

44、头脑风暴:是利用专家的创造性的思维来获取大量的预测信息的一种直觉性预测方法。

45、直接头脑风暴法:是指让专家们直接讨论具体为体的一种会议。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使之意见逐步趋于一致,从而得出预测结果。

46、质疑头脑风暴法:是指召开专家会议,只不过这种会议分两次召开,第一次按照直接头脑风暴的会议形式召开,通过直接讨论得出基本一致的预测意见。第二次会议则是对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设想进行质疑,即挑毛病,通过挑毛病并寻求解决方法,使设想结论更加全面、正确。

47、德尔非预测法:是采用同时向多位专家发函征询预测意见,并经过多轮反馈而使预测意见趋于一致的预测方法。

48、平均预测法:就是将一段时期的数据或者一组同类数据平均而进行预测的方法。

49、移动平均预测法:在平均间隔不变的情况下,每次后移一位求相应间隔的平均数,并根据此平均数数列的变化规律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就称为移动平均预测法。

50、回归预测法:是一种从变量之间变化的统计伴随关系出发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的数理统计方法。

51、散点图:又称散点分布图,它是以一个变量为横坐标,另一变量为纵坐标,利用散点(坐标点)的分布形态反映变量统计关系的一种图形。

52、教育规划的系统性:是指教育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

53、教育发展增长指标:是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指标(均是用绝对数量表示),报告期的差额,即报告期比基增加的指标数值。

54、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指标:是指教育事业发展的报告期水平指标与想比较的基期水平指标相应数值之比而得出的相对指标。

55、升学率指标:是指高一级学校招生人数与下一级学校毕业生人数的比值。

56、入学率指标:是指入学注册人数与规定入学相应年龄组人口数的比值。

57、定性论证法:主要是依靠参加论证的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对教育规划进行论证的方法,论证的结果采用评语的方式,而无须作出定量评估。

58、定量论证法:是以某些设定的数量指标作为对教育规划结果进行评价的标准的论证方法,论证的结果以定量评估为主。

59、综合论证法:是将定性论证法和定量论证法这两类方法结合使用所产生的一种论证的方法,由于评语能细致、深刻地描述规划的特征,而定量能明确显示规划的质量,综合论证法是比较理想的专家论证方法。60、互动性模式:教育规划过程不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有条不紊的,逻辑上互相联系的一系列程序,而是一种各种个人或利益集团之间主张、意见的冲突、交流、协商、妥协以及再冲突、交流、协商、妥协的连续动态过程。

61、技术型教育规划:当确定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后,规划者要使用各种严谨的技术分析和预测方法来确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或者向决策者提供各种经过周密评估的备择方案。

62、政治型教育规划:教育规划必须考虑与教育利害攸关的各种社会群体,构建各种可供人们自由选择的政策而不是确定和评价这些政策,努力表述人们共识而不是精确的预测结果。44、上下型教育规划:就是把规划当成教育体系内部上层任务的事务,而下层任务只有遵命行事的分儿。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很全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大全 陕西省旅游设计院城市规划所(Zeki) 目录 一、总则 (1) 二、城市和城市化 (2) 三、城市规划概述 (2) 四、城市规划编制 (4) 1、发展战略 (4) 2、城市人口 (5) 3、城市用地 (6) 4、城市总体布局 (8) 5、居住区规划 (9) 6、城市道路交通 (10) 7、城市给水工程 (11) 8、城市排水工程 (12) 9、城市电力工程 (13) 10、城市通信工程 (13) 11、城市供热工程 (13) 12、城市燃气工程 (14) 13、城市绿地系统 (14) 14、城市环境保护 (15) 15、城市历史文化地区保护 (16) 16、城市防灾 (16) 17、竖向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 (17) 五、城市规划管理 (1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 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 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 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 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 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 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 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 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3. 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4. 城市规划区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完整版)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雅典宪章: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17.分质给水系统:取水构筑物从同一水源功不同水源取水,经过不同程度的交公过程,用不同的管理分别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不同的用户的系统。 18.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19.住宅群体空间组合:运用建筑空间构图的规律以及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体。 20.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1.城市用地选择:根据城市各项设施对用地环境的要求、城市规划布局与用地组织的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的定义: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 艺术处理。 6.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 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 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 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 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 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 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4.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是指建 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15.停车率: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6.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7.居住区公共绿地: 18.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 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9.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 意义的城市。 20.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 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2015版教育综合名词解释(考研专用)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教育民主化: a、教育机会均等 b、师生关系民主化 c、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区别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和格塞尔。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和华生。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它因参与其中而接触到社会经济。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义务教育:也称强制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适合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它最具有强制性、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条例等。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学科课程: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亦称分科课程。 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立,他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课程的一元化: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 课程的多样化:课程也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和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即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城市规划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项目得选址与布局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答: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认其建设项目位置与用地范围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答: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工程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容积率? 答: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得比值。 什么叫建筑密度? 答: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得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得比例。 什么叫道路红线? 答:规划得城市道路路幅得边界线。 什么叫建筑红线? 答: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线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得界线。又称控制线。 什么叫建筑间距? 答: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得水平距离。 什么叫日照标准? 答:根据各地区得气候条件与居住卫生要求确定得,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得日照标准日获得得日照量,就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得主要依据。 什么叫绿地率? 答: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得比例。 什么叫建筑高度? 答:指建筑物室外地坪到建筑物外沿顶标高得高度。 什么就是构筑物? 答:一般不直接在里面进行生产与生活活动得建筑物,如水塔、烟囱。 什么叫城市? 答: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得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得市与镇。 什么叫城市化? 答: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与完善得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什么叫城镇体系? 答: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得城市群体。 什么叫城镇体系规划?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与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得规模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镇分布与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规划? 答: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具体安排与实施管理。

城乡规划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一) 城市规划类 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 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订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总体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 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 )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内容包括: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座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城市分区规划( city district planning ) 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功能规划( functional planning )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订。 住房建设规划( housing program )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实体规划( physical planning )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城市性质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竖向规划 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日照标准 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OD调查 对居民出行交通量的起迄点调查,是交通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更新 是一种将城市中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的热量,出现

333教育综合《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2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 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 育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 等。 4 、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 育规律的科学。 8 、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 ,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

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18、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城乡规划名词解释 1、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4、建筑密度是指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5、容积率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与的比率 6、绿地率绿地率(ratio of green space/greening rate)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化公共绿地。

7、县域城镇体系 8、镇域村镇体系 9、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10、一般镇在历史中有不同的含义。后来主要指较小的城市聚落。 中心村的概念,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可见,中心村是一个规划概念,是指在城镇建设空间布局时,能达到支撑最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所要求的最小规模的点。从规划角度看,中心村是城镇体系的基本单元的一种称呼,也是我们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选择和建设对象。 11、基层村 12、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

城市规划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什么叫选址意見书? 答:戚市规划行政主管梆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项目得逸址与布局碍法律免证。 什么叫建设用此规划许可证? 答:经戚市规划行政主停部门侬法确认其建设项a位置与用地范碍法律免证。 什么叫建役工程规划许可证?答:戚市规划行政主管梆门依法核发得有关建设工租得法律凭证。 什么叫容积率? 答: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碍比值。 什么叫建筑密度?答:一定地块內所有建筑物得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枳得比例。 什么叫道路红饯?答:规划得贼道路路福得边界线。 什么叫建筑红饯? 答:戚市道路两侧控制沿尙建筑物线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缶临街面碍界钱.?又称控制饯。 什么叫建筑问雎?答:两栋建筑物以构筑物外墙之问得水平距鬲。 什么叫0照标准? 蓉:權据各地区得气倏条件与居住卫生要?求确定得,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何在规定得日鰻标准日荻得得日般量,就赴编制居住区规划砌定居住建筑何胆得主要依据?什么叫绿此率? 答: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积占该地区总面枳得比例。 什么叫建筑高度?答:指建筑物宣外地坪到建筑物外沿顶标高得高度。 什么就足构筑物? 答:一般不直揍在里面进行i产与生活活动碍建筑物■如水塔.烟谢? 什么叫城市? 答:以非农产业与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継得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役立得朮与镇。 什么叫城市化? 答:人吳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戚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現为乡村人口向戚市人口松化以及城市不斷发展与完善得过程。头称城槓化.都市化。 什么叫城谯休系? 答:一定区坂內在经济.社会与空间发展上具有宥机联系得城市群体。 什么叫城谯休系规划? 在一个区域范H内,以区圾生产力合理布局与城镇职能分工为依堀■确定不同得规模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孑A分布与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规划? 答:对一定时期内戚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凉建役得综合部署、具体安排乌实沦管理? 什么叫城YA休系规划? 答:一定地圾范国內,以区城生产力合理布局乌城缜职能分工为依2鼠确定不同人O规按等级与职能分工得城镇得分布岛发展规划。 什么叫城市设计? 答:对賊朮休型与空间环境所作得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賊朮规划得全过租。 什么叫城市规划区? 答:城市审区、近郊区以及威市行政区域內其她因戚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实拧规划控制得区圾。

(完整版)城规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 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 3、城市功能分区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 (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标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条文说明:卫星城镇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城市类型。兴建卫星城镇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城市市区人口规模的过度膨胀,旨在吸引大城市市区人口前往居住,并吸引从外地准备进入大城市市区的人口。

333教育综合高频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汇总

各类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高频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整理人:干雪莹(北京师范大学) 注:本答案为语文教硕导考群推荐参考答案,不承担任何民事法律责任,请参考使用。 郑重声明:本资料语文教硕导考群(317121192)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鸿都门学 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创立于东汉灵帝,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但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它打破儒家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其次,鸿都门学作为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后来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2、中体西用(6 “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指导思想。并且提倡“中体西用”的也并不都是洋务派人物,但在洋务派运动时期多附从洋务派,为洋务派提供思想理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后来也指导了新政时期的改革。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主张中学之体对西学之用的主导和导向作用,学西学,以补中学之不足。中体西用思想最大的作用在于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而最大的缺陷在于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斥性反应。 3、最近发展区(7 维果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跟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4、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它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主要有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评价策略、自我指导策略等。 5、苏格拉底法(13 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就是对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2019) 1.步行街: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 2.城市布局形式: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 通运输网的规划。 4.城市对外交通: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 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5.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6.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的谋划和规划。 7.城市防洪标准: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处地域的洪灾类型及历史性洪灾等要素而制定的防御标准。 8.城市防空:城市对空袭或空中侦察的抵御,对敌方空袭力量防护、反击的建筑工程。 9.城市防灾:为抵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灾害,对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和各项 工程设施造成危害损失所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 10.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为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 11.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12.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 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13.城市功能分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 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4.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其具 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5.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 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16.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7.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比例来表示。 18.城市环境容量:环境对城市规模及人类活动提出的限度。即在城市范围内,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负荷。

333教育综合名词解释总结

1 教育学▲▲▲ 2 教育质的规定性▲▲▲▲ 3 教育者▲▲ 4 受教育者▲▲ 5 教育中介机构系统▲▲ 6 广义教育▲▲▲ 7 狭义教育▲▲▲ 8 科教兴国▲▲ 9 国兴科教▲▲ 10 教育目的▲▲▲ 11 体育▲ 12 智育▲ 13 德育▲ 14美育▲ 15教育制度▲▲▲ 16 学校教育制度▲▲▲ 17 双轨学制▲▲▲▲ 18 单轨学制▲▲▲▲ 19分支型学制▲▲▲▲ 20 课程▲▲ 21 课程方案▲▲ 22 课程标准▲▲ 23 教科书▲▲ 24 课程目标设计▲▲ 25 课程内容设计▲▲ 26 教学▲▲ 27 教学任务▲▲ 28教学过程▲▲ 29 教学原则▲▲▲▲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 理论联系实际 c 直观性 d 启发性 e 循序渐进 f 巩固性 g 发展性e 因材施教 p.s. 这个有可能单独拿出一条考名词解释也有可能全部都考出大题 30 教学方法▲▲ 31 教学方式▲▲ 32 教学手段▲▲ 33 教学模式 34教**略 35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方法▲▲▲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读书指导法 d 练习法 e 演示法 f 实验法 g 实习作业法 h 讨论法I 研究法/p.s. 这个同样是挑选出一个考名词解释全部出大题的可能几乎为零36 个别教学制▲▲▲▲ 37 班级上课制▲▲▲▲ 38 分组教学制▲▲▲▲ 39 备课 40 上课 41教学评价 42德育▲▲▲▲ 43德育过程 44 德育方法▲▲▲▲▲ a 说服 b 榜样 c 锻炼 d 修养 e 陶冶 f 奖惩 p.s. 这个也是挑选出一个进行名词解释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方法的每一小点都由可能被考到 45 班主任▲▲▲ 46 教师的“角色从” ▲▲▲▲ p.s. 关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的价值这两点的分点比较容易出简单题因此就不在名词解释里面点出来了 47学校管理 48 学校管理体制 49 校长负责制▲▲▲ 50 学校管理目标 51 教学管理 51 教师管理 52 学生管理 53 总务管理 54 学校管理法制化 55 学校管理人性化 56 学校管理校本化 57 学校管理信息化 老规矩▲表示特别重要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 中教史 1 学在官府▲▲▲ 2大学与小学 3 国学与乡学 4 六艺▲▲▲ 5 稷下学宫▲▲▲ 6 六经 7 明人伦 8 性恶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