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交中不敢说和说不完的两种现象

社交中不敢说和说不完的两种现象

社交中不敢说和说不完的两种现象
社交中不敢说和说不完的两种现象

社交中不敢说和说不完的两种现象

有的人天生口舌笨拙,这就是所谓的“金口难开”,更严重的是患上社交焦虑症;有的人天生见人就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以至于被人称为“话痨”。其实这两种嘴的功能都是“剑走偏锋”,不能将嘴巴的作用用到实处。如何才能提高嘴巴说话的功效呢?

一、不敢与生人说话

当你面对陌生人手足无措、不能在众人注视下工作、害怕接触领导或下属时,你其实就已经患上社交焦虑症了。据悉,社交焦虑症目前已成为继抑郁症、强迫症之后第三大精神障碍。这也就是说,你不算寂寞,并非只有你一人患上此症,你有很多同行者。这种社交焦虑症的主要生理反映为面对人群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呼吸困难、颤抖、出冷汗、胃痉挛等躯体症状,其中甚至有半数的人有自杀倾向。

前段时间多家电视台纷纷重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电视剧,但“不要”和“不敢”完全是两种概念。如果,你连跟陌生人说话都不敢,你的工作将如何开展。而这正是最令人担忧之处:患此症的正迅速由青少年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向高学历的、二十几岁的白领阶层挺进。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研究室副主任张新凯主持的针对社交焦虑症的心理训练班中,大学以上水平的患者占到了大多数。

随着社会合作程度的越来越高,社交能力就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能力,但患上社交焦虑症的人,恐怕只能龟缩在自己的空间里了。升职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可王伟拒绝升职:一次是刚毕业没多久,就有了升任部门经理的机会。那次,他担心得几天睡不着觉。只因为公司规定升职必须在办公会议上做述职报告,而上台发言对他来说简直如上断头台,最后,他以“自己还年轻”的理由,在周围同事或惊异或不解的眼光中推掉了升职机会。两年之后,命运再一次垂青于他,但他依然无法战胜对上台演讲的恐惧,再次放弃。他对自己的这种恐惧无能为力,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发展下去了,他甚至想到以自杀来了结痛苦。

马丽做外企部门主管已经好几年了,可面对男士和下属依然会紧张、脸红甚至发抖,甚至连对视一眼的勇气都没有。曾经有位男士追求她,可是她几次莫名其妙地脸红总是让男士错误会意,反而追得更起劲了。由此,小孙对自己的脸红越来越担心,也越发不敢和男生交往。两年来,她经人介绍前后谈了6次恋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王伟与马丽之所以不敢与生人说话,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不过有一点共同之处是这些人通常是完美主义者或幼时受过某种挫折。对于这种症状,轻度的焦虑障碍可采取心理治疗,中、重度患者可以用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目前社会上还开有一些让你开口说话的培训班,也不妨试试。

二、与生人说话没完没了

许多人不敢和生人说话,也有的人却专喜欢跟陌生人闲聊的。实际上,这类人就是逮谁跟谁聊,拉着个人就说起个没结没完。陌生人又如何,聊起来更没顾忌、更任意而为。对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话痨”。

在大多数的印象中,喜欢唠唠叨叨的人多半是上了年纪的,逮谁都说点儿教育的话、逮谁都说点儿自己子女的事。现在,老年人有了更多的寄托,患“话痨”的反而少了,倒是年轻人得上此症的多了。要么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极其无聊,平时没人说话,逮着个人还不把憋了一肚子的话往外倒倒,管他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乐意不乐意,先自己痛快了再说;要么就是职业病者,如记者、老师等。记者本来就得天天跟陌生人接触,还得生出几多问题来,更要让对方有话语投机、相见恨晚之感觉。他能不见谁跟谁说吗?好多选题、新闻点不就是这么出来的吗?

患上“话痨”症状的人的共同反映为话密,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适不适时宜不太好确定。有人很会看人下菜碟,拣人家、自己都感兴趣的话题招呼,且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见其活跃,也俗称“人来疯”;有人就不管不顾了,反正自己能说就行,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在不在听。典型案例当属祥林嫂,“真的,我只知道下雪天狼会跑下山,真的……”跟百无一益的社交恐惧症相比,“话痨”还有很多好处。譬如,至少可以活跃气氛,至少不用别人再挖空心思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于是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例如一见钟情……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因为任何最先出现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将影响着人们对于后来出现的信息的知觉。首因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偏差。 2.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他给受试的中学生看一张列有五中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具有者五种品质的人。中学生普遍把这个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在要求受试的中学生想象,结果发现,这些中学生普遍推翻了原来的想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表明“热情”和“冷酷”这两种品质产生了晕轮效应,影响了一个人总体的评价。 3.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 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如:对方介绍自己是上海人,你马上就把对方与精明、能干而带有点小气联系在一起。 5.互酬效应 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B 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C 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人际关系心理学

XXXX大学XX学院(本科) 考察科目论文 论文题目: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学科名称:人际关系心理学 专业:应用心理学 年级: 2009级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E - mil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8891398.html, 指导教师: XXX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7日

论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摘要: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而学生会中也有着自身的人际关系网,怎样处理好这张网,帮助学生会更好的发展就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学;学生会; English: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 facts and norms, based on the use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knowledge of the objective laws of human relations theory in psychology, and students also have their own interpersonal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how to deal with this network, to help students become better developed today we want to explore the topic ... Key:Interpersonal psychology;Students; 引言 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狭义来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而人际关系心理学则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人际关系理论方面的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其也可属于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 今天我主要是想从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为题,来展开探讨一下人际关系对于学生会的运行和管理有什么帮助。因为我是从大一入学后不久便开始接触和参与院、系各级学生组织,其中待的时间最长、感悟最多的就是学生会了。我曾担任过院学生会组织部委员;系学生会组织部委员、副部,现是我系学生会的主席。我本身是心理学专业的,且本学期又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于是便试着将所学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搬到学生会这个舞台上,在其中逐步去实践人际关系心理学,并且结合自己大一、大二的经验来探讨和小结一下人际关系心理学在学生会中的应用。 一、以个人阶段性发展来看人际关系的递进作用: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几个心理学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仪表,比如衣着要整洁、服搭配要和谐得体等;其次,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此必须锻炼和 提高言谈技能、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 (2)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一般在交往双方还彼此生疏的阶段特别重要,而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近因效应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是指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题地位,掩盖了以往的评价,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你一个平凡的老邻居突然做了官,你就会一扫其平凡的印象,对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你的一个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来就只记得他的坏处,完全忘了 当初的好处……这一切都是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给了我们改变形象、弥补过错、重新来过的机会。例如,两个朋友因故“冷战”一段时间后,一方主动向对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会出乎意料的博得对方的好感,化解恩怨。 (3)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评价他人的似乎后,常常喜欢从某一点特征出发来得出或好或坏的全部印象,就像光环一样,从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外扩散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圆圈,因此有时也称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对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晕轮效应常使人出现“以偏盖全”、“爱屋及乌”的错误,影响理性人际关系的确立。话说回来,晕轮效应可以增加个体的吸引力而助其获 得某种成功,这或许是有利的一面。 为了防止晕轮效应的不利影响,我们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尽量避免感情用事,全面评价他人,理性和人交往。如果想利用晕轮效应有利的一面,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应采用先入为主的策略,全面展示自己的优点、掩饰缺点,遗留给他人尽量完美的印象。 (4)刻板效应 我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喜欢把他看成是某一类人中的一员,而很容易认为他具有这一类人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这就是刻板效应。比如,北方人常被认为性情豪爽、胆大正直;南方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随机应变;商人常被认为奸诈,所谓“无奸不商”;教授常常被认为是白发苍苍、文质 彬彬的老人…… 刻板效应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它简化了我们的认识过程,因为当我们知道某类人的特征时,就比较容易推断这类人中的个体特征,尽管有时候有所偏颇;消极作用,常使人以点带面、固执待人,使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比如种族偏见、民族偏见、 性别偏见等就是刻板效应下的产物。 (5)定式效应 定式效应也称为心理定式效应。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事务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于是他观察邻居的儿子的言行举止,没有一点不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在深山里找到了丢失的斧头,再看邻居的儿子,怎么也不像一个贼了。这个农夫就是受了心理定式

人际交往中四种有趣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即人的设防心理。

设防心理 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不时地会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时候,你会感到没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记总是锁得很紧,这是怕别人夺走你的秘密。为了这些,你要设防。这种设防心理在交往过程中会起到一种负面作用,它会阻碍正常的交流。 ;; 女人不该有的六个坏毛病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1 吸烟 危害 不论你是属于为了应酬偶尔“意思”一下的轻度吸烟者,还是离了香烟日子就过不踏实的重度吸烟者,香烟中所含的有害成分都会大幅提高你罹患心脏病、肺癌和其它类型癌症的危险。具体来说,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比例可占到所有癌症死亡总数的30%。 补救方法:对于那些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烟民来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健康呢?答案是,戒烟。专家指出,即便戒烟时间只有一年,也能够有效降低患心脏病危险达一半以上。如能坚持15年以上,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便可恢复到从未吸烟者的水平。关于肺癌的预防,研究人员发现,戒烟达5年者,其罹患肺癌的可能性较吸烟者降低一半,而戒烟达到10年者,其患病几率可降低至正常人水平。在戒烟期间,应多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成分可以促进细胞的修复、消灭体内致癌自由基。同时,应积极参加运动以加强肺功能,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 女性不该有的坏毛病2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 例题一: 内容提要:合资企业中,跨文化差异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具有一定的障碍,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面对这种文化冲突,要理性地去对 待,避免感情用事,致使矛盾愈深。 案例名称:《回答的方式》 案例介绍:飞利浦照明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中国员工交谈。中国员工的回答令副总裁难以理解,甚至不耐烦。 个人简介 姓名:朱生玉学号:200440001 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 案例:《回答的方式》 飞利浦照明公司某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美国人)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裁的问题。副总有些大惑不解,没等他说完已经有写不耐烦了,因为同样的事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我不过是想知道这位员工对于自己未来五年发展的打算,想要在飞利浦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罢了,可为何就不能得到明确的回答呢?”谈话结束后,副总忍不住想人力资源总监甲抱怨道。“这位老外总裁怎么这样咄咄逼人?”谈话中受到压力的员工也想甲谈苦。作为人力资源总监,甲明白双方之间不同的沟通方式引起了隔阂,虽然他极力想双方解释,但要完全消除已经产生的问题并不容易。 以上便是整个案例,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跨文化焦急的例子。首先,我们看到这位副总裁是美国籍人,而那位员工则是中国籍。既然出生于两个不同的过度,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文化北京、教育程度、文化差异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使得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障碍。其次,“中国员工并没有正面回答问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中国员工没有正面回答问题的原因。比如说由于语言障碍、没有理解透彻美国副总裁所说话语的原意;或者说副总的文化方式让中国员工产生了误解;亦或是中国员工有意回避从正面回答……。以上原因都知识我们的推测而已。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假设。假设这位中国员工从正面直接回答了副总的问题。比如,中国员工回答:“……想在五年之内作到营销部经理的职位。”很显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这样的回答违反了中国人一向谦虚、委婉的心理习惯。太直接反而暴露出自己很有野心,高傲自大的缺陷。谦虚也可以给自己留有后路,万一做不到那个理想的位子,也不至于丢面子,被人耻笑。恰恰相反,美国人一向简单明了,很直接,这也是他们一贯的思维方式。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2002.10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际冲突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另一种称为__________冲突。 2.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人际吸引理论包括强化理论、__________、得失理论和__________等。 4.群体中的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遵从与__________ ,后者包括两种形式: ①__________ 和②非模仿。 5.促进革新和变化的冲突是一种__________。 6.__________和戴维斯于1956年提出了相应推论理论,决定该理论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非共同效果和__________。 7.印象形成过程中包含着三个成分,它们是认知的对象,即__________,认知的主体,即__________,以及交往的情景。 8.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认知无关,二类是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__________。 9.态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行为成分。 10.莱维特提出的四种沟通网络模式是__________、轮式传递、__________和Y式传递。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想摘玫瑰花又怕刺,这是一种( )冲突。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 2.聪明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是影响人际吸引的( )所导致的。 A.情景因素 B.互补性因素 C.类似性因素 D.个人特质因素 3.勇敢的男人具有吸引力,这是其( )所致。 A.个性品质 B.才华 C.能力 D.气质 4.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5.对一个已经给定的动作直接强化,这是一种( ) A.负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积极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6.普通人都有着关于个性中哪些特质相互联系,哪些特质互相没有关系的假设,这是印象形成的( )的特点。 A.一致性 B.评估性 C.中心特质的作用 D.隐含的个性理论 7.从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

浅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 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前言 (5) 一、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 (6) (一)思维模式的差异 (6) (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6) (三)价值取向差异 (7) (四)语用迁移所造成的影响 (7) 二、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 (8) (一)称谓用语 (8) (二)礼貌用语 (8) (三)招呼用语 (9) (四)邀约用语 (9) (五)比喻用语 (9) 三、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失误的方法 (10) (一)社会层面 (10) (二)教育教学方面 (10) 1、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11) 2、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1) 3、更新教学观念 (12) (三)交际双方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自从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跨文化交际的次数在不断的上升当中,而文化差异现象则是造成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篇文章针对此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产生原因、跨文化交际中误解现象的表现以及避免产生跨文化交际误解现象的一些方式方法等,以期能够对各位同仁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误解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7)

. 浙江省2008年4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相关学科是( ) A.心理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学 D.社会心理学 2.如果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应该采用的交往模式是(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3.按照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的观点,个人的感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行为特征应该是( ) A.相容 B.超越 C.同情 D.冷漠 4.从小请求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态度改变的方法是( ) A.登门拜访法 B.全面宣传法 C.参与活动法 D.沟通信息法 5.人们对自己的亲友予以特别对待并且自以为是公道的、不偏不倚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首因效应 B.新近效应 C.定型 D.晕轮效应 6.我们热情洋溢是为了避免对方冷淡,这种强化方式是( ) 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厌恶形式的强化 D.惩罚 7.想当班委,但又不敢参加竞选,这种冲突属于( )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8.在管理和解决冲突过程中效果最差的做法是( ) A.威胁 B.让步 C.仲裁 D.协商 9.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如果甲的好友乙喜欢踢足球,而甲不喜欢踢足球,为达认知平衡,甲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

A.不让乙踢足球 B.改变对乙的亲密关系 C.鼓励乙踢足球 D.顺其自然,什么也不做 10.对人先贬后扬要比一成不变地讲好话更吸引人、讨人喜欢,这一观点来自( ) A.强化理论 B.相等理论 C.得失理论 D.相互作用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 2.自我呈现就是印象管理。( ) 3.协商的最佳策略是开头采取强硬立场,然后只作出小小的让步。( ) 4.决策之后,没有被选中的项目会被看得更有吸引力。( ) 5.行为的线索比行为的结果对人们施加的影响更大。( ) 6.无论是遵从者还是反遵从者,都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 ) 7.按情感体验划分态度,可以把态度分为外显的态度和内隐的态度。( ) 8.一般地说,年龄较小、地位较低的以及具有相似人格特质或生理特点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模仿。( ) 9.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 10.出于互惠规范,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儿童、老人、残疾人或病人。(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说来,人际关系恶化是由于人际冲突、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 2.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人的影响。 3.人际吸引又称________,是指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即一个人对其他人所抱的________。 4.人际冲突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冲突和________冲突。 5.时尚现象往往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生活行为和风度礼仪方面。 6.影响遵从的群体特点有________和________。 7.霍桑实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________和________。 8.自我障碍是个体为保护________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行动失败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________策略。 9.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________和________。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级的需要是________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________需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睡眠者效应 2.自我实现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及其原因解析(一)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 进行。因此,找出其中的原因对避免文化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思维定势文化是一个富有弹性的专门术语,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格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它为我们提供了与西方人接触交往的机会。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面对来自陌生文化和国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culturalclash)的现象。要避免交际阻隔现象的发生,交际者必须有清醒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谙熟本民族的语言交际规范,还要研究交际另一方所属民族语言交际的文化习惯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两民族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信仰。 1.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1.1个人隐私 中国人认为个人属于集体,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既喜欢倾听别人的酸甜苦辣,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然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向别人提及也不愿别人过问自己的私事。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询问对方的父母、年龄、婚姻、职业、收入等,认为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如:“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而西方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侵犯了他们的隐私,会相当不快。如: A:“Howoldareyou,Mrs.Read?” B:“Ah,it’sasecret!” 为什么Mrs.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西方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areyou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areyoudoing?)在西方人认为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1.2礼貌用语及行为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礼貌准则,顾日国曾总结了中国文化的四大礼貌特征:尊重、谦虚、态度热情、文雅。他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五条礼貌准则。其主要一点即是“贬己尊人”。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需要自贬一番,以示谦虚有礼。如回答赞扬时说“哪里,哪里”,“说(唱,写,做)得不好,请多包涵”以及一系列的“不”(不好,不够,不敢当,不值得等)。中国人的这种礼貌、自谦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会使西方人感到困惑。有一位外国人来中国访问,当他对在宾馆前厅弹奏钢琴的中国小姐表示赞扬时,那位小姐羞怯的说:“弹得不好,瞎弹”。那位外国人不解地说:“既然弹得不好,为什么还要坐在这里瞎弹。”中国人这种自谦方式有时会给不了解中国文化习惯的外国人造成一种虚伪的感觉。然而,西方国家则没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在受到赞扬时,总会高兴地说thankyou表示接受。如: A:Yourskirtlooksnice. B:Thankyou. 1.3餐饮习俗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习惯,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即便口味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但理智告诉他“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说的不好听,就像给机器加油一样。中国则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人们之间经常互相敬酒,敬烟,主人有时会用筷子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已看

《人际关系心理学》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之父”是(A)。 A、冯特 B、梅奥 C、莱维特 D、勒温 2、下列不属于人际关系心理成分的是(D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人际关系的分类按照需求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B ) A、支配性关系和平等性关系 B、情感关系和工具性关系 C、吸引性关系和排斥性关系 D、长期性关系和临时性关系 4、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B )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1933 D、20世纪60年代 5、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骊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6、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流派是(D ) A、象征性交往理论 B、群体动力学 C、社会互动理论 D、公平理论 7、在诸多学科中。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哪门学科的联系最密切?(C ) A、社会学 B、行为科学 C、社会心理学 D、人类学 8、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中最根本的任务是(D )。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D、发展新型有人际关系 9、在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向的阶段是( B )。 A、注意阶段 B、接触阶段 C、融入阶段 D、终止阶段 10、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B ) A、冷漠阶段 B、疏远阶段 C、终止阶段 D、分离阶段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1、要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最好就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是(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人际沟通模式是( B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 3、把信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的人的藤式沟通模式是( B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4、在非正式群体中,一个人主动将信息传播给所有与他接触交往的人的人际交往模式是(D)。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5、谣言的产生采用的人际沟通模式通常是(D )。 A、单线型 B、集中型 C、偶然型 D、流言型 6、参加比赛中的对手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属于( C )的人际关系。 A、生活型 B、劳动型 C、活动型 D、学习型 7、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 A、马斯洛 B、弗罗德 C、亚当斯 D、费斯汀格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4)

. 浙江省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始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说明了态度成分中哪一因素对态度的重要作用?() A.认知成分 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 3.小张明知街的左边在施工,却还是从街的左边走路去上班,结果被砖头砸到。这时小张可能产生认知失调,其认知失调的原因在于() A.自愿选择 B.承诺 C.责任感 D.预期的消极后果 4.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美国人开放进取,讲究物质享受;英国人彬彬有礼,绅士文雅。这是人际印象中的() A.优先效应 B.新近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 5.“把成功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别人。”这是自我知觉中的() A.显著性偏见 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见 C.自我服务偏见 D.行为中心偏见 6.减轻或消除某些不愉快的刺激,这是一种() A.惩罚 B.消极的强化 C.积极的强化 D.厌恶形式的强化 7.在群体压力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独立 8.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性 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9.双方关系先差后好,比一直都好,更有吸引力。这是_________理论的观点。() A.强化 B.相互作用 C.得失 D.相等 10.“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 A.让步 B.价值判断 C.仲裁 D.人际冲突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夫妻关系是法律关系,不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 2.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3.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4.两个陌生人初次接触,新近效应起的作用大一些。() 5.詹姆士认为情绪反应的发生是以生理反应的发生为前提的。() 6.自我控制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的。() 7.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一般都会比单独完成时偏多。() 8.求助者的依赖性会影响个体利他行为发生的概率。() 9.按照相等理论的观点,建立人际关系要看是否能获利,是否有需要来决定交往行为。() 10.冲突会损害人际关系,因此都是消极的。()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学科。 2.态度转变中的沟通包括下列三个因素:沟通者、_________和_________。 3.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认知无关、_________和_________。 4.印象形成的特点包括:_________、评估性、_________和隐含的个性理论。 5.自我障碍是个体为_________而欲使他人注意存在着可能导致_________的外在原因所采取的一种归因策略。 6.个体寻找目标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选择目标和_________。 7.非遵从行为至少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8.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_________、情景的模糊性和_________。 9.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成分。 10.个人内部的冲突可以分为四种形式:_________型、回避—回避型、_________和双重接近—回避型。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态度 2.自我实现预言

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论文

《人际交往心理学》期末论文: 我的人际交往故事之: 我不是一只沉默的羔羊 I AM NOT A SILENT SHEEP 姓名:任元国 学号:20030804 Email:toolemail@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18891398.html,

我的人际交往故事之 我不是一只沉默的羔羊 摘要: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金正昆教授曾这样讲:“人活于世不可能不与人交往,不和人交往的那不是人,而是兽。”这是生动、直接地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的描述。 关键词:人际交往沟通交往心理 正文: 有一次,上帝问一只被囚在笼中的画眉: “你愿意到天堂去生活吗?” “为什么要去那里呢?”,画眉问。 “天堂宽敞明亮,不愁吃喝。” “可我现在也很好啊。我吃喝拉撒,全由主人包办,风不吹头,雨不打脸,还能天天听见主人说话、唱歌。”,画眉回答。 “可是,你自由吗?”听了上帝的话,画眉沉默了。 于是,上帝以胜利者的姿态,把画眉带到了天堂。他把画眉安置在翡翠宫里住下,便忙着处理各种事务去了。一年后,上帝突然想起了画眉,便去翡翠宫看望它。他问画眉: “啊,我的孩子,你过得还好吗?” 画眉答道:“感谢上帝,我活得还好。” “那么,你能谈谈在天堂里生活的感受吗?”上帝真诚地问。 画眉长叹一声说:“唉,这里什么都好,只是没有人和我说话,使我无法忍受。您还是让我回到人间吧。” 听了这话,上帝不禁大为感慨。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 与人交往若是没有相互交流和相互欣赏,即使给你天堂,也注定找不到快乐、自由、幸福的感觉。所以,交往的关键在于沟通,没有沟通就不会有快乐,没有快乐,交往就是失败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交往。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集体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 人际交往与沟通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 社会不是抽象,而是由具体的人及其相互之间的交往编织起对于大学生来说,与周围的同学、教员交往、沟通中融洽相处,这就为自己减少烦恼,心身愉快,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到,心理健康是一个健康的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或喜欢过孤独的生活,往往不会从心理不健康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一个乐于交往的人,既愿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又能坦然接受别人的言谈举止,容易与周围的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1)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 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

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中国人偏重道义,以“中庸和谐”为贵,强调协和万邦。 五、在建筑物方面,西方建筑物主要为高大、雄伟、外展的建筑风格,而中国建筑物主要是小巧、玲珑、精致。 六、在个人观点问题上,西方人以个人为单位,注重人个,以个体为本体,性格外向,亲情观淡漠,对待友情重视实际情况,强调人人平等,积极面对现实。中国人以集体、组织为重,性格内向,对待亲情非常重视,对朋友两肋插刀,强调孩子所属是于家长,处理事物通常全盘考虑。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就像是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汇总整理

人际关系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发展新型人际关系;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心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的联系尤其密切。可以说,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从社会心理学中脱胎而来,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如果把社会心理学比作一棵树的主干,那么人际关系心理学就是它的枝干之一。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而人际关系心理学是探索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学规律。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他们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区别。这表现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独立学科,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是相互交叉的,但不能相互代替。 3.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1)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

关系的总称。(2)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第二,人际关系际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第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是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第四,个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心理学研究 莱维特的人际沟通模式:圆形、轮式、链式和 Y 式传递。(针对正式群体) 戴维斯人际交往模式:单线型、集中型、偶然型、流言型。(针对非正式群体) ⑵人际关系结构的心理学研究 人际关系就其结构组成的分类:生活型、劳动型、休息型、学习型、活动型。 ⑶人际关系中交往积极性的经典实验——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的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态度调查 霍桑实验的结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和工作中发展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