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8课

《将相和》第二课时

新设计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

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

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

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

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

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品读蔺相如的语言,感受其中的言语智慧,了解人物形象,激发对《史记》这类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2.学习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假设句式劝说对方,进行恰当表达。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将相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我们重点学了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知道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立了什么功?

(板书:功)(板书:保住和氏璧)

过渡:因为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那么《渑池之会》又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11到14自然段。

(二)联系课文情节,反复品读语言,感受言语智慧,了解人物。

1. 《渑池之会》又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说得很好,他抓住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的内容说的很清楚。

2、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又立了什么功?板书(保住尊严)

3、蔺相如在《渑池之会》这个故事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你们再一次认真默

读11-14自然段,勾画能够体现出人物形象的语句,把你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我勾画的是这一句话:“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从中我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哪个字体现勇敢?

1)(ppt出示)“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师: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用了什么方式?(假设)

2)其实,蔺相如心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秦王为赵王击缶)

他假设了“最坏结果”,是什么?如果秦王不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就跟他拼命。

3)(ppt)怎么“拼”的?书上没有说,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是这样说的“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

师:读出这句话,能知道一二吗?

(意思是用自己脖子上喷出的血溅到秦王身上)

战国时期有个风俗,颈血溅身是最不吉利的事情。你想,堂堂虎狼之国的大王怎么甘心被一个小国的一介臣民的颈血溅自己的一身晦气。

4、蔺相如采用了假设的方式,指出事情发展可能出现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收到了怎样的“实际效果”?最后达到了想要的目的,秦王为赵王击缶。

5、除了这句话,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勾了这句话:蔺相如让人也记录下来。感受到蔺相如维护了赵王的尊严,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说明他很爱国)

6.那在渑池会上,功劳仅仅只属于蔺相如一个人吗?(不、还有廉将军)怎么知道?(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过渡:对,只不过廉将军的功劳在暗处,蔺相如的功劳在明处,所以,赵王又封了蔺相如为上卿,这一封,职位就比老将军廉颇高了,于是,引起了廉颇的不满,接下来,请快速地浏览第三个故事,看看廉颇开始是怎么说的?后来却是怎么做的?

(廉颇开始是这样说的:“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很不服气,嫉妒)

7、你能把廉颇那种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读出来吗?(a“你强调了‘有什么能耐’,我听出了你的嫉妒”b“你强调了‘靠一张嘴’,我听出了你的不满”c“我听出了你的不服气,因为你强调了‘爬到我头上去了’”)

后来,廉颇是怎么做的?

后来,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过渡: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再一次认真默读第三个故事,看看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勾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蔺相如是这样做的躲、让、避。)

(蔺相如是这样说的:“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一段话他说了哪几层意思?

你觉得其中哪句话打动了廉颇?

(ppt)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你发现这句话,用了什么方式?(假设)

(ppt)此时他心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将相和睦,赵国强大)

(ppt)在说这句,他假设了“最坏结果”是什么?(假如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就会来攻打赵国)

(PPt)通过这样的假设,最终收到了怎样的结果?(廉颇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于是负荆请罪)(板书:保住实力)

小结:如此看来,廉颇也与蔺相如一样,心里装着国家,也有一颗拳拳的爱国心!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千古佳话——负荆请罪。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看出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的蔺相如)

总结:就靠这样一张嘴,在秦王想要和氏璧时,他保住了和氏璧;在秦王想侮辱赵国时,他保住了赵国的尊严,当廉颇不服气和他不和时,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保住了赵国的实力。

那这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这三个故事是不能调换的,因为前面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第三个故事则是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所以这三个故事是不能交换的。

总结:在完璧归赵上,蔺相如立了功由一个平民升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立了功,又升为上卿,才使廉颇不服气,导致“将”“相”不和,后来,蔺相如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廉颇才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赵国兴。这一“和”永垂史册;这一和,赵国长治久安达十余年,强大的秦国始终奈何不得!

作者在表现蔺相如这个人物时,什么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回顾他的几次语言,感受语言的智慧吧。(板书:语言)

(ppt)

1“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2“你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3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读,你发现他都是用了什么方式在说?(假设)对,用了假设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三)总结人物的言语智慧,引发学生读古典名著《史记》,认识更多这样人物的兴趣。

总结:在《将相和》故事里,我们知道人物的语言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因为对事件全局的了解和把握,蔺相如才会一次次解决了赵国的危机,维护国家的尊严。

过渡:那在下面这个故事里,他又会怎么运用言语的智慧呢?同学们默读下面的故事,想一想,蔺相如会怎么劝说缪贤?也试着运用假设的方法来写。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交流。

1、出示故事“巧劝缪贤”。

战国时期,燕国弱于赵国。缪贤是赵王身边一个位高权重的官。一次宴会时,燕王友善地对缪贤说,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后来,缪贤犯了个不大不小的罪,害怕赵王处罚,想去投奔燕王。蔺相如劝他别去,说:“。”缪贤照做后,果然化险为夷。

(交流学生写的)

2:历史上,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劝说缪贤的呢?想不想知道?(ppt)读出来

3:在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里,司马迁透过一个个精彩纷呈历史故事,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建议大家课后去读一读,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两首》教案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5课小练笔 一、看拼音写词。(8分) hǎi jiāng bǎo lǎn máo dùn duàn liàn ()()()() fèng xì bào zhà biān cè tān lán ()()()() 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痛悼(diào dào)机械(jiè xiè)鸟栖(xī qī)虫居 投奔(bēn bèn)霎(shà chà)时间逢(páng féng)蒙 三、形近字组词(8分) 棉()韵()敞()嘹() 绵()酌()蔽()撩()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买()还株卧()尝胆后()射日()紫嫣红 惊()失措()然大波仗义()言迫不()待 五、在括号里填写上合适的词语,使它和后面的词语能够搭配(4分) 鼓舞()提高()改变()继承() ()经验()错误()态度()作用 六、按要求写成语或四字词语。(6分) 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滴水穿石”的近义词:()() 七、先把下列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横线上(填序号)。(8分) (1)()过海——各显神通。 (2)千里送鹅毛——()。 (3)三个臭皮匠——()。 (4)台上三分钟,()。 (5)(),小小胡琴拉断腰。 元旦联欢会学校要举行文艺节目汇演,我们班出什么节目呢?几个班委在一块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正是。领到节目的同学刻苦排练,因为他们知道的道理。元旦那天,节目既精彩又丰富,有的演课本剧,有的演小品,有的搞诗歌朗诵……正是。 八、句子七彩屏。 1.照样子,写句子。(6分)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阴和果实。所以,树在风中飒飒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2.语言运用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二、语言运用 知识点:竹影 1.【题目】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B、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C、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D、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答案】C 【考点】竹影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2.【题目】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 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大多数成为竹的名画。 【解析】ABC三项都是爸爸所讲的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答案】D 【考点】竹影 【难度】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3.【题目】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竹影》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⑵本文中,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写得真实恰当,语言通俗易懂。应为描写细致生动,意境清雅。全文于充满童趣的孩子的游戏中渗透着浓浓的艺术气息。() ⑶中国画中有“朱竹”,是因为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竹子,它是红色的。() ⑷“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这句话写出了黄昏时分光线渐弱的变化过程,“弥漫”一词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光的朦胧。富于变化,充满美感。() ⑸“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把太阳落下去后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解析】本题考的知识点为句子理解,只要仔细分析,很容易判断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⑴√⑵√⑶×⑷√⑸√ 【考点】竹影 【难度】基础题 【题型】综合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4.【题目】填空:“艺术和美往往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这是________(作者)的《》一文所传达的题旨。与此类似,我们学过沈复的《》就是通过嬉蚊和两件趣事的描述,反映儿时从童稚活动中获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 【答案】丰子恺竹影童趣观虫斗物外之趣 【考点】竹影 【难度】基础题 【题型】填空题 【来源】 【批注】 【视频】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

第5课古诗词三首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 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 合作探究 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 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 (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 (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 篙:棹: 亡赖: 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 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 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 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 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

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同步阅读练习

三、阅读鉴赏 知识点:竹影 1.【题目】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1.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小伙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表明__________往往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 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情节是什么? 4.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 【解析】本题知识点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原文,理解文段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主旨; 2、最关键的是从拟人方法的运用入手,品出赋予月亮以生命,把静物写活了,给人以美的遐思。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3、略; 4、略。【答案】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艺术和美 2、动词“隐”字,若隐若现,赋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思,想到美丽的嫦娥。这句描写,月儿朗照,竹叶轻摇,如同一幅美妙的画,自然成趣。 3、是弟弟提出的一个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大家于是先看,然后争论。这样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

2018春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寓言二则

18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情感目标: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言,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查资料了解“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的大意; 搜集你读过的喜欢的寓言故事。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坐井观天》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认识1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坐井观天”的成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①小声自由读,把带拼音的字读准。 ②老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 ③你怎么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④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认读效果。(开火车读、男女换读等) 区别形近字: 抬()蛙() 治()哇() (2)指导写字。 ①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真观察,注意书写。 ③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1.再读课文。(出示挂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初步感受*“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是怎样理解“信任” 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与信任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有一对夫妇,每次在回婆家的路上,都会看到一个告示,(课件出示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从这个告示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夫妇俩也感到非常有趣,随着告示的指引,来到了一片桃林(课件出示桃林的图片)。 ①、看到这片桃林,你有什么感受? ②、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课件出示: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A、这部分里有三个好词,是哪三个?(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B、同学们能说出它们的意思吗? C、带着这种感觉朗读这句话。

2、看到这样的桃子,同学们想去摘吗?让我们跟随布兰克夫妇俩一起去摘桃子。请同学们快速轻声读课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这次摘桃子之旅,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用“——”勾画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句子,做适当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①、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②、“尽管”可以换成什么词?这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③、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④、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一棵小桃树同步练习题

一颗小桃树 一、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忏()悔矜()持执着() 猥琐() 幼稚() 颤()抖 赤裸() tuì()尽服shì() miǎo()小魂pò()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他虽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好勇斗狠。 C.正所谓祸不单行,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偏偏正巧摔到前面的大水坑里。 D.能引领人类心灵走向浩瀚的不是物质的囤积,更不是轰轰烈烈的精神锻造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如一棵树,总会有斜出的枝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修身养德,学会做人,就要学会剪弃不肖之友

②而狐朋狗友不仅会败坏你的声誉,影响你的事业,而且还可能断送你的前程 ③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好友终身受益 ④通过修剪自然会茂盛成长、绿叶葳蕤 ⑤亲朋挚友可成为自己的心灵知音,在困难之时相伴身边,得意忘形之时良言相劝,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A.④②③①⑤B.④①③⑤② C.②④①⑤③D.②④③⑤① 4.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1)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 (2)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5.本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进行叙述的?请简要说明。 二、综合性学习。 在学完《一棵小桃树》这篇课文后,班级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1)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二、学情介绍: 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雷雨并不陌生,但学生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不够深,需要老师指导观察体会。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我觉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在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指导书写“垂、逃、彩、虹”。 2、有感情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学习运用“越……越……”句式说话。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学习写观察天气日记。 三、教学准备:课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雷雨声。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按排设计意图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约3分钟复习巩固生字词,谈话引入本节课。二、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你认为哪句话写的好的用铅笔划起来。 2、指名读好句。(出示幻灯好句2) 3、齐读好句,你认为好在哪里?(指导书写垂、逃、) 4、请用“越……越……”说句话? 5、你见过雷雨前的景象又是什么样子?(同位交流 6、齐读(1—3)自然段。过渡:是呀!雷声越来越响了,(听雷声)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约10分钟朗读感悟雷雨前(1—3)自然段。指导书写生字“垂、逃”。落实教学目标3。三、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 1、闭眼(听雨声)。 2、师范读。 2、(出示图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窗前看到什么景象? 3、课文中的“渐渐地”你能换一个词吗? 4、这一句要怎样读?同位读一读。约10分钟品读雷雨中(4—6)自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四、感受雷雨后的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7—8)自然段,并圈出(7—8)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幻灯5) 2、个别说(出示幻灯6)。 3、是啊!雨后的景物多美啊!(出示图7)看蜘蛛雨前、雨后的表现。 4、你觉得哪个景物最美?指导书写(彩、虹)。 4、我们也见过很多雷雨后的美景,而且老师还知道你们把这些景物画成一幅幅画,现在先四人小组按顺序观察画面,把图画内容说给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一棵小桃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8 课《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孱弱、猥琐”等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夯实散文阅读基本法、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3、培养多角度阅读和创意阅读的学习思维能力,加深、拓宽对“生命”的认知; 4、扩大同主题散文阅读视野(关键词:人与自然,抗争精神,生命本能); 5、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段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6、引导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并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要求学生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并查找、搜集有关“贾平凹”、“感悟自然”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情境导入:运用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课文主题吻合的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课堂上引导学生细读、研读,深入理解文学形象,散文主题; 4、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诵读重点语段,品味心理描写语言,体会人物心路历程; 5、拓展延伸、多媒体辅助法:回顾已学课文,推荐阅读及相关视频,加深理解文章主题; 6、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反观自我,积极思考,书写生命宣言;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体悟小桃树默默坚守,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2、激发学生坚信生命潜能,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3、丰富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引导其关注人性,思考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及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初中阅读教学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粗读、细读、研读等阅读方法;在语言分析方面,已能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分析等方式,剖析重点语句,明确人物形象,感知文章主题。 但是,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七年级学生阅读散文仍存在“一望而知”粗浅阅读的问题,疏于体悟,也尚未提升到深入鉴赏,感知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上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需引导学生在把握情节、人物之中探寻人物内心世界,以达到认识人性,反观自我,认识自我的教学目的。 另,据平日生活观察了解,七年级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知能力,但认知还比较感性、粗浅,尚缺乏对精神的理性叩问,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该文的切身感受,体悟抗争精神,秉持对生命的热爱,直面自己的生活困境,理性生活,便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流程 一.激活课堂,情境导入 二.细读文本,走进小桃树命运 三.品味语言,感受小桃树精神 四.对比阅读,感知心灵蜕变 五.拓展文本,领悟人生启迪 六.阅读思己,书写生命宣言 七.结束教学,布置作业 第 2 页共7 页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同步练习题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同步练习题1 一、我会写。 cǎi hóng chuíxiàchén zhòng táo pǎo míng chán yuèguò( ) ( ) ( ) ( ) ( ) ( ) 二、小猴学样。 1.黑沉沉( ) ( ) ( ) 2.一(动)不(动) 一( )不( ) 一( )不( ) 一( )不( ) 3.越(来)越(亮)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三、用“√”选出最恰当的词。 1.清新的空气迎面(吹过扑)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掉垂落)下来。 3.蜘蛛又(坐爬停)在网上。 4.一条彩虹(挂停爬)在天空。 四、我会填。 一( )乌云一( )大风一( )蜘蛛一( )蝉一( )房子 一( )彩虹( )的空气( )的青蛙( )的云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 )、( )、( )的顺序描写的。 2.雷雨前,满天的( ),( )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 ), 蝉( )。天空刮起( ),闪电( ),雷声( )。 3.雷雨中,雨( ),往窗外望去,( )哇,( )啊,都( )。 4.雷雨后,( )出来了,( )挂在天空。池塘里( ),( )也叫起来了。 六、开心阅读。 冰花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许多美丽的冰花。 冰花的形状各异:有的像小树,有的像小草,有的像小花朵,有的像小树叶……各式各样,美丽极了。太阳一升起来,它们就悄悄地融化了。 我问爸爸冰花是怎么结成的?爸爸说,那是冷空气的作用。夜晚,外边的气温较低。屋里热空气遇冷,就变成了水珠子。水珠子碰到冷空气,就变成了薄冰。因为玻璃上的灰尘分布不一样,所以就结成了不同形状的冰花。 1.短文有( )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 悄悄地——( ) 3.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写一句完整的话。 4.文中的冰花形状各异,想象一下,冰花还会像什么? 5.冰花是怎样结成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 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

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5.草船借箭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人物对话交流自己的感受。 5.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出示课件7】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学生齐读)。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周瑜的什么特点?(嫉贤妒能。)(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出示课件8】 ①当时,周瑜是吴国的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好吗?(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②周瑜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这是周瑜设好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明知故问。) (3)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出示课件9】 ①“公事”是什么意思?(朝廷之事;公家之事。)“推却”又是什么意思?(借理由推托、拒绝。)为什么不能推却?(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最好”,这正中周瑜下怀,于是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 ②从这段对话中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具有险恶用心的人。) ③同桌一起交流,想象周瑜当时的心理活动。【出示课件9】(请同学根据自己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描写人物说话时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④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⑤再读加入描写人物语言和神态词语的语段,总结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11】 A.周瑜设计想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优质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太空活的课件或图片。 2.学生查阅的太空生活资料,彩笔和画纸。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教师讲述:这两位叔叔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学生谈话)他从太空中返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太空中的趣事,你们想了解这些事情吗?那就让他们给我们讲讲太空的趣事吧!(板题)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好奇心,实现向文学的自然过渡。)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先自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再向别人请教。 2.采取同桌互读、小组分段轮读、指名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点练读2至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睡觉、喝水、走路、洗澡)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了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识字 1.请小朋友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如下训练: (1)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去掉词语中熟字开火车读生字 (3)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4)教师念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 四、写字 1.整体指导,发现规律。左右结构的字有哪些?教师范写。 2.学生仿写,师生评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称赞》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学习通对话进描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难点:学习课通过对话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称赞”是什么意思?你平时因为什么受过别人的称赞?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和生活经验识字。 借助图片一、幅图:感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的意思,认读六个生字。“猬”在刺猬“一词中读轻声。称赞教案|称赞优秀教案 借助第三、四幅图:通过口语交际,感知“瞧、留下“等词语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4、在朗读词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5、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板、椅、但、傍:都是左右结构,板—饭,换偏旁。椅—奇,加偏旁。但—旦,傍—旁,加偏旁记字。 6、写字指导;“采”是爪字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刺、猬、板、凳、糙、但、傍、奇、瞧、留 第二课时

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朗读课文,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 (二)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品读第二自然段。 (三)看第二、三幅图:想象一下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些什么?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看第四幅图:从小刺猬和猬的表情和动作中感觉到了什么?(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愉快)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想想假设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读了这个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要学会发现人的优点。) (六)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夸一夸对方面军优点。 四、巩固与练习。完成课后作业。熟读课文。 五、总结课文。让学生把课本中的故事讲别人听。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10个生字,学会写“板、椅”等8个生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一颗小桃树》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基础精练 1.根据拼音写词语。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miǎo xiǎo( );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xuè qì fāng gāng( )的hún pò(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hōng hōng liè liè( )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也没有去想了。 2.找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早晨起来,就昕昕沥沥的,我还高兴地说:“春雨贵如油,今年来得这么早!” B.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C.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我们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 D.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他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下面文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①五一小长假期间,曲阜市创新性地推出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不仅为游客们提供了免费游览三孔景区的机会,还激活了广大游客学习儒学知识的动力。②自去年5月1日以来,我们已经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作为常态化的活动,目前参与者超过一万五千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欣赏 永不放弃 ①那天一大早,我15岁的儿子鲍伯又和我争吵了起来。他要穿那件剪掉了袖子的褪了色的旧运动衫去上学,而我则坚持让他穿圣诞节他奶奶送给他的那件印着蓝色花压字的漂亮衬衫。我用手指着那些字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上印着自己名字的大写首字母的衬衫的。”我跟他讲道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