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认知神经科学》期末复习

一、概论

1.什么是认知神经科学?

[ppt]认知神经科学是阐明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的科学。其研究模式是将行为、认知过程、脑机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是研究脑如何创造精神的。

二. 方法:

2. 结构磁共振成像的空间contrast与功能共振成像的时间contrast 的概念

结构像的空间contrast:结构像一般认为是比较固定的,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所以空间contrast是被试间某个脑区volume大小的contrast;

功能像的时间contrast:功能像在时间维度上是变化的,使用block design/event related design时,可以在被试内做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当然在这之后也可以做被试间的两个时间上的experimental condition vs. baseline的contrast的contrast。

3. fMRI研究中的多重比较校正的概念。为什么需要做多重比较?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哪些(列举3个左右)?(答案1:在我们进行voxel-by-voxel比较时,由于比较次数很多,那么犯I型错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还以只进行一次比较的α值为犯I型错误的概率的话,就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理论上比较次数大于1次的分析都应该进行多重比较校正。另外,在fMRI数据分析中,我们相信脑的活动应该在灰质的一定范围内,而不是仅在一个voxel内,所以通过多重比较校正我们可以把这些单个的假阳性voxel排除。fMRI数据分析中常用的多重比较校正有FDR(false discovery rate),FWE(family-wise error)和AFNI提供的校正方法。)

4. 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指的是什么?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受区域性脑血流(rCBF)、血体积(rCBV)等的变化影响,是随着刺激出现从平稳状态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恢复到平稳状态的一条函数曲线。

5. 什么是成像设备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这两个分辨率都应该指设备进行功能成像的描述。

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什么空间水平上反映大脑活动的信号,也就是能在什么样的空间水平上分辨出不同的信号的变化,可以反映为突触级,神经元级,voxel级,脑回级等空间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Temporal Resolution)是指成像设备在脑活动后多长时间内能记录下活动信号,可以反映为毫秒(ms)级,秒(m)级,分钟(min)级,小时(h)级等时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单细胞记录 > 颅内ERPs > 颅外ERPs、fMRI、PET。

时间分辨率:MEG、颅外ERPs > fMRI、TMS、PET。

6. BOLD-fMRI, NIRS, EEG/ERP这三种成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两个之间可以同时记录,好处在哪里?

BOLD-fMRI利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磁敏感性不同这一特点,对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进行成像;fNIRS利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光吸收程度的不同,对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进行成像,EEG/ERP记录大脑神经活动所引起的电位变化进行数据采集。这三种非侵入的成像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劣:f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脑区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同时具有相较于PET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但秒级的时间分辨率相较fNIRS和EEG/ERP较低,与心跳、呼吸等生理噪声信号在频域上发生混叠,因此干扰对真实神经活动的检测;fNIRS具有百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以及较之EEG/ERP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与fMRI的空间分辨率相近,但空间定位不甚准确,fNIRS进行数据采集相对便捷,实验准备较为简单,具有更高的易用性;EEG/ERP记录神经活动的电位变化情况,而非fMRI和fNIRS只能记录由神经活动引起的血氧变化情况,因此在研究神经活动

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并且EEG/ERP的间分辨率达到毫秒级,但空间分辨率很低,空间定位较差。

同步记录:

EEG/ERP与BOLD-fMRI:随着磁兼容EEG/ERP的出现,使得EEG/ERP与BOLD-fMRI同步采集成为可能,其利用EEG/ERP 直接对神经活动进行记录,再以fMRI对所研究的神经活动进行相对准确的空间定位,其利用EEG/ERP得到可靠的神经活动并辅以fMRI得到神经活动所产生的血液动力学响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EEG/ERP与fNIRS:EEG/ERP与fNIRS相结合,在实验准备上较为便捷,且被试可以进行动作较大、更为复杂的行为实验,这在fMRI采集中通常是不可能的,其利用fNIRS弥补EEG/ERP空间分辨率低这一不足,同时同步记录了电生理信号和血氧信号,对认知活动可以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fNIRS与BOLD-fMRI:fNIRS利用玻璃或塑料光纤进行血氧信号的记录,其本身就是磁兼容的,因此在fMRI采集时同步记录fNIRS信号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血氧变化的时间分辨率,降低呼吸、心跳等生理噪声的干扰,两者在方法上互相验证,可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三知觉

7眼睛的反射(弧)活动有哪些?

瞳孔反射也称光反射,在黑暗中瞳孔扩大,光照时瞳孔缩小的反应。

瞳孔皮肤反射,身体任何一部分的皮肤受到强刺激引起疼痛感,就会反射性地引起瞳孔扩大。

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活动,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8简述随意性眼动与非随意性眼动的类型和情况。

随意型眼动是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主要方式有

(1)共轭运: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2)辐合: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3)分散: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

(4)辐辏运动: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辐辏运动。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非随意的眼动

除了眼睛的随意运动,还有其他的运动方式。比如扫视、微扫视、注视、追随运动以及眼球震颤等运动方式。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9 我们左眼睛看到的东西传到右侧大脑半球的初级视皮层,右眼睛看到的东西传到左侧大脑半球的初级视皮层,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请写出正确的,(视觉信息怎样传入大脑的?)并简述视觉信息在大脑中传递的两条通路。始于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其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末梢止于外侧膝状体。来自两眼鼻侧的视神经左右交叉到对侧外侧膝状体;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

V1区与简单视感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与颜色觉有关。

初级知觉通路由皮层下和皮层两级通路组成。皮层下通路是来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纤维,与外侧膝状体中的大细胞、小细胞和颗粒细胞发生联系,这三类细胞的纤维投射至视觉初级皮层,投射过程中形成3条通路,即大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的10%(M通路);小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的80%(P通路);颗粒细胞通路占全部投射纤维

的10%(K通路)。皮层知觉通路是来自初级是皮层的纤维向次级是皮层投射过程中重新组合成的三条通路,分别为大细胞优势通路(MD),颜色优势通路(BD)和色柱优势通路(ID)。

大脑皮层的高级知觉通路分为,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和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背侧通路的信息流实现了“这是哪里?”的知觉;腹侧通路实现了“这是什么”的知觉。

10什么是失认症?,简述视觉失认症的几种分类和各自表现特点。

失认症(agnosia)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和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这些失认症患者的感官、感觉神经、感觉通路和皮层初级感觉区的结构功能完全正常,但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存在局部的器质性损伤。根据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认症: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和躯体失认症。

(1)视觉失认症

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识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

联想性失认症: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以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的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面孔失认症: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前者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这类病人大多数是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的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无误,但对面前的陌生人却无法分辨。这类患者大多数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2)听觉失认症

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所见,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词聋患者大多数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受损所致。

(3)体觉失认症

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3-1-2区)躯体感觉区结构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引起皮层性触觉失认症,实体觉失认症等多种类型的体觉失认症。

从上述多种类型的失认症中,可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是因该感觉系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障碍所致。从而证明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即使是以其中一种感觉系统为主的知觉,无论是视知觉、听知觉还是躯体知觉,也是这些感觉系统与注意、记忆、语言中枢共同活动的产物。

11简述视网膜中的两种光感受细胞,以及他们的特性。

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中央凹分布密集,而在视网膜周边区相对较少。中央凹处的视锥细胞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存在“单线联系”,使中央凹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视锥细胞主司昼光觉,有色觉,光敏感性差,但视敏度高。

视杆细胞在中央凹处无分布,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其与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的联络方式不变存在汇聚现象。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故光敏感度较高,但分辨能力差,在弱光下只能看到物体粗略的轮廓,并且视物无色觉。视椎的空间分辨率高,视杆则对微弱光线更敏感。直视条件下,视野中心落在中央凹上。这样强光条件有利,弱光条件反倒不利。

他们的名称来自他们的形态,但结果大致相同,只是由于所含有的感光色素不同才引起了不同的功能。

视紫红质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而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是视紫蓝质。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在壳

处分解,在暗处又可重新合成。而视紫蓝质则在明处合成。

四、情绪、记忆、注意(论述题)

12.请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在情绪研究中如何提高情绪诱发的生态效度

让被试通过想象,回忆自发的心理活动等,而产生某种特定的情绪体验,例如:请想象一个让你产生厌恶感的场境。

给被试呈现一些可诱发特定情绪的刺激,如电影、音乐、图片(IAPS)、语句、轻微点击等。

让被试进行一些外显的可诱发情绪的活动或任务,例如:请做出一个悲伤的表情。

通过外部的惩罚或奖励诱发特定的情绪。

13. 请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情绪知觉的神经基础

情绪由大脑中的一个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腹侧纹状体等。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积极和消极情绪是由部分独立的回路执行的。

一般认为杏仁核是消极情绪(尤其是恐惧)的中枢。消极情绪加工在大脑中有两条通路,一条是快速通路,一条是慢速通路。

快速情绪加工回路是在皮层下进行的,由丘脑与杏仁核直接发生联系。快速通路使个体能够以最迅速的方式对危险刺激作出反应。慢速情绪加工回路涉及杏仁核和大脑皮质中的背侧前额叶,以及眶额皮层,前扣带回等。感觉信息途经丘脑—皮层—杏仁核通路。

杏仁核与前额叶皮层有着双向的连接。当环境不适宜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时,前额叶会通过慢速通路抑制杏仁核的反应。过强的杏仁核反应也会抑制前额叶的活动,从而损害个体认知任务的反应。

海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参与情绪的回路。如在条件恐惧的研究中,如果条件刺激是简单的感觉刺激,则这个过程仅需要杏仁核参与,不需要海马;如果条件刺激是一种情景,依赖杏仁核和海马的共同参与。

积极情绪主要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奖赏回路有关。这个回路除了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等,还涉及纹状体、伏隔核、基底神经节等脑区。

14.请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如何评估个体的记忆能力

15. 请根据所学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一谈记忆与脑之间的关系

关于记忆与脑关系的最早证据来自于脑损伤研究:

病人H.M.在被切除双侧颞叶(为治疗癫痫症)后无法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病人K.F.左侧外侧裂周区皮质受损,他在数字广度测验中表现低于正常水平,显示他的短时记忆能力受损。但是他能够形成新的长时记忆。

如上两个事例提供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应脑区的双分离的证据。但是由于两个研究中涉及的记忆类型并不相同,这种证据受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

酒精性科尔萨科夫综合症病人出现间脑(丘脑背侧核团、乳头体)的退化,造成陈述性记忆的损伤。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海马退化速度快于常人,表现出短时记忆能力丧失和其他认知功能的退化。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失匹配负波(MMN)和与其对应的磁场成分失匹配场(MMF)可以测量听觉感觉记忆的时间进程。当标准音和异常音的刺激间隔超过10秒后,MMF和MMN降低到无法从噪声中分离出来,表面听觉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是9-10秒。

对动物的脑损伤研究也证实:海马、杏仁核、海马旁回、围嗅皮质参与了记忆活动。

其他脑成像研究也都得出记忆与特定脑区的活动有关,最新的分析方法反映了记忆信息在脑中是分布式表征的。五、语言

16什么是视觉词形区(VWFA)(词形加工器)

VWFA(visual word form area),是指视觉词汇加工区,位于左脑腹侧颞枕联合区(left occipito-temporal area),

是梭状回(FG)的一部分,该区域主要负责正字法加工以及对视觉呈现的词汇进行自动化地和快速地反应。视觉词汇进入视网膜,通过视神经到达视觉皮层,经由下纵束(ILF)传导到VWFA。损伤该区域,将会导致视觉词汇失认症(alexia)。

(答案2:

人类的视觉系统可以在250ms内完成对词汇的识别,这种视觉词汇识别过程反映了知觉加工系统区分并排除无关信息影响,提取和整合结构信息的过程。

词形加工的心理过程与左侧梭状回中的视觉词形区(VWFA)有关。VWFA是视觉皮层在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它位于梭状回的前方,具有左侧化优势。对词的识认激活左侧梭状回,特别是左侧梭状回边缘颞枕沟神经束,刺激出现后产生150-200ms的负波。研究发现,VWFA有以下特点:

1)它具有通道特异性。只有视觉通道而非听觉通道的词汇信息才能特意的激活VWFA,同时研究发现,左侧梭状回损伤能够损害视觉词汇识认,但不影响听觉词汇识认。

2) VWFA不依赖于注意水平,它对词汇刺激的反应激活不受意识控制,即使被试没有意识到词汇出现,但仍可观察到VWFA的显著激活,即其在无意识词汇加工中也存在自动激活。

3) VWFA对词形信息的加工具有空间不变性。词汇在视网膜上的投射位置不影响VWFA对词汇信息的加工和整合,无论词汇呈现在左右哪个视野,VWFA的激活都没有差异。

4) 字体、字号等特征不会干扰VWFA的加工激活。无论是印刷体还是手写体,无论采用什么字体字号,其激活都没有差异,同时也都产生N200。

5) VWFA不依赖于被试特点和文化差异,在不同种族被试和使用不同文字时,都存在VWFA的激活。

其他还有些:

-背侧通路在文字的字形加工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的空间分析,一是注意的作用。

-真词比假词更多激活双侧梭状回

-低频词比高频词更多激活额下回,尾核头;高频字与低频字双侧梭状回和小脑激活;梭状回的激活没有受到词频的影响)

17简述语言加工中的多通路特征

以英语阅读为例,通常认为阅读至少可以通过三条通路完成,它们是语义通路(semantic route)、亚词典通路(sublexical route)和直接的词典通路(direct route)。

1. 语义通路是视觉词汇通达词汇的语义,然后再提取词汇的语音。存在语义通路的证据之一是深层阅读者(deep dyslexic patients)在阅读时犯大量的语义错误,即把目标词读作了与其语义相关的词,如把 cat(猫)读为了dog(狗)。由此表明这类患者在阅读时借用了从字形到语义再到语音的这条语义通路。

2. 亚词典通路(sublexical route)或 GPC 通路,它通过形-音转换(grapheme-to-phoneme conversion,简称 GPC)规则从亚词典单元建构语音,通过从字素(grapheme)到音素(phoneme)简单的拼读规则,把词的相应读音拼出来。例如,阅读英文词汇 tea通过拼读字素 t 和 ea 分别对应的音素/t/和/i:/,便把语音/ti:/得到了。

3. 直接的词典通路,存在一条直接的词典通路的证据之一是有些病人在语义通路和亚词典通路都受损的情况下,仍能把词汇(包括不规则词)正确读出来,人们认为这些患者就是利用了从字形输词典到语音输出词典的直接通路,获取了正确的目标语音。

18简述脑成像技术如何推进了我们对语言神经基础的认识(模型-改变认识)。

脑成像技术对语言神经基础认识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脑成像技术对功能定位的发展:1)语言中枢可进一步区分为更小的、非连续的脑区,承担不同的语言加工成分,例如,布洛卡区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语音区和语义区;2)除经典语言区之外,语言加工也激活了其他外侧裂周区、以及梭状回、舌状回、背侧前额叶、脑岛(insula), 小脑等,所以语言加工涉及一个有广泛脑区参与的网络;3)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加工的子系统进行更加明确的区分,包括语音、语义、句法系统等。语音系统:与语音加工相关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上回、额下回、缘上回等区域。语义系统:语义分布在广泛的脑区。句法分析包括了绝大多数外侧裂周区的功能,但存在一些子成分。

2.总结发现了语言神经基础的特点;1)多通路, 2)层级性: 3)多脑区协同:例如:刺激额下回,可以诱发颞上、中回中后部的脑区活动。

六语言障碍、发展

19. 膨胀带(Ventricular zone)

位于神经管中空位置,皮层中的神经元由此发育而来,该区域包含神经始祖细胞,他们会进一步分化成胶质神经细胞核神经元细胞,并不断向外扩展,最终形成大脑皮层。

20.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中间群体,患者有记忆障碍或其他认知方面的异常,但是还没有达到痴呆的严重程度,病情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21.认知神经心理学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以认知能力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特异性损伤和保留的认知结构和功能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的科学(Rapp,2001)。在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利用脑损伤患者从事实验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被称之为基于脑损伤患者的认知神经科学,又称为认知神经心理学,它已经成为当今“脑科学时代”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22. 神经元的发育一般要经历哪些基本过程

●神经细胞的生成与增殖:神经细胞产生于神经管中空位置----膨胀带,在胎儿前18周迅速分裂与增

殖,产生子细胞;

●神经细胞的迁移:随星状胶质细胞主动迁移;较晚产生的细胞也会将早前产生细胞推移到脑表面,比

为被动迁移;大多数神经在出生前第5个月到达最终位置

●神经细胞的分化:子细胞分裂后产生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特定的神经母细胞产生特定类型的神经元;

●树突,轴突分化,成熟,突触形成;

●突触的剪除与凋亡:是一种选择性的细胞死亡过程,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到儿童期,神经细胞逐渐

稳定到成人水平;

●突触的重组:突触进一步发育并形成功能上的重组;

●Mycliation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的绝缘物质,有助于信号的快速,准确传递。

23. 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脑损伤:颅外伤,中风

●发展滞后

●遗传素质

24.听觉性失认症(Auditory agnosia)有哪些不同类型,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失认症是指在没有感官功能不全、智力衰退、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器官认识身体部位和熟悉物体的临床症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身体部位的认识能力缺失。听觉性失认症是不能辨别声音的失认症。分为三种类型:1)Verbal auditory agnosia or pure word deafness - cannot understand speech sounds 2)Nonverbal auditory agnosia - cannot understand non-speech sounds;3)Mixed auditory agnosia- both 25. 自闭症(Autism)患者主要有何症状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527859.html,munication

2.Social Skills

3.Restricted Repertoire of Interests or Behavior

4.Sensory Processing & Movement Executive function

5.Getting Stuck (perseveration)

6.Processing speed

7.Anxiety and stress

8.Problematic behavior

26. 在西方拼音语言系统中,如何判定一位患者选择性地损伤了字形输出buffer (orthographic output buffer)?在心理词典的功能结构中,字形输出 buffer(orthographic output buffer)负责临时存储字形输出有关的信息。在西方拼音语言系统中,若某病人能准确无误的进行直接抄写(抄写目标词时,该词一直呈现在视野中),但进行延迟抄写时(看目标词若干秒后,撤离视野,要求患者把词写出来),写出单词中的字母出现缺失,替换,增加等情况,且错误集中在词的末尾或中部,这样的病人可以认为选择性地损伤了字形输出buffer。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 的上级句子。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认知心理学期末参考题

2008/09级应用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期末测试 PS:题是死的,老师是活的,今年的题未必相同。本试卷仅供参考,请学弟学妹慎用。大家有时间还是脚踏实地好好复习啦~ 祝大家都取得理想的成绩~O(∩_∩)O~ 一、单选涉及的知识点 逆行性遗忘(p71) 提示某种短暂的即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未受影响 失认症、 模式识别理论、(31)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成分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编码(101) 长时记忆分类/提取(语义记忆)、(111) 问题解决策略、(191) (一)算法 含义:在问题空间中搜索考验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 特点:优点:保证问题的解决 缺点:费时费力,当问题空间很大时,难依靠它解决问题。 (二)启发法 ?含义: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 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特点:凭经验,省时省力,但不保证成功。 常用启发式策略: 1、手段-目的分析 ?含义:是一种有明确方向、通过设置子目标来逐步缩小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差别的策略。(将要解决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两种分析方式(两阶段)(1)将当前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2)寻求消除差别的算子

2、爬山法 ?类似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也是逐步降低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区别:爬山法中,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初始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就如同爬山一样,为了到达山顶就要翻越一个一个的小山头 3、逆向分析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如要到某地去,?工程队原计划25天挖5400米的沟,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挖54米,问比原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 4、简化计划 ?抓住一些主要的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简单的形式,先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利用这个解答来帮助或指导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 线性三段论推理(205) 线性三段论又称关系推理、三项系列问题。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的关系。A>B,B>C——A>C (前提关系的表达方式)信息表征与推理问题 线性三段论理论模型:1. 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2. 语言模型 3. 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记忆结构(加工水平说)、(85) 加工水平理论的主要思想: 1.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语义的分析。 2.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长的时间;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支持实验:不随意学习实验 取向原因、 视觉拓补、(43) 问题空间。 二、名词解释 1、特征整合理论(67) 特征整合理论区分特征与客体,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特征整合理论认为,特征是由功能上独立的一个知觉的子系统所分析的,这种加工是自动的,并且是以平行方式进行的,而客体的辨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参与,完全是系列加工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答案:D D.自上而下加工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答案:A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答案: C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A.假设检验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D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答案:C C.A.1879 B.19561967 D.1970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答案: D 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 D.颞皮层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360C.180A.60 B.90 D.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 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A.减法反应时实验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答案:A D.继时性扫描博奕性聚焦 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A. 3 B. 4-5C. 7±2 D. 9-20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根据17 知觉选择模型答案:C D.反应选择模型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根据(18 知觉选择模型D. 反应选择模型C. 过滤器模型B. 衰减模型A. B 答案:)等信息。模型19根据ELINOR,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A.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概念、事件和背景B.

认知语用学笔记

魏在江. 《认知语用学概论》评介. 外语教学2001,22(4):89-90. 作者认为,认知语用学的研究领域是符号在交际意图、语境、推理等因素的干预下所作出的种种解释。 第七章讨论相关理论(即关联理论)的基本论点。相关理论里提出的百科知识提取,相关的自然性、遗传性及其生存价值,省力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共有认知环境,语境变项、显义和隐义等概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去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实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八章论述认知语境。作者指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也包含社会团体所具有的集体意识,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的方式,存储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是个人的语言行为社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黄睿. “体验哲学”作为认知语用学哲学基础的意义. 衡水学院学报2005, 7(4):52-54. 体验哲学的精髓: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特点是以传统的英美分析哲学(形式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和先验哲学为哲学基础,接受了其中许多主要观点,认为范畴、特征、关系等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经验、神经系统、主观因素无关。第二代认知科学把经验作为联系主客观的桥梁,认为概念、范畴、心智来自于身体经验,具有体验性;人具有无意识性;思维具有隐喻性。 意义基于感知,感知基于生理构造,认知结构和感知极致密切相连。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用特殊的方法来感知世间万物,理解其间的各种关系,因此概念和意义是以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是人类通过体验而固定下来,思维和推理也基于体验。 廖巧云. 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发展.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9(6):82-86. 关联理论(Sperber &Wilson,1986,2001)不仅试图回答有关交际的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对听话人的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到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关联原则支配下按一定推理规律进行的。关联是一个依赖语境的概念,Sperber &Wilson把语境看作是听话者大脑中一系列的假设,推理是在新信息和语境假设之间进行的。话语的相关是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听话者在处理话语所传递的新信息时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 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表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或指说话人的意图。

最新认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试题B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2“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3“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4.( )于1967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艾宾浩斯. B.托尔曼 C.奈瑟尔 D.巴特凯特 5.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6.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7.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前注意阶段()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8.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9.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10.可以证明被试仅仅根据少数几个关键的几何离子就可以迅速而准确的识别物() A模板匹配理论B成分识别理论C特征分析理论D原型匹配理论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 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B.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C.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D.知觉是直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E.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2.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B.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3. 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 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C.前瞻性记忆 D.自传记忆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3“Brown-Peterson 答案:C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注意A.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答案:A .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答案:A 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 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 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 顶皮层 D.颞皮层答案:D 10 R 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 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答案:A 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 答案: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B.A.减法反应时实验开窗实验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因,尤其是对于考研这件事情,身边的同学可能不全都需要拼命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强大意志来坚持和自我鼓励。对我来说,我中考成绩很好所以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到高考的成绩却不太理想,没能考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所以上了大学一直觉得很遗憾,但人生必须向前看,很快我就恢复了心情,想着用四年的努力考取研究生继续圆我的梦想,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其次,现在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的寻找很大程度上会有限制,所以我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让自己有权利有能力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让单位企业和社会生活挑选你,想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的动力之二。最后,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沉浸在做题运算中太多年了,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让我想继续深一步地走下去,大学四年的数学专业,最后选择了心理学,因为一直以来的兴趣,也因为想利用四年的数学知识解决心理学中认知问题,需要用到统计测量,计算机语言,我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跨专业并不能阻断我的前进,求知欲,这是我的动力之三。 我大三上半学期决定了跨考心理学,从大三下班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因为是跨考,所以买了专业课的书以后还并不是很了解究竟应该如何学好这个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有些偏文的心理学,后来就在网上各种查阅,向同学各种咨询,多番对比以后决定报勤思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跟着同学们一起努力,这样最起码在跨考的路上并不觉得那么孤独了,觉得最起码有人和你一起奋斗,有人关心你的进度和成绩,后来老师和学姐也都给了很多建议,越来越了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习,复习了一学期,把心理学统考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了,后来学期结束我发现三年没有白努力,我的成绩排名很靠前,所以暑假报名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夏令营,但最后可能由于心理学专业课的知识不是很牢固都没有成功通过,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系统的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理解,然后每天心理学,英语,政治轮流学习,学习了一个暑假。九月份开学后,我拿到了学校的推免资格,由于北师的推免考试最早,所以最先去了,果然没有辜负我整个暑假的学习,推免考试顺利通过,虽然华东师大也给我了去复试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而且认为排名不如北师靠前,就放弃了华东选择了北师。 公共课的英语和政治,我认为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决定考研以后,大三下学期开始,最好就每天做阅读练听力背单词,多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意识,而且贵在坚持,单词量一定要上去,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听懂文章,逐渐增加阅读量和缩减时间,如果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实在太差,可以报班学习。至于政治,可以从暑假开始看书,先了解政治的考点和思维脉络,主要的大事件和思想体系,把书全都看过以后,再开始根据考点去有目的地背诵,政治我认为报班还是很有用处的。专业课的学习,本专业的同学你们肯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比我的好,我只能说对于非专业的同学,需要先把所有的课本通读一遍,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考点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记忆和理解,再去做题,多巩固,多重复!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 一、考试情况介绍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 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 二、复习范围 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 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见教材)P9-10答: 第二章社会化 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P27-30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认知神经的新思考---社会认知与心理理论的脑定位研究翻译稿

认知神经的新思考---社会认知与心理理论的脑定位研究 作者:John S. Bellerose, Miriam H. Beauchamp, and Maryse Lassonde 引言 社会认知指用以知觉和加工社会线索、社会刺激和环境的心理过程。以往,传统研究社会认知是从社会的、发展的以及神经心理的角度,从概念和行为学上加以研究。近年来,社会神经科学以开始讲抽象的社会认知概念于人脑中加以定位,并将这些广泛、特定与深奥的皮层定位结果进行评价和实际验证,尤其是针对进行过外科干预的癫痫与脑肿瘤患者,有关他们的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有利于去解释临床实践中患者社会认知受损的机制。进一步,了解那些藏在人类特有的社会技能行为背后的脑区与功能环路知识,能够深化人们对神经生理、病理疾病,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受损症状的理解。为了阐明以上几点,本章节将重点关注社会认知的两个中心成分,心理理论和道德推理在人脑中的定位。在谈这两者的发展和神经机制之前,首先开始对这些概念加以定义并与其他的概念相区分。我们也将强调对认知神经有一定影响的外部因素,如文化和性别因素。最后,我们对医疗机构强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将会阐明:一系列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条件是如何影响社会认知能力的,这些障碍对于我们理解社会认知又提供了什么含义,例如在神经外科领域,社会认知的知识又能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提示我们。 Scourfield和同事们【27】定义社会认知为:“通过理解和加工个人线索与计划适当的反应,使社会交往顺畅之下的那些高级认知功能。”因此,它包括一个广泛的功能。其中一个最核心的加工是合适的社会和情感功能运作,即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或“心智化”(mentalizing),是一种将心理状态(信念、意图、欲念、伪装、常识)归属于某人自己或他人,以理解他人具有的心理状态并与自身

最新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刘润清《新编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认知语言学)【圣才出品】

第10章认知语言学 10.1 复习笔记 本章要点: 1.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 2.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范畴化与范畴 3.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概念隐喻与转喻 4. Iconicity and grammaticalization 象似性与语法化 常考考点: 认知语言学定义;范畴化与范畴定义分类等;概念隐喻与转喻的定义,层次分类;象似性的分类以及语法化等。 本章内容索引: I.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II.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1. Definition of categorization 2. The classical theory 3. The prototype theory 4.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III.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metonymy 1. Conceptual metaphor 2. Conceptual metonymy IV. Iconicity 1. Iconicity of order 2. Iconicity of distance 3. Iconicity of complexity V. Grammaticalization I. Definition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认知语言学定义) 【考点:名词解释】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language that focuses on language as an instrument for organizing, processing, and conveying information.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研究自然语言的方法,集中研究语言组织,处理与传达信息的作用。 II.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范畴化与范畴) 1. Definition of categorization and categories (定义)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neuSCAN实验室

神经疗法·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neuSCAN)实验室 2018年度主要论文发表情况 1.Zhao Z, Yao S, Li K, Sindermann C, Zhou F, Zhao W, Li J, Luehrs M, Goebel R, Kendrick K, Becker BCA (2018) Real-tim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based neurofeedback of amygdala-frontal pathways reduces anxiety.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IF=13.1) (in press, DOI: 10.1159/) 2.Qin Li, Benjamin Becker, Jennifer Wernicke, Yuanshu Chen, Yingying Zhang, Rui Li, Jiao Le, Juan Kou, Weihua Zhao#, Keith M Kendrick#. (2018) Foot massage evokes oxytocin release and activation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superior temporal sulcu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in press) doi: 10.1016/j.psyneuen.2018.11.016 (IF=4.73) 3.Weihua Zhao*, Benjamin Becker*, Shuxia Yao, Xiaole Ma, Juan Kou, Keith M Kendrick. (2018) Oxytocin enhancement of the placebo effect may be a novel therapy for working memory impairments.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in press) (IF=13.122) 4.Jialin Li, Lei Xu, Xiaoxiao Zheng, Meina Fu, Feng Zhou, Xiaolei Xu, Xiaole Ma, Keshuang Li,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Common and dissociable contributions of alexithymia and autism to domain-specific interoceptive dysregulations - a dimensional neuroimaging approach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in press) (IF=13.122) 5.Fei Xin, Feng Zhou, Xinqi Zhou, Xiaole Ma, Yayuan Geng, Weihua Zhao, Shuxia Yao, Debo Dong, Bharat B. Biswal,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Oxytocin modulates the intrinsic dynamics between attention-related large-scale networks. Cerebral Cortex (in press). (IF=6.308) 6.Feng Zhou, Kaeli Zimmermann, Fei Xin, Dirk Scheele, Wolfgang Dau, Markus Banger, Bernd Meber, Rene Hurlemann, Keith M. Kendrick, Benjamin Becker. (2018) Shifted balance of dorsal versus ventral striatal communication with frontal reward and regulatory regions in cannabis-dependent males. Human Brain Mapping, . /10.1002/hbm.24345 (IF=4.927) 7.Scheele D, Lieberz J, Patin A, Engels C, Schneider L, Stoffel-Wagner B, Becker B, Hurlemann, R (2018) Trauma disclosure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1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12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1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4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 15特殊学习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16高路学习迁移: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17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此外还有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18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19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的首创者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 20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1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2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2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 24认知地图:根据一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到达食物箱,托尔曼认为:白鼠之所以能选择最接近于食物的路线,是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 25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26学习的顿悟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二、简答 1.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后者是由其结果控制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 2.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 消退: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 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