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玉峰是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

黄玉峰是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

黄玉峰是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
黄玉峰是复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

玉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

分类:语文教育

应该指出中小学语文课并不缺少背,然而背的是不该背的东西,因而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形不成语感,所以造成了以后阅读能力差写作能力更差的结果。

一、怎样学好语文?当代法国教育家阿兰说过:“怎样学语言?向大作家学,别无他途,向最严密最丰富最深刻的语句中去学,而不学那会话课本的平庸语句。”

1.要“法乎其上”。要学好“大作家”们的经典著作,必须要化力气去涵咏体悟!这就需要去朗读,重要的地方还要背诵,语言学有“背词组不如背句子,背句子不如背课文”的说法,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丰富的词汇积累、语言素材的积累是不行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我们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这一点同学外语不同),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的学习必须完成从“识别”“再认”词语,“回忆”“应用”词语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只有不断重复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完成。朱自清先生认为:“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功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

二、然而,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这便是盲目反对背诵,反对多记多默,将这种传统语文教学中有效做法一概斥之为“死记硬背”,诬之为是封建社会束缚读书人的一套笨办法,因而试图找出一种“多快好省”、举一反三、行之有效的先进办

法来。然而学生自己不活动或活动甚少,教师讲解分析得多,以分析去代替朗读,以习题代替背默,结果出现了教学中的分析肢解,“放胖”(吕叔湘语):明明一节课可完成的,分析了两节课,明明读一

遍可使学生明白的,非要“精耕细作”,深挖“微言大义”,不但使本来生动的课文变得索然无味,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吕叔湘先生曾经批评过这种现象,他说:“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

那儿讲,学生就不爱听,就厌烦了,他肚子里就在说:‘废话,你又

在那里说废话了’。”近年来情况又起了变化。为了适应考试,小学语文教学从二三年级开始,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去背孤立的词语解释,机械地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不必动脑筋。到了五六年级又要做所谓的“阅读分析”题,只是机械地背教师提供的答案,而这些答案又抄自“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中的“标准答案”,结果是“死记硬背”。方式其

实没有改变,学生的作业未减少,所改变的只是背的东西不是古典诗词、名家名篇,而是孤立的词语、成语,而是蹩脚的注释,或由一部分人拟定的“标准答案”。这种习题往往把课文中原来明白易懂的地方搞得复杂起来,搞得使人不懂,叫人莫名其妙起来,力气花了不少,分数仍然提不高,共结果是字没有写好,文章没有背几篇,写作能力也没有提高,成了“夹生饭”,白白丧失了大好的语言学习时机。这种失误本来在初中阶段可以得到弥补,而目前初中考试一律考课外篇目,于是有的学校索性连课文也不讲了,而是按照考题形式匆匆做一下课文习题,到了初三更是一张张试卷,铺天盖地而来。高中语文学习基本上仍然是围绕着考试题型转。这几年高考越考越难,越考越怪。高

中生花大量时间去适应那种“标准化”试题,背诵记忆仍然得不到重视。他们还要应付数理化外语,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类“统考”、“摸底”、“评估”。

旅美学者唐德刚先生曾说:“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和

语言文学的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他人之精华,剔除自己之糟粕,原是义无反顾的;但是我们断然不可,以为洋人怎样,我们一定也要怎样。”回顾近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从“AB”卷到“标

准化测试”“自测评估”,我们大盘照搬西方教育的一套,我们已把中

国传统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丢得差不多了。“背诵名家名篇”“多读多写”差不多成了被嘲笑的做法了。

三、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提倡“归真返朴”,要重新估计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要重新提倡“默写”经典诗词、名篇这种做法。为什么这样说呢?

1.从语文学习角度看:首先加强背诵默写有利于中小学生从小

培养语感;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进而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三,多背多默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作用,积累语文素材,这种素材既有语言形式方面,更有内容方面的。

2,从培养健全的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决不仅仅是将语文这一“工具”交给学生,语文教学必须从人文教学,必须从培养健全人格这一角度去考虑,必须考虑到审美教育。没有受过文学熏陶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吟诵是接受熏陶的最好方法。

3.从爱国主义教育看:爱国主义决不是抽象的,爱祖国首先爱自己祖国的语言。

四、提倡归真返朴,提倡背诵记忆是对传统的扬弃

1.首先要改变小学初中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这一点最为要紧。因为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是客观存在,谁也无法否认其作用。因此应当在“指挥棒”上动脑筋,应当简化小学初中考试的题型,增加写字、记忆、背诵部分的内容,将学生引导到“多读”“多背”教科书名篇上去,而不是引导他们去做那使人坠入如五里云雾的“习题”中去;要引导学生向多读书特别是多读名著上下功夫,而不要把学生主要精力用到高深莫测的习题上去。

2.要重新编制中小学课本,从小学开始就编入名家名篇,特别便于吟诵的文质兼美的韵文、诗歌。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我们的课本,不但小学,就是中学都是薄薄的一本。”就是这些“薄本子”我们所教的还只是其中有数的几篇“必读课文”,广大中小学教师都明白靠这一年十几篇文章是提不高语文水平的,中小学生的语文方面的沉重负担并不来自教科书,而是来自那没完没了的“训练题”。

3.有必要在教学思想在来个转变,重新确立“多读多背”乃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这一观点,把时间用在刀口上。那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分析题”,一天不抛弃,我们语文教学不能走出困境。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方面有待于“考试方式”的改革;一方面更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努力。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要引导他

们自己学,自己体会。而不能把他们变成按老师编好的程序去应试的机器人。

黄玉峰把“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否快乐,毕业时是否有了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人生之梦想,社会之担当。”当做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选择了一条“大教育”的实践之路。给我们当下的教育万象一个方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人的发展的教育,人格、精神、梦想、担当的教育。黄老师说,有事业、有生活、还有爱,才是真正的人;他把“勇敢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思想”当做做学问的座右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很多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校生活,失去了激情;面对纷杂的社会信息,逐渐丧失辨别的能力,随波逐流有之,思想懈怠有之,渐渐的教书成了一个糊口的饭碗、谋生的工具,激情、理想和担当的一地鸡毛,让我们寻找凡是对学生有好处的事,是否想方设法、全力以赴地去做。为师之责,担当之任,为学生,我们到的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先做人,再做事。为人师者,把生活、做人的态度,传递给学生,犹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仅应该有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更应该有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素养,给教师职业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的核心;她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职业要求有了追问,什么样的素养才能给孩子们有用的东西。黄老师说,教育,要学生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给我们注释的人的

教育似乎很平凡,也很朴实,但细细想来,真正做好,没有一番功夫是不行的。

语文教学的“叛徒”(黄玉峰)

“我们决心做当今语文教学的叛徒”。

“上课听分析对答案,下课做习题,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而这些分析和练习,无非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好端端的文章碎尸万段。‘读书人’不读书,全成了‘习

题人’。”

“我有一个想法,不以应试教育对应试,而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只要学生的素质真正提高了,他们对付考试的能力

也不会差。”

“如果高中3年那么好的年龄,再全部投入到做一些无聊的习题里,听凭一些蹩脚的老师把已经嚼得毫无滋味的东

西喂给他们,真是迫害他们!”

“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

习惯,我觉得,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老师教的东西,最多就是一杯水、一桶水,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到大江大海里去游泳呢?”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同学们就算不能完全领会也没关系,时间长了,他们的眼界和判断力就会不同。”

“语文要培养一个人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中国青年报》2000 年4月22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