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芥川龙之介-鼻子 赏析

芥川龙之介-鼻子 赏析

芥川龙之介-鼻子 赏析
芥川龙之介-鼻子 赏析

光明的背面

——评《鼻子》《鼻子》,取材于《今昔物语》及《宇治拾遗物语》中一个相似的故事,以现代社会的视角加以改写而成。它是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其冷峻的言语,细腻的心理刻画,深刻的人性批判为人惊叹。小说发表后立即得到了日本文学大家夏目漱石的认可,他认为“那样的作品再写上二、三十篇当会成为文坛上无与伦比的作家”。而这的确得到了验证,芥川后来成为了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史上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鼻子》讲述的是一个名为禅智内供的和尚为异乎常人的鼻子所苦的故事。内供的鼻子长五六寸,从上唇挂到了下巴。这种奇特的鼻子不仅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带来了他人异样的目光及嘲笑,因而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内供表面装作毫不在意,私底下却尝试众多方法意图让鼻子变短。然而不论是揣摩鼻子看上去比实际短的方法,或是在现实及佛典中寻找有同样鼻子的人,还是运用各种奇特药方进行医治,内供的现状都没有得到实质的改变。

后来,一个因事上京的弟子得到了一个秘方。内供的鼻子经热水烫,脚踏,抽油脂等步骤终于变短,内供感到十分愉悦。然而人们对于从不幸中解脱的内供抱有明显的敌意,他们比原先更刻薄地嘲笑他。因而,内供又陷入了烦恼中。

一天夜里,因鼻子充满了水气,内供的鼻子又恢复了原样。于是内供又恢复了神清气爽的心情:“这下,一定再没有人笑了。”

《鼻子》通过内供的心理变化来展开,一开始就直述了鼻子的奇特外形,表明了内供的苦恼。内供是个地位高贵的僧人,他曾花费几年时间抄写《法华经》。他要会见来访池尾的侍者,教导前来承教的下法师,并希望成为“一心渴仰着将来的净土的和尚”。然而这样一个本应不为世俗所动的高僧却也在为自己的外表而苦恼。这种对立具有强烈的讽刺,它暗示着即便是具有宗教意识的佛门弟子,也具有最为普遍的人性弱点。

在恢复损毁的自尊心方面,内供采用了消极与积极的方法。对着镜子揣摩使鼻子看上去比实际短的方法以及在现实,佛典中找寻拥有同样鼻子的人都非常贴近现实。前者是希望通过揣摩给自己心理暗示,让内心得到平静。后者则是在社会群体中寻求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减弱强烈的孤独自卑感。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寻求心理安慰的方式类似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当然内供也采取了积极地治疗方法,但一切都没有奏效。芥川在安排这段材料时,对消极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描绘,而对积极的方法则一笔带过。这种详略的安排十分有效地表现了内供自尊的脆弱,也使得文章更为紧凑。

对鼻子的治疗是文章的一个转折点,内供有了更强烈的情绪起伏,文章也暴露出了更多人性的丑陋面。在得知弟子有治疗鼻子秘方之时,内供装作毫不在意,却暗示弟子劝说他试用此方法。内供的好面子,虚荣在此展露无疑。在治疗时,内供既带有紧张的期盼,又带有不快的疑心,这种敏感多疑的性格在之后也有所表现。当鼻子如愿变短时,内供的欣喜则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鼻子变短的内供却得到了更刻骨的嘲讽。从沙弥到内道场侍奉,五十多岁的内供一直为长鼻子所苦。然而他半辈子的期盼达成后却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友好对待与尊重。这种愿望的破灭揭示了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实质:他选择了世俗的文化标准来界定自我,只有符合了社会群体的共同需求才能聊以自慰。因而,他失去了真我。

鲁迅曾评价芥川:“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时的心情。”内供所经历的正是希望达成后的不安,因而他脾气变得暴虐。责骂他人,痛打恶作剧的童子都是这种情绪的表现。

在内供鼻子变长后,内供的自语“既这样,一定再没有人笑了”则成为了文章悲剧性的结尾。

导致内供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是旁人的态度。当内供的鼻子落到了粥里,这故事立刻就传遍了京都;池尾的百姓们将内供的鼻子与出家联系起来,认为他是因这鼻子才当了和尚;当内供的鼻子变短后,侍者,中童子,下法师们或大笑,或暗笑,其嘲讽之意比之前更明显。

池尾的百姓,中童子,侍者,下法师象征着当时的世俗民众。他们有着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习惯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取心理安慰,而对于从不幸中解脱出来的人则有着强烈的敌意。这正是芥川龙之介所竭力批判的人性的丑陋面。

《鼻子》创作之时正值日本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日

本正在进行帝国主义扩张,军事力量十分强大。但这一时期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也愈加尖锐,资本家甚至百姓的利己主义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虚伪,个人私欲主义的弥漫使得日本社会呈现病态景象。事实上,即便是在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这种利己主义依然存在。人性的黑暗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感化,根除。这或许也是《鼻子》在当今仍然有它的教育意义的原因吧。

芥川龙之介对于人性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这在他所写的《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等小说中可见一斑。他早期的作品取材于历史小说,加以改写以突显现实性的主题。评论家柄谷认为芥川龙之介的观察基点是无中心的,片段的和诸多关系的视点。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没有影响到小说的整体性,反而使小说的主题趋向多重化,并且它们最终又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对人性黑暗面的揭露。

光明的背面即是黑暗。正因为对黑暗的揭露,我们才能明白人性光明之伟大。揭露人性丑陋,让人们对人性的弱点有正确的认识并加以根除,这或许才是芥川龙之介撰写《鼻子》这类针砭时弊的小说的良苦用心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