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丑石

教案)丑石

教案)丑石
教案)丑石

丑石

教材分析:

《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见附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提问了几个学生的看法,经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与写法特点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总结归纳:

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写作者对生活哲理体验的散文。作者通过对一块“丑石”的描述,从人

们对“丑石”认识的变化,生发出许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会上的此类现象,揭示出了一个深刻

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业:

1.本文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为本文另外协议各结尾,表达你对丑石命运的感悟吗?

2.片段练习: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

丑石

贾平凹

先写了丑无一用处——讨厌它

}欲扬先抑

又写了美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

丑石教案

丑石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2、学习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万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3、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见附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一、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学生: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一)、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二)、1、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2、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3、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5、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6、“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

贾平凹《丑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 1、把握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和线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学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教师相机辅导。 (三)赏析作品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老师展示以下问题) 1、一块普通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 2、丑石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望”,重获灿烂的呢?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读完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用;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丑石,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和对比的修辞方法,通过对一块丑石的艺术刻画,表达了作者在历经“四人帮”时期到改革初期后,积极推崇不以貌取人、以形识物的进步思想。本文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芸芸众生像默默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寂寞生存中,甘于寂寞,不屈于误解的生存状态的伟大。 4、理解文句: 1)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2)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为什么“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四)探究活动

六语蒋芳蓉教研课教案《丑石》

《丑石》教学设计 六语蒋芳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关于“美与丑”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2、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默读读课文,同桌议一议: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 么? (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3对于丑石,作者原来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请勾画下来,旁批感受 (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4、汇报上问,。 (不喜欢丑石,甚至嫌弃) 5、在文中勾画描写丑石语句,旁批感受: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作者 喜欢它吗?并汇报。 A理解:从4个方面回答(1)黑黝黝地卧在那里(颜色暗,不讨人喜欢);(2)牛似的模样(形状蠢笨);(3)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没来历,)。(4)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无用) B抽读,体会作者对丑石原来的情感。 6、后来,作者对丑石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文中选出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四个词语。 (遗憾——讨厌——惊奇——赞美) 7、作者的情感发生这样的变化源于谁?(天文学家) A汇报:(“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B抽读,体会天文学家对丑石的爱护、珍惜。 8、通过天文学家,我们对丑石的情感由遗憾、讨厌变成了惊奇、赞美。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丑石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2019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指名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

丑石 优秀教案

丑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能力目标: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3.情感目标: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理清结构: 二、语言特色: 《丑石》这篇文章文风质朴,语言平实,全然不带雕琢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且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含意深刻,给人一种关于人生态度的启迪,确实是一篇可令人回味的散文。 三、把握重点: 课文内容综述 当代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先从正面——色彩、形状、无用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接着又从侧面——与汉白玉、大青石相比,荒草、绿苔、黑斑依附它繁衍滋生,连孩子们也讨厌它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然而,有一天,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发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更了不起的是“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人们对此困惑不解,甚至还讥讽它、嫌弃它,只有天文学家才说它“以丑为美”,说它“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样,便含蓄而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应如何正确理解“丑”与“美”的问题,启示人们,认识事物的丑、美,不能只看外部现象,而要看实质。推而论之,对人的认识何尝不是如此呢?文章结尾处又极力赞美丑石的伟大——“那种不屈于

丑石教案.doc

丑石 贾平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3、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先抑后 扬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 理。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孙悟空图片,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么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谁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也跟石头有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篇文章贾平凹的《丑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出生,代表作有《满月儿》《腊月·正月》《废都》等。(学生展示,教师归纳)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的什么,然后又写了丑石的什么? (先写丑石的丑,再写丑石的美。) 三、重难点讨论分析: (一)快速阅读(1—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形象写出丑石的语句。 2、丑石的无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写丑石外观丑陋的地方:黑黝黝的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不细腻、不光滑、不规则;长绿苔、黑斑。 (2)丑石的无用表现:垒山墙极不规则;压铺台阶也不行;洗 石磨石质太细;不细腻,不可以“刻字雕花”;不光滑,不 可以“浣纱捶布”。 3、想一想:第四自然段写鸡喝石凹坑里的水,小孩子站在上面看月亮,那么作者是想写丑石的“丑”还是“美”呢?

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精品)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指名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那么这样写

丑石教案

丑石 贾平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3、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 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c、通过美文阅读和欣赏,获得写作启示,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 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简介: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

《丑石》教案

《丑石》 编写人:魏鹏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 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形成自己 的见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天性。那到底什么才算是美呢?我们又该怎样去评判身后事物的美与丑呢?今

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让我们对美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初步感知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交流补充有关作者贾平凹的资料。 3、齐读课题,提出疑问。 二、预习检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懂、读通课文。 2、检查词语。 遗憾黑黝黝细腻翘望搞来 浣纱枝蔓庇覆咒骂世俗 寂寞繁衍陨石无可奈何牛似的模样 3、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初步感知,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思考文问题: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概括。中间有没有过渡?找出来。 2、理清文章脉络。 丑石之丑(1——5)

丑石之美(6——14) 感悟(15) 3、小组互相交流阅读心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有关丑石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1 把握作者对丑石先抑后扬的描写,感悟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把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二、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一)学习“丑” 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 1、课文开头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什么?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丑石的丑?找出相应语句,用“——”画出来,并带着感情读一读。 3、找出这一部分中表现人们情感的词语。用△标注出来。

北师大版六语上《4丑石》第一二课时观摩示范公开课优质赛教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精品优秀教案多篇

第二单元美与丑 本单元以“美与丑”为主题,编排了《丑石》、《寓言二则》、《做一个最好的你》、《有些人》、《丑公主》五篇文章和语文综合活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自己不懂的词,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3、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坚持做摘录笔记和写阅读笔记,在摘录中注意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4、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领会写作意图,学习表达技巧,并联系生活实际陶冶美好情操。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能在朗读中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2、阅读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丑石 《丑石》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贾平

凹的《丑石》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c、通过美文阅读和欣赏,获得写作启示,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丑石》教案北京课改版

《丑石》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而《丑石》是托物言志散文中比较典型的文章,但本课除了托物言志的大背景外,还可以从借物喻人、借物寄意的角度来理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身边来理解感悟本课文章。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并理解事物,再加以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学习,继而为后文学习象征手法的引入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散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托物言志的方法与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现代托物言志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抓住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四、重难点重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将共同 学习一篇新课文《丑 石》,第一时间仍是“自 由质疑,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提问: 预计问题: 1.为何要小心翼翼的? 2.拉直了是什么意思?写出什么?3.为何脸红? 4.丑石丑吗?……

丑石教案

丑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寄意,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 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2、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及“欲扬先抑”的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托物言志”及“欲扬先抑”两种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分析、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或许都会有一时一地的感受,美好的事物常被作家 所赞美,而贾平凹偏偏为丑石做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来解读这篇《丑石》吧。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字词音义 黑黝黝 ..yǒu 模.样mú用錾.zàn 掮.起qián 浣.纱huàn 捶.布chuí 槐.荫.huái yin 绿苔.tái 嫌弃 ..kēp?干燥.zào ..xiánqì磕破 2)重点词语意义 翘(qiáo)望:抬起头来望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 讥讽( jīfeng ) :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旁敲侧击地嘲笑或讥笑别人。 寂寞( jìm?):孤独冷清 庇覆(bìfù):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 咒骂(zh?u mà):用恶毒地话骂 遗憾(yíhàn ):令人感到可惜 细腻(xìnì):精细光滑 无可奈何:没有什么办法 小心翼翼: 1、简介作者: 贾平凹——1953年出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满月儿》、《腊月·正月》 2、析题: 读了题目后,你首先想到什么?下面就看课文是不是只写了它的丑,还是,,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快速抓住课文的重点。 指名口述课文大意,提示参考“导读”部分。 4、分析课文结构: 文章既写了丑石的“丑”,又写了其“美”,分界点在哪?找出来,并概括出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第五自然段)极写丑石的“丑”,流露出遗憾、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第六自然段~结尾)写丑石的“美”,揭示“丑到极久,便是美到极处”的哲理,赞扬其伟大。 三、课堂训练指名读出具体写丑石“丑”或“美”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作者,并熟悉了这篇散文内容。

丑石教案

《丑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丑石》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学情分析 本文讲述的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思路,了解先抑后扬的手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石头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体会想象的作用。情感目标:学会欣赏真正美的东西需要有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和线索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

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板书:丑美)2.出示: 我原来怎样认识丑石?后来又怎样认识丑石?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读相应段,边读边画,并做批注。 ①外形丑(写法上来说是侧面描写):从二个方面回答 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

地平线教案#(精选.)

地平线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课用名词作课题,本应解释、说明地平线的内涵,但读罢文章才知道并非如此,文章是在告诉读者一个人生哲理。标题之妙正在于此。“地平线”,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地交界的线。本文作者是贾平凹。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结构分析〕 本文写作者追逐地平线并从中获得感悟的事。文章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应该永远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并以此为动力,执著地追逐、探索,不断地向前看,不断地奋斗。 文章共14个自然段,按内容划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发现地平线。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追逐地平线。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感悟地平线。 〔语意理解〕 “小时候,我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地跑。”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规律,即孩童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寻根问底。这是下文他追逐地平线的前提。第2分句提到“渭北大平原”,这也是下文他追逐地平线的重要前提。唯有平原,才可能清晰地看到地平线,如果是在秦岭,这个可能就小了。“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层山脉,是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的分水岭。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青海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狭义的秦岭指陕西境内那一段。“渭北大平原”,即渭河平原,又称渭河盆地、关中平原,在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灌溉事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天和地不再平行,而是形成一个三角形,在交叉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这是孩童的“我”眼睛里看到的真实的关于地平线的画面。这个画面是神奇的、瑰丽的,引起孩童的“我”浓厚的兴趣。本来平原上有的是庄稼、行人、树丛和矮矮的房屋,怎么远远的地方竟出现这么奇异的景象?难道天到尽头了吗?尤其是“树丛在那里伏着“,那里可能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吧?好奇心激起“我”解开其中秘密的强大动力。 “一位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悠悠然如仙翁。” 作者设计让“我”在这里碰到一位老人,这是有用意的,很巧妙的。因为好奇,生发出许多的疑问,跑到天地交叉的尽头,就是要解决这些疑问,但是却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出来一个老者。作者不全面描绘老者的形象,只写他的胡子、神态(悠悠然),让他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仙翁”。老人,自然是一生守着这块土地,一定经验丰富,知识丰富,能解答“我”的诸多疑问。“仙翁”,神话和童话中有种种神通的老头。“从那以后,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 这是一句很理性的语言。“我一天天长大起来”,既是说“我”年龄变大,也是说“我”经验更丰富,思想更成熟。“生命之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把人生比作小船,把社会和生活比作大海,十分贴切。进入成年,生活的天地更加广阔,生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当然,生活的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有时很平静,使你心情舒畅;有时狂风巨浪,你必须经受考验。要持续发展、成长,就要有追逐地平线的劲头,永远有迷惑,永远有梦想,又永远去追逐,这就是生命的过程。 “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交叉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在前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丑石

丑石 教材分析: 《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见附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 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 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 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也不喜欢它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对,不是。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无形的东西,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5.“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6.“这使我们很惊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理解: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结合上下文看) 7.作者对丑石的感情也有一个大的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

《丑石》教学设计

《丑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之词体会丑石在“我”心中的前后变化,从而体会丑石之美,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3、学习课文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回顾课文,简单概括全文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丑石”这篇课文,今天我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板课题,齐读题 3、师提出质疑 (同学们,其实在老师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这块石头究竟长得怎么样呢!让人们叫它“丑石”。) 二、善于发现,用心感受 过渡:今天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个疑惑行吗? 1、提出问题 A:起初“我”对丑石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来表明我的态度)遗憾讨厌 B:我为什么感到“遗憾”\“讨厌”呢?(因为它长得很丑,而且很

没用) C:那它的“丑”在哪里呢? 2、自由读文,合作探究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丑石”它“丑”在哪里?找出相关的句子、词语,写出自己的体会,并与你的同桌交流。) 3、信息反馈,检查阅读 “丑石”之“丑”表现: ?它长得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 ?奶奶嫌它碍地面。 ?伯父认为它不能垒山墙,不能压台阶。 ?石匠认为它不能做石磨。 ?不能刻字雕花,不能浣沙捶布。 ?槐荫不庇覆它,花儿不在它身边生长。 ?连从上面摔下来,也埋怨它。 出示关键词句: 1、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2、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字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沙捶布。(侧面描写) 3、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侧面描写) 4、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

《落花生》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第二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以文带文课型) 主备人:陈玲娅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 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 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六年级语文《丑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丑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能运用刚学会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写一小段话,写人、写景、写物……自由选择。 2注意“抑”这部分的细腻而生动的文笔,也就是努力用细节描写将“丑”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丑石》这篇课文,理清了这篇课文十分明了的写作线索,以及学习了第一部分。那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块陨石落到地球上两三百年了,因为外表丑陋,以及一无是处,而遭到周围人的讥讽冷遇。后来,天文学家为它正名,人们才意识到它如此珍贵,同时也为自己曾经对它的不屑而深感羞愧。 师:同学们,在世俗人的眼中,丑石丑么? 生:很丑。 师:那么作家在前半部分的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展现丑石的“丑”呢?生:从三个方面:外形丑,不中用,没人爱。(师边复习边板书)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师过渡语引入第二部分。(丑石在世人的眼中不仅外表丑陋,而且一无用处,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丑石的命运是否会发生石破惊天的逆转吧?) 师:谁来说说丑石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生:村里来了一位科学家,发现这块丑石竟然是一块陨石。 师板书:丑石的美:陨石 师:科学家发现这块陨石的表现是什么? 生: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师:对。在世俗人眼中如此之丑的丑石,在科学家眼中是如此的有价值,如此的美。 师:从本段中,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可看出说陨石的珍贵呢? 生: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师:在课文的第一部分里,作家刻画了丑石的不中用,那么,在第二部分课文里,丑石已被天文学家确认为陨石,它的作用又从哪里看出来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师板书:丑石的美:发热,闪光 师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情感基调,先赞美,褒扬,再失落同情) 同学们角色诠释奶奶和天文学家之间的对话。

《丑石》教学设计

《丑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c、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2、情感目标: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 3、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c、通过美文阅读和欣赏,获得写作启示,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考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五、易混点:学生对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 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简介: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听音频,找出不认识的字词,注音,讲解。 四、把课文齐读一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