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为什么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背景: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2、救国方案:(1)地主阶级:

A、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开明人士在反击外来侵略的同时,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B、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统治而发动的一场“自强”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技艺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C、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制政体

3、民族资产阶级: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的情形下,为挽救民族危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力图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改造中国。

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决定因素是其天生的软弱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一方面,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存在着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上妥协、软弱的两面性。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动摇性和妥协性是由它与生俱来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决定的。

而且帝国主义不会允许一个强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自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发展以来,就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还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扼杀。4、无产阶级: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近代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方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受到右倾错误思潮的影响,使革命遭受了损失。在反第五次围剿时又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导致了反第五次围剿的失利。但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党性”和党的“作风”的体现,并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从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这四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根据时代特征探索不同重大问题做出的独特理论贡献,其中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此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总书记胡锦涛领导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主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综上所述:改良派的方案是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派的方案是软弱的,资本主义革命派的方案是不彻底,不敢与帝国主义做斗争,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可以领导中国革命,这是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

二、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这些情况表明,转变发展观念仍然十分艰巨。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其次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最后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首先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其次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三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现况 中国发展现况光靠一份3000字左右的报告是说不完的,由此我简而言之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中国发展现况。 人口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人口是影响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关于人口问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我们的人口预测将2004和2005年的总人口调整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致,然后对未来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13.50亿人,2020年将达到14.25亿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峰值,约为14.42亿,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如果长期保持1.8的生育水平,则到2050年时,我国总人口会缓慢减少到13.83亿,但是中国将迎来持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其比例都在迅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7%,2005年达到7.8%。2005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逐渐加快,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达到9.8%。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测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从此,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015年国家实行了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的文明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我们一直饱受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为什么不去发展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呢?以下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中国未来道路的走向与对策!

中国未来道路的走向与对策! 中国未来道路的几大关键因素与对策(写给有志于中国强大的人) 一、美国的政治智慧; 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 三、日本的军国主义; 四、印度的自以为是。 第一篇关于美国的政治智慧。 可以这么说,在全球还处于契约时代的今天,放眼整个西方世界,唯有美国的政治智慧可以与中国较量。可能是因为起点高,自华盛顿以来,美国开国后连续几届总统的思想境界决定了这个国家今天的地位。对“自由与平等”的崇尚,使得人种的斗争在美国得以用较为温和的方式演绎发展。也正是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使得全世界的人才且是有能力的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美国趋之若鹜,如果这一宗旨不改变或者别的文化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新生,则无论经济怎么危机,美国都将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永远是世界发展的最大动力。人才的连续性才是国家持续强大的唯一基础。 记得《史记》上有这样的事,大凡一个国家的灵魂人物一死,立刻被别国欺负。魏公子无忌一死,秦国即下魏二十二城。难道是无忌一人能抵抗秦国几十万“新军”吗?只因魏国没有如他那般灵魂性的人才处于庙堂之上罢了。 一直对美国的政治智慧怀有敬畏之心,在网络上纷纷扬扬传道小布什智商低下的时候,我一直不敢有任何苟同,当时俄罗斯正低迷,中国尚没有起来,如果他任内把中东经略下来,那么将能够比肩于华盛顿、林肯、罗斯福,后来想想,他的失败在于欧洲盟友的杯葛,在于雄心过大不愿给与其他盟友足够的利益。今天,又在传闻奥巴马的处境困难,其实,这个黑鬼是相当的可怕,试想一个黑人移民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爬上了总统之位,此人必定不只有两把刷子。在力求与中国和睦相处的赖斯败下阵来且又被任命为国务卿,我相信,这是他的一把刷子,一把掩饰美国短暂窘境的刷子。我可以肯定,一旦美国翻身,中国必定更加难过。 如果说华盛顿奠定了美国的精神基础,林肯则奠定了美国的力量基石,而罗斯福则提高了美国的政治高度,当我思索二战时期他的作为的时候,从心底冒起一阵寒意,这阵寒意切实的告诉我——美国是中国未来道路上最可怕的对手。如果谁盲目相信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智慧的积累,一定会吃瘪。 对付美国,一定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第二篇关于俄罗斯的力量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现况 中国发展现况光靠一份3000字左右的报告是说不完的,由此我简而言之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中国发展现况。 人口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人口是影响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关于人口问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我们的人口预测将2004和2005年的总人口调整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致,然后对未来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13.50亿人,2020年将达到14.25亿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峰值,约为14.42亿,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如果长期保持1.8的生育水平,则到2050年时,我国总人口会缓慢减少到13.83亿,但是中国将迎来持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其比例都在迅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7%,2005年达到7.8%。2005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逐渐加快,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达到9.8%。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测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从此,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015年国家实行了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的文明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我们一直饱受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为什么不去发展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呢?以下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第三,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早在1993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史记》),并“为驰道于天下”(《汉书》),修建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清代的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①“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城;

②“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③“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在各条道路的重要地点设驿站。“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4000余华里。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近代道路(1912~1949年)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这个历史时期大致可分为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政府前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 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苏元春驻守广西南部边防时兴建的龙州-那堪公路,长30公里,但因工程艰巨,只修通龙州至鸭水滩一段,长17公里。1915年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指挥工兵修筑邕(宁)武(鸣)公路长42公里,1919年通车。1917年谭浩明用军饷招工修筑龙州至水口公路,长33公里,1919年通车。1917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军用而开辟了张家口至库伦运输线,全长1930华里,于同年10月11日开始客运。1913年湖南兴修长沙至湘潭公路长50公里,1921年竣工。民国初年张謇倡建的江苏省南通唐闸至天生港公路(长6公里),南通至狼山公路(长10.37公里)开始修建,并于1916年修通。广东省的惠(州)平(山)公路,长33.2公里,1913年开工,1921年5月1日通车。1920年华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先辈们不断失败的教训中,中国人民终于探索处自己的道路。本文先从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讲到失败到经验教训,然后从最终成功的经验到最后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讲述中国社会走自己道路的必然性。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 正文 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中国发展的成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维新变法到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在中国人心中刻下了永远的烙印。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音讯传到中国,一些具有远见的爱国者,开始了解马克思思想。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这根中国国情是相识的,当时中国人民生活在列强的蹂躏下,中国清政府如同一个小丑,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取悦列强,而清政府代表的是殖民地主的利益,公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历史的车轮下,唯有伟大的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于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大的方向,但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现成的答案。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结论。马克思早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就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阶段的思想。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根据俄国的历史情况,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基本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由于这些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这些阶级的利益不一致,他们彼此之间必然要进行激烈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通过合作社,把广大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同时,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前,毛泽东就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积极思考如何找到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光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其中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正确处理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自力更生和学习外国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注意综合平衡等;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等等。于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

中国道路观后感11

《中国道路》观后感化学化工学院11级化学师范专业1班 观看中国道路,唤起了我们的对于历史的记忆,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一幕幕的从我们的眼前展现,诉说着那近百年沧桑的变化。中国从黑暗的社会走向如今的光明,是十几代人浴血奋战,不断努力抗争的马克思主义修成正果。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一幅比较鲜艳的画,并不是一般想象中的黑白照片,的的确确是一幅油画。这幅油画画的是毛泽东等人议事的景象。而与之对比的照片,却是反映现代社会主义昌盛繁荣的图片,前者,表现了人类探索历史道路时的艰辛,后者而显示社会革命的照片却是黑白的。这明显的对比,虽然一个金碧辉煌的感觉,一个是黑白照片,但是反映的内容却让人心凉。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似得在哪里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所以也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派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然而,前者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后者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直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的确也并如期的为中国带来了希望。 思想就是力量。正确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

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被自然被仍然不得带入中国。自此,马克思成了先进中国人眼中最熟悉的外国人,渐渐地,他的思想也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并且与毛泽东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融合,更着,毛泽东将其运用并作改善,他说:“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靠马克思,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反对本本主义”,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了国家和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被中国化。 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到了经济上来,当时,邓小平在发言讲话中就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 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刚上台不久便提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之前,市场经济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被看作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充分利用又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突破。随后,1997,江泽民又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他说,公有制就应该多样化,所以在继十四大报告之后的十五大会议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又得以丰富而它也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

我心中的中国发展道路-作文

我心中的中国发展道路 望不要笑我一个中学学生就来谈祖国的伟大发展道路,如果我谈的有些过的话,就请当做是我的想法,我相信每个人对祖国的发展有这不同的看法,只是大家都比较谦虚而已。 在我的观念中,我自认为我的看法是与众不同的。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 其拥有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方靠着海洋有这较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资源丰富,总量也大,但人均占有却不乐观。 其环境也异常的严峻,不荣乐观。 因为环境的恶劣中国的亿人口差不多想着到环境好的地区生活,发展。 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但中国人的素质是比较偏低的,这导致中国人知道去好的地区发展,而不知道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领土第三大的国家,但由于人口的分配不均导致其经济发展较慢,当然这是其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人口东多西少的分配导致其经济偏科,只重点朝着东边发展,导致经济不能全面发展。 人口分配不均的原因,我想是西部和中部的环境不好而导致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差不多都是喜欢环境好的地方,不喜欢

环境差的地方,甚至畏惧。 所以,如果西部和中部的环境得到了好的改善。 那么东部的人口压力将会得的缓解。 当然人口的分配均匀还不会使其经济得到较大的改善。 中国周边的国家可以说是都是较贫困的国家。 如果中国能辅助周边的国家慢慢的发展起来,那么中国也会得巨大的回报。 人们常说,养虎为患。 当然,我不是傻子。 我们不养虎为患,而是养龙为伴。 这些国家在我们国家的周边如果他们发展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少跑些路,也可以较快的发展。 我们有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国家合作,如果我们辅助周边的贫过发展,他们发展起来了,我们就等于又有了几个较为富有的国家与我们合作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节约很多应横渡大洋所需的资源和经费。 假设我们周边的都是些较为富有的国家,我国的西部像东部这般的人口众多,繁华。 我们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的经济合作就会迅速的发展。 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突飞猛进。 但归结起来,还是环境,人口分配,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这几点

关于对中国道路的理解

关于对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现状及问题与对策对中国道路的理解 “中国道路”,就是指我们坚持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开辟出这条道路,到江泽民同志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再到胡锦涛同志总结“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这条道路变得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成熟,已经初步制度化、定型化了。“中国道路”在本质上讲,是要探索和走出一条后发国家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传统发展模式的崭新道路。进入新世纪以后,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上升,而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东南亚各国仍然发展乏力,接受新自由主义的拉美国家出现严重危机。这种巨大的反差,使那种认为只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才是最完美的、是发展中国家必须效仿的唯一模式的观点受到质疑,世界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中国。 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和内涵,必须对它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概括,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核心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可以为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的独特道路。它的历史起点是中国近代的鸦片战争,它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学说,它的发展方向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它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它的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它的基本内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要理解今天的中国道路,就要理解当初中国共产党人是怎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要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还要理解建国以后我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而言之,要理解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搞清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近代中国救国强国的思潮非常多,为什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强国的梦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的假设? 没有革命,中国是否会发展得更好?“十个结合”与中国特色是什么关系?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近日,记者就读者提出的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颜晓峰,请他们对这些问题作深入解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问:在近代中国,救国强国的思潮非常多,为什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强国的梦想? 张海鹏: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的确,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很多。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道德救国等等,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实业家那里是十分笃信的;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等,在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市场;君主立宪、共和制度,也经过长期的辩论。国家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乡村建设等各种政治主张,有人提出,有人实践,但很快就烟消云散。最重要的思潮或者主义是两种:三民主义,社会主义。这两种思潮的传播和实施,都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20世纪初的国际国内情势下提出来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这种主张或者纲领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过孙中山的重新阐述,反映了当时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要求。基本上说,反映孙中山社会改造思想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首先来自19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启发,在一定意义上还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孙中山在阐述他的三民主义理论时,内心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好感。孙中山去世后,随着中国国民党的分裂,三民主义思想也被不同的政治家所篡改。篡改后的“三民主义”违背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学说,反对并屠杀共产党,镇压工农运动。国民党、蒋介石脱离人民大众的利益,违背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终于在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大决战中彻底败北。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就在这样的大决战中被证实了。能够救中国的只能是经过大决战检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明确规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过的。 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历史必然性吗? 张海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现象。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换句话说,它是资本主义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人运动成熟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历史的选择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中国救国强国的思潮非常多,为什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强国的梦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如何看待历史研究中的假设?没有革命,中国是否会发展得更好?“十个结合”与中国特色是什么关系?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近日,记者就读者提出的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颜晓峰,请他们对这些问题作深入解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问:在近代中国,救国强国的思潮非常多,为什么最后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强国的梦想? 张海鹏: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的确,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很多。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道德救国等等,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实业家那里是十分笃信的;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等,在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市场;君主立宪、共和制度,也经过长期的辩论。国家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乡村建设等各种政治主张,有人提出,有人实践,但很快就烟消云散。最重要的思潮或者主义是两种:三民主义,社会主义。这两种思潮的传播和实施,都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20世纪初的国际国内情势下提出来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这种主张或者纲领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过孙中山的重新阐述,反映了当时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要求。基本上说,反映孙中山社会改造思想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首先来自19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启发,在一定意义上还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孙中山在阐述他的三民主义理论时,内心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好感。孙中山去世后,随着中国国民党的分裂,三民主义思想也被不同的政治家所篡改。篡改后 的“三民主义”违背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学说,反对并屠杀共产党,镇压工农运动。国民党、蒋介石脱离人民大众的利益,违背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终于在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大决战中彻底败北。三民主义不能救中国,就在这样的大决战中被证实了。能够救中国的只能是经过大

我心中的中国发展道路_话题作文

我心中的中国发展道路 导读:本文是关于话题作文我心中的中国发展道路,感谢您的阅读. 望不要笑我一个中学学生就来谈祖国的伟大发展道路,如果我谈的有些过的话,就请当做是我的想法,我相信每个人对祖国的发展有这不同的看法,只是大家都比较谦虚而已。在我的观念中,我自认为我的看法是与众不同的。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一方靠着海洋有这较好的地理位置。中国的资源丰富,总量也大,但人均占有却不乐观。其环境也异常的严峻,不荣乐观。因为环境的恶劣中国的13亿人口差不多想着到环境好的地区生活,发展。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是最理想的地方,但中国人的素质是比较偏低的,这导致中国人知道去好的地区发展,而不知道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领土第三大的国家,但由于人口的分配不均导致其经济发展较慢,当然这是其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人口东多西少的分配导致其经济偏科,只重点朝着东边发展,导致经济不能全面发展。人口分配不均的原因,我想是西部和中部的环境不好而导致的,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人差不多都是喜欢环境好的地方,不喜欢环境差的地方,甚至畏惧。所以,如果西部和中部的环境得到了好的改善。那么东部的人口压力将会得的缓解。 当然人口的分配均匀还不会使其经济得到较大的改善。 中国周边的国家可以说是都是较贫困的国家。如果中国能辅助周边的国家慢慢的发展起来,那么中国也会得巨大的回报。人们常说,养虎为患。当然,我不是傻子。我们不养虎为患,而是养龙为伴。这些国家在我们国家的周边如果他们发展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少跑些路,也可以较快的发展。我们有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国家合作,如果我们辅助周边的贫过发展,他们发展起来了,我们就等于又有了几个较为富有的国家与我们合作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节约很多应横渡大洋所需的资源和经费。 假设我们周边的都是些较为富有的国家,我国的西部像东部这般的人口众多,繁华。我们与周边的国家进行的经济合作就会迅速的发展。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也会突飞猛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论证一 中国当前社会建设走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据现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较低的国情决定的。贫穷和落后都不是社会主义,相反,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是国强民富的社会,因此,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这是由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 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以发展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作为首要任务与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矛盾。正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极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建立起来的,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独特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没有料到的,所以中国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基本指导原则下,创造性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必要补充,是符合真理发展规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应当而且必然要长期坚持的发展 之路,是中国在60多年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经过惨痛的教训和反复摸索才得出的正确结论。在这条道路上虽然还会遇到波折、困惑甚至是挫折,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动摇,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同时,敢于并且必须在民主、法治、民生、国防、政治体制等其

他社会领域做出相应的改革,则这条道路是无限光明的,也是在中国被证明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而且是现阶段中国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所以,它是具有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更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走下去的。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论证二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那么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引发我们的深思。关键词: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1、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既立足于国情,又适应时代,是一条把强国与富民相结合的道路,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一个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

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就必定产生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就必定取得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要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要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规律来指导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中国道路》读后感

《中国道路》读后感 何林晓11工商1班1100701118 9排3列 经过多方面的思考,我阅读了《中国道路》这本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思想历程,向人们展示了这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是如何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如何孕育了中华名族的复兴之路。 初期,我们的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似得在哪里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所以也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派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然而,前者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后者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直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的确,马克思也并如期的为中国带来了希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再一直经历着开辟--突破--发展的道路,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所以中国更要把马克思用好且要用的恰到好处。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所谓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即改变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我们觉得这个思想的一个基本含义就是要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当然,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不迷信任何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成为了一切理论创新的依据。 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从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个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个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道路》观后感

《中国道路》观后感 在进行网上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观看了电教片《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对中国道路经过的一系列探索和发展进行了很详尽的描述,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道路的不断摸索、探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期间的艰辛路程,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 初期,我们的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而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坚持与不断的实践。 当然,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不迷信任何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成为了一切理论创新的依据。 在现在,中国道路正在向更加广阔的方向迈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紧紧联系着中国的实际,并在不断发展的世界大背景下,一次又一次的被领导人丰富其中的内容。 观看完《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中国的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国家从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水生火热,到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从辘辘饥肠、吃大锅饭,到解决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黑暗到黎明,其实并不遥远,但没有党的引导,就看不到黎明的曙光,等不到初升的太阳,也就等不到如今的艳阳中天。可见,党的功劳要远远大于党的失误,国人应该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由此可见,中国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而之前,面对中国很多地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发展生产了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确定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并带领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道路。 在我们周围,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带来的各种好处,国家大力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同时,党员自身也会有各种志愿服务,是党员与群众更好的交流认识。以前,自己并没有对党员有很好的认识,但自从成为预备党员后,我就不断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党对于人民所做的努力,同时,我自己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 如今,中国的发展让世界惊叹,只有坚持正确的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族就会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带着自己的满腔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为中国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中国道路观后感

在我进行网上党课学习过程中,我观看了电教片《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唤起了我对历史的记忆,也加深了我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对中国道路的不断摸索与探寻,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路程,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竖然起敬。 初期,当时中国还是相当落后,对于中国要走何种道路依然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民族复兴的历程异常艰辛。就像一只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于是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可惜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随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然而我们的党依然坚持探索,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确定了“探讨中国道路,离开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坚持与不断的实践。 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被带入中国。当然,信仰不等于实践,实践不等于成功。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开辟了一条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实事求是”被毛泽东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了国家和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被中国化。 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到了经济上来,当时,邓小平在发言讲话中就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刚上台不久便提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之前,市场经济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被看作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充分利用又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突破。随后,1997,江泽民又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他说,公有制就应该多样化,所以在继十四大报告之后的十五大会议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又得以丰富而它也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时,三个代表出现了,十六大时,与时俱进思想出现了,在十六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我们中国要走的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与时俱进的品格。 观看完《中国道路》这部片子后,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中国的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国家从民族矛盾、社会矛盾的水生火热,到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从辘辘饥肠、吃大锅饭,到解决温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