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A、1903年比纳 B1903年桑代克 C、1883年霍尔

D、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E、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编成

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AB )。

A、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是自然科学

D、是社会科学

E、上述说法都不对

4、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有( ACE )。

A.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

C.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

D.印证与发展学科的哲学观点

E.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1、强调榜样和强化作用的学习理论是(B)。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 B)。

A、5类

B、6类

C、7类

D、8类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B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

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8. 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9、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 A )。

A.同化 B.顺应 C.建构 D.内化

10、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B )。

A.华生

B.布鲁纳

C.巴浦洛夫

D.马斯洛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C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15、皮亚杰的前运演阶段是在( B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6、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B)。

A尝试-错误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17、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 B)。

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18、“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D )。

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9、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其中他特别强调(D)的重要性。

A.闻

B.见

C.知

D.行

20、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 B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1、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22、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2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4、白鼠学习压杠杆,属于( C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刺激——反应学习

D.辨别学习

2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映的是(A )

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学习理论

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26、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是问题解决理论的( A)。

A.顿悟说

B.信息加工论

C.分析说

D.试误说

27、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 C )过程实现的。

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二、多项选择题

1、强调学习主体内部内部因素的学习理论有( ABCD)。

A、顿误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认知同化理论

D、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E、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将强化分为( BCE )。

A、负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直接强化

D、正强化

E、自我强化

3、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BCD)。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 ABCDE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E、不均衡性

5、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BCD )。

A、信号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行为规范学习

E、情感学习

6、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DE)。

A.直观-操作性 B.任性-可塑性 C.幼稚-发展性D.指导-模仿性E.基础-再现性

7、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BE )。

A.华生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巴浦洛夫

E.马斯洛

8、人类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ABCE )。

A.社会特性

B.以语言为中介

C.能动性

D.发展性

E.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9、意义学习包括( ACDE)。

三、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在探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时,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主张,应区分个体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目前个体已经达到的水平,是自己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个体在他人的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主张应关注、研究人的情感、态度、自我价值等,反对把人的完整的心理特性人为地肢解、割裂开来。凡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论述,就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指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活动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4、意义学习:指学习者根据原有经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

5、接受学习:指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6、知识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7、强化:即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

8、心理发展的动力:个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环境与教育等外部因素提出要求引起个体产生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与个体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这种内部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D )。

A、正确的动机

B、错误的动机

C、没有意识的动机

D、意识到的动机

2、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C)。

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3、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B )。

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 D )。

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6、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 B )的学习任务。A.比较简单 B.比较复杂 C.比较抽象 D.比较具体

7、强化理论是由( A )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8、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分清( B )。

A.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B.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9、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C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B )。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11、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D )。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2、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3、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A)。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1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B )。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李强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天资好,能力高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BD)。

A、稳定的

B、不可控的

C、外部的

D、内部的

E、可控的

2、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不稳定因素的是( BDE)。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E.心境

3、将成功归因于任务难度低,这种归因是( AD)。

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不稳定的

4、王敏英语考试得了90分,她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持久努力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CD)。

A、可控的

B、不可控的

C、稳定的

D、内部的

E、外部的

三、名词解释

1、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护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即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力。

3、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5、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奖励、等级评定这些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第四章学习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 C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2、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3、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4、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5、概念学习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 B )。

A、具体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B、具体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C、具体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

D、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具体水平学习

6、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B)。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7、小学生认知技能获得的主要方式是( C )。

A、规则的发现学习

B、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学习

C、从范例中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8、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C )。

10、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1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 C )。

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12、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 B )。

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13、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D )。

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14. 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A )。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15.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C )。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16.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A )。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17、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D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1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B )。

A.产生

B.动作

C.概念

D.条件

19、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 D )起重要作用。

A.注意

B.学习

C.信息

D.复述

2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21、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C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22、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B )。

A.言语命题

B.产生式

C.句子

D.图式

23、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为( A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24、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 C )。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

25、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 B )

A.复述

B.记忆

C.练习

D.反馈

26、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 A )

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2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8、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 C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29、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 C )。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30、以下属于合言概念的是( B )。

A.艺术家

B.皮衣

C.高低

D.比值

32、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D )。

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

33、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 A )。

A.产生式

B.单词

C.概念

D.条件

34、“无意义音节”是( C )发明的。

A.奥苏泊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35、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 D )。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36、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B )。

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38、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39、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 C )。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40、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41、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 A )。

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一般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概念的结构包括( ABCE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E、概念实例

2、概念形成一般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BCE )

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

3、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CDE )。

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4、规则的功能包括( A B )

A.使学生形成认知策略

B.调节行为

C.调节语言

D.指导实践

E.激发动机

5、对技能品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 ACDE )

A.意识的控制程度

B.反馈

C.操作程序的特点

D.创新性

E.效率

6、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 ABE )

A.抽象化

B.类化

C.分析

D.推理

E.辨别

7、概念的结构包括( ABCE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三、名词解释

1、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其特性的观念。

2、概念学习:是指人获得和掌握概念的心理过程,即获得和掌握被认知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

3、概念同化:把新学的概念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某些适当的概念相结合,就可以获得概念。这个过程就是概念的同化。

4、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和规律的反映。

5、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的方式。

6、动作技能: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程序话、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7、认知技能: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第五章教学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B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2、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 B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3、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4、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 B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5、“经验泛化说”是( B )提出来的。

A、桑代克

B、贾德

C、詹姆士

D、武德沃斯

6、举一反三属于( B )。

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7. 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 B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8.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C )。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9、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C )。

A.习行结合 B.教学相长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10、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 A )。

A.学生的认知结构 B.学生的智力水平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个性结构

11、“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 C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2、态度的迁移属于( D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3、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 D )。

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14、强调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C )。

A.武德沃斯

B.沃尔夫

C.贾德

D.桑代克

15、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 C )。

A.相同要素

B.共同原理

C.顿悟

D.转换

16、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 A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7、普遍迁移也叫( D )。

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18、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D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2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 D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21、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一种( A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 AC )。

A、陈述性组织者

B、程序性组织者

C、比较性组织者

D、分析性组织者

E、综合性组织者

2、奥苏伯尔认为,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 C E )。

A.可利用性

B.创新性

C.可辨别性

D.可重复性

E.稳定性

3、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A B E )。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课题类化

三、名词解释

1、先行组织者:是指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引导性的知识,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所以,称之为先行组织者。

2、学习迁移:指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

3、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4、负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5、纵向迁移: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6、相同要素说:主要指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相同要素说认为:学习的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转移。两种学习情境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越多,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越容易发生迁移。也就是说:在两种学习情境中含有相同的要素,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反之,有迁移现象发生就必定有相同的要素存在。迁移与相同要素不仅关系密切,而且大致成正比。

7、关系转换说: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他们强调顿误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者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同时,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的主体愈能认清和了解或者说是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则愈能加以概括化,则愈容易产生迁移,迁移的作用也就愈加普遍。对关系的顿误是获得迁移的真正手段。第六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 B )。

A、谐音法

B、群集

C、形象联想

D、尝试背诵法

2、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 C )。

A、100%

B、80%

C、50%

D、200%

3、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 A )。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4、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C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C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6、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B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7、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 B )。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8、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 C )。

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9、较为概括的策略,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得到改善的是( B )。

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专用策略

10、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 D )。

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11、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A)。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1、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C )。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2、丹尼斯根据策略的不同适用范围,将策略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 CDE )

A.基本策略

B.支持策略

C.通用策略

D.宏观策略

E.微观策略

三、名词解释

1、过度学习:即在恰能背诵某一材料后再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

2、元认知策略:指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与调节的高级的学习策略。

3、精细加工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其记忆的一些策略。

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5、元认知: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6、复习策略:指对所学内容的重复学习,主要用于信息的长时记忆和保持。

7、形象联想:即把头脑中的栩栩如生而又奇特的形象与眼前要记忆的内容联系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教师中心原则

2.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3.教师对学生观察后,及时将所观察到的重要事实,以叙述性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法叫做()。A.轶事记录

B.评定量表

C.档案袋法

D.项目检核表

4.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5.()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

A.诵读困难

B.过度焦虑

C.强迫观念

D.交往困难

6.人格障碍是()产物。

A.个体先天素质

B.后天教养

C.不良习惯

D.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

7.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

A.心理测验

B.心理咨询

C.心理辅导

D.心理评估

8.()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9.小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主要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课堂焦虑

D.考试焦虑

10.学习困难综合症在()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11.下列哪些中学生的表现不属于心理行为问题()。

A.过分依赖,

B.吸烟

C.受到批评,心里不高兴

D.一到考试身体就有不适反应。

1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13.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14.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沃尔朴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5.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16.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一般有()。

A.3、5、7级

B.2、4、6级

C.1、2、5级

D.3、6、9级

17.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高峰发病年龄在()。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18.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

A.行为塑造

B.行为训练

C.行为矫正

D.行为强化

20.日记、周记、作文等是下列哪种方法的具体形式()。

A.观察法

B.自陈法

C.作业法

D.心理测验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22.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A.自我控制训练

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

D.自我监督训练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24.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这是()的观点。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

D.认知心理学

25.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26.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7.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A.实验室实验法

B.系统法

C.自然实验法

D.发展法

28.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谈话法

D.自述法

29.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30.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31.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32.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作为奖励替代物来使用,这属于()。

A.行为塑造法

B.代币奖励法

C.系统脱敏法

D.情绪辅导法

33.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

D.概括强化

34.通过来访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A.自我控制法

B.示范法

C.行为塑造法

D.处罚法

3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36.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37.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D 5.B 6.D 7.D 8.A 9.C 10.A 11.C12.C 13.C 14.B 15.B 16.A 17.C 18.C 19.A 20.B 21.D22.B 23.C 24.C 25.A 26.B 27.A 28.A 29.C 30.C 31.B32.B 33.B 34.B 35.A 36.A 37.A

章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属于()。

A.接受

B.价值体系个性化

C.反应

D.形成价值观念

3.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A.知识

B.应用

C.评价目标

D.综合目标

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二个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5.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心理变化

B.信息加工

C.智力活动

D.信息输入

6.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7.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

A.个别化教学

B.指导性教学

C.合作教学

8.()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A.教学目标

B.教学目的

C.测评

D.教学策略

9.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10.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策略被称为()。

A.发现教学

B.掌握学习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11.()是对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是对材料领会的一种形式。

A.转换

B.解释

C.推断

D.记忆

12.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13.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14.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15.情感目标的等级划分中,()等级的价值内化水平最高。

A.反应

B.接受

C.形成价值观念

D.价值体系个性化

16.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学生就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的是()。A.程序教学

B.掌握学习

C.情境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17.在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能够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属于教学目标的()层次。A.应用

B.综合

C.领会

D.评价

18.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A.反应

B.接受

C.形成价值观念

D.价值体系个性化

19.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习动力缺乏最主要的表现是厌学。

B.要让学生掌握上课记笔记的学习技巧,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令人信服地让学生了解记笔记的作用,具体方法以及如何使用笔记。

C.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学习方法是相同的,所以应该从小学起就全面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成绩好的同学也会有厌学情绪。

20.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

A.发现教学

B.指导教学

C.程序教学

D.合作教学

21.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A.引起学生注意

B.提示教学目标

C.唤起先前经验

D.呈现教学内容

2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课堂行为

C.各种子目标

D.教学阶段

23.在乒乓球比赛中,面对各种情况,抽球还击率达到90%,则说明动作技能达到了()的目标。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24.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A.具体目标

B.行为目标

C.心理目标

D.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25.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B.合作学习策略

C.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D.师生互动策略

26.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不决定于他们能力上的差异,而在于他们的()。A.学习积极性

B.智力水平

C.学习自觉性

D.学习时间

27.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28.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29.发现学习的首倡者为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桑代克

C.普莱西

D.布鲁纳

30.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31.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32.教学目标侧重于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则宜选择()。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33.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34.在个别化教学中,程序教学的发明人是()。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布鲁纳

D.加涅

35.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36.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37.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选择会影响学习,其中坐()是最积极的学习者。A.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列

B.中心区域

C.后排

D.左右两列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5.A 6.A 7.A 8.A 9.A 10.C 11.C12.C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C 20.B 21.A22.C 23.D 24.B 25.C 26.D 27.B 28.C 29,D 30.A 31.A32 A 33 A 34 R 35 A 36.B 37.A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助原则 D.尊重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信条主要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教师职业《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库分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C )___的科学?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D )__。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人的个性心理是通过__(D )__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 D 心理过程。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D )______。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____(A )___。 A.心理现象 B.心理过程 C.理性活动 D.心理状态 6.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__(C )_。 A 情绪;B需要; C 想像; D 兴趣。 7.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___

(C )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8.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_(C )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9.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依据别人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 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 这属于心理学研究的____(A )__原则。 A 客观性; B 发展性; C 系统性; D 教育性。 10.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11、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作___(D ) __。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反应变量。 12.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__(C )___。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3.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__( A )_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4.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B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5.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人为对象的心理学流派是__(C )__。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2010第二学期) 一、解释概念(将随机考察5-8个) 1、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 2、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 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 应的条件反应。 3、操作条件作用: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的。 4、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所以要了解品德必须要了解道德。 5、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6、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7、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站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总和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 8、移情理解:它是一种能够深入别人内心并“同情”他们的情绪反应。 9、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10、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11、概念形成: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12、规—例法:指把要学习的规则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先前知识加以理解、然后用例子对其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 13、例—规法:指先呈现概念的若干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概念的共同关键属性的教学方法。 14、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16、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7、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18、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19、知识:(1)广义: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狭义: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取的规则、发放、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21、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2、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23、同伴评估法: 24、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问题而进行的评价。 25、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相对位置。 26、标准参照评价:以教学目标所确定的作业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3.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 A.绘画技能 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 D.操作技能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 B.技巧 C.操作能力 D.能力 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1氐谷现象 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 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 B.0.2~25秒 C.2秒到1分钟 D.5秒到2分钟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 B.6±1

C.7±1 D.7±2 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 B.累积性 C.矛盾性 D.对立性 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教育心理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2 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和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②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③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①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②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心理变化。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特点: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 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桑代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03)。 5.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乌申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 8.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人本主义)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10.(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11.有人把(观察法)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教育经验总结法)。 16.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观察法)。 17.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观察法)。 18.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个案法)。 19.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问题的方法是(问卷法)。 20.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近期的作业,来了解其是否掌握了所讲述的知识。这种研究方法叫(产品分析法)。 21.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 2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