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清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

明清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

第25卷第1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 1251No 11

2009年3月

J OUR NAL OF J I AOZ UO TEAC HERS C OLL EGE Mar 12009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田 冰(),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致力于明清

政治制度史、河南地方史的研究工作。

明清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

田 冰,张玉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德行卓著人的祠堂。明代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逐渐迁移到文庙,有的地方文庙就是学宫,有的地方把学宫建在文庙内或文庙旁,更能突出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为官一方的乡贤主要通过推广礼教、宣扬道德规范、旌德扬善、惩恶规过以及管理者的身教等形式教化本乡百姓,引导百姓施善避恶,净化当地社会风俗。以言传身教为主体的教谕、训导通过向士人传授儒家经书、程朱理学等途径以及自身的表率作用和乡贤祠的直观接触,教化士人。由于乡贤祠的教化,使一些百姓、士人见贤思齐,促成百姓向士人靠拢、士人向乡贤靠拢,有助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明清;河南;乡贤祠;乡贤;教化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9)01-048-04

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品德高尚、风节著闻、文章显著、政绩卓著人的祠堂。乡贤祠祭祀是文庙祭祀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庙在明清以前称孔庙,是封建王朝奉祀孔子的庙宇,明清时改称文庙。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陆续迁入文庙,有的地方政府也把学宫设在文庙内,有的地方政府把学宫建在文庙旁,凸显乡贤祠在教化中的作用,乡贤祠“真教化之所关。”

[1]卷66

目前,学术界对于乡贤祠的研究处在刚刚

起步阶段,笔者仅见到赵克生先生的《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和名宦祠》,该文从扶翼圣门、彰显人伦,激励后人追崇前贤和化民导俗三个方面概述了乡贤祠和名宦祠的教化作用。[2]卷7

对区域乡贤祠的研究尚未有人涉入,本文就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做初步探讨,以请方家指正。

一、教化百姓

乡贤祠所祀人物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乡贤祠所在地的人;一是德行著闻的人。由前者来看,当地人民对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非常熟悉。“一乡之贤,里刊相接,封畛相连,而其人之德行、风节、文学、事功、遗风余烈洽于所见所闻者,至亲且

切,有不待旁求远访而后知也。”[3]卷22人们由于熟悉

乡贤的事迹,更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化就更容易推行。并且乡贤入祀乡贤祠要经过乡人的推举,乡人

需要对其推举的乡贤德行的真实情况承担责任。从这一层面来看,乡人对所举乡贤的行为不仅是熟悉

的,而且是觉得能够效法的,正所谓“古乡先生没而祭于社,乡先生之德,乡人心悦而诚服者”[4]卷21

。因

此,乡贤对基层百姓的教化作用在这一点上能够得到体现。

从后者来看,入乡贤祠的人物必须德行著闻。在伦理道德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德是重中之重,而德的主要内涵与教化紧密相联。下面,我们来分析乡贤是如何对百姓进行教化的。推广礼教。开封府鄢陵县人孙震于正统元年(1436)任蒙城县令,在蒙城县下辖乡创立社学20余所,当地教化大行。死后被祀入乡贤祠。

[5]卷25创

立社学是对礼教的一种推广形式,蒙城县百姓因此

受益非浅。

宣扬道德规范也是教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开封府新郑县人杨同(入乡贤祠)于弘治己酉(1489)因乡荐而任渭南县令,执政期间,以德化民,当地风俗

为之一变。[6]

杨同在任职之地用符合当时标准的道德规范教化人民,净化风俗,使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有了依归。开封府淮阳县人名杰(入乡贤祠)主持

山东阳谷县政,抚民、教养并举。[7]卷6,27

这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教化当地百姓,净化地方社会风俗。教化的形式还包括推行旌德扬善的举措。开封府河阴县人任昂(入乡贤祠)于洪武十五年(1382)拜礼部尚书,洪武十六年(1383)奏正祀典称号。蜀祀秦守李冰,附以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密县祀太傅

:1971-8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