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二年级数学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页

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

的长度。

3,通过实际测量和估计,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

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体,直尺,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厘米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

徐老师想请你们用这些方块来量一量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多长,你觉得怎样?

引出课题:一米有多长。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小狗警卫为什么不让长颈鹿进动物游乐园呢?

(它的身高超过1米了,要买票)

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见过和“米”有关的事情吗?(生说)

三、出示图片(摆小棒)

1米有多长呢?请大家看图片,看懂的同学举一下手,然后

和同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

你们说得非常清楚,100个1厘米连接起来就是1米,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很多边长1厘米的方块,请大家合作摆出1米。(小组合作)

哪个小组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

(小组汇报)

通过努力,我们知道了1米有多长,下面请小朋友打开数学课本53页,看一下“认一认,想一想”(课件出示)谁来说说你看懂了什么?

通过读书,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米的知识,真不错。

四、现在我们再来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呢?

五、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大概是1米。

六、完成练习。

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长度单位“米”,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吗?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数学教案-桌子有多长 《桌子有多长》教学设计 作者:张中瑛 单位:德州市共青团路小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引入:我们的教室里有讲台、有课桌,那么,我们的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呢?同学们该怎样量呢?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

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

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题: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节《课桌有多长》上课班级二(5)备课教师谭素平上课时间星期四 教学目标知识 与能 力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过程 与方 法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法运用动手操作,情境创设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导入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 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 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 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 呢? 用情境带动 学习氛围。 1-2 5min 初学新知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 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 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 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 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 尺。)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 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 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 发表意见。 用实际的情 景解决本节 课需要掌握 的知识点。 3-4 8min 合作探究引导析疑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 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 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 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 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 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 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 吗?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 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 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 隙大约就是1厘米。) 学生动手操 作,理解本 节课的重难 点。 5 8min 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 仁寿中心小学许美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1—52页 教材分析:“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为以后学习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做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从自选工具测量到估测物体长度、实际测量等。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厘米”,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和初步观察、操作的能力。 重点: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能正确用直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 教具学具:ppt、1厘米小直尺、直尺、铅笔、算术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到了我们好朋友笑笑打来的电话,他们学校也想购买一批和我们一样长的课桌,问我们桌子有多长(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量一量课桌 1.请同学们想想能用身边的工具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吗?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然后共同用你们选择的工具量一量课桌有多长? 2.汇报结果(简易板书学生的多种长度) (当学生说到用尺子量时,教师可以有意识让学生简单说一说测量的方法,不要求说得很好,要肯定学生的方法)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①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不同的方法,但都是测量同样规格的课桌长度,怎么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②小结: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那么要使量的结果一样,我们统一用尺子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更科学准确(板书:尺子) 活动二:认识厘米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尺子(教师在屏幕上投影出尺子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数字从小到大,每一大格下面都标着数字,每两个数字间有10小格等) 师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写作cm,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感受1厘米的长度 ①师:1厘米有多长,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师再次引导;请你再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小结:从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或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②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请你用手比一比,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看你们比的是不是差不多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每人分一个1厘米的小尺子,请你们拿在受伤感受一下刚才你比的1厘米准确吗?用食指和拇指夹住1厘米的小尺子,再抽出小尺子,用指缝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并记住这个1厘米的缝隙(教师边说便跟着学生一起做) 让学生充分观察缝隙后,师:用小尺子放回去看看手的缝隙有没有改变,并记住这个1厘米的长度。 ③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 (订书钉的长、小学生大拇指指甲盖的长度、老师手上kt的长度、数学书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cm)。 同学们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这些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数学书的长。(小组合作,汇报) 能不能用这些小棒测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窗户的宽呢? 1、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小棒测量黑板的长、窗户的宽。然后谈谈体会。 2、用小棒测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师指出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大) 3、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教室长更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那比厘米更大的单位是什么呢? 4、揭示课题:1米有多长 今天,长颈鹿和小乌龟一起去动物游乐场玩,在门前它们遇到了米,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1.认识米 (1)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53页 动物园里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但是但轮到长颈鹿进门时,却被保安叔叔拦在了门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保安叔叔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呢?长颈鹿和小乌龟身高都是在1米以上吗?那1米有多长呢? (2)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学生尺,认真观察米尺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同桌交流后小组讨论。可能的答案是:米尺上数字多、刻度线多、有100、而学生尺最多只有21;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那一米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发给每个学生一根一米长的小棒,用双手把小棒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4)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将小棒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再和小棒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5)、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 (6)量一量 用1米长的小棒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结果: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板书)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 (2)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黑板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黑板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出示小黑板-----教科书第53页“想一想”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你选什么做单位? 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题。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1-3题。 四、总结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西安市新城区西光实验小学王文婷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 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操作指导必须细致、严密、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尺子上找1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1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1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次比划,老师验证、同桌验证,调整用手势表示1厘米。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

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就是这样在往复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上课伊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桌子的结论,这过程中我绝不作半点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长出2厘米、3厘米长度,并说出道理,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发现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1厘米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桌子有多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桌子有多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桌子有多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桌子有多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测量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就是我们的课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桌子有多长。二、探究新知 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2、测量: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的长度呢?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质疑: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同样的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3、认识尺子。 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及其含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③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4、量物。 三、巩固练习。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3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表现得怎样?

桌子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1和52页。《课桌有多长》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难点: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学习尺,另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我们学校正在造新楼房,等房子造好了,学校准备去买一批新课桌,那么在买课桌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课桌的什么呢? 生:我们要知道课桌的长度。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量课桌,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 生1:我用铅笔量,有4枝铅笔那么长。 生2:我用这枝短的铅笔量,有5枝铅笔长。 生3:我是用尺子量,有3把多长。 生4:我是用手量的,有6次那么长。 ……各个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把结果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师:为什么同样的课桌量出来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 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使测量结果一样? 师: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用尺

(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基于学生已有比长短的经验及相关的知识,班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超前,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学生用元知进行操作测量时,很自然地引出由不同测量工具得到的多种数据,引起学生的质疑、辩论,在认知矛盾中充分体验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操作体验、认识1厘米 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1)师:尺子是人们量长度通用的一个工具,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它是米尺的一部分。 (2)看一看尺上都有什么?把你的尺子拿出来,你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师:谁来说一说,在尺子上你都看到什么了?(同桌讨论) 汇报,教师用电脑演示。随机进行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叫一叫 教学“cm”:是一种符号,是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招呼。 生:叫一叫厘米、cm 活动(二)说一说 1、(1)有数字,第一个数字是0,有小格,每格长度是一样的,有字母cm。 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上有些什么? 生:有字母cm ,有数字0、1、2、3、4……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随学生的回答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0在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2、师:一条条的线和对应的数字叫做刻度(显示刻度)。你们能在尺子上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测量的知识,由于课桌本身就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物体,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而课题的设疑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课桌有多长》是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要让学生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重难点: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4、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幻灯直尺图,便于学生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二、学情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

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1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1 北师大版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

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2课桌有多长》word教案

6.2.1课桌有多长 主备教师:丁亚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 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 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 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 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桌子有多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桌子有多长》 教案范本三篇“桌子有多长”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桌子有多长》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xx。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xx。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xx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xx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xx,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xx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备课教案

1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我看门口1米处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画边说,有的学生边比画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约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把你们的手臂伸开,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伸到什么程度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画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少米,教室里的黑板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的基础上,马上安排巩固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1厘米、1米有多长。】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资料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 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 一、情境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 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 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 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 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 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 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 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 ③汇报量的结果 3、量一量 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 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一组量完可再找同学组成一组继续量。 C、汇报量的结果。 D、认识米的作用: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2)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板书)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铅笔长约17()橡皮长约3()毛巾长约60()旗杆高约8()丝瓜长约35()房子高约3()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课桌高是70()李老师的身高是175()一棵大树高约15() 2、计算:15厘米+8厘米=()厘米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量短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厘米 量长一些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肉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度,由于学生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不同,量得的数就不同,从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指导学生认识米尺,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初步掌握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想想做做”中,除了继续练习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外,重点练习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用指宽、掌宽等自己身上的“尺”进一步建立1厘米或几厘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用米尺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桌子有多长吗?好,请大家动动脑筋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谈话: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贴:认识厘米) 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 1.认识刻度尺。 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一起看看。哇,有这么多尺子,别看你们的尺子有这么多的花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地方,我随便抽出三把尺子来作比较,(把这三把尺子放在投影仪上)请你们拿自己的尺子和这些放大的尺子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 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述: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引导学生看一看长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 谈话:现在共同点找出来了,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可能是: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有什么作用? 谈话: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今天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