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集团

欧培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今天仍然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和谐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是哺育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养料。诸子百家的大量思想,如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倡导仁义中庸;法家重视法治;墨家强调兼爱交利,尚贤使能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铝公司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发挥今天管理者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并提供有益

的启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正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体现。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道

近代企业管理思想源于西方,管理理论是纯制度式的。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利用规章制度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和职业道德。

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有规范的科学管理体系,因为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章立制。但制度建设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面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悠久性,面对“情、理、法”三者并存的情感人文因素,完全照搬西方的这一套管理模式是值得商榷的。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信念,寓意作事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指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兴盛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国民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乃至社会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塑造国民特质的主导力量。近几年来,儒家学说中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的价值,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充分挖掘传统的人文资源、提升管理效率,成为当代中国商业管理学者的历史使命,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必然选择。儒家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理论界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儒家中"仁"、中庸之道的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些思想对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和积极影响,这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快企业管理步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企业管理;仁;中庸之道;人本管理 1.“仁”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的人本管理 1.1 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仁”学思想首先表现为“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解释虽有多种,但其本质就是“爱人”。孔子把“仁”与家庭内的血亲之爱联系在一起,子曰:“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体现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梯表现为兄弟之间的关爱。在仁的最初意义上,家庭里的孝梯是其根本体现。孟子进一步发挥“仁者爱人”的普遍性含义,提出“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主张天下一家,彼此相爱,并把仁爱之心推广到政治当中去,形成“仁政”学说,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仁”的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儒家“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道主义的代表理论,其主旨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人人怀着仁爱之心来处理人际关系。现代情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的感情投入,注意提高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以平等、友爱的态度对待员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韦恩·卡肖(Way·F·Cascio)认为:“自我成就的追求者们正在各个方面—家庭生活、事业、消遣、成功的意义以及人际关系的方面,改变旧的得失观。”人们变得更愿意承担义务,渴望与外界联系,以及在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成就感。工业革命时代的“重物”和“工具人”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以倾力挖掘,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关爱”特征,与儒学“仁者爱人”有着一定的类似和相通之处。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有情感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不能不考虑被管理对象的情感,管理者要民主、宽容,关心下属,平易近人,仁者爱人思想是实现“安人”原则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人的需要和追求也趋向多元化。而企业的兴衰成败最终还是由人决定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重视、关心、爱护员工,用“仁爱”之心贴近员工的心灵,铸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深圳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公司,十分注重儒家传统中的亲情关系,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形成“吃文化”。由于公司平时各部门工作的个人化,难得相互沟通,华为人便采用“马拉松”式的饭会,或公司节假日集体聚餐,或轮流做庄,或互请,公司管理层与普通员工可边吃边谈,互相沟通,消除误解,达成思想的融合、配合的默契、信息的共享。。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怨屈、牢骚可以得到舒解,企业上下相互信任,彼此体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这正是仁爱精神的具体运用。 1.2 “重民亲民”的核心思想与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儒家的“仁”学思想特别重视“重民爱民”,认为一个统治者,如果纵其所欲,“放于利而行”,则会遭到人民的怨恨和反对,因此要重民爱民。儒家重民思想是施行仁政的根本保证。凡为天下国家有九径,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亲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在九径当中,“修身”为手段,“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则通过修身培养起来的“仁心”去治理天下,在儒家看来,统治者有无“仁心”是国富民强的关键。 儒家“仁者爱人”、“重民亲民”思想对企业人本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人本管理侧重于对人的尊重和信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为员工分难解忧,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以

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入手,提出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2—0127—01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在西方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看来,市场、设备、技术、资金、利润等直接资源要素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没有把文化列入企业管理

的范畴。但事实上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与设备、技术等直接资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本质上讲,企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的经济活动贡献于社会,就如同人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也有经营观、市场观和销售观。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都是围绕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未来进行指导和帮助。日本企业就是采用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价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独特的经营哲学,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企业文化促进经营管理的典范。建立了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哲学: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规律,做好经营决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上更能显示出文化的优势,有助于人尽其才。 2.企业文化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经营目标,也就是说在把生产要素做成产品并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和要素的简单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员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奋斗。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集合来看,生产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项,员工才是把资源要素组装成产品的关键环节。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标准下形成合力,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们自然就会努力把企业的资源要素生产成一件件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把经营目标由书面的预算变为现实的利润。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详细整理版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详细整理版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重点(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1、人力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管理职能。 2、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通过其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其公众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印象。 3、沟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1、企业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期共10分) 一、企业系统的基本资源要素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4)信息 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三、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 1 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四、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2)同期控制(3)反馈控制 五、企业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范围(2)资源配置(3)竞争优势(4)协同作用 六、要判别一种能力是否是核心竞争力,只需要看其是否满足四个标准: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儒家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以来,人们相信资本主义精神是与新教伦理和西方文明所独有的本质密切相连的。因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仍然普遍认为工业化的奇迹只有在西方才能实现。然而,二战以后,先是日本随后是亚洲四小龙,再接着是东南亚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均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刮目相看。何以出现经济奇迹,它的成功经验背后深层文化底蕴是什么?儒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管理智慧,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人文伦理精神在当代管理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也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和众多中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国学大师汤一介对此有着其独到而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当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意大利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宋明时代佛教的兴起皆是如此,因此我们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同样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东方管理思想,儒家,企业,人本思想

目录 一、中国古代的“人本管理”的儒家思想 (1) 二、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2) (一)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意义 (2) 1、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2、儒家管理思想弥补了科学管理以来的缺陷 (2) (二)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消极 (3) 1、儒家坚持中庸思想,强调变通,不利于企业规范的打造。 (3) 2、儒家思想强调人要出人头地,具有强烈的人上人观念。 (3) 3、儒家思想强调形式主义,不利于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3)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企业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3) (一)儒家思想流派众多 (3) (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不断变化 (4) 四、儒家管理思想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5) (一)儒家“重视人伦和谐”的思想可以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5) (二)儒家“育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6) (三)儒家“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倾向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谈谈你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

1.谈谈你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许多管理专案活动失败的案例可以得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总的来讲,可将此种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打好基础。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要产品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更需要不断学习,不仅是适应性的学习,而且是创造性的学习。可以通过薪酬激励,奖惩激励,或者是目标激励,进一步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 确立愿景、建立组织、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公司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

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学习能力。利用比较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二、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执行力要求快速行动,简洁明快。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世界里,速度已经起主导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决定成败,在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同时,以执行力的提高来打造企业的独特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的长久生存和成功抓好关键。明确目标,常抓不懈,引导执行力文化。在每引进一项新的管理体系,或新的管理制度,实施新的管理办法时,本着严谨的态度,结合实际先分析其可行性,再衡量其合理性、规范性,谨防生搬硬套,经过认真的论证后下达执行,在试行过程一定维护政策的相对稳定,决不朝令夕改,在试行期内也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其次,选其首恶,进行批评处理,杀鸡敬猴;树立正反典型予以表彰奖励。 依托学习,找准方法,提高执行力水平。执行力发挥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人,以及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从运营流程的设计到人员流程的选择都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发挥。所以,对企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是维护执行力文化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提高执行力效率上,应通过学习引进信息化管理中某些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对需要综合技术解决的问题,可以召开专题会的方式,代替以往各部门的逐个审批,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其次,在提高执行的准确性上,我们应认识到方向比速度和距离更重要,在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每一新制度的出台,在实施前明确规定:要组织相关执行人员学习理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把人力称为资源,其实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观念中,就一直存在。故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之说。现代的社会中,不过是把其中的名词改了一下罢了。就是:学成数理化,聘与企业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们就研究所谓人力资源的管理,只是因为古代中国传统上是个内陆国家,土地肥沃,重视农业,政治上轻商重农,所以现代工商社会就忽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许多在管理上的精义。是故“寝兵之说胜,则险阻不守;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私议自贵之说胜,则上令不行;群徒比周之说胜,则贤不肖不分;金玉货财之说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说胜,则奸民在上位;请谒任举之说胜,则绳墨不正;谄谀饰过之说胜,则巧佞者用。”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没有管理理论,而是现代的人们没有把老祖宗的东西领会和发扬;中国管理理论并不是落后的,恰恰相反,中国文化是王者之道,只是因为人们难以窥其全貌,而误认为如此。再或者有其它的什么缘由。“朝者义之理也,是故爵位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理不正则不可以治,而不可不理也。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贤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辩于爵位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不论是企业、集团或是国家,其理皆可用之。如果一个单位只有领导,而没有办事的人,就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中的那个“小偷公司”了。 苏东坡有篇文章叫《论养士》,(“养士”这个名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点像是现在的“参谋”,唐宋元明清的“幕府”。)文中提到了该重视和培养哪些人。苏轼提出的分类是智、辩、勇、力四种人,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两种人,用头脑的和用力气的。 用社会学来研究,社会上有许多人就是这样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人才、专才),用头脑非常行,让他去劳动就总会出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来。反之,也是如此。苏东坡说这四类人,往往需要人家来养他,不能自立。按现在来说,就是他们这类人,往往只能够待在企业或单位,虽然有本事,但没办法自立。用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就是把人分成了四种资源类型,有了这种分类,一个企业或单位就可很清晰地明白,该怎么去用好这几类人了。 而象这样的理论,在古代著作中不胜枚举。对人的分类也各有区别,经典的要数《人物志》和《素经》,还有就是古代的兵法典籍。并且也早于西方人事或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政在得人,人得则政举,尧舜之智,不遍物而急于人事,下逮文王武成,皆以举能其官称得其人为尚……”。而所谓的传统人事管理,应是在二十世纪的事了。真所谓此人事非彼人事也。很多现代(西方)管理理念,更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术的分支。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的许多内容,就融合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东西。正如彼得.圣吉的朋友和工作伙伴杨硕英所认为的那样: “系统思考精华所在的系统基模是很亲切的,因为它们像是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而且对于本、末、先、后,和轻、重、缓、急更容易掌握运用;圣吉一直致力于将东西方古老智慧的结晶和最新的管理科学融合。他对老子的领导哲学尤为推崇;而其所提出的五项修炼,有许多与儒、道、释三家思想又非常相近。 至于想要真正精熟圣吉所提出的这些‘新领导能力的上乘武功’,我还想不出有比南怀瑾先生在《如何修证佛法》中所提示的‘见、修、行’三位一体的修证纲要更好的指引……”。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招聘中的运用与借鉴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中国儒家文化和企业管理概述

中庸之道和企业管理 一、目的及意义 (一)文化基础 “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即使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洗礼,但是由于长达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中庸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尽管在表面上可以作出“很西方”、“很洋人”的样子,但是在骨髓里却无法抹掉中国文化深深的烙印。这就是中国主流文化的力量。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庸文化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建立在中庸和谐文化的基础上,避免了从头做起的艰难,我们所做的只是一种疏通和对接的工作,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不偏不倚,它的主是取中讲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处理事物的指导思想要端正,方法要对头,既反对极左,又反对极右;既反对浅尝辄止,又反对盲目冒失;极反对保守,又反对激进;既反对刚烈,又反对柔弱;既反对以偏概全,又反对一好百好;既反对过于圆滑,又反对僵死呆板;既反对老于世故,又反对逢迎潮流;既反对大而化之,又反对事无巨细;

既返对急功近利,又反对无所作为;既反对一言堂,又反对各唱各的调;既反对随声附和,又反对固执己见等等。从哲学的高度来考量,它确实称得上是辨正的科学之道、经商之道。 (二)现实需要 建立中庸和谐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应对当前和今后白酒市场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25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中国白酒市场的形势和格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总的特点是:(1)白酒的总量下降幅度很大,从1998年的8000多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3600多万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的调整,洋酒、红酒、啤酒的冲击等因素外,主要是白酒的营销观念滞后所致。突出的表现是除了狂轰滥炸的广告,就是不惜血本的终端促销,别无他法。促销手段的严重同质化,致使白酒行业的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白酒行业进入微利或亏损时代,大多数企业步履维艰。(2)白酒消费已从盲目跟风消费转变到有选择的理性化消费,广告认知的效应大大下降,继之而来的是心理认知时代的开始,即消费者的自主意识、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具有鲜明区隔特点(即认知理由)的品牌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但是这样的区隔特点并非哪个厂家都拥有,需要明确的定位和漫长时间的积淀。(3)白酒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区域分割局面,品牌数量庞杂繁多,良莠不齐,以高返利为特征的价格竞争异常惨烈。为了获取利润,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问题的实质取决于谁能先入为主,谁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做。(4)实践证明,品牌链条越长,品牌的影响力越弱,越不利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精品

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引言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泰勒在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再到今天,企业管理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历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管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科学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在今天,人类已经跨人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中,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说中国走向深入的市场经济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挑战的话,那么,这种挑战正在向着所有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人的内心深处逼近和渗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革新观念、转换思维,不断地做出抉择与调整,以跟上这个时代。 这里,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家如何管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不容我们回避,必须做出切实而有说服力的回答。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类对于管理本身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管理科学自身的演进,正呈现出一种由单纯的技术主义追求,到科技方法与人文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态势。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在当代发展中其人文的因素愈显重要。 当代世界的市场经济实践表明,要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同时建立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问题日益为人们的企业管理与实践所关注,竞争开放的时代特征使当代企业管理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其中。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感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的价值奋斗目标得到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可和支持,使员工个人的理想、追求、目标统一到企业目标上来,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二、企业管理的变迁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为了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作用,就有必要考察一下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化,以便加深对企业文化产生、发展的认识。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等,制定相关的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本学期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学习,使我对战略从分析,到决策,到执行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明白了战略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战略的设定方法和管理办法,认识到团队合作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应该说,收获很大,提高很多。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述 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以下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确定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的实施和战略控制。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最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战略分析包括对环境的变化(宏观、行业结构)及给组织的影响的分析,对组织的地位、资源及战略能力的分析和与组织有关的个人和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愿望、要求、反应及其影响、制约的分析。战略选择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方向,进入的市场类型,进入的方式。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二、企业战略分析 环境是由企业无法控制的众多因素构成的,企业只能适应环境而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无法预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好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 企业的宏观外部环境对企业是间接和潜在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产业环境则对企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能力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分析。企业的素质和经营能力分析包括企业素质和企业活力分析,企业产品和市场营销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条件下,求得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行企业战略选择之前必须要先进行环境分析,才可以客观地提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SWOT分析法是比较好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它通过对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来进行环境分析寻找最佳战略组合,提供了四种可选的战略分别为劣势-威胁(WT)组合,劣势-机会(W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和优势-机会(SO)组合。 三、企业战略选择 影响企业战略选择有三大领域;涉及企业在宏观环境合法生存的社会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作业

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答: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管理文化资源极为丰寈的宝藏,它主要是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部分所构成。在理论层面上,主要有四点:(一)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事)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三)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四)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在实践层面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明清商帮的经营理念和管理艺术。(事)近百年来的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功管理乊道。(三)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管理经验。由此可见,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中国管理思想是极为丰寈的。对于这些管理文化资源,必须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对其迚行现代转换,注入时代精神,迚行新的诠释。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体系提供有用的资源。 2、管理哲学的概念(什么是管理哲学)? 答: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事者的特性。“管理哲学”一般是指科学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则和哲学观。美国哈佛管理丛

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亊的信仰和价值观等。从广义抽象层方面说:管理哲学是激发企业家信仰、观念、原则、价值的动力。就狭义实务层面言:管理哲学是企业家选择行为典型的成本,促迚敁益评估的决策体系。 3、从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 答:中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的治国乊方与管理乊道。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作品中所蕴涵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管理乊道。中国古典小说和史书中的管理思想。 4、如何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文化。 答:西方传统文化长于逻辑思辨,崇尚科学,热衷于知识、权力、法治。从本质来讲,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的“德性”文化。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东西方人的心理定势、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对人性的不同理解。由于西方具有法治传统,所以,在管理中主张“法、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一、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而“仁”的核心内涵就是“爱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全德之名”,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它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博爱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灵魂。同时,儒家不是从孤立的、个体的人的角度,而是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理解为以仁爱为枢纽的人际关系,这应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二)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从管理的对象上看,分为人、物及信息,于是企业管理就具有了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特质。企业的盈利性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进而支配物质资源的配置来达到的。基于这种考虑,企业管理就必然是也应该是人本管理,以及对人本管理的演绎和具体化。企业人本管理的本质可以表述为:正确树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全面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和艺术等等。经济学家黄速建认为,人本管理应该包括运用行为科学,重塑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立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杨靖山给人本管理下定义并展开论述为:依靠人是全新管理理念;开发人的潜能是最主要管理任务;尊重每一个人是企业最高的经营原则;塑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是组织成功的基础;凝聚人的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儒家人本思想与企业管理的本质联系。儒学所建立的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民惟邦本”“富民、惠民”的管理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潜在作用(一)“以民为贵”,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倡导人本主义。儒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孔子认为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人,即管理的主体、客体都是人。儒家强调尊重人性,富有仁爱之心,挖掘人的智能潜力,可谓开辟人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先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这样才能上下同舟共济,企业才会发展。具体做法是:把依靠全体职工作为企业管理宗旨,建立一套发挥各级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并大力培训职工,重用人才,达到人尽其用,以形成尊重、关心职工的企业氛围。 (二)“为政在人”,成立德才兼备的领导集体。为政在人”的“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那些“ 仁以为己任”的“ 贤人”;将这种思想主张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德才兼备的领导层的关键作用。建立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是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和升华。 (三)“重视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迫切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水平;品牌;质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员工群体,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从市场需要出发,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要从市场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从三个层面提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一是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经营领域、施工区域的日趋扩大,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日趋缩短,使企业频繁地组建和撤消工程项目部,职工队伍高速流动、高度分散,企业管理跨度不断延伸、难度不断增加。尽快转变管理理念,融入文化管理,实施科学化、文明化、人性化管理,提高全员素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市场发展对我们建筑企业的迫切要求。 二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市场经济的发展,

已经使企业的文化品位成为市场认同的重要标准。有的工程项目,因为安全、环保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形象,丢失了市场。项目管理滞后,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理念落后。建筑市场的竞争,是企业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 三是从国际竞争的新情况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加入WTO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国外一些先进企业相比,不仅表现在装备、技术、产品等硬件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员工的价值观念等软件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企业软件建设,从提升企业经营理念、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下工夫,全面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推进工程项目品牌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影响力 品牌形象是关键。品牌形象能够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是企业信誉的标志,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施工企业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中国质量奖”都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信誉和形象的象征,是企业形象宣传中无形而巨大的资产。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无论规模大小、工期长短,都要严格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规范运作,真抓实干,坚持使用统一的企业标志、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歌曲,优化、美化室内室外及施工现场环境,向社会展示企业去的良好形象,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品牌。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xx 1.“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拿我和别的家孩子比,有时难免很伤感,单独和妈妈在一起时,她会耐心地对我讲:“当着别人的面,夸赞别人的时候,你要像人家学习。”加上我倔强的性格,每次妈妈一夸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什么优点时,心里总是憋足了劲儿,下决心“嗯,我也要学会,我也要做到。”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我比同龄的孩子都要独立,自理能力强。长大后,这种思想依然存在,记得,我怀着孩子八个月了,妈妈和邻居的一句玩笑话说:“你看,这都快当妈的人了,连孩子的棉衣都不会做。”我便内自省也,我动手跟妈妈学裁剪、学缝制,在孩子小时候所有穿的棉衣棉裤都是我自己拆洗,缝制。 后来,我当了老师,这两句话,我也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讲:见到或是听到说别人有什么优点、长处,自己要努力达到。见到或是听到老师说其他的孩子有什么缺点或是不足时,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有同样的问题,就要赶快停止并改正;若没有同样的问题,也要警醒自己不能明知故犯知道的错误。 至今,我在工作、生活中,依然自觉不自觉都在用这两句话反思、警醒着自己。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教育我要谦逊、好学,不能盲目骄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反必面。”这是爸妈一直要求的,听到父母呼唤,不论干什么都要及时应答,父母老师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能拖拉偷懒。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说好几点回家就必须遵守时间,回来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后来,我有孩子了,也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做好。 4.“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学习上的指导吧,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的补习班,父母也没有时间辅导,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关于怎么学,父母就是经常地用这样的两句教育我。这两句话一个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关于学习的方法。其实有这两个思想和行动的引领,再加上“不耻下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点拨,我的学习还一直没有让父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一、自我管理的大成: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 佛家文化以宇宙时空观来看待人类、看待人生,旨在使一个悲观的人类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类,并教育人不断地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向着佛道迈进。人类为什么是悲观的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终的结果是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苦难,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就是想让人类在精神上摆脱这样的命运———他放弃了优裕的贵族生活,苦苦修行,最后以包含宇宙的胸襟创立了佛教,以无限的时空看待永恒的生命。 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生与死是一回事,那不过是物理形态上的变化,生命是永恒的。 后继的佛陀们沿着佛祖的足迹,继续探索宇宙的真谛。他们看到人不能光为理想而活着;还要为当下而活着,于是让人们追求无念、无住、无相、无我的境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忘我的舍法之境界最大限度地普渡众生。后来毛泽东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抱着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信念默默地发挥好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谋幸福,也体现了他博大、慈爱的胸怀。忘我就是忘掉我,我是什么? 我是由非我之因素构成的,比如财富、权势、美色、莫名的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劳动的时候,大脑一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占据,诸如名、利,还为一些纠纷而耿耿于怀,更有甚者,坐在飞机上,总担心飞机会掉下来———这些忧虑令人苦不堪言,哪能干好工作呢?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一有念头,能量即被占用,用公式表示即为: 能量剩余(现有能量)=能量来源-能量占用全心全意=身体状况-占用(财、色、权、烦等) =忘我 能量占用越多,剩余能量越少,做事情的状态就越差;如果剩余能量是负数,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干,否则能量透支,身体一定会出问题。反之,能量占用越少,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71285

期末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的人数 3、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力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 2、企业文化: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目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的,被管理者自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行最终成果控制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1、人力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用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用及组织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双向信息传播手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管理职能。 2、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通过其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其公众心目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印象。 3、沟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1、企业经营目标: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向与预期达到的水平或成果。 2、经营(狭义):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面向市场,以营销为中心的使企业内外部环境达成动态平衡的有组织活动。 1、目标市场:是指在市场细分化的基础上,企业所选定的消费者群,企业将向其提供特定的产品与服务。 2、市场定位:是企业在目标市场营销中,打造本企业产品特色,树立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 3、市场细分化: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过程。 4、促销:企业通过一定的传播与沟通手段,向目标顾客传递产品或劳务信息,树立企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管理思想的几点感悟 邵大理 聆听了一个学期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的课程,学习和了解了很多有关人文类学科的知识。这其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思想的论题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引起了我的长久思考。以下是我结合所学习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所写下的几点感悟。主要涉及到儒家学说中的“儒”、“仁”、“信”、“中”、“和”、“道”这几个基本思想。 1关于“儒”的思想 《说文解字》中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儒”。在中国古代社会,最晚到殷代有了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但是,由于这种职业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没有固定的财产和收入,做事时还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较柔弱的性格,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还有他们职业的原初性质,即术士。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办私学,除了传授弟子五经、六艺之外,同时也传授弟子们丧葬礼仪。后世多有记载,孔子一生非常推崇周礼,也熟悉当时的丧葬礼仪习惯,曾经亲自带领众弟子们为死者操办丧葬礼仪。后人甚至推测孔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此为生,苦苦支撑着他对恢复周礼,教化众生的理想。久而久之,后世就把孔子及其众多弟子、再传弟子所传播的学说称为“儒家”学说,孔子则成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 “儒”字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告诫自己的弟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可以看出,“儒”这个名称的起源早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且“儒”的名称本身并没有褒贬之分。而自孔子给“儒”分成了“君子儒”和“小人儒”之后,后世将更多的“君子”的内涵赋予了“儒”,而使“儒”具有了更多的褒义色彩。 我想说一下我对“儒”的理解。“儒”字拆开后是“人”和“需”,儒家学说的中心是人,本质是关于人的学说,讲述的是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学说,按现代

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周代以前的文物典章制度,其中记录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三圣王到夏、商、周三朝代的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因此,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与管理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儒家管理智慧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突出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重视领导者以身作则的引导作用,兼顾宽严并济的控制手段。第二、“修已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己”——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再到“安百姓”——满足民众的需求,循序渐进,融为一体。第三、“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主张“义以生利”、“见利思义”、“取之有义”、“先义后利”、“义利合一”,力图解决“义”与“利”二者之间的矛盾,把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融合起来,统一起来。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德治”,是儒家区别于其他各个学派管理思想的最突出的标志。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者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并拱卫着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依靠领导者的以身作则,进而对下属和民众实行道德教化,正是儒家所强调的“为政以德”的管理手段。 以德治国的价值导向儒家所理解的“德治”,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从而吸引被领导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去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这是一种强调道德价值导向的管理方式。儒家认为,领导者是被领导者的表率,其言行具有示范的意义。领导者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带动整个组织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儒家看来,作为最高领导者,他所要抓的只是道德规范这条大纲,所要做的只是合理使用人才,所要行的只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身正令行的引导作用为什么领导者只要“崇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呢?这其实就是儒家所反复论证的“身正而令行”的关系。孔子说:“领导者自身行为正当,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行得通;领导者自身行为不正当,虽然三令五申,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形象地比喻道:君主就像测定时间的标杆,民众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就会正直。君主就像盛水的盘子,民众就像盘子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子里的水也成圆形。儒家认为只有贤人以上的人才能充当国家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在这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是“才”。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儒家十分强调领导者的人格影响力,要求领导者经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运用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的任务。汉代名将李广,就是一个“身正令行”的典范。他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每次一得到朝廷的赏赐,立即分赏给其部下,同士卒一起吃喝。他带兵打仗,每次长途跋涉、口干舌燥之时,遇到水源,总是先让士卒喝。如果全部士卒没有饮够,他就决不进水;如果士卒不全部吃饱,他决不进食。再加上他平时对下属和蔼、宽厚、不苛求,所以士卒们都爱戴他,很乐意为他效劳。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85年为其专着《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指出:“一般的管理学着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则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德鲁克的论述,与孔子“正己正人”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后者早了两千多年。宽猛相济的控制手段在儒家的语境中,“礼”带有某种强制性的色彩。至于“刑”,虽然在儒家看来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治国手段,但儒家从来就没有反对,更不会将其轻易抛弃。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关心刑罚,还指出,如果刑罚不恰当,民众就会手脚无措,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宽猛相济”的原则,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价值导向”与“规章制度”的关系,即“软管理”与“硬管理”的关系问题。一个组织,光靠价值说教不能解决问题,光靠规章制度也不能解决问题,而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陈峰的管理方法是:一手橄榄枝,一手尚方剑。陈峰认为,企业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管思想,把员工的思想凝聚在一起;第二是管理中需要企业文化;第三是奖励和激励制度。海航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德”,另一方面又以“严”着称。创建之初,两名到美国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回国时已是大年二十九,他们就直接回家过年而没按规定先回公司报到。陈峰知道后,立即将他们开除。当时送他们培训耗资10万美元,这次开除,代价不小。他说:“我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教育,教育本人、教育大家。海航‘以德治企’,是把做人的规则作为第一条防线。我们不是不要制度,而是要以制度为最后一道防线。”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据儒家经典《尚书·皋陶谟》记载,有一次,皋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