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

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

能够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

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

身的价格

6.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

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

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

国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

呈正向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

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比率

10.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

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

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

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

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

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

做需求缺乏弹性;

1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

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

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

重要

1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

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

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

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3.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

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

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4.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

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

就叫供给规律。

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

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

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6.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

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7.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

价格的干预措施。

18.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9.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

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20.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

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

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21.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

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2.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

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

始终为正值。

23.消费者行为理论

24.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

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

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

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5.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

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

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

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

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

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26.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

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

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

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7.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

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

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

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

点。

28.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

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

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

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

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

代率沿曲线递减。

29.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

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

和消费者收入

30.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

入、商品的价格。

31.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

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

格比。

32.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

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上。无差异

曲线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3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

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34.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

35.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

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36.生产和成本理论

37.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

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

企业。

38.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

本或费用

39.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

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

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40.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

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1.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

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42.生产是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

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

43.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

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44.投入一般可分为可变投入和不便投入。

45.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

与产品的产出量这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

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

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生产函数也

会发生变化。

46.总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用食物单位衡量

的产出总量

47.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总投入的单位

数,或者说是每单位投入生产的产出

48.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

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

来的产量伙产出

49.规模报酬: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

照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50.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2.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

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3.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

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指出。也

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

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54.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

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

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55.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56.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伙租用的生产要素

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57.隐成本是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

成本。

58.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

额。和经济利润相对的正常利润,通常是

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

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所以

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5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

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

6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

本(TC=TFC+TVC)

6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

为边际成本

62.平均成本也叫平均总成本,也即我们常

说的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

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

63.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

的增加额。

64.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

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

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

65.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

间的数量关系

66.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

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

67.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

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

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8.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

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69.市场结构理论

70.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

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

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

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

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71.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

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

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

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

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

72.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

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73.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

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74.完全竞争(又叫纯粹竞争)市场特征:

(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

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2)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

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

或退出市场。(4)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

有充分的了解。

7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

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

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

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

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

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

全垄断市场。

76.完全垄断形成的条件:(1)政府垄断(2)

对某些特殊的原材料的单独控制而形成

的对这些资源和产品的完全垄断(3)对

某些产品的专利权形成的完全垄断(4)

自然垄断

7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

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

(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

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

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

产品市场。

7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

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

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

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7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

垄断市场

8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

者,而非决定者

8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

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整个

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

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

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

8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

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

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

率为负。

8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

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

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

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

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

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

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

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

为所欲为的。

8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

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

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

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

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85.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86.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

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

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

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87.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

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

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

坏。

88.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

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

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

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

改进”。

89.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

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

外部影响

90.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91.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

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

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

配置。

92.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

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

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

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

外部不经济。

93.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

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

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

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

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

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94.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

95.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96.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

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

97.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

98.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

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

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

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

品。

99.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

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

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等问题。

100.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

其方式和措施包括:

101.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

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

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

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

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

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

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

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

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

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

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

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

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

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102.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

济模型

103.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

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

104.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

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105.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

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X-M))

106.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

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

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

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国内生产

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

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107.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

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

108.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

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09.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

计量的

110.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

等式:C+I=C+S

111.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

等式:C+I+G=C+S+T

112.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

等式:I= S+(T-G)+(M-X)、C+I+G+

(X-M)= C+S+T

113.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

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

政府部门

114.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

或小于1。

115.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

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116.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

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

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

下降的。

117.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

额。从公式Y=C+S可得:S=Y-C

118.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

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

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

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

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

量成倍地增加。

119.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20.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

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

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

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

12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

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122.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

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价计算的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

模)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来计算

经济增长速度)

123.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

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发

展。.

12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

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

产率、资本的效率

125.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

素分解法(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把经济增

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

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率=工作

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126.三要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

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

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分解)

127.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

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

贡献扣除之后,金属进步因素对机构及增

长的贡献份额。

128.索罗余值:GA=GY-αGL-β

GK

129.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

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

而出现的有规律的矿长和收缩。经济周期

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包括GDP、

就业、金融市场指标等才能够说明情况。

130.经济周期主要有三种类型:长

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131.长周期又称长波周期或康德拉

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50-6-0年。

中周期又称为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

周期的平均长度约为8年左右。短周期又

称小循环或基软周期,他的平均长度约为

3-5年。人们一般关注的都是中周期。

13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

下降的不同情况,经济周期又分为:古典

性周期和增长型周期。

133.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划

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如

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

段又可以称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复苏

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繁荣是扩张阶段的后

期,紧缩阶段的最低点称为谷底,扩张阶

段的最高点称为峰顶。

134.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投资率

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的状

况、语气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际

经济因素的冲击。

135.在实际经济分析工作中,就可

以把一系列经济指标划分为一直指标、先

行指标和滞后指标。所谓一致性指标,也

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

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

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

态。在我国,一般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

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视为

一致指标。所谓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

轨迹,例如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格指数

和广义货币M2等就属于先行指标。所谓

滞后性指标是对总体经济运行中能够已

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入库存、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等。

136.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

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第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

化、第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第三,

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第四,国

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137.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民生活水

平的持续提高。

138.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

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

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运行质量、经

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程式化程

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

面的内容。

13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要出尽“三个转变”:一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40.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4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42.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143.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月、季、年)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144.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意识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145.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146.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1,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MV=PT或P=MV/T)2、总需求和总供给

14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148.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149.价格总水平的经济效应: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利息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对汇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间接效应。

150.价格总水平对工资的影响: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以当时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扣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因素的工资。151.在价格总水平下降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低于价格的下降幅度,实际工资就回上升,反之亦然。

152.由于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利率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153.名义利率也叫市场利率,是指银行当时规定的和发布的利率,而实际利率是扣除了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利率,也可以是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154.实际利率取决于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之差。

155.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

156.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57.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失业人口: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

158.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

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人员。

159.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是反映一

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

重要的指标,是失业在总人数与民用劳动

力总人数的比率,即:失业率=(失业总

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100%

a)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民用成年人口总数

的比率,即: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

成年人口总数)*100%

16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

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

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

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

失业。

161.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

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

现行工资水平下找不到工作的状况,或是

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

所导致的失业。

162.二元结构使之发展中国家经济

体系中采用现代技术的现代部门和采用

传统技术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也

就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

的经济结构。

163.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

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

164.奥肯定率:失业率每提高一个

百分点,GDP就回下降2个到3个百分点。

165.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

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166.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67.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绝对

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68.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他认为各国

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劳动生产

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

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

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岂不具

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

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169.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

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决定国际

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

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

本。

170.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瑞典经

济学家赫克歇尔和阿林开始从生产要素

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

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

是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国应该集中

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

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

稀缺要素的产品

171.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了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

172.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有: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

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

易水平的高低。

173.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

有:一国的经济总量霍总产出水平、汇率

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

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

有直接的关系。

174.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或

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国

外竞争者的伤害,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

国际收支平衡。

17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

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

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17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

共采购、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等等

17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

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178.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

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

和国际收支平衡

179.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

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

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180.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

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

价值的确定,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

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由:1,原产国

标准2,第三国标准3,按照同类产品在

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

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181.国际贸易中的倾销有四种类

型:1,掠夺性倾销2,持续性倾销3,隐

蔽性倾销4,偶然性倾销

182.反倾销属于贸易救济措施,是

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

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

消不利影响的行为。反倾销税是在正常海

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倾销

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反倾销税的税额

不得超过所采定的倾销幅度,反倾销税的

纳税人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

183.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

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

求:1,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

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2,倾销对某一

成员国的相关产品造成重大损失3,损害

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84.国际资本流动是指国家或地区

之间的转移。

185.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

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

186.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

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

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

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

再投资

187.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在

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

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

较高的地方流动。(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

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

际资本流动。(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

的国际资本流动。(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

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投机、规避贸易

保护、国际分工等。

188.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

带来的积极作用:1,资本流入可以缓解

本国资本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和就

业,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2,资

本流入意味着本国外汇收入的增加,从而

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3,资本流入还能够

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89.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是:1,.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

序混乱,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2,资本

流入过多,会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

债务危机;3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

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

190.对资本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带来的积极作用:1,可以为相对过剩的

资本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高额

利润2,资本流出会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

发展,扩大本国商品在外国的市场份额和

占领世界市场。

191.对资本输出国来说,资本输出

带来的消极作用: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出会

导致资本输出国经济增长的停滞,并减少

本国的就业机会。

192.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

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

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①

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

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

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

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193.第二部分财政

194.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195.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

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

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196.公共物品的两大特征: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前者是主要特征,后者是

派生特征

197.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98.公共物品的融资有:政府融资

(强制融资)、私人融资(自愿融资)、联

合融资

199.公共物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

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

200.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1,公共

物品攻击的决策制度:何种物品应当被公

共地而不是私人地提供?提供多少?决

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结构的核心。

2,公共物品供给的融资制度:有谁为公共

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3,公共物

品供给的生产制度:有谁负责公共物品的

生产或公共服务的递送?以何种方式生

产与递送?4,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

谁将成为公共物品供给的最终受益者?

收益的规模和结构状况如何?

20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

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02.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

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

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

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

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

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03.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范围:1,满

足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包括政府机关的

正常运转和执行社会公共执行社会公共

职能的基本需要,如国家安全支出,一般公

共服务支出等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二社

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如

公共卫生、科技、公共工程等3,对社会

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例如矫正外部效

应、维护市场竞争等。

204.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

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

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

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

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

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

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

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

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

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

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205.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

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206.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

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

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

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

207.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

公平分配

208.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

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

能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

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3)发

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

的作用;

209.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

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

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

的。

210.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主要包括:

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

平衡

211.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通过财

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

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

状态。

212.公共选择的三大理论基石:1,

个人主义方法论2,经济人假设3,作为

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213.政府失灵的表现:1,选民“理

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2、政治

家(政党)选票极大化3、投票循环4、

官僚体系无效率5、利益集团与寻租

a)第十一章财政支出

214.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

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

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

215.从三个方面理解财政支出的有

关数据: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216.财政支出的原则:公平分配原

则、效益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

217.财政支出分类:1,适用于编制

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和

支出经济分类;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

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18.财政支出规模是一个财政年度

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

219.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绝对规模

指标、相对规模指标。

220.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反映财

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一是当年财政支出占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是当年中央

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

221.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四种

理论观点的基本内容:瓦格纳的“政府活

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

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

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

长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222.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

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223.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1,

购买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偏大,

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2,相

对于消费性支出而言,投资性支出占财政

支出的比重近年来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

仍徘徊在较高的水平上,3,社会性支出

的比重近年来虽有上升,但仍有待进一步

增加数量和改善质量

224.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

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

225.优化中国支出结构的方式:1,

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2,大力支持教育事

业发展3,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4,

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5,大力支

持生态环境建设

226.①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

事业,要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促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②完善城市义务教

育经费保障机制③逐步完善高等教育、职

业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

227.①增加财政对公共卫生体系建

设的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

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②要支持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③加大对车

股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投入,完善社区卫

生服务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

务筹资和投入机制④支持建设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等⑤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

段,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医疗卫

生服务,共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228.①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②全面落实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支持实

现基础养老金全国冲抽③支持完善城乡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

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支持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④积极支持

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⑤坚持把促进

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健全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

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大力支持实施更加

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加强公共就业服

务,支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造平等就

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229.①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

制和资金投入机制②结合主体功能区的

均衡想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

补偿专项资金。

230.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是政

府及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使用财

政资金的部门或机构,绩效评价的内容是

公共委托-代理事项。

231.绩效评价是按某种确定的规

则,绩效目标和指标进行的,

232.财政支出考评的内容和方法:

1,目的与原则2,内容与方法3,指标选

233.财政支出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

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

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234.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原则:统一

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科学规范原则

235.财政支出考评的的内容:制定

明确、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

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部门未完

成绩效目标采取的管理措施,对绩效目标

的实现程度即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运用

考评结果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236.财政支出考评的方法:比较法、

因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

237.根据西方一些国家绩效考评实

践经验,绩效考评指标的选择要遵循的原

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重要性原

则、经济性原则

238.绩效考评程序一般分为准备、

实施和撰写与提交绩效考评报告三个阶

段。

a)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239.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旅行其职

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

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40.政府收入的分类:税收、社会

缴款、赠与、其他收入

241.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

小口径只包括税收、较大一些的是除税收

之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

入,这是最为常用的、再大一点的是在公

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最

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

242.财政集中度:通俗地成为宏观

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

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

经济总量的比重。

243.衡量宏观税负的不同口径,从

小到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得比

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

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

244.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

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

收入

245.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

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汇报义务的课

征。

246.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

定性三大基本特征。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

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

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

然要求。

247.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

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

税对象、税率最为重要。

248.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一般可分为:比例税率、固定税率、累进

税率

249.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主要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250.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251.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252.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253.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水254.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55.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256.从量税:啤酒、汽油、柴油257.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258.间接税:各种流转税

259.中央税:消费税、关税

260.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

261.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262.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26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64.税收负担转嫁的最后结果形成税负归宿

265.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后转、混转、消转、旁转、税收资本化

266.前转也叫顺转或向前转嫁或顺转,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他是税收转嫁的一种更普遍形式,多发生在流转税上

267.后转也叫逆转或向后转嫁,是在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是,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给商品或者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转嫁方式。

268.混转也称散转,是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也可以转给购买者,实际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这种比较常见。

269.消转是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270.旁转也称侧转,是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者供应商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271.税收资本化也称“资本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终于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是现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使税负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27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关键因素)、课税商品的性质、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课税范围的大小

273.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是决定税负转嫁状况的关键因素。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则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环球网校提供|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负担。

274.国债即国家债务,是一国中央政府作为主体,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

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性使得,非

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275.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

灵活性

276.国债的分类:1,内债和外债,2,

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3,固定利

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4,上市(流通)

国债与非上市(流通)国债5,货币国债

和实物国债

277.国债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

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

控宏观经济

278.国债的负担:1认购者负担2

债务人负担3纳税人负担4代际负担

279.衡量国债的限度绝对规模:国

债余额、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到期

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280.国债的限度:相对国民经济的

应债能力而言的

281.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

标:1国债负担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2

债务依存度

282.国债负担率(国民经济承受能

力):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283.债务依存度:当年的债务收入

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284.李嘉图等价定理:税收和国债

一样

285.国债制度:发行制度、偿还制

度、市场交易制度构成

286.国债发行制度:国债发行条件

和国债发行方式,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

键是国债发行方式

287.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公募招

标方式、承购包销方式、直接发售方式、

“随买”方式

288.自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

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派、

承购包销、投标发行三种发行方式,从具

体的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

派模式、单一承购包销模式和承销、招标

双主导复合模式。

289.我国国债选用的偿还方式主要

有:抽签分次偿还、到期一次偿还、转期

偿还、提前偿还和市场购销法等方式

290.根据国债交易的层次,国债市

场分为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两

大部分

291.国债发行市场又称为一级市

场,主要参与者有中央政府、发行你中介

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292.国债流通市场又称国债二级市

场,,分为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

所、以分散交易形式运作的场外交易市场

(包括柜台市场和店头市场)

293.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可分

为现货交易方式、回购交易方式、期货交

易方式、期权交易方式

294.现货交易方式是证券交易中最

古老的交易方式,也是国债交易方式中最

普通、最常用的交易方式

a)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295.政府预算:具有法律规定和制

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

度财政收支计划

296.从技术方面看,政府预算存在

两层含义:1在形式上,政府预算是政府

的财政收支计划2在内容上,政府预算是

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政府预算是

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97.从政治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

大的政治行为。1政府预算指标是政府在

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作出的选择2政府

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3政府预算反

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

务及其成本

298.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

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299.政府预算从编制、审查批准、

执行、调整和决算,都要依照法律规定进

行。

300.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

301.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政府部

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

作情况、控制政府部门支出

302.政府预算的原则:完整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

303.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

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

方法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年度预算和多

年预算;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平衡

预算和差额预算;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

映经济效益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和

规划项目预算;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中

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304.单式预算是将政府收支汇集编

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项目安

排对照表

305.复式预算是将预算年度内的全

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

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和

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306.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

本预算组成。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收入为

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

预算是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

设项目为支出对象。

307.投入预算是指用来控制各项支

出用途和金额的预算。

308.预算管理职权是指政府预算方

针政策、预算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

释权和修订权,政府预算、决算的编制和

审批权,预算执行和监督权等。

309.立法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1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2各级人

民政府的预算管理权3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的预算管理职权4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

的预算管理权5各单位的预算管理权

310.公共财政预算亦即一般预算,

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利,以社会管理

者的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

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性这个只

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

预算。

3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既包括用

于满足政府日常行政事业活动及保障国

家安全、社会稳定、发展科学、卫生、教

育等各项事业开支需要的收入,也包括用

于满足政府投资性支出需要的收入,主要

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31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各级人民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为支持特定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

用途的财政资金。

313.政府性基金支出是按照专款专

用原则,与基金预算收入一一对应。

314.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管理原则是

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

使用

31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

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

得收益进行分配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316.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

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分配关系,是

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

手段。

31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原

则:统筹兼顾、适度集中;相对独立、相

互衔接;分级编制、逐步实施

31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范

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从国

家出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利、股息和国

有产权(股权)转让收入、清算收入等,

主要支出用于对中药企业补充资本金和

弥补一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本等。

319.社会保障预算是指政府通过社

会保险缴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取

得收入,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

算。

320.社会保障基金预算遵循的原

则:1依法建立、规范统一2统筹编制、

明确责任3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挤

占或挪作他用4相对独立、有机衔接5收

支平衡、留有结余

321.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范围:

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养老、失业、医疗、

工伤、生育等

322.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制方法:

科学、规范的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预见

性、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

323.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编报和审

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预算草案由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汇总编制,财政部审核后,

由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国务

院报告

324.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运行的

基本规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

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

财政活动的机制。

325.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

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

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26.预算编制制度:1建立部门预

算制度2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327.部门预算是指政府依据国家有

关政策法规及其履行职能需要,由基层单

位开始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

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

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年度财政收支计

划。

328.部门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

管理的基本形式

329.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

入预算法。

330.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

算法。

331.支部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

项目支出预算。

332.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

方式,编制程序采用“两上两下”的编制

方式。

333.建立部门预算制度的重要意

义:1.2.3.4.

334.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

重要意义:1.2.3.

335.预算执行制度:1.建立国库集

中收付制度;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336.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

义:1,加强了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2,

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的透明度3,加强了

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337.构建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

性和基础性环节是进行:以建立部门预算

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政府

采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改

a)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338.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

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

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

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339.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说管理体制、公

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340.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

预算管理体制。

34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

体制的中心环节

342.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

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343.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

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2政府间事权及支

出责任的划分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344.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

般遵循的原则:1受益原则2效率原则3

区域原则4技术原则

345.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

入划分的主要标准。一般遵循:1集权原

则2效率原则3恰当原则

346.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

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

性安排。

347.财政管理体制的模式:1财政

联邦制模式2财政单一制模式

348.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1保证

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2调节各

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3促

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349.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建成分

税制,是指将国家的全部水中在中央和地

方政府之间进行划分,借以确定中央财政

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的一种财政管理

体制。

350.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

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

系,调动两个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的合

理增长2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3正确

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4坚持

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

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351.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

革的主要内容:1,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各

自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

根据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中

央与地方的收入。3,按同一比例确定中

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4,妥善处理

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

事项。5,确立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

度规则。

352.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关税、

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中

央企业所得税、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铁道、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

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利

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缴利

润等收入

353.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营业

税(不含各银行总行、铁道、各保险公司

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

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

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个

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

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

道、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

的部分)、)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屠

宰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

税、契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354.近年来对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的调整完善:1,将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中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分享比例由原

来的50%调整为中央80%,地方20%。2,

将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由5%提高到

8%。3,为严格控制土地使用,对国有土

地有偿使用收入分配做必要调整,将其中

新批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部分收入上缴

中央财政。4,打破隶属关系,实施所得

税收入分享改革5,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

制。

355.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

要成效:1,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收入的

机制2,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

促进了产业机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356.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

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

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357.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

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

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358.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1,完整

性2,对称性3,科学性4,统一性和灵活

性相结合5,法制性

359.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一

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360.一般性财政支出包括均衡性转

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

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

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

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361.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

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

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

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进行补偿而设立的

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使用。

a)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362.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预

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队财政收支关系

进行调整的指导性原则和措施。

363.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

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36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政政策

的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365.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促进充分

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

济稳定增长

366.财政政策的工具有:预算政策、

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公共支出政策、政

府投资政策、补贴政策

367.财政政策的类型:1,自动稳定

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扩

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

政政策

368.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

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

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

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

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

369.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表

现: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

用;企业所得税的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作

用;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

370.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

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

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

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行为,实现财政政

策目标。

371.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

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

控制总需求,抑制通仙膨胀;当经济萧条、

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

出、减少税收,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

长。

37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

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分为扩

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

政政策。

373.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从

2003年下半年后,经济发展内外部条件向

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但供求结构问题和体

制问题日益突出。

374.稳健(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内

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

收节支。

375.启动实施新的积极财政政策实

施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1)政策实

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2)政策实施所处

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3)政策内容有新

变化。(4)政策调控的手段多。主要内容

(1)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2)

实行结构性减税,推进税费改革。(3)提

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

(4)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

进保障和改善民生。(5)大力支持科技创

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

376.财政政策乘数:是用来研究财

政手指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财政政策

乘数具体包括税收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377.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产生下列五种时滞: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以及效果时滞。

378.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幅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强各项重点建设2,推进税制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79.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差别:1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2政策实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3政策内容有新变化4政策调控手段多

380.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a)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38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货币需求、派生需求。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382.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

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383.剑桥方程式:∏=K*Y/M 384.剑桥学派代表人士庇古。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385.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即货币需求由三个动机决定: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L= L1(Y)+ L2(i)

386.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P=f(Yp;W;im,ib,ie;1/p·dp/dt;μ)387.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M0=流通中现金;M1=M0+银行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388.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

389.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390.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391.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392.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393.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394.通货膨胀的状态: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395.通货膨胀的类型: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因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社会总供给的增长幅度,导致商品和劳务供给不足、物价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类

型,其特点: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成本自发性增|

加而导致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类型)、输

入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396.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型通货膨胀)、抑

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

397.过度的信贷供给是造成通货膨

胀的直接原因,而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具

体原因又有很多方面,包括过热的社会经

济增长要求导致信用膨胀;银行自身的决

策失误导致信用膨胀;财政赤字;投资规

模过大。

398.通货膨胀的治理主要手段:紧

缩的需求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

财政政策)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399.紧缩性货币政策:1减少政府

支出2增加税收3发行国债

400.紧缩想货币政策:1提高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2提高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

业务

a)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401.中央银行也称货币当局,中央

银行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中央

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

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

重性质。主要任务: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调控宏观金融、实施金融监管,维护银行

业的稳健运行

402.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集中

货币发行权的需要、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

措资金的需要、管理金融业的需要、国家

对社会经济发展干预的需要

403.专门设置中央银行较典型的是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04.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征:不

发盈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在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

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

政干预和牵制

405.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

行、对银行业务(集中准备金、最后贷款

人、全国清算)、对政府业务(代理国库、

代理国家债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

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

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406.中国的支付结算体系以中国人

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

系统为中枢,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业务系

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系统,

正确结算系统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为重

要组成部分,行业清算组织和互联网支付

服务组织业务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

络体系。

407.货币政策是一个金融当局制定

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

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408.货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409.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由四项构

成: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

衡国际收支

410.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

411.货币政策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

作: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412.货币政策的直接信用控制手段

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

直接干预

413.货币政策的间接信用指导包

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414.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的中介

目标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41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指标

有:1利率2货币供应量3超额准备金或

基础货币4通货膨胀率

a)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416.金融机构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

分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银行)

417.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

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

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

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418.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职能:信

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

创造

419.商业银行银行的主要业务:负

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

420.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借款业

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同

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国际货币市场借

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

42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包括:结

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

咨询业务。

42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

则:盈利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安全性原

423.金融市场运行的机理:货币资

金在使用方面总是存在着“时间差”和“空

间差”。资金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够创

造价值,并使价值增值,从而产生资金融

通的客观要求。

424.金融市场效率,是指金融市场

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序,包括

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以最低交易成本为

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金融市

场的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

供有效产出的能力。资本的本质特征:追

逐利润。

425.如果有关证券的历史资料(如

价格、交易量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

任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弱型效率。如果有

关证券公开发表的资料(如公司对外公布

的盈利报告等)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

何影响,则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如果有

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表的

资料以及内幕信息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

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强型效率。

426.金融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同业

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

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

期权市场)、外汇市场等组成

a)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427.金融风险,是指投资者和金融

机构在货币资金的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由

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期收

益和实际收益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损失的

可能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不确定性、

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428.金融风险有四种类型:由于市

场因素(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

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

值变化的市场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

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金

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

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不完

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

的操作风险。

429.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

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

短期利率、金融资产、房地产、商业破产

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

周期的恶化。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

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430.金融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

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

431.次贷危机分三个阶段:债务危

机阶段、流动性危机、信用危机

432.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公共

利益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

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433.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

制:美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属于这一类

型的还有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434.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

制:德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435.综合监管体制:英国是其中的

典型代表。此外还有英国、日本、韩国。

43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

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制转向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437.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对国际

银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国际公约之一

438.巴塞尔报告的内容包括:资本

组成、风险资产权重、资本标准、过渡期

安排

439.巴塞尔报告的资本组成,将银

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

本又称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股本(普通股)

和公开储备,这部分资本至少占全部资本

的50%。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包括未

公开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和

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和长期次级债

券。

440.巴塞尔报告的风险资产权重,

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

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即0%、

10%、20%、50%、100%

441.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资本

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

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

4%

442.2003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最引

人注目的是该该协议所推出的最低资本

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的

内容,被称之为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443.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过去以资

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想,将资本金要

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

444.巴塞尔委员会希望监管当局担

当起三大职责: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

况、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系统、加快

制度化进程

445.国际性银行倒闭事件和国际贷

款违约事件使得监管当局全面审视拥有

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这是巴塞

尔协议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随着

金融国际化,必须要在金融监管上进行国

际协调。

a)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446.汇率制度:是指各国对本国货

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

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

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

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

动的方式。两种类型:固定汇率制度和浮

动汇率制度。

447.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经

济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内金融市场的发

达程度及其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对的通

货膨胀率

448.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汇

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实行以

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

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449.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

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和应付

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

受的资产。

450.国际储备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

寸和特别提款权。

451.国际储备的作用:融通国际收

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452.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

储备的管理,因为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

的95%以上。包括:外汇储备总量管理、

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

453.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

度,是指通过国际惯例、协定和规章制度

等,对国际货币关系所做的一系列安排。

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确定国际储备资

产;确定汇率制度;确定国际收支调节方

式。

454.国际金本位制:世界上第一次

出现;英国1821年采用;1880-1914年是

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

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

动的上下限。(1)铸币平价(2)波动幅

度:黄金输送点。1929-1933年,危机下,

金本位制崩溃。

455.雷顿森林体系:1945-1973年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2)可调整

的固定汇率(3)国际收支的调节。

456.布雷顿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

1973年崩溃。

457.牙买加体系运行特征:(1)多

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2)多种汇率并存

的浮动汇率体系(3)国际收支的调节。

458.国际三大金融组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

459.世界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

行股份、借款、业务净收益、转让债权

460.第四部分统计

a)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461.统计一词包含三种含义:统计

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

462.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或“产品”。

463.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

量的结果。

464.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级

到高级,由粗到细):定类尺度(将人口

分为男女两类)、定序尺度(将学生成绩

分成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类)、

定距尺度(某物长10米,重100千克等)、

定比尺度(相对数或平均数,可以进行加、

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465.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

最低的计量尺度。属性

466.定序尺度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

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计量结果

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等数学运算

467.定距尺度反映现象规模水平的

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计量结果可以

进行加、减运算。

468.定比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进行

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469.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分类数据和顺序

数据是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

是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470.统计中把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

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

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

471.数值型变量根据取值不同分

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472.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

其数值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相

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473.总量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

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

期指标可以累积,但时点指标不能累积。

474.相对指标是两个绝对数之比。

相对数的两种表现形式:比例和比率。

a)第二十二章统计调查

475.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

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间接来

源,称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476.案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

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

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

续调查。

477.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

个渠道:专门组织的调查、科学试验

478.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

要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

调查,典型调查。

479.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

同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按报

送周期长短,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

报等。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

家的、部门的、地方的统计报表。

480.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

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通

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一般需要规定

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一般比较准

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使用范围比较狭

481.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

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

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

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特点:经济性、

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它是实

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482.重点调查特点:(1)重点调查

是非全面调查;(2)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

取的,因此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

483.典型调查特点:(1)典型调查

是一种定性调查研究,同时也是非全面调

查(2)调查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因此

其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3)典型调查

的目的是通过典型单位来描述或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484.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

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485.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

须注意几个问题: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

用价值、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

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注意弥补缺失数据

和进行质量检查、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

要注明数据的来源,既方便他人查找核

对,也是尊重他人或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

的要求。

486.统计数据的误差有:登记性误

差(从理论上讲,可以消除)和代表性误

差(无法消除,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

算)

487.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精

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

最低成本

a)第二十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488.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指标:

频数与频数分布、比例、百分比、比率。

所以比例是部分比总体,通常反映的是结

构,比例之和为1。

489.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条

形图和圆形图;条形图有单式和复式等形

式。

490.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累积

频数和累计频率

491.分类数据在整理时除了要列出

所分的类别以外,还要计算出每一个类别

的(比例,频数,比率,频率)

492.数值型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

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493.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

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方法通常只适合于

离散变量且变量较少的情况。

494.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组

距分组(适合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步

骤:

495.1、确定分组组数,要求(1)

组数既不太多也不太少(2)尽量保证组

间资料的差异性和组内资料的同质性(3)

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况;

2、对原始资料进行排序;

3、求极差:最

大观察值减去最小观察值;4、确定各组

组距:组距=极差/组数=某组的上限值-该

组的下限值(适用于等距分组);5、确定

组限:组中值=(上限+下限)/ 2 ;6、确

定各组观察值出现的频数:组距分组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分组时“上组限不在内”以防止重复;确定组限时应注意:第一,第一组的下限值应比最小的观察值小一点,最后一组的上限值应比最大的观察值大一点。第二,特别需要或不得已的情况除外,最好不要使用开口组。第三,组限应取得美观些,按数字编好,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且一般要用整数表示;7、制作频数分布表

496.显示分组数据频数分布特征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

497.直方图与条形图不同,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是)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此外,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

498.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499.统计表的设计要求:科学、实用、简练、美观

500.设计统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2)表头一般应包括表号、总标题和表中数据的单位等内容;(3)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中间的其他线要用细线,这样使人看起来清楚、醒目;(4)在使用统计表时,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特别要注意注明资料的来源,以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并备读者查阅使用。a)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501.对统计数据特征的测度: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个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2)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3)分布的片太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

502.集中趋势的测度,主要包括位置平均数(众数M0、中位数Me)和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度值。

503.位置平均数主要有:众数、中位数

504.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用M0表示。不仅适用于品质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众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非常直观。

505.中位数位置:

506.中位数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适用于数值型数据,但不适用于分类数据,中位数也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抗干扰性强。

507.数值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和加权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注:算术平均数同时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各组数值的大小、各组分布频数的多少。另外,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508.算术平均数有: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

509.几何平均数是n个观察值乘积的n词方根。计算几何平均数要求各观察值之间存在连乘积关系,它的主要用途是:(1)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510.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标准差和方差、离散系数。

511.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试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离散程度越小,其代表性就越好。

512.极差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但它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

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513.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之比,是测度数据

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离散系数大的说明

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

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

a)第二十五章时间序列

514.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由两

个基本因素构成:一个是被研究现象所属

时间,另一个是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

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515.时间序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

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

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516.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

数时间序列又可分为:时期序列和时点序

列。

517.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1)发

展水平(2)平均发展水平(3)增长量与

平均增长量。

518.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

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根据各期指标值在

计算动态分析指标时的作用来划分,又可

以分为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

519.平均发展水平也称为序时平均

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

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他可以概括性的

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

平。

520.增长量:时间序列中的报告期

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用于描述现象在观

察期内增长的绝对数量。按照采用基期的

不同,增长量有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之分

521.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

一时期水平之差,表示本期比前一时期增

长的绝对数量;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

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说明报告期与

某一固定时期相比增长的绝对数量。整个

观察期内各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最末期

的累积增长量

522.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与

基期发展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在观察

期内的发展变化程度。分为定基发展速

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523.增长速度:也称增长率,是增

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用于描述现象的相

对增长程度。按照采用基期的不同,增长

速度可分为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

度,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在由

环比增长速度推算定基增长速度时,可先

将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将结果

减1,即得定基增长速度

524.第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

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525.第二,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

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

度:

526.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

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

观察期内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527.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

用于描述现象在整个观察期内平均增长

变化的程度,它通常用平均发展速度减1

来求得

528.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1

529.增长1%绝对值:表示每增长一

个百分点而增加的绝对数量。等于逐期增

长量/环比增长速度。

530.“增长1%的绝对值”是进行这

一分析的指标。它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

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531.在应用速度分析实际问题时,

须防止误用乃至滥用的现象,应注意:首

先,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

时,不宜计算速度。其次,速度指标的数

值与基数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a)第二十六章统计指数

532.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

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

殊相对数。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

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

533.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

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①数量指数是反映

物量变动水平的,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

销售指数等;②质量指数是反映事物内含

数量的变动水平的,如价格指数、产品成

本指数等。(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

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3)按

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

数。①简单指数又称不加权指数,它把计

入指数的各个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②

加权指数则对计入指数的项目依据重要

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而后再进行计算。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加权指数。

534.加权综合指数分为(1)基期加

权综合指数(拉氏)(2)报告期加权综合

指数(帕氏)

535.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拉氏

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

基期的一种计算方法。拉氏数量指数在实

际中用得较多,而质量指数用得较少。

536.报告期加权综合指数:又称帕

氏指数,它是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

在报告期的一种计算方法。帕氏质量指数

在实际中用得较多,而数量指数用得较

少。

537.总量指数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

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538.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构

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实际中比

较常用的是基期权数加权的数量指数和

报告期权数加权的质量指数体系。

539.指数体系的作用:(1)对现象

发展的相对变化程度及各因素的影响程

度进行分析(2)对现象发展变化的绝对

数量及各因素的影响数额进行分析

540.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

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

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

产投资价格指数。

541.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

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54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

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

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

一种相对数。

54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作用:1

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544.第五部分会计

a)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

545.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

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546.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

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

547.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

决策、评价等

548.会计对象:即会计客体,是会

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549.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

入、循环与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资

金的循环与周转又分为:供应、生产和销

售三个过程

550.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

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

551.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

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

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通过利润

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

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552.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投

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部门、社会公众、

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

55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

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

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

产经营成果。

554.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

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

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

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

555.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

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

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

利益流出

556.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

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

557.收入制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58.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

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

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559.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

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是反映经营

成果的最终要素。

560.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

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

561.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

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562.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

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56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人民币为记

账本位币

56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

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565.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以《中华人

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为核

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

a)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

56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

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四个环节生成的

56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

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

要素

568.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

采用历史成本。

569.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

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

证、登记账簿

570.账户是根据以会计要素划分的

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

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

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是对会计要素进

行分类核算的工具。

57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

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

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572.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

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573.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

期贷方发生额

574.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

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75.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

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主要的

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576.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

有贷、借贷必相等”

577.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

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

贷方发生额合计

578.余额试算平衡法公式为:全部

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

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

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579.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

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580.按账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

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

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

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

一次

581.目前,我国各经济单位通常采

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有五种:记账凭证

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

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兰是日

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

程序。

58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基本

的账务处理程序

583.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

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是按照一

定的标准和顺序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进行适当排列编制的,反映企业某一特

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

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584.资产负债表是月度报表,是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为基础

编制的,反映企业静态财务状况的一种报

表。

585.资产负债表分为账户式和报告

式两种,我国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格

式。

586.资产类项目的排列顺序是按照

其流动性进行排列的,即按照变现能力顺

序进行排列。流动性强的项目排在前面,

月排在前面,其变现速度越快;流动性差

的项目排在后面。

587.负债类项目的排列按照到期日

的远近进行排列,先到期的(或需要立即

清偿的债务)排在前面,后到期的排在后

面。

588.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上的

排列顺序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

公积、未分配利润

589.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

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以“收入-费用=利

润”的会计登时为基础,按照各项收入、

费用以及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享编制

而成的,是一张动态会计报表,利润表是

月报表。

590.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

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它是

一张动态会计报表。

591.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

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

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

59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

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投资收益

59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

入-营业外支出

59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595.现金流量是一定会计期间企业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596.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

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

等取得现金

597.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企业

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日常

经营业务。

598.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

量分为以下三类: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599.现金流量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

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量净增加额

600.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现金流

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

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601.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

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

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602.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属于年

度报表,有报表正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组

成。

a)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603.财务报表分析简称财务分析,

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

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的补充信息,

对去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并通过财务指标的高

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

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

和其他利益关系人提供管理决策的依据。

604.财务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

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

605.在比率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比率

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效率比率

606.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对象的不同

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绝对数增减变动

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分析。

607.按照比较标准的不同分为:1.

实际指标同计划指标比较、2本期指标与

上期指标比较、3本企业指标同国内外先

进企业指标比较

608.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

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

倍数

609.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

债的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610.流动比率应维持在2:1左右;

速动比率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

611.流动比率是反映短期债务清偿

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流动比率越大,资产

的流动性越强,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612.速动比率又称为酸性试验比

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

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长海短期内

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企业在短期

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

后的余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

收账款等。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613.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

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可变现能力。现

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614.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

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

额之比。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615.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

益的比率,是制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

益总额的比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

者权益总额

616.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

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

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

能力,用来衡量盈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

证程度。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617.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应收

账款周围率、存货周围率、流动资产周围

率、总资产周转率

618.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主营业务

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

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

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

款+期末应收账款)/2

619.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

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

营业务收入净额

620.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分析企业资

产流动情况的一项指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表明应收账款周转快,企业信用销售严格。

621.存货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相应增加

622.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623.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624.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全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率。625.盈利能力包括:营业利润率、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润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市盈率、资本保值增值率

626.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100%

627.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

628.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

629.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

630.资产净利润率也叫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631.普通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632.市盈率=普通股美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

633.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

a)第三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634.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核算其行政事业活动采用收付实现制

635.行政事业单位对外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2)反映行政事业活动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和支出。

636.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637.行政单位的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638.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639.货币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应当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640.应收及预付款项: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641.存货:①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以购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②行政单位的存货发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来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③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642.对外投资: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

①投资期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不予预计,应当在实际收到时计入当期收入。②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或债券到期收回的本息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应当

计入当期收入。

643.固定资产:①行政事业单位固

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

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

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

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

固定资产核算。②行政单位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不计

提折旧。

644.无形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无

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行政

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

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

商标权、商誉等。

645.行政单位的负债,是指行政单

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偿

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

户款、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

门津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暂存款等。

646.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事业单位

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偿付

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

账款、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

门津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预收账款、

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

款和应交税金等。

647.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代收的纳

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

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

变价款以及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

预算的款项;

648.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事

业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

预算外资金。

649.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

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

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650.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

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

金、专用基金、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

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

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

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651.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应当按

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652.固定基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

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653.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

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分为一般基金和投

资基金两部分内容

654.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是指事业

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从当年未分配结余

中转入或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

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655.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是指事业

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

656.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

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

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

以及其他基金(住房基金等)

657.行政单位的结余是指行政单位

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行政

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行

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

应当分别核算。

658.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

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

额,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

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一拨出经费一

事业支出一上缴上级支出一非经营业务

负担的销售税金一对附属单位补助

659.年度终了事业结余应当全数转

入结余分配

660.经营结余=经营收入一经营支

出一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661.年度终了,经营结余通常应当

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662.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项:

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

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按规定计提专

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进行上述分配

后结存的,当年未分配结余转入一般基

金。

663.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

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

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

他收入等。其中,其他收入包括行政单

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

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

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664.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

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

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

拨款收入等。其中,其他收入包括对外投

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

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

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665.行政单位的收入应当采用收付

实现制核算。事业单位的收入通常应当采

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事业单位的经营收

入,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666.行政单位的支出分为经常性支

出和专项支出;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事

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

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667.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支出

数额记账。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应

当正确归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无法直

接归集的,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合理

的分摊。

668.(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

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

账户简称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3)财政

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

额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4)财

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

政专户简称预算外资金专户;(5)经国务

院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为预算单位

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专户简称特设专

户。

669.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原则上只能

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670.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实行财

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671.预算单位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

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

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财政直接支付

的申请由一级预算单位汇总填写

67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适用于未纳

入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服务采

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包括

单件物品或单项服务购买额不足10万元

人民币的购买支出、年度财政投资不足50

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采购支出、特别紧急的

支出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支出。

673.预算单位结余资金的数额按照

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数额,加上年预

算结余数额,减当年财政国库已支付数

额,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额和财政授权支

付数额和应缴回财政部门数额后的余额

计算。

674.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

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

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

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

675.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

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主

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

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会计

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

三种。

676.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一般按照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会计

等式编排,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

支出两大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

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资产部类总计=负

债部类总计。

677.编报年度决算的要求1.清理

结算2.核对一致3.正确截止4.及时入

账5.清理往来6.银行对账7.清理盘点

8.决算调整

678.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

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

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

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到

12月25日,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679.第六部分法律

680.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

系的调整

681.调整经济是法律的一项重要功

能,所谓调整经济的法是指调整围绕社会

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

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体,它既包括传统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商

法、也包括近代产生的经济法,它既包括

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也包括调整国际

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它是

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

682.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

体系包括:民商法、经济法、其他法律部

门。

683.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

商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

领域。

684.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

市场管理关系和组织管理型的协作关系

的法律规范总称。

685.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管理关

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

协作关系

686.经济法的本质有两层含义:1、

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2、

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

或属性。

687.经济法的本质:1经济法是平

衡协调法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3经济法

是系统、综合调整法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

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发5经济法是以公为

主、公私兼顾的法

688.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平衡协

调原则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3有限干预原

则4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689.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690.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

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物权的

支配性和排他性均来自于物的归属,即法

律将某物归属于某人支配,从而使其对物

的利益享有独占的支配并排他的权利。

691.物权和债权是市场经济社会的

最基本的财产权利。和债权相比,物权具

有以下特点:1物权是绝对权2物权属于

支配权3物权是法定的,物权的设定采用

法定主义4物权的客体一般为物5物权具

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692.物权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

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和物权公示原则

693.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

类、内容、效力、得丧变更及其保护的方

法均源自法律的直接规定,当事人不得自

由的创设

694.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1物权

种类法定化2物权内容法定化3物权效力

法定化4物权的变更规则法定化5物权保

护方法法定化

695.一物一权原则具体内容包括:1

一个特定的标的物上只有一个所有权2同

一物上不得设有两个以上相互冲突和矛

盾的物权

696.物权公示原则的内容:1物权

的公示方法必须有法律规定2物权公式的

效力必须有法律规定。

697.预告登记是指为保全一项请求

权而进行的不动产登记,该项请求权所要

达到的目的是在将来发生不动产物权变

动。

698.物权的种类:1自物权和他物

权2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3主物权和从物

权3法定物权和意定物权4有期限物权和

无期限物权

699.根据权利人保护物权请求的不

同性质,通常可将各种保护物权的方法分

为物权的保护方法和债权的保护方法

700.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不

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

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

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处分权

是所有权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

志。

701.所有权的法律特征:1独占性2

全面性3单一性4存续性5弹力性

702.所有权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

和继受取得。善意取得。原始取得包括:

1生产2先占3添附4发现埋藏物和隐藏

物5拾得遗失物6国有化和没收

703.所有权的消灭:1所有权的相

对消灭2所有权的绝对消灭

704.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权

利主体就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的法

律制度。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705.共有分为三种:1夫妻共同财

产2家庭共有财产3遗产分割的共有

706.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区别:1

成立的原因不同2标的物不同3权利的享

有不同4对第三人行使权利的不同5分割

共有物的限制不同。

707.所有权人有权在自己的不动产

或者动产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708.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

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

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709.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又

可适用于不动产。

710.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

的动产或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

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是由所有权派生的

物权,是受限制的物权,但也是一项独立

的物权,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711.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

下列权利可以出质:汇票、支票、本票,

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

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

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

产权,应收账款

a)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712.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

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种植民事

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713.合同的法律特征:合同当事人

的法律地位平等、合同是在当时自愿基础

上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双方或多

方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关于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

714.合同的分类:根据合同各方权

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双务合同和单务合

同;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

要件,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根据法律上

是否规定名称,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根

据有关连的合同之间的主从关系,主合同

和从合同。

715.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合同法》。

716.由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所

建立起来的制度就是合同法律制度,主要

包括:订立合同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合

同订立的程序、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和违约责任等。

717.合同生效要件指已经成立的合

同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如

下: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

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④合

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718.合同的生效时间:依法成立的

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

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

照其规定。

719.无效合同特征:具有违法性;

具有不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720.按照无效的原因划分:①一方

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

合同;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

第三人利益的合同;③合法形式掩盖非法

目的的合同;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

同;⑤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的合同;

721.效力待定的合同:缺乏相应的

生效要件,但欠缺的并非实质性要件。分

类:主体不合格的效力待定合同、无权代

理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和无权处分他

人财产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

722.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因重大

误解订立的合同或显失公平的合同

723.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

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

行使撤销权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

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

放弃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以后不能再

提出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724.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

可以分为:要约、承诺两阶段,承诺生效

时合同成立

725.缔约过失责任的特点:①缔约

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②一方

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

③缔约当事人必须有过失;④造成相对人

信赖利益的损失。

726.合同履行应遵循:全面履行原

则、诚实守信原则、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

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

履行抗辩权)

727.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况:经营状

况严重恶化;转移资产、抽逃资金,以逃

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

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728.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

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

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

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

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

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

人承担违约责任。

729.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

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

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

销的,该撤销权消灭。

730.合同的终止:合同履行(最正

常和最主要的形式)、抵消、提存、免除

债务、混同(概括承受、特定承受)

731.合同的担保:根据法律规定或

者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措施保证和通过义

务人履行义务的一项法律制度。

732.合同履行的法律特征:明确的

目的性、自愿性和平等性、从属性

733.合同担保方式包括:保证、定

734.保证方式:一般保证和连带责

任保证两种。

735.保证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

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

用。

736.保证期间:可以由双方当事人

自由约定。未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

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737.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

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

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738.合同的保全是法律为防止因债

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只是债权人的实现

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

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739.不能转让的合同:①根据合同

性质不得转让;②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

让;③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740.合同的转让要件:①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存在;②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③必须由让与人与受让人达成协议;④必须合法且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741.按照转让内容的不同,合同的转让可以分为: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转让、合同权利义务概括转让

742.合同变更的法律要件: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合同的变更时合同内容的变更;合同的变更应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进行。

743.合同变更的特征:①合同变更是在原合同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的新协议;②合同变更仅指合同内容的局部变更,而不是合同内容的全部改变;③合同变更后,原合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④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⑤合同变更应当符合合同订立的程序,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744.合同解除的特点:①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不适用于无效和可撤销合同;②必须具备一定条件;③必须有解除行为,我国的合同立法没有采取当然解除主义;④有解除权的一方必须在法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行使合同的解除权;⑤合同解除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

745.合同解除的种类:协议解除和基于解除权的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746.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行为(预期行为、实际违约)、主观过错747.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①继续履行;②支付违约金;③违约损害赔偿;

748.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免责条款

a)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749.公司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公司的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公司法是以“公司法”命名的立法文件,在我国指由立法机关修订的公司法。

750.公司的特征:是依照法定的条件与程序设立、以盈利为目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外承担民事责任的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751.公司法的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备法人资格,以章程为存在和活动的根据。

752.我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形式仅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另外,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形式。

753.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职权。754.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

755.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756.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五人至十九人。

75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

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

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

年;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

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

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

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

债务到期未清偿。

a)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

758.工业产权与著作权统称为知识

产权,在我国工业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商

标权。

759.工业产权的特征:专有性、地

域性

760.

761.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知识产权

具有如下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不具有

物质形态的智力成果(本质属性)、专有

性、地域性、时间性。

762.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包括发

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客

体)。主体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

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外国人、共

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

763.授予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条

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764.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条件:新

颖性;实用性;富有美感;不得与他人在

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765.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

实施许可权;转让权;标示权;专利权人

有权以书面形式放弃其专利。

766.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

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

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767.专利权的终止有两种情况:期

限届满以前终止为提前终止。提前终止是

由于专利权人没有按期缴纳年费,或者专

利权人以书面形式声明放弃专利权。专利

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的,应由国务院专利

行政部门登记公告。

768.专利权的保护:专利侵权保护、

不视为侵权专利权的行为、专利侵权行为

的法律责任。

769.商标注册采用自愿注册和强制

注册相结合、以自愿注册为主的制度。

770.商标注册的条件:申请人必须

具备合法资格、商标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构

成要素,商标设计必须具备显著特征,便

于识别;商标不含《商标法》第10条、

第12条和第16条明确禁止使用的图形和

文字,

771.商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识别

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区别相同商品或服务

的不同经营者

772.申请商标注册的方法:商标注

册申请采用“一类商品、一个商标、一份

申请”的原则

773.《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

效期为10年,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计

算,期满后,经商标注册人申请可以续展

774.商标权的内容:专用权、续展

权、转让权、使用许可权、标示权。

775.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

行为包括如下几种:经营者达成垄断协

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

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

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776.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如下特

征: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

者,即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

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实施不正

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在主观上有违背自

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

的商业道德的过错,客观上有实施反不正

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的客观事实;

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我

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而被不正当

竞争行为所侵害和扰乱的市场竞争秩序

和社会关系。

777.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假冒

行为限购排挤行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

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商业贿赂行

为;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低价倾销行为;搭售行为;不正当有奖销

售行为;诋毁商誉行为;通谋投标行为。

778.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①询问

权②查询、复制权③检查权

779.④行政处罚权。

780.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1)

产品质量抽查制度。(2)质量状况信息发

布制度。(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及产

品质量认证制度。

781.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1)公

民个人的监督权。(2)社会组织的监督权。

(3)公众的检举权。

782.消费者的权利,是指在消费活

动中,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的总

和。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

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结

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

批评权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实务》知识点整理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及其协调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目标与原则 (一)金融监管的涵义 金融监管属于管制的范畴。管制(Regulation)一般是指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干预。本文所说的金融监管,倾向于一般意义上的管制定义,是指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二)金融监管的目标 第一,实现金融业经营活动与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统一。 第二,减少金融风险,确保经营的安全。 第三,实现公平有效的竞争,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1.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基本前提。 2.依法监管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依法经营,金融监管机构依法监管是确保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

3.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4.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 5.适度竞争原则 促进银行机构间的适度竞争有两层涵义:一是防止不计任何代价的过度竞争,避免出现金融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二是防止不计任何手段的恶劣竞争,避免出现危及银行体系安全稳定的行为。 6.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四)金融监管的作用 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维持社会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一,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的稳定。 第二,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第三,保证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第四,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金融机构个体的盲目经营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 (一)公共利益论

2018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真题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经济基础》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 向上平移 B. 向右平移 C. 向左平移 D. 向下旋转 2.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A.企业取得银行贷款 B.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现金 C.股东投入资本 D.企业销售商品取得现金 3.从某单位所有在职员工中,随机抽取300人进行抽样调查,来研究该单位在职员工中亚健康人员占比情况,该项调查的总体是() A.随机抽取的300名在职员工 B.该单位所有在职员工 C.该单位所有亚健康在职员工 D.被调查的300名在职员工中的亚健康员工 4.关于政府多年预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编制多年预算,一般采取逐年递推或滚动的形式 B.多年预算必须经过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C.多年预算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D.多年预算每3到5年编制一次 5.在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的过程属于资金循环中的()过程。 A.生产 B.供应 C.销售 D.投入 6.按照对外提供还是对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划分,现代会计可分为()。

A.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B.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 C.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D.行政会计与企业会计 7.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 B.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 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 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 中级经济师考试题目8.若要定量研究边际消费倾向,并预测一定收入条件下的人均消费金额,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A.相关分析 B.平台分析 C.回归分析 D.描述分析 9.甲向乙借了300元钱,同时甲又为乙修好了笔记本电脑,修理费恰好是300元,则甲乙之间的债权债务可以()。 A.抵销 B.提存 C.混同 D.免除 10.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能够可靠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在会计上称为()。 A.利润 B.价格 C.投资 D.费用 11.关于扣缴义务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人不能成为扣缴义务人

2011年_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读

2011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 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 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 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 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 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 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 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 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 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 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 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 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 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 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 .公司为股东所有; .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 .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中级经济师考试 经济基础 章节重点总结 表格版 【呕心沥血

含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市场决定 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反方向④替代品的价格正方向 ⑤互补品的价格需求因素 反方向⑥预期⑦其他因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第一章 需求变动:由于收入和消费者偏好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价格的关系含义 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市决定①产品价格正方向②生产成本反方向③生产技术④预期供给因素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场供给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需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求含义目的影响 后果措施均衡最高限价在均衡价格之下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短缺变相涨价行政措施供价格保护价格在均衡价格之上 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产业市场过剩变相降价政府收购给公式 ①点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小场合需求量无穷小 ②弧弹性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大场合需求价格弹①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高档品反方向②Ed<1 销售收入与价格必需品同方向③均 基本类型性 Ed1 不变衡影响因素 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②商品的重要性③商品用途的多少④时间弹 需求交叉弹定义 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价性性基本类型①Ed>0 替代品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d<0 互补品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③Ed0 无关系格需求收入弹基本①E1 ②E>1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③E<1 必需品即需求数性类型 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④E0 ⑤E<0 低档品供给价格弹基本类型①E1 ②E>1 ③E<1 ④E0 ⑤E∞ 性影响因素①时间是首要因素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③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效用基数效用 是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两者 是否可加理论序数效用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区别总消费者偏好 ①完备性 A>B;A<B;AB②可传递性 A>B;B>C;所以 A>C③多而不是少多多益善无差异第二章含义消费者偏好是无差异的 是一条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组合的曲线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②任意两条不能相交③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消影响因素 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的条件预算线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预算费约束变动特性者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行消费者均衡 1、满足效用最大化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 2、效用最大化是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理 在名义收入不变时,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均衡和收入效应论 ①正常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②低档品,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课件

2015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电子书【精讲班内容安排】 精讲班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班次,适合各类学员,尤其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初次报考经济师的学员。其内容包括: 1、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并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可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 2、每章均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巩固各章所学知识点。 【教材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考情分析: 经济学基础知识脉络: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教材结构】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市场需求 【本节考点】 1.需求的含义 2.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3.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内容 【本节内容精讲】

一、需求的含义 含义备注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 数量。 需求构成要素: 1、购买欲望(愿意) 2、支付能力(能够) 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 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 和。 【例题1:2013单选】在构成商品需求的基本要素中,除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外,还应包括( )。A.消费者的潜在收入 B.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C.产品的市场价格 D.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B 1、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增强,将引起需求增加。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3、产品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1)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1)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互相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 (2)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6、预期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现期需求会增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现期需求会下降)。 7、其他因素 【例题2:09年单选】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答案】B 【解析】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本题实质考核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例题3:2012年多选题】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生产成本 E.预期 【答案】ABCE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例题4:单选】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备公式集合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1、备付金比例=备付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标准:不得低于3%) 备付金包括:现金、业务周转金、缴存存款准备金、存农业银行款项、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 2、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100%;(标准:不得低于25%) 流动性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资产;流动性负债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流动负债。 3、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年末不得高于80%) 4、对流动负债依存率=流动负债净额÷长期资产×100%;(标准:不得高于30%) 流动负债净额=流动负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资产。 5、中长期贷款比例=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一年期以上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120%) 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中长期贷款;一年期以上存款是指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 6、拆借资金比例 ①拆(调)入资金比例=拆(调)入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

准:不得高于4%) ②拆(调)出资金比例=拆(调)出资金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净拆(调)入资金比例=净拆(调)入资金余额÷流动负债×100%;(标准:不得高于4%) 拆(调)入资金包括:银行业拆入、金融性公司拆入、调入调剂资金,拆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4%;拆(调)出资金包括: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调出调剂资金,拆出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各项存款余额的8%;净拆(调)入资金是指拆(调)入资金与拆(调)出资金的差额。 7、贷款质量指标 ①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各项贷款×100%; (标准:不得高于15%) ②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8%) ③呆滞呆账贷款比例=(呆滞贷款余额+呆账贷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100%;(标准:不得高于7%) ④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比例=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100%; 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各类逾期贷款×10%+各类呆滞贷款×40%+各类呆账贷款)。 ⑤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余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大全

基础各种曲线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题库1000题(汇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煤气和电力在使用价值上相近,如果煤气的价格提高,那么将导致()。 A.对煤气的需求增加 B.对煤气的需求不变 C.对电力的需求增加 D.对电力的需求减少 正确答案:C, 第2题 需求曲线是一条()的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水平 D.垂直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供给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受任何影响 正确答案:A, 第4题 供给量的变动是因为()引起的。 A.非价格因素的变动 B.函数关系的变动 C.价格的变动 D.供给函数的参数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C, 第5题 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为()。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单一弹性 D.低弹性 正确答案:A, 第6题 当,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 A.两者为互补品 B.两者为替代品 C.两者无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正确答案:B, 第7题 当需求收入弹性时,表明()。 A.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B.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C.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D.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 正确答案:B, 第8题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A.资金有机构成 B.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C.投入品替代性大小 D.时间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第9题 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 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 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A,B,D,E, 第10题 下列关于最高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D.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 E.其目标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A,B,C, 第11题 下列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保护生产者利益 B.保护消费者利益 C.实施保护价格会导致供过于求 D.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 E.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 正确答案:A,C,D, 第12题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B.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 C.商品的重要性 D.商品用途的多少 E.时间 正确答案:B,C,D,E,

最新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必考考点归纳(最全版)

1.2012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2.第一部分经济学 3.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a)需求是指在 一定时间和 一定价格条 件下,消费 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 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4.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5.影响需求最 关键的因素 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 格 6.市场供给是 所有生产者 供给的总和 7.影响供给的 因素主要 有:产品价 格、生产成 本、生产技 术、预期、 相关产品的 价格、其他 因素,包括 生产要素的 价格以及国 家政策等 8.市场上商品 或服务的供 给量和市场 价格呈正向 关系变化 9.需求价格弹 性指,需求 量对价格变 动的反应程 度,是需求 量变动百分 比与价格变 动百分比的 比率 10.通常可以 把需求价格 弹性分为三 种:1)当需 求变量百分 数大于价格 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大于1时, 叫做需求富 有弹性或高 弹性;2)当 需求变量百 分数等于价 格变动百分 数,需求弹 性等于1时, 叫做需求单 一弹性;3) 当需求变量 百分数小于 价格变动百 分数,需求 弹性小于1 时,叫做需 求缺乏弹 性; 11.影响需求 价格弹性的 因素:替代 品的数量和 相近程度、 商品的重要 性、商品用 途的多少、 时间与需求 价格弹性的 大小至关重 要 12.影响供给 价格弹性的 因素:时间 是决定供给 弹性的首要 因素、资金 有机构成不 同影响供给 弹性的大 小、供给弹 性还受生产 周期和自然 条件的影 响、投入品 替代性大小 和相似程度 对供给弹性 的影响也很 大 13.消费者收 入变动与需 求的变动呈 同方向变 化。价格与 需求之间的 这种呈反向 变化的关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1.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所导致的风险属于()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整,管理失误或者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参见教材P156。 2.在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知道货币的功能通常由()掌握。 A.中央银行 B.财政部门 C.财政性银行 D.商业银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供给机制。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而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控。参见教材P136。 3.下列财务指标中,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盈利能力的是() A.净资产收益率 B.营业利润率 C.资产周转率 D.主管业务净利润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盈利功能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是反映所有者对企业投资部分的盈利能力,也叫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净资产利润率。参见教材P251-252。 4.下列合同中,属于实践合同的是() A.买卖合同 B.抵押合同 C.委托合同 D.保管合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合同的分类。保管合同、借用合同等都属于实践合同。参见教材P252。 5.线性回归模型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是() A.最大二乘法 B.最小残差和法 C.最大残差和法 D.最小二乘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的方法称为最小二乘法。参见教材 P198。 6.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B.实行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C.国际收支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 D.国际收支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评价来解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参见教材 P169。

2018新大纲中级经济师金融各章重点考点总结

第一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考点一】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主体:常考点 金融市场主体是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 在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具有决定意义:主体的数量决定工具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决定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1.家庭: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也会成为需求者(购房、购车) 2.企业 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是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 衍生品市场上的套期保值主体 3.政府:主要的资金需求者,暂时的资金供应者 4.金融机构: 最活跃的交易者,扮演多重角色 ●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 ●充当资金供给者、需求者和中介等多重角色 金融机构作为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支配作用 5.金融调控及监管机构:特殊 重要的交易主体: 最后贷款人:资金的供给者 公开市场操作:参与金融交易,影响价格 (二)金融市场客体即金融工具: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1.金融工具的分类 期限不同:货币市场工具(一年以内)、资本市场工具 性质不同:债权凭证、所有权凭证 与实际金融活动的关系:原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 2.金融工具的性质:常考点 第一,期限性 第二,流动性,金融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注意两点:一是能否迅速变现;二是变现时损失的大小 第三,收益性: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利息,二是买卖差价 第四,风险性:预定收益及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来源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般而言,金融工具的期限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绑定在一起,彼此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它们都与流动性负相关。 (三)金融市场价格 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两个要素为最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 【考点二】金融市场的类型 (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和黄金市场等 (二)按交易中介划分:常考点 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者直接向资金供给者融通资金的市场,如政府、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 间接金融市场:以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二者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有中介机构参与,而在于中介机构在交易中的地位和性质。(直接金融市场中也有中介:信息中介、服务中介) (三)按照交易性质划分 1.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2.流通市场的两种形态: 固定场所:证券交易所,流通市场的核心 场外交易市场:活跃的发展趋势 3.发行市场是前提和基础,流通市场提供流动性,是发行市场的补充。 (四)按照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五)按照交易期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六)按照地域范围:国内金融市场(本币计价,全国性、地区性)和国际金融市场(大多是无形市场) (七)按照成交与定价方式: 公开市场:一般在证券交易所进行 议价市场:没有固定场所 (八)按照交割时间: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考点三】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一)概述:常考点 货币市场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工具具有“准货币性质”: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 (二)同业拆借市场特点:常考点 1.期限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 2.参与者广泛: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介机构 3.拆借的是超额准备金 4.信用拆借 (三)回购协议市场:常考点 1、回购协议: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订的、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市场活动由回购和逆回购组成。 表面是证券买卖,实质是以证券为质押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方向:先卖出,再购回(买入) 卖出价格小于购回价格,差额是借款的利息 2、回购标的物:国库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四)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发行期限短、面额较大,绝大部分在一级市场交易。理想的货币市场工具 (五)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最受欢迎的短期融资工具 一级市场行为:出票和承兑;二级市场行为:贴现与再贴现(六)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七)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常考点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经济基础)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真题及答 案(经济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观点,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A(A)。 A.节约交易 成本或交易费用 B.科学技术进步C.产品标准化化 D.信息不对称2?关于合同权利转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具有 人身性质的债权不能转让 B.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经过债务人的同意 C.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过

**人统一的除外 D.双方订立合同时特别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不得转让给 3?下列统计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B)。 A.性别 B.年龄 C.产品等级 D. 汽车品牌 4.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间财政收支结构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A ) A.收入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地方政府为主 B.收入以地方政府为主,支出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 C.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中央政府为主 D.收入和支出划分均以地方政府为主 5、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 (B)。 A. 4 B.-4 C.5 D.-5 6关于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B.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位于其平均收益曲线的上方 C.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D.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相同 7.在某城市2014年4月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中,随机抽取6天的质量指数进行分析。样本数据分别是:30、40、50、60、80和10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C)。 A.50 B. 55 C. 60 D.70 8.关于总成本曲线变动规律的说法,正确的 (C) 是 A.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B.总成本曲线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C.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 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个点开始,并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 D.总成本曲线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 时总成本等于可变成本的那个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下降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9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

3①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⑦其他因素。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横轴表示需求量(Q ),纵轴表示价格5、供给的含义: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6、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1.弧弹性系数计算公式: 2017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点归纳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需求价格弹性系数<1,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1.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2.对于正常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3.对于低档品,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4.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 5.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 2.显成本是指企业购买或租用的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隐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正常利润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 4.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位置关系:MC边际成本,ATC平均成本,AVC 平均可变成本,AFC平均固定成本 见下图: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导语】在每一次发奋努力之后,必然有加倍的奖赏等待着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拿到经济师证书绝对没问题。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含义 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 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2020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影响需求的因素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注意:需求D---买家,消费者角度;供给S---卖家,厂商角度。 1.供给的两个构成要素: 2.市场供给: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

3.供给函数:各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d=Qd(p)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2020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数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1. 供给数量变动: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数量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是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2. 供给变动: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如生产成本的变动等)所引起的供给变动。 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打印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预期 D.消费者收入 2.就生产者或销售者而言,如果想通过降低其生产或销售的某种商品的价格来增加其总销售收入,那么其生产或销售的该种商品的()。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等于1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应等于1 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应大于1 D.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应大于1 3.在相对价格特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使预算线()。 A.向上旋转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下旋转

4.按照经济学家科斯关于企业本质属性的理论,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不是万能的 B.企业的机会成本 C.存在道德风险 D.信息的不完全性 5.某企业在短期内,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总成本为2100元,当产量增长到4个单位时,平均总成本为562.5元,则该企业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元。 A.100 B.200 C.150 D.250 6.若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同一条曲线,则此时的市场类型是()。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7.关于寡头垄断市场协议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协议价格制度非常稳定,一旦形成就不会破裂 B.协议价格制一般会受到政府的鼓励

C.它是通过行业中某一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跟随的方式形成的 D.它通过限制各个生产者的产量,使其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8.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劳动的供给原则是()。 A.劳动的平均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B.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C.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D.劳动的平均效用等于闲暇的平均效用 9.关于外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不会影响资源的最优配置 B.即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也使得资源配置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C.外部性只有外部不经济这一种状态 D.外部性只发生在生产领域 10.关于经济家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因为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B.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相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C.不论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D.如果产权是明晰的,不论交易成本多大,市场最终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级经济师考试必考重点-经济基础(干货)

中级经济师考试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必考重点(干货) 【第一章市场求、供与均价格考点】 1.需求、供给的构成要素2个(愿意+能够:有购买的愿望、支付的能力)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7个)、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6个) 3.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引起曲线位移的情形: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 4.某商品需求与替代品(煤气、电)价格同方向、互补品(汽油、汽车)价格反方向变动 5.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低干均衡价格)和保护价格(高干均衡价格) 6.需求价格弹性:公式;影响因素;与收入关系(弾性小涨价、弾性大薄利多销,收入增加) 7.需求交叉弹性:运用需求交叉弹性区分:互补品(负数)、替代品(正数) 8.需求收入弹性:运用需求收入弹性区分:低档品、必需品、高档品 *思格尔定律: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増加而减少,越富裕,弹性越小 【第二章消者行为分析考点】 1.经济人假设概念: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2.效用分类:基数、序数效用论。区别:效用是否可以度量;运用什么来分析:基数(边际效用);序数(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 3.总效用、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概念 4.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完备性、可传递性、多比少好 5.无差异曲线:描述消费者偏好的曲线 6.无差异曲线的3个基本特征:越远偏好越高;不能相交(可传递性判定);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由商品边际替代递减规律决定) 7.商品边际替代率:增加一単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8.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收入及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确定端点 9.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10.消费者均衡的前提:偏好、收入、价格不变。假定偏好、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 11.价格一消费曲线的概念:将消费者均衡点链接起来而得到的线; 12.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的变化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