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的指挥与控制

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的指挥与控制

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的指挥与控制
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的指挥与控制

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的指挥与控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战场信息传输的神经系统,在目标定位、火力攻击、指挥控制、战场协调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战场指挥与控制正日益网络信息化,这不仅使传统的指挥与控制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且使作战指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指挥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指挥系统的战场生存以及作战信息的运作,面临新的严峻的威胁;作战中的指挥与控制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困难。因此,认真研究网络信息化战场的特点及其对指挥与控制的影响,并据此确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于赢得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网络信息化战场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指挥控制的影响

(一)未来网络化战场系统的高度集成,使指挥控制呈一体化趋势。由于战场的网络信息化,实现了作战信息的横向传输,克服了信息纵向传输的局限;实现了作战信息的双向交互,进而把分布于战场的各个作战单元,以及侦察、决策、打击、评估等作战过程联接在一起。整个战场已不再简单地依照战略、战役、战术行动进行分割,而是被网络集成为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整体效能巨大的人??机系统,实现了战场系统的高度集成。主要表现在:一是作战系统集成。网络将诸军兵种的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协调系统、情报系统、各武器平台联结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统一整体。如海湾战争中,美军在战场网络的支撑下,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军联合作战的一体化组织指挥”。二是作战功能集成。网络将侦察预警、指挥控制、精确打击以及战场机动等主要作战功能集于一起,在各部分之间实施有效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实现了战场侦察实时化、打击目标精确化、指挥控制网络化。美军空袭利比亚,海空军联合行动仅用12分钟便完成了对5个目标的袭击,就是依靠战场网络实现这种集成的直接结果。三是作战力量集成。在网络的支撑下,战场上的各种作战力量都可以及时得到网络上所有的作战资源的支持,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战场力量结构形态,出现了“小部队、大合成、打大仗”的趋势。战场系统的这种高度集成性,客观上必然要求指挥控制与之相适应,从而使指挥与控制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二)未来网络化战场制信息权作用的提升,使指挥系统对抗更加激烈。传统军事观念认为战斗力的要素是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在信息战条件下,战斗力要素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上述要素只构成了军队的作战潜力,而能否在作战中形成现实的战斗力,则有赖于高效率的指挥控制,指挥控制能力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指挥控制地位的提高,使得决定作战胜负的因素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制信息权将起主导、支配作用,指挥对抗的结果可能是一方“耳聪目明”,另一方“耳聋眼瞎”,兵力兵器的优势虽然仍是胜利的基础,但已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以大规模高强度的空袭、电子攻击和其它手段瘫痪敌“神经系统”,将成为决定作战胜负的主要因素。指挥控制系统在整个

作战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它控制着作战系统的有序运行,一旦遭到破坏或摧毁,将导致整个作战系统的瘫痪。在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上,无论作战行动在陆地、空中、海上,还是在太空展开,都将离不开信息化的指挥系统实施指挥控制,双方若想最终获取制信息权,必将通过采取多种手段来破坏对方的指挥系统,削弱其指挥控制能力,同时保全己方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转来实现。谁赢得了指挥对抗的优势,谁就赢得了制信息权。而失去制信息权的一方,具作战力量不过是一盘散沙,毫无作战胜利可言。因此,随着制信息权地位的提高,敌我双方指挥系统的对抗将日趋激烈。

(三)未来网络化战场时空的高度浓缩,使指挥控制的方法更为灵活。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网络将陆、海、空、天、磁五维空间联结为一体化的作战空间,覆盖战场的每个角落,联结战场各个作战单元,在整个网络空间中,信息不停顿地高速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时空特征:一是极度扩张而又高度浓缩作战空间。一方面,兵力兵器的配臵更加分散,纵深更大,地面战斗可能有海上力量、空中力量的参加;战术级的作战,不仅会有已方上级兵力、火力的加入,甚至可能得到战略性兵器的支援,作战空间急剧扩张。另一方面,由于战场网络触点随着兵力、火力伸向战场的每一个角落,战场信息在网络中高速传播,作战又将浓缩在一个数字屏幕上,使战场情况一目了然,网络已经成为战场新的“集成空间”。二是极度浓缩作战时间。网络具有极高的信息传输速度。拥有战场网络优势的一方可以做到实时发现、实时传输,实时指挥、实时机动、实时打击、实时评估、实时保障。三是时空前伸。由于多媒体技术把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广播网络等集成为更加社会化、大众化的新闻传播媒体,因而处于战场之外的广大民众,坐在家里就可以了解战场所发生的一切,这就使得战场由前方伸向后方、由局部伸向全球、由军队伸向普通民众。信息化战场作战时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在组织指挥与控制时,必须坚持全局运筹、全程调控、随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能始终以作战需要为目的,灵活组合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的打击力量,使战场上各个级别的行动都围绕作战目的有序地展开。

二、着眼特点,立足现有条件,在网络信息化的战场环境中实施有效的指挥与控制

(一)多法并举,确保指挥与控制的畅通和稳定。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指挥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自始至终把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作为袭击的重要目标和作战重心。一些外国专家曾预测,未来战争将是司令部与司令部之间的较量,指挥系统的战场生存以及作战信息的运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指挥中断、协同失调、部队失控的可能性将客观存在。据此,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确保指挥系统的稳定和指挥与控制的不间断。一是要注重信息防御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系统面临的电子干扰、电子压制、电子袭击以及“黑客人侵”等行动愈来愈突出。因此,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防护,特别是指挥控制系统的防护,打好信息防御战,是确保指挥与控制畅通无阻的首要前提。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要统一制定信息防御战计划,集中使用诸军兵种的电子对抗力量,采取“三军联抗”的方式组织信息防御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军联抗”的整体优势,着重保护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及其网络,着力挫败敌人的电子进攻,确保已方指挥系统的稳定和指挥与控制的不间断。二是要实施隐蔽指挥。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信息战、电子战将

贯穿于战役战斗的始终。敌我双方围绕信息领域而展开的指挥与控制战,将取代空袭战的地位,成为首当其冲的战法。因此,实施隐蔽指挥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上指挥与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应综合运用分散配臵、电子屏蔽、控制发信、简易通信等多种手段,实施隐蔽指挥。指挥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应当预有接替指挥与控制的措施,并力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指挥与控制,着力提高指挥与控制系统的再生能力。三是要信息互通,情报共享。实现信息互通,情报共享是实施有效的指挥与控制的重要一环。各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力争满足作战指挥与控制的需求:在情报斗争方面,有三军联报(互通情报)、三军联反(反侦察)的指挥与控制体系;在电子对抗方面,有三军联抗的指挥与控制体系;在防空作战方面,有三军联防的指挥与控制体系;在指挥自动化方面,有三军连通的指挥保障体系;在战场机动方面,有三军联动的指挥与控制体系;在后勤、技术保障方面,有三军联勤的保障体系。总之,诸军兵种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要构成一体化的指挥与控制网,力求达到信息互通,情报共享。此外,还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欺骗迷惑敌人。通过隐真示假,声东击西,巧妙地与敌指挥系统作斗争,以敌人指挥的失误来赢得乙方指挥与控制的胜利。总之,要采取多种手段,确保乙方作战信息的畅通无阻,以便实施不间断地指挥与控制。

(二)因势制宜,切实把握战役指挥与控制的重心。抓住重心,是各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未来网络信息化战场实施指挥与控制时必须紧紧把握的重要问题。我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们,他们在领导中国革命及指挥众多重大战役作战中,无不十分注重把握战役重心。毛泽东强调指出:任何一级首长,都应当把自己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们指挥全局来说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放在其他问题或动作上。历次战争的实践证明,把握战役重心和关节,是取得指挥主动权、引导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正确确定重心。战役重心可以转换,一次战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心,但在一个时期或阶段内,只能有一个重心。联合作战指挥员在确定战役重心时,应当充分考虑战场实际情况,善于分析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科学预测战场趋势。从而确定自己的重心和所要把握的关节。如辽沈战役,战略指挥的重心在于控制锦州。只要攻克锦州,便实现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而战役指挥的重心在于塔山。只要守住了塔山,就意味着锦州战役就有取胜之把握。二是要迅速形成重心。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兵力,战役的奥妙亦如此。战役重心一旦确立,就应根据战场实际形成的态势及战役企图,迅速集中兵力兵器,形成战役重心。也就是说,要围绕战役重心,有重点地部署兵力,形成对敌优势。联合作战指挥员应当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力求把事先确定的战役重心,迅速转化为作战力量的重心。三是严密保护己方重心。现代侦察手段广泛运用于战场,使我军战役重心增大了暴露的可能。在作战过程中,对方将竭力发现和攻击我方的战役重心。为此,在采取隐蔽伪装的同时,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要增强反侦察和对空防御的力度,积极有效地保护战役重心。四是要适时转移重心。战役重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动态因素。随着战役的发展,战役重心也将随之转移。为此,联合作战指挥员应当洞察战场趋势,切实掌握战役契机,及时预见战役重心可能的发展变化,当机立断,适时实施战役重心的转移,并正确运用兵力和战法,促进战役转折的圆满实现。

(三)积极打击敌指挥系统,限敌利用战场信息。积极袭扰、破坏敌指挥系统,是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诸军种联合作战指挥的重要内容。只要破坏了敌人的指挥系统,就赢得了己方指挥的稳定。世界军事强国十分注重实施指挥与控制战。美军认为,指挥与控制战适用于各类军事行动和所有战争级别。美军指挥与控制战强调综合运用作战保密,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和物理毁伤等手段,并与情报支援相结合,以便使对方得不到信息,影响或削弱对方指挥与控制能力,同时确保己方指挥与控制能力不受对方上述行动的影响。美军还强调,“通过成功地实施信息战,在美军使用21世纪现代化系统的同时,敌人将被迫使用19世纪的方式实施指挥”。

据此,首先,我们应当集中使用诸军兵种的电子对抗力量,采取积极、主动、灵活的电子攻势行动,有重点地干扰和破坏敌指挥系统。还可运用“逻辑炸弹”等高技术手段,实施计算机病毒袭击,或采取“黑客”攻击等方法,积极打击敌C4I系统,千方百计地限制敌人利用作战信息。其次,运用硬摧毁进行“斩首攻击”,直接破坏敌各级指挥机构。可以采用高技术兵器实施远距离打击,直接袭扰和破坏敌指挥系统;也可以组织特种作战,派遣精干的特种作战部队,深入敌后,有重点地袭扰和破坏敌指挥机构;同时要组织实施反侦察行动。周密组织诸军兵种部队实施反侦察,综合运用各种反侦察手段,尽最大可能地把敌人的侦察效能降低到最低限度。第三、以软、硬攻击相结合破坏敌指挥系统的外部设施。敌指挥系统要正常工作和生存,离不开一定的外部设施。其主要的设施包括:通信设施、供电设施、供油设施、生活设施等,这些设施,通常都距离指挥机构有一定的距离,防卫能力较差、是较易受攻击的部位。只要破坏了敌指挥机构的这些外部设施,敌人的指挥也将陷入困境。我们可采取各种软、硬相结合的方法破坏敌人指挥机构的外部设施,包括:以电子战和轰炸、人工破坏相结合的方法破坏敌人的指挥通信设施;以各种破袭战方法破坏敌指挥机构的供电、供油设施;以火力打击和小分队、民兵袭击敌指挥机构的生活供应设施,使敌人指挥系统的外部设施功通不全,造成敌人指挥失效,从而降低敌利用战场信息的效率。总之,要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作战威力,积极打击、破坏敌指挥系统,为赢得己方指挥创造有利条件。

典藏位臵:国防大学图书馆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作者:————————————————————————————————日期: 2

浅析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青州市云门山街道青龙回民小学江爱美赵忠云摘要: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人才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一、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4)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教育落实“三个面向”的战略之举,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强国之梦的关键之举。要更好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硬件配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制作与应用。必须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要使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得心应手,像用黑板、粉笔那样习惯自如,就必须引导他们对教育信息化有全新的认识和定位。 首先,校长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普及程度。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没有告别昨天的勇气,就没有机会和明天握手。校长是学校的擎旗手,是学校工作的导航塔。如果校长不扑下身子钻研信息技术,不了解世界教育的前沿信息,仅凭老经验循规蹈矩泡时光,那么可断言他所带领的教师团队也只会抱着老皇历守昨天。即便能按照上级要求讲几节电教公开课,也不过是一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作秀课。只有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化认识真正到位,并勇于付诸行动,才能加快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步伐,普及教育信息化。 其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程度。 当代人民教师,必须懂得:“如果今天你不生活在明天,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昨天。”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球变小了,时空缩短了。教师作为知识化身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所有人都必须俯下身子虚心学习,不断充电,由过去的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课堂要呈现出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满足学生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需求。实现上述目标,校本研修必不可少,但信息技术更重要。仅靠校本研修,很可能“萝卜炖萝卜还是萝卜”,要想有新跨越,必须借鉴与创新,而借鉴的有效路径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当然仅凭下载网络资源还远远不够,必须有创新,必须因材施教。否则,教师成了鼠标点击员,学生成了动画电影观众,由过去的黑板加粉笔的“人灌”变为屏幕加鼠标的电灌。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空空荡荡。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体现科学性、有效性,不能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动画代替板书。要使课件处于辅助地位,不能喧宾夺主。 再次,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规范程度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持久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经常化、持久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能搞运动,不能虎头蛇尾,要使教育信息化工作如“虎头、熊腰、豹尾”,持之以恒地开展,学校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管理常规化、科学化。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 的调研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指导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水平,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结合我市实际,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引领,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试点示范,扎实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全面支撑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目标 用3—5年时间,推动全市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全省、全国排名前列。全市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9%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8%以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农业农村数据

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和开放共享,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占农业农村整体经济比重进一步加大,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总体布局、整体推进和督导落实。 2.坚持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主体、要素、市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形成企业主体、多元参与、竞争有序、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3.坚持互联共享。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新型战略性生产要素作用,统筹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跨层级、跨地域融合发展。 4.坚持便民利民。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建立涵盖生产、生活、生态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保障能力 1.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农村的高速光纤宽带网,实现所有自然村百兆以上宽带网络接入和4G网络全覆盖。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推动5G在农村地区应用。大力推进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1)教学文案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 案例-(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 (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未来数字单兵系统作战平台_周雪莲

科技日报/2004年/06月/15日/ 未来数字单兵系统作战平台 周雪莲 由于未来战争中人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单兵数字化装备是各国军队近年来高度重视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未来勇士”发展计划,其目的就是使这些未来士兵更具机动力、协同力、耐久力和生存力,当然也更具杀伤力,从而成为未来战场上的“先锋” 2003年3月26日,在伊拉克南部城市乌姆盖斯尔与伊军的激烈战斗中,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队第40突击队队员、25岁的埃里克·瓦尔德曼,因为那顶凯芙拉头盔而成为伊拉克战争中比较幸运的人。因为有4颗子弹击中了埃里克的头盔,但是由于头盔上有异常坚硬的凯芙拉合成纤维的保护,子弹没有伤及埃里克。 凯芙拉纤维,是美国杜邦公司1960年研制出的合成纤维,并于197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它是一种芳香纤维,有优良的结晶结构、抗撕裂性、高强力及韧性、耐火性,可以迅速吸收外来能量,预防瞬间破坏,强度比强力尼龙要高3倍,用它制成的头盔比原来的钢盔强度提高了25%40%。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特种部队和精锐的陆军步兵部队装备了新的轻型军用头盔。每顶头盔的造价大约是63美元。与传统的作战头盔相比,它不仅舒适可靠,而且还拥有很好的通信能力。使用这种头盔,当全副武装的使用者卧倒时仍然能对目标进行打击。 世界各国的陆军都在积极研制用于单兵的信息化装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武装冲突。在这几次冲突中,由于海军和空军凭借自身装备的高科技武器而大出风头,一度使人们认为陆军在今后的战争中将居于次要地位。但是,客观地分析一下具体情况,就会发现由于这几次冲突的敌对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根本不能说明问题,一旦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最终的解决办法恐怕还是离不开步兵,俗话说“大炮不能上刺刀”嘛。 在战场上,对一个士兵来说,与死亡的距离如此之近,如何生存下来并保持强大的战斗能力至关重要。俗话说,兵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队伍可以顶得上数倍于己但装备、训练落后的敌军。为此,世界各国的陆军都在积极研制用于单兵的信息化装备,英、美、法等国都陆续推出自己的单兵信息化作战系统发展计划。 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各自的“士兵系统”计划 现代化单兵的发展将使得士兵之间、士兵与战场上坦克、装甲车、飞机、军舰及指挥机构之间能够实现实时通信,甚至能与运行于外层空间的卫星联络。陆军实现全面数字化后,士兵可以直接控制打击火力,将从单兵扩展到战场上其他兵器甚至海、空军的各种作战平台。 目前,西方军事强国正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数字化单兵作战平台”发展规划。如美国的“21世纪地面勇士计划”,法国的“系统化战斗员计划”,英国的“未来士兵战斗系统计划”,俄罗斯的“巴尔米察实验设计工程”和澳大利亚的“温杜拉工程”等。此外,德、意、加以及比利时、挪威、西班牙、土耳其等国,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士兵系统”计划,而且在发展上已各有新突破。未来,“数字化”的士兵,将不再是执行作战命令的最小单位和简单的“地面人”,而是有指挥、协调、保障功能的作战单元。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文含两篇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智慧校园的意义 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智慧校园建设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构建智慧校园首先要对智慧校园的内涵、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及其建设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在分析智慧校园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论述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活跃的领域,对这一领域的探讨研究有助于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环境及资源的因素以及社会性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提供结合网络、技术、服务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全方位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其内涵简单的说就是更智能的学校。从技术层面上看,智慧校园

就是以各种信息化技术,包括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技术为手段,在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智能化学习系统、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构建具有感知全面、响应及时、智能综合、随需应变、高效运行等特质的学校。 智慧校园是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泛在感知等信息技术,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信息化的新型校园。1.智能化。融合物联技术与3G 网络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使学校管理及服务智能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耗,促使办公自动化、沟通快捷化、服务个性化,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信息资源串联互通。例如,“校园一卡通”使多卡合一,实现学生的入学报到、宿舍管理、图书借阅、就餐、购物、乘车等“一条龙服务”的智能化应用。 2.感知化。基于互联网,融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具体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监控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校园中与教育、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整合、处理和分享,结合校园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实现校内考勤、门禁、消费、信息接收和互动等功能的整体感知,提高校园的运行效率。例如,学校自习教室照明设施根据学生人数智能感应操控。 3.互动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相关的人员、设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议

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建议 银川回中罗威 2014 年4 月,我有幸参加了兴庆区教育局组织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教 育教学现状学习考察团队,一路上各地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广泛应用,应 用信息化教学的新的理念,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感想,下面就这次学习考察为大家做个汇报。 一、对校园信息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认识 众所周知,信息是经过加工有用的的数据(与消息不一样,强调了 有用有效性)。学校所需要的信息应当是所有有关的以及社会上凡是与 学校有关的经过加工的数据都是学校所关心和必需利用的信息。校园 信息化就是一个以校园网络为物理构架,以校园为基本单位,经信息 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使用,形成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 研究的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全新的校园平台。它是以网络技术、 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和知识资源充分共享为手段,教 职工、学生以校园网络为枢纽,以信息和知识资源为工具,高度自主、 创造性地实现教育、教学、学习、管理和研究的全过程自动化、网络 化和数字化。 信息化校园,就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 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它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技 术支撑,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共享为手段,以培养善于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学生为主要目标,以校园成为整个社会 知识、信息的创新与传播中枢为主要社会效应。 校园网是信息化校园的基本构架,其重点是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

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校园网的构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校园网作为支持平台,校园各群体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相互交流。 (2)利用校园网作为管理平台,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可以全面及时地了解全校的各方面信息;各部门可以便捷交流,更协调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利用互联网发掘社会智能潜力,形成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互补与整合。 (3)利用校园网作为共享平台,能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多种教学设备,实现软硬件共享。一方面可以减少学校在硬件上的开支,更好地发挥 各种教学设备的效益;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图书资料信息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例如各种电子图书可以直接在网上浏览,随意下载,不用归还。 数字化信息是信息化校园的“物质基础”,其重点是校园中的每个 个体都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这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前提。数字化信息载体存储量大、体积小,通过网络的传递,师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数量、图书馆的限制,随时随地存取、检索、查询,利用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例如教师信息、学生电子档案、新闻公告、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应用软件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于信息通道与相关设备,并通过结构化连接,使数字信息拥有者与利用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人都可拥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创造者,又是信息利用者;既是教师、导师,也可以是学生、同学。数字化使各种知识、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的交流与沟通变为了可能。 智能化技术是信息化校园中的“智慧”,其重点是“专家系统”模

数字农业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景

数字农业的基本知识及发展前景 摘要: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关键词: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在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战场雷达威胁的变化及其对抗途径探讨

专家论坛 未来战场雷达威胁的变化及其对抗途径探讨 靳学明 胡元奎 徐 龙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230088) 摘 要 随着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未来信息化战场将形成一个以高密度、多频谱、多参数捷变以及多种工作体制和多种抗干扰技术综合应用为特征的雷达威胁信号环境,从而对现有的雷达对抗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未来战场雷达威胁的变化,并提出了发展雷达对抗技术的初步探讨。 关键词 雷达组网 变化 电子对抗 数字阵列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Radar Threat in the Future Battlefield and 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s Jin Xueming Hu Yuankui Xu Long (No.38Research Institute of CE TC,Hefei230088,China) Abstract:As the radar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the future information war will take the form of complicated radar signal enviorment.Because the environment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density,much spectrum,many parameters agility,a variety of work system and many antijamming methods etc,it brings the stern challenge to radar EC M technology.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of radar threat in the future battlefield,lastly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radar EC M technology. Keywords:radar netting;change;ECM;digital array 0 引言 新军事变革引发战争形态发生变化。未来战争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大范围、大纵深的作战,利用信息对抗武器装备对敌方信息系统的攻击是主要作战手段,作战对象不再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打击的重点将是敌方的C4ISR系统以及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民用基础设施,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战武器装备和威慑力量。 雷达作为最重要的探测、制导传感器,具有远距离、大范围、高精度、全天候等优势,成为现代空天防御体系和各种武器系统的眼睛!。除了各种武器装备威力的发挥,战区的监视和警戒外,诸兵种协同作战的调配、联系、指挥和控制等,也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雷达的效能。因此在战争中破坏了雷达的正常工作,也就破坏了整个武器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很可能使其成为聋子!、瞎子!,这对于取得军事优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雷达对抗成为信息战的最重要领域,也是影响战争进程和胜负的重要因素。 雷达对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随着威胁的变化而快速变化。雷达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雷达对抗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0年第6期2010,No.6 电 子 对 抗 ELECTRO NIC WAR FARE 总第135期 Series No.135 收稿日期:2010年9月13日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为什么要提智慧校园? 第一,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和热度。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措施,为的就是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热度。教育信息化建设源于国家领导人对社会发展的判断,需要我们来实践,怎么做也需要我们来判断。智慧校园的理念,能继续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度和热度。这是提出智慧校园建设的第一层意义。 第二,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实现教育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事实上,十几年前,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是一同提出来的概念。为什么提出课改的目标与举措,当时有一个观点: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有了较好的环境,实现课改的重要基础已具备。 然而,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课改和教育信息化在逐渐分离,因为搞科研的在搞课改,搞信息化的在搞信息化,认识有偏差。现在提出的“课程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今天,智慧校园建设的提出,希望各位校长们能意识到一个价值取向,能把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做到深度融合。 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教育信息化是唯一能出彩的地方。第三,是贯彻落实社会精神的需要。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了一篇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教育部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的,对中小学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个《意见》涉及到当今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部署,全篇的主题关注“育人”和信息化。也就是说,现在的育人是信息化环境下的育人,这个《意见》可以成为构建或者探索智慧校园的一个方向和指引。 第四,是教育信息化应该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或智慧校园,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认识不足,其实教育思想一直在发生变化,教育是为社会主义

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摘要: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作者从现代农业的信息化特征出发,详细论证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指出了现代信息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服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技术飞速更新,全球经济正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手段已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正带动着其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与共享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重视农业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而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发挥农业信息的资源优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信息农业之路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国际贸易地位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农业信息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都把农业信息化当做当地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例如甘肃省在2011年5月初,智能大棚公共服务平台(1.0)已顺利上线,温室监控终端已确定了最终的产品形态并投入批量生产,产品电信资费套餐已正式在省内各电信营业厅接受用户受理,该产品已具备全省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条件。目前,首批产品已在甘肃临洮三易花卉基地、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民勤县三雷镇中陶村示范园区、金昌市等地市县销售500套实施和部署,计划2011年在全省销售5 000~10 000套产品。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方面是在全省推广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的应用,另一方面是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结合物联网射频技术与电信通讯技术相结合,在永靖县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实施自动卷帘技术、温室水、电控制、土壤含量监测、视频监控等一系列温室智能控制的农业信息化基础应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以上事例表明,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既有利于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更快、更多地获得国内外各种农业信息和科技服务,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也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现代农业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最显著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信息资源等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管理方法显著改进。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2]。在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已由注重物质和劳动密集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注重知识和信息密集的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在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只要建立一个小型局域信息网,把生产单位的各个生产环节连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使农业经营管理运行、农业基础设施的运转和农业技术的操作通过网络传递,全面实现自动化调节和控制。 现代农业信息化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农业经营管理网络化。信息网络是现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教学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甄圣奎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总 的来看,课程改革必然要落脚于课堂教学改革,即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同时解放教师。本文 就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信息化处理这一角度谈谈对课改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建构主义 当今社会已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一跃成为更重要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等技术层面有着空前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无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教学信息化。本人认为教学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故通常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社会背景是信息成为支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资源,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接收等技术有了空前的需求。这种需求伴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巨大变革,因此,信息技术通常又与信息产业革命、教育教学改革等命题相关联。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尝试,并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紧密、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方法、理念、模式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信息化的优点。 教学信息化理论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教学信息化有利于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所以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着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也有区别。传统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教师年复一年机械地灌输着,学生千篇一律被动地承接着。铺天盖地的“记”、“写”、“背”、“练”。老师累心,学生累身。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况则大不一样,师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是畅通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和整合,加工和深化,然后将学生引上路,让学生在探究与合用中携手前进,在前进中积极构建。这种“教师指路,学生前行”的模式彻底改

关于数字农业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字农业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7-04-19 [摘要]数字农业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中广泛被采用的新兴的农业模式,但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发展数字农业提出了大胆的构想,主要是建设好农业数据库、农业控制、农业监测预测、农业决策支持,农业网络信息发布等五大系统,并与政府、研究机构和当地社团组织多次联合,采取商业化方式推广实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农业建设。 [关键词]数字农业;监测预测;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农业逐渐成为新的农业模式,但在我国,这一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农业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差距是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少;科技含量低;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因此,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用新型的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已成为必胯之势。 一、数字农业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农业,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知识、信息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将一定区块的土壤成分和微气候数字化,并与不同农业作物所需土壤、气候条件集成起来形成智能数据库为农业服务的过程。建设数字化农业,对于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面积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而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资金相对缺乏。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相比较而言,数字精准农业模式会有较大的潜力。在我国农村则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二、数字农业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建设数字农业系统,在农业各个方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养殖业)和各种条件(生物的、环境的、经济的)实现数字化、将各种农业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在农业和各个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基本实现为数字化与网络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而且,也可以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起到示范、引导和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字农业建设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需要。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停留在经验生产的阶段,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速度不快,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实现数字农业,可以使各种农业科学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1)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黑泉镇永丰小学 一、实施背景 黑泉镇永丰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3名,教职工10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学校是比较好的,现有交互式一体机4台,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黑泉镇永丰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化学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化学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生活中,化学的影子随处可见。可以说,化学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化学制品,大到汽车、飞机,小到衣服、鞋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高效。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每次化学上大的进步,都有力的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两个人叫打架,一群人叫群殴,更多的人就是战争。化学虽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化学也毫不例外的被人们用在了战场上。 古代的冷兵器,都是化学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们掌握了炼铜的技术,于是就有了铜质兵器;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于是就有了铁质兵器。至于今天的各种现代化武器装备,都是建立在化学的巨大进步上的。人们研制出吸波材料,便有了隐形飞机;人们研制的各种新型材料,使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性能得到了质的提高。 化学在人类战争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但本文着重谈论化学战剂在古今战场中的应用,从而由此进一步推测化学战剂在未来战场中的应用。 若论化学战剂在战场上的应用,古代就有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物质的例子。 公元前559年,晋、齐、鲁、宋等13国联合伐秦,秦军在泾河上游施毒,致使对方饮用染毒的河水而造成大量伤亡。 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人把掺有硫磺和沥青的木片,在雅典所占的普拉塔与戴莱两座城下燃烧,毒烟弥漫,使守军涕泪横流,痛苦不堪。 以上就是古代人们把有毒物质用在战场上以制胜对方的应用举例。由此可知,一旦人们掌握有毒物质的制造,便有把它用在战场中的可能。人类把有毒物质应用在战场中以制胜对方,或扭转不利战斗局面的意识,不是近现代才有的。 当然,限于技术上的不足,古代的人们无法制造出能跟近现代相提并论的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在古代战场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其自身产量的限制。 随着技术上的进步,近代的人们已能批量生产毒性更强的有毒物质,所以化学战剂在近代战争中便得到大规模有意识的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化学战剂便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使用毒剂11万多吨,54种以上,造成130万人员伤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对中国实施了大规模,广泛的毒气战。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在中国使用了芥子气、路易氏剂、氢氰酸、光气等当时已知的所有毒剂,采用烟罐、手榴弹、炮炸弹和布洒器等几乎所有可用装臵,用毒2000多次。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实施的毒气战,共造成中国军队4.7万人当场中毒,6000多人当即死亡,使中国军民中毒死亡达3.3万人。 美国在越南战场上同样使用了化学战剂,甚至把越南战场当作了化学战剂的试验场。据美军官方缩小的报告,美军在越战时共用各种植物杀伤剂78000吨,布洒面积38000平方公里,其中针对农田的约占10%,越南南方受毒污染面积达3800()平方公里(森林25000平方公里,农作物13000平方公里),153.6万人中毒,其中死亡3000余人。 美国在越南大规模,频繁的使用化学战剂,给越南人民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引发癌症,畸形儿和其他疾病。 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历时8年,其中化学战打了6年。两伊战争是两个同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引发了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化学战争。 近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毒剂,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植物除莠剂;全身中毒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有塔崩、沙林、梭曼和VX等。神经性毒剂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毒剂。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浅谈教育信息化及其意义 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对更好地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 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 教育信息化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及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以现代教育媒体、方法和教学设计等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体。我认为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现代教育媒体能用生动形象地具体事物将抽象的知识表现出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用现代教育媒体表现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楷模,有利于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在教学方面,它为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知识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视、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媒体学习到丰富多彩的的知识,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质量。列出你所了解的教育技术方面的网站,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1.h t t p://w w w.n r c c e.c o m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主要内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最新信息、资料下载,相关链接等内容。 2.h t t p://w w w.m s i t21.c o m/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网 这个网站的主要特点是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内容板块有新课程、硬件看台、软件交流、网络技术、网上教研、伢儿乐园、友谊链接等。网站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你认为教育技术教师应该为学科教学做哪些工作? 1.对一线学科教师进行有关实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如:flash.frontpage 等的使用与简单制作。 2.帮助学科教师实现教学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与完善。 3.帮助学科教师搜集一些实用小软件、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与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