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叶天土凉血散血析义

叶天土凉血散血析义

叶天土凉血散血析义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凉血药之赤芍和紫草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凉血药之赤芍和紫草 赤芍 《药品化义》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Lynch 的根。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与应用】 1.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斑疹吐衄。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凉血止血、散瘀消斑之功。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斑疹紫黑,常配生地、丹皮同用。 2.散瘀止痛,用于血热瘀滞,经闭、痛经,常与益母草、丹参、泽兰同用。治血瘀癥瘕,常与桃仁、丹皮、桂枝同用,如桂枝茯苓丸。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乳香、没药等。用于疮疡肿毒,可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处方用名】赤芍、京赤芍(洗净,晒干,切片用)、炒赤芍(炒用,清热凉血之性稍减)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方剂举例】 赤芍药散《证治准绳》:赤芍、牡丹皮、白茯苓、白芷、柴胡。治妇女气血不和,经闭发热。 赤芍药丸《圣惠方》:赤芍药、大黄、鳖甲、桂心、赤茯苓、柴胡。治腹痛、便泻不畅。 【现代研究】本品主含芍药苷,另含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新苷等。对血液系统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激活纤溶、改善血液的流变性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抗心肌缺血、保护心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及门脉高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又有保肝、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炎、抗菌、解痉和抗胃溃疡、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温等作用。 紫草 【药用】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凉血、解毒、透疹。 《本草正义》: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则凡外疡家血分实热看,皆可用之。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治血热病者,治外疡者,皆不知有此,疏矣。 【临床应用】用于麻疹与其它热病发斑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透,或疹出而色不红活等症。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清热药)模拟试卷5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杀虫、利尿的药物是 A.黄连 B.龙胆 C.秦皮 D.苦参√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龙胆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的功效。 2.天花粉的药用部位是 A.花粉 B.根茎 C.根√ D.花蕾 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3.赤芍的归经是 A.肝经√ B.肝、肺经 C.肝、胆经 D.肾经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4.黄芩和黄柏都具有的功效是 A.除骨蒸 B.清热泻火√ C.安胎 D.止血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的功效。 5.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割取地上部分入药 A.龙胆草√ B.穿心莲 C.鱼腥草 D.青蒿 龙胆草来源于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滇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鱼腥草来源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新鲜全草;青蒿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6.紫草具有而水牛角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凉血 B.活血消肿√ C.定惊 D.清热解毒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消肿,解毒透疹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 7.治疗疔毒宜选用的药物是 A.紫花地丁√ B.金银花 C.黄柏 D.知母

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疗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疗疔毒为其特长。 8.连翘的归经是 A.肺、大肠经 B.肺、心、小肠经√ C.肝、胆经 D.心、肺经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9.疏散风热、清泻里热宜用生品,热毒血痢宜用炒炭品.热暑烦渴多用露剂的是 A.板蓝根 B.金银花√ C.大青叶 D.连翘 金银花生品可用于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炒炭品可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热暑烦渴。 10.下列关于药物主治病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败酱草治疗肠痈腹痛 B.白头翁治疗热毒血痢 C.射干治疗咽喉肿痛 D.白鲜皮治疗肝火头痛√ 白鲜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11.下列各药中除哪项外均不能与乌头类同用 A.白蔹 B.苦参√ C.半夏 D.天花粉 “十八反歌”记载有:“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2.有毒不宜过量服用的药物是 A.射干 B.鱼腥草 C.芦根 D.山豆根√ 山豆根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痛、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二、 B1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 A.清热解毒 B.清热燥湿 C.清透虚热 D.清肝明目(分数:4.00) (1).野菊花、菊花功效的共同点是 A. √ B. C. D. (2).胡黄连、黄连功效的共同点是 A. B. √ C. D.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效;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胡黄连具有退虚热,清湿热,除疳热的功效。 A.白薇 B.青蒿 C.山豆根 D.石膏(分数:4.00) (1).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可选用的药物是

血细胞直方图

血细胞直方图 核心提示:直方图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来表示样本各组在成分布的一种直观的图表。如图1所示:X轴表示体积单位,Y轴表示个数(即统计学的频数),柱条表示在某个体积段内的物体个数。将体积段无限细分下去方块图就会变成曲线图。图1 图2_S1表示的是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 直方图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来表示样本各组在成分布的一种直观的图表。如图1所示:X轴表示体积单位,Y轴表示个数(即统计学的频数),柱条表示在某个体积段内的物体个数。将体积段无限细分下去方块图就会变成曲线图。 图1 图2_S1表示的是常见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胞直方图:曲线的每个点对应的坐标(X,Y)表示X体积的红细胞有Y个,而曲线与X轴围成的范围表示的是红细胞的总数。图中显示了两个峰,A峰体积小,峰值是PLT(血小板)峰,B峰值高,显示RBC(红细胞)峰。

而A、B峰的面积显示了PLT和的RBC总量,峰值的X坐标显示了RBC和PLT体积大小,峰宽显示了RBC和PLT体积的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峰的面积越大表示总量越多,峰越宽表示体积大小差异越大,即大小分布不均。曲线向左移(如S2),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小,曲线向右移,即表示,RBC和PLT的体积较大。因此通过红细胞分布直方图,再结合Hb、MCH、MCVH等指标就能知道,是不是贫血,是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还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及大小分布状况等临床诊治信息。 图2 同理,白细胞分布直方图(图3)也一样。在图3_a中前一峰是淋巴细胞峰,后一峰是中性粒细胞峰,a1、a2显示了不同大小的粒细胞图。具体分析同红细胞分布图。

图3 直方图能很直观的看出血分析中的各类指标,但因为只能给人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单独一张报告单,就很难知道这个分布是不是正常,因此有许多血细胞分析仪用了RDW(红细胞分布宽度)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指标来反映直方图的信息,本人认为更贴合于临床。

常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发散风寒药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3、清热解毒药 ①治湿热病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散肿。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杀虫,凉血止血。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肺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云苓(茯苓) :性平味甘无毒性,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所产的茯苓,又称茯苓。 ②治热毒疮疡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散结,利咽明目。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肝。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凉肝定惊。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白细胞直方图解析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 凌励 随着基础医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检测原理不断完善。血液分析仪不但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简便,而且还能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体积分析直方图,以直观反映细胞的大小分布情况,为检验师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判断检验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SYSMEX三分类的血液分析仪一般都以电阻抗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仪器依据大多数正常形态的白细胞细胞在溶血素作用后的大小排列,人为设置了4个辨别线,将白细胞直方图划分三个区域,来辨别小白细胞、中白细胞和大白细胞。 一.白细胞直方图的基本概念 1.电阻抗原理根据血细胞是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检测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为基础,对血细胞进行计数和体积测量。 2.直方图定义以血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不同体积的细胞出现的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来描绘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3.白细胞直方图在计数白细胞时,要加入溶血素使红细胞破坏,此时白细胞膜受到破坏,细胞浆流失,使白细胞体积大小发现变化,因此需要强调的是在白细胞直方图上细胞排列的顺序不是细胞的原始大小,而是经溶血液修饰的细胞大小。 图1,加入溶血素前的细胞大小

图2.为加入溶血素后的细胞大小(在直方图上所示) 二.白细胞分类原理 (一)辨别线的设置 1.低辨别线(LD):在30至60fL之间自动寻找最适位置。 2.高辨别线(UD):固定在300fL ,用作粒度分布的异常监视。 3.辨别线1(T1):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一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1(T1), 4. 辨别线2(T2):自动寻找从LD至UD之间白细胞分布曲线的波谷,第二波谷值设为“TROUGH”辨别线2(T2)。 (二)辨别线的作用 1.对正常形态的白细胞进行粒度分类从以下两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白细胞分类情况。 WL与T1之间为W-SCR%,相当于L YM%; T1与T2之间为W-MCR%,相当于MEX%(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之和,)。T2与WU之间为W-LCR%,相当于NEUT%)。 2.监视白细胞粒度分布的情况,提供异常分布信息 白细胞粒度分布正常时,白细胞直方图显示三峰性分布,在低辨别线(LD)与高辨别线(UD)之间有两个谷值(T1)和(T2)。当谷值辨别线不能设定,或在设定的辨别线位置的度数比规定值高时,将标有白细胞粒度分布异常警号。下面将白细胞分布异常的警号按优先顺序来介绍,当有两个以上的警号符合时,将标上优先顺序最高的警号。 (1)WL:低辨别线(LD)的相对度数超过规定值。可能存在血小板聚集或较多的巨大血小板。 (2)T1:当第一谷值不能决定时。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 发散风寒药 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皮: 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 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胡黄连: 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草果: 燥湿温中,截疟。

9.4 清热凉血药(9.清热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多为甘苦咸寒之品。咸能入血,寒能清热。多归心、肝经。心主血,肝藏血,故本类药物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主要用于营分、血分等实热证。如温热病热入营分,热灼营阴,心神被扰,症见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邪陷心包,神昏谵语、舌蹇肢厥、舌质红绛;热入血分,热盛迫血,心神扰乱,症见舌色深绛、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紫暗、躁扰不安、甚或昏狂。亦可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热出血证。本类药物中的生地、玄参等,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养阴液,标本兼顾。清热凉血药,一般适用于热在营血的病症。如果气血两燔,可配清热泻火药同用,使气血两清。 生地黄《本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心、肝、肺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律。 [应用] 1.用于热入营血,口干舌绛。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要药。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常与玄参等同用,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末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血热妄行,斑疹吐衄。本品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常与鲜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同用,如四生丸;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赤芍、丹皮同用。 3.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褐。本品甘寒,清热养阴,生津止渴。治内热消渴,常与山药、生黄芪、猪胰子同用,如滋脺饮,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可与玄参、麦冬同用,如增液汤;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备述 1.《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 《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 《珍珠囊》:“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 2.本品含β-谷甾醇、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碱、铁质、维生素A等。生地黄有一定的强心、利尿;升高血压、降低血糖等作用。生地黄的提取物能促进血液的凝固。小白鼠口服生地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地黄煎剂还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对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玄参《本经》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野生、家种均有。立冬前后采挖,反复堆晒到内部色黑,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应用]

论“耗血动血”与“凉血散学”

论“耗血动血”与“凉血散学” 叶天士在温热病中第一条到第七条中分别论述了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病机、临床特点、传变规律及治法。在第八条中,又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精炼地对前文加以总结,指出了卫气营血四类证候的传变规律与治疗大法。他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元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对后世治疗温热病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就治疗温热病血分症的治法,“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加以阐释。 “入血”是指温热邪气深入血分,损伤血液的病变,它是温热病的深重阶段,因为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肾精与肝血互相化生,所以血分症与心、肝、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血液血液循行以供给营养物质,一旦血液受损,就将危及生命,所以叶氏用“就恐耗血动血”六个字强调了血分症的严重性。血分症的临床表现是: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则昏狂谵妄,衄血、吐血、便血、尿血、非时经血、发斑,斑色紫黑,或蓄血,舌绛紫,脉数。血分

症的病机,就是叶氏所说的“耗血动血”。耗血,是指温热邪气消耗血中津液。如果血中津液大亏,就使血液浓缩粘滞,越耗越滞,甚至使血液流行不畅而凝聚成瘀。这种瘀血的形成是因热邪耗津所致,可以说是热凝而瘀。临床所见血分症的舌绛紫及斑色紫黑,都是津液耗伤,热凝血瘀的象征。动血,是指温热邪气不仅鼓动血液,迫血妄行,而且灼伤血络,使血不循经,溢出脉外,造成人体各部位出血。如果血溢于上,则可见衄血、吐血、齿衄;如果血溢于下,则可见便血、尿血、或妇女非时经血;如果血溢于肌肤而瘀于皮下,则可见发斑;如果血溢于脉外而瘀于体内,则为蓄血;病情严重的,可以出现各个部位同时出血,就称为“大衄”。由于血热扰心,又兼血中津液亏损而心神失养,所以见躁扰昏狂。身热、脉数,也是由血热而致。所以,血热不除,身热、出血与神志症状都不能解除。血分症既耗血,又动血,而且往往是耗血与动血同时进行,使血液瘀者自瘀而溢者自溢,内瘀外溢,周身失养,所以病情危重。 血分症表现为耗血与动血两个方面。耗血,应该用养阴法治疗;动血,应该用止血药物。然而叶氏并没有提出养阴与止血,而是明确地指出“直须凉血散血”。这不仅强调了血分症的治疗大法,而且提示了治疗血分症应该注意的问题,虽然仅仅六个字,却含义深刻。“直须”二字,是强调血分症病情危重,除凉血散血之外,别无他法,启示后人临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中药学》清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 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 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 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 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中药学》学习笔记:凉血止血药之地榆

《中药学》学习笔记:凉血止血药之地榆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L.或长叶地榆S.offciinalisL.var.longifozia(Bert).Yüet Li的根。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本草正义》: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本经》又疗金疮,《别录》谓止脓血,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皆即此清火凉血之功用。且所谓主七伤,补绝伤,亦皆指外疡言之,非谓地榆苦寒,能治虚损之劳伤也。止汗而除消渴,皆寒以胜热之效。消酒者,即苦寒以胜湿退热也。 【功效与应用】 1.凉血止血,用于各种热性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血痢等。本品味苦而带酸涩,性属寒凉,善入血分,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然本品性沉降而走下焦,尤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治便血、痔血,常配槐花同用,治崩漏,常配生地、黄芩、蒲黄等。治血痢,则配黄连、木香等。 2.解毒敛疮,用于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本品能泻火解毒

敛疮,常作疡科外治之用,为治烧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用之,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愈合。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以本品浓煎,纱布浸药外敷,亦可配煅石膏,枯矾研末,撒于患处,或和凡士林调膏外涂。治疮疡肿毒,可单用煎汁温洗或湿敷,或配清热解毒药同用。 【处方用名】地榆炭(炒至外黑内呈老黄色为度。用以止血)、生地榆(研末,外用可治烫伤)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地榆性寒而降,功能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前人说:「古者断下多用之」。用治一切血症,而以下焦血热如肠风下血、血痢、崩漏等症为主;其它如吐血、咯血、衄血,亦可应用。过去一般用治便血,多用地榆炒炭。近年来经临床实践,体会到用生地榆治便血,也有一定效果。在必要时剂量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本品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除用于止血之外,还可应用于痢疾、烧伤、皮炎、湿疹及狂犬病等。 【方剂举例】地榆丸(《证治准绳》)地榆、当归、阿胶、黄连、诃子肉、木香、乌梅。治痢疾或血痢。 治疗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酸涩,凡虚寒性的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瘀者慎用。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身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中药学》_清热药

《中药学》_清热药 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即是《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石膏【药用】本品为单斜晶

系的硫酸钙矿石。【性味与归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收敛生肌。【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煅后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处方用名】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熟石膏、?石膏(?用,收敛生肌,专作外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二两,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按语】1.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一、 A1 型题 (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芩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 B (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 银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 答案 E (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 A祛瘀 B下乳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 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 C (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 D清热利湿 E清泻相火

答案 A (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 答案 C (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 E (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 C (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 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 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苋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 D (12)银柴胡的功效是: A清血热,退虚热 B除湿热,清疳热 C退虚热,清肝热 D退虚热,清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 D (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

中药功效对比速记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痰饮蓄水,寒凝血滞诸痛)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上半身风寒湿痹) 藁本解表散寒除湿止痛(颠顶头痛) +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阳明经眉棱骨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少阴头痛)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前额鼻内胀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包煎。鼻渊苍耳子散加辛夷细辛)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热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辛散耗气,虚人多汗禁用)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宣肺祛痰解毒散肿,滑肠通便(气虚便溏慎用)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 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醋炙),退热截疟(柴胡截肝阴) 升麻解表,升阳举陷(炙)透疹,清热解毒(生)(齿痛口疮,阳明热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煨)(项背强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生泻煅敛,先煎)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忌乌头,肌注流产)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胃火,心火小肠火) 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 明目,散结消肿,(降压,瘰疬瘿瘤,乳痈)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畅通便(不宜久煎)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炒用)(肺热咳嗽,高热)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痢疾,善清心经之火)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骨蒸劳热)

几种清热解毒的药

几种清热解毒和清热泻火的药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消痈散结。 大青叶:苦咸大寒,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牛黄:苦凉,归肝心经。清热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山豆根:苦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咽散肿。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入胃、大小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穿心莲:苦寒,归胃肺大小肠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马齿苋:酸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辛平,归肺经。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苦寒,归肝胆大肠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经。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疣。 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清虚热药: 青蒿:苦辛寒,归肝胆肾经。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甘淡寒,归肺肝肾经。凉血退蒸,清泻肺热。 白薇:苦咸寒,归胃肝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解毒疔疮。 银柴胡:甘微寒,归肝胃经。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 一、A1 型题 (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黄芩 D白薇 E鸦胆子 答案 B (2)既能清暑热.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 银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 A除湿止痒 B利尿消肿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痈散结

(4)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A祛瘀 B下乳 C利尿 D除痹 E通便 答案 C (5)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 A生肌敛疮 B杀虫止痒 C利湿通淋 D泻肝胆火 E凉血消斑 答案 C (6)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 A泻火解毒 B凉血止血 C清热安胎 D清热利湿 E清泻相火

(7)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 A黄芩 B秦艽 C黄柏 D生地 E山栀 答案 C (8)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答案 E (9)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A红藤 B鱼腥草 C败酱草 D丹皮 E桃仁 答案 C

(10)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 A山慈 B败酱草 C四季青 D半边莲 E白花蛇舌草 答案 C (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A白头翁 B秦皮 C马齿苋 D鸦胆子 E黄连 答案 D (12)银柴胡的功效是: A清血热,退虚热 B除湿热,清疳热 C退虚热,清肝热 D退虚热,清疳热 E清实热,除虚热 答案 D (13)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

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知识分享

学习资料《中药学》习题:清热药(一)型题一、A1 治疗疟疾寒热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药物是:(1) 柴胡A B青蒿C黄芩D白薇E鸦胆子 B 答案.又能退虚热的药是:2)既能清暑热( A 银柴胡B秦艽C地骨皮D青蒿白薇E D 答案连翘除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外,还能:3)(除湿止痒A 利尿消肿B 活血止痛C 清肺利咽D 消痈散结E E 答案鱼腥草除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之功外,还能:)(4 A祛瘀B下乳C利尿D除痹通便E C 答案 )蒲公英除消痈散结外,还能:(5 生肌敛疮A 杀虫止痒B C利湿通淋D泻肝胆火E凉血消斑 C 答案: )黄芩、黄连与黄柏三药功效共同点是(6 泻火解毒A B凉血止血清热安胎C D清热利湿清泻相火E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 A 答案 既能泻实火,又能退虚热的药是:)(7 黄芩A 秦艽B 黄柏C D生地E山栀 C 答案鸦胆子的用量用法是:(8) A 3-10克,先煎 B 3-10粒,煎服 C 0.5-2克,吞服 D 1-15粒,后下 E 10-30粒,吞服 E 答案功能清热解毒,既可治疗肠痈,又可治疗肺痈的药是:9)(红藤A 鱼腥草B 败酱草C 丹皮D 桃仁E C 答案: )功能清热解毒而长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是(10 山慈A 败酱草B C四季青D半边莲E白花蛇舌草 C 答案11)善治冷积久痢,对阿米巴痢疾有良效的药是: (白头翁A 秦皮B 马齿苋C 鸦胆子D 黄连E D 答案银柴胡的功效是:(12)A清血热,退虚热除湿热,清疳热B 退虚热,清肝热C D退虚热,清疳热E清实热,除虚热 D 答案生地黄除能清热凉血外,还能:)(13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养阴生津A 泻火解毒B 清热利尿C 安神定惊D 退除虚热E A 答案功能清热燥湿而长于泻肺经之热的药是:(14)A黄芩B黄连C黄柏D 龙胆草E苦参 A 答案风热目疾,翳膜遮睛之证,应首选:(15)A谷精草密蒙花B 夏枯草C 青葙子D 石决明E A 答案: 既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又可用于肝虚目昏干涩的药是16) 夏枯草A 青葙子B 谷精草C 密蒙花D 枸杞子E D 答案鸭跖草主治除何证以外的病证?(17)A热病发热B热淋水肿咽喉肿痛C 痈肿疮毒D 风热火眼E E 答案寒水石的功效是:)(18 A清热泻火B清热生津C清热凉血清热解毒D 清热燥湿E A 答案长于清心与小肠经热的药物是:)(19 A夏枯草石膏B 仅供学习与参考. 学习资料淡竹叶C 鸭跖草D 寒水石E C 答案治肝热痰火郁结的要药是:)(20 栀子A B知母C夏枯草D贝母E牡

清热凉血的中药以及食疗方法推荐.doc

清热凉血的中药以及食疗方法推荐 清热凉血的中药 1、生地黄 生地黄,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2、玄参 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3、丹皮 丹皮,又名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

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4、赤芍 赤芍是着名野生地道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5、紫草 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咸,寒。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能。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窍等同用。该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6、水牛角 水牛角,中药名。是中药犀角的代用品,功能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孕妇、中虚胃寒者慎服。大量服用,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凉血食疗有哪些 三花茶 操作: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适用: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 决明子茶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连

《中药学》学习笔记:清热燥湿药之黄连 《本经》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或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根茎。生用、姜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本草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气常行,而伐其发生冲和之气乎?歧伯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久而增气,物代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酸入肝为温,苦入心为热,辛入肺为清,咸入肾为寒,甘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皆增其味而益其气,故各从本脏之气为用。所以久服黄连、苦参反热,从火化也,余味皆然。久则脏气偏胜,即有偏绝,则有暴夭之道。是以绝粒服饵之人不暴亡者,无五味偏助也。况眼疾本于肝热,肝与心为子母,心火,肝亦火也,肾孤脏也,人患一水不胜二火,岂可久服苦药,使心有所偏胜,是以火救火,其可乎? 《药鉴》:气寒味苦,气薄味厚,无毒,沉也,阴也。手少阴药也。以姜汁炒肜,则止呕吐,清心胃。且治一切时气,又解诸般热毒秽毒及肿毒疮疡、目疾之暴发者。盖黄连得姜汁制,则和其寒而性轻折,且少变其性,以引至热处,而使之驯化,正经所谓热因寒用是也。与木香同用,为腹痛下痢要药。吴茱萸同用,乃吞吐酸水神方。同枳

壳治血痔,同当归治眼疾。佐桂蜜,使心肾交于顷刻。入姜辛,疗心肺妙于须臾。欲上清头目口疮之类,酒炒为佳。欲泻解痘疮之毒,桔梗、麻黄汁炒之,取其达表而解之也。实火同朴硝,虚火用酽醋,痰火用姜汁,伏火用盐汤。米食积泻者,壁土炒之。赤眼暴发者,人乳浸之。东垣以为厚肠胃者,何也?盖肠胃为湿热所挠,而为痢为痛,得此苦寒之剂,则湿热去而痛止,则肠胃自厚矣。又曰与木香同用,治心下痞满并伏梁心积宜矣,若停食受寒,及伤寒下早所使者,则不可用。又曰除肠中混杂之红宜矣,如阴虚下血,及损脾而血不归脾者,概用之乎?又曰治五劳七情,定惊悸,止心腹痛,皆未分寒热而混言之,用者宜斟酌可也。 《本经疏证》:黄连根株丛延,蔓引相属,有数百株共一茎者,故名连,其治亦多延淹久之证,如淫疮黄连粉主之是矣,夫名浸淫,则非初起暴得之疾,亦非一治可瘳之候,故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从未有新得之病用黄连者。 黄连根黄花黄实黄,皆具土色,四月开花,六月结实,七月根紧,适逢太阴湿土阳明燥金主令时,宜乎为入脾胃之药矣,乃仲景诸泻心汤以之为关键何欤?夫仲景溯诸泻心证之源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结胸称热入,痞不称热,可见所入之邪,非阳邪矣。阴邪结于阴位,心下痞鞭,非心病而何?心自病不能温土,土遂不运而干噫食臭干呕心烦下利矣,腹中雷鸣者,心气被遏不能上行,下走肠间也(观本经桔梗丹参之治可见),夫心之为体,于卦象离,今被邪之已化者,阴邪已化,不逼心阳,则在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