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API 机油标准

API 机油标准

API 机油标准
API 机油标准

运动粘度表示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磨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

下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米2/秒表示。习惯用厘斯(cSt)为单位。1厘斯=10-6米2/秒=1毫米2/秒。

倾点低温动力粘度边界泵送温度三者间的区别

倾点低温动力粘度与边界泵送温度三者间的区别

润滑油的倾点是油品规格项目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所谓倾点是试样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也就是说润滑油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流动,不会凝固。而低温动力粘度主要影响发动机的冷启动性。如果润滑油的低温动力粘度太大,曲轴转动时的阻力矩就太大,可能导致达不到规定的最低转速而难于启动,或者能够启动,但由于润滑油粘度太大而难于形成有效的润滑,使得零件磨损加剧。因此,应对润滑油低温下的粘度界限作出规定,在润滑油的规格中,低温动力粘度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而列入。

那么对于发动机低温下启动,启动过程很短,曲轴箱内的润滑油还来不及被油泵泵送到各摩擦面上。因此,发动机启动后,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润滑系的油压达到正常,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各摩擦面得到有效的润滑。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油泵泵送至发动机各摩擦面的能力称为低温泵送性,它是冬用润滑油及多级油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也是润滑油按粘度分类的一个依据。所谓边界泵送温度就是能将机油连续地、充分地供给发动机油泵人口的最低温度。

比较这三项理化指标,边界泵送温度的温度值比低温动力粘度的温度值要高,低温动力粘度的温度值很有帮助的。特别是根据边界泵送温度来制定润滑油的环境使用温度更加符比倾点的温度值要高,也就是说边界泵送温度﹥低温动力粘度﹥倾点。

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美国石油学会在汽车润滑油方面,负责制

订质量分类。

API将汽车发动机油分为S-汽油机油,C-柴油机油。S的含义是Service,服务;Spark,点燃。C的含义是Commercial,服务;Compression,压燃。

汽油机油规格从1930年的SA发展到目前最高档的SJ,分别是SA、SB、SC、SD、SE、SF、SG、SH、SJ,其中SI空缺是为避免与国际单位制缩写SI混淆。

柴油机油规格从CA发展到现在最高档的CH-4,分别是CA、CB、CC、CD、CD-II、CE、CF、CF-2、CF-4、CG-4、CH-4,其中CD-II和CF-2是二冲程柴油机油,CF和CD的性能相差不多,只是发动机试验的要求较为严格而且应用范围更广。API将齿轮油分类为GL-1、GL-2、GL-3、GL-4、GL-5等。读者可在我们的网站上找到各档质量分类的详细介绍。API 标准(即"美国石油协会"标准),这是一个综合衡量机油质量高低的标准,油质量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SA、SB、SC、SD、SE、SF、SG、SH、SJ、SL等级。SL是目前世界品质级别最高的机油. SA1930 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

SB194O 年代后期,首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

SC1964 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

SD1968 表现比SC机油好.

SE1972 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

SF1980 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

SG1989 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 SH 1993 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

SJ1996 世界顶级机油.

SL2002 SJ级别的升级版本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的机油粘度分类法。SAE采用的是粘度等级分类法,将润滑油分成夏季用的高温型、冬季用的低温型和冬夏通用的全天候型。具体含义如下:

冬季用油有6种,夏季用油有4种,冬夏通用油有16种。

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1)高温型(如SAE20~SAE50)---其标明的数字表示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2)低温型(如SAEOW~SAE25W):W是Winter(冬天)的缩写,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

(3)全天候型(如SAE15W/40、10W/40、5W/50):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

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黏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低温启动性能越好,低温磨损越小,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W前的数字值是按机油在-18℃时的黏度大小来划分的,20是环境温度大于-10℃,15是大于-15℃,10则表示是大于-25℃……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黏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其数值是指机油在100℃时的黏度大小,如30是环境温度低于30℃,40表示低于40℃,50则表示低于50℃,……;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黏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例如是SAE10W-30机油是指可以在环境温度介于-25℃至30℃之间使用的。

如果你的车只是一种纯代步工具,而且你只有上下班时才会用的到,一般矿物油就够你用了。如果你想节省汽油费用,全合成的5W/40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因为它的流动快,还可减少你启动时引擎的磨损。如果喜欢拉转数,引擎转数越高,相对的温度也会越高,因此就应该用黏度大一点的机油。如5W/50、10W/50或15W/50。但是前面提过黏度越高,相对的阻力就越大,引擎性能多少会削弱一点,因此合成油就可弥补这缺点。因为合成油可以用较低的黏度,来满足相对於矿物油必须用高黏度才能符合的工作条件。但是这时你要考虑车辆本身的引擎容积输出,如大排多缸车,转数一拉起来就到万转,或许稍浓一点的机油(例如10W/40相对於5W/40),会比较合适。因为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空隙是由机油来密封的,黏度高的密封效果当然比较好。另一种决定黏度的方式是,跑一阵子以后注意听引擎气门声,如果“达达”声很明显,那你就应该将黏度增加。高压缩比引擎该用那种油,黏度高的合成油,是唯一的选择。如5W/50、10W/50或15W/50。如果再加上你常将转数拉至万转红线不放,10W/60都可考虑。一般高档车车手都选择合成机油。

想大多的XDM只知道合成油可以用更长的里程。其实,合成油更多优点,大家都还不知道罢了。我就来简单说说它们的区别。

首先说说矿物油跟合成油的构成:

矿物油:此类机油是直接由地底下挖出的原油,然后再加以提炼而成。其原料是石油经过常压蒸馏下来的塔底油。说简单来,就是提炼石油剩下的废油残渣,再经过添加一点化学成份而成。具有一定的润滑性。但它的耐用性很差,一般不能超过2000公里。优点:价格低廉。缺点:耐用性差

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100%合成的机油,由化学单体经由化学反应而成的聚合物,依照化学成份可以分为七种,原油在几经化学改变及添加多种特殊物质时,已可展现抗老化、抗磨损、抗泡剂、清净、流动率快等多项功能,所以价位上会比一般的机油来的高,而且油的品质也可控制得很好。优点:耐用性好。缺点:价格高

大家知道它的本质区别了,再来说说它们使用中具体差别:

1.耐用性普通发动机,一般转速在万转以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矿物油还可以使用。如果你是高速发动机,比如大排量的赛车,那转速可以达到2万转以上。这时,普通矿物油就不行了。由于高温及高速,它的润滑性大打折扣。这时就有可能拉缸,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比赛中,是使用高性能的全合成机油的。

2.抗磨保护发动机在激活时,特别是在低温下激活时会产相当大的磨损。普通矿物油由于它的特性,在天冷的时候,流动性差,冷车状态时,在机件表面的油膜很薄,启动的瞬间,由于润滑不足,磨损很大。而合成油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自由流动,能够迅速到达发动机和阀系传动机构的任何部位。合成油有很好的附着性,可以在机件上形成的很厚的油膜,故能大幅减少因摩擦所造成的损耗。

3.高温稳定性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很高,高温会使润滑油氧化,导致粘度增加(机油变稠)。所以,普通矿物油在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时,发动机的响声会变化,有时会产生“当当”的噪声,这就是机油在高温状态下的润滑变差的表现,磨损加大。而合成油添加了高性能流体和增强的抗氧化配方,即使是在高达204°C(400°F)的温度下,也有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4.防止沉积形成,清洁发动机发动机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汽油燃烧、机油劣解而形成油泥,会堵塞机油通路,妨碍机油流动,并造成活塞环卡死。这一点从放出来的废油时就可以看出。普通矿物油在放出来时,有半透明的,有的甚至是透明的。合成油的平衡添加剂组合能够有效防止沉积和油泥的产生。所以合成机油,放出来是很黑的。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合成油不仅仅是比普通矿物油换油时间变长,其它还有更多优点。

发动机就象人的心脏,一但出问题了,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你只是把车当交通工具,用正品的国产油也够了。如果你爱车,那就让它更好的工作吧。

完整版机油基础知识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润滑油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 95% 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 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 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 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 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 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 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 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 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 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 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一般常用的添加 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 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形成积炭的原因: 1、汽油质量不佳。造成汽油成份中烯烃比例高、硫等杂质多。当这种汽油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时,因其中的大量烯烃氧化综合形成胶质,与汽油中的锈渣及其它杂质微粒结合成坚硬的积炭,沉积在气门、喷油嘴、进气阀和燃烧室等部位。

汽车机油消耗过多的对策

2010年6月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Jun.2010 第5卷第2期 Academic Research of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5 No.2 汽车机油消耗量过多的对策 李书江,靳建平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28) 摘要:汽车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过大,是发动机各种故障的综合反映。出现此故障时不但需要不时地添加机油,而且会使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变的越来越差。发动机机油油耕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机油泄漏,二是机油进入燃烧室烧掉。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机油消耗过大,就应立即查明原因,找准故障部位,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调整和修理。本为针对发动机使用中机油消耗常见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减少机油消耗的基本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汽车机油;消耗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俗称机油)在正常使用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消耗量,所以要定期检查机油的液位和其受污染的程度,这是汽车保养维护作业中要定期更换机油的原因。但是,汽车在使用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发动机的机油耗量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汽车又能正常行驶。一般而言,技术状况良好的汽车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并不大,约为燃料消耗量的0.1%~0.3%,即每消耗100升燃料,同时消耗约0.1~0.3升机油。汽车发动机配合磨损增大或有其他故障后,机油的消耗量可超过原定额的两倍多,甚至更多。 2.引起机油消耗的原因 机油具有冷却、润滑、清洁、密封四大功能,其对于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汽车使用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增加,机油由于高温氧化、机械零件的磨损物、燃油蒸汽腐蚀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污染。正常的情况下机油也会消耗,从根本意义上讲绝对 收稿日期:(六号黑粗) 责任编辑: 校对: 作者简介:李书江(1962- ),男,汉族。河北藁城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教研室,教师,从事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多年。不消耗机油的是不存在的。 2.1发动机正常消耗机油 机油用于润滑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当活塞下行移动时,将在气缸壁上留下一层油膜。车辆减速时,产生的高负压将一些这样的机油吸入燃烧室,这种机油和部分留在气缸壁上的油膜一样,在燃烧过程中被高温的燃烧气体燃烧。 尽管在汽车发动机设计时,增加了气门油封装置,但是机油润滑进气门杆时,仍有一小部分机油被吸入燃烧室。同时,高温的废气同样会燃烧用于润滑排气门的机油。 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转子轴的高速旋转,也可能导致一部分的机油到发动机里面燃烧。2.2发动机配合间隙变大消耗机油 随着汽车发动机使用时间和行驶里程的延长,发动机都要有正常的磨损,当保养不及时或者出现恶性使用时,可能磨损速度还要加快。气缸的圆度和圆柱度超过规定值时,会引起活塞与气缸壁密封不良,径向间隙增大,润滑油很容易窜入燃烧室被烧掉。随着活塞和缸壁间隙的增大,润滑油从油底壳顺缸壁窜入燃烧室的通道就更加通畅,使润滑油窜入燃烧室的量也越多,烧掉的也越多。 事实上,润滑油一部分通过活塞与缸壁的间隙直接进入燃烧室而被烧掉。活塞环由于活塞环对口或积碳过多使活塞环失去弹性,不能

降低内燃机车机油消耗QC

减少内燃机车机油消耗 ——化工储运厂铁路运输部 QC小组 提交人: 提交时间:

减少内燃机车机油消耗 ——化工储运厂铁路运输部QC小组 一、小组概况 小组成员简介 1.“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企业”是国家大政方针,节能降耗是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2.储运中内燃机车机油消耗量比较大。 三、现状调查 内燃机车每做两次保养时需更换一次机油,大概为800kg,一般情况下每四个月做 一次保养,也就是说,每年每台机车平均消耗至少1200kg;此外,如发现油位偏低时 需要及时补油;另外,机车故障导致机油外漏,需要补加机油,每年对机油的消耗量比 较大。 自2005年8月到2006年4月两个机车保养期内我车间机油消耗量的现状调查: 四、设定目标 通过现状调查,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与实施对策,在保证机车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最终减少机油的消耗量。目标值为机车机油消耗降低15~20%。 五、分析原因 从换油和补油两个方面分别入手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随着机器的运转,机油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接触空气;水;固体颗粒;化学物质等造成污染进而变质。机油的主要特性指标有粘度、闪点、凝点、机械杂质、水分、总碱值等。

以下是2006年4月份我部五台机车机油主要指标的检测值: 我们得出了导致机油变质的主要原因为机油粘度指标过大。 下面是导致机油粘度和杂质指标过大的因果图: 管理环境 (二)机油阶段性补油是因为机车对机油的消耗量过大,大致有如下两方面原因1.机油的外漏 主要是设备故障导致的机油外漏。 2.机油的内漏 主要指机油在其通路内的烧废现象。

人员设备 六、确定主要原因 1、导致机油粘度大更换机油的要因分析: 根据车间机车故障记录本统计,2005年8月~2006年4月期间,发生机油管路破损,接头松动,各管路连接橡胶管老化等故障累计12次。 小组成员对要因分析及可行性分析

机油损耗与烧机油

机油损耗与烧机油 [提要]*如何鉴别发动机烧机油 *如何查找爱车机油消耗过多的原因 *车辆漏油的维修及预防办法 *那些因素影响机油消耗量 *为什么新的或经过大修的柴油机往往冒蓝烟,甚至排气管处滴油 *柴油发动机机油耗量多的原因 如何鉴别发动机烧机油 很多人都碰上过烧机油的情况,往往大家都会认为烧机油是很严重的问题。烧机油可分为三种情况:凉车烧机油、加速时烧机油和任何情况下都烧机油。如何根据种烧机油的情况,判断发动机哪个部位出了问题呢, 1、凉车烧机油 凉车烧机油是指冷车启动时烧机油。 判断方法: 在早晨第一次着车时,后排气管会有比较浓的蓝色烟雾排出,过一段时间蓝色烟雾消失,当天一般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时间很长了,有可能出现原地停车熄火时间稍长时也会冒蓝烟)。第二天早晨又会有同样的问题发生,其他情况下没有蓝色烟雾产生。如果您的车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凉车烧机油。 原因: 由于气门油封长时间使用,导致气门油封老化并磨损严重,已经无法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发动机长时间不运转时,机油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气门油封流

入气缸。在启动发动机时,气缸内的机油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就会燃烧产生大量蓝色烟雾。 2、加速时烧机油 判断方法: 在车辆行使时驾驶员猛踩油门时或原地着车猛踩油门时,从排气管排出大量蓝烟的情况,严重的在车辆行使时当驾驶员猛加油门后,驾驶员可以从排气管侧的反光镜中看见蓝色烟雾。 原因: 由于发动机活塞上的活塞环与气缸壁密封不严,在急加速时机油直接从曲轴箱蹿到了气缸内,导致烧机油。 3、任何情况下都烧机油 这种情况说明发动机已经磨损相当严重了,需要进行发动机大修,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事故隐患。 如何查找爱车机油消耗过多的原因 如果发现机油消耗过多,应从检查泄漏和燃烧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检查有无漏油处,对曲轴前端和后端漏油部位及油底壳和机油滤清器衬垫处仔细检查,具体作法是打开离合器检查孔盖,观察飞轮下部有无机油,若有机油,多半是因为曲轴后端油封不良引起曲轴后端漏油。拆下前皮带轮,查看曲轴皮带前端孔内是否存有机油,如存在机油,说明曲轴前端油封橡胶老化或曲轴皮带轮与油封接触表面磨损严重引起漏油,对此都是要更换油封。 如果不是泄漏引起的耗油过多,那就应检查机油是否被吸入燃烧室燃烧。具体作法是加大油门高速运转,若排气管排出大量浓蓝烟雾,同时加机油口处大量冒烟或脉动冒烟,则说明机油进入燃烧室。 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判断出烧机油的具体原因:

发动机机油消耗标准

机油为何会减少说明 发动机机油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以及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纯正机油具有润滑、冷却、清洁、抗磨损、密封、抗腐蚀等功能,发动机机油伴随着发动机的运转时有消耗的,他与发动机燃油消耗成正比。工况苛刻、重负载的作业,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会大大增加,同时机油消耗也必随之增加,反之则会减少。总之燃油消耗也好,机油消耗也好,均是不固定的,是随各种环境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数值。 机油输送到发动机运动部件,对各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在润滑活塞、缸套、涡轮增压等部件时,极少量的机油会燃烧掉,一部分因高热而蒸发掉,所以机油会随着工作时间而减少 机油的正常消耗标准; 机油消耗量在什么程度为正常呢?大致标准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发动机技术良好的状态下,这些消耗为: 发动机机油消耗率(%)=总机油消耗L÷总燃油消耗L×100% 必须用以下方法测量机油消耗

如果测量时间短,在100小时以内,为了测量更加准确,可以采用将机油全部放出测量的方式。 机油消耗差异的原因及预防保养措施 按上述测量方法测量,却遇到同等型号机器,运营时间及工况都相同,但机油消耗量却不同,特别是相同条件下的极少机器几乎没有补充过机油,究竟是什么原因,这样尴尬的事情怎么解释,请各位不要惊慌,请按如下所述解释:作业负荷影响: 发动机负荷越大,温度就越高,机油粘度值就会越低,进入燃烧室的机油量就会越多 运行条件影响:

机器过热或未预热进行全速运转如果持续采用这种运行方式,活塞或缸套等的磨损将加剧,导致机油消耗量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 滤芯更换等维护保养的影响 空气滤芯和机油滤芯疏于更换,脏空气和被污染的机油会造成活塞和缸套异常磨损从而增加了机油的消耗量 不同品牌的及等级的机油消耗差异, 机油的构成为油基和添加剂组成,不同等级或不同品牌的机油所用的添加剂均有不同,所以会造成不同的消耗标准。 机器在倾斜不平整地方作业,油壳内的机油来回摇晃,撞击高速旋转的曲轴,形成雾状,从废气管排出 发动机部件尺寸公差的影响: 每个发动机各个部件的配合公差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配合公差之间的差异,使同型号发动机也会存在机油消耗量不同。 什么样的现象才为真正的机油消耗故障 对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发动机,由于磨损、保养不及时、操作不良等原因,会使发动机机机油消耗量超过规定值,同时伴随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冒蓝烟、下排气过大及性能下降等造成的机油消耗量大。一般伴随2种情况:泄露或燃烧(冒蓝烟)。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最新资料推荐------------------------------------------------------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 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 g/cm3 或 kg/m3 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884 和 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052 和 D941 、英国 IP 1 60、德国DIN 51 757 和 ISO 3675 等。 2. 色度(Colourity) 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55 和 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56 和 D1 500、英国 IP 1 96 和 ISO 2049 等。 3.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 1 / 9

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5 和 GB 111 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55、英国 IP 71 、德国 DIN 51 562和 ISO 31 05 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5.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 Pa s 表示,习惯用 cP 表示。 1 cP=1 0-3Pa s。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示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506,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 2983、英国 IP 230 和 267、德国 DIN 5301 8 等。 6.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 一般以 VI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995 和 2541 ,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2270、英国 IP 226、德国 DIN 51 564 和ISO 2909 等。

机油消耗标准测试规范

机油消耗标准测试规范 一标准测试专用工具 1.V AS5052A 2.电子称 3.扭力扳手 4.漏斗 5.抹布 6.记号笔 二主公式:单位机油消耗=机油消耗量/称重期行驶里程 上公式中:①-⑥数据是现场工作中立即需要得出的数字。 ●机油消耗量=实际加油量—实际放油量 ●实际加油量=①加油前总重量—②加油后余重 ●实际放油量=③放油后总重—④放油前总重 ●称重期间行驶里程=⑤加油时里程表读数—⑥放油时里程表读数 ●单位机油消耗量g/1000Km转换成L/1000Km(5W30):g/1000Km/0.8481g/cu.cm 三标准测试简要步骤(预估测试时间90分钟) 1.标准测试前检查和准备工作; 2.试验前排出机油; 3.试验前加注机油(记录实际加油数据); 4.行驶里程大于1000Km; 5.试验后排出机油;数据记录(记录实际放油量,行驶里程⑤); 6.按照公式计算机油消耗量。 步骤1 标准测试前检查和准备 ●目视检查车辆是否有机油泄漏; ●如需要更换机油滤清器: a更换机油滤清器; b重新加机油并启动发动机; c按发动机排出机油的条件重新操作。 ●准备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及仪器。 步骤2发动机排出机油条件 ●将车辆停稳于举升机,使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 ●待水温达到99度时,关闭发动机; ●放油10分钟,放油注意事项:

a打开机油加注盖,将测量容器置于放油螺塞下; b机油出口处如有残余,可以使用经过称重的纱布擦擦拭。 ●每次排机油时应(四“同”原则):同一举升机、同一位置、同一水温、同一排出时间。步骤3试验前加注机油及数据记录 1.称取加油前总重①:加注的机油及包装总重、干抹布及加油前用的漏斗重量; 2.按规程添加机油,并用抹布擦拭加油口处机油; 3.加油后余重②:包括放油后的漏斗、容器及抹布重量; 4.记录整车行程里程及试验日期; 5.对机油加注口盖、滤芯、机油尺及油底螺丝进行标记。 步骤4行驶试验(文字记录明确请用户签字确认,否则测试无效) ●交付客户,行驶1000-2000公里;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添加机油; b不允许检查机油液面高度; c如发现有泄漏情况或机油报警,需要开回服务站进行检查。 步骤5试验后放出机油及数据记录 检查所作标记是否保持原状态; 标准试验所需的测量工具及容器; 称取放油前总重④:a空容器、b漏斗、c棉丝 记录行车里程⑥及试验日期; 按发动机排出机油条件排空机油:将机油接于称取好的容器中; 测量放油后总重③:a容器、b漏斗、c棉丝、d放出机油 步骤6数据记录表。 1.测试时是否更换机油滤清器:是/ 否。 2.测试采用的机油牌号:SM5W/40 SAE0W-30 3.测试时加入的机油量(克):。 4.行驶大于一千公里后放出的机油量(克):。 5.测试起始里程(Km):。 6.测试终了里程(Km):。 7.测试行驶路况:%市区%郊区%高速公路 8.计算出机油消耗量(L/1000Km):。

GB T 12545.1-200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12545.1-2001(2001-07-03发布,2002-03-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参照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84(1990)《关于就测量燃料消耗量批准的装备有内燃机车辆的统一规定》中的附录4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本标准是对GB/T 12545-1990《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中轿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的修订,编写符合GB/T 1.1-1993的规定。 以下标准与本标准一起构成燃料消耗量的系列标准: GB/T l2545.2-2001 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 12545-1990的主要差异有: ①本标准适用范围与ECER84相同。 ②本标准规定十五工况循环试验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代替GB/T 12545-1990中轿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部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附录D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惠、颜详。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77年,1990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2545.1-2001 Passenger car-FueI consumption test method代替GB/T 12545-1990(轿车部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车的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 1类车辆和最大总质量小于2t的N 1 类车辆。

2 试验项目 2.1 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料消耗量试验。 2.2 90 km/h等速行驶燃料消耗段试验。 2.3 12Okm/h等速行驶燃料消耗量试验。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车辆的一般条件 3.1.1 试验车辆在试验前应进行磨合,至少应行驶3000km。 3.1.2 应根据制造厂规定调整发动机和车辆操纵件。特别应调整怠速装置(调整转速和排气中CO含量)、起动装置和排气净化系统。 3.1.3 为避免因偶然进气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应检查试验车辆进气系统的密封性。 3.1.4 试验车辆的性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应能正常行驶,并顺利地冷、热起动。 3.1.5 试验前,试验车辆应放在环境温度为20~30℃的环境下,至少保持6h,直至发动机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达到该环境温度的±2℃为止。车辆应在常温下运行之后的30h之内进行试验。 3.1.6 试验车辆必须清洁,车窗和通风口应关闭;只能使用车辆行驶必需的设备。如果有手控进气预热装置,应处于制造厂根据进行试验时的环境温度规定的位置。 3.1.7 如果试验车辆的冷却风扇为温控型,应使其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乘客舱的应关闭空调系统,但其压缩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1.8 试验车辆如果装有增压器,试验时增压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1.9 如果四轮驱动的试验车辆,只使用同轴两轮驱动进行试验,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3.2 润滑油 试验车辆应使用制造厂规定的润滑油,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3.3 轮胎 轮胎应选用制造厂作为原配件所要求的类型,并按制造厂推荐的轮胎最大试验负荷和最高试验速度对应的轮胎充气压力进行充气。轮胎可以与车辆同时磨合或者花纹深度应在初始花纹深度的50%~90%之间。 3.4 试验燃料 试验燃料应符合车辆制造厂规定。 3.5 燃料消耗量的测量条件

润滑油基本性能预期指数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 1、外观(semblance) 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 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2、关于汽车发动机机油消耗的技术解答(2)

主题:关于汽车发动机机油消耗的技术解答(2) 车型:上海大众系列轿车 一、国家对评定汽车发动机机油消耗水平相关的法规标准 最新的国家标准GB19055/2003规定:在全速满负荷试验过程中,机油燃油消耗百分比应小于0.3%。符合这一标准的发动机和车辆,其机油消耗量就属于正常和合理的水平。机油消耗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与驾驶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在用车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的评定,必须按照规定的试验规范进行。 上海大众所生产的整车(包括发动机)在投产之前,其设计、制造、质量保证过程均通过了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标准的严格检验,保证了我们上海大众的产品是符合各项法规标准要求的。 举例说明:假如一辆轿车发动机功率为85kW,处于全速全负荷状态下,其燃油消耗的水平约为330g/kW.h,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190km/h。此时,按照国标GB19055/2003,该车在全负荷状态的机油消耗最高可以为0.52L/1000km。一般,汽车行驶大多数为部分负荷工况以及怠速工况,实际机油消耗与试验值会略有差异。 二、有关添加机油的标准以及添加机油与更换机油的区别 用户添加机油与更换机油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添加机油发生在机油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汽车的机油消耗是正常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用户必须注意经常检查发动机机油液面高度,如果发现机油液面高度已经低于规定的最低水平,就应该及时添加机油。在车辆中设定的机油压力报警灯(目前2.0L只有机油压力报警,无液位报警),就是帮助用户及时发现机油的液面与压力状况,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添加机油的措施。 机油量过少时,可能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引起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零件磨损变形,严重时会导致拉缸。用户添加机油时,一般可以0.5升的份额补充机油,同时用机油标尺控制机油液面的高度。如果补充机油过量,机 油液面过高,会引起烧机油现象,使机油消耗量增 加,严重的还会导致三元催化器中毒。因此,必须 正确添加机油。如图1所示:当机油液面处于A范 围内(即机油标尺网格线以下区域),必须补充机油, 补液后,机油液面位于B范围内(即机油标尺网格 区域)50%以上即可;当机油液面位于B范围内, 可以补充机油,补液后,机油液面可能位于C范围 (即机油标尺网格线以上位置);C范围不可以补充 机油。 图1 机油标尺示意总之,机油液面的高度最高不能超过C区域内

机油标准细谈

机油标准细谈 [一般]机油标准较为详细谈 API API是最常見的機油認證規範標示,他是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美國石油工程學會的縮寫,通過API測試認證的油品可以在機油瓶身標籤打上API的雙環標誌。 汽油等級分類: SM:2004年制訂,為目前最高等級機油,適用於目前所有汽油引擎。SL:2001年制訂,優於SJ。 SJ:1996年制訂,優於SH。 SH:1992年制訂,SH規範內容與SG相同,而SH於送測時必須一次全部合格,SG可候補到合格為止。 SG:**實施,耐磨性、耐高溫、抗氧化性、清淨性、防油泥、分散性等優於SF。 SF:1980實施,防油泥、防積污、酸安定性、耐磨性等優於SE。SE:於1972年實施,耐高溫、耐磨、抗腐蝕、防鏽等優於SD,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 SA~SD:約於1950、60年代制訂實施,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SA~SH規範已經淘汰了,只剩SJ、SL、SM三種規範 S所代表的是汽油引擎,後面的英文字母為其等級等級區別,一般在

罐身上所看到的標示方式為SJ/CF,斜線後的C所指的則是柴油引擎,分級方式與亦同,即字母順序越後面所代表的等級越高。 柴油等級分類: CA: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 CB:目前已不使用且買不到。 CC:適合中度柴油引擎作業。 CD:1955年實施,適合高速、高馬力柴油引擎,有效控制嚴重作業之磨損、防積垢、活塞清淨度、防軸承磨損等。 CE:1987年採用,適用於1983年以後之柴油車,如渦輪增壓柴油引擎,防重拖、防積碳、省油性佳等,測試項目有機油消耗、活塞清淨度、軸承磨耗、閥傳動系磨耗、機油稠化、活塞環磨耗等項目。CF:1990年制定,增加氣缸內壁磨耗測試,品質優於CE。 CG:1995年制定,適用高負荷、高速’,燃料低於0.5%硫含量的four-stroke引擎。 CH:1998年制定,廢氣排放符合1998年廢氣排放規章。 CI:2002年制定,廢氣排放符合2004年廢氣排放規章。 CJ:2006年制定,廢氣排放符合2007年廢氣排放規章,目前最高等級柴油引擎用機油。 CA-CE規範已經淘汰了。 ACEA ACEA為Association des Constructeurs Europ'een d'Automobiles,為原

发动机机油消耗异常故障现象受理及检查步骤

发动机机油消耗异常检查 一、机油异常消耗: 一般俗称“烧机油”,是指车辆发动机润滑油消耗量大于国家机油消耗标准或厂家机油消耗标准的异常现象。 二、机油异常消耗的原因: 1.发动机润滑系统密封件、垫、O型圈老化/开裂,导致发动机机油渗漏,比如曲轴前后油 封漏油; 2.涡轮增压型发动机增压机内渗,机油通过排气侧排出或通过压气测进入发动机内部燃 烧; 3.发动机内部密封件损坏,比如气门油封;或者机械部件故障,比如活塞环断裂; 4.发动机内部部件缸套与活塞环配合间隙增加导致的机油消耗增加; 5.发动机机油道与冷却水串通,导致机油缺少; 6.机油液位传感器误报警; 7.曲轴、连杆轴颈或曲轴、连杆承磨损及故障,磨损或有故障的主轴承会甩起过量的机油, 并被甩至缸壁,活塞和活塞环无法有效控油。这会导致烧机油或活塞和活塞环上产生积碳; 8.凸轮轴轴承磨损或损坏,凸轮轴轴承通常是压力润滑的,如果间隙过大,过量的机油会 漏失。漏失的机油会浸泡气门导管和气门杆处,造成机油消耗增加; 9.连杆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的连杆将导致活塞无法沿缸套直线运行,影响活塞环发挥正常 的密封功能,导致机油消耗增加。此外,弯曲变形的连杆还将导致连杆轴承与活塞销间的配合间隙发生变化,造成连杆轴承过早磨损,使更多的机油被甩到气缸壁上; 10.机油油量太多,由于油尺插入错误或者补加新油超过上限,如果高至润滑发动机的连杆 底端触及油面,飞溅润滑发动机的油环浸入油池过深,会导致过量机油甩至气缸壁,进入燃烧室。 11.曲轴箱通风阀损坏或曲轴箱通风口堵塞使曲轴箱内的压力过大; 12.气缸垫油道与气缸对冲也会使部分机油窜入燃烧室燃烧; 其它不常见有:劣质机油造成的烧机油、批量出现烧机油可能是活塞活塞环设计问题或者是

石油产品标准精选(最新)

石油产品标准精选(最新) AQ2012《AQ 2012-2007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 G252《GB 252-2011 普通柴油》 G253《GB 253-2008 煤油》 G254《GB/T 254-2010 半精炼石蜡》 G261《GB/T 261-2008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446《GB/T 446-2010 全精炼石蜡》 G491《GB/T 491-2008 钙基润滑脂》 G494《GB/T494-1998 建筑石油沥青》 G507《GB/T507-2002 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法》 G511《GB/T 511-2010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1787《GB 1787-2008 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燃料》 G1790《GB1790-2003 医药凡士林》 G1793《GB/T 1793-2008 航空燃料水反应试验法》 G1884《GB/T1884-2000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实验室测定法》 G1885《GB/T1885-1998 石油计量表》 G1995《GB/T1995-1998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2433《GB/T2433-2001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2539《GB/T 2539-2008 石油蜡熔点的测定 冷却曲线法》 G3391《GB/T3391-2002 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3396《GB/T3396-2002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氧化的测定电化学法》 G3405《GB/T 3405-2011 石油苯》 G3498《GB/T 3498-2008 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G3535《GB/T 3535-2006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 G3536《GB/T 3536-2008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3554《GB/T 3554-2008 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 G3710《GB/T 3710-2005 工业酚 、苯酚结品点测定方法》 G3727《GB/T3727-2003 工业用乙烯、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 G3915《GB/T 3915-2011 工业用苯乙烯》 G4507《GB/T4507-1999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 G4508《GB/T 4508-2010 沥青延度测定法》 G4509《GB/T 4509-2010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4510《GB/T 4510-2006 石油沥青脆点测定法 弗拉斯法》 G4649《GB/T 4649-2008 工业用乙二醇》 G4756《GB/T4756-1998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4945《GB/T4945-2002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 G4985《GB/T 4985-2010 石油蜡针入度测定法》 G5018《GB/T 5018-2008 润滑脂防腐蚀性试验法》 G5005《GB/T5005-2001 钻井液材料规范》 G5304《GB/T5304-2001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 G5822.2《GB/T 5822.2-2004 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油 石油醚不溶物测定方法》 G6015《GB/T6015-1999 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二聚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6025《GB/T6025-1999 工业用丁二烯中微量胺的测定》 G6144《GB/T 6144-2010 合成切削液》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规范(2013[1].03.20)

Q/LFQ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FQ G0010—2013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 (试行) 2013-03-23发布2013-03-23实施

前言 本文件是以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为前提,针对本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对整车、总成、零部件开发认可试验而制定的。本规范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内容等部分组成。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文件由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 本文件起草人:尤启明 本文件批准人:关锋金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为:首次发布

汽车道路可靠性试验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质量考核及认可工作中道路整车性能、可靠性、零部件搭载行驶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行使规范、试验记录、试验行驶里程和路面分配及可靠性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所研发的汽车整车、总成零部件的质量考核及认可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95-2002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 4970-2009 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 GB/T 6323.1-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 GB/T 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 6323.3-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 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GB/T 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 GB/T 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 GB 7258-2012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通则 GB/T 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 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 12543-2009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5.1-2008 汽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第1部分:乘用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 GB/T 12547-2009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 12548-1990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T 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 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 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GB/T 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 18352.3-200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 GB/T 18697-2002 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QC/T 34-1992 汽车故障模式分类 QC/T 900-1997 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机油检测

机油液压油检测成分分析配方分析还原纯度分析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C至600°C。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油的作用:1、润滑。 2、冷却降温。 3、清洗清洁。 4、密封防漏。 5、防锈防蚀。 6、减震缓冲。 7、抗磨。8.21科标化工分析检测机油检测标准如下: DL/T704-1999变压器油、汽轮机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液相色谱法) GB11120-2011涡轮机油 GB11121-2006汽油机油 GB11122-2006柴油机油 GB/T12577-1990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 GB12691-1990空气压缩机油 GB/T13345-1992轧机油膜轴承通用技术条件 GB/T14363-2009柴油机机油消耗测定方法 GB/T14541-2005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14906-1994内燃机油粘度分类 GB/T16630-2012冷冻机油 GB/T17038-1997内燃机车柴油机油 GB20419-2006农用柴油机油 GB/T20420-2006润滑剂、工业用油和相关产品(L类)-E组(内燃机油)-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油(EGB、EGC和EGD) GB28239-2012非道路用柴油机燃料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限值及试验方法 GB/T28552-2012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T28607-2012标准弹性体材料与发动机油的相容性试验 GB/T28772-2012内燃机油分类 GB/T6538-2010发动机油表观黏度的测定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7596-2008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 GB/T7597-200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T7601-2008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分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服务范围:成分分析、物理性能、配方分析、成分鉴定、含量分析、纯度分析等。 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从事化工材料与制品性能测试、成分分析、配方研究的分析测试研发。10 科标化工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润滑油执行标准和国家利益

润滑油执行标准和国家利益 -------------------------------------------------------------------------------- 当前,油价“高烧”和“低烧”的阴影恐慌着世界经济,中国不但是国际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外汇大量留入他人的腰包的同时,而且是承受着排挤在石油标准之外的种种压抑。 随着国力的增长,科技的进步和伴随着能源的竞争,资源已经没有和平共处,谁占领了标准的制高点谁就是这行业的明天。 近年来,交通行业与润滑油行业之间共同协作与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突破2400万辆,并预计,2003-2010年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国润滑油消费量达4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润滑油消费仅次于美国。有关预测表明,未来10年,亚太地区润滑油需求量将增长50%以上,达到1550万吨。 1. 我国要建立自己的润滑油标准认证 现在,中国的润滑油不要说想打入世界,就是打入中国外资企业还必须通过美国石油协会API认证;而国外要想打入中国市场,只要有国外的牌子就行,这种不对称的模式是我国政府的一大失策。 种类繁多的润滑油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外国品牌的搅局,更使国内润滑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达到白热化,我国这么大的润滑油消费量,在中石化加油站却与埃克森等石油公司合作,据说,我国国产品牌不好卖,卖它的品牌好卖,抱着大市场却受他人控制和操作,国家的资源信息和空间战略安全完成摆放在敌人的办公桌上。是为了追求利润吗? 我国缺少石油的执行标准,也缺少润滑理论的支持,所以,我们的石油产品不得不紧抱着洋人的大腿。不能建立自己的润滑油标准认证体系吗?中国的石油政策制订者的“精英”? 我们需要一种环境,就是不管国外什么样的牌子,想在中国销售就必须通过中国的认证后才能在中国市场流通,特别是针对外资企业的销售。 扶持中国自有品牌就是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就是扶持长城、昆仑和统一等国内品牌的销售,一旦战争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战略安全空间。让壳牌、美孚等国外品牌年年得到我国认证,在这期间,让国内品牌快速挤缩国外品牌已经占领的高级润滑油的市场分额。 1.1. 国外润滑油的API标准在中国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API的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年代生产制造的发动机对于润滑的不同要求,而制定的相应润滑油质量级别标准。这里就有漏洞:难道某发动机在1997年生产的就不如2003年生产的?本人承认当今发动机制造工艺水平在逐年提高,选材方面、密封性能、压缩比变化了,设计也变化了一些,就要求润滑油与之相匹配。可是现行发动机的设计并不一定都超过早几年所设计的,而且机械零部件的机械加工表面精度并没有提高,表面粗糙度最高还是0.8μ~1.3μ,经过精密空载磨合后是达到0.3μ~0.7μ,现在许多国外发动机厂家连精密空载磨合都省略了,这种例子多得数不胜数。 据说在日本,曾经发现过某品牌低等级的润滑油比另品牌高等级润滑油更好,说明市场上滥竽充数不在少数。我国应当对各种API级别的国外品牌的润滑油进行我国标准的鉴定,而且要每年一次。对国内品牌要放宽。 1.2. 国外品牌润滑油的在我国的认证要和我国润滑油在美国进行API认证同等时间、同等结果 我国或其它国家的品牌的润滑油尽管质量超过或同等国外知名品牌,申请美国石油协会API认证仍然很艰难,这是美国利益所需要的。送检样品不但要反复进行小试、中试,而且达到标准后,再把样品与报告送到美国石油协会,直至API确认样品达到相关标准,过几个月才能领到认证证书,然后每年还要进行严格的年审,否则认证会失效。

废机油还原标准成品机油工艺简述

概述废机油的再生利用 废机油是指从各种机械﹑车辆﹑船舶更换下来的废润滑油。其产生过程是由于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污染产生大量胶质、氧化物从而降低乃至失去了其控制摩擦、减少磨损、冷却降温、密封隔离、减轻振动等功效而不得不更换。润滑油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的发动机、变速器、齿轮和涡轮传动装置淬火、润滑,水箱及冷却系统,自动波箱,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曲轴箱,电力系统的变压器和各种机械的传动部位等等,使用范围十分之广。 无论是大型机械、船舶、还是大、小汽车所使用的机油每月都必须至少更换一次,而机油价格的昂贵是众所周知,即使再昂贵,各单位也得照用,且数量还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机动车八千多万辆,运输船舶十多万艘,机动渔船近三十万艘,仅此三项每月需更换的机油就达四百多万吨,数量如此之大,却很少有回收利用,换下的废机油绝大部分是就地倒掉或焚烧,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国家环保局已将废油列为21世纪在环保领域主要控制的三大重点之一,而充分利用废机油再生还原成品机油,或将废机油精炼成汽油、柴油,既能缓解我国石油短缺而需求又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又能促进环保变废为宝,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帮助部分人群脱贫致富,是国家鼓励扶持项目(相关国家文件见本站行业资讯之“政策法规”篇),因此前景十分广阔。其工艺简单,技术易掌握,直观性强,适合工厂、集体、个人生产经营。可以预见,开发丰富的废油资源,进行废油再生和利用必将是21世纪里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各地废机油资源分析 废机油(含各种报废了的润滑油)的资源分布情况,主要依各地的机动车﹑船舶﹑工厂机械﹑水电系统的变压器﹑发电机组﹑动力机组等等数量的不同有 所区别,如以城市为单元,通过统计分析各地润滑油使用单位和使用方面的构成以及数量时,我们发现各同类型城市之间的使用总量差异不是很大,原因在于各城市间使用单位和使用方面的构成比例上互有升降。 下面我们以一个普通的中小城市为例,简要做一下具体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普通中小城市的小汽车约2万辆左右,大汽车约3万左右, 计算:小车每月换一次油5公斤(含机油与齿轮油) 大车每月换一次油15公斤(含机油与齿轮油) 小车每月废机油生成量5公斤×2万辆=100000公斤=100吨 大车每月废机油生成量15公斤×3万辆=450吨 各种大型机械、农用车、水泵、拖拉机、火车、变压器等每月约为350吨, 则每月废机油生成量为900吨左右(船舶﹑摩托车﹑发电机组﹑动力机组﹑水泵等方面使用和更换的数量还未计入在内,如纳入计算,取以上几项全国的平均值400计,则一个普通中小城市的废机油月生成量为1300吨/月) 一般一个小县城的废机油月生成量约为200多吨/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