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欺诈性误述

欺诈性误述

欺诈性误述

论合同法上的欺诈(上)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它的有效条件之一,就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必须自愿真实,意思表示的缺陷可以成为合同效力的障碍,而欺诈是造成意思表示缺陷的事由之一。

二、英美法中的欺诈问题

英国法将欺诈作为错误陈述的一种情形加以规定。所谓错误陈述,是指“当事人在正式订约前,为引导订约而作出的与事实不相符合的事实陈述。”依其对合同效力影响的不同,错误陈述分为欺诈性错误陈述(Fraudulent Misrepresentation)、过失性错误陈述(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和无辜的错误陈述(Wholly Innocent Misrepresentation)。其中,欺诈性错误陈述为“误述人并非真诚相信其陈述是真实的,或者说他故意错误陈述。”对于哪些错误陈述属于欺诈性的,英国法采用主观标准,即判断误述人是否明知其陈述的虚假性不是取决于正常人在合理条件下应该知悉,而是取决于误述人实际上如何理解其陈述。“上院在著名的德里诉皮克一案中断然决定:只有在知道它是虚假的或者粗心大意地在不知道或没有注意到是真是假时作出的陈述才是欺诈性的陈述。”如果误述人的误述构成欺诈性错误陈述,则受害人有权提起如下诉讼请求或者采取如下措施:一、受害人如已遭受损失,可基于对方的侵权行为诉请侵权赔偿,同时还可以采取(二)和(三)两项中任一措施;二、受害人有权诉请撤销该合同;三、受害人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在此种情况下,受害人可以不予起诉,但如果他受诉,则可以提出抗辩和反诉要求赔偿;

四、受害人基于自己意愿有权确认该合同,要求其履行而不考虑其中误述因素。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1、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2、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的行为。 3、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非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ATM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1、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消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范文最新推荐------------------------------------------------------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 1 / 7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客户来到网点咨询信用卡业务,并出示了本人办理“信用卡”业务时留存的业务申请书。客户经理通过审核该笔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确认客户当时办理的是新开借记卡而非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据客户介绍说,自己办卡时有一男子陪同其一起到了网点,该男子告诉他办理的就是信用卡,承诺可以通过担保等所谓内部关系,办理透支额度为25万元的银行信用卡,每张信用卡需收取500元的手续费。办卡成功后还向他收取了500元手续费,并记录了卡号及密码。客户还透露了身边还有好几个朋友也是通过同一人办理了所谓的“信用卡”,并且都支付了500-1000元不等的手续费。 为防止不法分子从事非法活动,保护客户利益,银行立即建议客户办理了卡挂失手续,陪同客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并建议其联系受害亲友一同报案并办理卡挂失手续;同时做好事发当日的录像资料留存,配合警方做好调查取证。通过调取当天录像,办卡全过程均为客户亲自办理,网点柜员的操作过程完全符合规定。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不法分子以担保办理高透支信用卡为名实施诈骗的外部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客户对金融知识匮乏、盲目轻信熟人朋友等弱点,将借记卡说成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从中骗取钱财。这启案例中,一线柜员严格按照《营业网点受理银行卡业务操作规程》处理业务,严格把好风险防控第一关,没有留下风险隐患;客户经理仔细了解案情,及时报告,以便支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置,帮助客户有效防范风险,挽回损失。维护了银行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三、案例启示 目前,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信用卡实施诈骗的案件频发,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该案虽未对银行造成资金损失和名誉影响,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严把风险防控第一关。临柜人员严守操作规程是有效防范风险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对柜员进行业务操作技能、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教育柜员严格把风险防控第一关,认真审核客户身份的真实性,确保业务处理的合规性。 (二)大堂经理要留意有无形迹可疑人员在大厅逗留。大堂经理作为营业大厅的业务疏导和场所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应留意有无形迹可疑人员在大厅逗留,或对客户进行游说、诈骗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警示客户;柜员在为客户办理开卡、开户、汇款等业务时,也要对客户做好安全提示,以防不法分子作案后将业务纠分和风险引向银行。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最新范文

新时期欺诈风险的探析及建议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大发展。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4亿张,透支余额达1582亿元,银行卡特约商户118万家,POS机185万台,ATM17万台,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银行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近25%。过快的增长蕴藏着极大的盲目性,相伴而生的是较大的欺诈风险。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已成为各大银行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本文就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进行解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已成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近年来

有增无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08年由各发卡机构确认的套现金额近15亿元,商户近2万户,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6倍和3倍多。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频繁出现并大有蔓延之势,这使我国面临信用卡风险加剧的威胁。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fraud) 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申请欺诈损失占全部(不含套现)信用卡欺诈损失的63.57%。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 防范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结合作者多年信用卡业务从业经验本文对各类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欺诈交易;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近期全国各地有关信用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信用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可以说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总体来说欺诈交易可分为虚假申请、未达卡、账户盗用、商户欺诈、失窃卡、伪卡、持卡人欺诈七种类型

一、虚假申请 指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性行为当发卡行证实该卡项下有交易发生而持卡人申明从未申领过银行卡的情况或发卡行证实持卡人提交的信息被伪造即被认定为虚假申请 防范虚假申请的做法 1.银行应要求推广员工亲核申请人身份信息、申请资料原件及签名以确保申请人身份及申请资料的真实性 2.柜面受理的申请件一般风险较大受理人员需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并同申请人进行照片比对确认申请人身份信息真实并亲核申请资料原件后方可受理 3.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行内自建黑名单系统等内外部系统资源严格申请资料审查并杜绝欺诈者多次提交虚假申请 4.加强在征信审核环节对虚假申请的鉴别对出现信

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确定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况 5.加强交易监控对虚假申请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表现如开卡后立刻进行大额消费、频繁发生套现交易、发卡后不久便所有联系方式均无效等应尽早进行分析核查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等措施 6.发现同一单位或同一发卡期的多个申请人有相同的可疑用卡、还款行为或逾期客户称从未办过卡等疑似假冒申请的应及时对申请受理、征信审核、客户坐席服务等环节进行核查了解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上门调查、委外及公安处理等措施 二、未达卡 是指持卡人提交没有收到银行卡或申明未开卡(卡启用)而该卡项下发生交易即被认定为未达卡欺诈交易 银行对于未达卡的风险防范工作应贯穿于卡的制作、保管、邮寄、交付、激活等发卡各环节

保险公司保险欺诈风险管理办法[精品文档]

XX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欺诈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升XXXX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保险欺诈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反保险欺诈指引》等法律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是指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主要包括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故意造成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等。 本办法所称保险欺诈风险(以下简称欺诈风险)是指欺诈实施者进行欺诈活动,给公司、保险消费者及社会公众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失的风险。 欺诈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监测与计量、处置与报告。 第二章总体规划与政策 第三条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是: 欺诈风险管理是公司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通过建

立欺诈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总经理室负实施责任、监事会监督评价、欺诈风险管理负责人直接领导、反保险欺诈(以下简称反欺诈)职能部门组织推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定期审计、相关部门具体落实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操作规程,强化贯彻执行,提高信息化水平,有效管理公司欺诈风险。 第四条公司欺诈风险管理的总体政策是: 在公司风险管理总体框架下,围绕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业务特点,以风险为导向,通过健全内控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操作规程,强化贯彻执行,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欺诈风险管理体系,采用恰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欺诈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监测与计量、处置与报告,以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效防范欺诈风险,保护保险消费者和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五条公司董事会承担欺诈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确定欺诈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和总体政策; (二)审定欺诈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 (三)监督欺诈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有效性; (四)审议管理层提交的欺诈风险管理报告;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由于难以确切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买卖双方往往存在严重的互不信任,所以,货款的支付一直是双方都非常头疼的问题。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信用证结算实际上是在国际货物买卖双方之间加入了一个卖方信任的、不参加货物买卖的第三方--国际银行,以其保证货款的支付。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使卖方利益获得了更多的保障。由于国际货物买卖长期以来都是卖方市场,因而信用证结算方式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但是,客观地讲,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产生,主要是直接保障了卖方的利益,买方的利益虽然也获得一定的保障,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为其本质上仍然是要求买方先付货款给卖方。因此,一旦卖方出现违约或者欺诈行为,买方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在世界贸易和金融往来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信用证欺诈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一、信用证的定义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定义中的申请人是进口方,开证行是进口地银行,受益人是出口商。于是我们可以对信用证作这样的理解: 第一:信用证是开证行应进口方的请求向出口方开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 第二:付款的条件是出口方受益人向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 第三: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由银行向出口方付款或对出口方出具的汇票承兑并付款。 第四:付款人可以是开证行也可以是开证行指定的银行,收款人可以是受益人或者是其指定的银行。 二、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关于“信用证欺诈”,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对信用证欺诈作了定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①开证申请人和

成功防范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的案例

成功防范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13年XX月,银行卡中心接到了某网点提交的一份信用卡申请表。在审核过程中,调查人员通过手机号与申请人联系,申请人为男士,接手机的是一位女士,该女士先称申请人不在,马上又说回来了,一男士接电话后,我调查人员与其核对信息,女士在旁边不断提示相关信息,调查人员立即警觉起来,请申请人说出出生日期,女士仍在一旁提示。调查人果断判断出此男士并非申请人本人并戳穿,男士并不辩解。我中心即用专业手段将此身份证号锁定,避免用此证件再次申请信用卡,成功堵截了一起欺诈申请信用卡的诈骗案件,避免了我行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二、案例分析 事后用申请人身份证号查询,发现系统中另一手机号,拨打仍为一女士接听,综上情况分析,很可能是一起盗用他人身份证欺诈办卡的案件。该案例的成功防范,主要得益于调查员工作认真细致,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从这一起诈骗案件中,也暴露了信用卡办理工作中的问题:受理人在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受理流程操作,没有执行申请人亲见亲签制度,或没有仔细核对公安系统中的影像资料来确认申请人本人申请。 三、案例启示 (一)规范受理流程,严把发卡第一关。受理信用卡申请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申领人与公安身份系统影像资料,严把发卡第一关,确保申领人身份的真实。 (二)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要通过组织员工学习了解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典型案例,积累相关经验,应对当前复杂的信用卡欺诈形式。 (三)建立、完善“灰名单”共享信息库。信息库力求搜集资料全面,包括证件号、单位名称、电话号、手机号等,更新及时,使用方便,资源共享。通过“灰名单”信息库的管理,防止不法份子再次办卡,连续诈骗。

信用卡反欺诈

信用卡反欺诈 二、信用卡欺诈类型的特征分析与防范措施 当前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分为申请欺诈和交易欺诈两大类别。申请欺诈是指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伪造证明文件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申领信用卡的欺骗行为;交易欺诈一般分为伪冒克隆卡交易、商户套现、丢失被盗卡交易、未达卡交易、账户盗用不和非面对面交易欺诈等类型。 总体来说,信用卡欺诈类型主要包括申请欺诈、伪卡、未达卡、失窃卡、非面对面交易、账户盗用、商户欺诈等。 1.申请欺诈(application fraud) 欺诈分子往往通过盗取他人的电话账单、水电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然后以盗取的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的他人身份证件,以他人的名义申请信用卡,进行欺诈使用。 申请欺诈的防范是各发卡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主要应抓好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严密操作流程、提高反欺诈系统效率、保持内部

信息通畅等几个具体环节入手,不断提高申请欺诈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2.伪卡交易(counterfeit) 指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截获银行卡磁条信息,按照银行卡的磁条信息格式写磁、凸(平)印伪造真实、有效的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欺诈行为。按照银联口径统计2008年上半年伪卡交易损失占全部信用卡欺诈损失的11.7%。伪卡的基本类型有:账号生成欺诈、“克隆”卡欺诈、“白卡”欺诈、变造卡欺诈。 尽快规范收单市场可以减少伪卡危害,建议可以采取以下这些防范手段:一是通过欺诈侦测系统实施交易控管并及时与真实持卡人核实交易;二是设置异常交易限制,将伪卡交易风险控制在一定幅度内;三是对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商户发生过交易、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卡片进行及时换卡,有效防范风险。 3.未达卡交易(mail non-receipt) 指卡片在寄送过程中被他人截获并激活进行的欺诈交易。这种欺诈损失虽然占的比例不是特别高,但近年来急剧上升,主要是因为银行在其它方面加强了反欺诈力度,而欺诈分子也不断地探索新的欺诈渠道,盗取邮件便是其中之一。

信用证欺诈的形式和风险防范

收稿日期:2012-05-05 作者简介:马玉鑫(1978-),女,辽宁辽阳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2012年第3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32012 (总81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General No.81 谈信用证欺诈的形式和风险防范 马玉鑫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4) 摘 要: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国家和企业把信用证作为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但作为一种结算工具,并没有完全消除其 中的欺诈风险和机会,同时信用证的独立原则,使银行只对有关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这些导致欺诈行为频繁发生。面对欺诈风险,我们必须仔细研究信用证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入手,分析了信用证欺诈的形式,进而提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国际贸易;信用证欺诈;软条款;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3—0009—02 近些年来,我国与各国的合作越来越多,国际贸 易的增长很迅速,国际结算也越来越多。我国已成 为贸易大国, 确保国际贸易结算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交易双方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的法律和经济环境不同,当事人很难充分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也就无法取得信任,从而给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为解决双方的信用危机,银行以其信用介入,于是便产生了信用证结算。然而信用证是不是真的就安全了,频繁发生的信用证欺诈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形式(一)利用假信用证即利用虚假信用证,骗取货款。2002年6月马鞍山市一经贸公司两名工作人员,持一张信用证复印件,到当地中行咨询抵押贷款事宜。当中行工作人员对这张金额高达2.6亿元人民币的信用证进行审查时,发现了问题。工作人员发现信用证受益人,是中国建桥经贸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公司所在地是江苏南京,但是信用证的通知行选择中行马鞍山分行,按照一般惯例,通知行应该选择江苏省分行或南京分行。所以当时把这份信用证传真到了深圳中 行, 深圳中行认真核实以后给答复说,这份信用证是伪造的。 假信用证主要有冒用其他银行的名义开立假信用证或以实际上不存在的银行的名义开立信用证。通常会有些异常,如信用证不是由开证行寄给通知行,再转交给受益人,而是由开证申请人直接交给受益人或信用证的有效期及装运期时间较短,开证人多次督促发货或要求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后将一份正 本提单寄交给开证申请人等。 (二)伪造单据 根据《UCP600》第34条规定 :“银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内容真实性、单据伪造性或法律效力,或对于单据中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股或特殊条件概不负责,银行对于任何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服务和其他履约行为的描述、数量、重量、质量、包装、交货、价值或存在,对于发货人、承运人、货运代理人、收货人、保险承保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诚信、行为、疏忽、清偿能力、履约能力和信誉状况,也概不 负责。 ”因此,出口商伪造全套的商业发票、运输单据或保险单,而银行没有识别单证真假的义务,买主的损失往往很难挽回。曾有一意大利诈骗集团连续诈骗四个钢材公司,就是该集团分别担任两个角色:一个是钢铁贸易公司,另一个是运输公司,然后伪造单据,骗取一千多万美元。而且,在国际贸易中,运输公司一般不会一一验货,只会凭货物的外表和卖方的陈述签发单据,这时出口商会提供一些虚假的陈述,而买方只有在付款或承兑后才能凭以提取货物,买方是无法在提货之前发现货物质量问题的。如中国一公司想购买一级烟草,并与港商签订了一份合同,港商到处寻找货源,最后与一印度商人并签了合同。中方开出了信用证,货到后打开箱,里边全是劣质烟草。 (三)出口商与承运人勾结进行欺诈 有时承运人明明知道货物存在较大问题,而应出口商的强烈要求,在拿到出口商出具的保函的情 · 9·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摘要: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结合作者多年信用卡业务从业经验,本文对各类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进行了专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 信用卡;欺诈交易;欺诈风险;风险防范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近期全国各地有关信用卡方面的投诉、纠纷、案件频发,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滑坡的大形势下,信用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目前,各类欺诈风险在整体信用卡经营风险中已成为最大威胁,特别是虚假申请等往往令发卡银行防不胜防。可以说,信用卡的反欺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总体来说,欺诈交易可分为虚假申请、未达卡、账户盗用、商户欺诈、失窃卡、伪卡、持卡人欺诈七种类型。 一、虚假申请指使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欺骗性行为。当发卡行证实该卡项下有交易发生,而持卡人申明从未申领过银行卡的情况或发卡行证实持卡人提交的信息被伪造即被认定为虚假申请。 防范虚假申请的做法:

1. 银行应要求推广员工亲核申请人身份信息、申请资料原件及签名,以确保申请人身份及申请资料的真实性。 2. 柜面受理的申请件一般风险较大,受理人员需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并同申请人进行照片比对,确认申请人身份信息真实,并亲核申请资料原件后方可受理。 3. 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息共享系统、行内自建黑名单系统等内外部系统资源,严格申请资料审查,并杜绝欺诈者多次提交虚假申请。 4. 加强在征信审核环节对虚假申请的鉴别。对出现信息明显错误、个人信息资料有误或前后不一致、征信核实过程异常、身份或资料虚假等情况的,应重点审查,确定申请人的真实资信状况。 5. 加强交易监控。对虚假申请成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典型表现,如开卡后立刻进行大额消费、频繁发生套现交易、发卡后不久便所有联系方式均无效等,应尽早进行分析核查,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等措施。 6. 发现同一单位或同一发卡期的多个申请人有相同的可疑用卡、还款行为,或逾期客户称从未办过卡等疑似假冒申请的,应及时对申请受理、征信审核、客户坐席服务等环节进行核查了解,及时采取关卡操作、维护黑名单、上门调查、委外及公安处理等措施。 二、未达卡 是指持卡人提交没有收到银行卡或申明未开卡(卡启用),而该卡项下发生交易,即被认定为未达卡欺诈交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