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欧元区债务危机与欧元前景

内容提要: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和制度缺陷,欧元区部分国家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尽管危机给欧洲经济复苏和欧元前景蒙下了阴影,但欧洲仍可通过积极应对危机,加快结构性改革,扫除一体化进程中的障碍,最终助推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主权债务危机欧元

2010年伊始,以希腊为起点,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相继被下调主权评级,欧元大幅贬值,希腊不得不向IMF与德国申请贷款援助,这是继冰岛之后发达国家再次发生的破天荒的求助行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前景仍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欧元崩溃论”与“局面可控论”两相对立,甚至有人认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终结。欧元崩溃的论调难免危言耸听,短期内欧元地位必将受到一定冲击,欧洲将经受经济结构转型与低迷增长带来的阵痛;长远来看,欧洲各国可能借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特别是财政纪律的约束与政策的统一与协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欧元仍将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一、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成因

如果说希腊自曝债务问题成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导火索,那么欧元区经济结构失衡则是危机的根本原因,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则将欧洲经济结构问题暴露出来,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缺陷则对危机产生加速与放大效应。

(一)经济结构失衡是根本原因

全球经济结构失衡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大诱因,这已经被人们讨论很多。事实上,欧元区几乎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缩小版,在欧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不断累积。欧元区经济失衡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核心国与外围国经济结构差异巨大。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国之一,德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是世界出口大国,2009年出口总额达到1.5万亿美元,经常帐户余额达到160.6亿美元;而相应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希腊和葡萄牙等是主要的赤字国家(表1)。由于德国内需长期不足,过剩的供给需要通过出口在国际市场消化,欧元区外围国家恰恰是其传统出口市场。与此同时,德国居民储蓄率偏高,德国银行业手中的资金无法在国内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便将资金出借给西班牙、希腊、爱尔兰等外围国家。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德、法国银行共持有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90%的外债。这些资金一方面为资本流入国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一旦债务国负债规模脱离其经济基本面,这种外围国家负债消费、核心国家出口并贷款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违约风险就会增大。欧元区经济不平衡以债务危机的形式爆发,这正是欧洲目前所经历的危机。

债务国负债规模为什么会脱离经济基本面呢?这就涉及到欧元区经济结构的另一个特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对美欧国家的整体经济贡献份额巨大。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和金融大国,美国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大约为20%。人们更容易忽略的是,欧洲国家经济对金融和房地产业的依赖度更高。金融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接近30%。根据IMF的统计,2008年欧元区银行资产、债券余额和股票三类金融资产是GDP规模的4.8倍,而在美国该数据仅为3.9倍,其中欧元区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6万亿美元,而美国仅为14万亿美元。因此,在房地产饱沫和全球银行业危机的双重冲击下,欧元区各国政府为救市而不得不大举借债,债务比例迅速飙升。另外,欧元区另一个较为显著的经济结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僵化问题,这使得其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以来较为低迷,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中更是大幅下降4.2%,远远超过美国经济衰退的幅度。由此而导致税收下降,这是欧元区债务赤字比例同时大幅飙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制度缺陷的放大效应

当然,欧元区并不是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地区。2009年,欧元区整体GDP与美国相差不大,但美国政府以1.4万亿美元的负债总额居世界首位;而日本政府债务在2009年甚至占到了GDP的195%。尽管美元、日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因国内巨额的债务而受到一定影响,但却并未引起市场恐慌和货币危机。希腊债务危机之所以直指欧元危机,是因为它暴露了欧元的内在弱点——缺乏统一的政策支持。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就在危机应对上出现过政策分歧,因此从制度层面看,欧元面临当前困境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从货币政策看,欧元区各成员国使用同一货币,具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欧洲央行独立性较强,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大大限制了其成员国应对危机、调控经济的能力。在财政政策方面,《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其成员国财政赤字水平不得超过GDP的3%,债务水平不得超过GDP的

60%。因此,在危机情形下被认为是最有效避免经济严重下滑的公共支出政策,在欧盟的框架内被严重束缚住了。加上欧盟以“辅助原则”(欧盟尽量不介入成员国的施政)为基本运作方针,并没有建立可以酌情运用于区内的“共同财政资源”,因此一旦成员国出现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就不得不使用赤字财政予以应对,从而动摇了货币联盟的基础,打击了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

二、危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在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济的复苏之路将充满坎坷与荆棘,最大的可能是形成“L+W 形”的增长轨迹,即在经过深度的衰退之后,经济止跌复苏,但复苏力度较为疲弱,且不排除呈现二次触底的风险。一方面,欧洲国家削减财政支出的举措将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高失业和财政赤字问题,到2012年以前的年均GDP增长可能徘徊在1%左右。整体来看,欧盟可能在2012年失去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债务重组,持有大量欧洲债券的欧洲银行业可能出现新的资产减记损失,金融部门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并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反馈效应。另外,全球经济可能因欧洲危机而产生共振,疲软的需求进一步为欧洲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救市成本较为巨大,给金融市场带来压力。希腊对欧洲来说,算是微不足道的经济体,GDP 仅占欧盟的1.8%,未来几年内所需的再融资规模不会超过1000亿欧元,这并不是关键风险。人们更为担忧的是,像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爱尔兰等这类公共债务飙升而又“太大而不能倒”的国家如果也步希腊后尘,救市成本将剧增,仅靠欧洲的团结可能无力回天。意大利的公共债务大概相当于GDP的115%,其中20%的债务需要在2010年进行展期。英国目前的预算赤字接近GDP的12%,是该比例最高的欧洲国家之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债务占GDP水平虽不如英国与希腊高,但未来三年均需要相当于GDP 45%的融资总额。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2009年末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等五国总计政府外债规模为2.1万亿美元,主要国家银行业对五国的合计债权达到3.2万亿美元(图1)。整体看,欧洲国家在2010年必须筹集大约2万亿美元资金。随着旧债不断到期,未来3年欧洲政府融资需求将不断攀升。而欧洲的储蓄率并不高,债券市场高度开放,债券主要由国际投资者认购。如果欧洲确保债务可续性的承诺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巨大的再融资需求将给金融市场带来流动性压力。

欧洲还可能出现政治上的动荡。习惯高福利、舒适与悠闲生活方式的民众会以更多的方式抗议政府的改革举措。而财政状况与经常账户良好的国家,民众会极力反对将纳税人的钱去救助那些挥霍无度的国家。就相互之间的监管协调,救市责任与权利的分配,对某些国家实施惩罚性监管措施等问题上,欧洲各国之间还会有更多的交锋和博弈。

正因为上述因素,国际评级机构不看好“欧猪五国”前景,国际投机者加大赌注做空欧元,甚至不乏幸灾乐祸者。在部分欧洲成员国的左派政治力量、一些国际学者以及做空欧元的国际投机者看来,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是咎由自取,是由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日益下降的竞争力和无能的政府共同造成的,不能让别国为其买单。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些国家退出欧元区,避免助长道德风险。

三、危机的化解路径

从历史经验看,债务危机不外乎如下化解方法:第一,主动自救,下决心“开源节流”并付诸行动,赢取债权人与投资者的信心。对此,欧洲尚有文章可做,特别是大力改革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削减行政开支等。北欧国家强大的制造业竞争力与南欧国家的旅游文化产业是重要的收入支撑,欧洲货币汇率贬值为此提供了良机。第二,积极争取外部援助,为经济调整赢取宝贵时间。比如,建立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争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邀请财力雄厚的主权财富基金参与援救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法。第三,债务货币化。欧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欧洲经济不振、通货膨胀尚未成为首要威胁之际,欧洲央行有实施定量宽松的空间,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购买欧洲国债,满足再融资需求。第四,债务重组。这是万不得已的方法,以寻求债权人更多的宽限期。

选择何种方法,这需要充分权衡危机的救市成本、救市时机、国际协调能力和成本分摊机制等多种因素。必要时,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目前,世界各国总计外汇储备超过8万亿美元,IMF经G20成员国增资5000亿美元后的危机救助实力也大增。美国、中国等欧洲重要伙伴国均表态密切关注欧洲债务危机发展的影响,并表态不会调整欧洲债券投资策略。德国

和荷兰等国借助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欧元贬值之机,贸易盈余大幅增加,可提供新的资金来源。综合起来,欧洲债务危机的救市成本虽大,但危机方程式仍然有解。当前及已经开展及未来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可简单归纳为救市三部曲:

第一步,提供紧急资金支持,制定财务巩固计划,稳定市场信心。5月份以来,欧元区国家启动了1100亿欧元的希腊危机救助计划。欧洲央行顶住压力,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同意有针对性、有限地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欧洲各国财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7500亿欧元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救助机制。美联储与欧洲央行重新启动货币互换协议以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纷纷表示将开展财赤削减举措。

第二步,增收节支,削减财政赤字。稳定信心是权宜之计,仅为危机的化解赢取了时间。要巩固市场信心,需将财政赤字比例降至可承受的水平。一方面,要通过经济增长、增税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利用欧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推动对美国与新兴市场的出口,一些国家开始有所斩获。未来,还将推出新的增长与增税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削减行政开支、社会福利,以及实施结构性财政退出刺激计划。来自工人阶层的阻力将会巨大,但为眼前舒适生活而拥抱更痛苦的未来并不值得,欧洲必须做出明智的选择,政治领导人的魄力将至关重要。

第三步,实施更为广泛的改革计划。欧洲债务危机的种种深层次原因,诸如统一货币政策与分散财政的矛盾、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导致经济竞争力不断下降、金融监管与财政监督机制薄弱等,需要得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欧洲国家将付出艰辛的谈判努力,走向更大程度的一体化,特别是借危机之机在财政预算统一问题上向前迈出更大步伐,甚至实现政治上的联盟。对成员国实施差别化的监督与管理政策,既要求部分成员扩大内需,也要求过度消费的成员国增加生产。推动劳动力市场、创新激励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增强欧洲经济的竞争力。增进成员国之间的沟通与团结,避免重大决策过程中无效率的争吵。

四、危机下的欧元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发欧元大幅贬值,欧元崩溃论一度甚嚣尘上。我们需要以更客观的视角去审视欧元的未来。短期来看,危机及其救援措施,必将令欧洲国家与国际社会付出相应代价。长远来看,危机有利于欧洲重新审视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致力于解决相关问题,欧元仍将是国际货币体系重要一员。

(一)国际社会不能容忍欧元的失败

如果债务危机导致欧元解体,必然意味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逆转,带来的巨大成本将远比救市成本大得多。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成立,欧洲一体化有着多重目标。首要的是防止集权国家的出现和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的激化,避免再次发生战争。其次是把欧洲各国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上的重要一极,更少地受世界大国的制约与威胁。对于小国寡民的欧洲来说,除了联合自强、扩大一体化程度之外,别无他途。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在不断克服内部摩擦与外部威胁,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更为重要的是,欧洲发展到货币联盟之后,若因一时挫折而走回头路,退出成本巨大。希腊、葡萄牙等小国当然不愿退出,而宁愿选择接受欧盟监督并采取财政紧缩措施。一方面,退出欧元体系,商品交易、工资、税收、信贷、证券等需要货币计价的经济行为都需要重新换回本币,在财政危机之际,将更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退出欧元区将使这些国家的运行雪上加霜。承蒙欧

盟的庇护,希腊等国家有条件地获得救援,如果离开欧元区,在同样面临财政困境的情况下,区区小国如何获取市场信任?同时,欧盟及其德、法等核心国也不会轻易同意某国退出,否则将更加重创市场信心,带来不可预想的灾难。事实上,欧委会反而希望更多的成员加入,以重振国际信任。5 月12 日,欧委会宣布爱沙尼亚达到加入欧元区的标准,2011年有望起成为第17 个欧元区成员国,这并非偶然之举。

国际社会也不会容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逆转,特别是欧元的失败,必须采取国际合作协助欧洲走出危机。一方面,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走向在相当程度是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对评级机构、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国际社会不能熟视无睹;对无约束的资本主义市场力量,各国政府日益视之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若债务危机失控,不仅欧元将受到冲击,而且可能将连累更多的欧洲大银行,掀起新一波全球金融危机,因明此必须给予紧急救助,阻断风险传染的源头。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德国与法国对援助计划虽有迟疑和争议,最终也无法承担不作为的政治风险。对欧元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来说,更不愿看到因为欧洲危机而引火烧身,为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平添麻烦,因此必须给予适当的支持。特别是东亚与中东国家因欧元的贬值而出口受损,持有的欧元外汇头寸也面临损失风险,将会以间接的方式力挺欧元

(二)欧洲可化危机为契机,推进改革,解决一体化进程中的机制缺陷

从积极的角度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反而相当于一次难得的压力测试,迫使欧元区各国重新检视一体化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纠偏,亡羊补牢未为晚。欧洲国家可能将以本次危机为契机,扫除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障碍,推动更为持续、均衡与稳定的经济增长。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第一个缺陷是统一了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与监督机制。欧洲央行可以相对独立的操作,瞄准通货膨胀目标,保证总体的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但是,各国经济结构与面临的问题不同,由于缺乏利率和汇率的周期性自动调机制,只好采取灵活的财政政策应对本国经济变化,在财政上会缺乏自我约束。在福利传统深厚的欧洲,政府在福利项目上扩大开支更能吸引选票。改革方向很明确,欧元区国家需要寻求更为统一的财政政策与监督机制。很多政府官员在危机中已经发出了类似的呼吁,更为广泛的政策安排将紧随而至。

第二个缺陷是加入欧元区的标准及其执行缺乏权威性。为保证欧元区建设顺利推进,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成员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负债规模不得超过GDP的60%,突破标准的可给予相应处罚。然而到2009年,只有极少数的国家符合这一标准,也没有任何违规国家受到处罚。许多研究在反思这一标准是否真正可行,以及是否需要重新检视。危机后,欧洲各国可能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推出行之有效的新机制与新规则。

第三个缺陷是欧元区在创建时没有设计统一的救助机制,缺乏明确的最后贷款人。这在此次危机中充分暴露出来。在2009年初东欧危机爆发时,各国对救助东欧的态度不一;在今年以来的希腊债务危机中,德国、法国及其他欧盟成员国就该不该救希腊争执不下。这事实上在相当程度上延误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为市场信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避免成员国在责任分摊上的苦乐不均,组建欧洲货币基金可能是较为可行的改革方向。赋予欧洲央行更大的金融稳定权限而非单一的通胀目标制,也可避免在危机爆发时迟疑不决。

(三)欧元地位短期内受创,中长期仍将站稳历史舞台

毫无疑问,经过债务危机的冲击,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由于欧洲债券遭到投资者抛售,一些国家转投美元避险。欧元汇率将会回归到更加反映欧洲经济基本面、生产率增长的均衡水平。欧洲央行在更长时期内延续宽松货币政策,也会制约欧元汇率的反弹力度。短期内,危机恶化将带来滞后影响,使得欧元可能发生过度的调整,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会下降到1.2附近(图2)。根据IMF的统计,欧元在全球国际储备中占比达到最高峰是在第3季度的27.7%;2009年第4季度和2010年第1季度分别下降至27.3%和27.2%,预计2010年欧元的所占比重还会继续降低。

长远来看,随着欧洲推进改革进程,设计更优的欧洲一体化机制,欧元仍将站稳历史舞台,仍将是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一员。

第一,欧元区仍然具有规模优势。一种货币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币值的稳定性。从经济规模看,欧元区仍然是与美国相差较小的第二大经济体,在贸易规模上欧元区远远超过美国,且欧元区成员国仍有扩容空间。从金融市场看,欧元区也具有相当的优势,是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资本市场仅次于美国。因此,欧元地位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第二,债务问题并非欧元区独有。事实上,欧元遭遇的麻烦在相当程度上与美国在投行、对冲基金和信用评级机构方面的控制权有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债务规模与债务比例比欧元区更为严重,但这些机构却选择欧元区最薄弱的国家作为投机、炒作的对象。欧洲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建立自身评级机构的计划,一旦美国与日本债务风险凸显,形势将有利于欧元地位的提升。

第三,从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看,美元在中长期内的隐忧重重,而日元、人民币尚未真正

具备挑战美元地位的实力,在此空档期间只有欧元具有相对的实力和价值。而且,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主流意见均认为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世界各国始终没有放弃削弱美元地位,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长远计划。与美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话语权,欧洲暂时处于交锋的弱势,但这并不能阻挡欧洲国家的一贯努力。

第四,欧元贬值具有两面性。债务危机后投资者对欧元信心下降、欧元不断贬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欧元区经济危机会就此加重,如果处理得当,欧元适当贬值反而有利于稳定经济、保护欧元。一方面,由于希腊50%以上的出口是对欧元区以外的国家,特别是旅游在希腊出口总额中占了70%,考虑到希腊三分之一的游客来自欧元区以外,欧元贬值将推动希腊出口增加,贸易逆差将明显缩小。希腊债务大多以欧元计值,因此不会出现债务猛增的局面,这也有利于稳定财政。另一方面,欧元贬值会让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德国受益。由于该国40%的出口面向欧元区以外的国家,德国经济可能将引领欧元区经济的整体复苏,从而恢复市场对欧元的信心。欧元贬值还将促使欧元区国家加快调整经济增长模式。欧元区经济体只有平衡发展出口和内需,经济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可持续,作为该区域统一货币的欧元才有望从根本上摆脱困局。在这方面,作为欧元区核心国的德国必须率先寻求全球和区域贸易平衡的新思路,对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做出改变。

总之,欧元创立至今,不仅推动了欧元区国家经济融合,而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欧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创举,经历危机是难免的,欧元区国家必然将从危机中汲取教训,不断推进改革,推动欧元的发展,稳固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Rebalancing Growth, World Economy Outlook. IMF, April 2010.

2.Meeting New Challenges to Stability and Building a Safer System,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IMF, April 2010.

3. Statistical commentary on provisional locational and consolidated international banking statistics. BIS, July 2010.

4.Capital Markets Monitor, IIF, June 2010.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及三大启示(张昀;5月27日) 文章作者:张昀作者单位:央行上海总部文章出处:《上海证券报》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蔓延,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已经当前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经济及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有四大不利影响。 第一,影响欧元币值稳定。受希腊等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欧元汇率从2009年12月起一路下跌,至2010年4月2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一年来的最低点,较2009年12月初下跌了12.8%。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希腊等国家的债务问题,市场信心难以恢复,会进一步打压欧元汇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元已经被希腊等国的债务问题拖入自诞生以来的最困难时期。 第二,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采取的激进财政紧缩政策,可能使其经济重新陷入衰退。根据IMF最新预估,2010年,希腊、西班牙、爱尔兰和葡萄牙四国实际GDP增长率为-2%、-0.4%、-1.5%和0.3%,是欧元区成员国中表现最差的几个国家。目前,尽管主权债务问题集中在希腊一国,但也存在继续扩散至其他欧元区国家的风险,标普公司在4月27日、28日接连降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更是助长了这种恐慌。 第三,延长欧元区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作为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部经济失衡给执行统一货币政策制造了障碍,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复苏的步调不一致,使欧央行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时很难确定一份适合所有成员的时间表。而希腊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暴露出来的债务问题,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也使欧洲央行可能不得不在更长的时间内把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 第四,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IMF在4月20日和21日先后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和《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都表达了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担忧。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说,短期内的主要风险是,如果不加控制,市场对希腊主权债券流动性和偿还能力的担忧,可能会演变成一次充分的主权债务危机,并形成某种蔓延之势。 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年底,全球政府的负债额将高达37万亿美元,到2011年则将突破4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业及个人家庭资产负债状况,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并波及其他国家,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的开始。 尽管在希腊债务危机初期,由于危机救助机制的缺乏而使危机有加重趋势,但从最新公布的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和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承诺等来看,危机可以限定在少数几个经济规模较小、影响较小的国家,并不会大规模蔓延而使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也不会导致欧元区的分崩离析,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启示

万方数据

成员国处于景气的经济周期,各国都能遵守务约维持较好的赤字水 平和债务水平; 2.随着9.11美国的经济急剧减速,欧洲经济也开始转寒,2000年后为抑制经济滑坡和老龄化危机,欧元区乃至欧盟国家都纷纷违约,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来刺激经济复苏,处于欧元区经济核心地位的德国和法国的赤字率(如表1所示)也连续三年持高不下,最终通过德国、法国的政治博弈,违约惩罚暂缓。许多小国也纷纷“搭 便车”避开惩罚继续通过赤字来扩大支出,避开惩罚后各国更加主动通过债务和赤字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进一步造成财务状况恶化。 表12002—2005年德国、法国赤字率 2002(%)2003(%)2004(%)2005(%)德国3.74.03.73.3 法国3.24.23.729 数据来源:裘元伦.欧元区财政状况恶化及前景分析.国际金融研究 长久以来政策搭配的极度失衡,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强烈影响下,进一步加剧了成员国政府的激进式财政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比例急速上升,最后融资困难无法还债弥补赤字,酿成偿付危机。 (三)欧元区成员国资质:经济结构、财务状况差异大 1.加入欧元区时:标准放宽,导致成员国的财务状况有好有坏。虽然在对成员国的准入标准规定中做出了严格的比例控制,但妈约》中模糊词汇以及事实表明欧元区成员国中有极大部分国家在被批准加入欧元区时,并没有真正达到马约的趋同性标准,这里就包括当初粉饰自己的财务“挤”入欧元区,而最近已经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 2.加入欧元区后:标准松弛。惩罚机制没有落实,成员国牺牲主权利益大规模赤字,比加入前更甚,同时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在(_-)的分析中得知,欧元区各国的激进式财政扩张最终在经济滑坡中融资失败,导致资不抵债,偿付危机出现。说明欧元区成员国早已违背忪约》而迟迟未受惩罚,其赤字率和债务率早已严重超标,下面的两组数据分别是欧元区数据对比图3所示: 图3欧洲主要国家财政状况 数据来源:根据欧盟执行委员会2009年秋季预测整理 作为欧元区国家,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他们的赤字率和债务率都已超出托马约》规定。而在对09年秋的比率预测中意大利的债务比率最高,希腊紧随其后。 3.债务危机来临时:重债国有违约风险,与同盟国和国际货币组织进行利益博弈。以取得政治经济援助;债务健康国隔岸观火,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拖延产生的时间成本加重了危机蔓延和损失,直接导致博弈双方将来的偿付成本更大。危机更严重。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启示 欧洲债务危机一方面严重挫伤了欧盟国家的经济,使其从金融危机后复苏的速度放慢,同时也使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分析看出,欧元区相对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的描述而言,尚显稚嫩,此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整个货币区仍缺乏一种有效的对称性政策搭配来平衡成员国内外经济均衡。但如今,并非仅有欧洲国家有主权债务问题,全球相当多的经济体都在此次主权债务危机中暴露出其自身的或多或少的财务问题,所以说,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帮助各个经济体重新认识自身政策制定、反省自身财务状况的好时机。 (一)对亚洲的启示 1.审慎选择货币联盟的形式。亚洲经济不同于欧洲、美洲区,亚洲的经济中,国家地位两极分化严重: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其GDP主导整个亚洲GDP的三分之二,但从90年代开始其经济泡沫后一直未有回升的转机,且日本的右翼政治令亚洲乃至国际对其认可度下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已经以千亿记,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币的经济实力仍有待提高,且国家“一国多币”、香港的国际自由港地位及其货币局制度使人民币境地尴尬t亚洲其他经济体规模较小,影响力甚微。因此,要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首先要解决亚洲国家间经济发展的极度失衡,或者将人民币与中国其他可兑换币种进行全方位统一、整合.为货币区域化或单一货币联盟打基础。 2.努力平衡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亚洲国家在产业结构、货币制度、收入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异,减少差异制造趋同性才有货币合作的可能,这就需要亚洲各国在进行高度的货币联盟前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高度互通经济,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为经济融合打下基础,才有可能实现货币一体。 (二)对中国的启示 我国,乃至亚洲,离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有一定距离,但是,关注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经验性的启示。 首先,欧洲债务危机短期内将转移国际对人民币的升值的关注。 其次。作为从09年开始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要审慎对比经济结构,关注自身债务结构,尤其是“临时性负债”变坏张呆账的风险。 最后,欧洲财政扩张的过度对中国激进式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经验性警告。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相对宽松的、积极的货币、财政政策,这一方面奠定了其在国际的出口大国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众多投机性需求、过剩产能的创生孕育了温床,尽管中央赤字率、债务率一直低于国际警戒线,但地方财政的赤字率、债务占比是非常高的,这与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务情况何其相似:尽管地方财政赤字可以由中央政府买单,但最终会反映在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上,最终很可能造成本币对内急速贬值,引发衰退。 参考文献 …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2)【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卜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1【3】张继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定——政治经济视角下的均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1) 【4】宋世方.国际经贸政策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8(1) 【5】李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金融危机模型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2009.7(上旬刊) 【6】周建平.欧洲一体化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1) 吲王亚娟.希腊连遭降级酝酿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知识.2010.1 【8】姜波克,罗德志.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欧元、亚元问题.世界经济文汇.2002(1) f9】张锐.希腊主权债务阴霾或将危及欧元区生存.金融经济.20lO(3) 【10】朱芳.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南方金融.2003(7) 【11】曲谐.主权债务危机.从迪拜波及欧洲.沪港经济.2010(3) 【12】李迅雷,吕春燕.欧洲经济缓慢上升.主权债务不触发危机.-一2010年欧洲经济展望.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2010.3(3)【13】李东荣.关于主权债务危机的若干思考.中国金融.2010(5) 【14】范庆华.如何保护债务重组的国际安排.世界知识.2002年(23) 【15】郭砚莉汤吉君.金融危机的一种存量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7(4) 【16】【美】MIuldeu.R_A.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五卷:汇率与最优货币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0(1) 【17】【美UohnNevmKeynes,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华夏出版社.2001.1(1) 【18lf日】Makot0Itoh[希】costasLapa、,i吼s.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当代西方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2(1)f19】TorStenPelsona11dGIlidoTabelli血PolidcalEconorllics:ExplaimngeconoIllicpohcyM勰sachuset七sIns石nlteofTechnology2000【20J^JlenDrazen,Poh石calEconofnyilIMacroeconornics。PrincetonUniversityPre骆,2000 作者简介:张舒(1988一)。女,湖北十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Tjm∞FimI∞e 13万方数据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看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 【作者】邹根宝/黎媛菲/江畅 【作者简介】邹根宝,男,1944年生,江苏泰州人,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现为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英国研究会副秘书长;黎媛菲,女,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江畅,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世界经济专业硕士。 【内容提要】随着欧洲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英国与欧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中英国加入欧元区的问题更是成了舆论的焦点。英镑加入欧元是大势所趋,然而,出于经济政治和历史的种种考虑,英国国内各阶层对是否加入欧元区存在不同态度。如何看待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成为决定英国是否加入欧元区的关键。本文从布朗的五项测试标准入手,综合分析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利与弊、迟迟不加入的原因,五项测试达标情况,并对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前景作出预测。 【摘要题】国别经济 【关键词】英镑/欧元区/全民公决/五项测试标准 中图分类号:F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64[2003]10-030822-0785 一、关于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背景 (一)欧洲加快了一体化步伐 自2002年初欧元正式面市流通以来,欧盟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势头愈显迅猛:欧元区]2国家取消原币,真正实现单一货币和统一的经货联盟;欧盟东扩进入决定性最后阶段,2003年4月与10个申请国签署入盟条约,2004年欧盟将扩大到25国,经济和政治实力也将更强;一支6万人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加快组建步伐,2003年欧盟独立防务正式形成,与此同时,有关2004年制宪大会也进行了实质性筹划,一部划时代的欧盟宪法即将诞生,政治联盟随之巩固。这一切表明一个实体性统一大欧洲已孕育成形,随着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的加速,欧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真正强有力的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在实现中。而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的英国,至今还游离在欧元区之外,其与欧盟的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意义重大。 (二)英国与欧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1.英国政府的对欧态度 从二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申请加入欧共体却一直三心二意,难于合作,直到目前在欧盟中自我选择的孤立状态,英国政府的对欧政策保持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其

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

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 摘要: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010年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010年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010年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2010年3月3日希腊公布48亿欧元紧缩方案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及IMF提出援助请求2010年4月26日德国表示,除非希腊出台更为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否则不会“过早”援手。2010年5月4日欧债危机升级欧美股市全线大跌。2010年5月6日欧债危机引发恐慌,道指盘中暴跌近千点。2010年5月10日欧盟和IMF斥资7500亿欧元救助欧元区成员国。2010年5月20日“问题债券”恐酿欧洲银行危机,金融股频频失血。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违约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他们面临着科技很难水平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体制问题是诱发主权债务危机,乃至蔓延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仍以希腊为例。作为欧元区中较弱的经济体,希腊政府有动力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在未加入欧元区之前,希腊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时要考虑因此带来的通胀以及汇率的上涨对出口的影响、通胀以及出口下滑或将导致经济情况变差会严重削弱本国的信用状况,降低本国的融资能力。但是,在希腊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约束条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为在希腊看来,通胀压力可以被其他欧元区国家摊薄,而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不存在汇率风险,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汇率风险大大降低。因此,在前几年经济状况较好时,希腊政府并没有完全遵守稳定与增长公约,优化其财政状况,而是不断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也就出现了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效应”的情况。 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个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赤字更加严重。 僵硬的欧元区制度,仅以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欧洲各国的差异化国情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财政政策与僵硬的货币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协调性缺乏磨合与一致性,监管也不够严格。欧元区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机器,摩擦力大,运行缓慢,吱嘎作响。 当然,对于希腊而言,主权债务危机还有重要的历史原因。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当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论文范文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深化,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我国的金融经济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及演变为研究背景,从各个角度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体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正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危机波及全球经济。2009年,希腊政府宣布其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已超过12%,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急剧恶化,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家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全球的资本和商品市场持续动荡。美国、日本、英国等主要经济主体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其由来已久的财政脆弱性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全球主权债务的风险逐步累积,可能延缓甚至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系统性地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研究目的 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在这种危机背景下,系统性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有利于结合当前的金融形势提出完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研究,结合我国受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提出我国对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二)相关文献综述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各个层面对主权债务危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阶段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涵盖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演变历程、对我国的启示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 谢世清(2009)认为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大量举借外债,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税收锐减,经济结构脆弱,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1]。

欧元国际角色的转变及其原因与前景

摘要:从货币理论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具有四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支付结算、投融资以及国际储备。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重塑了全球金融架构。作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并在国际交易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官方储备和私人国际银行存款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欧债危机以来,欧元受到显著冲击,国际地位大幅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成为流动性供给增长的重要来源,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金融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欧元;国际角色;前景 一、欧元国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元的国际地位受到强烈冲击,在全球支付交易、国际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各领域份额大幅萎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欧元国际地位削弱的大环境下,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角色出现了几点重要转变。 (一)欧元转向负债端,成为主要融资货币从国际债券市场来看,2016年以来,欧元计价融资规模及占比逆转回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1)。2019年前三季度,欧元计价国际债券发行规模为1.6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6%,较2017年同期增长10.4%。相较而言,美元和其他币种国际债券发行额分别为2.22万亿美元和0.90万亿美元,同比分别萎缩6.3%和2.9%。总体来看,美元计价使用率下降,欧元计价发行量相对上升。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量中的占比为33.5%,较三年前低点(25.5%)回升了8个百分点。而美元占比为49.2%,较三年前同期萎缩了8.3个百分点。

从国际信贷市场来看,欧元贷款使用份额显著提升。2008—2014年,欧洲银行业采取多种措施,推行去杠杆化,减少外汇风险敞口,欧元国际信贷占比持续下降,由2008年年初的27.7%缩减至2014年年底的18.8%。然而,2015年以来,欧元国际信贷下行趋势出现转折,“欧升美降”格局开始显现。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欧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使用比重上升至22.8%,较2016年年末增加了4个百分点。美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份额则下降3.4个百分点至74.1%(见图2)。 由此,欧元成为全球流动性供给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季度增速看,2011年以来,全球欧元流动性增速呈现上升趋势,并于2015年超过美元流动性增速。

(财务知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的前景

货币联盟是指使用一种具有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三大职能的货币的地理区域。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诞生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世界上还从未出现过独立国家放弃本国货币组成基于同一个货币当局领导下的使用同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同时,各国在政治上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除货币政策外的经济政策并通过磋商、谈判等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将给欧盟乃至世界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地变化。它不仅影响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市场体系,并改变欧盟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同时,欧元的启动也是国际金融领域自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来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面临诸多挑战,欧洲经济货币联盟能否重蹈历史上失败的货币联盟的覆辙,人们正拭目以待。 一、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的三大阶段 从1958年《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到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从理想成为现实。 1、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西欧各国认识到使用武力谋求国家利益和统一欧洲是行不通的,受到战争重创的欧洲国家也不可能依靠本国的力量恢复经济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复兴和繁荣。 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国成立了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在罗马签署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原子弹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确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的目标,促进欧洲繁荣和欧洲人民的团结,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63年形成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7月实现关税同盟,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统一对外关税税率。1986年2月,签署《单一欧洲文件》,对《罗马条约》进行修改,明确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实现商品、服务、资本、人员四大自由流动。随着统一市场的建成,完善欧洲内部市场的最后一个重大障碍就是各国不同货币的存在,一体化的发展不得不进入货币领域。1989年4月《德罗尔报告》提出分三阶段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1992年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生效,提出建立欧洲联盟的三大内容,并称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即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建立司法和内务合作机制。 2、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 《马约》规定经济货币联盟分三阶段完成,1990年7月1日,进入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目标是取消成员国外汇管制,促进资本流通,缩小汇率浮动幅度,加强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994年1月1日,经济货币联盟进入第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国对欧洲货币单位

案例欧洲债务危机

案例: 欧洲债务危机与欧元 欧洲债务危机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这就使希腊陷入财政危机,并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 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2010年1月11日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2月4日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2月5日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比利时也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2010年2月4日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2月10日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9月底,爱尔兰政府宣布,由于救助本国五大银行,预计其财政赤字会骤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32%,是欧盟规定上限的10倍多,爱尔兰成为外界担忧的焦点。11月22日爱尔兰总理考恩宣布,其与欧盟达成了金融救助计划协议,爱尔兰财政大臣Brian Lenihan随即宣称救助总额将少于1000亿欧元(约为1360亿美金) 。2011年4月6日葡萄牙向欧盟寻求救助,使之成为继希腊与爱尔兰之后第三个寻求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早在2010年5月,为了防止市场投机者向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欧元区国家“下手”,发生与希腊类似的债务危机,继续沽空欧元,欧盟委员会打算提议建立一种稳定机制,用数以十亿欧元计资金编织一道“安全网”。5月8日欧洲联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誓言采取“一切措施”从金融市场“群狼”围攻中救出欧元。力争在金融市场10日开市前敲定紧急措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至其他欧元区国家。9日欧盟委员会提议,借助一项稳定基金帮助欧元区债台高筑国家,“启动小型欧洲货币基金”。这种只适用于非欧元区国家的救助机制,使欧元区国家也能从这种机制获益,而将其上限由500亿欧元追加至600亿欧元。并对欧盟成员国附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消退,经济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之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愈演愈烈且呈蔓延趋势。对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进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标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启示 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演变为欧盟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果的一种延续,因其产生和发展又带有欧洲的独有特征,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长期痼疾的一种现实表象。目前,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伐却蹒跚和艰难。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期内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危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国深思和警醒。 一、主权债务危机的基本概念 主权债务又称政府债务、公共债务,是指一个国家中央政府的债务。财务赤字则是单一财政年度政府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因政府的大部分收入来自纳税人,故主权债务间接上是纳税人的债务。主权债务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是政府对本国投资者所欠的债务,外债是政府向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或他国借来的债务。广义上的主权债务也包括政府未来的养老金支付以及尚未偿付的货物和服务支付〔1〕。主权债务根据债务到期前所经历的持续时间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短期债务是在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中期债务时介于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债务,长期债务是在十年以上的债务。主权债务清算标准是由国际清算银行规定,但主权债务违约则由一系列复杂的随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不同的法律所规定。〔1〕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险,即主权债务违约风险非常高时就会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一国的主权债务危机甚至会导致“国家破产”,这种破产与企业或部门因不能偿债而破产不同,政府不能停止提供给国民的社会公共服务,所以管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需要更加复杂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从国际来看,IMF可以应危机国的请求,向其提供暂时的流动性支持,但一般会附加严格的条件,譬如制定一个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紧缩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有可能会引发危机国的社会动乱,而且向IMF求助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对国家管理不善的屈辱。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危机国是不会向IMF求助的。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仔细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现,此次危机的产生是金融危机冲击、长期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缺陷等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美国次贷危机是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的制造业在全球化中渐渐失去了市场,非高科技产品处于价格劣势,市场不断被挤压。由于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而币值又要保持稳定,不能以高科技产品占领市场的国家就无法享受贬值带来的益处。 欧债危机起因过度举债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因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 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论欧元的现实困境 欧元是欧盟中央银行发行的欧元区统一货币。一般来讲,货币是主权国家发行的境内支付的货币,是政府控制经济命脉的重要手段;或者是主权国家允许其特定区域发行的在区域内流通的货币,如中国香港发行的港币。欧元虽然从目前来看,使用国家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使用国家数量为28个,从国际贸易和投资角度讲,其是世界第二大货币,在国际结算中占比仅次于美元,但是欧元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作用发挥。尤其是英国2017年宣布退出欧盟,对欧元的发展蒙上了阴影。虽然英国加入欧盟后,仍然没有使用欧元,而是保留了英镑,但是其退出欧盟的意义表明了跨区域的货币前景不乐观。 欧元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包括: 一、欧元不能行使主权国家货币的职能。 货币虽然本质上市交换工具和交换手段,用于解决经济交往中的利益交割。但是现代经济中,货币由于被主权国家控制,其成为法定货币,是交换工具和手段,但更是国家控制经济和调整经济的手段。由于欧盟不是一个主权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多国形成的一个组织,欧盟无法通过行政手段和强制命令使得欧元形式主权货币职能。欧盟仅

成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但是欧盟下属国家的货币当局仍然存在,各国内部仍然有其货币政策利益考量,欧盟央行的政策不一定被彻底执行。 二、欧盟区内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导致货币政策失真。 欧盟由28个国家组成,各个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起初,欧盟只是几个西欧发达国家组建,后面逐渐延伸,东欧、中欧一些国家也加入。相比于西欧而言,东欧和中欧国家的经济水平要落后的多,如同一个国家内部一样,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区域影响不一样,在资本逐利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会向最有效、最有利可图的区域流入,这进一步制约了土耳其、希腊等国家的发展平衡。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必须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这在欧元区域内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三、欧盟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以中东一系列政治危机为导火索,欧盟也面临着许多政治不稳定因素。2016年开始,欧盟深受利比亚难民问题影响,利比亚难民问题对欧盟影响很大,大规模的难民涌入欧盟,加重了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人道主义救援负担,而且更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在重大问题上的不统一、不协调,甚至是难以协调的矛盾爆发出来,这反映出欧盟这一

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欧洲债务危机分析论文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自xx 年末起,经多轮谈判协商,历程艰难 那么希腊危机根源何在? 宏观失衡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欧盟成员国中规模较小、较不富裕的国家,1999-xx年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为3.9%,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希腊经济过度依赖消费,同一时期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程度平均为 90.4%,导致外部逆差扩大、政府债台高筑。过度债务容易导致违约和危机。 简言之,希腊处于一个困境:债权人知道,希腊缺乏信誉度, 不可能以其可负担的利率借到资金。希腊仍将依赖数量越来越大的官方融资。而这又创造了一个更深的陷阱。 爱尔兰是欧元区第二个接受救助的国家。__ 之前,爱尔兰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带来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全球__ 使得资本流入嘎然而止,银行坏账累积。爱尔兰政府在xx 年9 月为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但由于经济陷入衰退,加上纾困银行,爱尔兰政府的财政成本上升,爆发了公共债务危机。

如果没有外部融资,爱尔兰政府将会违约。但欧盟提供了救助, 爱尔兰的债务水平近一步上升。 xx 年3 月份,葡萄牙成了第三个申请资金援助的欧元区国家。 3 月份,葡萄牙以将近6%的利率借入1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作为比较,德国能以1.3%的利率借到同样的贷款);五年期贷款利率则高达10%。只有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才能负担这么高的利率。但葡萄牙的经济增长在欧元区极为迟缓, 。不景气的经济、沉重的利息支出、艰巨的财政调整措施,都让葡萄牙举步维艰。 纾困的困境: ①由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无力偿付过高的债务,人们建立了一种机制,为它们提供偿债所需融资。按照设想,提供这种融资是为了换取它们采取相关措施,让它们的债务负担在未来变得可持续。但用来解决欧洲外围国家债务问题的这种模式,本身就提高了它们的债务水平。按照人们的设想,流动性问题的出现只是暂时的,官方融资能够帮助相关国家进行改革,让它们能够以正常状态回归自愿市场。但事实是,第一个接受救助的希腊,恢复的状况远不及预期,现在必须有新增资金不断流入,目前的局面才可以继续下去。只有得到公共资金的支持,外围国家的债务才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下去。

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启示 作者秦凤鸣王旭 打开本文图片集 摘要:长久以来,欧元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货币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欧盟统一大市场一直存在着由于成员国经济差异而造成的不对称冲击。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也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重新审视欧元区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和不对称冲击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市场的影响,为解读当前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视野,并指出市场特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或转轨经济国家主权债务管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主权债务市场;不对称冲击;金融市场一体化 Abstract:Eurozon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model for its monetary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ever since. However,there exists asymmetric shock within EU unified market because of economic differences among member countries. The sovereign debt crisis occured this year in Eurozone indicates a need to rethink about Eurozone 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from othe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Eurozone sovereign debt markets and asymmetric shock to Eurozone sovereign debt market,to provide a more full-scale view of sovereign debt crisis in Eurozone and gives some implications of sovereign debt management for emerging 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 including China. Key Words:sovereign debt market,asymmetric shock,financial market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10-0052-05 欧洲主权债务市场在使用统一货币后,出现了债券发行成本(收益率)和期限的收敛特征。这种收敛特征在此次由希腊开始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又有了一定程度的发散。这是由于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外生性与各成员国经济结构差异内生性之间的矛盾和不对称冲击效应所致。研究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特征及其不对称冲击的影响,对于新兴经济体强化财政纪律,优化主权债务结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欧元区统一政府债券市场的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的诞生和欧元区的建立,一直被认为是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最具意义的探索和尝试。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欧元区开始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的欧元区11国的政府债券发行也开始使用欧元计价。 政府债券市场既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又是一国金融体系构建中重要的一环。政府债券市场反映了主要的公开市场信息,尤其是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欧元的引入对于欧洲地区的金融市场,尤其是政府债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并伴随着基本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推广。 一个高度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市场主体交易金融工具或金融服务时面对一样

欧元前景之我见

欧元前景之我见

欧元前景之我见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1999年的临近,欧盟及其成员国纷纷采取积极措施,表示坚决执行《马约》的规定,按时启动欧洲货币联盟第三阶段,全面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这使得“欧元”呼之欲出。欧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六十年代欧共体就筹划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然而直到三十年后1992年2月欧盟成员国才正式签署《马约》。形式上由最初的“蛇形”浮动,演变到后来的欧洲货币体系,再发展到将要面市的欧元。探讨未来欧元的前景,笔者认为高度一体化的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决定了未来欧元一定会走强势;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货币联盟本身仍存在着众多的深层次的矛盾,动荡不定将成为未来欧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欧元走强势的重要保证 二次大战后,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相适应,美元成

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建立起来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政治影响力逐渐减弱,相反德国、日本经济崛起,政治影响力不断加强。这种形势导致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复存在,马克、日元对美元的主导地位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了美元占主导地位,但不是绝对优势,马克、日元与美元三大货币割据的格局。以欧盟为依托的欧元是国际货币领域中的重要一极,它必然充分利用联盟的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向以美国经济作后盾的美元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 笔者认为判断一种货币是否能够走强势,关键要看这种货币背后的经济集团是否拥有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而在这一点上欧盟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实力。下面笔者将通过对比欧盟与美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货币地位关系较密切的)来说明这一点。 从战后到今天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经济呈下降趋势,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不断减少,从战后初期的50%到现在的25%,对外贸易份额则从60%下降到近年的15%;相反,欧盟的经济却是迅速发展,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持续增长,从战后的10%上升到25%,对外贸易份额则从20%上升到40%。 (一)欧盟GDP的强劲增长推动欧元走强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