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JSP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JSP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JSP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JSP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JSP 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JSP web开发技术课程编码:51610307

学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5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

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计划)

先修课程:java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穿插课堂练习

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主要采用PPT、现场编程的方式,辅助手写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在学生修完Java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种动态网页设计技术(JSP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JSP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动态网页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会应用JSP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单元1JSP简介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编写简单的html网页,利用Tomcat建立一个网站,在JSP中得到用户输入的值。

2. 知识点:

(1)编写简单的html页面和安装Tomcat

补充编写一个简单、无标签的html页面,补充Tomcat安装、运行。

(2)配置Tomcat,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

设置web服务目录,补充配置Tomcat。

(3)使用MyEclipse开发网站

补充MyEclipse安装、配置Tomcat和JRE,补充在MyEclipse中新建Web网站。

(4)html标签

补充form、input、text、submit、password,request对象,补充textarea、radio、checkbox,用JSP如何得到选择的多个值,补充select标签。

3. 建议课时:

7课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html页面各种标签,学会安装和配置Tomcat,在JSP中得到用户输入的值。

5. 复习与作业要求:

着重复习html页面各种标签,学会安装和配置Tomcat,在JSP中得到用户输入的值。

安装Tomcat,并完成一个简单的网站。

6. 考核知识点:

在Tomcat下建立网站、利用html标签输入值,在JSP中得到。

7. 辅助教学活动:

上机实践

单元2 JSP内置对象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JSP内部对象的基本概念,主要掌握out、request、response、

session对象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内部对象实现与客户端的交互。

2.知识点:

(1)request对象

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提交的信息,处理汉字信息,常用方法举例,处理html标记,补充跳转。

(2)response

response对象,动态响应contenttype属性,response的http文件头,response重定向,response 的状态行。

(3)session

session对象,session对象的id,session对象与url重写,session对象存储数据,session对象的生存期限,补充在Tomcat中观察session中的值。

3.建议课时:

5课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JSP内部对象的基本概念,out、request、response、session对象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利用内部对象实现与客户端的交互。

5. 复习与作业要求:

着重复习JSP内部对象的基本概念,out、request、response、session对象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利用内部对象实现与客户端的交互。

完成习题:登录页面,成功、不成功时的处理。

6. 考核知识点:

session、request保存和取得数据。

7. 辅助教学活动:

上机实践

单元3 在JSP中使用数据库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JDBC的工作原理。掌握JSP中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2. 知识点:

(1)JDBC操作

查询操作,顺序查询,随机查询。

(2)MyEclipse中操作数据库

补充使用MyEclipse database explorer,补充在MyEclipse中使用ant。

(3)在数据库中验证登录信息

条件查询,排序查询,模糊查询。

(4)增加学生信息

更新、添加与删除操作。

(5)验证输入的值

补充验证输入的信息,并显示。

(6)显示所有学生

补充显示所有学生,补充给奇、偶行的数据加上不同颜色。

(7)JDBC的更新、添加与删除操作

补充学生信息的删除,补充学生信息的更新。

(8)分页

分页显示记录。

(9)DAO

补充DAO模式、实现以及在JSP页面的使用。

3.建议课时:

12课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JSP中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5. 复习与作业要求:

着重复习JSP中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完成习题: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成绩的CRUD操作。

6. 考核知识点:

JDBC和JSP和结合。

7. 辅助教学活动:

上机实践

单元4 Java Servlet基础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Servlet的工作原理,会部署、使用Servlet,掌握JSP和Servlet 的结合。学会用Servlet进行文件上传。

2.知识点:

(1)Servlet部署、运行

Servlet对象,httpservlet类,部署Servlet,运行Servlet,Servlet的工作原理,Servlet的生命周期,init方法,service方法,destroy方法。

(2)JSP和Servlet

通过JSP页面调用servlet,通过表单向servlet提交数据,通过超链接访问servlet。

(3)Servlet注释配置方法

补充用注释配置Servlet。

(4)JSP、Servlet、DAO关系

补充JSP页面提交数据给Servlet,Servlet中调用DAO,并返回执行结果。

(5)文件上传

补充文件上传。

(6)Filter

补充Filter。

(7)ant

补充ant中定义任务。

3.建议课时:

10课时。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Servlet的生命周期、部署、使用。JSP和Servlet的结合。文件上传。

5. 复习与作业要求:

着重复习Servlet的生命周期、部署、使用。JSP和Servlet的结合。文件上传。

完成课后习题:使用servlet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6. 考核知识点:

Servlet的生命周期、部署、使用。JSP和Servlet的结合。文件上传。

7. 辅助教学活动:

上机实践

三、实验大纲

本课程总学时中包含实验教学环节,形式为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和内容

结合课程教学重点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规划五个基本实验:

(1)实验一:JSP环境配置及开发、运行

实验目的:熟悉JSP 开发环境;掌握tomcat 安装及配置;掌握Myeclipse中配置jre、Tomcat 的方法;能用Myeclipse新建Web工程、部署、运行,实现一个登录页面;熟悉Web工程配置。

实验内容:在input.jsp输入两个数,并由用户选择加、减、乘、除(单选),在res.jsp显示计算的结果。

(2)实验二:JSP内部对象的使用

实验目的:熟悉request、response、session。

实验内容:根据登录的用户信息显示不同的页面:合法用户还是非法用户。(forward、sendRedirect)。

(3)实验三:在JSP中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

实验目的:在jsp中使用jdbc进行增加、查询;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分页显示。

实验内容:增加图书(书名、ISBN(主键)、出版社、价格、作者)信息,并存入数据库中;在图书信息列表中,选择“修改”,修改图书信息,并保存在数据库中。根据结果显示不同的页面。

(4)实验四:Servlet

实验目的:了解servlet机制;掌握在servlet中使用jdbc连接数据库;掌握用@MultipartConfig 进行文件的上传。

实验内容:在Servlet中进行文件上传。

(5)实验五:综合性程序设计—简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网站的整体开发能力。

实验内容:这里的信息管理主要指成绩管理,基本信息只要班级、姓名、学号、呢称、自我简介即可,成绩有java、os、math三门课程对应的成绩。学生应有相应的Stu类,存入相关的信息,老师同样有相应的Teacher类。编写能够满足如下条件的程序(分三次六个课时完成):a. 编写不同的页面实现学生信息的增、删、改、查。b. 学生登录只能查看、修改自己的信息。管理员可对所有学生信息进行增、删、改、查,但不能修改学生成绩。也可对老师信息管理,包括课程的任课老师。c. 当某一老师登录后,可浏览学生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如是java、os、math任课

老师,可修改、登记相应课程的信息。

2、实验要求

(1)课前准备:学生仔细研读实验指导书,规划准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准备。

(2)实验过程: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分组或独立设计并完整实验内容,对于分组合作完成的内容,需要小组成员配合进行环境配置并协调验证。

(3)实验报告:每个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及分析,以及实验总结等内容。

四、课程教学的特色说明

1.课堂教学突出精讲和难点解析,引入研讨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难点的讲解,通过布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实验教学中强化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实验设置灵活,结合案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重点不仅是正确获取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详实的分析,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独立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利用课堂编程的方法演示软件开发过程

在授课时现场编程,一点点的增加功能。开始时不必写出非常完整的代码(除了天才外,普通人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写出非常完整的代码)。尝试和犯错(try-error)适合用来循序渐进的学习。按普通人的思路,首先应该怎么办,一步步的来增加代码(导入、异常处理、增加变量声明等),通过不断的编译、运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修正、现场调试来解决问题,使程序完成既定的功能。这样会比用PPT讲慢不少,但效果会好很多,学生印象会更深刻,也容易学会编程。学生能够看到一个程序从一行行的代码开始增加,经过调试、修改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学生参与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减少一点对编程的畏难情绪:“一步步来,我也能做到这点”。如果用PPT,一下出来很多行代码,会让学生感到:“我无法考虑这么周到”。学生也可在逐行的编码过程中学会分析、调试,从而培养他们编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考试大纲

1、考试的目的与作用

学生应按教学大纲具体要求,掌握JSP的基本概念、编程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动态网页项目的分析和判断,完成编程设计,解决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2、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的内容涉及每单元的重点、难点。

考核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运用JSP进行面向对象的编程。

3、主要参考书

《JSP实用教程(第二版)》,耿祥义、张跃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HTML/CSS/JavaScript标准教程实例版(第4版)》,本书编委会/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JSP动态网站开发实用教程》,康牧. 清华大学出版,2009

《JSP实用简明教程》,钟德源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JSP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梁建武等编著.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课程考试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考试内容源于教材,但也有部分内容高于教材所讲授的内容。

5、分章节的考核知识点

参见: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6.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含实验考核、作业、课堂提问及考勤等)与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相结合。

作业考核:教师评判作业并根据作业内容正确程度、作业完成认真与否及规范程度给出评定成绩。

课堂考核:教师随堂提问,根据课堂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对学生给出评定成绩。

考勤考核:教师对学生到课通过点名等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学生到课情况给出评定成绩。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题目基本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编程题。每次考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考试题目类型。考试时间为结课后2-3周内考试。

综合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和课堂考核等)占10%。

六、课程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JSP实用教程(第二版)》,耿祥义、张跃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HTML/CSS/JavaScript标准教程实例版(第4版)》,本书编委会/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JSP动态网站开发实用教程》,康牧. 清华大学出版,2009

4.《JSP实用简明教程》,钟德源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JSP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梁建武等编著. 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制定(修订)人:刘继承审核人:史卫亚批准人:张浩军

制定(修订)时间:2012.12 审核时间:2013.02 批准时间:2013.02

附表:教学安排及方式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备物流信息技术使用、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能够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等业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具体能力如下: (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系统思考物流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物流技术方案设计的能力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 点,有关实验 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具体格式如下: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趋势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教学难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物流信息技术差异比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和物流信息 第二节物流信息技术 第三节物流现代化 掌握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物流信息的含义及特点。理解物流现代化的内涵及其 实际意义。 重点:物流信息概念、物流信息技术的内涵; 难点: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 案例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构筑UPS竞争力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数据仓库和网络安全,学会 运用企业内部网络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库概念、数据库管理技术; 教学难点: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二节数据库管理技术 第三节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第四节网络数据库组织 第五节企业内部网络 第六节数据仓库 第七节网络信息安全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技术、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数据库组织、数据仓 库,理解企业内部网络的含义及特点。基本掌握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案例2、物流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实例 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6学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地位:掌握实验室常用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目的: 本课程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技木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在实验实月训基础上,能根据机电设备的运行要求,完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课程任务: 1.掌握电工技术领域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并能正确使用 3.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能使用最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能独立完成不太复杂的电工电子实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4.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 后修课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要求: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二章电路的稳态分析 教学要求: 通过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 定理、诺顿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正弦电压与电流;正 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电容、电感、兀件的交流电 路;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源;负载星形 联接的三相电路;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三相电 路的功率。 一 重点:戴维南定理;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电阻、 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的功 率。、 、亠、 亠 难点: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复杂交 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教学内容: 模型通过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和电的作用与號部分姆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电路 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基尔霍夫定律; 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等 重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电位的概 念及计算 难点:电路的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概念 第一节电路的基本 (四) 路元件 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路模型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及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二节基本理想电 (四) (五 ) 电阻元件 电容元件 电感兀件 电压源 电流源 第三节基尔霍夫定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doc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重点讲授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含义、产生与发展,物流各功能要素(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的技术与管理,及企业物流、城市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等内容。 通过木课程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完整的认识,初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电了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前修课程:《机械基础》、《国际贸易》等。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和《物流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信息技术》(李家齐主编)。 1、PPT课件:本课程采取PPT课件作为木课程的第二教学媒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为教材为基础,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编排。讲解中围绕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员加强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 2、-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答疑,习题讲解,师生的双向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消化音像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日学:学生自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 4、考核: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考核分为口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建议(共72学时) 时分配(见下表)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第一节现代物流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㈠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 ㈡现代物流的功能 ㈢现代物流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 ㈠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 ㈡影响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我国的物流管理 第四节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㈠在各领域促进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 ㈡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第二章物流系统 第一节系统和物流系统 ㈠系统概述 ㈡物流系统 第二节物流系统分析 ㈠物流系统分析的含义与作用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与原则 (三)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㈣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五)物流系统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评价 ㈠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 。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 ㈢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㈣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 第三章商品包装 第一节包装材料和容器 ㈠包装概念 ㈡包装在物流11'的地位与功能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

《电子商务物流》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专业三年制 总学时:56 讲授学时:28 课内实践学时:28 独立实践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也蓬勃兴起,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流通领域也不例外。以网络经济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正在引发和推动着一次新的“流通革命”。电子商务为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物流本身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创立自己的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有效的开展经营活动,寻找新的商机,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电子商务物流》是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年制学生而开设的56课时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进展、新观念和新动向,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通过实操项目和中海2000物流教学系统(以下简称为中海物流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运作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和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和专业其他课程如《配送中心管理》、《仓储与包装管理》、《国际货物与运输》、《条形码技术应用》等课程一起,相辅相成,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本课程安排在三年制第五学期完成,先修课程为大部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主要有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了解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了解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库存控制和管理,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供应链管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o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和由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装置。单元电路包括分立元件单元电路和集成单元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先进,及时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 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器件方面: ①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②了解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2、电路方面: ①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以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③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④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分析方法方面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 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②能对放大电路单元进行近似估算。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电子、电信、电气、自动化 修课方式:必修 总学时数:40 考核方式:考查 教材:《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廖先芸(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叶致诚《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孙梅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陈有卿《新颖电子制作138例》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钟长华《电子技术选修实验》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陈大钦《电子技术选修实验》(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卢庆林《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综合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技术实践课之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智力技能的重要媒介。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比较系统的电子技术实验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工程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实验技能方面 (1)正确和熟练使用以下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 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 (2)掌握以下基本电量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 正弦交流电压信号的峰值、频率 多谐振荡信号的峰值、频率和占空比 2.在工程应用能力方面 (1)对基本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选择应用:

能熟练地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精度、功率; 能熟练地根据标识判别电容的容量、极性、耐压;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三极管的好坏、极性等; 能根据管脚图正确应用线性集成电路、常用数字集成电路; 能正确使用逻辑功能相同的TTL电路和CMOS电路。 (2)对基本电路的结构和应用: 熟悉三极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结构,掌握静态工作点是调试方法、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熟悉开关电路的结构,掌握开关状态的调试方法; 掌握普通及发光二极管的限流电阻、三极管基极电阻的计算和选择方法; 熟悉几种常用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3)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根据技术要求选用合适元件的能力。 (4)借助辅助资料,读懂一般的电子线路原理图的能力。 (5)独立组装中、小电子系统的能力;分析、寻找和排除应用电路中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6)独立写出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方法和技能 4 仪器及元器件基本知识2 电子电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2 验证性实验 8 基本放大电路 2 RC正弦波振荡电路2 三端集成稳压器 2 集成门电路特性2 应用性实验选题参考* 26 课题一电平指示电路2 课题二光控开关和报警电路2 课题三红外线光电开关电路2 课题四有线对讲机电路2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供高职专科、中职医学各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有关的病人、医生、疾病、药物、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等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的医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4.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方法。 5.熟悉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流程。 6.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方法。 7.熟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流程 8.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操作;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掌握Excel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基本概念,能使用网络传递、查找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掌握医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论。掌握计算机在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医院信息系统,掌握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社区卫生系统、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卫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学时68课时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专业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报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 任务: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目的: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主要先修:计算机机基础、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 六、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特点 2.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3.了解物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过程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信息与物流信息 2.物流信息技术 3.物流现代化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E-R图步骤、逻辑结构设计步骤 2. 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挖掘的概念 3. 了解网络数据库组织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数据库基础知识 2.数据库管理技术 3.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4.数据仓库 5.网络信息安全 ●自学内容 1.网络数据库组织 2.企业内部网络 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目的要求】 1. 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内容 2. 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4. 熟悉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网络组成、操作界面结构【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述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自学内容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条码的概念、构成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子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备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图、简单电路印制板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掌握电子技能实训,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子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84学时。 2. 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2学时。 3. 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9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础模块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建议 二极管及其应用二极管的特性、结构与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了解二极管的结构、电路符号、引脚、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能在实践中合理使用二极管;了解硅稳压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等特殊二极管的外形特征、功能和实际应用; 能用万用表判别二极管的极性和质量优劣 整流电路及应用通过示波器观察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的波形,了解整流电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能从实际电路图中识读整流电路,通过估算,会合理选用整流电路元件的参数; 通过查阅资料,能列举整流电路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应用; 搭接由整流桥组成的应用电路,会使用整流桥 滤波电路的类型和应用能识读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复式滤波电路图;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滤波电路的应用实例;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了解滤波电路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代码:09140041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必修课 学分:2.5学分 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先修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教材:《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版,王道平,张大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 开课单位:经济贸易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理论性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分析运用各物流环节当中的信息技术,根据物流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了解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掌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对物流信息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物流信息与物流信息技术 (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难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及构成要素; (2)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3)了解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物流条码技术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模拟部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模拟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78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8学时 (四)学分:6 (五)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3学期,周6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及信号的产生处理,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电气工程、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各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主要参数。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的能力,测试常用模拟电路功能,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础模块 课题一半导体基本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内容 a)半导体基本知识 b)PN结及其特性 c)半导体二极管结构、特性及其基本应用 d)特殊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作用、正偏和反偏,稳压管的稳压作用,整流滤波等基本概念 2.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外特性 3.掌握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压和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关系 4.熟悉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主要参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选用原则;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的性能、使用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 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

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学时:68 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是报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 任务: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目的: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过程;

掌握: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特点; 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主要内容 第一节物流信息 第二节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第三节电子商务 第二章物流条码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条码识别原理、常用扫描机、选择扫描机的参数、物流条码技术的应用; 熟悉:常用条码编码方法、射频识别技术; 掌握:条码的概念、构成,三种主要的物流条码标准体系、结构、编码规则和二维条码分类、特点、应用。 主要内容 第一节条码技术概述 第二节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 第三节二维条码 第四节物流条码识别技术 第五节物流条码技术的应用 第三章射频识别技术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无线射频工作原理; 熟悉:RFID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前景; 掌握:RFID标准。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第二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工作原理 第三节RFID标准 第四节RFID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和前景 第四章物流EDI技术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负责人 开课系部机电工程系 教研室电气自动化 二0一四年四月一日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A Course Design on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类专业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设计周数:1周 学分:1分 二、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之后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设计性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电子工程素质和科学实验能力非常重要,是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 (1)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学会查寻资料、方案比较,以及设计计算及制作调试等环节,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求学生根据技术指标进行理论设计,并制作调试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本次课程设计,原则上指导老师只给出大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思路上不框定和约束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力求设计方案凝练可行、思路独特、效果良好。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以《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无源滤波电路、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

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门电路及触发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为基础,两人一组分工协作、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高及功能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电路,最后编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参考题目如下: 1.数字电子钟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多功能数字钟,要求能准确计时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能校正时间;(如准点报时、定时闹钟等)2.智力竞赛抢答器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供四组参赛的数字式竞赛抢答器,每组设置一个抢答按钮,要求具有第一抢答信号的鉴别和锁存功能,具有计分及计时功能,设置犯规报警电路。(电路具有鉴别和锁存功能,用数码管显示第一抢答组别且该组别对应指示灯亮,电路的自锁功能,使其余抢答开关不起作用;有主持人开关、有复位功能;增加部分扩展功能(如抢答计时及加分、减分电路等) 3.交通信号灯控制器逻辑电路设计:满足绿灯30秒,黄灯5秒,红灯35秒的时序。采用两位数码显示器显示南北方向时间。 4.汽车尾灯控制电路设计:转向侧的3灯应按全灭、1灯亮、2灯亮、3灯亮得顺序动作,周期性明亮与暗,一周约需一秒;当紧急闪烁起作用时,六个尾灯大约以1Hz的频率一致地闪烁着亮与暗;制动时,若转弯开关未合上(或错误地将两个开关均合上的情况)所有六个尾灯均连续燃亮。 5.数字温度计逻辑电路设计:设计一个可以测量温度范围0-800C的数字式温度计,精度± 10C。 6.多路防盗报警电路设计:采用多路输入、同一报警输出方式实现,输入端带延时触发功能,具有显示报警地点功能。 7.电梯控制电路设计:设计一个简易4层电梯控制电路,能记忆电梯内、外的所有请求信号,并按照电梯运行规则按顺序响应,每个信号保留至执行后消失。 8.倒计时计时器的设计:最长记时时间为999秒,有三位数码管显示记数状态。 9.洗衣机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一个洗衣机控制器,具有如下功能:

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面向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专业同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和一年级其他专业同学所修学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有很大相同之处。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导论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和信息技术导论,从课时量而言,两者比例约为4:1。总学时数为58,其中教学时数为30,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3。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及Windows 7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10、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等。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的组织与处理;熟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Excel 2010的使用;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10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电子邮件系统Outlook 2010和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信息专业的特点和就业,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如数据挖掘等。 三、主要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基础部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特点与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