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扬州地方文化

扬州地方文化

扬州地方文化
扬州地方文化

我接触的扬州饮食文化扬州,在很久之前就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十大城市之一。以前并不了解其中原故,初来扬州,首先被她那怡人的风景和良好的环境所吸引,感觉不放慢脚步欣赏便是一种浪费,其次便真切的感受到了扬州人的悠闲,扬州人介绍扬州的时候,总会说一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大概就是扬州人休闲、享受生活的写照吧。“早上皮包水”,说的就是扬州的早餐饮食文化;“晚上水包皮”说的就是扬州远近闻名的三把刀文化。

扬州菜系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格、刀工精细、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讲究火工、擅长炖焖、汤清味醇、浓而不腻、清淡鲜嫩、造型别致、咸中微甜、南北皆宜。从早餐的餐点,就可见一斑。在前阶段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就有提到扬州的大煮干丝和扬州炒饭等特色名点。

到了扬州,富春茶社不得不去,据说扬州人待客引以为豪的就是带客人去富春茶社吃早茶。一道道茶点精巧细致,花色众多,让人目不暇接尝不胜尝。凝一凝神,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开来,端起茶杯凑近鼻尖闻一闻茶香,轻啜一口,眯起眼睛细细回味,然后才从喉咙里“骨碌”一声咽下去,那才是吃茶的“品味”。提到扬州,便不得不说扬州炒饭,扬州炒饭是运河文化的产物,扬州炒饭集米饭,菜肴于一体,主要原料有上白米饭,草鸡蛋,鸡腿肉,火腿,鲜湖虾仁,花菇,鲜笋,青豆等,扬州炒饭营养丰富,历史悠久,是淮扬菜系中的一朵奇葩。

来扬州,除了瘦西湖、个园、何园那远近闻名的园林文化,还有一条东关古街也让人流连忘返。东关古街的古特色建筑、古特色的工艺制品,还有那别具味道的咖啡店都让人赞不绝口。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东关街上的特色烧烤,没有现代烧烤的工艺和排场,仅两个炭炉,就可以把那些食材烤的相当美味,三两个小桌子,永远是座无虚席,还有很多的客人在排队等候,在东关街里吃着这样的烧烤,真的是别有味道,让人赞不绝口。

来扬州上学快三个月了,每每有空的时候,都要感受一下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独特,以上就是我在这期间感受到的,我身边的扬州饮食文化。对我“吃货”的我,从心底里喜欢扬州人对于吃的考究。真正的体会到“吃在扬州”的乐趣。

扬州面塑

扬州面塑 面塑是用面粉来塑造形象的手工技艺。扬州面塑有两大流派。一是传统面塑,二是艺术面塑。二者最早见诸记载的均为清乾隆时期。道光咸丰直至民国年间,诗词、文史资料中屡见不鲜。 扬州艺术面塑有三种风格,一是民间面塑,二是文人面塑,三是看盘(船点)。 清中叶,陆钟辉、厉惕斋等赋诗咏扬州传统面塑。瓜洲有在定婚下茶、做寿、祭供等用面制龙凤抢珠、寿星、荔枝、石榴等习俗。至今,扬州沙头、李典一带仍有娘家为出嫁女陪送面塑“十样锦”的习俗。扬州面点师总结民间经验,开发了桃夹、蝴蝶卷、鲤鱼跳龙门等面塑,象征吉祥,造型众多,形态生动。 《扬州画舫录》有平山堂一带鬻粉糍状人的记载。光绪年间,扬州文人面塑祖师爷袁润之善于袖中捏面(有时用泥)人。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名噪江淮。宣统末年,袁的作品获南京劝业会优等奖。晚清黄鼎铭《望江南》、许伯樵《十不全词》等都盛赞袁润之捏塑。 扬州传统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风格细致、优美、精巧。面塑艺人制作彩面,施展揉、搓、挤、压、团、挑、按、拨等技艺,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鱼禽、花鸟等形象。 扬州文人面塑以清秀、逼真、传神、精致见长。当代传承人为姚长英,擅塑泥人、面人,在继承祖师爷袁润之的基础上,精捏细塑,题材广泛。主要作品有:人物、动物、植物等。构思巧妙,制作精良,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色泽鲜亮,线条流畅,技法多变。群塑整体感强,松而不散。 扬州民间面塑以简约、质朴、生动、小巧见长。当代传承人为何传俊,其上溯三代从事面塑。何传俊6岁从父学捏面人,辗转四乡八镇堂会、庙会,惯所捏塑的百余个人物形象中,九成来源于舞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度访日表演,赴上海、深圳等地表演。现传给其女何燕兰。主要作品有:戏剧人物、花鸟、飞禽、走兽等,千姿百态,神情毕肖,栩栩如生,望而生爱。 扬州面塑艺人要有美术基础,善于观察,胸有成竹。制作面塑揉

因地制宜 弘扬扬州特色文化

因地制宜弘扬扬州特色文化 如何在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壮大之间寻求最佳的契 合点,一直是古籍出版社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2008 年全国古籍图书订货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广陵书社社长曾学文。 广陵书社主要从事古籍图书和地方图书的整理出版。作为一家富有特色的专业出版社,长期以来广陵书社一直以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地方资源、展示扬州形象为己任。大中型古籍整理图书、扬州地方文化图书、雕版活字图书、线装礼品图书为书社出版特色,尤其是线装书的印制、出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书社为出版精品、打造品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有多种图书被列为国家或省级重点项目。作为一家建社时间不长的地方古籍出版社,书社坚持以专业为基础,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古籍为基础,线装是特色,古籍影印、古籍整理、古籍普及等各类古籍图书占出版品种的比例接近70%。其中国家古籍整理“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合计七项,目前进展顺利,有望提前完成。古籍图书主要着眼于馆配、出口和专业读者,市场定位相对容易把握,市场风险也相对容易控制。困难在于好的选题少,图书馆底本费用高,整理、编辑难度大,销售周期长。广陵

书社出版的中型古籍图书品种较多,因此对馆配市场格外重视,希望加强与图书馆在信息共享、选题开发、底本使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 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说,出版社转型,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古籍出版社当然不能例外。由于该社规模较小,又地处地级城市,政府对于转企改制尚无明确要求。但他们仍主动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思想动员,情况摸底,到已经完成转型的出版社学习取经,力争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快速推进改革。转型不仅仅是形式上由事业转为企业,更重要的是改制以后机制要灵活创新,管理要提高水平,人才要能脱颖而出,企业要有竞争活力、文化实力和发展张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者并不在少数。改企是第一步,关键是改企以后怎么做。古籍出版社完成转型以后,专业特色不能丢,参与市场竞争,依靠的还是自己所擅长的。古籍的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关键是要有计划、协调、可持续、高水平开发,古籍办加强宏观管理协调,出版社之间加强分工合作,古籍整理出版就能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古籍社转型的方式也有多种,按照总署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地方政府的要求,广陵书社正在探讨与大型出版集团进行股份制合作等途径。古籍社转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紧张,改制成本难以承受。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扬州方言与扬州文化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绘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扬州方言属官话方言区的江淮官话(习惯上称为江淮话或江淮方言)。语言学界公认,扬州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代表。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鲍明炜先生在《南京方言的特点》(《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说:“本文讨论南京方言的特点,主要是语音特点,是放在江淮方言中说的,……江淮方言地跨苏皖鄂三省,人口7000万,是一个不小的方言区,全区分洪巢、泰通、黄孝三片。……洪巢片和江淮方言全区,以扬州话和合肥话为代表。合肥话的入声已简化为两个韵系八个韵母,扬州话尚有五个韵系十三个韵母;中古咸山两摄(舒声韵),合肥话现为三个韵系五个韵母,扬州话为三个韵系六个韵母。两相比较,扬州话更具有代表性。……从历史上看,南京话是有重要地位的,它从属于江淮方言,但因地理人口环境不同,与这个方言的中心扬州话始终保持一江之隔的距离。” 正因为扬州方言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历来为国内外语言学家所重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室在全国选择包括北京在内的二十个方言点,调查了语音和词汇,编纂了出版了

《汉语方音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这二十个点中代表江淮方言的是扬州和合肥,代表吴语的是苏州和温州;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袁家骅先生的《汉语方言概要》、著名语言学家、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先生的《现代汉语方言》这两本专著,在谈及江淮官话时,都少不了用到扬州话的例子;1990年,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李荣先生主持编纂了被列为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这部词典分两部分,全国四十二个方言点的分卷本和综合本,这四十二个点中属于江淮话的有扬州和南京。 汉语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研究汉语语言史,研究汉语音韵都少不了方言的材料,上世纪初,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出于研究汉语古音的需要,详细研究了全国范围内的三十个方言点,写成《中国音韵学研究》,这三十个点中属于江淮话的有扬州和南京。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中论及语言发展的规律时也多次举用了扬州话的例子。 扬州方言与民俗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20130119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名城特色分析与保护内容 (3) 第三章 市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五章 市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 第六章 名城重点保护区保护规划 (9) 第七章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 (11) 第八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7) 第九章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9) 第十章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21)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22)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实施时序 (23) 第十三章 附则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和延续扬州古城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中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10 (7)《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8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2005 (11)《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2010 (12 )《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2012 (13)《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 (14)《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2012 (1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至宋)保护规划》,2010 (16)《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2009 (17)《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1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 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真实的物质实体及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维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的外形与设计、实体与材料、用途与功能以及背景环境的真实性。 (二)遵守历史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原则 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发扬地方的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历史城区的景观特征及周边环境关系,维护和发扬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空间格局特征,突显名城的传统文化特征和自然生态景观。 (三)促进人文资源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古城区的生活环境条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全面提升古城区的环境品质,以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挖掘和研究扬州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历史人文资源的积极保护、合理利用,促进扬

扬州文化古今

扬州古今文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大诗人李白这首清丽明 快的诗句,一语道出扬州赏景之 妙,使人联想到阳春三月的扬州, 一派草木欣欣,莺飞燕语之景, 那园林台榭、寺观舫舟、岸畔扬 柳、碧波江花,一色儿都罩在迷 离的烟雨之中,如同一轴巨幅水 墨画,好不美妙! 其实,要欣赏扬州美景,又 何须等到三月。如今随着扬州文化的复苏,许多古街区、名园、名人故居、知名的商铺,这些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资源,目前在扬州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历经几千年深淀孕育,扬州已然成了中国文化艺术最经典的审美取向与标准。大凡讲中国古典文化,似乎少了扬州就不够完整。扬州已然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说扬州文化成就了扬州的灵魂,处处散发着一种诱人的美。 扬州历史文化 扬州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从鉴真 大师坚韧不拔的东渡日本传播东方佛教 文化和中国文化;从隋炀帝的琼花梦, 到康熙祖孙同下江南;从文人墨客们的 诗词歌赋,到扬州八怪的书画笔墨;从 不贪大求洋内敛不张扬的园林景观营造 到书画及雕版印刷的兴旺发达都可以看 到她的踪影。他们中有一代君王,一世 霸主,一群鼎盛诗家,一批锦心绣口的 文章太守。他们把扬州视作一幅曼妙鲜 丽的图画,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 中,挡不住的诱惑,止不尽的传说,流传在大 运河边、瘦西湖畔、杨柳晓岸,一如青草春生, 岁岁年年…… 扬州谚语云“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旧字是代表有文化根基,有历史传承。扬州人 家皆爱书香之气,哪家都没几幅像样的字画、 没几件古玩器具及红木家具?其实这表现出 的是扬州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雅士对传统文 化的向往之情。扬州作为一处文化磁场,吸引 着那些才高八斗、倜傥风流的“文章太守”:杜 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一个个不是“青山隐隐水迢迢”,便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或者干脆“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好不清雅自在,无愧为真名士者自风流!扬州,早已成了文人心口的那颗朱砂痣!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 扬州是国务院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自汉代起,扬州便形成了“孳货盐田,铲利铜山”的繁盛景象;唐代的扬州,更是物富民殷,富甲天下,其“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恢宏气势,使扬州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清代的扬州,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的前列,占全国财政税收四分之一的扬州盐业,“损益盈虚,动关国计”。“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淮左名都以其“枕江臂淮”的形胜,几度辉煌,几度鼎盛,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运河文化 扬州是一座处处洋溢着水的风情的文化名城。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运河——古邗沟,也孕育了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扬州。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此为中心;春秋古邗沟、隋代古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汇集。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 扬州是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受古运河影响和恩泽最大的城市,从而也是最有资格向世人展示古运河文明的城市。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造就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带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古运河是扬州城市最具文化积淀的构想符号之一。正因如此,扬州被确定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牵头城市。 二、盐商文化 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一个被商人(主要来自徽州的客商)改变的城市。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徽商相对于晋商,多了一点叫做“旨趣”的东西,正是这种“旨趣”,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盐商喜欢附庸风雅,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于是出现了“扬州八怪”;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和戏院;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成就了扬州的饮食文化;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衍生出扬州的沐浴文化。 三、园林文化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扬州园林现存30处左右,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扬州园林寓秀于雄,园因景胜,景因园异,既俱北方之雄,又显南方之秀,比较有代表性的园林有个园、何园、瘦西湖。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四年级传统文化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图文) 第一集:中国剪纸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第二集:古画 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是举世睹目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此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的艺术特点,其技法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其影响深远。唐五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五代时期,花鸟画从人物山水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类,均得到了极大发展,题材广泛,名家辈出,成就卓越,对后代影响至大。宋代承继前朝,全面发展了各画种,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元代绘画,直接师法唐五代,是文人画大发展的时期,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明初承元文人画的余波,并加以发挥,旋继南宋院画而兴起院体画,盛极一时。中晚期文人画又大兴。明末清初以八大山人为代表的遗民画家发展了文人画,使之又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颇大。入清以后,受董其昌画论的影响,画坛风气摹古大于创新,称为正统派。至中叶扬州八怪的出现,打破这种状态,成为各抒己见,打破常规,旗帜鲜明的艺术革新派。各类画科均在此阶段有所发展,同时,中西艺术也得到交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个繁荣阶段。及至清末,海上画派及后来的岭南画派的兴起和出现,是传统的中国画在吸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风貌。吴昌硕和后来齐白石的出现,使大写意出现了新局面。到近代,由于徐悲鸿,林凤眠等一大批留学海外的画家出现,进一步融合了中西艺术,使中国画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纪元。中国绘画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数一帜的风格,并对周围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西方的绘画也从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 扬州人文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富甲天下”的扬州城,至今已有2480年的历史了。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历史 扬州东汉-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西汉-扬州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当地特色 扬州三把刀 扬州厨刀是声播全国、享誉世界的淮扬菜的代名词。淮扬菜烹饪技艺以精工细作著称,案上功夫主要体现在严谨规范的刀功上。扬州厨刀工艺讲究,用起来得心应手。 扬州厨刀下的切配:1.5厘米厚的豆制干批成24片,进而切成干丝,薄如纸,细如线,匀如发。扬州厨刀下的食雕更是“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 扬州修脚刀有五种:口窄轻便的平刀(修刀、轻刀),厚而坚的锛刀(枪刀),嵌趾刀(条刀),刀薄柄扁的铲刀(片刀)和刮刀。全套刀又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修脚师操刀上阵,或撕胼胝,或挖鸡眼,或修嵌甲残甲。 由技而医,由技而艺,代代相传,极具功力。 扬州理发刀曾被乾隆皇帝“御赐一品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六游扬州时,剃头理辫用的就是扬州理发刀。每次剃头修面刮胡子,扬州理发师独到细腻的刀功,使他受用得此身不知何处去,已随剃刀游九霄。 扬州剃头刀,刀身约长三寸,脊厚刃薄,刀柄木质,中间有枢纽相连,便于理发师的手指在运刀的方向、角度、劲力、速度上的准确把握。

传统文化四

传统文化四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2、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无题》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无题》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无题》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问刘十九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了解边塞诗人高适。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扬州 [摘要]本文以扬州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的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认为,名城老城区应综合历史文化、资源、市场进行恰当的旅游定位,遵循整体开发、滚动开发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原则,打造有号召力的旅游品牌。 目前,我国已有百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涵盖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它们的老城区,尤为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当前,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首当其冲,普遍面临着“旧城改造”和不适当旅游开发的严峻形势。本文试图以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探讨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关于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一)从扬州的历史文化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曾经是中国古代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文化底蕴广博深厚。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城市规模的大小同城市政治行政地位的高低成正比[1],而扬州却因海盐之利和与大运河共生共荣的关系,以商业发达、富庶繁荣名世。早在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大力发展盐运通商,使吴国国用饶足,抗衡中央;唐代“广陵大镇,富甲天下”[2],谚称“扬一益二”;清代繁华更胜昔日,尤其在盐商的推动下,奢靡、浮华臻于极致。扬州盛世又恰与中国历史上西汉文景、唐贞观开元、清康乾三朝盛世相吻合,正如“顶峰上的顶峰”,成为古代商业城市的杰出代表。 繁荣的商业经济直接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市井文化:以“扬州三把刀”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茶馆文化、浴室文化声名远播;“广陵十八格”灯谜、“维扬棋派”、扬州风筝、瘦西湖沙飞船、扬州养鸟、扬州斗虫等游艺项目尚于民间;漆器、玉雕、剪纸、刺绣、绒花、盆景、雕版书籍、纸扎灯彩、面人等民间工艺品技艺精湛;酱菜、富春包子、谢馥春鸭蛋粉、玩具等特色产品久负盛名;岁时节庆、庙会、宗教活动绵延不断;书法、绘画、篆刻、曲艺、戏剧、音乐、园林等多种艺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这些工巧细致世俗的市井文化内容生动地体现了扬州昔日的奢华风貌,是老城区开展文化休闲旅游的宝贵资源。 (二)从扬州的旅游资源看老城区的旅游定位 扬州无山,虽多水却无甚出奇之处,自然旅游资源较为贫乏,可称道的乃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标志的人文旅游资源,尤以古城和古城遗址、园林、运河及名人遗迹、风物民俗、文学艺术为特色。其地理分布,主要集中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明清老城区两大片,

扬州市民俗资源及其旅游开发

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论文 扬州市民俗资源及其旅游开发 课程民俗学概论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扬州市民俗资源及其旅游开发 摘要: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文化旅游,伴随人们越发丰富的物质生活,以展现民族地域风采、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民俗旅游也受到旅游者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民俗旅游也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目前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尚有所短缺,使得扬州民俗旅游的发展并不使人满意。日前,扬州民俗旅游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来扬的旅客未能真正体验其民俗民风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扬州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扬州是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名城。二千年来,扬州人在他们的生活逐渐形成一个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当地民俗的特征。扬州民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当地具有鲜明特色,例如饮茶、婚嫁、岁时、香会、娱乐、理发、沐浴等习俗。根据《中国旅游报》数据调查显示:旅客达到70.7%的外出旅游目的是“改变环境,放松心情”与“体会不同生活”。 [1]这表明了开发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作为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民俗文化,必然会成为人们旅游的终极选择。 扬州的民俗旅游资源 千百年以来,扬州人民在自己的生活中形成了饱含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的习俗风情,且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扬州民俗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如岁时习俗、婚姻习俗、香会习俗、沐浴习俗、理发习俗等,这些扬州民俗文化现象,只是扬州民俗风情宝库中的极少一部分。 以扬州的岁时习俗为例。二月二,龙抬头。在扬州民俗中,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扬州的三月初三,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此外,三月三也是江都仙女庙逢集的日子。端午节便是扬州人口称的“五月节”。五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包粽子。节日当天,扬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饭喝雄黄酒和吃“十二红”的习俗,还有插蒲艾以驱邪和用艾草烟熏室内的习俗,也有划龙船的习俗。扬州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衣物。另外,扬州人在这天还有吃饺子的习惯,说是吃了饺子不会疰夏。中秋节除了应市的各式月饼,扬州人还要家家包烧饼。阴历腊月初八这天,扬州家家都吃腊八粥。

民间艺术赏析

民间艺术赏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

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是结合一些礼仪使用的,还有的是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戏、木偶、

扬州美食文化

扬州美食文化 旅游D14 140901327 沈丹云 我的家乡在拥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省中部。自古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佳话,又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说到扬州,不得不提扬州的美食,当地盛行的菜系是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以其独具的风味特色,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淮扬菜是长江中下游(扬子江)、淮河中下游的代表风味。扬州是淮扬菜的中心和发源地。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颠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缕缕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淮扬菜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 回溯中国烹饪的历史长河,千古菜系,除了鲁、川、粤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区域称谓的淮扬菜系,又称维扬菜系。 淮扬菜历史悠久,刀工精细,擅制江鲜等淡水产品及鸡、肉的菜品,富有特色,注重火功,擅长炖、焖、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咸甜适中,清淡适口。原料以鲜活为主,制作菜肴选料严格。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一年四季,水产禽蔬野味不断。所以,淮扬菜的原料以鲜活为主,这也为在烹法上擅长炖焖,调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质基础。淮扬菜几乎每道菜对原料都有严格选料要求,同时也让原料的特点在制作菜肴时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刀工精细,菜肴形态美观 四大菜系中,淮扬菜刀工最精细,一块2厘米厚的方干,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丝如发。冷菜制作、拼摆手法要求极高,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拼摆,加上精当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扬菜如同精雕细凿的工艺品。 二.注重本味,清淡适口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

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

关于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报 告 实践参加者:庄艳雯 实践主题:关于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调查报告 地点:家中常州图书馆篦箕巷 时间:2010年8月3日——8月10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江苏区域文化研究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后有了长足的进展。鉴于这种现状,通过查 阅书籍,利用网络资料,深入民间挖掘具有江苏特点的区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了解源远流长的江苏文化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一.背景资料——认识江苏 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东海之滨,北接山东,西连安徽、河南,东 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 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是 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 11%,连绵近1000千米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 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的简称“苏”的繁体字原本就是此意。 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 放射出不朽的光芒。淮河流域的徐国史和长江流域的吴国史,共同组成了江苏 地区的上古史,徐文化、吴文化和徐吴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了江苏地区 的古文化。这里是中国吴文化和汉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 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以及徐州和洪泽湖附近就已经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 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经济文化 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的说法,扬州成为南北交往要冲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与浙江, 上海接壤的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都会和文化中心,苏州、松江(今上海)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苏 州的丝织业,更是享有世界盛誉。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 列前茅。

扬州方言

扬州方言 扬州话 人的习性中,最顽固莫过于方言,哪怕你平常说普通话,可能在梦中都说方言,网上看到不少关于扬州话的帖子,今天也来续一点。 1.八怪:“八怪”这个词广为人知,是由于有八个扬州人合称“扬州八怪”;但“八怪”最初在扬州话里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说一个人不遵守“八戒”,便称这个人为“八怪”,后慢慢演变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合规范,便称这个人或这种行为为“八怪”。而“扬州八怪”们贬为褒用,意指自己不合俗流,但细究起来我们应该称他们为“扬州的八个八怪”。 2. 辣子:《红楼梦》里林妹妹初进贾府时,贾母拿凤姐打趣,对林妹妹说,这(凤姐)是我们南边俗称的“辣子”。“辣子”并不是说凤姐“泼辣”,扬州姑娘林妹妹心里明白,贾母是说凤姐是个“无赖”。扬州人素称泼皮无赖为“辣子”,扬州评话里最著名的一出《皮五辣子》,讲的就是皮五这个“无赖”。 3.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这是扬州另一个著名的“辣子”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鹿鼎记》的主人公)的口头禅。“乖乖隆地冬”相当于“妈呀”,时髦一点讲是和“MY GOD”一个意思,是一句没什么意思的表示惊叹的感叹句,与“韭菜”的“大葱”扯上关系,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个好揩油的私塾先生,到某学生家里去就赖着不走,想蹭顿饭吃,但是这个学生家里很穷,没办法,只好不断地爆炒韭菜和大葱,发出阵阵香气,引的这位先生谗虫饶心,始终不见菜上来,饿得慌的先生只好偷吃了一碗冷饭,学生惊呼那是老鼠药,先生这一惊可了得,边顾不上吃饭了。当然这是学生的一计,从这个故事里亦可见扬州人真是有点“辣子”的本领的,只是本领高下不同罢了。这个故事流传开来这真是“辣子”遇“辣子”,“乖乖隆地冬,韭菜炒大葱”,真个了得! 4.现在多晚子啦:有个扬州人去北京,发现北京话没什么了不得的,只是卷着舌头说罢了,于是他卷着舌头凑上去问人家:“现在多晚子啦?” “现在多晚子啦”是句典型的扬州话,意思是现在几点啦,现在什么时间啦。那位仁兄真是“辣”的可爱,以为卷着舌头就是北京话了,我们不能犯他的错误,直着舌头就充扬州话啦! 5.登:系扬州口语,现在更多的时候写成"蹲"。如扬州评话《武松·陈洪拟状》:"我不客气,我蹲在家里,我陪着你!"

扬州景点导游词

扬州景点导游词 【篇一:扬州景点介绍导游词(瘦西湖、个园、何园、双 东历史街区)】 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 ----瘦西湖南大门槛联 扬州瘦西湖导游词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丰满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 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 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来,她那独具的 魅力,不仅使扬州人民喜往乐游,也使不少海内外的文人名士为之 倾倒,单单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诗人的佳句。早些年,邓 拓游湖时,就对湖山风光赞赏不已,欣然成诗:“板桥歌吹古扬州, 我作扬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胜收。”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 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 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 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 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 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 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 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 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 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 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 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

扬州民俗风情

扬州民俗风情 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古朴纯雅,令人陶醉。游人至扬州,如果适逢其时,不妨入乡随俗。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维扬灯会一年一度的灯节,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称元宵佳节。传统的维扬灯会就在这时举行。《望江南百词》中说:“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扬州扎彩灯,集彩扎、裱糊、书画、诗文、剪纸、刺绣、编结等技艺于一体。灯的式样很多,有简单普及的兔子灯、西瓜灯、元宝灯、荷花灯、蛤蟆灯……有工艺复杂的龙灯、船灯、麒麟灯、寿星灯……还有扬州特产琉璃灯。维扬灯会还和猜谜结合起来,称为灯谜。扬州时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圆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二月二,龙抬头到了二月,春意萌动,天气渐暖,春耕大忙即将开始。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百花生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也称花朝。扬州时俗,花朝日用红布条系在花枝上,谓之挂红,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清明节清明时节,春光烂漫,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扬州人多喜在这时出城踏青放风筝。《望江南百调》中说:“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扬州风筝也享有盛誉,可以扎成八角、金鱼、蝴蝶、蜈蚣、寿星和孙悟空等形象。有的还配以藤弓,风吹发出嗡嗡之响。夜间还有装上小灯的。放风筝时,有人故意将线弄断,让风筝随风飘走,称作“放晦气”。旧时清明,妇女还喜在头上戴花插柳,谚云:“清明不戴花,死了变老鸦;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清明也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上坟扫墓,点烛敬香,烧纸叩头。叩头有“神三鬼四”的说法,即敬神叩三个头,敬鬼叩四个头。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传统的踏青挑荠之日。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踏青挑荠,采回荠菜,或包饺子,或做圆子,滋味特别鲜美。此外,三月三还是江都仙女庙逢集的日子。立夏尝新立夏之时,早种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盘。扬州人立夏所尝之“新”,有樱桃、新笋、青蚕豆、扬花萝卜,鲥鱼或咸鸭蛋。此外,扬州人还有立夏称体重,吃绿豆糕、茶叶蛋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茶叶蛋,夏天可以不中暑。端午节端午节在五月初五,扬州人口语称“五月节”。五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鲜芦叶(俗称粽络)包裹糯米制成,有的还掺红豆、蚕豆瓣、红枣、咸肉、鲜肉、火腿、香肠等,味更鲜美。这天,扬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饭喝雄黄酒和吃“十二红”的习俗,还有插蒲艾以驱邪和用艾草烟熏室内的习俗,也有划龙船的习俗。六月六晒伏扬州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衣物。此俗现在已不限于六月初六,只要进入伏天都可以晒衣物,故又称“晒伏”。六月六,扬州还有吃饺子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饺子不会疰夏。六月十九观音会相传阴历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生日,扬州信佛的男女都要到观音山烧香,人如潮涌,热闹非常。四乡八镇的人,也都纷纷赶来。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别虔诚的信徒,在膝盖上绑了纸,走三步就叩一个头。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开始有人烧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后,才算完了香事。乞巧节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扬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云和月下穿针应“巧”的习俗。旧时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中秋节到了中秋节,除了应市的各式月饼,扬州人还要家家包烧饼。旧时,还有用月饼、菱、藕等敬月亮的习俗。煮腊八粥相传阴历腊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之日。这天,佛教徒用米粮和果菜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后来吃粥之风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