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径电流,电压的关系

,线径电流,电压的关系

,线径电流,电压的关系
,线径电流,电压的关系

铜芯线的线径和它可一承受的电流.电压.功率的计算公式.

比如说国标1平方的铜芯线在交流220V时\直流12\24V时可以带动多少瓦的电器.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根据经验可得1平方的铜导线安全载流量为5-8A;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 经验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电流×电压=功率

如果电压和电流分别是电源的电动势和电路总电流,则这个功率是电源的中功率。

如果电压和电流分别是路端电压和电路的总电流,则这个功率是电源的输出功率。

如果电压和电流分别是某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流过该用电器的电流,则这个功率就是该用电器的输入功率。

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

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两个表的读数来确定一个正比例线性函数关系,这就是欧姆定律,U=R*I,因为测量的始终是R上的电压电流,要想体现这个函数关系,只能想办法观察电压随电流改变的情况。改变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回路的总电阻改变,从而使电流改变,这样就可以观察到定值电阻两端的不同电压了。因为始终是同一个定值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所以可以找出它们的比例关系。

假如采用改变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也会使整个回路的总电阻变化,电流变化,从而电压变化。但是此时应当注意因为定值电阻每次都有更换,所以它的电压和电流比每次都是不同的,这样就没有办法找出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无法实现研究某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目的。

简单的说:更换不同的定值电阻能改变“它”两端的电压,但是这个“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

2.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为什么要不变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难道定值电阻的更换不会影响他两端的电压大小吗?你这么问,我的理解是此时滑动变阻器始终处于一个特殊状态,那就是触头在最左端,相当于滑动变阻器没有接入或者被短路,这个时候定值电阻两端始终是电源电压(电源设为理想的,否则也会有问题)。此时不管定值电阻是多大,它的电压都是电源电压,即保持不变。改变定值电阻,则电流跟着改变。二者关系也满足欧姆定律。假如滑动变阻器触头不在最左端,那么它自己有一个阻值在回路中,改变定值电阻后,会影响到回路总电阻,从而使电流变化,并进而引起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都发生变化。此时测量的目的就不明显了。

电源线径大小与用电负荷的关系

电源线径大小与用电负荷的关系 (2010-08-23 23:06:59) 分类:交流电 标签: it 负荷量: 16A最多供3500W,实际控制在1500W内 20A最多供4500W,实际控制在2000W内 25A最多供5000W,实际控制在2000W内 32A最多供7000W,实际控制在3000W内 40A最多供9000W,实际控制在4500W内 电器的额定电流与导线标称横截面积数据见表2。 表2 电器的额定电流与导线标称横截面积数据 电器的额定电流: A 导线标称横截面积:MM2 ≤6 0.75 >6 -10 1 >10 -16 1.5 >16 -25 2.5

>25 -32 4 >32 -40 6 >40 -63 10 多大的电源线径可以负荷最大多少的功率和电流了吧?请分别以0.75、1、1.5、2.5、4、6(平方毫米)的铜芯线 0.75mm2、5A;1mm2、6A;1.5mm2、9A;2.5mm2、15A;4mm2、24A;6mm2、36A。 如何合计算电线所能承受的电功率 如果已知电线的截面积要如何,要如何计算该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或已知所需电功率,如何计算出该使用多少mm2电线. 回复: 我们可以通过查电工手册,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载流量,根据公式 功率P=电压U×电流I 计算出的功率就是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例如:在220伏的电源上引出1.5平方毫米导线,最大能接多大功率的电器? 解:查下面手册可知1.5平方毫米导线的载流量为22A 根据:功率P=电压U×电流I=220伏×22安=4840瓦

答:最大能接上4840瓦的电器 反之,已知所需功率,我们根据上面的公式求电流 电流=功率÷电压 得出电流再查手册就能知道要用多大的导线。 例如:要接在220伏电源上的10千瓦的电器,要用多大的导线? 解:根据:电流=功率÷电压=10000瓦÷220伏=45.5安 查下面手册可知,要用6平方毫米的导线 答:要用6平方毫米的导线 500V及以下铜芯塑料绝缘线空气中敷设,工作温度30℃,长期连续100%负载下的载流量如下: 1.5平方毫米――22A 2.5平方毫米――30A 4平方毫米――39A 6平方毫米――51A 10平方毫米――70A 16平方毫米――98A

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平方的铜线或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 需特别注意 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 而造成意外,下列 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 表。(请注意:线

电流电压公式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1)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到处相称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2)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遍地电流之和I=I1+I2 遍地电压相称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3)统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定额功率比现实功率等于定额电压比现实电压的平方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1)电阻R ①电阻等于材料疏密程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R=疏密程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R=UU÷P (2)电功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W=QT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W=U?U÷R×T(同上) (3)电功率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P=W:T (4)电热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Q=UIT=W(纯电阻电路 功率=1.732*定额电压*电流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功率=定额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机电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子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间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导线线径与电流规格表

导线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一.导线型号规格 B系列归类属于布电线,所以开头用B,电压:300/500V V就是PVC聚氯乙烯,也就是(塑料) L就是铝芯的代码 R就是(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以上电线结构:导体+绝缘 拿2.5mm2为例: BV是1根直径1.78mm和7根0.68两种 BLV是1根直径1.78mm BVR是19根直径0.41mm R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线 它比BVR更软,还是2.5是49根0.25mm铜丝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连接软电线 比RV多了一层塑料护套 另外:我们最常用的“护套线” BV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扁型电缆 就是2根BV线,在+一层白色的护套 二.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需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而造成意外,下列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请注意:线材规格请依下列表格,方能正常使用)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 铜线:S= IL / 54.4*U` 铝线:S= IL / 34*U` 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的长度(M) U`——充许的电源降(V) S——导线的截面积(MM2) 说明: 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 三.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电流与线径的关系

线径与电流的关系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高温九折铜升级,勿忘裸线要加半。 口诀对各种截面的截流量(电流,安)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倍数”来表示。为此,应当先熟悉导线截面(平方毫米)的排列: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 由上可得A线径载流表 线径(平方毫米)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载流量(A) 1*9 1.5*9 2.5*9 4*8 6*7 10*6 16*5 25*4 35* 3.5 50* 3 70*3 95*2.5 线径(平方毫米) 120 150 185 .... 载流量(A) 120*2.5 150*2 185*2 .... B载流修正系数 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按上表计算后,再打八折(乘0.8)。若环境温度超过25℃,应按上表计算后再打九折(乘0.9),两者均有则可打七折(0.9*0.8)。如果是裸线,按上表计算后载流量再加一半为上限(乘1.5),如果是铜芯则要按线径系列升级计算即1mm2按1.5计算,1.5按2.5计算。。。。 下面以明敷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25℃,举例说明: 【例1】6平方毫米的,按上,算得截流量为42安。 【例2】150平方毫米的,按上,算得截流量为300安。 【例3】70平方毫米的,按上,算得截流量为175安。 电流与功率的关系 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 电力加倍,电热加半。① 单相千瓦,4.5安。② 单相380,电流两安半。③

线径电流对照表

线径电流对照表 线径与电流的关系2009-10-2221:141.绝缘导线芯线最小截面要求可以通过下面的顺口溜快速求得:(单位:平方毫米) 【顺口溜】:十下五、百上二,五十三四上下分,埋地套管七五折。 【意思解释】:根据绝缘导线所要求通过的总电流,当总电流为10A以下时,导线每平方毫米的截面面积可通过5A电流,100A以上则每平方毫米截面只可通过2A电流,10~50A之间每平方毫米可通过4A电流,50~100安之间每平方毫米可通过3A电流,按照这样计算后,若属于埋地或套管敷设时则可通过的电流值应乘于0.75。 上述给的计算方法得到的是每平方毫米允许通过的电流数。实际具体导线截面的选择应该是:首先确定用电设备所需要的电流(包括额定电流和适当的余量,就如二楼朋友所说的),然后根据所需电流数值对照顺口溜中的电流范围,再将所需电流数值处属于该范围的“每平方毫米允许通过的电流数”就可得到应该选择的导线截面了。 例如:某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为20A,考虑到留有一定的余量,确定所需要的电流为22A。然后,查找22A电流在上述顺口溜中的电流范围属于10~50A之间,其每平方毫米可通过电流为4A。最后将22A除4A,得到所应该选择的导线截面S为: S=22/4=5.5(平方毫米),根据这个数值,可以选择对应截面的导线,若计算出来的截面积不在导线截面规格系列中,可以选择略大的导线截面。 2.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需特别注意 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径问题,以防止因电流太大引起过热,而造成意外,下列 表格为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与电流规格表。(请注意:线材规格请依下列表格,方能正常使用) 线径(大约值)铜线温度 60℃75℃85℃90℃ 2.5mm2202025 25 4mm2252530 30 6mm2303540 40 8mm2405055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 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电流大小是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380* 式中:P是三相功率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 是三相线电流) 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如果功率因数取或者,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计算。按10kW计算:I=10kW/*380* =10kW/ =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流。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 S=√(P2+Q2) 视在功率S= 有功功率P=Φ 无功功率Q=Φ 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 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FR表示热继电器;

电流 电阻 电压 计算公式

电流电阻电压计算公式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线径大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 不必查表。 2.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的载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铝或铜),型号(绝缘线或裸线等),敷设方法(明敷或穿管等)以及环境温度(25度左右或更大)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3.说明:口诀是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 度的条件为准。若条件不同, 口诀另有说明。绝缘线包括各种型号的橡皮绝缘线或塑料绝缘线。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电流,安)不是直接指出,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 来表示。为此, 应当先知道导线截面积, (平方毫米)的排列 1 4 6 10 16 25 35 50 7O l20 150 185...... 计算口决: 10 下五,100 上二。 2 5 ,3 5 ,四三界。 7 0 ,9 5 ,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裸线加一半。铜线升级算。 常用电工计算口诀生产厂制造铝芯绝缘线的截面积通常从而开始,铜芯绝缘线则从1 开始;裸铝线从16 开始;裸铜线从10 开始。① 这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以按截面数的多少倍来计算。口诀中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便如下: ..10 16-25 35-50 70-95 120.... 五倍四倍三倍两倍半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原来“10 下五”是指截面从10 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五倍。“100 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载流量都是截面数的二倍。截面25与 35 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 四三界”。而截面70、95 则为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 以下及100 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倍数。 下面以明敷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25 度,举例说明: 【例1】 6 平方毫米的,按10 下五,算得载流量为30 安。 【例2】150 平方毫米的,按100 上二,算得载流量为300 安。 【例3】70 平方毫米的,按70、95 两2 倍半,算得载流量为175 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比如截面25 与35 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但靠近向三倍变化的一侧,它按口诀是四倍,即100 安。但实际不到四倍(按手册为97 安)。而35则相反,按口诀是三倍,即105安,实际是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 的不让它满到100 安,35 的则可以略为超过105 安便更准确了。同样,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最始(左)端, 实际便不止五倍〈最大可达20 安以上),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 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截面按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一】35 平方的裸铜线25 度,升级为50 平方毫米,再按 50 平方毫米裸铝线,25 度计算为225 安(50 × 3 × ) 【例二】16 平方毫米铜绝缘线25 度,按25 平方毫米铝绝缘的相同条件,计算为100 安(25 × 4)

线径电流对照表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如下: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 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导线截面(mm 2 )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载流是截面倍数 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

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2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2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2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2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2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2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此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2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功率电压电流公式大全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Q=I2*Xl(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Q=I2*Xc(式中2为平方)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Xc:容抗,Ω

电流电压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1、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2乘以R V=IR W=V2/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2、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 特)之间的关系是: V=IR, N=IV=I*I*R,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 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 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

3、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电流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I(角形接法)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星形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P=I2R 4、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

电力电缆线径和电流的关系说明

电力电缆线径和电流的关系说明 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 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 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线径(大约值)(mm2) 铜线温度(摄氏度) 60 75 85 90 电流(A)

电流电压功率的关系及公式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流=电压/电阻 功率=电压*电流*时间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电流I,电压V,电阻R,功率W,频率F W=I的平方乘以R V=IR W=V的平方除以R 电压V(伏特),电阻R(欧姆),电流强度I(安培),功率N(瓦特)之间的关系是:V=IR,N=IV =I*I*R, 或也可变形为:I=V/R,I=N/V等等.但是必须注意,以上均是在直流(更准确的说,是直流稳态)电路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其它情况不适用.如交流电路,那要对其作补充和修正求电压、电阻、电流与功率的换算关系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P=IU R=U/I 最好用这两个;如电动机电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电流 符号: I 符号名称: 安培(安) 单位: A 公式: 电流=电压/电阻I=U/R 单位换算: 1MA(兆安)=1000kA(千安)=1000000A(安) 1A(安)=1000mA(毫安)=1000000μA(微安)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电流= 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2/R,R=U2/P 就记得这一些了,不知还有没有 还有P=I2R ⑴串联电路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常用(电)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个公式是电功率的定义式,永远正确,适用于任何情况。 对于纯电阻电路,如电阻丝、灯炮等,可以用“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电压的平方除以电阻”的公式计算,这是由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 但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等,只能用“电压乘以电流”这一公式,因为对于电动机等,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也就是说,电压和电流不成正比。这是因为电动机在运转时会产生“反电动势”。 例如,外电压为8伏,电阻为2欧,反电动势为6伏,此时的电流是(8-6)/2=1(安),而不是4安。因此功率是8×1=8(瓦)。 另外说一句焦耳定律,就是电阻发热的那个公式,发热功率为“电流平方乘以电阻”,这也是永远正确的。 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电动机发热的功率是1×1×2=2(瓦),也就是说,电动机的总功率为8瓦,发热功率为2瓦,剩下的6瓦用于做机械功了。 电工常用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功率与电流及线径与电流的关系(终审稿)

功率与电流及线径与电 流的关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功率=额定电压*电流是单相电路中纯阻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P=1.732×(380×I×COSΦ)是三相电路中星型接法的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单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 单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电压U*电流I*功率因数COSΦ 三相电阻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 (星形接法)= 3*相电压U*相电流I(角形接法) 三相电机类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732*线电压U*线电流I*功率因数COSΦ(星形接法) = 3*相电压U*相电流I*功率因数COSΦ(角形接法) 中星接和角接两个功率计算公式可互换使用,但相电压、线电压和相电流、线电流一定要分清。电功率计算公式:在纯直流电路中:P=UI P=I2R P=U2/R 式中:P---电功率(W),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 在单相交流电路中:P=UIcosφ 式中:cosφ---功率因数, 如白炽灯、电炉、电烙铁等可视为电阻性负载,其 cos φ=1 则 P=UI U、I---分别为相电压、电流。在对称三相交流电路中,不论负载的连接是哪种形式,对称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都是: P=√3UIcosφ 式中:U、I---分别为线电压、线电流。cosφ ---功率因数,若为三相阻性负载,如三相电炉,cosφ=1 则P=√3UI。 W=V的平方除以R 计算线径与电流的常用方法 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如下:

导线截面(mm 2 ) 1 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载流是截面倍数 9 8 7 6 5 4 3.5 3 2.5 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 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 减点五.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 载流. 说明:(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 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 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

电流计算公式

有一个餐厅使用, 220V 用电器风扇排气扇风机照明冰柜微波炉抽油烟机等,额定功率共123KW 380V 用电器炒炉蒸包炉空调等额定功率共119KW 怎样计算负荷电流??要选择多大的电缆??? 最好列出公式,谢谢!!我来帮他解答插入图片插入地图您还可以输入9999 个字 您提交的参考资料超过50字,请删除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 网友推荐答案2012-1-13 18:42 sycw100 | 五级123+119=242KW 按全部负荷同时运行、功率因数为1计算,且三相负荷分布均匀,负荷电流=242/1.732/380=367.7A 电缆选择与型号有关,如果选聚氯乙烯绝缘的不考虑电压降估计得用185平方的铜芯电缆实际工作情况是不可能同时工作、三相不可能完全平衡、功率因数不可能为1,还有环境温度等等、所以电缆选型会有差别追问123+119=242KW 不同电压,两者功率能相加的吗??回答功率可以相加的 你这实际上是一个电压等级。380v用电器是三相供电,220v用电器是单相供电。380是三相电的线电压,220是三相电的相电压赞同0| 评论(1) 其他答案共4条2010-8-5 00:35 排忧解难尊者| 一级 单相乘 4.5,三相乘 2.前提功率必须是千瓦[提问者认可] | 赞同0| 评论2010-8-4 10:54 东南第一帅| 七级 I=P/U. P是功率,U是电压赞同0| 评论2012-1-14 08:48 qlzfwxl | 四级 这样大的负载,一定要用三相电380V接入,接入单相负荷时三相尽量均匀分配,按每千瓦2A估算赞同0| 评论2012-1-15 10:37 三里店村| 十三级 220V 用电器风扇排气扇风机照明冰柜微波炉抽油烟机等,额定功率共123KW (电器三相尽量均布)每相大约:123/3=41KW 380V 用电器炒炉蒸包炉空调等额定功率共:P=119KW+41=160KW 总负荷电流:I=160/(1.732*0.38*0.7)=347A 选用总铜导线面积:S=347/2=174平方毫米 根据导线规格应选用:3*185+2*120的铜电缆赞同1| 评论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电流计算公式 I=P/(U*1.732)所以1000W的线电流应该是1.519A。 功率固定的情况下,电流的大小受电压的影响,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公式是I=P/U 当电压等于220V时,电流是4.545A,电压等于380V时,电流是2.63A,以上说的是指的单相的情况。380V三相的时候,公式是I=P/(U*1.732),电流大小是1.519A 三相电机的电流计算I= P/(1.732*380*0.75) 式中:P是三相功率(1.732是根号3) 380 是三相线电压(I是三相线电流) 0.75是功率因数,这里功率因数取的是0.75 ,如果功率因数取0.8或者0.9,计算电流还小。电机不是特别先进的都是按0.75计算。按10kW计算:I=10kW/(1.732*380*0.75) =10kW/493.62 =20.3 A 三相电机必须是三相电源,10KW电动机工作时,三根电源线上的工作电流都是20.3 A 实际电路计算的时候还要考虑使用系数,启动电流等因素来确定导线截面积、空开及空开整定电留。 三相电中,功率分三种功率,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和视在功率S。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三种功率和功率因素cosΦ是一个直角功率三角形关系:两个直角边是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斜边是视在功率S。三相负荷中,任何时候这三种功率总是同时存在:S2=P2+Q2S=√(P2+Q2) 视在功率S=1.732UI 有功功率P=1.732UIcosΦ无功功率Q=1.732UIsinΦ功率因数cosΦ=P/S 根号3,没有软件写不上,用1.732代替 系统图 Pe:额定功率Pj:计算有功功率Sj:计算视在功率Ij:计算电流Kx:同时系数cosφ:功率因数Pj=Kx*Pe Sj=Pj/cosφ单相供电时,Ij=Sj/Ue 三相供电时,Ij=Sj/√3Ue 电气系统图里的符号是有标准的 KM表示交流接触器 KA表示中间继电器, KT表示时间继电器;

线径和电流的关系

PCB 线宽与电流关系 一、计算方法如下计算方法如下:: 先计算Track 的截面积的截面积,,大部分PCB 的铜箔厚度为35um (不确定的话可以问PCB 厂家厂家))它乘上线宽 就是截面积就是截面积,,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 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为15~25安培/平方毫米平方毫米。。把它称上截面积就得到通流容量得到通流容量。。 I=KT 0.44A 0.75 (K 为修正系数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0.024,,在外层时取0.0480.048 T 为最大温升为最大温升,,单位为摄氏度单位为摄氏度((铜的熔点是10601060℃℃) A 为覆铜截面积为覆铜截面积,,单位为单位为平方平方MIL(MIL(不是毫米不是毫米mm mm,,注意注意是是square mil.square mil.)) I 为容许的最大电流为容许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单位为安培(amp)(amp)(amp) 一般一般 10mil 10mil 10mil=0.010inch=0.254=0.010inch=0.254可为可为 1A 1A,,250MIL 250MIL=6.35mm =6.35mm =6.35mm,, 为 8.3A 二、数据: PCB 载流能力的计算一直缺乏权威的技术方法载流能力的计算一直缺乏权威的技术方法、、公式公式,,经验丰富CAD 工程师依靠个人经验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的判断。。但是对于CAD 新手新手,,不可谓遇上一道难题不可谓遇上一道难题。。 PCB 的载流能力取决与以下因素的载流能力取决与以下因素::线宽线宽、、线厚线厚((铜箔厚度铜箔厚度)、)、)、容许温升容许温升容许温升。。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PCB 走线越宽走线越宽,,载流能力越大载流能力越大。。在此在此,,请告诉我请告诉我::假设在同等条件下假设在同等条件下,,10MIL 的走线能承受1A ,那么50MIL 的走线能承受多大电流受多大电流,,是5A 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请看以下来自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请看以下来自国际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 线宽的单位是线宽的单位是::Inch (inch 英寸=25.4 millimetres 毫米毫米))1 oz.铜=35微米厚微米厚,,2 oz.=70微米微米厚厚, 1 OZ =0.035mm 1mil.=10-3inch. Trace Carrying Capacity per mil std 275 ,实验实验:: 实验中还得考虑导线长度所产生的线电阻所引起的压降的线电阻所引起的压降。。工艺焊所上的锡只是为了增大电流容 量,但很难控制锡的体积但很难控制锡的体积。。1 OZ 铜,1mm 宽,一般作 1 - 3 A 电流计流计,,具体看你的线长具体看你的线长、、对压降要求要求。。 最大电流值应该是指在温升限制下的最大允许值制下的最大允许值,,熔断值是温升到达铜的熔点的那个值升到达铜的熔点的那个值。。Eg. 50mil 1oz 温升1060度(即铜熔点),电流是22.8A 。 Temp Rise 10 C 20 C 30 C Copper 1/2 oz. 1 oz. 2 oz. 1/2 oz. 1 oz. 2 oz. 1/2 oz. 1 oz. 2 oz. Trace Width inch mm Maximum Current Amps .010 0.254 .5 1.0 1.4 0.6 1.2 1.6 .7 1.5 2.2 .015 0.381 .7 1.2 1.6 0.8 1.3 2.4 1.0 1.6 3.0 .020 0.508 .7 1.3 2.1 1.0 1.7 3.0 1.2 2.4 3.6 .025 0.635 .9 1.7 2.5 1.2 2.2 3.3 1.5 2.8 4.0 .030 0.762 1.1 1.9 3.0 1.4 2.5 4.0 1.7 3.2 5.0 .050 1.27 1.5 2.6 4.0 2.0 3.6 6.0 2.6 4.4 7.3 .075 1.905 2.0 3.5 5.7 2.8 4.5 7.8 3.5 6.0 10.0 .100 2.54 2.6 4.2 6.9 3.5 6.0 9.9 4.3 7.5 12.5 .200 5.08 4.2 7.0 11.5 6.0 10.0 11.0 7.5 13.0 20.5 .250 6.35 5.0 8.3 12.3 7.2 12.3 20.0 9.0 15.0 24.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