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理想正常牙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

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

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3、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

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

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

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

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

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

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9、Bolton指数分析(P66):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1、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13、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14、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15、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面部的高度。

16、面角(NP-FH):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17、Tweed三角(P86):1)组成: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2分)包括FMA, FMIA, IMPA(1分)2)意

(1分)FMA

(0.5分)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

义: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

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1分)常应用于病例的拔牙估计中。

18、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重用的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19、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20、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

行。

21、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接线组成。

22、合平面及确定法(OP):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的连线:功能的牙合平面——由均分后牙牙合接触点而得。

23、面平面(N-P):鼻根点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

24、矫治器(appliance):是一种治疗错牙合畸形的装置,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25、支抗(anchorage):正畸治疗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26、早期矫治(P186):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出现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课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27、预防性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自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8)建牙合完成前得这段时期,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的轻微异常趋势从速矫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牙合,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

28、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对乳牙期及替牙列期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取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目的是阻断畸形的发展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29、序列拔牙(serial extraction):替牙牙合期通过有序的拔除乳牙,诱导恒牙进入较好的牙合关系中以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30、生长区和生长中心: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1.5分)

31、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2、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33、终末平面: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34、玻璃样变(Hyalinized area):又叫透明样变性,是指牙周膜在受压后所发生的无

结构样变性。牙周韧带正常结构消失,血管受压破裂至成分消失,胶元纤维结构不清,形成嗜伊红均质状物质。

35、直接性骨吸收(Frontal resorption):指破骨细胞直接在牙槽骨的正表面进行骨质吸收在无透明样变或在透明样变组织清除之后两种情况才能产生直接性骨吸收。36、间接性骨吸收(Undermining resorption):又称“潜行性骨吸收”或“挖掘性骨吸收”,指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后,破骨细胞在相对于透明样变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进行骨吸收

二、问答

1、矫治力的分类(名词解释)

按矫治力的作用时间来分

①持续力(Continued Force):轻力,持续温和、衰减缓慢、比较恒定的力。

②间歇力(Interrupted Force):力量较大、持续时间短,衰减很快的力。

③间断力(Intermittent Force):间断的、大小较恒定的矫治力,如戴用口外弓。

按矫治力的作用效果分

①正畸力(Orthodontic Force):只使牙齿移动的力,力量较小。

②矫形力(Orthopedic Force):能影响颌骨形态、生长的力,力量较大。

按矫治力产生的方式来分

①机械力:由矫治器及其附件所产生的机械弹力

②肌能力:利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

③磁力

以矫治力的强度大小分:

①重力(heavy force)-口外牵引力,大于350g

②中力(medium force)-弓丝簧曲,大于60g小于350g

③轻力(light force)-乳胶橡皮圈,小于60g

2、牙移动的类型(名词解释)

?倾斜移动(tipping movement):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移动(最常见)。

?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牙冠与牙根作相同方向等距离移动。

?控根移动(controlling root movement):牙冠不动而牙根移动。

(1)转矩(torque):唇(颊)舌向控根移动

(2)竖直(upright):近远中向控根移动

?垂直移动(vertical movement):整体移动另一形式。

⑴伸出移动(extrusion movement):向he方垂直移动

⑵压入移动(intrusion movement):向根方垂直移动。

?旋转移动(rotation movement):牙体绕牙长轴的转动。

?平动(translation):当一外力力线通过牙的阻力中心时,牙产生单纯平动,此时旋转中心距阻力中心无穷远。

?转动(rotation):当一力偶在以阻力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反向作用于牙体时,牙产生单纯转动,此时旋转中心在阻力中心处。

3、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反应

(一)牙周组织的反应

牙周膜的生物学反应

①矫治力适当时(<20-26g/cm3)

压力区:牙周膜血管受压,牙周间隙变窄,细胞分化加快,出现大量破骨细胞(48-72小时)

张力区:牙周纤维拉长,牙周间隙变宽,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类骨样组织

②矫治力过大时

压力区:牙周膜压闭或压破,局部玻璃样变,细胞坏死,细胞分化中止

张力区:牙周纤维被撕裂,细胞分化过程中止

③保持:发生进一步的组织改变

张力区:类骨样组织被骨组织取代,骨样组织→束状骨→通过钙化形成哈佛氏系统的板状骨

压力区:剩余有破骨细胞,骨样组织沉积在吸收区,适当的时候形成束状骨→钙化成板状骨

牙周纤维改建多数在6个内月完成但旋转移动后,游离龈纤维和越膈纤维等改建缓慢。

牙槽骨的改变

受力后3-4天,开始牙槽骨的改建,达到新的平衡受压区破骨细胞增多,破骨形式有两种:

①直接性骨吸收(Frontal resorption)

②间接性骨吸收(Undermining resorption)

矫治力过大易导致间接性骨吸收,常使被矫治的牙齿过度松动、疼痛,减慢牙移动速度,恢复时易发生牙根骨粘连。

牙龈的改变(略)

(二)牙体组织的改变

牙骨质:透明样变清除后,压力区的牙骨质有轻微吸收,牙本质的吸收在加力停止后可很快得到修复。

牙髓: 矫治力适当时牙髓可出现轻度充血,牙髓敏感性增高;矫治力过大时,严重充血、水肿、空泡样变,牙髓坏死。

(三)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下颌骨受矫形力时,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均会产生适应性改建

1.导下颌向前:

关节凹:前壁吸收,后壁增生

髁状突:前缘吸收,后缘增生

下颌枝:前缘吸收,后缘增生

下颌角:变钝

下颌体:变长

2.移下颌向后:组织改变与导下颌向前相反

(四)对恒牙胚,腭中缝,面部肌的影响

4、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一)矫治力

力的方向:施力方向决定牙移动方向和类型。

力的大小:

力过大:引起的透明样变范围大,透明样变组组织吸收的时间也长,牙移动速度减慢。

力过小:不足以克服牙周阻力,牙不移动。临床上提倡使用最适力。

力的持续时间:

间断力:引起的透明样变性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且力量消失快,因此牙移动缓慢

持续而柔和的力:透明样变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力的衰减慢,在透明样变清除后,持续力可使牙齿快速移动

(二)机体条件

解剖因素:牙槽骨越致密,引起的透明样变范围越大,牙移动速度越慢

年龄及健康状况——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牙移动快;成年人:生长终止,牙移动慢;全身健康情况差时:会影响牙齿移动

(三)药物、激素等

5、ANDREWS正常合六项标准:

?磨牙关系

?牙近远中倾斜

?牙唇舌向倾斜

?无牙齿旋转

?无牙间隙

?咬合曲线较平直

6、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

牙——形态、位置、数目的异常(畸形、错位、阻生、多生、缺失)

牙弓——形态和牙排列的异常(牙弓狭窄、牙列间隙、牙拥挤)

牙、牙合、颌、面关系异常(前突、后缩、不对称、咬合不正)

7、正貌分析的观察要点

?正面型:长、均、短

?对称:左右(眼、鼻、口、颏、肌)

?比例:五官大小、位置,面高比

?唇齿关系:正常,开唇露齿

?微笑

8、侧貌分析的观察要点

?L侧面型:凸、直、凹(II类、I类、III 类)

?鼻唇角:90-95°

?唇:唇形、唇色、唇位(审美线)

?颏部:颏唇沟,颏突度

?下颌角:120°

9、模型分析的内容:1、拥挤度的分析;2、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3)牙大小的协调性—

Bolton指数分析;4、牙弓形态分析:合曲线的曲度,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牙弓长度测量,牙弓宽度测量,庞特指数分析5、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长、宽6、腭穹高度的测量

10、综合分析包括哪六个方面内容:颜貌分析、模型分析、功能分析、生长分析、X线

头影测量分析、心理分析。

11、Angle分类及优缺点(P49)

?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6近中颊尖咬于下颌6近中颊沟)

?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磨牙为远中关系(下颌后退)

?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倾

?第二分类——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舌倾

?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远中关系,一侧中性关系,上前牙舌倾?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前移)

?亚类——一侧磨牙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

12、错合的概念以及错位的类型

?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牙、牙槽、颌骨颅面的大小形态位置不调。

?深覆盖(deep overjet):上下前牙切端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分为三度,3-5,5-8,8以上。

?反覆盖(reverse overjet)

?深覆牙合(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内者。分为三度:1/3-1/2,1/2-2/3,,2/3- ?反覆牙合(reverse overbite):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锁牙合: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

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

13、如何鉴别牙性反牙合、骨性反牙合和功能性反牙合(反牙合机制)

?牙源性反牙合:仅为牙的错位(上切牙舌向,下切牙唇向),颌骨、后牙关系基本正常。如:单纯的前牙反牙合及个别牙反牙合

?功能性(肌型反牙合):上下颌骨关系在MPP正常,下颌闭合时存在牙合干扰或不良习惯,引起口颌系统肌功能紊乱,使ICP时下颌前伸位于上颌前方。该型颌骨

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多见于乳牙期和替牙期反牙合

?骨性反牙合:由于骨骼发育异常导致,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关系异常,下颌骨较上颌骨相对前突,上切牙代偿性唇倾,下牙代偿性舌倾。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21%)

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过度(46%)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13%)

临床表现

1、牙源性:颜貌:无明显畸形;口内:磨牙中性或轻近中,个别牙反牙合,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头影测量:骨测量值基本正常,仅有牙异常的表现

2、功能性(肌型):外貌:MPP时面部无明显畸形;ICP时,下颌前突,为凹面型;口内:MPP时,磨牙基本中性,ICP时,磨牙近中,前牙反牙合;头影测量:ICP时下颌位置前移,但下颌大小基本正常

3、骨性:外貌:凹面型,面中份凹陷,颏部前突,一般下颌体长、支短,下颌角大;口内: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上前牙代偿性唇倾,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头影测量:骨、牙及软组织测量表现为III类错牙合的特征;可伴有垂直向的不调

垂直生长型:下颌前下旋转,下颌角大,反覆牙合浅

水平生长型:下颌前上旋转,下颌角小,反覆牙合深

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早期治疗,阻断矫治错位的牙、牙弓、颌骨的关系异常,抑制下颌的生长,促进上颌的生长。

早期矫治的意义——拔牙或正颌外科的边缘病例经早期矫治后,可能免于拔牙或者手术。即便不能完全避免成年后正颌外科手术,通过矫形治疗,也可减小手术的范围或者复杂程度。

14、支抗分类(名词解释)及加强支抗的常用方法(P113-114)

支抗类型

?交互支抗(Reciprocal anchorage):

利用牙齿移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移动牙齿

?加强支抗(Reinforced anchorage):分散反作用

?多数牙支抗

?颌间支抗用一颌的牙弓和颌骨作支持,以矫治对颌的牙、牙弓和颌骨。

?口外支抗用头的顶枕颈部作支持,以矫治牙、牙弓和颌骨。

?稳定支抗在牙周膜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整体移动所需的矫治力大于倾斜移动,因此,可以用一组牙的整体移动来对抗另一组牙的倾斜移动,使整体移动的一组

牙不动或移动很少,只让倾斜移动的一组牙移动。

?差动力支抗(Differential anchorage)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两个或两组不同的牙齿,根据其产生的组织反应不同,使需要移动的牙得以移动,不需移动的牙很少移动甚至不动。其基础是牙周膜

面积的差异。

加强支抗的方法

?增加支抗牙的数目

?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加支抗作用

?增加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

?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加支抗,防止支抗牙移位

?上颌6之间加横腭杆

?上颌6之间加Nance弓

15、活动矫治器的构成与各部的作用(平面导板、斜面导板)(P116-120)

1)固位部分:使矫治器能稳固地戴在口内,不会因其本身的重力、矫治力和肌功能力

等因素发生脱位

?卡环:箭头卡环、后牙连续卡环、单臂卡环

?邻间钩

2)加力部分:是矫治器对错位牙发出力量的部分,也是对需要移动的牙给予矫治力的

部分,有弹簧(副簧)、弓簧、螺旋体、弹力橡皮圈、平面导板(抑制或压入下前

牙,促进后牙齿槽高度生长,有利于下颌的生长发育)、斜面导板(刺激下颌生长,增加后牙槽高度)

3)连接部分:将加力部分和固位部分连成一整体,包括基托、唇弓、舌弓

16、功能性矫治器:利用功能矫治器改变下颌姿势位,改善口颌系统肌群的功能状态,

应用肌收缩力刺激颌骨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从而矫治牙颌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肌性和轻度的骨性错牙合畸形。

17、青春期判断:1)全身发育状况---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2)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3)骨龄:左手手腕片或颈椎片。参考:年龄(男12-13岁,女9-10岁),牙龄。18、间隙分析及其意义: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可用间隙,分析牙弓

的拥挤程度。

19、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

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常用分析方法:Downs分析法——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

应用:研究颅面的生长发育,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下颌功能的分析。

20、复发(relapse):错牙合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

临床上称之为复发。

保持(retention):为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

复发的原因:

◆牙矫正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矫治后牙周围的骨骼及邻接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

◆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

◆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第三磨牙的萌出

复发的预防:

?从防止复发的因素考虑,错牙合应进行过矫正

?生长发育期的矫治,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严重扭转牙治疗后,需进行牙颈部周围纤维的切断

?永久性保持

?消除错牙合的病因

21、什么是切牙债务,调整切牙债务的因素

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

补偿:

①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②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

③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宽

④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

⑤乳牙恒牙大小比例协调

⑥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22、成人正畸的特点

生理特点:

?颅颌骨生长基本恒定,生长潜力有限

?适应性改建能力不如青少年

?牙磨耗,已建立代偿性咬合平衡

?常伴有失牙、牙周病、TMD等

治疗特点:

?成人正畸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评估:主诉、动机、以往就诊经历、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个性化目标:不刻意追求I类咬合关系,不随意改变牙弓的形态及宽带,不轻易破坏原稳定的咬合代偿

?美观要求:矫治器尽量考虑美观要求,减少其对外观的影响

?更重视功能:保留修复功能牙,力求咬合平衡,防止超限矫治,有利于CR与MI一致性及下颌正常功能运动

?轻力和间断力原则

?支抗控制:多采用舌(腭)侧装置加强支抗,采用临时支抗装置——各类种植支抗取得良好效果

23、方丝弓技术中有哪三个序列弯曲,举例说明(10分)

1)第一序列弯曲:水平向的。(1.5分)矫治轻度唇、舌、颊向错位及扭转;使牙齿的排列具有正常牙弓的生理形态。(1分)如:内收弯、外展弯……(1分)2)第二序列弯曲:垂直向的。(1.5分)使牙升高或压低,前倾或后倾。(1分)如:后倾弯、前倾弯……(1分)

3)第三序列弯曲:转矩,控根移动(牙根唇颊、舌向移动)。(1.5分)只能在方丝上完成。(0.5分)如:舌向转矩、唇向转矩……

24、优缺点:

活动矫治器

1、优点:(1)可自行摘带,便于清洁;(2)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能矫治常见的错合畸形

2、缺点:(1)支抗不足;(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差,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4)有异物感,取带麻烦,需要患者积极配合;(5)剩余间隙处理难

固定矫治器

1、优点:(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复杂的错合畸形;(5)体积小,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8)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矫治力持续发挥;

2、缺点:(1)不利于口腔卫生;(2)矫治技术复杂;(3)易引起牙体牙周损伤

25、阻力中心和旋转中心的区别

?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阻力中心是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的简化中心。牙的

阻力中心决定于其本身的重心和牙周组织的约束状态。阻力中心是物体固有的,不

变的。通过物体阻力中心的外力,都使物体产生平行移动。

?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

旋转中心是在牙移动过程中相对不动的点。旋转中心是可变的,随矫治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式而改变。旋转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 的比率,通过调整比率可控制牙移

动的类型

第六章图片word版

当活载作用在四层及以上时,对所考虑的柱截面仅有轴力影响,故还有下面两种情况: 考虑如下荷载组合:恒载+活载;恒载+风载;恒载+0.9(活载+风载);恒载(为主)+(0.7活载+0.6风载);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作用(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 恒载分项系数对可变荷载控制的场合取1.2,对恒载控制的场合取1.35(对结构有利时取1.0),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项系数取1.2(对结构有利时取1.0),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1)梁截面内力组合 梁截面的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示于表6-11。组合前,梁的内力已先换算到支座边。在从表中选取控制内力时,对地震效应组合还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对梁抗剪,γRE=0.85。即地震作用组合的内力还应乘以γRE。如此得到梁截面的控制内力示于表6-12。 表6-11梁截面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作用

表6-12 梁截面的控制内力设计值(已考虑γRE ) 注:每格第二行数表示P-Δ效应增大后的内力。 (2)柱截面内力组合 C30混凝土2 14.5/c f N mm =,钢筋用III 级钢筋,'2 360/y y f f N mm ==。 取' 35s s a a mm ==。 5 0.80.8 0.5176 360110.0033210b y cu s f E ξε= = =+ + ?? 故界限轴力设计值为 014.55004600.5176000b c b N f bh N kN ξ==???== 按标准值计算有: 5 0.8 0.8 0.5176 110.0033210bk yk ci s E ξε= ==+ + ?? 020*******.5176000bk ck bk N f bh N kN ξ==???== 可判断给定的轴力是有利还是不利根据N b 或N bk 可判断给定的轴力是有利还是不利。 轴压比为0.15时的设计轴力: 0.150.150.1514.5350450000c N f A N kN ==???== 柱截面的内力组合见表6-13。柱截面受偏压时,当轴压比小于0.15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为0.75;当轴压比不小于0.15时,γRE 为0.8。显然,此处的轴压比是进行承载力抗震调整之前的轴压比。柱截面受剪时γRE 为0.85。从而得柱截面内力组合结果如表6-14所示,此表中的地震作用组合项已计入了γRE ,方法是,对正截面内力,弯矩M 和轴力N 均乘以γRE ;对抗剪计算中用到的剪力V 和轴力N ,仅剪力V 乘以γRE 。 表 6-13 柱截面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力的单位为为kN ;弯矩的单位为kN· m )

复习重点、试题-温病学重点word打印版

温病学重点 名词解释 1、新感温病:即感邪即发,起病即见肺卫表证,病发于表的温病。 2、伏气温病:即感邪之后,不即时发病,逾时而发,起病即见里热证,病发于里的温病。 3、透热转气:治法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即在清营养阴方中佐以透热转气之品,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4、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自觉发热不甚,热势不显扬于外。为湿热郁蒸气分之象。 5、金囚木旺:金囚,指肺被热邪所灼;木旺,指肝风内动;今肺为热灼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反侮所不胜,即所谓金囚木旺。 6、分消走泄:指湿温或温病兼挟痰湿郁于三焦之治法。即通调三焦气机,从上、中、下三部泄化湿浊之邪。 7、两阳相劫:病机名。词出《温热论》,风与热俱属阳邪,两阳相合,风火交炽,耗津劫液,津伤则邪火逾炽,头面清窍为之干燥。 8、卫分证:指温邪初犯人体肌表,引起卫气功能失调而出现的证侯类型。 9、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10、昏谵:即神昏谵语。指神志昏迷,胡言乱语,意识障碍。 11、疠气:即乖戾之气。为瘟疫的致病主因,其来势凶猛。致病急骤,传染性极强,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六淫温邪的暴疠之气。 12、战汗:指在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13、温毒:有两种含义:其一作为病因概念指“热毒”、“毒火”等;其二,作为病名的概念,指一类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等特征的“温毒病”。 14、逆传心包:病机名,指温邪由肺卫直接内陷心包。 15、暑痉:疾病名。又名暑风、暑病,暑热亢盛引动肝风而见痉厥的病证。 16、浊邪害清:病机名。语出叶天士《温热论》。湿为重浊之邪,于热相合,湿热蕴蒸,蒙蔽于上,则清阳之气被其阻遏,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 17、瘟疫:疾病名。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18、温邪:指外邪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其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毒、疠气及伏寒化温的温热病邪。 19、暑厥:疾病名。暑热炽盛时,适逢人体正气虚弱,暑热可直中心包而猝然神昏肢厥等。 二、简答 2、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的初起证侯,发病季节,治则,治禁。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测试Word版包含答案

第六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是我国东部两地土地利用现状,读图回答1、2题。 1.若两图都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地资源适宜进行立体开发 B.甲地地形比乙地平坦 C.乙地不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 D.甲地要继续增产粮食,就要靠扩大耕地面积 2.若乙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 ①湖泊调节径流能力下降②洪涝问题更频繁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河口三角洲减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④ 读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 ③“环境决定论”思想表现最突出 ④大规模耕作、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B.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河北省三河市为通州区供应天然气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 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B.江苏C.山西D.海南 9.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②跨流域调水 ③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损耗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11、12题。

温病学考试重点

温病学重点 (括号内内容看一下作为了解) 上篇 第一章绪论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 二、成长阶段 1.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为温病寒凉清热为主治疗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首先提出温病应从伤寒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医家为元代末年的王履(王安道),将温病与伤寒加以明确区分,其《医经溯洄集》中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评价王履“始能脱却伤寒,辩证温病” 三、形成阶段 1.明代医家吴又可所著第一部温疫学专著——《瘟疫论》,创立疠气学说 2.明代医家张鹤腾所著第一部暑病专著——《伤暑全书》 3.清代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学说。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4.清代薛生白——《湿热病篇》 5.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辨证。第一部理论方药具备的集大成之作 6.王孟英——《湿热经纬》。第一部优秀的温病文献汇集之作 以上,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被誉为清代温病四大家。 此外,需要了解: 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柳宝诒——《温热逢源》 雷丰——《时病论》;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戴天章——《广温热论》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及分类 第一节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指感受温邪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第二节温病的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温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故有“四时温病”之称;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炎热潮湿,易形成湿热病邪,所以湿热类温病易于发生)

雷达成像技术(保铮word版)第六章 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

第六章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 机载SAR运动补偿可分为实时运动补偿和成像处理运动补偿。实时运动补偿就是利用飞机上的惯性导航设备和运动传感器测出飞机的姿态和速度变化,对雷达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根据飞机姿态变化调整天线波束指向,根据飞机速度调整脉冲重复频率,消除不均匀采样误差,根据天线相位中心到场景中心线的距离,调整快时间采样起始时刻。实时运动补偿能消除部分运动误差,但要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还需要在成像处理中进行精确的运动补偿,成像处理运动补偿可又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运动传感器的运动补偿,二是基于雷达高分辨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成像处理运动补偿中,基于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本质上和基于运动传感器的运动补偿相同,只不过运动参数(主要是多普勒中心和调频率参数)是通过回波数据估计得到。 由载机引起的合成孔径阵列误差主要可分为沿着航向的误差和垂直航向的误差,下面分别讨论对它们的运动补偿。 6.1 垂直航线运动分量的补偿 由大气扰动引起的运动误差的补偿是机载SAR系统中一个关键问题。在SAR成像系统中因运动误差而引起的主要影响表现有:空间和辐射分辨率的下降,方位模糊,几何和相位失真。 运动误差通常可用捷连惯导单元(IMU)和惯性导航系统(INS)测得。对从IMU或INS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重构出飞机的三维运动轨迹(即沿航向,垂直航向,天顶方向),同时也可得到IMU位置的三个角度分量(即偏航角,俯仰角,滚转角)。由于我们关心的是天线相位中的运动误差,所以需要知道IMU和天线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便将IMU位置的运动信息换算到相位中心位置,同时需要将惯导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把相位位置转变为绝对位置。由于从惯导系统得来的运动参数常常受到系统误差(例如,加速度计的积分引起的偏差)的影响,通过从SAR数据中估计可进一步提高运动参数的精度。 下面,我们先分析SAR处理中的运动误差对成像的影响。我们假设机载SAR

温病学 考试 复习 重点 总结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温热性质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③伏暑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燥热病邪: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温热病邪: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温毒病邪: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疠气: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温病发病类型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春温,

温病学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 一.名解 1.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毒指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除一般温热疾病的症状表现,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3.日晡潮热指发热于下午为甚。日晡即申、酉时,相当于午后3-5时。 4.夏暑发自阳明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暑热炎蒸,伤人急速,其侵犯人体往往不分表里渐次,大多初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过程。 5.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6.分消走泄用辛开苦泄之品宣展气机,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或湿热之法。邪留三焦, 气化失司所致痰热或痰湿阻遏的证侯。 7.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伦次。共称为昏谵。 8.战汗温病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9.身热不扬指身热羁留而热象不显,初扪不觉发热,久扪始觉烫手。 二.熟记如下原文: 1)叶天士“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2)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3)吴鞠通《温病条辨》“凡温病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4)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5)陆子贤《六因条辨》“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 6)王孟英:“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7)《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9)《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温病”。 三.掌握如下问题: 1)叶天士、吴鞠通、刘河间、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何主要贡献?其代表著作是什么?温病四大家是哪几个? ①叶天士《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学说,阐明温病病因病机,发展温病诊断方 法。 ②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③刘河间,立新论:六经传受,皆是热证;创新法:寒凉为主,表里双解;制新 方:表里双解剂。 ④王安道概念: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病机:里热自内外达;治则:清泄里热。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第六章 专题地图word文字版

第六章专题地图 本章要点 掌握专题地图的定义、基本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掌握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范围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动线法。 能使用上述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掌握地图集的定义。 第六章预习思考题 2学时 专题地图的定义与普通地图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相比有什么特征? 专题地图是如何分类的?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其相互关系如何? 定点符号法按其形状分为哪几种?它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特征? 线状要素用什么方法表示?其定义特点是什么?它如何表达质量特征?它有哪几种定位方式? 2学时 质底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的?编制的步骤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范围法?其特点是什么?其与质地法有哪些异同点? 什么是等值线法?它的用途是什么?等值线法的编制步骤是怎样的? 什么是定位图表法?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点值法?布点的原则是什么? 2学时 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它与分级比值法是如何配合使用的? 动线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运动路线、数量与质量的? 线状符号法和动线法有哪些区别? 表示方法配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表示方法是如何表达专题要素特征的? 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 第一节专题地图概述 一、专题地图定义和基本特征 1、定义 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

(完整word版)马原第六章 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社会科学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 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理想到现实欧洲革命壮大无产阶级力量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诞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期 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模式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一国到多国欧洲、美洲、亚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把握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探索从当时当地历史条件出发 充分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

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伤寒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 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 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 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 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 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 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 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 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 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二、简答题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完整word版)CorelDraw服装设计教程_第六章.服装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牛仔裤 下面以牛仔裤为例,介绍牛仔裤的绘制方法(如下图) 牛仔裤的前幅 (1)先设置好单位和画图的比例:用鼠标双击标尺栏,弹出选项窗口,在单位栏里水平(Z):点击设置为厘米,为单位:在点击编辑比例(S):弹出绘图比例的窗口:在典型比例(T)设置为1:10的比例,在按确定,在回到选项窗口里:

(2)【绘制外筐】:利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矩形。同过【变换】对画筐的大小按钮,设置矩形的高度 为100CM;宽度为40CM;利用挑选工具选中矩形,通过【变换】对话筐的大小按钮,将矩形的高度设置为4CM:宽度改为28CM,单击【应用到在制】按钮,再制一个小矩形,按住Ctrl键,将取移动到大矩形的上方,同时也通过【辅助线设置】对话筐,设置相应的若干辅助线。(如下图)

(3)【在绘制裤身】:利用挑选工具,选中大小两个矩形,在单击排列(A)的工具栏,拉出子菜单工具栏,在用鼠标点击转换成曲线的图标,将其转换成曲线,在利用形状工具,通过点击,在 点击添加节点的工具添加节点,在大矩形的底边线添加脚口的宽度点和中线点,用鼠标按住中线点拖上裤档部位,在大矩形和小矩形的端点上加上两个节点,把大矩形往内移动,和小矩形的宽度对齐。利用 形状工具,在大矩型的左右两边的侧缝边,点击一个点,在用鼠标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使之弯曲以符号人体曲线行状。(如下图)

(4)【修改腰围形状】:利用形状工具,单击小矩形的上下线的中点,在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在用鼠标点击节点,向下拉出弯形的腰头形状,在利用手绘工具,绘出一条线,表示可以看出裤子后片的效果,和画出裤子前片的链环线。选中形状工具,在脚口直线中部点击一个点,在用鼠标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向下弯曲使之具有立体感,(如下图)

温病学总结

单项60* 多选10*1 填空10*1 名解5*2 问答2*5 2*10 病案1*10 绪论 (时间特点阶段) 温病的发展:萌芽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 成长阶段——宋金元时期 形成阶段——明清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又可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着――《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温热大师”,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体系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立湿热病专论。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着《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10、学派形成的要素: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一定的人数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二、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共有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来势迅猛、传变较快、变化较多) 三、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 四、分类 1、按病证或病因分类

温热类温病(有热无湿):风温、春温、暑温、秋燥 湿热类温病(有热有湿):湿温、暑湿、伏暑 2、根据发病初起见证分类:新感温病(感邪即时而发,病发于表)和伏邪温病(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可能名解 3、命名:根据季节分:春温、秋燥、冬温;以四时主气分:风温、暑湿、湿温、秋燥:按发病特点:大头瘟、烂喉痧等(可能多选)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温邪的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黑体重点 1)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易化燥伤阴;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3)湿热病邪: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传变较慢,病势缠绵4)燥热病邪:病变以肺为主;易致津液干燥;易从火化 5)温热病邪:邪气内伏,热自里发;里热内迫特性显着;易耗伤阴液 6)温毒病邪:攻窜流走;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二、发病因素:体质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三、感邪途径:从皮毛而入;从口鼻而入 四、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精品导学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滚动测试8 Word版缺答案

葫芦岛市八高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必修一)AB滚动测试卷(8)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A卷) 命题人: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 ( ) 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肉细胞 2.下列哪一组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体积变形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降低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解转移⑦呼吸速度减慢⑧膜透性改变 A. ②④⑤⑦⑧ B. ①③⑥ C. ①②⑤⑦ D. ②④⑥⑧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 ①分裂间期②分裂前期③分裂中期④分裂后期⑤分裂末期 A.④②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⑤③②④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5.如右图所示能够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 A.甲→乙 B.乙→甲 C.甲→甲 D.乙→乙 6.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均可正常进行新陈代谢 7.下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 (b)和DNA分子数(c)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

复习重点、试题-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

伤寒论 一、名词解释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 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 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 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 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 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二、简答题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1 / 8

(完整word版)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第六章.doc

授课内容教学时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 学 过 程 第六章线性空间第一讲集合映射 2授课类型讲授通过本节的学习, 掌握集合映射的有关定义、运算, 求和号与乘积号的定义 集合映射的有关定义 集合映射的有关定义 讲授法启发式 1.集合的运算 , 集合的映射 ( 像与原像、单射、满射、双射 ) 的概念 定义 : ( 集合的交、并、差 ) 设S是集合 , A与B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成为 A 与 B 的交集,记作A B ;把 A 和B中的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的集合成 为 A 与 B 的并集,记做 A B ;从集合 A中去掉属于 B 的那些元素之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 A 与B的差集,记做A B . 定义 : ( 集合的映射 ) 设 A B 为集合 . 如果存在法则 f , 使得 A 中任意元素 、 a 在法则f下对应B中唯一确定的元素( 记做f (a) ), 则称f是A到B的一个映射 , 记为 f : A B, a f (a). 如果 f (a) b B , 则 b 称为a在 f 下的像,a称为 b 在 f 下的原像. A 的所有元素在 f 下的像构成的 B 的子集称为 A 在 f 下的像,记做 f ( A) ,即f ( A) f ( a) | a A . 若 a a' A, 都有 f (a) f (a'), 则称 f 为单射.若 b B, 都存在a A , 使得f (a) b ,则称 f 为满射 . 如果f既是单射又是满射, 则称f为双射 , 或称一一对应 . 2.求和号与求积号 (1)求和号与乘积号的定义

为了把加法和乘法表达得更简练 , 我们引进求和号和乘积号 . 设给定某个数域 K 上 n 个数 a 1, a 2 , , a n , 我们使用如下记号 : n n a 1 a 2 a n a i , a 1a 2 a n a i . i 1 i 1 当然也可以写成 a 1 a 2 a n a i , a 1 a 2 a n a i . 1 i n 1 i n (2) 求和号的性质 容易证明 , n n n n n n m m n a i a i , (a i b i ) a i b i , a ij a ij . i 1 i 1 i 1 i 1 i 1 i 1 j 1 j 1 i 1 事实上 , 最后一条性质的证明只需要把各个元素排成如下形状 : a 11 a 12 a 1 m a 21 a 22 a 2 m a n1 a n2 a nm 分别先按行和列求和 , 再求总和即可 . 讨论、练习与 作业 课后反思

温病学考试复习重点总结word精品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一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 厉气” 3、 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 ——《温疫论》 4、 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 叶天士蓍 《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 辨舌验 齿、”辨斑疹白 培” 6、 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 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 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 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 ?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温病一一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 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 性外感热病。 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一一温邪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温热性质 温病包括①风温②春温 湿热性质温病包括①湿温②暑湿 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第二章、致病特点: 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风热病邪: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2?易化燥伤阴 3?变化迅速 暑热病邪: 1?伤人急速,先犯阳明气分 2?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3?易直中心包,闭窍动风 4?易于兼夹湿邪,郁阻气分 湿热病邪: 燥热病邪: 温热病邪: 温毒病邪: 疠 1?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1?病变以肺为主 2易致津液干燥 3?易从火化 1?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2?里热内迫特性显着 3?易耗伤阴液 1?攻窜流走 2?蕴结壅滞 1?致病力强 2?传染性强 3?多从口鼻而入侵袭人体 4?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温病发病类型 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 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 (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伏邪温病: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 ( 春温,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③暑温④秋燥⑤大头瘟⑥烂喉痧 ③伏暑

第六章-概率分布Word版

第六章概率分布 一、单选题 180,一个随机样本n=16,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是()。 A. 2.52% B. 4.78% c. 5.31% D. 6.44% 2.让64位大学生品尝A.、B两种品牌的可乐并选择一种自己比较喜欢的。如果这两种品牌的可乐味道实际没有任何区别,有39人或39人以上选择品牌B的概率是(不查表): () A.2.28% B.4 .01% C.5.21% D. 39.06% 3. 某个单峰分布的众数为15,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 A.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C.负偏态分布 D.无法确定 4.一个单项选择有48单侧检验标准,至少应对多少题成绩显著优于单凭猜测()。 A.16题 B.17题 C.18题 D.19题 5. 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值等于() A.4.05 B.2.31 C.1.33 D. 2.02 6. 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l2,S=4分,成绩在8分和16分之间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 A.34.13% B.68.26% C.90% D. 95% 7. 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S这个公式中X应为() A.12 B.10 C.9.5 D. 10.5 8. 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值?() A.N<10 B.N>=10 C.N>30 D. N>10 9. t分布是平均数的对称的分布,当样本n趋于∞时,t分布为() A. 二项分布 B. 正态分布 C. F分布 10. 概率和统计学中,把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称作随机事件发生的() A.概率 B.频率 C.频数 D. 相对频数 11. 在一次实验中,若事件B的发生不受事件A的影响,则称AB两事件为() A.不影响事件 B.相容事件 C.不相容事件 D. 独立事件 12. 正态分布由()于1733年发现的 A.高斯 B.拉普拉斯 C.莫弗 D. 高赛特

温病学期末复习资料超级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温病学: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诊断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发展状况: (一)战国至唐代:萌芽时期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二)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 3、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首次主张灵活运用经方 4、宋代郭壅《伤寒补亡论》首创“新感”温病之说。“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病;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5、金代刘河间--创新论: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能火热而化。立新法:表里双解。制新方:表里双解方。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6、元代王安道在概念上反对温病混称伤寒。 (三)明清时期:形成阶段 7、明末吴有性著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 8、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9、叶天士著《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10、薛生白著《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11、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12、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四)近现代:发展提高阶段 章末总结: 简答 1、温病四大家及代表著作各是什么?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湿热论》;王孟英《温热经纬》 2、吴又可对温病学的贡献有哪些?编著了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疠气”治病学说;在流行特点方面,提出了温疫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提出了感邪途径是口鼻而入;在治疗方面,创立了疏利透达之法。 3、刘完素对温病学的贡献?创新论: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立新法,立新方:创制了双解之剂,如双解散等;补充了燥气的病因病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4、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论述题 1、清代温病四大家的主要著作与主要学术贡献各是什么? 叶天士——《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卫气营血辩证的治疗大法;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 薛生白——《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吴鞠通——《温病条辨》,系统的论述了四时温病,倡导三焦辨证,明确提出了三焦用药规律,使温病学形成了以

《高等数学》(A)教案第六章(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讲授内容§6.1定积分的元素法 §6.2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教学目的 1.深刻理解定积分的元素法的思想. 2.掌握用定积分的元素法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和解题步骤. 3.熟练掌握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4.会求平面曲线的弧长及简单的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求平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及平面曲线的弧长. 难点:求旋转体体积.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建议 1.应用定积分的元素法关键是根据题中的具体条件,利用所学的几何或物理 的知识,求出所求量的微元. 2.计算平面图形面积时,应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积分变量. 3.当旋转轴与坐标轴平行时,只需作坐标轴平移再用旋转体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4.求平面曲线的弧长时,重点是记住公式ds = 教学过程 一、元素法:当实际问题中的所求量A 符合下列条件: 1)A是与一个变量x的变化区间[a,b]有关的量; 2)A对于区间[a,b]具有可加性,即:将区间[a,b]分成许多部分区间,则A相应 地分成许多部分量,A等于许多部分量的和; 3)部分量?A i的近似值为 f ()i?x i,即: ?A i ≈f () i ?x i . (dx)2+ (dy)2

b b d d 则 A 可以用定积分来表示,其方法为: 1) 选取变量 x 并确定区间[a ,b ]; 2) 将[a ,b ]分成 n 个小区间,并任取小区间[x ,x +d x ],此小区间上的部分量 ?A . 且 ?A = dA + (dx ) = f (x )dx +(dx ) .即 dA = f (x )dx .称 dA 为 A 的元素. 3) 以 A 的元素 f (x )d x 为被积表达式,在[a ,b ]上积分:得 A = ? a 这种方法为元素法. f (x )dx . 关键在于第二步.求出元素 dA = 二、平面图形的面积 1. 直角坐标情形 1) X -型: f (x )dx 由 y = f (x ) 、 x = a 、 x = b ,(a < b ) 与 x 轴围成的曲边梯 形的面积 A : A = ?a | f (x ) | dx 由 y = f (x ) 、 y = g (x ) 、 x = a 、 x = b ,(a < b ) 围成的 曲边梯形的面积 A : A = ?a | f (x ) - g (x ) | dx 2) Y -型: 由曲线 x = f ( y ) 、直线 y = c 、 y = d , (c < d ) 与 y 轴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A 为: A = ?c | f ( y ) | dy 由 曲 线 x = f ( y ) 、 x = g ( y ) 直 线 y = c 、 y = d , (c < d ) 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A 为: A = ?c | f ( y ) - g ( y ) | dy 例 1 计算由曲线: y 2 = x 和 y = x 2 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解: 1) 交点坐标(0,0)和(1,1). 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