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内容

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分析,主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主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主峰的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学验证内容及可接受标准:

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

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

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

9.溶液稳定性

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有关物质(包括已知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验证内容:杂质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专属性试验、检测限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等内容,如果定量检测杂质则需进行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及回收率等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从而保证药品中的杂质能够有效地检测。 4.2 杂质检测方法建立验证及可接受标准 1)专属性试验主要通过破坏性实验实现。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完整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围,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3.14 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1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药审中心黄晓龙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5.检测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6.定量限杂质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杂质峰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5.0%。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检测波长变化±5nm、流速相对值变化±20%以及采用三根不同批号的色谱柱进行测定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杂质峰与其他成分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杂质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 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8、系统适应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杂质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理论塔板数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规定。9.溶液稳定性按照分析方法分别配置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然后将上述溶液分别贮存在室温与冰箱冷藏室(4℃)中,在1、2、3、5和7天时分别平行测定两次主成分与杂质的含量。可接受的标准为:主成分的含量变化的绝对值应不大于2.0%,杂质含量的绝对值在±0.1%以内,并不得出现新的大于报告限度的杂质。

有关物质方法学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 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 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 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 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 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 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 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 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⑵薄层色谱法(TLC) 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 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⑶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机 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 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方法测定精密度不高,专属性不稳定,且CE仪器价格较高。 ●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

有关物质方法研究思路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l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⑵薄层色谱法(TLC)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⑶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机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应用比较广泛,但该方法测定精密度不高,专属性不稳定,且CE仪器价格较高。 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如HPLC与TLC及HPLC与CE的互相补充,反相HPLC系统与正相HPLC系统的相互补充,HPLC不同检测器检测结果的相互补充等。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①检测波长的选择 有关物质检测波长是结合主成分与杂质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选择。 测定方法:分别称取待测供试品、对照品、空白辅料、市售对照样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到一定浓度,配制成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以及空白辅料溶液,分别于采用HPLC法测定,采用DAD检测器进行,确定待测物质中各杂质的最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黄晓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电子刊物 发布日期20060208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作者黄晓龙 部门 正文内容 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 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 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 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 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 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

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及验证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以及验证 有关物质方法开发流程(主要针对仿制药): 1.有关物质条件的选择:查询或者购买开发品种的国内外质量标准,有进口的 得到进口注册标准,找到国内代表性企业的质量标准(主要是首仿厂家和最新批准厂家的质量标准),比较这些标准,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筛选出理想的检测条件。筛选过程一般以相同浓度样品进行,得到以下结果: 波长的选择:有关物质检测主要是考虑所有杂质的检出情况,因此,应全盘关注杂质的检测波长,可以采用已知杂质UV扫描和对未知杂质的DAD扫描得出较好的检测波长,切记不能只考虑主成分的最大吸收。 2.系统适应性 系统适应性主要考察杂质与主峰、杂质与杂质的分离情况,一般要求杂质与主峰或者已知杂质与杂质之间的分离度不小于1.5,未知杂质与未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不小于1.2,同时关注拖尾因子与理论塔板数等信息。 通常采用在被测物对照品(或者供试品)中加入适量的杂质或辅料,以检测分离情况。杂质加入量一般为被测物浓度的1%,以模拟被测物中杂质的存在状态。接收标准:每个成分6针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0%,此数据也可作为精密度试验数据。 3.定量方法的选择 有关物质定量方法主要有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等几种。在我国,峰面

积归一化法暂时还未能接受,毫无疑问,定量最精确的为杂质对照品发,但有些杂质对照品的获得极难,成本也很大,尤其是在订入质量标准中,无疑为以后产品的生产检测带来极大困难与成本的大幅增加;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为杂质定量的合适方法,但要求计算校正因子,有时在进口标准或者国外药典标准中已有杂质校正因子,但为了验证自身实验条件或者实验环境的精确情况,一般重新再计算校正因子与已知校正因子进行对比,在正常情况下,自身计算的校正因子与已知的校正因子无明显差异为最佳情况,校正因子的计算要求采用不同的色谱柱在不同的液相系统多次计算求得平均值作为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获得最常用的就是分别制备相同浓度的被测物与各杂质溶液,分别得到标准曲线,其斜率值即为相应的校正因子(f)。当f 为0.8~1.2时,可以采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定量,若f≥1.2或≤0.8时,则应加入校正因子进行定量;不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操作简单,但要求其杂质响应与主峰一致。 4. 供试品溶液浓度的确定、检测限和定量限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能有效检出相关杂质,但浓度太高会产生主峰严重拖尾、分裂、检测器和色谱柱过载等情况,若浓度太低,则不利于杂质检出。一般以检测限作为衡量指标,谢沐峰老师的一片文章提到主峰浓度应为检测限浓度的2000~5000倍,通常情况,我们做到主峰浓度不小于检测限浓度的10000倍。数据如下报告: 5. 强力破坏试验 破坏条件有酸、碱、高温、光照、氧化,为了确认杂质的来源,同时对比空白(酸、碱、过氧化氢)与未破坏样品。 强力破坏以两种状态进行: 溶液状态:热、酸及碱水解、氧化、光照 固体状态:高温、高湿和光照 破坏程度不宜太大,以产生20%左右杂质的条件为宜,在破坏试验过程中,最好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便于检测各峰的峰纯度,同时应该注意物料平衡以及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宜太大(否则很溶液损坏色谱柱)。下面采用一个表格说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定义 3.1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 示。 3.6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职责 4.1标准验证岗 4.1.1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8 ***原料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20**年**月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方案实施日期:

目录 1.验证目的 (4)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4) 3.标准品、供试品 (4) 4.风险评估 (4)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5) 6.验证步骤 (6) 6.1系统适应性 (6) 6.2专属性 (6) 6.3检测限与定量限 (8) 6.4线性 (9) 6.5准确度 (9) 6.6精密度 (10) 6.6范围 (10) 6.7耐用性 (10) 6.8样品测定 (11) 7.偏差 (11) 8.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11) 9.再验证 (11) 10.确认结果评审和结论 (11) 11.更改历史 (12) 12. 附录 (12)

1.验证目的 根据法规的要求,采用非药典或其它法规未收载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这个验证方案的目的是为验证提供具体方法参数、可接受标准和研究步骤。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原料有关物质检测方法为自行开发的液相室色谱方法。为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日常检测方法提供依据,现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验证必须按照验证方案进行,此次验证方案提供***原料含量分析方法验证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 3.标准品、供试品 3.1标准品 3.2供试品 4.风险评估 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质量控制部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具体见下表:

风险评估人: 评估日期: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有关物质方法学

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 (HPLC 法) 一、检测波长与流动相条件的确定。 一般有国家标准的并不改变国家标准,可直接参照国家标准,可不做。 确实有需要的,检测波长一般用紫外扫描确定,流动相可以多种流动相比较 确定,选取其中最合适的。 二、系统适用性 取样品,按照有关物质供试品浓度配制溶液,进样,记录图谱。理论板数应 符合规定,分离度应大于2.0或符合规定、拖尾因子应0.8-1.2或符合规定。 有已知杂质并且杂质对照品可获得的: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杂质溶液进行分析,该杂质峰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另外,理论板数应符合规定,分离度应大于2.0或符合规定、拖尾因子应0.8-1.2或符合规定。 三、专属性 1、空白溶剂干扰试验。 取溶解样品用的溶剂,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观察溶剂图谱情况。 有辅料的,做空白辅料试验。 2、降解试验 降解对照品溶液:取样品,按照有关物质供试品浓度配制溶液,进样,记录 图谱。 高温降解溶液:取样品,按照有关物质供试品浓度配制溶液,于一定温度水 浴中放置一段时间,补充溶剂至刻度,滤过,进样,记录图谱。 酸降解溶液:取样品,置量瓶中,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再加入少量一定浓 度盐酸溶液,常温放置或于一定温度水浴中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冷却,加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再加溶剂稀释至刻度,滤过,进样,记录谱图。有辅料的,做空白辅料酸破坏对照。 碱降解溶液:取样品,置量瓶中,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再加入少量一定浓 度氢氧化钠溶液,常温放置或于一定温度水浴中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冷却,加同浓度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再加溶剂稀释至刻度,滤过,进样,记录谱图。有辅料的,做空白辅料碱破坏对照。 过氧化氢降解溶液:取样品,置量瓶中,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再加入少量 双氧水,常温放置或于一定温度水浴中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冷却,加溶剂稀释至刻度,滤过,进样,记录谱图。有辅料的,做空白辅料氧化破坏对照。 3、中间体、降解物、已知其它杂质与主成分的分离度试验及定位试验 取中间体配置成一定浓度,进样,记录图谱。取降解对照品溶液,加入少量 中间体,进样,记录图谱。 取降解物配置成一定浓度,进样,记录图谱。取降解对照品溶液,加入少量 降解物,进样,记录图谱。 取已知其他杂质配置成一定浓度,进样,记录图谱。取降解对照品溶液,加 入少量已知杂质对照品,进样,记录图谱。 可接受的标准: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峰与杂质峰应完全分离,已知杂质峰 与其它峰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四、检测限与定量限 一般采用信噪比法。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药典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usp37 1225 1226 <1225>药典分析方法验证 用于评价药物质量的检验方法应符合一定要求。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第501条的规定,在美国药典(USP)和国家处方集(NF)的正文检验方法和规定为法定标准。按照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有关条文[21 CFR 211.194(a)]要求,用于评价药品是否符合既定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应具有一定准确性和可靠性。按照该要求[21 CFR 211.194(a)(2)],USP和NF分析方法使用者不必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要确认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用性。考虑到USP和NF标准法定地位这一基本情况,所以,药典品种新方法或修订方法得建议,应由充分实验室数据支持,以说明方法有效。 本指导通则内容尽可能与三方国际协调会(ICH)关于在欧盟、日本和美国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中与分析方法部分有关的分析方法验证和方法学文本一致。 药典申报 新的或修订的分析方法得药典申报,应报送充分的资料,以便美国药典委员会专家理事会及其专家委员会建议的方法是否清晰完整,需要建立该方法的结论,以及方法验证文本。方法类型不同,申报要求可能不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理由写明需要本方法的理由、用途以及与其他方法比较的优点。修订的方法应写明现行药典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建议方法得优点。 建议的分析方法应完整详细地写明建议的分析方法,以便他人依法操作。文字应包括全部重要的操作参数和有关事项以及明确的试验结果计算公式。 数据元素本部分要求提供详细、完整的分析方法验证文件,文件应包括实验数据及各适用的分析方法运行特性计算结果。运行特性在下文中叙述。 验证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药品中的有关物质泛指在药品的生产与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杂质或降解产物。由于这些有关物质的存在会影响到药品的纯度,进而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有关物质的控制是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在药品审评中一直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而要对有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就离不开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这就涉及到分析方法的筛选与验证。从现有的申报资料看,药品研发单位已基本上意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重要性,但是对验证时各具体指标是否可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从而难以对验证结果进行评判。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根据有关物质的定量限与质量标准中该杂质的限度分别配制三个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例如某杂质的限度为0.2%,则可分别配制该杂质浓度为0.1%、0.2%和0.3%的杂质溶液),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并计算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

(RSD)。 该项目的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80%-120%之间,如杂质的浓度为定量限,则该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可放宽至70%-130%,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定量限至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该杂质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15%。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杂质浓度(一般为0.1%)相同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该杂质峰与其它峰应能完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 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 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 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 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 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 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 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 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 ⑵薄层色谱法(TLC) 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 要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 ⑶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 机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 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 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 GMP (2010 年修 订)第二百二十三条 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 应当至少符合 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 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 检验。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 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 检验方 法需变更的; 3. 采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 及其他法定标 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 法规规 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 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 中国药典( 2010 年 版)凡例 1. 检验方法和限度。 、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 检验。 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 验,根据试验结 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 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 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 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 法验 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 型 6. 分 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 析方法验证的 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 1. 分析 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法规要求: 2.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 证内容, 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 否符合检测项目的 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 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法验证范围( 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 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 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 ( 2)药品 行修订时。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 鉴别试验( 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 法)( 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 其他需控制成分 (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 5)制剂溶 出度、 释放度等检查 (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 的具 体内容 (1)专属性 (2)线性( 3)范围( 4)准确性( 5) 精密度( 6)检测限( 7)定量限( 8 )耐用性( 9)系统适用 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 订验证的 内容。专属性 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 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2)不适 4. 分 生产工艺变更; 3)制剂的组分变更; ( 4)对原分析方法进 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1 ) 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 4 )化学药品 / 中药制剂中

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异烟肼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方案验证原因:验证类型: 新项目验证再验证 其它 预验证 回顾性验证转移验证 方法描述: 本分析方法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方法。为确保其检测结果准确,对该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系统精密度、方法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线性和范围、准确度、耐用性进行评价。 验证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分析方法(295页) 验证时间: 2010年07月09日~2010年07月10日 验证项目组成员及职责:

a)人员培训: b)仪器设备、标准品和试剂: 仪器设备 标准品和试剂 c)样品

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ODS-2 长度:250cm ,内径:4.6mm ,填料 C18 ,填料粒度:5μm 检测波长:262nm,带宽30 柱温:25℃ 进样量:20μl 流速:1.0ml/min 流动相A:0.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用磷酸调pH至6.0),流动相B:甲醇 A:B=85:15 停止时间:12min 1.系统精密度 1.1.溶液配制 系统精密度溶液:取异烟肼10mg,置100ml容量瓶中,精密称量,用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1.2验证过程及结果 系统精密度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其异烟肼峰面积、保留时间。 可接受标准:异烟肼峰面积RSD≤2.0%,保留时间RSD≤2.0%。 结论: 2.重现性试验(方法精密度)

2.1.1.对照溶液:取异烟肼工作标准品10mg,精密称量,置1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 并稀释至刻度。 2.1.2.方法精密度溶液:取异烟肼样品10mg置100ml容量瓶中,精密称定,用水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用此方法配置同一批号的样品溶液6份。 2.2.验证程序及结果 工作标准品溶液进2针,样品溶液各进2针。记录异烟肼峰面积,计算样品含量。 可接受标准:异烟肼含量的RSD≤2.0%。 结论: 3.线性和范围

HPLC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方法验证小结

本贴的目的:讨论目前审评尺度下,药品研发过程中,分析方法的验证项目及目的,试验方法,试验要求本帖仅仅针对于HPLC方法进行讨论 方法开发的内容不在本帖讨论范围内 1.有关物质(适用于API,制剂,也适用于起始物料,中间体) 有关物质方法验证的前提条件: 1.各杂质与主峰的混合溶液能用拟定的分析方法有效分离 2.根据混合溶液中各峰的紫外吸收波长(或单独测定各组分紫外吸收),选择合适的检测波长。多波长检测(如有)则分别考察。 3.在检测波长下,选择峰高最小的,计算S/N,预估主成分浓度 4.各杂质纯度已知 5.根据合成跟踪检测,合理制定各杂质的限度 6.供试品溶解方法和提取方法得到合理证明 1.1专属性: 1.1.1概念 在其他成分(如其他杂质,辅料,溶剂)可能存在的情况下,拟定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检测物的能力。 1.1.2试验方法 1.1. 2.1定位试验: A.目的 对各已知杂质和主峰进行定位 B.试验方法: a.配制一定浓度(能够显示出峰纯度,一般为0.1mg/ml)的各已知杂质溶液、拟检测浓度的主成分作为定位溶液 b.配制限度浓度各已知杂质与检测浓度的主成分的混合溶液作为分离度试验溶液 c.使用拟定分析方法分别进行定位。 C.试验要求: a.空白应不干扰各杂质的测定:如杂质附近有空白峰,二者分离度应大于1.5;杂质峰保留时间处不得为梯度峰拐点 b.定位溶液中,已知杂质与主峰的峰纯度应符合规定 c.分离度试验溶液中,主峰与相邻杂质的分离度应大于2.0(至少1.5);各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应大于1.5(至少1.2); 1.1. 2.2强制降解试验 A.目的 一是通过考察药品在一系列剧烈条件下的稳定性,了解该药品内在的稳定特性及其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其二,这些试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用于检查降解产物的专属性进行验证。 B.试验方法 对于高温、光照、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的浓度及时间、取样方式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具体品种具体模索,初步试验了解样品对影响的因素(高温、光照、酸、碱、氧化)等条件基本稳定情况后,进一步调整破坏试验条件,只要使主药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即可。试验一般的范围为: 强酸:0.1~5.0mol/L HCl溶液或视情况调节时间,温度,体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