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拒绝,

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

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感情;今义:见闻,实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三.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跃的思维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 乐

知者乐山爱好

知者乐快乐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乐感到快乐

2.仁者寿延年益寿

3.动善时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

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6. 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

7.居善地安于卑下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

(四) 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

(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

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

2.故声闻过情名声

3.动善时行动

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

(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盈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

(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

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

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

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

7.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

8. 太山不立好恶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

1.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6.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 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 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 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覆遍)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下面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得到这一点(就)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当水)冲击坚强的东西(时),(却)没有能够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了,能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请问他对于水取的是哪一点呢?

(六) 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 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启示

第一则(譬如为山)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第三则(海不辞水)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

第四则(子在川上曰)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第五则(徐子曰)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六则(孟子曰)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七则(上善若水)体现“贵柔”的思想主张人应不争。

第八则(夫兵形象水)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参考资料:上南中学周立敦老师的课件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

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训俭示康 文言整理分析

《训俭示康》文言现象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 2. 公亦少从众()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 2. 吾不以为病() 3. 或三行五行()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5. 常数月营聚() 6. 然后敢发书()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9.公虽自信清约()10. 石崇以奢靡夸人() 11. 其余以俭立名()12. 聊举数人以训汝() 13. 当以训汝子孙()14. 枉道速祸()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走卒类士服()6)酒非内法() 7)故就酒家觞之()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9)虽举家锦衣玉食()10)季文子相三君() 11)妾不衣帛()12)何曾日食万钱() 13)汝非徒身当服行()14)管仲镂簋朱纮() 2. 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2)器皿非满案() 3)益重之()4)人争非之() 5)人莫之非() 3. 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2)远罪丰家() 3)败家丧身()4)至孙以骄溢倾家() 5)夫俭则寡欲() 4. 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 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2)常数月营聚()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4)汝非身当服行() 6.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果、肴非远方珍异()(四)一词多义 1. 非 1)人不相非也()2)果、肴非远方珍异() 2. 习 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 3. 服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 (4)徒属皆曰:“敬受命”。《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 (6)神情与、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耳以兵数万《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人教版必修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 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 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翻译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屈原列传字词整理精选全面

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 若

文言文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原文 滑稽列传(选自《史记·滑稽列传》)◇原文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①。”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③。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④。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⑤。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⑥?”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⑦。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⑧。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⑨。’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⑩。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 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 “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 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 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 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 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 在。 ◇注释①《易》以神化:《易》可以用来使人权变如神。 ②恢恢:广阔无垠。 ③微中(zhòng):指有意无意间说到点子上了。 ④淳于髡:复姓淳于,名髡。赘婿:男子到女家结婚。 ⑤隐:即隐语谜语的前身。《文心雕龙·谐隐》谓之“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 ⑥蜚:同“飞”。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C动词jiàn

屈原列传知识梳理答案

《屈原列传》文言知识梳理 一、注音 谗谄(chǎn)靡(mǐ)不毕见 濯淖(nào)滋垢(gòu) 渣滓(zǐ)皭(jiào)然 汶汶(mén)稚(zhì)子 枯槁(gǎo)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温蠖(huò)娴(xián)于辞令 属(zhǔ)草稿汨(mì)罗 上称帝喾(kù)楚将屈匄(gài) 二、通假字: 1、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通“返”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旨趣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通“浊”污浊 5靡不毕见.通“现”显现 6、屈平既绌.通“黜”罢黜 7、厚币委质.事楚通“贽”见面礼 8、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同“涅”染黑 9、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三、重点实词解释 1、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熟练、熟悉 2、王甚任.之信任 3上官大夫与之同位次

4、争宠而心害.其能忌妒 5、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制定6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7、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改变,更改 8、平伐.其功自夸、炫耀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明 10、“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11、人穷.则反本处境困难 1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13、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内心悲痛 14、《国风》好色而不淫.过分而失当 15、靡.不毕见.无见,同“现” 16、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精深 17、举类迩 ..而见义远事物近 18、其志洁,故其称.物芳称许 19、不获世之滋.垢污浊 20、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洁净 泥,同“涅”染黑 21、乃令张仪佯装 ..去秦假装 呈献质,同“贽”见面礼 22、又因.厚币用事者 ...臣靳尚凭借当权者 2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 24、人君无.愚智贤不肖无论 25、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跟着

刺客列传文言文翻译

《刺客列传》知识点整理 一、课内知识点整理 1.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看) 2.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不友好) 3. 奈何以见陵 ..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被欺凌) 4. 愿太傅更.虑之(更加,可译为认真) 5.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两次、眼泪) 6. 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果,退回) 7.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 8. 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但是) 9.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及,赶上) 10.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拜访)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辞别) 12.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顺序)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突然,常态) 1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成功) 15.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排列) 16.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派,使者) 17. 图穷.而匕首见(尽) 18.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趁机) 19. 彼.庸乃知音 ..,窃言是非 ..(那,知晓音乐,好,不好) 20.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擅长) 21.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详细,像) 22. 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违背) 23. 彼乃以我为非人 ..也(不是同类人) 24. 稍.蚕食诸侯(逐渐,慢慢) 25.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担心)26.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同“媾”,媾和) 27.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通过) 28.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 ..(无能的)29.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悬赏) 30.皆白衣冠 ..以送之(穿衣,戴冠)31.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牵,拉;断) 32.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逃跑)33.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到)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御孙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司马光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 1、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3、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4、枉道速祸:招致 5、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服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 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服。

4、果、肴非远方珍异: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听事前仅容旋马:使动,使……转身(旋) 6、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 7、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9、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丧灭 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锦:名作动,穿 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动,使……倾尽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 13、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 14、上以无隐,益重之。形作动,器重 五、一词多义: 1、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2、非 (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 (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 (3)酒非内法:(如果)不是 (4)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3、病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

刺客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高二(1)班刺客列传 一、通假字整理: 1.吾曩者目摄.之 “摄”同“慑”,威慑,震慑 2.嘿.而逃去 “嘿”同“默”,不说话,不出声 3.北购.于单于 “购”同“媾”,媾和,讲和 4.旷日弥久,心惛.然 “惛”通“昏”,糊涂 5.其意不厌. “厌”通“咽”满足 6.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从”同“纵”合纵策政 7.使悉反.诸侯侵地 “反”通“返” 8.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 9.右手揕其匈. “匈”通“胸” 10.樊於期偏袒扼捥. “捥”同“腕” 11.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腐”同“拊” 12.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豫”通“预” 1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决”同“诀” 1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 15.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柙”同“匣” 1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 17.卒.起不意 “卒”通“猝” 18.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擿”通“掷” 19.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 “溢”同“镒”

2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庸”通“佣” 21.举筑朴.高皇帝 “朴”通“扑” 二、一词多义 1.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深刻) 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2.假 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 假令仆伏法受诛(假如) 汉人未可假大兵全(给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3.遗 厚遗秦王宠臣(wei 赠送)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送给)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 4.教 乃今得闻教(指教) 曲罢曾教善才服(使,让)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名,教化)5.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回来) 扁鹊望桓候而还走(同“旋”,掉转身)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归还)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副词,仍然)一樽还酹江月(副词,还是) 6.私 丹不忍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名,私利) 乃遂私见樊于期(副词,私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私人的)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资财)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资本)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资助) 昔仲尼资大圣之才(凭借) 8.图 请入图之(谋划) 图穷而匕首见(地图) 不图子自归(料到)

屈原列传 字词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9.被发行吟泽畔 10.乃令张仪详去秦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 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史记 李将军列传 预习 文言知识 整理翻译

《李将军列传》,传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载于《史记》。通过描写西 汉“飞将军”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 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文章叙事突出重点,多细 节描写,是《史记》中的传记名篇。 李广将军,是陇西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担任将军,就是追获燕 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 射箭。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 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 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 那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 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 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 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本领高强,屡次与 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 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 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 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 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 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 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 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 (1)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 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 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 人争非之:非,讥评 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3. 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 4. 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 3) 吾不以为病 5. 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 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 5) 锦衣玉食 (四)一词多义 1、非 1) 人不相非也:讥评 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 2、习 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 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3、服 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 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 4、果 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 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 5、及 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

刺客列传重要知识点

《刺客列传》重点文言知识点 (1)第1-5段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结:结交。 2.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虽:虽然。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目:用作动词,瞪视。 4.难句翻译指导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6—8段 1.一词多义: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擅:拥有,据有。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蹊:小路。 乃造焉。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逮:及,到。 2. 文言虚词: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虽然:即使这样。 3. 词类活用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3)9—11段 1.一词多义: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滑稽列传文言文原文滑稽列传 作者:司马迁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

“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 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为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滑稽列传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

屈原列传文言现象整理

屈原列传》整理稿 一词多义(实词) 1. 属 (1)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2)骑能属者百余人《项羽本纪》跟随 (3)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 u交付,委托) ⑷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sh U官属;部属) (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于。)(6)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动词,类似。) 2. 与 (1)屈平不与:动词,答应,允许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动词,亲附,结交) (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淮阴侯列传》(连词和) (4)坚营勿与战《淮阴侯列传》(介词和) 注意(3)(4)词性不同,词义相同。 3. 伐 (1)平伐其功:自夸 (2)自矜功伐《项羽本纪》/此五霸之伐也《魏公子列传》(名词,功劳,功业。)(4)其后秦欲伐齐(动词,讨伐,进攻。) (5)口诛笔伐(动词,声讨。) 4. 疾 (1)臣少多疾病《陈情表》(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恨,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快) (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生疾病) 7. 、间 (1)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隔绝)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暗中) (4)间至赵矣《廉蔺列传》(从小路) 8. 见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会见)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屈原列传》(被) 9. 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绝交) 1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像)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事物) 11. 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放逐)

史记刺客列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②,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③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

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 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文言文《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滑稽列传》古文赏析 【作品介绍】 《滑稽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六。是专记滑(gǔ,古)稽人物的类传。此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优孟、优旃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才能。 【原文】 滑稽列传 出处:《史记》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①。《礼》以节人②,《乐》以发和③,《书》以道事④,《诗》以达意,《易》以神化⑤,《春秋》以义⑥。”太史公曰:“天道恢恢⑦,岂不大哉!谈言微中⑧,亦可以解纷⑨。” 【注释】 ①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是儒家的经典著作。②节人:指节制、规范人的言行。 ③发和:促进和谐。④道事:指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⑤ 神化:窥探神奇变化。⑥义:正义。⑦恢恢:广阔无垠。⑧谈 言微中:谈话微妙而切中事理。⑨解纷:解除纠纷。 【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②,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沉湎不治④,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⑤,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⑥:“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⑦,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⑧,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⑨。诸侯振惊⑩, 皆还齐侵地。盛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11)。 【注释】 ①赘婿:入赘于女家的女婿。②数:屡次。③喜隐:喜欢 说隐语,隐语即谜语。④沉湎:指陶醉于饮酒之中。不治:不 问政事。⑤并侵:都来侵犯。⑥说之以隐:用隐语来游说齐威王。说,劝说,说服。⑦蜚(fēi):同“飞”。⑧县令长:县 的行政长官,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人口不及万户的县,称长。⑨奋兵:举兵。⑩振:通“震”。(11)《田完世家》:即《田敬仲完世家》,在卷四十六。 【原文】 威王八年①,楚大发兵加齐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③,赍金百斤④,车马十驷⑤。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⑥。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⑦,操一豚蹄⑧, 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⑨,污邪满车⑩,五谷蕃熟(11), 穰穰满家(1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3),故笑之。”

文言文特殊现象归纳

文言文特殊现象的归纳 一、实词 A.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 B.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的词类。 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是本来表示的意义。“素”的本义是“白色”,“采”的本义是“摘取”,“兵”的本义是“兵器”,“财”的本义是“财务”。 引申义就是围绕本义而引申出来的意义。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由一个接一个的帝王踞于朝廷而再指时间,又引申为“朝代”。(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 比喻义指就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如“心腹”喻“亲信”,“手足”喻“兄弟”,“咽喉”喻“要害之处”,“荆棘”喻困难险阻。 C.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副词+名词 不胫.而走不毛.之地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②名词+名词(或代词)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颈项,这里指头)而函.之。(《五人墓碑记》)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③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ěi)、该、当、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④所+名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起义》)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名词+补语 沛公军.霸上。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三则》) ⑥名词+而+动词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顺流而东.也。《赤壁赋》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法(完整版)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归纳 二(10)(11)班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5.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二、古今异义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 终已不顾【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dǐ],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拿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 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三、词类活用 【日夜】此臣切齿拊心也: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上】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北】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函】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箕】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邑】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名词作动词,封邑 【私】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