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一、引言

合作研发是企业技术外取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互补性的技术(特别是前沿技术)或缩短技术研发周期。当企业面临丰富的技术机会,当企业战略更强调开拓和发展新的能力,当企业的技术项目具有探索性和试验性的特征时,企业倾向于通过与大学的合作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在行业层次,当行业的技术机会丰富的时候,企业技术决策的不确定性也最大,这时科学和大学的作用在于帮助企业更准确地理解未来主导设计和主导技术路径的发展趋势,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投资的风险,提高技术投资的收益。因此,校企合作研发主要出现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Cockburn and Henderson ,2000;Mowery ,2004);技术机会最高的行业其技术模式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而在这些行业中,企业知识外取的主要途径是与包括大学在内的公共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发(Marsili ,2001)。在企业层次,高度创新型企业作为行业中的技术领先者,往往也处于科学知识的前沿,这些企业更倾向于通过与大学建立正式的、企业特定的技术合作关系,来获得大学的技术知识,其技术信息外部来源更多地依赖于大学和其他的公共研究机构(Monjon and Waelbroeck ,2003;Bercovitz and Feldman ,2007)。在技术层次,当企业旨在开发新的原创性的技术、而不是将既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贺俊,黄阳华,沈云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摘要]本文在对校企合作研发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校企合作研

发的基本模式及其制度特征的经济学含义,并重点分析了校企共同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

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有效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共同研发的最优

合约安排是由企业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企业向大学提供一个固定支付加

上与技术绩效挂钩的可变报酬(类似于版税);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一种次优的

可能安排是大学和企业模拟企业间合作研发时采用的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但大学拥有

收益权、而不具表决权的干股。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在共同研究过程中,为有效地促进

公共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争取必须配合其他的支付机制,如与

研发产出挂钩的可变支付,以尽可能地激励大学的研发努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研发;共同研发;激励合约

[中图分类号]F27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 (2011)02-0151-10

[收稿日期]

2011-01-06[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战略研究”(批准号08&ZD038);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激励政策研究”。[作者简介]贺俊(1976—),男,山西太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黄阳华(1984—),男,江西临川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沈云昌(1976—),男,云南楚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11年2月

第2期(总275期)Feb.,2011No.2

China Industrial Econom ics 【案例研究】

151

有的成熟技术应用于新的问题,当研究项目很大程度上具有实验性质时,更倾向于与大学共同研发或者将研发项目外包给大学(Cassiman et al.,2005)(见表1)。表1

行业技术模式与技术创新特征校企合作研发是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①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经验研究也表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企业和大学之间常常面临严重的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复杂多样的制度安排来解决。校企合作研发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问题。本文试图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在只有通过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够获得一个可以交易的技术(产品)、或者虽然大学原有的科技知识已经可以获得一个独立的知识产权(从而进行技术交易),但企业和大学希望通过共同的参与进一步深化科技知识的情况下,不同合作模式的最优制度安排是怎样的。本文在对校企合作研发的相关概念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讨论校企合作研发的各种基本模式及其制度特征的经济学含义,重点对校企合作研发的一种重要形式———校企共同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问题(知识产权归属)进行理论探讨。二、校企合作研发模式的理论比较

校企之间研发合作的主要形式是技术项目委托(企业作为委托方或大学作为委托方)、技术服务、共同研发和关系契约(见表2)。在各种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强调校企研发合作的“有效性”,而不是“紧密性”:一是紧密的学术含义是不清楚的;二是如果将紧密理解为校企之间合约的正式性和长期性,那么如果大学和个别企业建立长期的、正式的合约关系,并进而对其他的企业形成排他的封锁效应,则该制度安排的社会福利效应可能是负面的。

(1)企业作为委托方的技术项目委托的经济学含义。在技术项目委托的制度安排下,企业将一个特定的技术项目外包给大学完成,企业作为委托人向大学支付报酬,大学作为代理人向企业交付技术成果。在典型的技术委托交易中,企业拥有最终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大学获得的报酬可以是

行业类型典型行业

技术机会外部知识来源与学术研究的联系创新的重点以科学为基础类

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医药与生

物工程

高公共研究结构与共同研发紧密、直接产品创新以物理科学为基础的:计算

机、电子、通信、摄影摄像仪器

基本过程类

基础化工、采矿、石油中等子公司与用户比较紧密、直接过程创新复杂系统类汽车、飞机制造

中等复杂系统的来源比较紧密、间接产品创新产品工程类非电子机械、仪器(机械控制、

电子与机械仪器)、金属工具、

橡胶与塑料制品

中高用户不紧密产品创新连续过程类金属冶炼、化工过程(纺织、

纸)、食品饮料低供应商(体现为生

产设备)不紧密过程创新

注:整理自(Marsili ,2001)表格5.1和5.2。

科技成果转化(S&T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和科技成果转移(S&T Achievements Transfer )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理论概念。前者强调大学科技成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科研努力并产生补充性的知识,才能形成对产业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后者则强调大学的学术成果(并不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努力就可以实现)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因此前者的核心理论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结构激发学术机构进一步的研发努力,而后者的核心理论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结构促进学术性知识的公开化。目前国内的政策实践和理论研究存在对两个概念的混淆和滥用。校企合作研发是科技成果转化,而不是科技成果转移的重要形式。152

表2校企合作模式的适用条件和制度特征比较

合作模式知识产权归属另一方的收益形式适用条件企业委托大学研发企业固定支付或与技术绩效挂钩的支付技术绩效可观测、可证实

大学作为委托方大学或分立企业最终产品利润减去技术许可费用大学创新的技术知识必须是可以直接商业化

大学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固定的咨询服务费用企业不能完全吸收公开化的科学知识

共同研发知识产权归属取决于双方缔约时的讨价还价地位、投

资对技术项目成功的边际影响,以及事后可能产生的

机会行为等因素

技术并不能分割为可契约化的知识

模块,且技术创新只有大学和企业

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关系契约通常不涉及知识产权非重大的技术创新基于声誉的长期合作

固定支付,也可以是与技术成果绩效挂钩的可变报酬,或者是固定报酬加可变报酬的复合报酬。根据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为了达到风险分担和激励的最优权衡,复合报酬通常是企业给大学的最优支付结构,但前提是大学完成的技术绩效必须是可观测、可获得第三方证实的,即可契约化。企业之所以愿意将技术项目委托给大学,是因为大学在某些技术项目的研发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大学从事与该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可以证明,如果某个第三方的企业与大学具有同等的技术效率,则企业通常会将该技术项目委托给第三方企业,而不是大学。因为在校企的委托研发中,由于大学通常较第三方企业(如独立的研究公司)面临更强的财务约束,因此作为委托方的企业必须负责、并事前支付研发所需要的成本,这时往往会产生校企委托研发的一种重要代理成本,即大学尽可能地将研发资金作为职务消费,而不是作为成本进行研发投入。

(2)大学作为委托方的技术项目委托的经济学含义。校企合作研发的一种特殊但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形式是大学为委托方、企业为代理方的合作方式。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可以校办企业和技术许可两种形式实现。当大学研究人员获得一个具有重大商业化价值的发明时,为了实现发明的市场价值,大学可以选择设立校办企业直接将该技术商业化。如果大学没有意愿设立或不被允许设立校办企业,则大学可以选择申请专利,然后将专利技术许可给具有商业化该技术能力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激励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该发明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最优的技术许可的结构是固定支付加上与产品数量挂钩的版税。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一种介于校办企业和技术许可之间的衍生企业模式,即由大学教师或企业家创办一家分立企业,该企业向大学购买该发明的专利权,然后由该企业直接将技术商业化或者与具有商业化能力的企业签订技术许可协议。通常情况下,技术许可模式作为一种交易机制是更优的,因为一体化企业模式作为最优的技术商业化模式往往要求满足比较苛刻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①分立企业可以获得商业化该技术所需要的互补性资产;②互补性资产是重要的;③收益机制(如知识产权)保护是弱的;④专用性资产是重要的;⑤分立企业没有发展互补性资产的资金约束;⑥竞争者或模仿者的发展互补性资产或其他竞争能力更弱。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的时候,分立企业自己商业化该技术才是最优的战略(Teece,1986)。

(3)大学提供咨询服务的合作模式的经济学含义。有些时候,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某些渠道(如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公开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而且没有达到专利保护的程度,因此仍然处于基础科学的阶段,企业意识到该知识的商业应用价值,但仅仅利用公开的学术资料还不足以完全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要“雇佣”相关的研究人员为企业提供这方面技术的咨询服务,目的是将公共领域中仍然处于“隐含”状态的知识进一步显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研发获得最终具有商业价值并可以为私人所有的技术(产品)。通常,企业拥有技术知识的知识产权,而作为咨询方的学校和科学家个人则获得固定的服务报酬。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向大学或科学家提供的报酬是企业的一种技术投资,该投资的作用就是提高企业对外部

153

知识的吸收能力(Cohen and Levinthal,1990)。

(4)共同研发合作模式的经济学含义。前面的分析都假设了存在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技术知识可以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交易,或者虽然技术不是完整的,但技术所包含的知识模块的技术绩效是可契约化的,因此仍然可以通过技术交易进行委托。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某项技术本身并不能分割为可契约化的知识模块,且技术创新只有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时,双方就要在事前签订一个明确双方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的有约束力的正式合约,于是,形成了大学和企业合作研发的一种特殊形式——

—“共同研发”(Research Joint Venture,RJVs)①。校企共同研发是大学与企业签订的旨在实现某个完整的技术产品的一系列合约,这种合作模式的规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维度的特质性在于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这里所谓“完整”可以理解为技术知识足以达到专利保护所要求的程度(当然参与者未必申请专利);二是制度维度的特质性在于主体能够在事前签订有约束力的合约,该合约规定了大学和企业关于研发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的规则②,其中专利权的归属是最主要的制度设计工具。在共同研发模式下,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大学,这取决于双方缔约时讨价还价的地位、投资对技术项目成功的边际影响、事后可能产生的机会行为等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保证共同研发的组织效率,合作双方必须都进行专用性的投资。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观点,共同研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于它能够将市场交易情况下的单边抵押转化为双边抵押,转化的机制是双方共同投入承诺性的资源,如沉没性的财务投资和人力投资。共同研发是校企合作研发中大学和企业投资的资产专用性最强的一种合作模式,也是最为正式的一种合作模式。

(5)关系契约合作模式的经济学含义。以上分析的情况都是大学和企业一次性技术合作的情况,实践中,大学和企业很可能并不签订一个正式的、明确规定了双方权利义务的合作契约,而是一种关系性合约。长期合作的方式包括大学向企业提供经常性的技术咨询服务、企业接收大学培养的研究生等。Hertzfeld等学者对23家有过校企合作经验的美国企业的访谈结果表明,多数企业认为,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签订正式的研究合约更为有效;与此对应的,企业通过与研究人员,而不是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建立直接的联系(Hertzfeld et al.,2006)。在关系型的合作模式下,合约的有效执行依赖于双方的声誉。这种合约在企业和大学长期合作中最为有效。可以肯定,关系契约一般不会涉及重大的技术创新,因为对于能够带来较高市场价值的重大技术发明而言,企业遵守关系合约的机会成本太高。因此,重大的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于上面的四种合作模式。

总体上看,从企业委托研发、共同研发、到企业内部研发,企业对研发的控制权的强度逐渐增加。这里控制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资金的配置权;二是终止研发的决定权。企业选择哪一种合作模式,取决于企业对控制权收益和对大学的研发努力的激励。在委托研发的情况下,大学虽然放弃了对研发的控制权,因而大学有可能将资金投向有利于提供学术评价的项目和方向,而不是最大化市场价值的技术项目和方向,但大学的研发努力水平确实是最高的,因此,技术的市场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冲突越小,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委托研发。比较而言,共同研发的情

①国内学术界多将Joint Venture译为“合资企业”,我们认为这样的译法并没有准确反映原词的经济学含义。

Joint Venture在英文文献中的本意是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共担风险,也就是说,在Joint Venture的制度安排下并不必然产生新的企业。Joint Venture更为恰当的译法是“共担风险制”,Research Joint Venture的译法应当是“共担风险的合作研发制”,本文为了表述的方便译为“共同研发”。但必须强调,“共担风险的研发制”较“共同研发”确实更好地刻画了合作的制度属性。

②与合作研发相关的两个概念:一是研究合作,Hagedoorn等学者将其在相当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以创新为

基础的、并且至少部分地涉及到研发努力的关系;另一个概念是战略技术联盟,Teece将其定义为一个关于技术研发的契约网络,在这个契约网络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作者通过集中资源和协调行动来分享承诺进而达到共同的目标。我们认为合作契约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如承诺(专用性投资)、产权(知识产权)、报酬机制(技术许可)等。

154

况下,企业具有研究方向的选择权和项目终止权,因而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风险、最大化项目的市场价值,但却抑制了大学的努力激励(Lacetera,2006)。从收益权的角度看,与委托研发相比较,共同研发最主要的制度特征在于它为合作方提供了根据双方的边际贡献、技术的属性进行谈判和再谈判,从而提高合作效率的可能。从这种意义上看,委托研发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共同研发。

三、共同研发的最优知识产权安排

Panagopoulos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与大学共同研发及技术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Panagopoulos,2003)。Hertzfeld等人的经验研究也表明,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是企业共同研发中双方考虑的核心问题,在与大学的共同研发中,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是最为复杂的。受访的企业认为,造成企业与大学共同研发的主要阻碍之一,是大学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拥有共同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Hertzfeld,2006)。这意味着,校企共同研发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不仅是个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个实践中并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Aghion and Tirole(1994)在Hart开创的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最早系统地讨论了校企共同研发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他们认为,通常由大学掌握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是最优的。Aghion and Tirole的基本逻辑是,知识产权的归属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大学和企业的投资对技术成功概率的边际影响的相对大小;二是事前双方相对的讨价还价地位。从边际影响的角度看,大学只有在能够获得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才会提供最高的努力水平,因为努力水平是不可契约化的,而且企业向大学支付的是固定报酬,所以,在不能获得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大学的理性决策结果是提供尽可能低的努力。因此,大学的努力对技术成功概率的边际影响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将知识产权交给大学。此外,双方的讨价还价地位也会影响知识产权的归属。这里讨价还价地位取决于企业和大学的知识的稀缺性(可替代性),如果大学的知识相对于企业的知识是足够稀缺的,则企业的机会成本为零,这时只要企业从共同研发中获得的收益为正,企业就会参与共同研发。按照AT模型的逻辑和结论,社会次优的共同研发的制度安排是将知识产权赋予大学,一个可能的办法是提高大学事前的讨价还价地位,事实上,一些学者也正是从这个逻辑出发来支持美国Bayh-Dole方案的理论合理性(Crespi et al.,2006)。然而,AT模型在对校企共同研发提供了逻辑一致的理论解释的同时,却不能包容实践中关于企业共同研发的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在大学和企业的共同研发组织中,知识产权的归属绝大多数不是由大学、而是由企业拥有。根据Crespi等学者对包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6个欧洲国家的调查,企业拥有校企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的专利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制度安排,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的企业拥有共同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比例均超过90%,荷兰和英国的该比例也分别高达80%和67%,只有西班牙的该比例达47%(见表3)。

表3主要欧洲国家大学技术发明的专利权归属

国家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总计

专利总数(件)10850601391759433

大学拥有专利权的数量比例(%)4

42

4

4

7

46

33

9

53

12

20

77

18

非大学组织拥有专利权的数量比例(%)104

9648

96

56

93

93

67

8

47

47

80

356

82

注:大学技术发明指的是该技术的发明者中包括大学;非大学组织主要是企业,还包括少数非大学的公共研究机构;数据涉及的时间是1991—1997年。数据转引自Crsepi et al.,(2006)。

155

当理论是逻辑一致,但其结论又与重要现实存在冲突时,我们首先怀疑理论所包含的关键假设的合理性。我们认为,Aghion and Tirole(1994)的理论之所以不能包容校企共同研发的主要事实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在他们的理论里,如果企业获得合作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则大学获得的收益是企业提供的固定支付,这意味着专利成为引致大学研发努力的唯一激励工具,而事实上,企业完全可以向大学提供一个类似于版税的、与技术绩效或最终产品产出数量挂钩的可变支付。如果考虑到更为复杂,但却更为现实的支付结构,则知识产权的效率损失有可能不是单方面的,甚至有可能根本不存在。②他们的分析仅仅考虑到知识产权归属对共同研发过程中的研发投入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到知识产权归属还会对共同研发结束后大学在技术市场的行为或企业在产品市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考虑到后续的行动,则Aghion and Tirole分析的博弈需要引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博弈加以扩展,而新构建的动态博弈完全有可能导致企业和大学均衡策略的改变。

(1)将可变报酬引入不完全合约。Hart开创的产权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将合约理论的研究重点从之前的完全合约情况下(依赖于可契约化的产出)的相机报酬机制转移到不完全合约情况下的产权安排等决策过程和制度设计等问题上来。为了刻画产权配置在不完全合约情况下对缔约双方投资激励的影响,Hart的产权理论和Aghion and Tirole基于产权理论的知识产权分析都对报酬机制进行了简化,如Hart et al.(1990)假设了事前除了产权的归属以外,不能在长期合约中设定任何关于未来交易的条款,AT假设企业对大学的支付仅仅是简单的固定支付。我们认为,在基础理论分析中,为了突出产权的重要性,对其他激励机制的适当简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恰当的,但是对于校企共同研发这样的应用性理论问题,如果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激励工具,却可能得到不符合现实、且具有政策误导性的结论。

针对校企共同研发的情况,假设大学和企业的投资具有严格的互补性是恰当的。在产权理论下,当缔约方的技术具有严格的互补性时,次优的所有权安排双方的投资水平总是劣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即次优的制度安排相对于社会最优存在效率损失。可以证明,如果引入相机的可变报酬机制作为知识产权安排的补充,则效率损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假设企业F和大学U在共同研发中投入的资产分别为a F和a U,假设共同研发中只存在两种可能的知识产权安排:要么企业、要么大学拥有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也就是说,我们排除任何一方不掌握知识产权和双方共有知识产权的情况。因为如果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权不对称,那么控制权就会变为“廉价的投票权”,所以最优的产权安排是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Harris&Raviv,1989)。因此本文给定,最优的知识产权归属与最优的研发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是对应的,即在i掌握研发资产的产权的情况下,最优的知识产权归属是由拥有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这里我们将对研发资产的产权主要理解为控制权,而将知识产权主要理解为收益权,而且知识产权是共同研发中最主要的剩余收益。因此,我们的分析排除了校企分别所有和校企共有两种(研发资产和知识产权)情况。i对研发资产的所有权集合

Γ

i 满足Γ

i

∈a F,a U

∈∈,∈∈

Φ

∈∈,Φ为没有对研发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i=U,F。

动态博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方进行人力资本投资E

i

,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

C i

E

i

F F;第二个阶段为分配阶段,技术成果的市场价值为Π

F

E

F

F F+Π

U

E

U

F F,企业或大学获得的收益

为d

i =d

i

E

i

,Γ

i

F F,i=U,F。则各自的纳什讨价还价解(NBS)为:

u N

F

=1

2

Π

F

E

F

F F+Π

U

E

U

F F-d

U

E

U

,Γ

U

F F+d

F

E

F

,Γ

F

F F

F F(1)

u N

F

=1

2

Π

U

E

F

U F+Π

U

E

U

U F-d

F

E

F

,Γ

F

U F+d

U

E

U

,Γ

U

U F

U U(2)

假设Π

i

是二阶连续可导、严格增、且严格凹的;C

i

是二阶连续可导、严格增、且严格凸的;d

i

是二

阶连续可导、递增、且凹的。为了保证投资E

i 的边际净收益是凹的,进一步假设Π′

i

E

i

F F>2C′

i

(0)且

Π′

i

E

i

F F-C′

i

E

i

F F收敛于一个严格的负数。

156

假设大学和企业都是风险中性,则企业和大学的效用函数形式分别为:U

i

E

i

,E

j

ΦΦ=u N

i

-C

i

E

i

ΦΦ。

用E*

F ,E*

U

ΦΦ、E F

F ,E F

U

ΦΦ和E U

F ,E U

U

ΦΦ分别表示社会最优、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和大学拥有知识产权情况下的均衡努力水平,有:

社会最优:Π*′

i

E*

i

ΦΦ=C*′

i

E*

i

ΦΦ,坌i=U,F(3)

拥有所有权的缔约方:1

2Π′

i

E i

i

ΦΦ+d′

i

E i

i

,a F,a U

坌坌

ΦΦ

坌坌=C′

i

E i

i

ΦΦ,i=U,F(4)

没有知识产权的缔约方:1Π′

i

E j

i

ΦΦ+d′

i

E j

i

;坌坌

Φ

ΦΦ

坌坌=C′

i

E j

i

ΦΦ,i=U,F(5)

产权理论假设Π′

i

E

i

ΦΦ>d′

i

E

i

;a F,a U

坌坌

ΦΦ≥d′

i

E j

i

;坌坌

Φ

ΦΦ,因此有E*

i

>E i

i

>E j

i

因此得到结论,当Π′

i

E j

i

ΦΦ=d′

i

E j

i

;坌坌

Φ

ΦΦ,且对于坌E j

i

∈0,+

∈坌

∞都成立时,有:

1

2Π′

i

E j

i

ΦΦ+d′

i

E j

i

;坌坌

Φ

ΦΦ

坌坌=Π′

i

E j

i

ΦΦ=C′

i

E j

i

ΦΦ(6)

即不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获得的每一单位的支付等于其每一单位的努力对技术项目市场价值的边际贡献时,不拥有知识产权的一方的努力达到社会最优。也就是说,理论上存在一种知识产权

拥有者对非拥有者的非线性支付机制,可以使得对方的努力水平达到最大。由于Π′

i

E j

i

ΦΦ实践中是

很难测度的,因此非线性的支付结构是困难的,替代的机制是与技术项目的市场价值挂钩的线性支付结构。如果校企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最终是通过技术许可实现其价值,则市场价值是可以为大学获得的;但如果技术成果是通过企业的最终产品实现其价值的,而最终产品又涉及到其他生产或非生产性要素(互补性资产)的投入,则在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一种次优的安排是将对大学的支付与最终产品的产出或利润挂钩。

(2)知识产权归属作为一种承诺机制。Hart的产权理论的含义是,次优的产权安排是将研发资产的所有权配置给事后最容易受到另一方机会主义侵害、因而最需要通过产权来保护的一方。在关于共同研发的分析中,由于Aghion and Tirole(1994)将问题限定在技术创新过程,因此相对于现实中更为复杂的校企共同研发中的博弈行动,AT模型关于“机会主义侵害”的分析是不完整。我们认为,在校企共同研发过程中,存在两种可能的机会主义侵害。一种是Hart和Aghion and Tirole理论意义上的利用研发资产对缔约的另一方进行的侵害,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在共同研发过程中,Lacetera(2006)的研究刻画了研发资产的所有权(剩余控制权)对机会主义侵害和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即如果大学掌握研发资产的所有权,则大学会将资源配置到最有利于产生学术价值的方向,从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如果企业掌握研发资产的所有权,则企业会将资源尽可能地配置到产生最大市场价值的方向,从而损害大学的利益。校企共同研发中可能产生的另一种机会主义侵害是技术项目完成后,一方利用掌握的知识产权对缔约的另一方可能产生的侵害,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在技术项目完成后。其典型的形式是,如果事前约定由大学掌握知识产权,则一旦技术项目完成,大学除了从向合作企业的技术许可中获益以外,大学还存在将该技术通过技术许可或以“灰色交易”的形式转移给其他企业(原合作企业的竞争者)以进一步增加技术收益的动机。因此,同意将知识产权赋予企业一方可以视为大学的一种承诺机制——

—承诺不会将技术知识转移给与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其他企业。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承诺机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其重要性是由企业对技术的收益能力决定的,决定企业技术收益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企业所掌握的互补性资产(包括互补性技术)的稀缺程度。假设企业的互补性资产和互补性技术不是稀缺的,如果大学掌握共同研发的知识产权,则大学一旦将技术转移给其他竞争者,参与共同研发的企业就并不能从产品市场实现该技术创造的价值,也就

157

①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收益性为零,这时企业完全没有技术投资的动机。这实际上也是熊

彼特关于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主要论据。只不过,Stiglitz 和熊彼特强调市场结构对技术收益能力的影响,而我们在这里强调企业的内部资源和能力(技术创新的互补性资产)对技术创新可收益性的影响。

②企业间的合作研发通过其他的制度安排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校企共同研发中存在的由于弱的知识产权导

致的效率损失,企业间研发合作对弱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最典型的反应是建立基于股权(而不是合约)的合资企业,这种合资企业实际上相当于双方共同拥有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贡献和讨价还价地位确定股权比例。当然,与校企共同研发一样,基于股权的合资也会影响后续合作企业的行为和效率(Oxley ,1999)。

③我国的《公司法》并未对干股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我国法律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

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我国不存在所谓的“干股”。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是企业章程中有干股人的名单,也有干股持有人不在企业章程中,只是企业出具“出资证明书”给干股持有人;或者不签订任何正式的合同,只是双方口头协议。是说,如果产品市场的利润为零的话,企业根本没有事前进行沉没性投资的动机(Stiglitz ,1987)①,也就根本没有参与共同研发的动机;但是如果参与共同研发的企业的互补性资产或互补性技术是稀缺且不易被模仿的(具有战略资源的性质),则即便大学掌握知识产权并将技术转移给其他企业,参与共同研发的企业也仍然能够通过产品市场从共同研发的技术成果中获利,这时,知识产权归属作为一种承诺机制的意义就是不显著的。

如果大学拥有专利权的话,理论上大学可以事前与企业签订一个专属性的技术许可协议,从而提高大学的承诺能力。但事实上这种协议对大学的约束力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大学总可以通过“灰色”的市场或非市场交易将技术转让给其他的合作伙伴,并最终成为企业的竞争者。进一步地,大学要求知识产权本身就是大学可能放弃排他性交易的一个信号,因为,如果大学和企业的技术交易是排他性的话,那么,大学是否掌握知识产权并不会影响大学从合作技术成果中的可收益性。如果企业向大学支付与产出挂钩的可变支付,则大学能够获得向合作企业进行专属性技术许可同样的收益。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除非大学的技术努力的边际贡献足够高、且企业的互补性资产的稀缺性足够高或者可复制性足够低,通常情况下,最优的共同研发合约是由企业拥有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企业向大学提供一个固定支付加上与技术绩效(或最终产品产出数量)挂钩的可变报酬(类似于版税)。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企业与大学的关系类似于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为了激励大学的努力,同时也考虑到风险分担,向大学提供一个固定支付加上与产出挂钩的可变支付。与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同点在于,由于产出是由企业和大学的投资共同决定的,因此,这里的可变支付的规则是:边际支付=大学的努力水平的边际贡献,即:

Π′i E j i =d ′i E j i ; Φ ,坌E j i ∈0,+∈∈∞(7)

2.弱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下的制度安排

前面的分析都假设了存在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回到中国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上来,则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不能作为一个前提给定。根据Aghion and Tirole 和我们的分析,如果政府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弱的,则可能导致两个相互关联的结果: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归属(包括与知识产权归属相关的版税激励)不能成为大学和企业共同研发中一个重要的激励工具,从而一定能够抑制了校企共同研发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学面临的财务约束和制度约束,通过与企业建立基于股权的合资企业也并不是校企共同研发中一种可取的制度安排②,因此,相应地,付诸实施的校企共同研发中,企业和大学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其他的激励工具,如固定支付和关系合约等。从这个角度看,知识产权的作用就不仅仅在于影响技术市场的效率,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市场和企业内部治理之间的合作组织的效率。因此,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重要的。

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大学和企业模拟企业间合资企业的一种变通的组织形式是大学以技术入股,但为了减少多任务对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破坏,大学以技术换得的股票仅享有收益权(分红)、而不享有决策权,即干股③。干股与版税的激励效应类似,但由于版税是与产品产出或利润

158

挂钩的,但企业和大学之间存在关于产出和利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干股的一个好处在于它相对于版税的信息要求更低。但干股相对于版税(特别是与产出挂钩的版税)的缺陷在于它让大学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而如果大学的风险厌恶程度高的话,这种风险分担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效率损失。合资模式的另外一个缺陷在于它要求新注册成立一个公司,为此企业往往要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因此,我们认为,即便在弱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下,基于合作契约(而不是合资企业),同时企业向大学支付一个固定支付加上与产品产出或利润挂钩的可变报酬(类似于版税),仍然是校企共同研发中最优的制度安排。

四、结语

大学是企业在构造区别于既有能力的新的战略能力时知识外取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对大学知识和校企合作研发这种知识生产机制的需求,最根本的来自于企业战略能力转换的需要。在企业的战略能力和竞争优势仍然主要地体现为成本控制和营销网络构建的时候,企业缺乏对校企合作研发的现实需求,毕竟合作研发是一种有成本的投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校企合作一定是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而渐次推进的。合作研发是企业和大学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通过讨价还价实现的市场行为,产学合作涉及到诸多制度安排,没有任何一种合作模式是绝对占优的,所以企业与大学的研发合作要求灵活多样的、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政府在促进通过校企合作研发实现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除了通常提供的财政性或金融性鼓励政策外,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为产学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根据本文的研究,这里“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核心内涵是对合作主体关于基本交易工具的权利的清晰界定,如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针对高校的技术入股制定特别条款的规定等。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产学合作中可以利用的最有效的激励工具。本文对企业政策的含义在于,在校企共同研究的合约设计中,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争取必须配合其他的支付机制——

—如本文讨论的与产出或其他绩效挂钩的可变支付,以尽可能地激励大学提高在共同研发中的努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校企合作研发(包括共同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的讨论主要基于一个企业和一所大学两个缔约者的简单情形,没有研究更为复杂的多方合作问题,这也是未来进一步拓展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Aghion,Philippe&Tirole,Jean.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4).

〔2〕Bercovitz,Janet&Feldman,Maryann.Fishing Upstream:Firm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University Research Alliances[J].Research Policy,2007,31(8-9).

〔3〕Cassiman,Bruno,Di Guardo,Chiara&Valentini,https://www.wendangku.net/doc/8a17797279.html,anizing for Innovation:R&D Projects,Activities and Partners[R].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No.597,2005.

〔4〕Cohen,Wesley,M.&Levinthal,Daniel.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9).

〔5〕Cockburn,Iain,and Rebecca Henderson.Publicly Funded Science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R].Paper Prepared for the NBER,2000.

〔6〕Crespi,Gustavo,Geuna,Aldo&Verspagen,Bart.University IPRs and Knowledge Transfer:Is the IPR Ownership Model More Efficient[R].SPRU Electronic Working Paper,2006.

〔7〕Hart,Oliver.Firms,Contracts,and Financial Structure[M].Clarendon Press,Oxford,1995.

〔8〕Harris,M.&Raviv,A.The Design of Securit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4(3).

〔9〕Hart,Oliver,and John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6).

〔10〕Hertzfeld,Henry R.&Link,Albert N.&Vonortas,Nicholas S.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159

in Research Partnerships[J].Research Policy,2006,15(5).

〔11〕Lacetera,Nicola.Different Missions and Commitment Power in R&D Organization[R].MIT Working Paper,2006.

〔12〕Lee,Yong.The Sustainability of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s[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0,26(3).

〔13〕Marsili,Orietta.The Anatomy and Evolution of Industries: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dustry Dynamics[M].

MA:Edward Elgar,2001.

〔14〕Monjon,Stephanie&Waelbroeck,Patrick.Assessing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to Firms[J].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2).

〔15〕Mowery,David.The Bayh-Dole Act of1980and University-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R].Working Paper,2004.

〔16〕Oxley,Joanne E.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Th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Inter-firm Allianc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1999,20(3).

〔17〕Panagopoulos,Andreas.Understanding when Universities and Firms form RJVs: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9).

〔18〕Stiglitz,Joseph.Technological Change,Sunk Costs,and Competition[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7,18(3).

〔19〕Teece,David.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Research Policy,1986,15(3).

〔20〕Thursby,Jerry.The Academic Effects of Patentable Research[R].Cambridge MA: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10758,2004.

〔21〕Thursby,Jerry&Mukherjee,Swasti.Are There Real Effects of Licensing on Academic Research[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7,63(9).

The Opti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

HE Jun,HUANG Yang-hua,SHEN Yun-cha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CASS,Beijing10083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UICR),this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models of UICR and their institutional features,and focuses on the opti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research joint venture(RJV).The two main findings are:Firstly,in the setting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IP),the optimal contract for RJV is offering the firm the IP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and the firm pays the university a fix payment and a variable recompense which is linked to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an analogy to royalties).Secondly,if the IP right is weekly protected,the second-best arrangement is establishing a joint venture enterprise,but university should be entitled the residual claim right without voting right.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ur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the firm’s claim to IP must be complemented with other supportive payment mechanisms,such as a variable payment that linked to R&D outcome,which is able to maximize the university’s R&D efforts.

Key Words: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research joint venture;incentive contract

〔责任编辑:高粮〕160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篇一: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目前流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建立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某公司与某学校建立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作出如下计划。 一、合作目的 以服务企业、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合作原则 (一)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的校企合作的技术平台,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其次,学校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在合作中提升企业文化和择优吸收优秀技能人才。 (二)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学校为技术供给方,校企科研合作是科技经济结合的基本形式,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

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合作方向和具体合作模式 (一)推进科研合作 (二)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三)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四)共建服务平台. 1、师资共享,定向培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教授到企业为员工培训,讲授园林基础知识。 2、工种鉴定,双向提高:学校为企业提供一个工种鉴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样本4篇(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4446-41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样本4 篇(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样本4篇(完整 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样本一 甲方: (盖章) 乙方:华南理工大学 (盖章) 年月日 校企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协议书甲方: 乙方:华南理工大学 一、合作宗旨 双方本着集成有用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培养高科技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为目标,

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校企合作关系,并达成合作协议。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经双方友好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条款执行,未尽之处,可另做补充。 (一)共建“华南理工大学研发基地”(简称研发基地) 在企业成立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以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产品和优势学科为基础,结合广东省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工业设计、产品检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 1.研发基地性质 研发基地为非法人机构,向甲方负责,并在企业方挂牌“华南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研发基地负责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对企业最新研发的新产品进行上线培训等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新 工作计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院示范性高职建设内涵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我院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院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等地的多家企业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2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院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共建专业”合作 我院与江西联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天业航空服务培训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分别共同建立计算机软件技术、航空服务专业,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就业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院与恒天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泉州西沙湾假日大酒店、南昌千禧幼儿园、南昌万幼跟踪幼儿园等公司合作,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见习、工

校企合作意向协议书

校企合作意向协议书 甲方:××××××××学校(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甲方在乙方建立“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外药品生产实训基地”。达成如下合作 意向: 一、合作总则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指示精神,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甲方药学系根据教学计 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派遣学生到乙方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乙方根据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在不影响乙方正 常生产的前提下给予适当安排,并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学指导, 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毕业后服务于企业奠定良 好的基础。 甲乙双方组成工作小组(组长由甲方担任),对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 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 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 2、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 3、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学生的行政事务,并参与教学和指导工作。

4、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5、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和项 目合作研究。 (二)乙方 1、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优势和影响,根据自身需要与甲方进行 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2、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学生遵守 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和原材料。 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5、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就业。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一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 四、其它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一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学校 代表(签字): 日期: 乙方(盖章):××××××××有限公司 代表(签字): 日期: 甲方:xxx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高校校企合作合同书模板

校企合作合同书 甲方: 乙方: 合作总则 1. 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 培养模式,并使之成为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2. 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习、就业及其他校企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 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双方参与的参观交流、学生岗位实习锻炼、就业指导与人才招聘等方 式,建立定期交流互访合作机制? 一、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 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及就业基地”,列入合同用人单位,优先向乙方输送学 生.甲方有权就乙方单位的情况向甲方学生进行宣传和推广? 2. 甲方可以乙方为实习就业单位的名义展开招生及培训工作,并推荐符合乙方实习岗位要求的 学生,帮助乙方挑选合适的人才?甲方可在学生的入学、期中、毕业前,经与乙方联系并做出安排后,组织学生到乙方参观学习? 3. 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 提前与乙方联系,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经双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4. 甲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乙方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所要求的技能要求,调整专业课程的设 置,并积极听取乙方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相关课程的改革. 5. 甲方可以根据乙方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培训等服务. 6. 甲方举行人才交流会等重大活动时,将邀请乙方参加,并免收乙方的参会费,食宿、交通等 其它费用自理. 7. 甲方根据实习学生人数等情况委派老师参与教学实习指导工作,协助乙方及时处理学生在实 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 对于在乙方工作优秀的学生,甲方可将其定为成功就业学生的典范进行宣传,乙方应积极给 予支持与配合. (二)乙方

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一、目的 培养门窗企业专业技术型人才,解决公司及本行业技术人员满足率低和人才储备等问题,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原则 1、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社会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其次,学校可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可在合作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缓解招工压力并能够适当储备人力资源。 2、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人力资源需求方,学校为人力资源供给方,校企合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本形式,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职责 1、校方负责招生、学生素质教育,按要求向企业输送需求人才,提供教育培训场地并不断扩大办校规模和影响力。 2、厂方负责就业、学生技能培训,提供技师和学生实习基地,根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耗材等。

四、合作方向 1、专业方向可分为生产技能、市场管理、计算机三大类 2、专业细分(生产技能)电焊工、扳金工、油漆工、机床工等 (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广告策划等 (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办公应用等 五、合作方式 1、推进技术改善合作:学校拥有较广的科研方面人脉资源,可以与公司共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难题,比如在金属表面处理化工原料方面的实验与改进等。 2、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3、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操作模式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解决企业招收熟练工难的问题。 3、在岗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在岗职工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

版校企合作工作计划范文

参考范本 最新版校企合作工作计划范文

紧紧围绕十x 大及十x 届三中全会精神,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省、市党建、组织、人事、离退休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党建促教学、围绕服务促人事、搞好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大胆创新, 勇于开拓, 强内涵,求质量, 努力推进组织人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注重理论学习, 着力提高组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每个人自我提高的推进器, 是我们讲学习、讲政治, 讲正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工作效率与政策水平的前提。组织人事部门作为院党委、行政的重要参谋和办事部门,必须把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对此, 组织人事处将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 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在线学习相结合。继续认真学习国发号文件、党的《十x 大报告》和十x 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举党的理论旗帜, 自觉贯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围绕教学抓党建, 把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按照*** * XX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就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 建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强内涵, 求质量这一总要求,将群众路线工作推向深入。 一是加强学习管理, 创新学习方式、健全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党总支、支部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十x大、十x届三中全会精

神以及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全面落实国发号精神中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做到领导干部带动学、党员干部全员学。以专家讲座、知识竞赛、会议讨论、参观考察、社会实践、脱产进修与基层锻炼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学习, 形成好学、善学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标准,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妥善处理好发展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严把发展党员程序关,确保新发展党员思想过硬、政治过硬、业务过硬, 从入口上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是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工作要求, 在全院掀起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新高潮, 使党的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加强学院干部队伍建设。 在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 坚持以强内涵, 求质量的总体工作思路, 以教职工和学生利益为其基本点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以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其出发点,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着力解决教职工、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形成教职工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通过教职工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努力实现两种效果: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统一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进一歩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 紧紧围绕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 甲方:大学 乙方:公司 鉴于甲方为在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学术与研究水平、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等学府,乙方为具有生产合法资质和生产条件、并在科技 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现代化企业;甲乙双方经友好沟通,在 加快推进的产业化方面形成共识,就合作开发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内容与目标 1.1内容:合作开展以及其交联、改性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开发, 包括。 1.2目标:在合作期内,乙方根据市场需求,提出需要合作开发 的具体产品,双方合作完成产品的注册申报。 2、时间与经费校企合作协议书 2.1本协议合作时间暂定为三年,期间乙方根据每个项目向甲方提供相应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研发 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具体协议另签。 2.2本协议期满后,双方可根据需要另行商订新的合作协议。 3、双方职责与义务 3.1甲方职责与义务 (1)负责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如结构表征、物理和化学性能、 生物学评价实验、用于医疗用品的风险评估等,并形成技术资料, 使其具有申报医疗用品的基本条件。 (2)负责材料的实验室小生产与检验的技术开发和培训,如材料 的纯化、交联、改性、灭菌处理等,并培训乙方技术人员,使乙方

掌握相关技术,以具备相应的生产和检验能力。材料的中试和产业 化的技术指导等培训合同另签。 (3)对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特性进行持续的改进研究,以保持 双方合作开 发的产品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领先地位。 3.2乙方职责与义务 (1)按本协议约定的要求向甲方提供合作研发经费。 (2)负责产品的注册申报,在甲方协助下组织产品注册材料,取 得注册证。 (3)负责建立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场地、生产与检验 设施设备、人员等;形成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组织实施产品 生产。 (4)负责产品的营销策划,执行营销管理,组建销售和市场推广 队伍,实现产品的产业化。 4、双方权利及利益分配 4.1合作前双方已有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 4.2合作过程中新产生的所有技术秘密及专利归甲乙双方共同拥有,双方均有单独或共同使用的权利;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 不能将共有技术及专利擅自转让、许可或与第三方合作使用。 4.3双方合作过程中涉及和了解到的所有技术秘密,不得向外泄 密或转让。 4.4根据国家对高科技项目及产学研结合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双 方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相关基金。由甲方牵头申报的,国家 和地方政府下拨资金的70%归甲方,30%归乙方;由乙方牵头申报的,资金的70%归乙方,30%归甲方。

校企合作策划书

校企合作策划书

目录 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一)校企合作概述 (二)校企合作原则 (三)校企合作背景分析 1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四)校企合作目标 二组织结构 (一)领导组织结构 (二)相关负责人职责 三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 (一)校企合作的产出 (二)校企合作方式 (三)具体实施步骤 四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造、创业是呼声较高的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转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面的渗入拓宽,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产与学双方互赢,而且能够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项目转化成创新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校企合作项目概述 校企合作项目是指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通常是由企业作为出资方,高校提供师资,从而构建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交流的平台,合作建设高效能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既属于继承性工作,又属于开创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不断变化,其方式、内涵、方法、手段都相应地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积极推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策划书分析了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带来的影响。 (二)校企合作原则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长期合作的联合体,从而达到互赢、共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时,高校必须明确基本的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 高校与企业应该达到共识,都具备一致的目标、意向以及价值观。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

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最新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最新校企合作就业协议书 甲方:xx学院 乙方:xxxx 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就共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学院专业教学实践基地事宜,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 一、合作总则 1. 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 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制定学生实习、就业及其他校企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 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校企合作协议书程和教学资源;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 二、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 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的“校外教学及就业基地”,列入协议用人单位,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向应届实习学生和毕业生推介乙方。

2. 甲方与乙方合作,参照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共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 3. 甲方与乙方合作,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4. 甲方与乙方合作,将企业和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5. 甲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乙方共同协商后,确定部分课程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与乙方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将课堂设在乙方进行,经双方确认后组织实施。 6. 甲方与乙方协商后,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有组织地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践。 7. 甲方可以根据乙方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服务。 8. 甲方根据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乙方参加顶岗实践工作,并协助乙方管理参加定期顶岗实践的学生。 (二)乙方 1. 乙方管理人员应甲方邀请,作为相关专业的校外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为甲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出谋划策,并安排相关岗位的一线员工实质性承担甲方的授课任务。 2. 乙方可以接受甲方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乙方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3. 甲方学生顶岗实践期间乙方将按公司现有各类规章制度对顶岗实践学生进行工作管理,按照同等对待,同工同酬的原则,按照____元/小时为学生发放顶岗补助。

校企合作方案

沈阳安达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贵校合作可行性报告 一、校企合作前景 (一)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1]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2006年7月,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在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2006系列活动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特别强调:“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首次。理解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二)校企合作的建立是对传统师带徒和企业办技校(简称企办校)两种培养制度的继承和创新,具有时代性。传统的师带徒和企办校制度都有长处,也曾在不同时期甚至在当今时代仍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有明显不足。师带徒制度的不足是“少”和“慢”;企办校制度的不足是辐射面窄,被动办学、社会贡献率受限。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继承师带徒重技能训练,重培养质量;企办校制度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办学在发扬了它们长处的同时,也克服了其不足,并结合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等实际,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三)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化,具有规律性。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本质上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延伸与提升这一关系,深化为合作状态,就明显地使校企合作成为教育与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换句话说,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经济合作的具体化形式,校企合作制度就是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一种具体而特定的合作形态。这就涉及了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规律问题。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适应经济发展这一经济基础。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发展。这是一条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律。校企合作就是教育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的合作,它体现了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并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规律。 (四)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改造的升级,第二、三产业发展快速,特别是二产业中的制造业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工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培养出企业急需的各类技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共建开发课程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和乙方的专业建设发展,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原则,共同发展。经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甲、乙双方合作开发系列课程,包括 二、责任和义务 1.双方拟合作编写 。教材由方主编代表编委会与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方主编是该书对出版社的第一责任人,由方主编(第一责任人)统一管理协调该团队一应事务。 2.教材大纲及人员编写任务确定后,乙方有义务将本方相关信息及资源提供给对方。 3.甲、乙双方均可根据编写需要,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邀请第三方参加编写该书。 4.甲、乙双方承诺该书所编写的内容,不能含有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权益的内容。 5. 由方承担编写团队运行经费人民币共整,发放方式为: 。方不再承担编写过程中产生的其它任何费用。 6.甲、乙双方各自承担的教材编写内容、篇幅、体例、图表、附录等应符合出版社编写原则和要求,保证质量,按时交稿,必须严格按照出版社和方

单位立项要求所确定的编写进度进行,即该书须于年月日前完成初稿,年月日前完成定稿及联系好出版事宜,不得延误。 7.该系列教材版权由甲、乙双方拥有,方和方共同拥有该系列教材署名权、著作权和使用权。 8. 方和方均有推广该系列教材的责任和义务。 9.出版社支付的稿酬,按照本书所有作者完成的任务以及出版社有关支付稿酬分配原则确定并分配。 10. 两本教材完成后,甲、乙双方将合作推出数字化版本,双方均有数字化版本的使用权、署名权。 三、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四、其他 本协议壹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即日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日期:日期:

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 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文化进校,无形中为学校教 育增添了座巨大的资源库,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有策略地 将育人资源以一定的手段传输给学生。以下是XX整理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欢迎阅读。 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一根据《**技术学院20**年工作要点》的要求,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推 进我院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20**年度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书。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 原则,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和 创收创效能力提升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不断提高合作质量,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努力开创我院校企 合作新局面。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筑巢引 凤,吸引企业积极主动与我院合作;科学规范,巩固成果, 共建或通过其他形式合作的企业稳定在200个以上,力争年内建成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0家,实现互利双赢;积极创建 市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提高认识,营造校企合作工作的良好氛围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现代

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共赢的 实际,形成全院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招生就业指导 办公室要做好政策宣传,理清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理念、体 制机制和工作状态,将校企合作工作的职责分工进行梳理, 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网站作用,及时将国家政策、工作动态和 取得的实效进行宣传推广。 各相关部门和系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部门校企合作 工作安排,定期对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同 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宣传。 建章立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的工 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全面开展。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性 文件。做好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对全年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并组织实施;研究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规范 校企合作的程序、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考核 办法;探索制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评选标准,做到工作有章 可循,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各系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校企合作工作中的 职责、任务、目标,完善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与管理教师的 工作职责等考核制度,逐步形成规范性的校企合作制度文件。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例文(常用版)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例文(常用版) Exampl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 pment agreement (common version)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合同编号:XX-2020-01

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例文(常用版)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甲方:大学 乙方:公司 鉴于甲方为在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学术与研究水平、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等学府,乙方为具有生产合法资质和生产条件、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现代化企业;甲乙双方经友好沟通,在加快推进的产业化方面形成共识,就合作开发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内容与目标 1.1 内容:合作开展以及其交联、改性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开发,包括。 1.2 目标:在合作期内,乙方根据市场需求,提出需要合作开发的具体产品,双方合作完成产品的注册申报。

2、时间与经费校企合作协议书2.1 本协议合作时间暂定为三年,期间乙方根据每个项目向甲方提供相应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具体协议另签。 2.2 本协议期满后,双方可根据需要另行商订新的合作协议。 3、双方职责与义务 3.1 甲方职责与义务 (1)负责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如结构表征、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物学评价实验、用于医疗用品的风险评估等,并形成技术资料,使其具有申报医疗用品的基本条件。 (2)负责材料的实验室小生产与检验的技术开发和培训,如材料的纯化、交联、改性、灭菌处理等,并培训乙方技术人员,使乙方掌握相关技术,以具备相应的生产和检验能力。材料的中试和产业化的技术指导等培训合同另签。 (3)对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特性进行持续的改进研究,以保持双方合作开 发的产品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领先地位。 3.2 乙方职责与义务

最新版校企合作计划书

校企合作计划书 合作计划书 项目名称: 校企合作 组 长: 小组成员 电 话:

目录 一、目的 (2) 二、原则 (2) 三、职责 (2) 四、合作方向 (3) 五、合作方式 (3) 六、操作模式 (3) 七、实施步骤与细则 (4) 一、目的 培养门窗企业专业技术型人才,解决公司及本行业技术人员满足率低和人才储备等问题,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二、原则 1、互利原则: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首先,搭建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社会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其次,学校可在合作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学生提升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可在合作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操作技能,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缓解招工压力并能够适当储备人力资源。 2、互动原则:互动是促进校企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前提。首先,通常企业为人力资源需求方,学校为人力资源供给方,校企合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本形式,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学校与企业可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不足,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培训基地,在培训与就业工作上建立互动平台。 三、职责 1、校方负责招生、学生素质教育,按要求向企业输送需求人才,提供

教育培训场地并不断扩大办校规模和影响力。 2、厂方负责就业、学生技能培训,提供技师和学生实习基地,根据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设备、耗材等。 四、合作方向 1、专业方向可分为生产技能、市场管理、计算机三大类 2、专业细分(生产技能)电焊工、扳金工、油漆工、机床工等 (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广告策划等 (计算机)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办公应用等 五、合作方式 1、推进技术改善合作:学校拥有较广的科研方面人脉资源,可以与公司共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难题,比如在金属表面处理化工原料方面的实验与改进等。 2、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由学校推荐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顶岗实习,或接受短期岗前培训后再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3、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利用学校设施设备、教育管理、师资和企业实训场所、技术指导等优势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六、操作模式 1、订单培训:学校应企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制订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专项技能人才,培训毕业后即实现就业。 2、岗前培训:应企业要求送教进企业,对上岗前的工人进行岗位技能

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xx整理的,供参考! 1 新学期,校企合作办公室将结合新形势,在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本部门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建全工作机制,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主线,全面构建合作育人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使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步入常态化,再上新台阶。 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组成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加强内部机构信息沟通交流,搭建与企业深度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信息互通。全面检查现有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履行情况,规范校企合作协议书签订。实施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周报制,对所有与学校合作企业开展资质审查、信息录入、合作内容跟踪与总结,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加强与政府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着力做好联系地方企业、深入地方企业考察调研,寻求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培训、生产科研项目合作等领域校企合作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立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校企合作信息系统,打造每个

专业至少有三家企业合作支撑的校企合作机制。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及服务、人才管理等资料。把涉及校企交流的内容、形式、教师及学生参与、结果等信息建档,并建立跟踪更新机制。 依托专业优势,多方联系合作企业,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思想,推进教师与地方企业专家人才互动,保障学生校外实习,使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开发区。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基地,开展专业论证与合作,为满足大批学生就业需求,广泛联系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 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注重校企资源共享,引入企业设备资源,开展“校中厂”及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推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开展教师进企业工作锻炼和为企业培训员工活动;探索“现代学徒制”及“工学一体”等与企业合作招生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建立重点专业与企业建设“企业班”教学方式;总结“小学期”制教学试点经验,探索技能提升夏令营、创新创业夏令营等实践“小学期”实现方式。探索在企业领域教学开展工作,规范教学行为,建立企业巡视、回访安全责任等规章制度,考核教学绩效。 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开展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素养育人讲座,设立对企业和师生服务的校园开放日,全面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评建指标为基准,完善校企合作工作考评指标体系,

2019年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

2019年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 研发即研究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发展,是指各种研究机构、企业或个人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为你整理了校企合作研发协议书,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甲方:大学 乙方:公司 鉴于甲方为在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学术与研究水平、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等学府,乙方为具有生产合法资质和生产条件、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现代化企业;甲乙双方经友好沟通,在加快推进的产业化方面形成共识,就合作开发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内容与目标 1.1内容:合作开展以及其交联、改性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开发,包括。

1.2目标:在合作期内,乙方根据市场需求,提出需要合作开 发的具体产品,双方合作完成产品的注册申报。 2、时间与经费校企合作协议书2.1本协议合作时间暂定为三年,期间乙方根据每个项目向甲方提供相应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具体协议另签。 2.2本协议期满后,双方可根据需要另行商订新的合作协议。 3、双方职责与义务 3.1甲方职责与义务 (1)负责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如结构表征、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物学评价实验、用于医疗用品的风险评估等,并形成技术资料,使其具有申报医疗用品的基本条件。 (2)负责材料的实验室小生产与检验的技术开发和培训,如材料的纯化、交联、改性、灭菌处理等,并培训乙方技术人员,使乙方掌握相关技术,以具备相应的生产和检验能力。材料的中试和产业化的技术指导等培训合同另签。

(3)对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特性进行持续的改进研究,以保持双方合作开 发的产品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领先地位。 3.2乙方职责与义务 (1)按本协议约定的要求向甲方提供合作研发经费。 (2)负责产品的注册申报,在甲方协助下组织产品注册材料,取得注册证。 (3)负责建立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场地、生产与检验设施设备、人员等;形成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组织实施产品生产。 (4)负责产品的营销策划,执行营销管理,组建销售和市场推广队伍,实现产品的产业化。 4、双方权利及利益分配 4.1合作前双方已有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样本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

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须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进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