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 阳 市 导 游 词

德 阳 市 导 游 词

德阳市导游词

2010-05-26 作者:德阳市旅游局阅读1010次

一、导游参考资料

(一)德阳概况

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的天府明珠。德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境内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因分布众多推覆构造(飞来峰)、“冰川漂砾”和典型地层剖面等地质遗迹,被誉为“地质科学迷宫”,并被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和“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德阳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拥有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三国文化遗踪白马关庞统祠、中国三大孔庙之一的德阳文庙、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曾荣获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四川省绵竹城关剑南春酒坊遗址、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涌泉跃鲤”中国德孝城、周代“音乐活化石”仓山大乐、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人类智慧的结晶”的德阳石刻等。还有因“5.12”特大地震形成的、兼具工业遗产和地震遗址双重价值的国家级绵竹汉旺地震工业遗址公园等。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便捷之城。德阳毗邻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成都,距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双流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并有专门大件运输公路直达岷江航道通江达海;境内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及成绵城际客运专线贯穿境内,形成德阳到成都、市区到郊县30分钟城市经济协作圈。

工业发达、资源富集的产业重镇。德阳是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拥有以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锅炉有限公司新基地和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世界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剑南春酒、蓝剑啤酒为代表的名优食品基地,以精细磷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代表的高科技综合化工基地,以新金属治金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8.3亿元,销售收入达1100亿元,工业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二。德阳矿产资源丰富,优质浅层天然气控制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磷矿石储量3亿吨以上,是中国五大磷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石灰石储量50亿吨以上,优质矿泉水储量丰富。

乐山好水、宜居宜业的魅力之都。德阳是四川重点规划的百万人口大城市之一。德阳城区倚水而居,旌湖纵贯蜿蜒穿城十余公里,滨湖公园沿线点缀,旌湖两岸生态整治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德阳已成为北方鸟类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地。城东依绵延数十里的葱茏浅丘,沿山生态主题公园带宽达千米左右,青山碧水、绿链沃野,德阳已成为中国西部集“山、水、园、城”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山水宜居生态之城。

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开放之域。德阳努力创建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环境,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建成面积达73.1平方千米,入园企业上千户,招商引资、国际贸易成为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支柱,进出口总量均居四川省第二。全市共有外资企业200余家(含分支机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10余家在德阳投资置业。德阳的新能源装备、石油钻探设备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德阳已成为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2008年震惊中外的“5.12”特大地震,给德阳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58亿元,是整个地震灾区受灾最重的地区。面对惨重的灾难,德阳人民攻坚克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北京、江苏、乐山、凉山人民的大力援助下,经过600多个日夜的超常努力、艰苦奋战,建起了一片片农村新居,一幢幢学校医院,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一条条宽阔道路,一处处美丽景区,曾经满目苍夷的地震灾区,正在变成美丽的新家园,呈现出一排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城乡共同繁荣的景象。(摘自市委宣传部资料)

(二)旅游线路

地震爱心之旅一

成都-广汉-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什邡-宏达集团穿心店地震遗址-罗汉寺-马祖故里-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沿山乡村旅游带-绵竹年画村-德阳-中国德阳孝城-德阳石刻艺术墙-德阳东湖山公园-成都

地震爱心之旅二

成都-广汉-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沿山乡村旅游带-绵竹年画村-什邡-宏达集团穿心店地震遗址-罗汉寺-马祖故里-成都

自然遗产双飞四日

成都-九寨沟-黄龙-成都-广汉-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沿山乡村旅游带-绵竹年画村-成都

文化遗产3日

成都-峨嵋山-乐山-成都-广汉-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沿山乡村旅游带-绵竹年画村-成都

三国遗踪3日

成都-绵竹-汉旺地震遗址-沿山乡村旅游带-绵竹年画村-罗江-庞统祠-绵阳-富乐山-广元-剑门关-翠云廊-昭化古镇-皇泽寺-古栈道-梓潼-梓潼七曲大朝—江油-江油李白纪念馆- 团山-成都

德孝文化1日

成都-德阳-德阳文庙-德阳石刻艺术墙-钟鼓楼-孝泉-中国德孝城-成都

广汉生态风情1日

成都-广汉-三星堆古文化旅游区-段家大院-金雁湖-房湖公园-成都

罗江历史风情1日

成都-罗江-庞统祠-李调元纪念馆-李调元读书台-李调元故里-成都

红色旅游3日

成都-广安-邓小平故里-大英-大英死海-中江-黄继光纪念馆-白塔寺-德阳-德阳文庙-钟鼓楼-德阳石刻艺术墙-旌湖夜色-成都

二、德阳精彩之旅

三国蜀道风光之旅

姜诗

女士们、先生们:

热烈欢迎你们参加三国蜀道风光之旅!德阳地处三国遗踪旅游线上,这里青山含笑、绿水含情、美伦美奂,令你赏心悦目。在旅游途中你将看到智擒张任的金雁桥;气象巍峨的诸葛双忠祠;大气磅礴的白马关点将台;弥漫着历史风云的的古驿道;古朴凝重的庞统祠……你将品味到德阳丰厚的三国文化;了解到许多具有忠肝义胆的历史人物。

三国蜀道风光之旅,主体景观在罗江,为了让游客对罗江有一个总体印象,请让我先对罗江作一个概略介绍。

罗江,汉为涪县(今绵阳市)潺亭,晋末置县,“为三国险阻之区,实两川咽喉之地”,它位于德阳同绵阳之间,登鹿头山,可以“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南俯益州开千里沃野”。这里山川形胜,自古属兵家必争之地。它“虎踞龙盘,扼川陕要隘;狮蹲象伏,树成都屏障”。诗人赞美罗江是“双江合流绕古城,三山妆成水墨屏”。自古号称佳山水,人文胜迹甲它邑。巴蜀奇才李调元就出生在罗江,他家“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清人祝芷塘满杯深情地夸耀罗江说:“凡名流入蜀必至其地,至必有诗”。所以罗江留下了杜甫、郑谷、陆游、王士祯等很多文人雅士的名篇佳作。

去罗江,沿途要经过青白江、广汉、德阳,全程约80公里,行车约一个半小时,愿大家旅途愉快,事事顺心。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过了青白江,来到广汉境内。广汉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兴旺,属四川省“十强县”之列。广汉市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古蜀国文明发源地、充满神奇梦幻色彩的三星堆(对此,我们将作专题解说)。广汉是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广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1980年,广汉向阳镇开风气之先,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建立起向阳镇人民政府。这一惊世骇俗的壮举,受到了各方面的称赞,从此以后,广汉一直是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县。

广汉人勤劳而又勇敢。他们在“地上无森林,地下无矿产,流水无落差”的环境条件下,凭借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依靠勤劳的双手,苦干实干,屡创奇迹,终于跻身“十强县”之列。

广汉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除“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之外,龙居寺中殿富有“唐代遗风”,金光熠熠的壁画,韵味悠然,堪称壁画中的精品,壁画上精心描绘的“十二园觉菩萨”,一个个神彩飞扬,栩栩如生,系四川省省级保护文物。

在广汉文物古迹中,属三国遗址的有金雁桥,相传这里是诸葛亮用妙计擒获刘璋大将张任的地方。张任素有壮志,他节义自失,在被俘以后忠贞不屈,最后尽节在金雁桥旁。至今罗江云盖山仍完整地保存着张任的墓。清代罗江县令杨周冕撰联赞美大智大勇的张将军。其联文是“千寻劲骨立泉壤,一片丹心照夜台。”

广汉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在汉代出了史学家、词赋家李尤,在现代出了已故台湾诗坛领袖、诗的播种者,与余光中齐名的蓝星诗人覃子豪。各位如果对诗歌有兴趣,待会在广汉下车以后,在房湖公园建有覃子豪纪念馆,不妨去观光一下。

广汉的房湖公园是唐代名相房琯任汉州刺史时所建。取名房湖,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位清廉正直、为民造福的好宰相。

同房湖公园有联系的还有广汉特有的民间节庆“保保节”,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广汉四乡的老百姓都会携儿带女、欢天喜地地来到房湖公园,在公园的古柏林一带“拉保保(即给孩子认一个干爹)”,据说老百姓“拉保保”是为了保孩子一生平安。这种祈求吉祥、渴望平安的民俗活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大家都乐意为之的一项民间传统活动。像在座诸君这样风度翩翩、气质出众的男士,如果有兴致到广汉观光保保节,可得作好当保保的思想准备。说不定到时候你就会成为众多孩子家

长的目标,成为争相抢夺的对象。你可得事先为喜欢你的孩子准备一件与众不同的礼品。

各位游客朋友,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进入向往已久的德阳城区了。德阳位于天府粮仓,川西坝的边缘,这里沃野千里,鲜花似锦,旅游优势极其明显,市区最具魅力、最有特色的景点很多,真可谓“看在德阳,游在德阳”。在这里我着重向大家介绍几个景点:

秦宓亭,位于德阳城北。这里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历史人物秦宓的出生地。巴蜀奇才李调元来秦宓亭怀念秦宓说:“官本司农秩,人呼祭酒村。”可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址都在文革中被毁坏了。秦宓字子敕,后主刘禅建兴二年诸葛亮任益州牧时选拔秦宓为别驾,不久拜中郎将,升大司农。陈寿在《三国志》中称“秦宓文藻壮美,可谓一时才士。”秦宓学时优渥,擅长辩论。一次东吴使者张温访问蜀国,温为彰显自己的才华,班门弄斧,提出几个怪异无比的问题想难倒秦宓,谁知宓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应声而出,对答如流,最后张温不得不认输。秦宓主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这种观点值得今人借鉴。

旌阳城区秦宓村原来有秦宓亭等一些纪念秦宓的建筑设施,惜乎在文革中被毁坏了,现有关部门正拟恢复其旧观。

德阳文庙,位居德阳旧城东南,始建于南宋,历经浩劫而幸存,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地方特色,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享有“德阳文庙甲西蜀”的美誉。贺龙元帅生前曾经热情洋溢地称赞德阳文庙的礼乐亭,他说:“这样的礼乐亭,在全国文庙中实属罕见。”

德阳石刻,由东方魂同中华魂两组雕塑作品构成,是我国最大的现代石刻艺术群,它典雅精湛,具有东方文化韵味,被群众誉为“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代艺术之瑰宝。”堪称现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

旌湖景观。德阳旌湖是德阳人民心中的明珠,旌湖两岸的景色,一步一景,美若画廊,漫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流光溢彩的旌湖夜景,更是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凤翥山公园,层峦迭翠,秀色可餐,是城郊的森林绿肺,迷人的山水画廊,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游人休息观光的绝佳去处。

各位游客,我们按预定计划,还是先去观光江山壮美的罗江,返回成都前再来观赏德阳城区的湖光山色吧!

德阳孝文化之旅

姜诗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早上好!

德阳的孝文化,内涵丰富,享誉中外,今天大家有幸领略德孝文化,当是一伴令人欣羡的大好事。我是这一趟旅游线路的导游,当竭诚为大家服务。

我们今天参观的景点分布在山水园林城市德阳及有洞天福地美称的绵竹两个地方。德阳具有湖山之胜,是自然风光最美,人居环境最佳的省级园林城市。近年来,经过对旌湖两岸景观的打造,东湖山公园的综合整治,建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生态体系,一举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殊荣。现而今,在德阳城区、孔庙、钟鼓楼、石刻艺术墙、旌湖文化艺术长廊、文庙广场、东湖山公园这六大富有文化感染力的景观,深受本地市民珍爱,得到外地游客赞赏,已经成为德阳最亮丽的

风景线,代表德阳城市形象的最佳景点。

绵竹具有山水之奇,有洞天福地的美称。今年3月又喜获“中国早熟梨之乡”的美誉。在绵竹,木版年画誉满全国,剑南春酒香飘四方,沿山的花木经济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希望。

德阳、绵竹这两个地方,景点众多,内容丰富多彩,一路看下去,当令你舒心畅怀,流连忘返。好,现在我们就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看下去。

各位旅客,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气势宏伟的文庙广场。它位于孔庙万仞宫墙的外侧,面积巨大,设计合理,是城中的森林绿地,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地方。广场环境优美,是德阳最漂亮的会客厅。每当朝霞满天和华灯初上的时刻,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的文化体育活动,转瞬之间,这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2006年德阳文庙广场荣鹰“四川省十大优秀文化广场”的称号。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广场在德阳市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各位旅客,现在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刚落成的钟鼓楼。钟鼓楼是德阳城区的新景点,是又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它巍然耸立在城东小山门右侧马鞍山上。楼高36米,五层七檐,位置正对长江路,经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精确测算,楼身的高度同长江路的长度比例适度,配搭和宜,彼此非常协调,走拢一看,雄伟而又壮观。

钟鼓楼(原名四面鼓楼)是老德阳市民心目中的至爱,是他们永久难以割舍的心理情结。长期以来,市民听惯了晨钟暮鼓,对四面鼓楼感情深厚,视若玉璧。希望天天都能看到它,亲近它,谁料世事多变,文革风云骤起,钟鼓楼面临毁灭之灾,于1974年被野蛮拆毁而片瓦无存,市民对于这种毁灭历史,毁灭文化的恶行愤恨难平,都希望有一天能出现奇迹,能在德阳大地上重建钟鼓楼。市民的希望并没有落空,1983年德阳建市以后,历届市领导情系德阳民众,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从民众之所愿。他们决心要还老百姓一个钟鼓楼。星移斗转,岁月更新,到2005年,时机成熟了,市领导经慎重研究,决定在城东马鞍山重建钟鼓楼。新楼于2005年12月27日破土奠基,2007年元旦胜利落成。广大市民终于实现了重见钟鼓楼的美好夙愿。登上重建的华楼纵目四望,只见平畴绿野,飞花点翠,十里旌湖,波光荡漾。每当城内万家灯火的时刻,钟鼓楼灯火璀灿,一片晶莹剔透,耀人眼目,恍若天上的街市落到了马鞍山上。

各位旅客,看罢德阳城区的几大景点,现在我们来到今天旅游的目的地中国德孝城。德孝城座落在闻名遐尔的川西文化古镇孝泉。这里是孝子姜诗的故里,是德孝文化的根源。姜诗一门三孝的故事感天动地,家喻户晓,屹立在德孝城进口处的德孝牌坊,雄伟状观,气势磅礴,堪称天下第一牌坊。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忠孝文化的精髓“治国齐家,德孝为先”孝道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孝道是一种行为,一种品格,一种信念,一种风尚,新的时代,孝道仍然值得大力提倡,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古风淳厚的孝泉,具有独特的历史张力和文化气韵,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都崇尚孝道,他们认为亲情无价,忠孝是为人之根本,他们把孝文化融汇在自己的行动之中,每年都要评选孝子、孝媳,他们用自己的孝行树起赶、学的标竿,真正实现了使孝文化回归大众生活的美好愿望。当地居民流传着这样几句发人深省的话:“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老,若要子女好,请对父母孝。”这就是孝泉人的心里话,孝泉人的孝道观。各位游客你们观光德孝城以后,还可品尝一下孝泉富有地方风味的果汁牛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上车,继续向绵竹进发,绵竹还有很多很有吸引力的景观等待我们去观赏。

感受中国力量见证援建成果

江苏大爱一日游(草)

绵竹市旅游局

一、接团

履行完交接手续后,与游客见面。

各位游客:

上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绵竹旅游(参观)。我是本次观光团导游×××(如果是非商业性的党政参观团,就应该称自己为“讲解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江苏省对口支援绵竹的建设成果和“5.12”汉旺地震遗址,以及探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下面,让我们首先来到5.12地震后的孝德新城参观,见证一下祖国的强大力量、感受一下江苏人民的大爱援助。

二、景点之一——孝德新城(时间控制在30分钟)

进入景区。路途。

历史永远铭记:2008年5月12日那地动山摇的八十秒。顷刻间使美丽富饶的绵竹成为“不是废墟的废墟”。

虽然绵竹遭受了空前的灾难,但地震无情,人有情。绵竹并没有倒下去。因为在绵竹的背后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有包括大家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在此,51万绵竹人民向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广大自愿者、捐资捐物的个人和社团,以及帮助绵竹灾后恢复重建的江苏人民,感激地说一声:谢谢!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第一时间先后亲临绵竹看望受灾民众,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并确立了江苏省对口援建极重灾区绵竹市。之后江苏省委书记和省长迅速来到绵竹研讨援建方案,“举全省之力,聚全省之财”迅速对绵竹市区及25个乡镇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建。江苏的援建不仅包括了以学校、医院为代表的基本建设硬件的援助,也包括以绵竹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为代表的产业援助,兼顾了绵竹的当前需要和发展需要。因时间关系,今天我们要参观的,一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孝德新城,另一个就是我们稍后将参观拔地而起的汉旺镇。

来到水街。

孝德镇由苏州市援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孝德新城,从资金投入、到规划设计,再到建设施工,处处凝聚了苏州人民的爱心。整座新城具有浓郁的江南建筑特色和苏州园林风格。大家现在看到的长761米、宽5米,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的这条街,被称为水街。水街宁静紧凑、低碳环保,一改往日街道汽车马达的噪音,虽然少了机动车辆的来回穿梭,但因为水的存在而使街道充满了活力。水在街中流,人在水边行。细细品味,人与流水和小桥的组合,就像一首诗,也像一幅画。这正是苏州人民寄望孝德人民,通过自己的勤劳,今后过上如诗如画般的美好生活。

孝德新城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片建筑,只是中心区域,它的面积为0.6平方公里。中心区域总投资3.5亿元,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学校、医院、廉租房以及公共基础设施。

下面欢迎游客自由地与市民交流、参观、留影,如果有你中意的土特产品,请爱心购买。

车览孝德新城

苏州市对绵竹援建分为苏州市本级和所辖五市区两个部分。孝德新城则是苏州市本级援建。苏州市及所辖五市区共投入援建

资金25.22亿元,援建项目103个,援建大军超过5000人。

绵竹人民衷心地感谢600万苏州人民的深情支援!

三、景点之二——中国年画村(时间控制在40分钟)

进入“中国年画村”牌坊

各位游客:

下面我们将参观中国年画村。

中国年画村坐落在孝德镇大乘村。由于这里的村民以户为单位,擅长绘制绵竹木板年画,因而得名年画村。

在前方马路的右边是大乘村灾后农房集中居住点。如果说刚才我们参观的孝德新城具有浓厚江南风格的话,那么这个居住点就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朱漆是这里建筑的外观特征,而将年画画上农家院墙,更增加了年画村的氛围。现在这个居住点入驻村民270名、有70余户建好新房,每户建设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之间。

目前大乘村正与盛唐实业合作,新建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园。即将引进和种植“甜耳朵”番茄、极品草莓等农业新品;还将建设600亩中华爱心玫瑰园。

下次我们到来时,迎接我们的将是满目甜美的果子和争奇斗艳的七彩玫瑰。

来到年画展示馆。

这里就是中国年画村。这里也是绵竹年画的发源地。年画村主要包括:年画展示馆、年画湖以及年画作坊。这是由苏州市投资3000万元援建的一个子项目。今天我们在年画村的行程是:了解绵竹年画的特点、观看绵竹年画绘制过程、欣赏绵竹年画名品、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现场体验、绘制一幅绵竹年画作为纪念。

下面让我们走进绵竹年画。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幅幅形态生动、颜色鲜艳、线条流畅,表现夸张的画作,就是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在2006年,被国家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年画,同领风骚,共称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历史久远,起于北宋,在明代时便已开始盛行,但发展到最蓬勃时期则是在清朝乾隆和嘉庆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商户已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数千名年画制作工匠,年输出年画1500

万份。据考证分析,绵竹年画当时发达的原因为: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尔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其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绘制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绵竹拥有一种特产粉笺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画作色彩鲜艳而不褪。

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那么绵竹年画具有什么特点呢?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

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归纳起来主要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等三种。

在技法上,绵竹年画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绵竹年画的代表作为《迎春图》。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1865-1938),作品描绘了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共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进入年画体验室这里是绵竹年画游客体验室。欢迎游客亲身体验、绘制绵竹年画。画得好坏不要紧,重在参与。过上一把画师瘾,激发自己艺术潜质,说不定一次偶然的体验,就能书写出关于你的传说。进入刺绣室绵竹年画发展到现代,除了在主题上反映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祖国建设外,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突破,年画不再只画在纸上,现在大家看到的刺绣就是绵竹年画的另一种表现手法。路途。刚才我们已经鉴赏了绵竹年画的精品《迎春图》,作者是绵竹人黄瑞鹄。这真是古有黄瑞鹄,今有陈兴才。陈兴才老人现九十岁高龄,他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传承人”。目前他是绵竹年画南派从艺时间最长,经验丰富的民间画师。陈兴才画坊。下面我们一起去见证一下绵竹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概括地说,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分为起稿、刻板、印线填色等三大过程。起稿就是由画师将构思成熟的作品画在纸上;然后将画在纸上的画作拓印在木板上,由刻板师进行线条刻板;刻好木板后,又反过来将木板上的线条拓印在画纸上,最后将拓印好了的线条年画进行填色,填色的次序由浅入深,最后由熟练艺人开像、勾金、踏花,完成整个制作工序。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过程(依画坊现场进行情况介绍)。最后,欢迎大家购买你喜欢的绵竹年画、支持绵竹年画。谢谢!四、景点之三——汉旺地震遗址(时间控制在60分钟)午餐后。路途。各位游客,下面我把绵竹市的基本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绵竹因地处绵远河,境内盛产竹子而得名。绵竹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总人口51万。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海拔504至4406米,其地理特征是:西北面为山地,东南面为平原。绵竹的山地虽然崇山峻岭,但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石基地之一;绵竹的东南面则一马平川,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

古老的绵竹不仅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是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三甲。绵竹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以“剑南春”集团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和以“龙蟒”集团为龙头的磷化工业和采矿业,以及在东汽带动下的机械加工业。食品工业分布在市区周围,磷化工主要分布在石亭江沿线,而机械工业则集中在我们正在前往的汉旺镇。汉旺,为绵竹市的一个镇。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留寓在这个地方而得名。它是四川省工业重镇,入驻企业包括中央和省市三级企业,其中东方汽轮机厂和清平磷矿,以及天池煤矿是这里的骨干企业。汉旺总人口为6.5万人,非农业人口占了近4万人。汉旺全镇GDP达130亿元,财政收入为3亿元,人均纯收人也是四川省的佼佼者。然而这一切却被大地震仅仅80秒的时间,彻底摧毁了,使昔日著名的工业重镇,变为揪心的地震遗址。今天我们参观地震遗址,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保护生态意识,增强爱护自然意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汉旺镇中心区域。刘秀雕塑广场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反映东汉光武帝刘秀英勇征战的大型群雕。“5.12”大地震已经使硕大的石雕四分五裂,当年东汉光武帝,与人斗,他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威风凛凛;但现在与天斗,王者的威风不在,大地震使他只留下半截身子,头颅已掉在地上。他仿佛在告诫我们:保护生态,防灾减灾才是硬道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为汉旺镇的中心——“刘秀雕塑广场”。下面我把汉旺地震遗址的分布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旺镇地处龙门山脉,与茂县和汶川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不足40公里。“5.12”汶川特大地震烈度为11度,而汉旺地震烈度为10度。所以,地震对汉旺的破坏力是相当大的。地震造成汉旺镇4859位同胞遇难,6789人受伤,受灾人口为6.2万人,几乎全镇人口都是受灾人口。地震使汉旺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9亿元,镇区房屋几乎夷为平地。规划中的汉旺地震遗址包括:(手指向)西边的东汽厂区,(手指向)东边的东汽宿舍区,以及(手指向)北边的汉旺老街区。往703、704家属楼的路途在大地震中,汉旺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的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发生在北边(手指向迎春门)的东汽宿舍区里。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坍塌,当时,谭千秋老师正在上课,危急时刻,谭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将四名高二学生保护下来。5月13日晚上,当救援的人们从废墟里将他扒出来时,他还依然张开双臂趴在讲台上,满身伤痕累累,惨不忍睹。最后四名学生在谭老师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而我们的谭老师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谭老师用双臂将死神死死地拦在自己的身后,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生之间的人间真爱。东汽703、704家属楼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东汽的家属楼。

“5.12”大地震造成这栋楼房一个单元的卫生间,从一楼到七楼全部垮塌,从而使两栋主楼房倾斜后,紧紧地挨在一起,被大家形象地称为“相依为命”。无独有偶,当时困在楼里的家属们,也不离不弃、相依相伴,共同克服了震后的恐惧、孤单、饥饿等物质和精神困难。这栋楼房对于建筑结构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旁边的那栋废墟楼房,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是被困了55个小时,最小的幸存者被解救的地方。5月14日晚上,来自贵州的消防官兵,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发现这栋废墟楼里有生命迹象后,32名官兵连夜冒着连续不断的余震,在摇摇欲坠的六层危楼下,徒手清理了12个小时,终于发现了幸存者,经过惊心动魄的施救,成功地将一岁的小女孩以及她59岁的外婆救出。当时现场一片欢呼,迅速通过新华网传遍全世界。看了这两栋震后楼房现场,以及地震的实际情况,结合专家的介绍,那么地震到来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是什么呢?地震来临,从人们感觉到晃动,到房屋垮塌,这期间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千万不要惊慌。很显然从楼上跑出楼外,这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楼梯本身就是建筑的薄弱环节,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切忌不能跑到阳台、楼梯、电梯等这些楼房建筑拉力最弱的部位,更不能跳楼。但愿灾难远离我们。我们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生命才有意义。汉旺镇中心小学家属楼眼前的这栋楼房是一处典型的地震损毁建筑。它原是汉旺镇中心小学家属楼,这是一栋老式楼房,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地震使楼板坍塌,巧合的是楼板则整齐垂直地,悬空挂在右侧墙壁上。令人触目惊心。旁边的房子是汉旺镇中心小学校址,地震中,这个学校共有87名学生,7名老师在这里遇难。在这里,我提议:我们向“5.12”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哀悼。(低头默哀状)伐木厂宿舍楼2008年5月14日,来自贵州的消防官兵在这里施救,他们利用液压剪、切割器、扩张器等特勤器材,在吊车的帮助下,逐层清除倒塌物,连续奋战6小时,终于将被埋压48小时的妇女张达菊救出。汉旺镇自来水厂汉旺镇自来水厂楼房二楼坍塌,三楼变为二楼,但旁边的水塔却完好无损。同一地点不同结构的建筑,在地震中的不同表现,值得研究分析。金鱼嘴电厂家属楼这栋楼房整体坐了下去,一楼全部坍塌,二楼变为一楼,整栋楼房严重倾斜。地震中有3人遇难,其余人员成功逃生,但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可想而知。绝缘桥“金花晓坝”地震断裂带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的这个位置是绵远河出山口。沿着对面那条公路往前走,再经过几座山,就是茂县了。目前,这条路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22亿人民币捐建,今后大家去九寨沟、黄龙,以及美丽的甘南藏区旅游,从成都出发,这条路是最快捷的通道。这条路目前正在施工。今天,我们在这里,将看到的一个奇特的地质现象,那就是“金花晓坝”地震断裂带。在给大家介绍“金花晓坝”地震断裂带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地震发生在山里面的故事。事实上,山里面的绵竹清平乡和天池乡比起汉旺镇来说,灾情要严重得多,因为他们离震中更近,这不仅表现在地震烈度上,也体现在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方面,所幸的是,山里的人口密度要小得多。当时由于山体滑坡中断了绵竹通往山里的公路,救援大军只能聚集在对面的公路上,而无法进山施救。我们的解放军官兵采取地面和空中“立体作战”的方式救援被困民众。在空中,解放军空投食品、饮料,飞机往返若干次运送出大批灾民;在地面,解放军冒着泥石流和余震的危险,徒步进山,搜寻幸存村民。当时七八千名被困人员花了几天几夜从陆路走出来,就是通过我们眼前的这座桥,而安全撤离的。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看见当时被称为“生命通道”的那座桥了。原因是:在6月12日,绵竹市在爆破处置上游堰塞湖泄洪时,洪水通过此处其流量达到每秒3000立方米,将桥体和桥面冲断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座桥在最后关头,承载了几千人生命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真可谓它“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了”。好了,下面我们回到“金花晓坝”地震断裂带上。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是一个名叫“金花晓坝”地震断裂带。这个断层穿越了山体、河流、道路,断裂缝从山上一直冲到这里,坡上的堡坎还清晰可见好几条裂缝,到河水边却没有了。这里的水泥路面,从这个地震断裂处,被整整地抬升了一米多高。后面的那座山曾经是美丽的紫岩山公园,因处在断裂带上,地震时山体滑坡,地表错动,整座公园已荡然无存。集贤社区这里曾经是汉旺镇集贤街道社区,这里曾经是汉旺镇繁华的商业区,这里曾经是汉旺镇人口密度很高的居民区。但是这里也是汉旺镇遇难人数最多的地区。“5.12”大地震把这里夷为平地,现在已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地震中,有三千多位同胞在此遇难,其中就包括那位用摩托车将亡妻接回家的吴加芳的妻子。吴加芳的家是在离汉旺几公里的兴隆镇,当天他的妻子就在这个地方会友玩耍。地震后的当天下午,他赶到这里时,任凭施救民众手挖楸拗,都始终没有见到遇难者,第二天,吴加芳又来到这里,他妻子的遗体终于被救援人员挖出来,于是,他用找来的绳子,将亡妻捆在他的背上,用摩托车将妻子接回家。恰在这时,被前来采访的英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了这感人的一幕,当天,取名为《给妻子最后尊严》的照片传遍了全球。汉旺镇政府现在还只留下一点残破的门墙的这个地方,原来是汉旺镇政府所在地。地震发生时,大院内成“品”字型的三栋楼房,在短短的七秒钟,轰然倒下,十七名工作人员在这里遇难。我们刚才参观了汉旺地震的部分遗址,看到了昔日欣欣向荣的工业重镇,现在已变为一片废墟。其实,汉旺镇只是绵竹市在这次大地震中的一个受灾缩影。绵竹被确定为极重灾区,51万人基本上都

是受灾人口。在地震中,绵竹有11117名同胞遇难,有×××名同胞失踪,有×××名同胞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多亿元。真切地希望大家关注绵竹、支持绵竹。五、景点之四——东汽广场钟楼(时间控制在20分钟)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家经常在电视里、图片中,看到的“5.12”汶川大地震的标志性建筑——汉旺钟楼。由于这个钟楼采用电力驱动,地震来临时,瞬间电力中断,所以钟楼四面指针永远定格在14点二十八分,成为“5.12”大地震的标志性见证物。同时,钟楼在地震中依然挺立,也象征着绵竹人民不被灾难打垮的坚强性格。各位游客,七十多岁高龄的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的第二天上午就来到了绵竹、来到了汉旺,以后又多次来到绵竹和汉旺。温总理就是在这个广场看望受灾民众的。中央电视台《震撼世界七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惊天动地》,以及冯小刚大片《唐山大地震》都在汉旺实景拍摄,也在这个广场进行了实地取景。欢迎大家照相留念,让历史永远铭记那地动山摇的八十秒!六、景点之五——汉旺新城(时间控制在20分钟)我们现在来到了汉旺新城。汉旺老城倒下了,但汉旺新城又拔地而起了。2008年5月23日,温总理第二次来到汉旺告诉汉旺人民时说:“我跟你们一样坚信,我们活着的人,一定会努力建设一个新的汉旺镇”,同年1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汉旺,视察新城建设时说:“让汉旺镇以崭新的面貌拔地而起!”,在短短的时间内,汉旺新城在江苏省无锡市委,无锡市政府的关怀下,以及无锡人民的倾情援建下,迅速崛起,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汉旺新城以“川流不息,生态家园”作为建设定位。新城里三条河流穿城而过,隐含了四川的“川”字,也喻示着灾后的汉旺坚强重生,生生不息。这既是对城市建设的定位,也是无锡人民对汉旺的深情祝福。汉旺新城总投入12.5亿元,全部由江苏省无锡市援建。援建项目包括:学校、医院、安置房、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敬老院以及城市配套设施。事实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苏州市和无锡市的援建,只是江苏省对绵竹市援建的一部分。2008年8月,江苏近两万人援建大军就进入绵竹市,省委书记、省长牢记总书记和总理的嘱托,亲临绵竹,并确立了“举全省之力,聚全省之财,集全省之智,支持绵竹恢复好、建设好、发展好”的援建工作方针。江苏省全社会积极行动,财政资金投入78亿元,各种社会捐赠32亿元,累计对绵竹投入援建资金高达110亿元,是18个对口援建省市中,投入最多的一个省,共援建了包括绵竹所有学校、医院,部分乡镇街道,以及绵竹经济开发区、体育馆、安置房等在内的312个项目。绵竹人民永远忘不了江苏人民的大爱支援!绵竹人民定会感恩奋进,再创辉煌.七、景点之六——九龙镇观光区(时间控制在30分钟)车览龙门山乡村旅游观光带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的位置为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的交汇地带,右边的山峦属于龙门山脉中段。这条公路起于汉旺镇,止于广济镇。沿途分布了数百家乡村酒店和农家乐。这里是绵竹市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有东方“阿尔卑斯”之称。每到春秋季节,满山遍野的梨花和梨果形成了“花的海洋”、“果的世界”,蔚为壮观;每到隆冬时节,炙热的温泉会为你洗去疲劳,滋润皮肤。2007年这条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九龙镇扬州水街九龙镇扬州水街由江苏省扬州市援建。整条街除了具有江南民风外,还柔和了川西元素,因而这条街被形象地称为“具有江苏和四川特色的小丽江”。水街依地势而建,由高向低梯度延伸,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水街的天然山泉水游走在大树、小桥之间,更增加了这条街的灵气和活力,再加上远处的炊烟,宛如世外桃源,如诗如画。清泉生态公园清泉生态公园被称为绵竹后花园,距绵竹8公里。公园主要以4000亩梨园为载体,集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演艺为一体的风景区。主要包括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演艺广场、滑草场、山地自行车道以及无隐寺。清泉公园4000

亩梨园以无公害梨树和数百家农家乐组成。春天,人们头顶温暖的太阳,在洁白的梨花中,体味春意,感受那些带着花草芳香和泥土原味的空气沁人心脾。秋天,人们又在徐徐山风里纳凉品果,畅享大自然丰富的负氧离子。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由江苏省投资2150万元援建。园区内种植有优质无花果、葡萄、梨子、草莓等;养殖有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鸡。目前,园区已培训当地农技人员110人次、农民320人次,演艺广场:九龙山梨花节,赏果节,山货交易节最重要的一个互动空间。九龙壁正面九条龙栩栩如生,背面的一檄《援建赋》记录了九龙在5.12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扬州人民与九龙人民的团结互助,重建家园的美好故事。滑草场由扬州援建,是使用履带用具在倾斜的草地上滑行的运动,最初作为滑雪运动准备的一环,从德国推广到欧洲各国备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从而风靡全世界,它所具有的娱乐休闲性,使许多追求速度和激情的人们对这项活动乐此不疲。对于远离雪山或身处夏季的滑雪爱好者来说“滑草运动同滑雪一样”使人们在感受风一般速度的同时又能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山地自行车道由扬州援建,坡度稍缓,宽度在4米左右的盘山路,可以用作车行登山路。在人们休闲的时候,骑上山地自行车,既可以呼吸道山里的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还可以联络朋友之间的感情。无隐寺始建于宋代元六年,距绵竹市区12公里,依山而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寺后林地千余亩,山清水秀。此寺采用中国寺庙的传统布局依山而建,随山地变化,立面轮廓优美。本寺有冒木井,无隐洞等知名景点。关于这无隐寺,有一首七言绝句“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生动的描述了无隐寺的美,刻画了作者与世无争的高贵情操。景点之七——遵道镇棚花村(时间控制在30分钟)遵道镇棚花村在宁静的山边,有一个被果树环抱的小山村,那

里有香喷喷的农家菜,甜脆脆的大香梨,还有白胖胖的年画娃娃。那就是遵道镇棚花村。遵道镇棚花村是以村民集中居住地为依托,以川西民居庭院为建筑特色,以北派绵竹年画为主轴,以观光农业为内容的旅游地。“5.12”大地震,使棚花村农房几乎全部倒塌。在江苏省常州市的帮助下,棚花村又焕然一新。由常州市投资1000万元,新建的2619平方米的年画传习所及游客集散中心,已交付使用。传习所集影视、休闲、游客集散、年画刺秀培训、实作展示、售卖于一体。目前棚花村是农业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八、景点之八——土门镇麓棠温泉(时间控制在120分钟)麓棠温泉麓棠温泉位于土门镇梅子沟山脚下,自涌水量每天672.3吨,水温38摄氏度。麓棠温泉将投资10个亿,建设温泉会所、温泉别墅、四星级酒店以及高尔夫球场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正式营业。该地下泉水含有对人体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为重碳酸钠含硼、硅、氢的氟、镭、硫化氢淡热温泉。据专家鉴定,这种温泉在自然界不多见,洗浴后具有消毒杀菌、软化表皮,使皮肤清洁润滑,活血化瘀之功效,对风湿病、皮肤病、抗衰老、血管硬化、软组织受伤等都有很好的疗效,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玫瑰园占地20000亩的玫瑰园,是由北京银谷公司和成都金玫瑰公司共同投入25亿元打造的中国玫瑰谷。项目建成后,玫瑰园将全面融合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玫瑰种植、第二产业——玫瑰精油提炼加工、第三产业——旅游休闲度假。

缅怀革命先烈之旅

姜诗

早晨好!

这次缅怀革命先烈之旅行程二天,主要景点是中江的黄继光纪念馆同绵竹的杨锐墓。

黄继光的名字,是忠勇同正义的化身,是爱国和奉献的典型,黄继光的精神感天动地,催人奋进,气壮山河,举世同钦。黄继光纪念馆是净化心灵的殿堂;纯洁思想的熔炉,到这里参观将会受到精神的洗礼。

作为英雄故乡,中江还有两个革命先烈,应当追思同缅怀,他们是代资杰同王本鉴。代资杰是三十年代中江地下党的领导者之一,他组织工农搞暴动,高举义旗酒碧血。王本鉴是解放前夕中江地下党工农自卫军的领导,他身先士卒作前驱,慷慨挥师迎解放。

杨锐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牺牲在北京菜市口,他的墓在绵竹公园内,瞻仰杨锐墓将会使你的思想受到鼓舞,精神得到振奋。

为了让各位旅客对杨锐有更多的了解,大家不妨利用行车途中的时间,听我简要地介绍一下杨锐的英雄事迹。

杨锐(1857-1898)字叔峤,绵竹小西街人。锐风骨奇峭,品学兼优,才思优渥,从小就有远大抱负,常以“莫将青史让前贤”一类豪言壮语来激励自己。

张之洞督学四川时,对精通经史的杨锐特别赏识,选拨他进尊经书院深造,锐不负长者之所望,奋发向上,成为书院成绩优异的“五少年”之首。张之洞称赞他说:“锐弟兄蜀中今日之轼辙,之洞不虚此行。”

1885年,锐28岁时中举人,1898年考取内阁中书,进入国家最高权力中枢。他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是他不懈的精神追求。他是积极支持光绪皇帝变法维新的“四章京”(亦称“军机四卿”)之一。1898年8月早就对变法维新心怀不满的慈禧太后突然发动政变,维新志士猝不及防,锐等“戊戌变法六君子”在北京柴市口从容就义,场面极为悲壮。临刑前杨税一腔豪情一身胆,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慷慨赴死,当其头颅落地时,他双目圆蹬,怒视监斩官,鲜血从脖颈中喷射而出,“血吼丈余”后人赞曰:“烈士冤愤之气,千秋尚凛然矣。”

绵竹同中江一样,革命烈士很多,除正义凛然的杨锐之外,还有在解放前夕,牺牲在成都通惠门的“成都十二桥烈士”之一的王干青。是他同战友一起组织发动了震惊全省的绵竹“七四” 农民暴动。在这里我想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王干青的革命生

涯,使在座诸君对他有更充分的了解。

王干青(1889-1949)绵竹五福乡人,他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远大理想,18岁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堂,由于品学兼优,深受张澜器重。1920年赴广东接受革命洗礼,在“毓秀楼”拜谒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受到很大的启迪同鼓舞,返川后立即行动,于1921年与郭云川等人创建“中华革命党”。1927年6月在成都经地下党领导之一的张秀熟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党的宣传组织工作。1928年同绵竹地下党县委书记黎灌英及张民宽等人一起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绵竹“七四”农民暴动。1997-1938先后两度赴延安学习革命真理,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1949年12月,成都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并遭惨杀于成都通惠门十二桥。临刑前干青烈士铁骨铮铮气壮云天,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的革命史诗。

到民风淳厚的中江,你还可以听到当地文艺工作者演奏被誉为音乐活化石的仓山大乐,品尝到中江的名小吃,中江挂面同八宝油糕。仓山大乐诞生于周代,经过历史的洗礼,它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仓山大乐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备极欢快,深受观众喜爱。

到历史文化名城绵竹,游的、看的、吃的可就更多了。在那里绵竹年画誉满全国,剑南春酒飘香四方。要参观寺庙,这里有被巴蜀奇才李调元题诗时称为天下第一禅林的祥符寺,还有被新都状元杨升庵大加赞赏有川西灵隐美称的三溪寺,还有汉代留侯张良辞官后隐居悟道的白云山中白云寺。吃的东西除剑南春酒之外,绵竹的松花皮蛋也是挺有味道,挺有名气的。

各位游客,你们这两天的旅游,不仅会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精神也会变得更加欢快。衷心祝愿大家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三、景区景点

三星堆博物馆导游词

三星堆博物馆

各位游客,经过一个小时的旅行,我们即将到达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位于成都市北约30公里的广汉市城西,距今约5000年~2800年,保护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也是蜀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目前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2000年,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历代蜀王]讲三星堆不能不提到历代蜀王。蜀是中国古代的古老部落,武王伐纣就有蜀国参与其中。“蜀”字甲骨文写作“虫”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蜀,蚕也”。传说中最早的蜀王跟蚕有关,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便是教人们把野蚕驯养为家蚕,后来被人们尊奉为蚕桑纺织业的鼻祖之一,所以人们认为蜀是个善于养蚕的民族。

蜀王蚕丛长什么样呢?传说是“纵目”,死后作“石棺石椁”。石棺椁四川早有发现,“纵目”却不知为何物,直到三星堆遗址中出土大量青铜纵目面具后,我们才开始领略到“纵目”的神采。

蚕丛其实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史书说他距今三万多年,那是不可能的。蚕丛之后,比较著名的蜀王有柏灌和鱼凫,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大致就是属于传说中的鱼凫王朝时期。鱼凫是一种食鱼的鸟,证明蜀王与渔猎有相当深的历史渊源。

大约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蜀国开始由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统治。传说杜宇是从天而降,妻子乃井中所生。杜宇定都郫县,教民农耕,发展了四川的农业经济,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北方人叫布谷鸟),时时提醒蜀人耕种庄稼;丛帝鳖灵原为望帝杜宇的宰相,望帝死后继任为蜀王,号开明帝。他的主要贡献是治水,大家都知道李冰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实最早治理都江堰的不是李冰而是鳖灵,他挖开岷江边的玉垒山,开凿人工运河“柏条河”,成功地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时间比李冰早很多。鳖灵开创的开明政权传了十二代,战国末期被秦国大将司马错消灭,蜀才正式并入秦的版图,叫蜀郡。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三星堆遗址发现于广汉市城西的南兴镇真武村。自古以来,村庄中部有马牧河盘桓而过。河的南边有三座人工堆积的黄土堆,形似天上的三颗星星,学者认为是古人修筑的祭祀台。河的北面,有一月牙似的高地,叫月亮湾,三星堆与月亮湾遥遥相望,成为古城广汉著名的八景之一,叫“三星伴月”。轰动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就发现于这块风水宝地上。

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1929年春,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掏挖水车坑时,突然挖出一大坑玉石器,总数达400多件,后来这批玉石器有一部分出现在文物市场上,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1934年,英国传教士、原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得知此事,毅然率华西大学博物馆考古队到达月亮湾,对玉石坑进行深入发掘。当时发现陶器、玉石器等600多件,并且认定这是商周时期的遗物,三星堆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但由于社会动荡,这次发掘仅持续了十余天。

1986年7月,当地农民在取土烧砖时发现了一些玉石器,四川的考古工作者闻讯后及时赶来,先后发掘两个不足20平方米的祭祀坑。一号坑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3立方米的烧骨。闻名天下的金杖便出于此坑;稍后发现的二号坑不仅比一号坑更大、更深,而且出土的文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要丰富得多,总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件左右。其中,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玉璋等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两坑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那是千古未有,就象打开了古蜀国的宝库;而且许多文物与中原文物相比还存在一些差异,尤其出土了大批与欧洲人或南亚人面孔相似的青铜面具,令人不禁怀疑三星堆文化究竟是中华文明还是外来文明的产物?

消息传开后,世界为之震动。三星堆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神奇足以与玛雅文化相媲美”,“比著名的兵马俑更不同凡响”,并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

好,三星堆博物馆到了,请大家带上贵重物品,随我走进三星堆这个神秘的世界。

1 号展馆

[展馆概况]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观”的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目前,三星堆遗址保护区达12平方公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在遗址东北角建立的陈列三星堆文化瑰宝的博物馆。

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就是后面那座土灰色的大楼。进入新世纪后,鉴于原来的博物馆空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展示三星堆的奇珍异宝和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三星堆又修建了一个新馆,即我们前面的一号馆,原来的老馆改称二号馆。一号馆和二号馆也有了分工,一号馆是综合馆,陈列陶器、玉器、金器、青铜器各类文物,主要反映三星堆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号馆是青铜器馆,主要陈列三星堆发现的青铜文物精品,让世人领悟三星堆文化的不同凡响。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属于顶尖的范畴。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这是三星堆遗址地图,它清楚地显示了三星堆遗址的全貌。这就是鸭子河和马牧河,这是三星堆的三段古城墙,这是三座土堆,即三星堆;这是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宫殿区等。

请大家注意,三星堆文化遗址地处两条河流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在于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而农业需要灌溉,所以人类选择的居住地,已经不再是北京猿人住的那种山洞,而是到平原地区建房居住了。当然,傍水而居也给人类造成不便,那就是洪水泛滥,往往会冲毁两岸民居,所以有一种说法,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极可能就是被洪水所毁灭的。

这是历代蜀王示意图,刚才我们在路上已介绍过,传说中最早的蜀王是蚕丛,后来归秦的是开明王,三星堆古蜀国相当于鱼凫王朝时期,与中原商周时期相近,比目前成都发现的金沙文化要早。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沧桑史

古史传说中古蜀国有五代蜀王。第一代蜀王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是教民种桑养蚕;第二代蜀王名叫柏灌,关于他的具体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柏灌”是一种水鸟;第三代蜀王叫鱼凫。“凫”就是鱼鹰,三星堆发现了大量鸟的造型,其中鱼鹰的形象最多,一般认为,与三星堆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鱼凫王。第四代蜀王叫杜宇,杜宇就是杜鹃鸟。相传他“教民务农”,倍受爱戴,但却无力治理蜀地的水患,而来自川东荆楚地区的开明氏,由于治理了水患,受到人民的拥戴,取代了杜宇而成为第五代蜀王。推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从夏朝至商末周初,杜宇估计是从商末周初至春秋中叶,开明氏则是从春秋中叶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

在北达汉水流域,东至荆江地区,西南迄大渡河,金沙江及今贵州北部一带,分布着许多蜀文化的遗址和遗迹,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位于蜀文化圈的中心区域,是三四千年前是古蜀文化的中心。

三星堆文化从距今5000年到2800年,延续了2000多年。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上看,三星堆文化分为四期。

三星堆一期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这个时期的陶器以宽沿平底器、镂孔圈足器等为主,制作方法多为手制,生产工具以石制的斧、锛、凿为主,器型小,同时出现了玉璧、玉圭(guī)、玉环等小型礼仪用品。

遗址内发现了许多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多为干栏式建筑,其优点是材料易得,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房屋面积一般为二、三十平方米,最大的一处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估计是公共性质的建筑。

1997年,在三星堆西城墙外的仁胜村发现了20多座长方形土坑,坑中出土的玉锥形器的形制、风格和江浙一带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墓葬中所出土的玉锥形器极为相似,说明了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很早就有了文化联系。

四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非常广阔,特别是在成都平原发现了很多古城遗址,其中以新津龙马乡宝墩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崇州双河、紫竹村古城遗址、郫县古城遗址等的发现为大宗。这些古城的发现,说明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已经有了大小城邦组织,其中只有三星堆脱颖而出,成为古蜀国的中心都邑。

考古学意义上的三星堆文化是以三星堆遗址二至三期文化为代表,大约距今4000年至3200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代,这是三星堆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一般认为属于古蜀史传说中的鱼凫王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具地方特色的高柄豆、小平

底罐、鸟头把(ba4)勺等陶器大量出现,并形成了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

从二期开始,三星堆进入了文明时代。人们修建了城墙,东、西、南三面城墙。面积近4 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市也已建成,城内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按不同的功能、需要分为居民生活区、作坊区、祭祀区、墓葬区、宫殿区等。

一般认为,城市的建立、祭祀场所的设置、青铜器的产生、文字的出现等是古代文明和国家产生的标志。三星堆已经不是一般的聚落、村寨,而是雄踞在西南的早期城市、国家,特别是结合遗址中的出土文物来看,古蜀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星堆古蜀国并没有因为“蜀道难”而与其他地区不相往来,遗址中出土的玉戈、玉璋(zhāng)、陶盉(hé)、铜牌饰、铜尊等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在四川彭县竹瓦街发现了商末周初属于中原的铜觯(zhì)和铜尊,很可能是蜀国的军队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周王赏赐给蜀王的战利品;中原甲骨文中也不乏有“征蜀”、“伐蜀”、“蜀射三百”等记载……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说明了古代蜀国是充满开放精神的。

三星堆遗址四期文化是早蜀文化由盛转衰时期,大致相当于商末周初,距今3200~2800年左右。

四期的陶器以小平底罐和尖底器为主。在这个时期,某种因素使宏大的三星堆古城被突然废弃,三星堆文明中断了在本地的发展进程。2001年初,随着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古蜀国的踪迹才显清晰。金沙遗址的时代约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晚于三星堆遗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学者们认为,自广汉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了成都,古蜀文化至此转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单元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形体硕大的陶盆、陶缸、陶罐等,可能是装粮食的容器,它们器型多、体量大,反映了当时农作物生产的多样性。家畜饲养,是农业兴旺发达的标尺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家养动物遗骨及猪、羊、马、鸡等动物造型较多,可以想见当时家禽饲养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农副产品也很丰富。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器,说明粮食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外,已经有了剩余部分用于酿酒,在这些酒器中,以陶盉和瓶形杯最具特色。

陶盉(hé),大多高三四十厘米。陶盉下部的三只中空袋状足既可以加大陶盉容量,又可生火加温,设计极为合理。在遗址的一个土坑中,曾发现一件陶盉与20多件瓶形杯放置一处,可见这些酒器是配套使用的。

瓶形杯被做成喇叭口、细瓶颈、圆平底,有的颈部还有纹饰,看起来质朴美观,由于这种器型瓶颈较小,有学者推测当时的酒应可能是去了“酒滓(zǐ)”的清酒。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共出土80多枚象牙,经鉴定为亚洲象的门齿。学者们认为它们是统治阶级财富的象征。至于象牙的来源,有可能当时本地出产大象也有可能是蜀地与周邻国家甚至更远地区商贸交易的结果。

古蜀地处内陆,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却出土了近5000枚海贝。按一般的解释,海贝是文明社会初期从事商品交换的原始货币,可见古蜀国与周边地区商贸往来的频繁。二号祭祀坑中还出土了4枚仿海贝而成的铜贝,这种铜贝在全国范围内都很少见到,它是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金属货币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三、四千年前蜀地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就有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据考证,先秦时期就已经开通了以成都平原为起点,连接古代中国与南亚、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古代蜀

人在崎岖的山道上究竟走了多久,但是我们能体会到的是古蜀人坚忍不拔的精神与毅力。正是这种精神与毅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也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

第三单元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陶器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具有不透水,而且可以经受高温烧烤,因此成为各个农业民族的生活用品。

三星堆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小平底和尖底的罐、钵、杯、盏等,它们是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这种尖底器,底部小到呈圆锥状,根本放不稳,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类似器座的器物,估计是和尖底器搭配使用的。

高柄豆上面是盘状体,主要用于盛(cheng2)放食物,下部是喇叭形圈足,连接二者的是管状的豆把(ba4),有的豆把残长竟达70多厘米,这是席地而坐的古人们为方便生活而设计的一种很巧妙实用的生活用具。这件高柄豆的器座上还刻有一只眼睛,眼睛图形在三星堆文物上出现较多,必定有深刻的寓意。

三足炊器可能是古人蒸煮食物的器具,三足呈鼎立之势,足下可以生火加温,三足均为中空,与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可以用于盛(cheng2)水或放置食物,其硕大的形体及独特的造型非常罕见。

三星堆出土的陶盖纽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从造型上讲,有莲蓬状的,鸡冠花状的,有的还像清真寺的屋顶,盖的部分是轮制而成的,纽的部分则用手工捏塑,充分显示了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遗址中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鸟头把(ba4)勺”,勺体部分大多损坏,只剩下有鸟头造型的“勺把(ba4)”。鸟弯弯的勾喙与鱼鹰极为相似。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古蜀国可能与传说中第三代蜀王鱼凫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大批鸟头勺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三星堆的陶器以朴实无华的特质,再现了古蜀人日常生活的生动画卷,并对三星堆遗址年代的测定及三星堆文化的分期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四单元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玉石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我国的制玉业就很发达,这一时期以良渚文化玉石器为代表,至商代则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石器最为著名,而三星堆蔚为壮观的玉石器群,又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国。

古人认为“美石为玉”,这几块出自遗址北面鸭子河的石料都是古人用来制作玉石器的原料。三星堆玉石器的石料大部分来自四川茂县、汶川至都江堰一带。

石料表面平整光滑的切割痕迹,很可能就是几千年前老祖先留下的手迹。玉石的硬度大、成型过程也较为复杂,在三星堆遗址中,我们尚未发现制作玉石器留下的工具,那么在青铜时代古蜀人究竟是用什么工具来加工玉石器的呢?

三星堆成组成套精美绝伦的玉石器充分说明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艺、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商代古蜀国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玉石器加工作坊。

《周礼》中有“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cóng)礼地;以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以白琥(hǔ)礼西方,玄璜(huáng)礼北方”的记载,可见玉石器在中国古代广泛用于祭神(shen2)祇(qi2)、拜天地。三星堆的玉石器大多是具有浓厚宗教祭祀色彩的礼仪用品。

凿,本是一种工具,而三星堆的玉凿选料考究,加工精美,没有使用过的痕迹,特别是二号坑中的“凿”出土时均是放在铜罍(léi)中,证明这些玉制的工具是祭祀中奉献给神灵的礼器。

遗址中出土大量加工精细的工具和兵器,包括矛、斤、斧、刀、剑等器物也同样不具备实用价值,出土时刃部犀利如新,并多出于祭祀坑中,应该也作为礼器。礼仪化的玉石兵器、工具是三星堆玉石文化的重要特征。

这件玉剑尽管前锋残断,仍很珍贵。古代四川地区流行一种青铜短剑,因形似柳叶而称作“柳叶剑”。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它流行的时代晚,来源于其他地区,但三星堆这件玉剑的出土,证明了柳叶剑很有可能起源于蜀地。现在,有的学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见解:认为“柳叶剑”尽管叫了许多年,但它正确的名称应该叫“竹叶剑”。凭心而论,就这种剑的形状看,较之柳叶更像竹叶,以四川地区遍地茂盛竹林来看,也许古蜀先民造这种剑就是仿照竹叶的样子制成的。

在三星堆玉石礼器当中,以戈和璋(zhāng)的数量最多。“戈”本是一种兵器,但这些用玉石制作的戈,加工精细,器身极薄,不具备杀伤力,出土时刃部完整如新,没有使用过的痕迹,应该是用于仪仗的器物,在宗教仪式或表演活动中可以壮大声势,同时在祭祀祖先、吁请神灵降临的活动中用于驱邪镇魔。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并且将这一理念体现到了礼器中。这种外方内圆的琮,其主要用途是祭地。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出现在三星堆则说明两地很早便有了文化交往。

三星堆玉石器中圆形器物较多,分别是:璧、瑗、环。这些颇具中原文化色彩的器物说明当时的三星堆文化和中原文化联系已较为密切。这三种器物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璧,在古人心目中璧是天盖的象征。《周礼》中将璧列为“六器”之首,可见璧在中国古代祭仪中属于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这件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发现形体最大的石璧,它的直径达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形似一面水井的盖子,这件石璧上有明显的管钻痕迹。

这组石璧,大的直径十多厘米,小的直径只有两三厘米,出土时发现它们在坑中从大到小叠置如石笋,象征着群峦山峰,可能有通天的含义。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些纺轮之类的生活工具就是从石璧中间取下来的石芯加工而成的,可谓物尽其用。

“璋”是三星堆最有特色、数量最多的一种玉石器,三星堆的玉璋分为边璋和牙璋,前端分牙开叉的称为牙璋,斜边平口的称为边璋。这件牙璋,选料考究,通体乌黑发亮,长90.8厘米,厚仅5毫米,刃口部分虽薄却犀利如新,下端柄部两侧有加工精细的多齿形扉棱及镂空花纹,庄重典雅。

这是目前发现全国最大的璋,残长1.59米,估计原长应该在两米以上,两端刻有精美的纹饰,线条流畅,细若发丝。整件器物加工困难度相当高,仅就切割一块两米多长的玉料来说都是一件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事。

“鱼形玉璋”是三星堆文化特有的一种器物,因整体外形像一条鱼而得名。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大量鱼和鸟造型的器物,这可能和当时的图腾、自然崇拜有关,鱼形玉璋是和鱼凫王朝有密切关系的器物。

三星堆工艺精湛、种类繁多的玉石礼器足以证明三星堆古蜀国至迟在商代晚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宗教祭祀制度。

第五单元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在距今4000年前后夏代的文物,而中国青铜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是商周时期,三星堆的青铜器正属于这个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

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的器壁内侧发现了残留的泥芯,即内范,这一点足以证明三星堆青铜器是采用范铸法浇铸成型的。

这件铜牌饰看似普通,实际很不平凡。因为这种铜牌饰曾经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后来消失了,成为了一种流行时间短、特征明显的器物,在中国青铜器发展史和早期文明史研究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三星堆的这件饰与二里头文化的非常相似,它们之间或许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三星堆出土的铜铃共有40余件,有鹰形的、花形的、兽面形的等,极尽变化,造型美观,而且均有铃舌,能敲击出音;另外还有各种昆虫形的铜挂饰,估计是与铜铃配套悬挂的。

三星堆发现的铜戈,造型奇特,长20厘米左右,援呈细长的等腰三角形,两侧有锯齿,这种锯齿状的戈在全国还是首次见到。从这种戈呈薄片状、不大具备杀伤性这点来看,可能是仿同类实战兵器制成的礼仪用品。

这件造型奇特的铜璋仅见于三星堆,长13.5厘米。与一般牙璋造型最大的不同是它器身呈拐折状,一侧有弯钩,颇为罕见或许是三星堆某件人物雕塑手中执拿的物品。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金器100多件,它们大多属金银二元合金,金的含量一般在85%左右,另外的15%大多为银。三星堆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过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并运用了模压、粘贴、雕刻、镂空等技术。

戴金面罩的人头像是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金面罩采用金皮捶拓而成,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眼、眉处镂空。57件青铜人头像中为什么只有4件戴了金面罩,是表现不同的肤色还是不同的地位?其深沉含义又何在?在世界考古史上,古埃及、古希腊都曾出土有金面罩,三星堆与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

金杖,出自一号祭祀坑,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采用的是金皮包卷在木头上,出土时,金皮内还有碳化的木渣,金皮重约500克。在金杖的一端,有一段长46厘米的图案,下方为两个头戴五齿高冠、耳戴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笑容可掬,另外两组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有学者推测,这段图案可能表现的是以鱼和鸟为祖神崇拜的两个部族结盟,建立了三星堆古蜀国,渔猎曾作为当时的经济生活手段。也有学者认为那不是箭,而是“穗形物”,并估计当时农业已经有了水稻种植。

至于金杖的性质,学者们一般认为,金杖集神权、王权于一体,既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也是大巫师手中的魔杖、法杖,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六单元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和精神的象征

三星堆的二号祭祀坑中共出土了大大小小8棵青铜神树。一号神树,虽顶部残断,高度仍达3.95米,这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形体最大的古代单件青铜器。从现代美学角度看,神树造型合理,布局严谨,比例适宜,对称中有变化,对比中求统一,虽然由多段多节组合而成,并采用了套铸、铆(mǎo)铸、嵌铸等工艺,但仍是一体浑然,称青铜铸造的精品。

神树由底座、树以及树上的龙组成。

树的底座呈穹窿形,三面镂空,象一座神山。树分三层,每层有三个树枝,树枝上有刀状的果叶、硕大的果实,在每颗朝上的果实上都站着一只鸟,全树一共有九只造型相同的鸟。树干上嵌铸了一条造型怪异的龙,龙头朝下,身体呈辫绳状,前爪匍匐在树座上,后爪象人手,身上还挂着刀状的羽翅。中国龙的造型从古到今千变万化,但像这样怪异的龙还是独此一见。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宝库中有很多关于神树的传说,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通过比较

研究,学者们认为三星堆的神树综合了扶桑、建木、若木的特点和功能,是这三棵神树的复合体。

传说扶桑神树生长在东海的尽头一个名叫“汤谷”的地方,“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十个太阳轮流上天值班,有段时间,十个太阳失去了控制,一起跑到天上去了,以至于世间草木枯焦,民不聊生,于是便有了“后弈射日”的神话传说。

若木神树生长在西边,是太阳下山的地方,树上也有十个太阳,光华普照大地。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鸟是太阳的象征,三星堆神树上的九只鸟表现的就是九个太阳。至于树顶已经残端,是否还有一只鸟,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说,三星堆的神树表现了人们对鸟的崇拜,对太阳的崇拜,这棵树可以说是中国“十日神话”

的实物标本。

传说中的建木神树生长在“都广之野”这个地方,它的位置恰好处在天地的正中央。树上有枝叶、花卉和果实,还有龙蛇等动物,一些叫做“众帝”的神人通过这棵树上天下地。三星堆神树的特点、地理位置都与“建木”吻合,联系与神树同出一坑一大批代表巫师、神灵的青铜雕像群,这棵神树极有可能是古蜀人心目中沟通天地、连接人神的“登天之梯”,神树上的那条龙,可能就是巫师上天下地的“坐骑(ji4)”。

古代流行一种“盖天说”,古人认为大地是一块平面,天空好像弧形的盖子,从东边到西极,古代中国人就是以东方扶桑、中央建木、西方若木这三棵神树为座标,构塑了一个以神话形式出现的宇宙观念。因此,三星堆的神树既是古人太阳崇拜的产物,又是古人心目中的“登天之梯”,同时也是代表古人宇宙观念的宇宙树。

Ⅱ号青铜神树,残高2米左右,结构与Ⅰ号神树相似,喇叭形的底座象征神山,三方各铸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有跪座人像,人像手呈抱握状,可能表现的是巫师祭祀神山、神树,作法登天的情景。树干(gan4)上套着“璧形器”,更强调了神树“通天”的功能。在树枝上还铸有很多铜环钮,可能用来悬挂各种造型的铜铃、铜挂饰等,那种辉煌壮美的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我国西南地区汉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摇钱树,它们在造型和内涵上与三星堆的神树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继承了三星堆“神树”通天通神的思想。在我国其它地方出土的树形灯盏同样是树崇拜的思想的一种表现。

青铜馆(第二展馆)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

前面就是2号馆,是以展示三星堆青铜文化为主的展馆。其外墙呈土灰色,

是大地的颜色,大楼造型呈陀螺状,象征三星堆古蜀国的历史是呈陀螺式上升,而在陀螺的上部(但不是顶部),是三星堆标志性的青铜纵目面具,象征三星堆文化是古代人类文化的高峰。

我们知道,青铜是铜、铅、锡的合金。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最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是商周时期,商代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那是非常著名的。其实,三星堆的青铜器较之商周毫不逊色。最能代表三星堆青铜器制造水平的,是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57件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和巨大的青铜立人像等。三星堆青铜器含铅量普遍较高,铅具有流动性和柔软性,可以使青铜器物造型更加繁复和优美。

青铜馆序展的主体展品是“人面鸟身”像。它的原型来自三星堆出土的小铜树树枝上端的造型。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的鸟形器物及鸟形图案纹饰。而古代文献记载的几代蜀王,如柏灌、鱼凫、杜宇等都与鸟有密切关系。鸟是古蜀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及祖先崇拜之物。陈列这个人首鸟身造像作为典型器物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又灵、人神互通的古蜀时代特征。

第一单元奇秘面具——三星堆青铜面具

正大神容——青铜大面具

面具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宗教文化产物,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中都曾非常流行,它常常被用于祭祀舞蹈或盛大的宗教礼仪上,成为古代巫师沟通人神的重要法器。

这件青铜面具宽132厘米,高72厘米,形体之大在三星堆的面具群中尤为引人注目。面具采用翻模浇铸而成,两耳以嵌铸法连接。额间留有方孔,估计原安装有饰物。面具威武有神、厚重沉稳,端庄谨严,表现了一种阴沉冷峻的精神气质,充分显现出神像的无穷威力及古蜀人高深的艺术造诣。

青铜兽面具

二号祭祀坑共出土青铜兽面具9件,器形为薄片状,有的兽面具的眼、额、口部描绘有黑彩。这些兽面造型并不是单纯模拟自然界某种兽类的形象,而是做了变形夸张的。兽面具上都有4个分布规律的小圆孔,估计是用来穿套细绳将兽面系挂绑定在柱头等或其他物体之上的。先民们把这种相貌凶猛威严的神兽作为避邪的神物加以崇拜,以祈求赐福攘灾。

灵光无极——青铜戴冠纵目面具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宽78厘米,高82.5厘米,眼球呈柱状外凸约10厘米。在额正中的方孔中补铸有高达68厘米的夔龙形额饰,龙尾内卷,势欲腾飞。

这件面具的耳和鼻采用嵌铸法铸造,出土时面具的眼、眉部描有黛色,口唇涂有朱砂。

这件面具与大型纵目面具一样,可能是对蜀国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特征的一种表现。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暗的天神烛龙。据说他睁眼就是白天,闭眼便是黑夜,《山海经》中记载它“直目正乘”,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又会不会是对“直目”的一种表现呢?

纵目千里——青铜纵目面具

这件纵目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神异的相貌与巨大的体量令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威力。

面具刀眉上挑,双眼斜长,眼球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中部有一圈镯似的箍;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鹰钩鼻、宽嘴,舌尖外露,似乎在神秘地微笑。这种形象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俗称的“千里眼、顺风耳”。

古籍《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学术界对于“目纵”的解释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纵”有“向前”“前伸”的含义,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正是对“纵目”的直观表现,因此认为这件面具代表的是第一代蜀王蚕从的形象;也有学者认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就像是杜鹃鸟的翅膀,认为面具表现的是古代传说中死后魂化为杜鹃鸟的第四代蜀王杜宇的形象;还有学者认为这件面具表现的是太阳神的形象等。我们认为这件面具是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

面具的两侧上下和额头中间都有方孔,方孔周围有明显的刻凿痕迹,说明孔是在面具做成或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加工的。关于孔的用途,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在上面镶嵌附件;二是将面具装配在泥塑或木雕等材质的神像身躯或大型礼仪建筑物上。

第二单元神巫群像——三星堆青铜人头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