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42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42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42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精品讲义 第42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新人教版

第42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纲要求] 1.植物的组织培养。2.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4.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重要程度:★★★☆☆]

1.组织培养过程

2.培养基

(1)成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植物激素和琼脂。

(2)类型:MS 培养基、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3)作用:植物组织或器官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条件。

(4)配制:称量、溶解、调pH 、分装(三角瓶)、灭菌。

3.菊花的组织培养

(1)制备MS 固体培养基????? 配制各种母液配制培养基灭菌

(2)外植体消毒

(3)接种:始终在酒精灯旁进行,对接种工具要用火焰灼烧灭菌。将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时注意不要倒插。

(4)培养与移栽:在18~22 ℃的无菌箱中培养,得到试管苗后进行移栽。

4.月季的花药培养

(1)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过程 花粉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花粉粒。

(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

(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 ②其他因素: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及接种密度等。

(4)实验操作 ①材料的选取:月季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②接种:消毒后的花蕾,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剥离花药时尽量不要损伤花药。 ③培养:温度控制在25_℃左右,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

1

2. 探究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其作用及特点如下:

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②使用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具体如下:

③用量比例不同,结果也不同

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 高: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低: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易错警示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取: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应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月季花药的培养实验中,应选择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单核靠边期的花粉进行培养。

(2)外植体消毒:所用消毒剂为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所使用的清洗液是无菌水。

(3)培养过程:在初期,菊花的组织培养需要光照,月季花药的培养不需光照;而在后期均需要光照。

(4)月季花药培养得到的并不都是单倍体植株:花粉壁发育成二倍体,花药发育成单倍体。

(5)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释放出胚状体时,应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

1.下列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花粉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 .选择花药的最适宜时期是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镜检花粉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 .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

D .花粉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答案 D

解析 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因素;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镜检花粉常用醋酸洋红法;为了避免细菌污染,选取的材料一定要消毒;花粉培养形成的胚状体需转移至新的培养基上,否则植株很难分开。

2.草莓生产中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

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①愈伤组织――→②芽、根―→植株

请回答:

(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________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程①中,常用的M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____________。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5 d ,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茎尖(或根尖) 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3)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解析 (1)因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所以常用其作为外植体培育无病毒植株。(2)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外,还要添加有机物,添加植物激素有利于启动细胞分裂,实现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且可诱导愈伤组织细胞的再分化过程。若对外植体消毒不彻底,会造成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3)在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不同,诱导生根发芽的结果不同,当比值低时,有利于发芽;比值高时,有利于生根。

考点二 DNA 和蛋白质技术[重要程度:★★☆☆☆]

1.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1)提取原理:DNA 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 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NaCl 溶液浓度为0.14_mol/L 时,DNA 的溶解度最小;DNA 不溶于酒精,但是细胞中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2)具体步骤

①选取实验材料:选取富含DNA 的组织,如鸡血细胞、花菜等。

②破碎细胞,释放DNA :如用鸡血细胞,就置于清水中使之吸水涨破并用玻璃棒单向搅拌,过滤取滤液。

③去除滤液中的杂质:高浓度的NaCl 溶液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加蒸馏水降低NaCl 溶液的浓度,使DNA 析出、过滤;将DNA 丝状物再溶解、过滤。

④DNA 的初步纯化:向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进行提纯。

(3)DNA 的鉴定:DNA +二苯胺――→沸水浴蓝色。

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 片段

(1)PCR 原理: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提供DNA 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耐热的DNA 聚合酶,同时控制温度使DNA 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2)结果

①PCR 一般要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

②两引物间固定长度的DNA 序列呈指数扩增(即2n

)。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常用的分离方法:凝胶色谱法、凝胶电泳法等。

(2)基本原理 ①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②电泳: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3)血红蛋白的分离过程 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

粗分离:用透析法除去血红蛋白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纯化:用凝胶色谱法分离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

纯度鉴定:一般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纯度

分离DNA 、PCR 技术、分离蛋白质三者的不同点

易错警示 (1)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易错点

①本实验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可选用鸡血细胞作材料。②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放出DNA ,第二次的目的是稀释NaCl 溶液,使DNA 从溶液中析出。

(2)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易错点

①红细胞的洗涤:洗涤次数不能过少,否则无法除去血浆蛋白;要低速、短时离心,否则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②凝胶的预处理:用沸水浴法不但节约时间,而且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胶粒内的空气。③色谱柱的装填:装填时尽量紧密,减小颗粒间隙;无气泡;洗脱液不能断流。④色谱柱成功的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1.下列关于“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 B .将DNA 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C .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 的提取

D .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 获得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在选用植物材料进行实验时常常用洗涤剂溶解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但洗涤剂不能改变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A项错;在进行DNA鉴定时应先将DNA丝状物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再向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试剂,而不是直接加入二苯胺溶液中,故B项错;菜花制作的匀浆中含有多种酶,与DNA有关的酶能影响到DNA的粗提取,C 项正确;在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滤液的目的是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并不会导致DNA含量的减少,D项错。

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30多次下述循环:95 ℃条件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 ℃条件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 ℃条件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4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其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答案 C

解析PCR一般要经历30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从第二轮循环开始,上一次循环的产物也作为模板参与反应,并且由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DNA变性(90~95 ℃):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复性(55~65 ℃):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70~75 ℃):在TaqDNA聚合酶(在72 ℃左右活性最高)的作用下,以dNTP(三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缩写)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向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

3.(2011·广东卷,5)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答案 D

解析生理盐水为猪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所以在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项正确;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提纯时杂蛋白相对较少,B项正确;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成功,分离操作也正确,能清楚地看到血红蛋白的红色区带均匀、狭窄、平整,随着洗脱液缓慢流出,所以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C项正确;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后洗脱出来,D项错误。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高考模拟提能训练

高考题组

1.(2011·江苏卷,16)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B.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C.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愈伤组织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

D.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答案 D

解析愈伤组织是一团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态、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不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A项错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培养得到的个体为单倍体,高度不育,只有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才能稳定遗传,B项错误;人工种子中包裹的是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但不能是愈伤组织,C项错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所需的突变体类型,如植物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可利用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进行,D项正确。

2.(2012·新课标全国卷,39)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上

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填“6-BA”或“IAA”)。

答案(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细胞分裂素(2)IAA浓度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 mg·L-1 (3)1 (4)6-BA

解析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盐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6-BA 是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6-BA和IAA对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而6-BA的浓度在各实验组中相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取值范围是0~0.5 mg·L-1,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表中的m和n。再生外植体数乘以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计算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是1号培养基。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出不定芽,因此为了诱导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6-BA(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而加入IA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模拟题组

3.将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质物质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B.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质物质层

C.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D.甲苯层、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

答案 D

解析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水溶液,第4层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4.自1973年博耶和科恩成功地使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开始,基因工程正式问世了,人们对DNA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物组织中提取DNA时,若要获取含有DNA的滤液,需破碎细胞;若为鸡的成熟红

细胞,可以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原因是细胞______________而涨破;若为植物细胞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

(2)利用DNA和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可以将它们分离。

如DNA的溶解度在NaCl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时最小,可以使DNA与其他杂质初步分离。

(3)为了纯化提取的DNA,可以用95%的酒精去除滤液中的杂质。其原理是DNA不溶于酒精

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物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DNA的鉴定试剂为________,沸水浴后溶液中有DNA则颜色为________。

答案(1)吸水膨胀(2)0.14 mol/L (3)蛋白质、脂质(4)二苯胺蓝色

解析(1)常采用吸水膨胀的方法使动物细胞涨破。(2)当NaCl溶液浓度为0.14 mol/L 时,DNA溶解度最低。(3)DNA不溶于酒精,而蛋白质、脂质等杂质溶于酒精。(4)DNA在沸水浴条件下与二苯胺呈蓝色反应。

5.在遗传病及刑侦破案中常需要对样品DNA进行分析,PCR技术能快速扩增DNA片段,在几个小时内复制出上百万份的DNA拷贝,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样品中DNA含量太低而难以对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的问题。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a链5′-G-G……T-C-3′5′-G-G-OH(引物Ⅰ)

b链3′-C-C……A-G-5′________(引物Ⅱ)

95 ℃↓

5′-G-G……T-C-3′3′-C-C……A-G-5′

55 ℃↓

5′-G-G-OH

5′-G-G……T-C-3′3′-C-C……A-G-5′

72 ℃

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引物Ⅱ,并在复性这一步骤中将引物Ⅱ置于合适的位置。

在相应的横线上写出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

若将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用32P标记,请分析循环一次后生成的DNA分子的特点是;循环n次后生成的DNA分子中不含放射性的单链占总单链的比例为。

反应过程的前提条件是,PCR技术利用DNA的原理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对样品DNA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DNA掺杂着一些组蛋白,要去除这些组蛋白可加入的物质是。

答案—G—A—OH

HO—A—G—5′

5′—G—G……T—C—3′

—C—C……A—G—5′5′—G—G……T—C—3′

5′—G—G……T—C—3′3′—C—C……A—G—5′

每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含32P标记1/2n

解旋热变性蛋白酶

解析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所以引物就提供了3′端,子链延伸方向5′→3′,引物Ⅰ与b链部分碱基互补,引物Ⅱ则与a链部分碱基互补,且连接到a链的3′端,故引物Ⅱ的结构为5′—G—A—OH,复性结果为:HO—A—G—5′

5′—G—G……T—C—3′

经过一次循环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分别含有引物Ⅰ和引物Ⅱ。

由于作为原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所以新合成的子链均含有放射性,一次循环后的两个DNA各有一条链含32P,若复制n次,产生子链共2n×2,其中只有亲本的两条母链不含32P,则其所占比例为n=1/2n。

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因此,首先要解旋,使两条母链碱基暴露出来,才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把相应的核苷酸一个个地连接起来。DNA分子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变性,双链解开成单链,当温度慢慢降低时,双能重新结合形成双链。

本题考查了DNA中杂质蛋白质的去除,利用酶的专一性,应加入蛋白酶。,

1.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③表示再分化

B.过程①②需要照光

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

D.通过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C

解析图中过程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过程③表示细胞增殖;过程①需要避光,过程②③需要照光;过程①②③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过程

③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故选C。

2.如图是用已除去DNA的滤液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首先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

B.图乙装置的试管收集到的液体中最先得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C.用图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底端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管收集5 mL,连续收集

D.图丙装置可用于电泳法分离提纯血红蛋白的操作中

答案 A

解析用图甲装置对滤液进行处理,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图乙装置表示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被排阻在凝胶颗粒的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分离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分子

B.向初步纯化的DNA中加入二苯胺溶液,可直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

C.加酶洗衣粉中常用的酶制剂包括碱性脂肪酶、酸性蛋白酶等

D.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应始终打开

答案AD

解析采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分子容易进入凝胶内部,路程长,移动慢,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分子不进入凝胶内部,路程短,移动快,所以最先从凝胶色谱柱中分离出来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用二苯胺鉴定DNA需要水浴加热;加酶洗衣粉中常用的酶制剂是碱性脂肪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装填凝胶色谱柱时,下端的尼龙管应始终打开。

4.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10 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 ℃、另一组置于-20 ℃条件下保存24 h。

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15 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 mL滤液,再加入20 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

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 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 ℃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 ℃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答案(1)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2)DNA断裂

(3)①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的保存温度下,从蒜黄提取的DNA量最多②低温

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

(4)将第三步获得的溶液与等量的氯仿充分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

解析(1)该实验中把不同的材料在不同条件(温度)下处理,目的是探究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温度对DNA提取量的影响。(2)“缓缓地”搅拌是为了减少DNA断裂。(3)分析表格可得出结论:①相同材料在-20 ℃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原因可能是低温抑制了DNA酶的活性,DNA降解速度慢。②等质量的不同实验材料,在相同保存温度下,从蒜黄中提取的DNA最多。(4)依据氯仿的特性,可在第三步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氯仿,使蛋白质变性。

5.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

白质具有________功能。

(2)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装置用于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用试

管收集流出液,每5 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答案(1)运输(2)磷酸缓冲溶液洗脱血红蛋白(3)透析(粗分离) 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凝胶色谱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4)红色的蛋白质接近色谱柱的底端

解析用透析法(如图甲)对血红蛋白进行粗分离,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血红蛋白的纯化采用凝胶色谱法(如图乙),血红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径较短,移动速度较快,可以收集到红色的蛋白质。

6.(2012·江苏卷,31)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4-D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促进愈伤组

织再分化,在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________(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

点,但不能继续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③胚状体细

胞中有叶绿体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显著大于对

照,叶绿素总量不变。某同学用__________(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______条色素带(自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

培育三倍体,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降低(2)适量的生长素(3)③(4)①④ 4

(5)增殖与分化二倍体幼苗

解析(1)因为2,4-D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用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故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培养基中要降低2,4-D的浓度。(2)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幼苗时,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共同作用。(3)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松散,而绿色芽点的细胞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排列紧密;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还未形成新的细胞壁和大的液泡,因此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胚状体的细胞是已经分化的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细胞,其中有的细胞含有叶绿体;分化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的变化。

(4)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在绿光和黄光的照射下,突变体和对照组的叶片光

合作用无明显差异。突变体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大于对照组,而叶绿素的总量不变,则叶绿素a的含量增多、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故色素分离的结果是滤纸条自上而下的第4条色素带窄于对照组。(5)胚乳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胚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胚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其存在可能会影响胚乳细胞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故需剔除,这样还可避免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三倍体幼苗中混有二倍体幼苗。7.植物的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无病毒植株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____________

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___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__________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____色。

(2)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____________作为外植体。从外植

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

(3)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 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欲有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

也很重要。

(5)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

是____________,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培养皿②培养基③实验操作的双手④三角锥形瓶⑤接种环⑥花蕾

答案(1)单核靠边完全未开放醋酸洋红焙花青—铬矾蓝黑(2)茎尖分生组织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3)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生长素多于细胞分裂素(4)pH、温度和光

照(5)③⑥⑤

解析(1)早期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培养成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该时期的花药通常存在于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中。

(2)根尖、茎尖约0~0.1 mm区域中几乎不含病毒。病毒通过维管系统移动,而分生组织

中不存在维管系统,且茎尖分生组织中,代谢活力高,竞争中病毒复制处于劣势。

(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可调节脱分化和再分化。当生长素含量多于细胞分裂

素含量时,利于生根。

(4)植物培养时,除需要营养、激素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pH和光照等。

(5)对实验器具进行灭菌处理,对实验过程中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或用具进行消毒处理。8.(2011·江苏卷,33节选)请回答基因工程方面的有关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与细胞内DNA复制类似(如下图所示)。图中引物

为单链DNA片段,它是子链合成延伸的基础。

①从理论上推测,第四轮循环产物中含有引物A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②在第________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2)设计引物是PCR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

列)都不合理(如下图),请分别说明理由。

①第1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CR反应体系中含有热稳定DNA聚合酶,下面的表达式不能正确反映DNA聚合酶的功

能,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15/16②三(2)①引物Ⅰ和引物Ⅱ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②引物Ⅰ’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3)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

解析(1)①根据PCR过程特点绘制PCR过程示意图如下,由图可知,以原来的每条母链为模板合成的两个新DNA分子中,只含有引物A或引物B,而以新合成的子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分子时,两种引物都含有,故第四轮循环共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含有引物A的分子是15个,占15/16。②由图示知,第一、二轮循环合成的子链长度均不同,根据半保留复制特点,前两轮循环产生的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等长,第三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如下图所示。

(2)引物是单链DNA时才能与DNA结合,而单链DNA的碱基互补配对部分容易形成双链结

构而失去其功能。从图示可以看出,①组引物Ⅰ和引物Ⅱ局部碱基互补配对,易形成双链结构而失效。②组引物相互间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Ⅰ'自身折叠后会出现局部碱基互补配对而失效。(3)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续结合到双链DNA片段的引物链上,而不能直接将两个脱氧核苷酸连在一起。

9.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和部分CO2的运输。

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

(1)将实验流程图补充完整: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凝胶色

谱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________,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________;离心速率过

快和时间过长会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干净的

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

(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红色区带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答案(1)血红蛋白的释放样品的加入和洗脱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2)杂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离心后的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蒸馏水和甲苯(3)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生理环境,保持体外的pH和体内的一致均匀一致的移动

2021年新课标生物高考讲义:专题5 细胞呼吸

专题5细胞呼吸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素养要素 难 度 1 细胞呼吸 的方式细胞呼吸类型Ⅱ 2019课标全国Ⅲ,5,6 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 维 易★★☆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 方式 实验 与 探究 2018天津理综,5,6分科学探究易★★☆ 2 影响细胞呼 吸的因素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 应用 Ⅱ 2018课标全国Ⅱ,4,6 分 科学思维、社会责 任 中★★★ 分析解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为本专题的核心内容。高考考查形式主要为:1、以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及相关的计算。如以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化为信息考查细胞呼吸类型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底物比例计算等。2、以曲线、表格等为信息载体,考查温度、O2浓度等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如结合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考查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特点及在生产中的应用。3、以实验探究、生活、生产实际对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进行综合考查。如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植物实际光合速率的测定等。复习时注意:在掌握细胞呼吸过程和原理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整合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联系,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要重视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的分析。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考点集训】 考向1细胞呼吸类型 1.(2020届山西太原五中阶段检测,21,2分)如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体积相对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甲120 乙86 丙1010 A.玉米胚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 C 2.(2020届河南焦作定位考试,4,2分)如图为细胞呼吸简图,图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X、Y、Z表示相关物质。下面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人教版)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训练选编(1)新人教版

训练选编(1) 一、选择题 1、(2017·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对硝化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 ②含有DNA和RNA,且DNA位于染色体上 ③因为它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含有线粒体 ④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⑤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解析】硝化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不含叶绿体,①正确;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但没有染色体,②错误;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但其细胞中不含线粒体,③错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④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因此硝化细菌在遗传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答案】 B 2、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② B.③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解析】①②④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④,故A项错误;⑤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项错误;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C项错误;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8·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初联考)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癌变的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增加 B.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青蛙的红细胞衰老后,其细胞核体积增大 D.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相同而RNA不同 【解析】癌变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因此新陈代谢旺盛,但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含量减少,A项错误;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细胞核体积增大,C项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以从某人体内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的核基因存在差异,由于这三类细胞表达的基因存在差异,因此通过转录形成的RNA也存在差异,D项错误。 【答案】 C 4、(2018·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单元检测)以下选项中所涉及的相对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选项的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 ) A.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 B.红花同白花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 C.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D.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1∶1∶1∶1 【解析】高秆抗病个体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A错误;F2性状分离比红∶白=9∶7,是由9∶3∶3∶1演变而来,即红花与白花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B错误;绿色皱粒为双隐性,黄色圆粒(AaBb)个体同绿色皱粒个体交配,相当于测交,比例1∶1∶1∶1是由(1∶1)×(1∶1)而来的,说明控制高秆和抗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C错误;长翅白眼(Aabb)同残翅红眼(aaBb)个体交配,不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能产生Ab、ab、aB、ab的配子,子代的表现型的比例均为1∶1∶1∶1,所以子代结果不能说明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 D 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11)

[必备知识整合] 1.种子与“水” 2.种子与有机物及检测 3.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变化曲线分析 在种子吸水的第Ⅰ阶段,由于(吸胀)吸水,呼吸速率上升,胚根长出之前,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减少,主要原因是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但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在种子吸水的第Ⅱ阶段,细胞产生CO2的量要比消耗O2的量大得多,说明此期间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可产生有毒物质酒精)。 4.种子与植物激素

1.(2013·课标Ⅰ,29)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丹Ⅲ(苏丹Ⅳ)橘黄(红) (2)O (3)光照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2.(2012·全国卷)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蛋白质

知识内容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氨基酸及其种类I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II 蛋白质的功能II 二、考题规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多样。而多样的功能是由其多变的结构决定的,在复习中对于结构的把握是重点和基础。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在一起出题。本讲内容考查广泛,在多种题型中均有渗透。 三、考向预测 对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的理解需要在本讲内容的学习中完成,以便更准确地解答相关的简答题,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题量较小的综合试卷中,对于物质基础的理解考查是命题的趋势,而相关计算的比重会减小。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肠肽酶——氨基酸——吸收(主动运输)——血液运输——组织细胞 一、氨基酸的结构:约20 种

结构特点: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氨基酸不同,R基不同。该特点也是判断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 (基本组成元素:共有元素是C、H、O、N,很多含P、S,有的含微量元素Fe、Cu、Mn、I、Zn 等。) 1.基本单位氨基酸的连接:(常见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元素的去向、肽键数目、脱水数)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的方式通过肽键(-CO-NH-)连接,形成肽,其连接过程如下图: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3.结构特点-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样,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 样性。

(完整word版)高考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复习讲义

热点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讲义 一、知识结构 二、考点分析 1、有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几组曲线分析及生产上的应用 (1)光照强度 ① 图象(如右图) ②关键点含义 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同化吸收CO 2的速度也相应增加,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 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 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强度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受暗反应系统中酶的活性和CO 2浓度的限制。 光补偿点在不同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主要与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有关,与温度也有关系。一般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生植物高。光饱和点也是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 所以在栽培农作物时,阳生植物必须种植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而阴生植物应当种植在阴湿的条件下,才有利于生长发育,如果阴生植物光照强度大,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体内因失水而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如人参、三七、胡椒等的栽培,就必须栽培于阴湿的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2)光照面积 ①图象(如右图) ②关键点含义 OA 段表明随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 土地面积 叶片面积 )的不 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 点为真正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真正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 OB 段干物质量随真正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 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 联 系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与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 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020-2021【名校提分专用】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生物一轮自导练(12)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 )。 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 C.内质网膜D.液泡膜 解析内质网(A)是生物膜的转化中心。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代谢旺盛时)直接相连,可直接相互转换;高尔基体膜(B)与内质网膜、细胞膜无直接联系,可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进行转换。 答案 C 2、(2018·太原模拟)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 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主要是 ( ) A.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C.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A[好氧细菌聚集,说明有氧气释放,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聚集较多说明这两个区域光合作用速率快,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使得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在人的作用下发生的⑤→①的动态变化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 C.群落演替都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解析次生演替的方向使得生物种类多样化,所以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人们的生产活动改

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的分析,应该同时具备。 答案 D 4、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CO2,故B项正确。 答案 B 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4个营养级。 答案 C 6、(2018·湖北黄冈调研)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较多 B.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条最上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C.色素带的宽窄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第五单元 第15讲 【高三一轮复习系列2021版步步高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001)

第15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1)实验过程 (2)结果及结论 结果结论 F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和圆粒为显性性状F2中圆粒∶皱粒=3∶1 说明种子粒形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黄色∶绿色=3∶1 说明种子粒色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F2中出现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和两 说明不同性状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种新类型(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3)问题提出 ①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②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理论解释(提出假设) 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且数量比相等。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棋盘格式)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1)演绎推理图解 (2)实施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则假说成立。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测交实验结果如下: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4.自由组合定律 (1)实质与各种比例的关系

(2)细胞学基础 (3)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适用范围 5.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不同优良性状亲本――→杂交F 1――→自交F 2(选育符合要求个体)――→连续 自交 纯合子 (2)指导医学实践: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推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及群体发病率。 6.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材拾遗 (1)F 2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类型,称为重组类型,重组类型是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重组类型所占比例是3 8 。(P 9) (2)对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果对每一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其性状的数量比都是3∶1,即每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可以表示为它们各自遗传结果的乘积,即9∶3∶3∶1来自(3∶1)2。(P 10)

2019版生物高考大一轮复习备考北师大版讲义:热点题型十五

一、能量流动传递效率的计算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1)。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审题关键 (1)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103 kJ·m-2·a-1),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0.25+0.05+5.1+2.1=7.5(103 kJ·m-2·a-1),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5(103 kJ·m-2·a-1),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7.5-5=2.5(103 kJ·m-2·a-1)。 (2)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2.5+0.5+9+4=16(103 kJ·m-2·a-1),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 (3)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6-2=14(103kJ·m-2·a-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14+3+70+23=110(103k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 答案 2.515.6%12.7% 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特别注意:必须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 、B 、C 、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 =Pg -R),R 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 kJ/(m 2·a) 回答下列问题: (1)能量流动是从A 、B 、C 、D 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 为生产者 (2)5.7% (3)是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的能量之和 解析 首先根据表格、题干分析可知,B 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最多,故B 为生产者,又因为E 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 →D →A →C ,再根据公式②计算从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0.9/15.9×100%≈5.7%。输入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选择题练习选(一)含答案 1、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答案】A A中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B中没有羧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B错误;C中的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C错误;D中没有氨基,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了嵴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细胞内分泌蛋白等物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可形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可再次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A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B正确;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含量较外膜高,是因为其内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C错误;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 3、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D.增加、减少、增加 1【答案】B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消耗五碳化合物减少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也消耗减少,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 4、下图为某生物生殖器官内细胞分裂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有丝分裂讲义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相对表面积决定:表面积/体积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速率就越低。 2、核质比一定。 二、细胞周期的理解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细胞周期分段: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历时长,分裂期历时短。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3、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例1】如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c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解析】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比较长,所以可以判断a和c是分裂间期,b和d是分裂期。其中ab和cd是属于一个细胞周期。虽然bc的时间之和等于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长,但是由细胞周期的定义可知,bc并不是一个细胞周期。【答案】D 【例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B.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C.细胞的种类不同,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可能不相同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为止 【解析】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的一个过程。温度越高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影响细胞分裂,影响细胞周期。温度过高可能会使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一定的温度又是生化反应所必须的。要注意题目中绝对化的选项,如:“最”、“越…越…”等。【答案】B 【例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期开始 ( ) A.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解析】细胞周期的概念中,起点是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即新一代细胞刚形成。【答案】A 二、细胞增殖 1、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2、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 3、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三、有丝分裂 1、有丝分裂过程(高等植物细胞) (1)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2018高考高中生物学史上课讲义

高中阶段主要生物家及有关发现 一、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建立者只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的共同组成的整 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后被魏尔肖修正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二、生物膜结构

四、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栽种的柳树质量增加的原因 栽种在桶里的小柳树,在生长过程中能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为有机物,即进行光合作用。当它处在生长过程中时,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即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外在表现为重量的增加。其重量的增加,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普利斯特利和英格豪斯实验对比,说明了植物在光照下才能放出氧气。 3.萨克斯实验前的“饥饿”处理是为了消耗掉绿叶中原有的营养物质。 4.恩吉尔曼实验分析 (1)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①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②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③用极细的光束点状投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 ④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对比实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 (2)实验结论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5.对于光合作用中反应物中的元素去向,鲁宾、卡门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实了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来自参加反应的H2O。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O2供给小球藻,推论出同化二氧化碳的卡尔文循环途径。以生成葡萄糖为例,CO2中的氧在C6H12O6和H2O中出现。

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讲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 分钟,共100 分 第Ⅰ卷(本卷共 50 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 每题1 分,41—45 每题2 分。共50 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 重庆卷)获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 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 RNA 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 第1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一 个池塘的全部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 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考能提升(一) 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含答案)

考能提升(一)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一、核心综合归纳 1.细胞内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单体构成与合成场所 种类元素组成构成单体合成场所 多糖仅含C、H、O 葡萄糖内质网、高尔基体(纤维素) 脂质脂肪和固醇:C、H、O 磷脂:C、H、O、N、P 其中脂肪由甘油、脂 肪酸构成 内质网 蛋白质C、H、O、N等氨基酸核糖体 核酸C、H、O、N、P DNA:脱氧核苷酸 RNA:核糖核苷酸 主要在细胞核 物质消化(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 淀粉葡萄糖CO2+H2O 脂肪甘油+脂肪酸CO2+H2O 蛋白质氨基酸CO2+H2O+尿素 DNA酶氨基酸CO2+H2O+尿素 3. 物质试剂预期实验结果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 紫色反应 脂肪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淀粉碘液蓝色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 CO2 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细胞中的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均不具备特异性,但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却具特异性,归纳如下: 常见的具有专一性或特异性的物质 (1)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2)载体的专一性: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中,不同物质需要的载体不同。 (3)激素的专一性:激素的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存在特异性的受体。 (4)RNA的专一性:由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间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所以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5)DNA分子的特异性:每种特定的DNA都有其独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6)抗原的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7)抗体的特异性: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8)受体的特异性:细胞膜上激素、神经递质等的受体(糖蛋白)一般具有特异性。 二、阅卷案例促规范 阅卷案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真题再现 (2018·江苏卷,26)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丙 (1)甲的名称为______,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有____(在甲、乙、丙中选择)。 (2)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____(填序号)的形成直接有关。 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考知识点复习资料

必修部分: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0多种;在动、植细胞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含量上大于万分之一的元素为大量元素(9种);主要元素(6种)占细胞总量的97%; ①、Ca:人体缺乏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②、Fe:血红蛋白的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植物中属于不能再利用元素,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③、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④、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⑤、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⑥、K:血钾含量低时,出现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在植物体内参与有机物合成和运输。 ⑦、N:N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及各种酶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 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⑧、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及NADPH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 ⑨、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2、生物界与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 生物界与非生物的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整个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表现在:①、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②、都共用一套密码子(不能说:都具有细胞结构,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都要进行呼吸作用) 3、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有些重要的蛋白质还有PS,有些特殊的蛋白质还含有Fe、I等,其中后面两种属于微量元素。 4、胆固醇、维生素D可从食物中吸收,也可在人体内合成,性激素可从消化道吸收而保持其生物活性。 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再能有氧呼吸、合成蛋白质

2020高考生物一轮编选习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编选习题(11)(含解析)新人教版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只由无机盐维持 B.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需原料 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细胞合成脂肪、DNA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甲状腺激素合成时必须有碘的参与,B正确;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 错误;脂肪不含磷,D错误。 【答案】 B 2、(2018·黑龙江省××市第六中学期末考试)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 ℃、20 ℃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 klx、10 klx(klx 是光强单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 ) A.20 ℃下的呼吸速率是10 ℃下的4倍 B.在10 ℃、5 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 mg C.在5 klx光照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少 D.在20 ℃、10 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 mg 【解析】从左图可知,氧气的吸收量反映的是呼吸速度,所以呼吸速度在20 ℃

下是10 ℃下的2倍,A错误;在10 ℃、5 klx的光照下,经过2 h,产生的净氧气量为6 mg,加上呼吸消耗氧气为1,因此,可以得出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6+1)÷2=3.5 mg,B错误;直接从右图比较,在5 klx光照下,10 ℃时净释放的氧气量比20 ℃时多,因此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多,C错误;在20 ℃、10 klx 光照下,经过2 h,产生的净氧气量为10 mg,加上呼吸消耗氧气为2 mg,因此,可以得出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12÷2=6 mg,D正确。 【答案】 D 3、(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不会,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但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两者染色体行为不同,但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相同,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不变,但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故两者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都是体细胞的2倍,C正确,D错误。 【答案】 C 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练习14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十四 酶1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 )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 化合物。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率加快 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 C.若E3的催化速率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 D.若E1的催化速率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 ( )3.如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 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 气体的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 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 )4.如图曲线是同一反应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1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 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B.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 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C.E3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B和 C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D.E2是酶促反应的活化能,A和C 曲线是酶促反应曲线 ( )5.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卢云峰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 是RNA)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 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纳米级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C.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D.“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 )6.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 )7.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 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 ( )8.(多选)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能量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外都能发挥作用 C.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 )9.(多选)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 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在a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 10.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二.非选择题: 解读下面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甲图中________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 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乙图中160 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丙图曲线: ①对于曲线abc,若x轴表示pH,则曲线上b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abd,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曲线bd不再增加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酶是胃蛋白酶,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若胃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 由10逐渐降低到2,则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