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1)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1)

第三节血管生理

Part 2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掌握内容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的递质、受体和效应。心交感紧张与心迷走紧张的概念。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递质、受体和效应(外周阻力、静脉回流、血流分配、组织液生成)。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觉器、反射过程、反射效应及生理意义。为什么平卧时突然站起来所出现的头晕仅为一过性。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相关刺激、心血管效应及意义。

熟悉内容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机制。容量感受性反射对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的影响及机制。

了解内容延髓基本心血管中枢的作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重调定。

【A型题】

1. 关于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和作用,正确的是

A. 节前纤维释放乙酰胆碱,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B. 具有紧张性,紧张性升高时增加自律细胞的自律性

C. 对心房肌和心室肌均有较高的支配密度

D.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E. 迷走神经兴奋可增加传导性和心肌收缩能力

3. 关于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和作用,错误的是

A. 正性的变力、变时和变传导作用

B. 通过心肌细胞膜的M受体,使胞质中Ca2+浓度升高

C. 具有紧张性活动

D. 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之间存在交互抑制

E. 阻断心交感神经活动引起心率减慢

4. 关于交感缩血管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有某些特殊部位的血管才受交感缩血管神经支配

B. 兴奋时通常引起血管舒张

C. 节后纤维释放肾上腺素

D.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变化时,对心和脑的血流量影响很大

E. 在α受体为主的血管,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引起血管收缩

5. 心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正性变力作用的机制是

A. 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肌的M受体结合

B. 释放肾上腺素,与心肌的β受体结合

C. 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的α受体结合

D. 增加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使K+外流增多

E. 激活蛋白激酶A,使胞质中Ca2+浓度升高

6. 下列关于心迷走神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切断实验动物的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减慢

B. 电刺激实验动物的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加快

C. 具有紧张性活动

D. 心迷走神经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不含传入神经纤维

E. 在心室肌引起的变力效应比心房肌大

7. 最主要的心血管中枢位于

A. 脊髓

B. 延髓

C. 中脑

D. 下丘脑

E. 大脑

8. 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的接替站是

A. 孤束核

B. 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C. 延髓尾端腹外侧区

D. 室旁核

E. 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9.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颈动脉窦的传入神经冲动增加

A. 循环血量降低

B. PO2降低

C. PCO2升高

D. [H+]升高

E. 平均动脉压升高

10. 正常人的血压在哪个范围内变化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最敏感

A. 10~30mmHg

B. 50~70mmHg

C. 90~110mmHg

D. 130~150mmHg

E. 170~190mmHg

11.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加时,引起的变化是

A. 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降低

B. 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加

C.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降低

D. 血容量增加,细胞外液量增加

E.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12. 在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中,心房内血容量增加引起

A. 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B. 心率、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

C. 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水平升高

D. 血压降低,循环血量和细胞外液量减少

E. 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

13.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

A.降低arterial blood pressure

B.升高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减弱心血管活动

D.加强心血管活动

E.维持arterial blood pressure相对恒定

14. 下列哪种情况发生以后,心交感神经活动明显加强( )

A.arterial blood pressure升高时

B.肌肉运动时

C.血容量增加时

D.情绪激动时

E.由平卧变为直立时

15. 动物实验中,短暂夹闭一侧颈总动脉时

A. 夹闭侧窦神经传入活动增加

B. 平均动脉压升高

C.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D. 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升高

E. 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降低

16. 请推测高血压患者的压力感受性反射状况

A.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增强

B.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调定点下移

C. 血压变化对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活动无影响

D. 快速的血压变化仍能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缓冲血压波动

E. 血压的快速波动很大,不能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B型题】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多巴胺

E. 神经肽

17.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18.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19. 交感舒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普萘洛尔

B. 阿托品

C. 酚妥拉明

D. 肾上腺素

E. 乙酰胆碱

20.能阻断心迷走神经作用的是

21.能阻断心交感神经作用的是

22.能阻断交感缩血管神经作用的是

【X型题】

24. 下列对血管的神经支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体内绝大多数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

B. 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单一支配

C. 同一器官中,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对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支配密度最高

D. 真毛细血管不受神经纤维支配

25. 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动脉血压对管壁的机械牵张刺激

B.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C. 对快速的血压变化有明显调节作用,而对缓慢而持续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D. 主要生理意义是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26. 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主要调节呼吸,PCO2降低时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B. 生理状态下,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不明显

C. 在窒息、酸中毒等情况下,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缩血管中枢,使血压升高

D. 使心脑等重要器官在危急情况下优先获得血液供应

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笔记整理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笔记整理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与包裹其外的髓鞘共同组成。 神经末梢: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分支。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一层膜,构成一条神经。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见课本) 反射与应激性(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的区别:反射是针对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和人的一种特殊的应激性,反射属于应激性。含羞草被触碰后下垂、草履虫趋利避害都属于应激性。 2、反射的分类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至少由两个神经元(一个感觉神经元、一个中枢神经元)构成。 4、反射发生的条件:①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和人;②完整的反射弧参与;③一定的刺激。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状态(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适宜的刺激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兴奋状态 (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在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局部电流,膜内从兴奋部位传向相邻部位,膜外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恢复静息K+外流 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兴奋部位传向两侧相邻部位;冲动传导方向与膜 内电流方向一致;原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 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细胞内的Na+泵出,将细胞外的K+泵入,以维持细胞内K+浓度高和细胞外Na+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主动运输)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1、突触小体的概念(见课本) 2、突触的组成 3、突触的类型 4、要求掌握传递具体过程(课本P16) 5、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如:乙酰胆碱)和抑制类(如:天冬氨酸、甘氨酸) 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运输方式是胞吐,需耗能,故突触小体中有线粒体分布。 6、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7、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8、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化学信号比电信号传递速度慢,造成

2019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同步练习语文

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老师叫赵东回答问题,赵东起立 B.看到可口的饭菜,分泌唾液 C.药吃入嘴中,味苦吐出来 D.看到恐怖电影,感到全身发冷 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说的是不同语言刺激给人带来不同的反应,从条件反射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与此最相符的是 A.闻到花香,顿觉心旷神怡 B.看了一部电影,心潮澎湃 C.看见青梅,津液顿生 D.惊弓之鸟 4.同学们在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 5.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听别人讲恐怖故亊感到毛骨悚然 B.看到别人吃辣椒自已出汗 C.自己切洋葱被刺激的流眼泪 D.妈妈看电视剧看得泪流满面 6.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人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A.吃食物分泌唾液 B.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C.婴儿的吸允反射 D.小茗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包洁区打扫卫生 7.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对完成该反射神经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是效应器,能够对刺扎到皮肤作出反应 B. 3是神经中枢,痛觉就是在这里产生的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5→4→3→2→1 D.若因意外事故,图中的4遭到损伤,则缩手反射不能完成,但是人会感到痛

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设计依据与构想】 人体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和激素等的共同调节,特别是神经的调节。依据本节内容特点,设计有自学讨论、观察、探究、调查和实习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思考、活动,来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原理、功能等知识。对有些较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多用一些生动、直观的例子来说明。本节还设计了课外探究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把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有机地进行融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反射的类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4.说出人体条件反射的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并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课时计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神经元的玻片标本、脊髓横切面玻片标本、显微镜、计时器等。 2.统一制出“大脑和脊髓的比较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表”。 3.脑的组成和脊髓的结构放大模型。 4.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教材。 2.上网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整理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流程及分析】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目标:重点体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想:采用目标教学法导入新课,以目标问题推进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起学生的探讨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也是他们创新学习的基础。 方案二:创设情景。同学们想一想,在考场上答题的情景:你的手指灵巧地握住笔,双肘自然平放桌上,身体略前倾,头稍低下,眼睛快速聚焦在所写的字上,大脑会积极思考要写什么?这种协调一致的默契配合,主要是靠什么系统调节的? 生:主要是神经系统。 师:很好,神经系统为什么有这样完善的调节作用呢?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关。 设计思想:提起考试的情景,孩子们会感到记忆犹新,并有庄严的感觉,引入这个话题可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新课教学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二)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二、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进一步讲述大脑皮质和脊髓的生理活动,课本首先以“望梅止渴“为例,再安排膝跳反射实验,从实验过程了解反射弧,归纳出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样既有利形掌握科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知道“望梅止渴”故事吗?这些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呢?引出新授内容 教师:(拿出一个纸盒子)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做个试验,哪位同学想到讲台配合我完成这个试验? 学生:(踊跃举手,其中一名学生到讲台)把手伸进纸盒,大叫一声,急忙把手抽出。 教师:(打开纸盒,纸盒上竖着几排牙签)这位同学反应很快,手被牙签扎了一下,马上缩了回来,你认为他的这个活动主要在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学生:神经系统! 教师: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活动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关于反射,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膝跳反射的实验。 教师: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小腿迅速前伸。 教师:叩击韧带,小腿迅速前伸,这是膝跳反射。前面我们做的活动:手碰到牙签后马上缩回,这也是一种反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即排尿,等等。从这些事例中,你能找出引起反应的原因,通过什么系统发生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后):反射是由各种刺激引起的,通过神经系统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教师:象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引出反射的概念

第二章__第一节___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_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复习上一节课] 1、细胞外液主要由哪几种液态成分组成?各液态成分之间有何关系? 2、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由那几个方面体现的? 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引入] 由问题复习问题3引出本节课,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课]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 (一)反射反射弧 我们在初中的生物课上已经学过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基础知识,在此请同学们 结合初中的知识思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答: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 (课件演示反射弧的组成) 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呈现神经元的结构图) [讨论]:从结构上可以将神经元分为几部分?每一条神经元的神经纤维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和图形讨论回答: 神经元的组成:细胞体和突起轴突 树突

神经纤维:.轴突(长的树突)以及外面包着的髓鞘构成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兴奋是以怎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的? [讨论]: 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 2、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 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如何形成的? (图片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 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 答:静息:膜外正电荷,膜内负电荷 受刺激时:膜外由正→负 膜内由负→正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 在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在膜内: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答: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 (板画讲解) 师生共同分析: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5、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还是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答:膜内 6、请小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7、机理 ?①静息时:膜的通透性对钾离子大,对钠离子小,出去的钾离子多于进来的钠离子,所以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②兴奋时:膜的通透性改变,进来的钠离子多于出去的钾离子,即兴奋部位膜电位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节-神经的调节

第三节神经的调节 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 A类题 一、对刺激的反应 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 2.反应过程:→传导信息→→传导信息→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和的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树突、轴突) 3.功能: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4.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三、信息的处理: 1.神经系统构成:作用:信息 神经系统的组成:作用:信息 (1)脑神经:由部发出,总共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和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脊神经:由发出的神经,共有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的感觉和运动。 四、脑的结构和功能 1.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 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2.大脑表面的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 3. 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4.小脑和脑干的功能: 1)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2)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五、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位于脊柱的内,呈扁圆柱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主要有和两个方面的功能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是否正常六、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对各种作出反应的过程。 (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____ (3)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实现。 2.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 七、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如:膝跳反射、吮吸反射等,这由以下哥哥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如:猩猩表演舞蹈、猴子做算数等。这由参与完成 B类题 1.在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运动中枢 C、视觉中枢 D、听觉中枢 2.下列选项中不是小脑功能的是() A、调节心血管运动 B、协调骨骼肌运动 C、维持躯体平衡 D、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程度 3.神经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A、大脑、小脑和脑干 B、大脑和脊髓 C、脑和脑神经 D、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4.我们在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5.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是 ( D ) A.体液调节机构 B.内分泌的调节 C.脑和脊髓 D.神经系统 6.在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整个过程是 ( B ) A.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产生反应 C.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产生反应 D.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7.人体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C ) A.使人体接受外界刺激 B.使人产生感觉 C. 是人体内主要的调节机构 D.是人体内惟一的调节机构 8.关于轴突的主要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接受兴奋,并传导兴奋 B.传导神经冲动 C. 产生兴奋 D.产生信息 9.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D ) A.神经元细胞体 B.神经细胞核 C.神经纤维 D.神经元 10.周围神经系统由 ( B ) 对脑神经、12对脊神经组成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相当于窗上的玻璃。 虹膜:有色素,中央有一小孔叫瞳孔。俗称“黑眼球”。 瞳孔:光线的通道,大小可调节,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 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弹性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凸透增大,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 小。 巩膜: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俗称“白眼球”。 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箱壁。 视网膜:成像的部位,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能折射光线。 视神经:传递图像信息。 2.近视眼: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 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 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措施:配戴凹透镜。 3.远视眼:俗称“老花眼”,晶状体弹性降低,看不清近处物体。 矫正措施:配戴“凸透镜”。 4.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5.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cm左右。 ②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②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③不躺卧看书。 ④不走路看书。 6.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并经过晶 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 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 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 生了视觉。 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 1.耳的结构及功能: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声波的通道 鼓膜:产生振动,传递声波

八年级生物上册-6.16.1《人体的神经调节》同步练习2-(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 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该图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传出神经 B.②是脊髓白质 C.③是传入神经 D.④是效应器 2.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B.视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 D.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3.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A.人的踢腿反射 B.精彩的哑剧引发观众哈哈大笑 C.酸梅入口,分泌唾液 D.人手被针刺后会缩回 4.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的解读正确的是() A.a是效应器,能接受c传来的信号作出反应 B.b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d能将来自e的神经冲动传至b,引起反射 D.e是神经中枢,它不受其它任何结构的调控 5.生来就有的反射是简单反射,以下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孔雀开屏 D.鹦鹉学舌 6.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有关该图描述,正确的是() A.②是传出神经 B.⑤是感受器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射弧 C.简单的反射 D.复杂的反射 8.如果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9.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①望梅止渴②杯弓蛇影③鹦鹉学舌④老马识途⑤公鸡报晓⑥大雁南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10.下图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③处损伤,则导致()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11.右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 B.③是该神经结构的中枢 C.甲处主要由神经细胞体构成 D.乙处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12.舞蹈《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的心。这个舞蹈是由21位聋哑人表演的,舞台上优美的音乐对于她们来说却是无声的世界。参与调节她们的身体完成优美舞蹈动作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①视觉中枢②听觉中枢③语言中枢④躯体感觉中枢⑤躯体运动中枢⑥小 脑 A.①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13.某病人走路时摇晃不稳,迈步不准,如同醉酒,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4.下列现象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膝跳反射 B.谈虎色变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

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摘要: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动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做出迅速而完善地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的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着主导的调节器节作用。 关键词:神经调节、兴奋、传导 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1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 当活组织或活细胞受到一些外加的刺激因素(如机械的、化学的、温热的或适当的电刺激)作用时,可以应答性地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应或暂时性的功能改变。这些活组织或活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应变的能力,即为兴奋性。几乎所有的活组织或活细胞都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只是反应的灵敏程度和反应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各种动物组织中,一般以神经和肌细胞,以及某些腺细胞表现出较高的兴奋性,也就是说,它们只需接受较小程度的刺激,就可以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称之为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 各种可兴奋的细胞兴奋时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会出现一个特殊的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而后细胞所表现出的其它外部反应,如机械收缩或分泌活动等,都是由细胞膜动作电位进一步触发和引起的。 因此,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则可理解为动作电位。1.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和阈刺激 刺激可以泛指细胞所处环境条件因素的任何改变,但实验表明,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在以下三个参数达到某一临界值:刺激的强度、刺激持续的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仅如此,这三个参数对引起某一组织或细胞的兴奋并不是一个定值,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简单地用刺激强度这一参数表示不同组织或细胞兴奋性的高低或同一组织兴奋性的波动,就必须将刺激持续的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数值,这样,才能把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制 神经在接受刺激时,虽然不表现出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刺激的部位产生了一个可传导的电变化。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安静状态下具有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2.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2.1.1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指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为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的表面膜两侧,故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一般表现为外正内负,如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大约都在-10mV-100mV之间,且大多数表现为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只要细胞末受到外来刺激而且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 2.1.2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指细胞在安静状况下受到一次短暂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并且进而变成正电位,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它只在刺激满足一定条件或特定条件下刺激强度达到阈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调节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调节作业 A组基础达标 1.(2019·河北省沧州市高三联考)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如图为人手指意外触碰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兴奋在M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在b上无膜电位变化 C.与神经递质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 D.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D[屈肘反射为低级神经活动,其神经中枢在脊髓,D错误。] 2.(2019·昆明市一中高三月考)“杯弓蛇影”是指将映在杯中的弓影误认为蛇而感到恐惧,此时人体的肌肉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出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接受“弓影”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视网膜上 B.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依赖于神经递质 D.该过程的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 C[兴奋在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的传递需要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 3.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 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5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 D[在a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电位变化,A项错误;在b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对应图5,B项错误;在c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电位发生两次变化,c点和d 点间有突触间隔,所以图3中间在横轴的时间要长一点,C项错误;在d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位只发生一次变化,对应图4,D项正确。] 4.(2019·邯郸市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 B.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C.组织液中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无关 D.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功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作用位置,A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而K+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若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兴奋时流入的钠离子会增多,因此兴奋时动作电位的峰值会增大,C错误。] 5.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人体的神经调节》说课稿

《人体的神经调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苏科版初中生物第十六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在教材中介绍了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基础知识。在本节中有一个“膝跳反射”的实验和“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定义和反射弧的组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只是需要二至三人一组,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充满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本节课的内容都是以生活事例来引出相关知识的。而且这些事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们容易理解。本节课以课标为依据减少了一些名词术语。例举了“望梅止渴”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这些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的将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我希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简单说出反射弧的构成。 (二)技能性目标: 本节课推出了一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这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加强多种能力的培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来理解知识,更体现了素质教育。因此,确定能力目标如下: 1、学习膝跳反射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2、通过小组学习,来逐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归纳整理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做实验和参与探究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确定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描述出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识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材教法:教师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预设 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的容量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节内容预定为2课时。现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和活动预设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 以小实验进入新课。 在讲解新课之前让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个小实验:一名学生被蒙住眼睛,教师用一个牙签刺其手指,其他学生观察该学生做出的反应。只是该名学生感受到了,为了让其他学生也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我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去完成一个小活动——打手:甲学生去打乙学生的手掌,乙学生迅速躲避。每位学生进行十次,看看谁被打到的次数是最少的。 学生做完小活动之后,给学生设立一个问题:这两个活动是在人体什么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又继续设疑:该系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生物学案 第九周(—)第二课时 神经调节(上) 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 【学习目标】 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 (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形成细胞膜 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 形成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复 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 (1)传导形式:,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 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 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 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规律总结】 (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6.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一、选择题 1.(2018·亳州)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A.排尿反射B.眨眼反射C.膝跳反射D.谈虎色变 【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解:ABC、“排尿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谈虎色变”。 故选:D。 2.(2018·淮安)乘车的旅客,即使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汽车的颠簸,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A.耳蜗和前庭B.耳蜗和半规管C.前庭和半规管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感受器; 【解答】解: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晕车的原因。因此旅客闭眼坐车时,也能判断汽车速度大小和方向变化,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3.(2018·济宁)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 篇一:人体的神经调节人体的神经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层次以及脑、脊髓的位置、结构和主要功能。 3、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以及反射弧的组成。 4、通过看书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学生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教学难点: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三、教学过程123 篇二:3.3(1)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案教学设计案 3.3(1) 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有直观体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三)情感目标: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反射与反射弧难点: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和处理神经系统的结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模型投影片六、教学过程:引入:前面学了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而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怎样呢?引出课题:第3节神经调节出示图片 1、人的手碰到火,手会立即缩回去。 2、用树枝触乌龟头,头和四肢都缩进龟甲。说明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是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的对环境做出反应。.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有反应?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板书:一、对刺激的反应【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学生动手测你反应的快慢。 1、测试者松开直尺,被测试者将尺抓住(0刻度朝下)。 2、测试5次,记录直尺该度,求平均值。 3、被测试者越靠尺下端,说明反应越快。 4、被测试者数数,重复实验。 5、闭上眼睛,重复实验。比较一下,哪种情况反应的时间更短。通过比较,关于人对不同信号的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人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器官或组织参与。接受信息的器官:眼、鼻、耳、皮肤感觉器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 编写人:宋艳梅刘准梅时间:2010年3月8日一、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记住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问题导学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2、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什么?方向是怎样的?在神经元之间呢? 【预习检测】 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人体内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有什么不同?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电流方向有怎样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神经调节的基础和反射 看书P16-17 ,填写下列空白: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它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它的结构基础是。 举例: 1.反射 举例: 2.反射弧由组成。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构:神经元 回答P17思考讨论题 例1.课后练习1.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是。 2右图刺激神经纤维的a点,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次。 3.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 受刺激时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 电流的流向:膜外: 膜内: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 在下图中画出甲处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位的变化、膜内外电流的方向及神经冲动 传导的方向? 例2.人体内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 A轴突→树突→细胞体B细胞体→轴突→树突 C树突→轴突→细胞体D树突→细胞体→轴突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阅读教材P18-19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 。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2、什么是反射?反射有哪两类? 在 的参与下,人或动物对 ? 作出的 应答。 举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构成? 包括 (起感受作用)、 (把兴奋向中枢传递)、 (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把兴奋传递出去)、 (由运动神经末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先天的 通过学习而建立,后天的 具体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 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 不经过大脑皮层 一般经过大脑皮层 神经联系是终生的、固定的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消退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

梢及与其相连的肌肉或腺体所组成)五个部分组成。 4.反射的条件 (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判断 ①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 ②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外,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受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则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不能产生。 ③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朱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 【典例1】?(经典易错题)反射的形成如下 图所示(①→②→③→④→⑤)。 讨论:(1)如果将②处传入神经剪断(或阻断), 分别刺激断口的外周段和向中段,能否引起 ⑤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如果用解剖针破坏③脊髓灰质(神经中枢),分别用有效刺激(正常情况下足以引起兴奋)刺激①处和④处,能否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1)(2)可知,正常生理状态下欲完成反射必须有完整的________;②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④处神经具有________功能。 答案(1)刺激外周段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向中段则引起⑤发生相应的活动(2)刺激①处不能引起⑤的活动,而刺激④处(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可直接传到⑤(效应器)引起相应的活动(3)反射弧传入传出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