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四级公路。

一级:汽车分向行驶,多车道;二级:双车道,可调头;三级:双车道;四级:双、单车道。

2.高速公路依据交通量分:四、六、八车道。

3.公路技术标准:根据道路预测交通量和设计行车速度,对路线和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反映目前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指导我国公路建设。

4.城市道路分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城市道路网和红线规划。

6.城市道路网:由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组成的一个体系,城市各组成部分通过城市道路网联系起来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7.城市道路网形式: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8.特点:方格网:优:街坊形状最简单,便于建筑布置;不会造成城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缺:对角方向交通不便;对角干道形成三角街坊与复杂交叉口,不利于建筑布置。

环形放射式:优: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使各分区联系方便;易于适应地形;非直线系数1.1

缺:市中心交通超负荷;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好;小范围内有不规则街道。

自由式:优:充分结合地形;节省工程造价;自然灵活。

缺: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

混合式:优: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9.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即道路用地范围,亦称为道路的总宽度和规划路幅。

10.红线设计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形式,确定控制点的半径标高。

11.设计速度: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条件是影响时,具有中风驾驶技术得人员能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作用: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吁设计速度有关。

12.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

13.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用全年交通量除以365而得。

14.设计交通量:指预测年度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按20年预测;二、三级按15

年预测;四级公路根据情况而定。

15.设计小时交通量: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排列并分别除以年平均交通量的百分比。公路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公路小时交通量的变化特征,采用第20~40位小时之间最为经济合理。

16.公路通行能力是指公路设施在正常的公路条件、交通条件和驾驶行为等情况,在一定的时段内(通常为1小时)可能通过设施的最大车辆数。

17.服务水平:用路者在不同的交通流状况下,所得到的速度、舒适度、经济性等方面的服务程度。

由速度、交通密度、行驶自由度、交通中断情况、舒适度和便利程度来衡量。

第二章平面设计

1.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回旋线。

2.直线特点:优: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道路短捷、直达;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单;测设简单,便于施工。

缺:单一无变化,地形与线形自身难以协调;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产生尽快驶出直线得急躁情绪,一再加速以致超过规定车速,发生交通事故。

3.直线的最小长度:两圆曲线间以直线直线径向连接,直线长度不宜过短。当设计速度大于60,同向曲线不小于速度(以km/h计)的6倍(以米计)。反向曲线不小于2倍。

4.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半径。

5.一般最小半径:指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而建议采用的最小允许半径。

圆曲线的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km。

6.回旋线计算(具体看例题)。

7.回旋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转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变化的曲线。除四级公路可不设回旋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

8.回旋线的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9.回旋线:曲率半径随曲线长度的增加而成反比地均匀减小的曲线。

10.平面线形的组合类型:基本型、S形、卵形、凸形、复合形、C形。

11.停车视距: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驾驶员发现路前面有障碍物,经判断后,采取制动措施,使车在障碍物前停止,这必须保证的最短安全距离。 S T=S1+S2+S3

S1:驾驶员反应与判断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S2:从开始制动到安全停止的距离;

S3:安全距离,5-10m。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m)210 160 110 75 40 30 20

1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行驶的汽车相遇,从而相互发现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为停车视距的2倍。

13.超车视距: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在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14.路线平面设计成果:主要图纸:路线平面设计图、道路平面布置图、路线交叉设计图、纸上移线图。主要表格: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路线固定表、总里程及断链桩号表。

15.公路路线平面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城市道路比例尺采用1:500~1:1000。

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1.路线纵断面:沿着道路中线竖向剖面的展开图。

2.路线纵断面组成部分:下半部分:把平面设计的有关内容填列出来,如平面的直线与曲线,里程桩号以及各桩号的地面高程及纵断面设计的坡度、高程和沿线地质土壤情况;上半部分由两条线组成:地面线(由地面各点的高程绘制而成),设计线。

3.设计高程:设计线上表示中央分隔带外侧或者未加宽超高前路基边缘各点的高程。在任一桩号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4.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各项规定;平顺、起伏不宜过大或频繁;对于沿线地形、水文、气候等,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考虑填挖平衡,节省工程费用;纵坡应满足最小填土要求;控制点设计。

5.最大纵坡:在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坡度值。作用: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在地形起伏较大,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运输成本及造价,确定最大纵坡不能只考虑汽车的爬坡能力,还要看汽车在纵坡上行驶能否快速、安全及经济。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3 4 5 6 7 8 9

6.最小纵坡: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设置不小于3%的纵坡。

7.最短坡长限制: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的增重与减重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服,车速越高越感突出。规定为汽车设计行驶9-15s行程。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小坡长(m)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8.最大坡长限制:限制原因:坡长过长,使行车速度显著下降,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而失效,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9.平均纵坡: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保证车辆安全顺利地行驶;衡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10.竖曲线计算(具体看例题)。

11.竖曲线的最小半径设计限制因素:缓和冲击、时间行程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

12.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相互对应”,且平曲线稍长于竖曲线,即所谓的“平包竖”;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半径小的圆曲线起、止点不宜接近或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长的竖曲线内不宜设置小的平曲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采用运行速度对安全性予以验算。

13.平包竖:竖曲线的起终点最好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14.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15.各地形下的纵坡设计原则:平原地形纵坡均匀、平缓,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的要求;沿河线应尽量采用平缓纵坡,坡长不应超过限制长度,纵坡不宜大于6%;越岭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过大的坡度;山脊线和山腰线尽可能采用平缓的纵坡。

16.公路纵断面设计图的比例尺:横坐标为里程桩号1::2000,纵坐标为高程1:200。

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1.道路横断面:指道路中线上各点垂直于路线前进方向的竖直剖面。道路横断面图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护坡道以及取土坑、弃土堆、环境保护等设施。

2.路幅:公路路基顶面两路肩外侧边缘之间的部分。公路路幅分类: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3.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4.行车道: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括快车、慢车道,一般公路和城市道路还有非机动车道。

5.路肩:行车道外缘与路基之间的带状部分。作用:靠路面两侧,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供发生故障的车辆临时停放,有利防止交通紊乱;增进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增加弯道视距;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道场地;增加公路的美观。

6.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及中央分隔带组成,设置宽度为2.5~4.5m。作用:上、下行车分流,防止对向行车车祸,减少公路中心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可作为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场地,做行人的安全岛;在中间带上种植花草或设置防眩网,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美化道路作用;设置路缘带,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安全舒适度。

7.路拱: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特点:有利排水,不利行车。整体式路基采用双向路拱坡度,分离式路基采用单向横坡。

8.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9.超高过渡方式: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侧车道边缘、路中线、外侧车道边缘旋转;

有中间带的超高过渡:绕中间带的中线、中央分隔带边缘、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0.标准横断面图包括:路堤、路堑、半堤半堑、护肩路肩、挡土墙路基、砌石路基。

11.横断面面积计算方法:积距法、坐标法。

12.土石方调配原则:在半填半挖断面中,首先考虑本路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然后再作纵向调配;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位于山坡上的回头曲线段有限考虑上线向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13.经济运距: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当调运距离小于经济运距时,采用纵向调运,反正考虑借土。

14.如果是路外借土,需要计价,移挖作填无需计价。则:计价土方石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第五章选线

1.选线:在道路规划路线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选线的一般原则: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在保证安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量、造价,工程量不大时,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注重环境保护;若有不良地质路段,应设法绕避;

3.路线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公路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空运等交通网系中的作用;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与沿线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

4.山岭区选线:沿河(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等。

5.沿河(溪)线特点:谷底不宽,岸台窄,谷坡时缓时抖,间或为浅滩和悬崖峭壁;河流多弯曲;河谷地质情况复杂,有滑坍、岩堆、泥石流等病害;山洪暴发;优:沿河线平纵最好,而且便于为两岸居民提供生产服务;且路线走向明确,现有的石料可供施工、养护。缺:受洪水危险大;布线范围小;陡岩河段,过程巨大;桥涵及防护过程多;路线与耕地矛盾大;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6.沿河线路线布局的三要素:河岸选择、路线设计、桥位选择。

7.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特点: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长度和平面位置取决于路线纵坡安排。

展线方式:自然展线(以适当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延展距离,克服高差。优:走向符合路线基本方向,路线短。缺:避让艰巨工程或不良地质的自由度不大。)、回头展线(优: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形、地质和难点工程。缺:上、下线重叠,对行车、施工、养护不利。)、螺旋展线(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或隧道跨线。优:线形较好、避免路线重叠。缺:需建隧道、高桥,造价高。)8.山脊线: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

优:土石方工程小、水文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少。缺:线位高,远离居民,不便于沿线工农产业服务;有时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增加施工困难;地势高,空气稀薄,有云雾、积雪、结冰对行车养护不利。

9.丘陵区布线:平坦地带:若无地物、地质障碍或风景、文物,尽量走直线;若有,设置长而缓的曲线。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若无地物、地质障碍,沿线均匀布线;若有则加设控制点,相邻控制点任均匀布线。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

第六章定线方法

1.纸上定线的比例尺1:1000。

2.工作步骤:定导向线、修正导向线、定线(方法:直线型法、曲线型法)、设计纵断面

3.实地放线:将纸上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

方法:穿线交点法(支距法、解析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极坐标、直角坐标)

路基路面工程

第一章总论

1.路基:道路的基础,在天然地表上按照道路几何设计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由各种混合料分层铺筑在路基顶面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物。

作用: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的路基可以保证路面能够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保护路基,避免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造成的直接破坏,延长使用寿命。

2.路基路面工程特点:路面结构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受大气和水温条件的影响,还受车辆荷载;由各种混合料组成的多层次复合结构物;工程变异性大,不确定性因素多;设计要兼顾材料、结构方面,考虑设计、施工、养护协调作用。

3.对路基要求:尺寸(路基宽度、高度、边坡坡度)、整体结构稳定性(保证路面平稳,采取排水、边坡加固、设置挡土墙)、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一定强度、抗变形能力)、足够的整体水温稳定性。

4.对路面要求:强度刚度、稳定性(结构、水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稳(影响行车安全)、抗滑性、

5.结构分层: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道路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得表层,要求强度、刚度大,优良水、温稳定性,耐磨、不透水、表面抗滑、平稳),

基层(承受面层传来的垂直力,要求强度刚度,良好扩散能力,温度、水稳定性,表面平稳),

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间,改善路基湿度、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水温影响),

路基(严格压实)。

6.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因素:自然:地理、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及土的类别。人为:荷载作用、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方法与质量、养护措施

7.路面等级划分: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路面

第二章路基工程基本知识

1.路基分类(按横断面)

路堤:由路基顶宽、边坡坡度、护坡道、取土坑或边沟、支挡结构、坡面防护。

填土高度1-1.5矮路堤 1.5-18一般路堤大于18高路堤

路堑:全挖、台口、半山洞路基。

半填半挖路基

2.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3.冻胀:土中水冻结引起土体膨胀,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

4.路面受力状况:路基路面自重产生的应力随路基深度增加而增大,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随路基深度增加而减小。

5.路基工作区:在某一深度处,车辆荷载产生的应力与路基路面自重产生的应力相比只占1/10-1/5时,此深度范围土体称为路基工作区。

6.路基变形:路堤变形:沉陷、溜方、滑坡、路堤下滑、坍散

路堑变形:溜方、滑坡、碎落、崩塌

7.路基病害防治措施:正确的横断面设计、用土和填土(30cm)、结构排水,路基防护和加固

8.地面排水设施:边沟(设置在挖土方路基外侧)、截水沟(设置在挖土方路基边坡坡顶)、排水沟(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到指定地点)、跌水和急流槽、倒虹吸渡水槽、蒸发池

9.地下排水设施:暗沟、渗沟、渗井

第三章路基设计

1.设计内容:断面设计;选择路堤填料、压实标准;确定边坡形状、坡度;排水系统设计;坡面防护设计;附属设施设计。

2.路基三要素:路基宽度、高度和边坡坡度。

3.路基宽度:行车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4.路基高度:路堤的填筑高度,路基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5.边坡高度:填方坡脚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即路基设计标高与坡脚标高之差。

6.路基临界高度:保证路基处于某种干湿状态的最小高度。

7.路基最小填土高度:依据强度、稳定性,且路基土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根据临界高度确定。

8.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直线法、圆弧法(瑞典条分法)

第四章路面工程基础知识

1.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依据:公路运输运营车辆的实际情况。

换算原则:换算以达到相同临界状态为标准;换算所得轴载作用次数计算的路面厚度相同。

2.半刚性基层: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矿料,或与工业废渣综合稳定的结构层。

特点:强度高、板体性好、水稳性好,但其会干缩开裂,不耐磨,不宜作面层,只做基层或垫层。

3.半刚性基层施工工序:清底放样、备料、摊铺、整型、碾压、养护。

4.沥青路面:用沥青结合料修筑面层的结构。

优:具有足够强度抵抗车辆荷载;有弹性可抵抗塑形变形;表面平整,无接缝;工期短,可控制质量;维修养护简便。

缺:对温度敏感,不适履带车通行,受汽油、柴油等污染容易剥落,容易受水损害。

5.沥青路面施工: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

6.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

优: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有利夜间行车缺:对水泥需求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迟、修复困难

第六章道路材料

1.沥青定义:暗棕色至黑色固体、半固体或黏稠状物,由天然或人工制造而得,主要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碳氢化合物的非金属(氧、硫、氮)的衍生物所组成,完全溶解于二硫化碳。

2.沥青分类:地沥青(天然、石油),焦油沥青(煤、木、页岩等)

3.四组分分析法: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胶质。

4.沥青的胶体结构:溶胶型、溶凝胶型、凝胶型。

5.劲度模量:描述沥青处于黏弹性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绪论 1.交通工程将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同意在一个系统中。 2.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3.交通流理论撒种研究方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交通动力学方法。 4.交通规划四个阶段:现状及问题分析、发展前景及交通需求、交通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与实施。(区别交通规划四步骤)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交通废气、交通振动。 车辆、驾驶员及交通流特性 6.交通流量:交通量。 7.密度:在单位长度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时的车辆数。 8.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9.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平均 值。 10.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1.车头时距、车头空距 12.Q=KVs、Vs=aK+b((0,Vf)、(Kj,0))、Qmax=Kj*Vf/4 13.平均车头时距可由流量算出、平均车头空距可由密度算出,进而可以利用流密速关系导 出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 交通调查与分析 14.AADT、AAWT、ADT、AWT 15.高峰小时流量比、PHF 16.方向不均匀系数=重交通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17.交通量年变图: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18.月变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周变系数:周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 通量。 19.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所有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 排序,并根据其占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例绘制图像,发现在第30位附近曲线曲率变化最明显。即允许一年中有30个小时交通量超过设计通行能力。 20.如何确定路网高峰小时:路网各测站所测得的高峰小时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刻,整理出各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统计全路网各交叉口不同的高峰小时出现的聘书,找出聘书最多的那个小时,作为路网高峰小时。 21.第8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 制车速。 22.第1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高速公路上的最小 限制车速。 23.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前者包含停车时间。 24.等时线越密的地方,车速越低。 25.车型换算系数可以用该车型平均车头时距与小车平均车头时距之比来确定。 交通流理论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修订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制图附录一钢筋弯钩增长表 附录二本标准规范用词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统一我们的制图习惯,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定说明 本规定中的要求均以A3图纸为基准; 字体高宽比一律为1:0.7; 所规定高度、长度、宽度等均为输出尺寸,实际作图时乘以相应比例即可。 1.0.3路桥工程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本规定有未说详尽之处请查阅《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如本规范与其有冲突之处以《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为准,敬请指出以便日后改正。 规范中所有黑体字所述内容为设计室规定尺寸,设计室人员必须严格按其执行,有不对之处请指出及时改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2.1.1图幅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规定(图2.1.1.)。 图幅及图框尺寸 表2.1.1 图2.1.1 2.1.2图幅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加长时,A0、A2、A4应为150mm的整数倍,A1、A3图应为210mm的整数倍。

2.1.3图标及会签栏: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室每个项目统一绘制图框。如无特别要求则采用图2.1.2图框。 第二节字体及书写方法 2.2.1字体:设计室计算机统一设置字体,所有图纸一律选用Fsdb_e.shx字体,Big Font选用Hztxt.shx。每张图纸中尽量用同一种字体,一般不超两种字体。 图2.1.2 2.2.2字高:文字高度系列为2、2.5、3、 3.5、4、5、7、10、14、20mm。 A3图纸中“立面图”“侧面图”“大样图”等视图名称字高设置为5mm。若各视图比例不同,其比例可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底部与视图字底部平齐,比例字高为3mm。视图图名下画双划线,上线为粗实线,距图名底部0.5~1mm;下线为细实线,距上线0.5~1mm,线宽以颜色定义。图中工程数量表及其他表格表名称字高为5mm,表中文字高度为3mm。表名称下部双划线同视图名称双划线。 附注中“附注”二字为5mm;正文文字为4mm。 图框中文字字高为5mm。(设计单位名称字高为5mm;日期、比例、图号中文字字高为5mm,数字及英文字母为5mm,签署栏 中字高为5mm。) 图中尺寸数字高度为2.5mm。同一列或行中的尺寸标注应严格对齐,不得参差不齐。 视图中用于说明的文字字高为3mm 剖面符号一律用“A--A”、“B--B”等大写英文字母,不得使用阿拉伯数字。 2.2.4图中汉字应采用国家公布使用的简化汉字,除有特殊要求外,不得采用繁体字。 2.2.5表示数量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0mm(不应为壹佰贰拾毫米)。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最新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 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 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 14.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 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15:0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为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大量地搜集和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标准,从章节的划分到标准条文的具体内容,都多次进行了重点走访、座谈、函调,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认真总结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弯坡斜桥涵及交通工程的设计制图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经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邮政编码100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92年元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第2.1.1 第2.1.2100mm标尺,其分格为10mm。对中标志的线宽宜采用大于或等于0.5mm、标尺线的线宽宜采用 0.25mm150mm的整倍数;图幅A1、A3应为210mm的整倍数。???????????????????????????? 第二节图标及会签栏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交通工程学》复习 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书本部分知识点 道路工程1概念: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2主体:主体是路线,路基和路面 三大部分3特点: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4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5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公路线性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纵面线性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6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2直线:直线是平面线性的基本要素之一。3平曲线:1)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段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 顺的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的通过,这段曲线称之为道路平面曲线。2)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道路平曲线是鉴别道路等级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4平面曲线的设计原理是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 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5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平面曲线最小长度;2)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平面线的最小长度;3)按最小偏角的要求确定平面线的最小曲线长度。6圆曲线:1)三个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圆曲线四个要素:圆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校正数(J)。3)三个主点桩号直圆点、圆直点、曲中点。7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8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 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 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长度确定:1)以离

最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 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完整word版)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考点解析班 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 1.相邻的无支护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采用( )的开挖施工顺序。(11年考题) A.先浅后深;B.先深后浅C.同时进行;D.交替进行 答案:B 2.结构材料可部分或全部回收利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 )。(11试题) A.地下连续墙B.钢板桩C.钻孔灌注桩D.深层搅拌桩E.SMW挡土墙 答案:BE 考点及延伸: 基坑的支撑结构可分为内支撑和外拉锚两类;内支撑一般由各种型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等构成支撑系统;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型式。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墙→围檩(冠梁)→支撑,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有锚固力的地层中,基坑支撑可采用土锚和拉锚。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可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两类。 深基坑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注浆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工字钢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前,在地面用冲击式打桩机沿基坑设计边线打入地下,桩间距一般为1.0~1.2m。钢板桩强度高,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可重复使用。 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机械成孔。对正反循环钻机,由于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故成孔时噪声低,适于城区施工 (四)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 深层搅拌桩是用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和地基土相拌合,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作为挡土结构的搅拌桩一般布置成格栅形,深层搅拌桩也可连续搭接布置形成止水帷幕。 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止水性好,构造简单,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小于搅拌桩深度,施工速度快,型钢可以部分回收。 1.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成槽时,不会造成槽壁坍塌的是()(10试题) A 槽壁泥浆粘度过低 B 导墙建在软弱填土中 C 槽段划分过长 D 导墙过深 答案:D 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泥浆的主要作用是( )。(04年一建考题) A便于混凝土浇筑B.维持槽壁稳定C.冷却与润滑D.便于钢筋笼放置 E.携渣 答案:B C E 解析:地下连续墙的泥浆的主要作用包括B C E,要注意与桥梁里面灌注桩泥浆作用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关于地下连续墙导墙说法,正确的有( )。(12试题) A.导墙施工精度控制挖槽精度 B.导墙应承受水土压力 C.导墙要承受起吊钢筋笼吊机的附加荷载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梅迎军 一、基本知识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的原则 2.高速公路行车视距 3.平面长直线的特点 4.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加宽的最小半径 5.高速公路和具有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6.爬坡车道 7.完全互通式立交 8.截水沟 9.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及指标 10.对于边坡较高,或浸水等不良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路堤边坡,则宜采用()形边坡。11.挡土墙稳定性保障措施 12.路堤分类及标准 13.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应力和偏心距验算位置 14.挡土墙基底计算应力σ< 0时,说明? 15.公路路基用土中,最好的填料为 16.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应力最大荷载位置?17.下列关于传力杆描述正确的是 18.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规定 19.我国水泥土混凝土路面设计临界荷位采用 20.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21.山岭区公路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可分为? 22.公路行车视距标准 23.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24.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中,采用的土压力是? 25.路基的强度指标 26.路面设计弯沉值 27.标准轴载 28.在横坡很陡的山坡线上,为了路基的稳定,一般路中线要 定于坡度线的上方或下方、与坡度线重合 29.路线展线布局三种方式及适应性 30.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是为了 30.沿溪线布线中,安排路线一般以?为主。 31.消灭了冲突点的平面交叉为? 3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32.两相邻路段纵坡变化小时,尽可能采用 平面大半径、平面小半径、纵面大半径、纵面小半径 33.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与平曲线的半径关系 34.对于地形平坦地区矮路堤,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状态 35.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初步判断采用的标准是? 36.路堤沉陷破坏原因的是 37.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指标的是 38.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 39.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 40.潮湿系数 41.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态的路面结构层是? 42.次高级路面材料类型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道路工程制图规范 (修订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桥涵、隧道等结构物制图附录一钢筋弯钩增长表 附录二本标准规范用词 第一章总则 1.0.1为了统一我们的制图习惯,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规定说明 本规定中的要求均以A3图纸为基准; 字体高宽比一律为1:0.7; 所规定高度、长度、宽度等均为输出尺寸,实际作图时乘以相应比例即可。 1.0.3路桥工程制图,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规定。 本规定有未说详尽之处请查阅《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如本规范与其有冲突之处以《道路工程制图标准》为准,敬请指出以便日后改正。 规范中所有黑体字所述内容为设计室规定尺寸,设计室人员必须严格按其执行,有不对之处请指出及时改正。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图幅及图框 2.1.1图幅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2.1.1规定(图2.1.1.)。 图幅及图框尺寸 表2.1.1 图2.1.1 2.1.2图幅短边不得加长,长边加长时,A0、A2、A4应为150mm的整数倍,A1、A3图应为210mm的整数倍。 2.1.3图标及会签栏:按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室每个项目统一绘制图框。如无特别要求则采用图2.1.2图框。 第二节字体及书写方法 2.2.1字体:设计室计算机统一设置字体,所有图纸一律选用Fsdb_e.shx字体,Big Font选用Hztxt.shx。每张图纸中尽量用同一种字体,一般不超两种字体。 图2.1.2 2.2.2字高:文字高度系列为2、2.5、3、 3.5、4、5、7、10、14、 20mm。 A3图纸中“立面图”“侧面图”“大样图”等视图名称字高设置为5mm。若各视图比例不同,其比例可标注在视图图名的右侧,底部与视图字底部平齐,比例字高为3mm。视图图名下画双划线,上线为粗实线,距图名底部0.5~1mm;下线为细实线,距上线0.5~1mm,线宽以颜色定义。图中工程数量表及其他表格表名称字高为5mm,表中文字高度为3mm。表名称下部双划线同视图名称双划线。 附注中“附注”二字为5mm;正文文字为4mm。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15:0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道路工程制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为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9]30号文的要求,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大量地搜集和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标准,从章节的划分到标准条文的具体内容,都多次进行了重点走访、座谈、函调,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认真总结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弯坡斜桥涵及交通工程的设计制图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经多次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33号,邮政编码10001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92年元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我国道路工程的制图方法,保证图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技术交流,制订本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