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比特; 2.支撑技术; 3.文字; 4.个性化; 5.计算机辅助教学;6.信源;

7.信息; 8.通信; 9.19; 10.网络适配器; 11.虚拟世界; 12.协同式专家系统;

13.执行指令;14.光纤; 15.TCP/IP;16.数字化; 17.计算机; 18.发送。

19.共享性; 20.思维器官;21.40;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三选择题

1.A; 2.C; 3.B; 4.C; 5.A; 6.D;

7.B; 8.D; 9.D; 10.C; 11.C; 12.D;

13.C; 14.C; 15.D; 16.B; 17.D; 18.D;

19.C; 20.B; 21.C; 22.A; 23.C; 24.A;

四名词解释

1.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客观事物运动形式和状态的表征。信息具有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等基本特征。

2.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即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进一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各种要求。教育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教育的全面信息化会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3.计算机辅助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即用计算机编制和实施的独立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客观化测验。计算机辅助测验包括测验试题的生成、测试以及阅卷、评分等基本环节。计算机辅助测验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4.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是一种数字式的离散信号,其波形为矩形波。和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质量高、便于加密以及可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等优点。现代通信技术所传输与处理的信号主要是数字信号。

5.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基于总线的广播式网络,基于IEEE802.3技术组网。在这一网络中,所有站点共享同一通信信道,计算机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发送信息,每次发送都必须在限定时限内完成,如果发生冲突可以随后再次发送。以太网的信息传输速率是10M/秒。

6.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每一个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通过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

7.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是通信的基本方式之一,指在不通过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有形的通信介质,而是通过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磁波或广播后直接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常见的无线通信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等。

8.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育是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所谓计算机辅助教育即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辅助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模拟、教学游戏、问题求解等等。

9.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和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文件资料互传,以实现常规会议的各种功能的软硬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可以组织远程双向教学。

10.校园网:校园网是基于学校信息化目标建设而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宽带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校园网的典型应用包括网络信息发布、信息检索、电子办公系统、网络教学、数字图书馆等,校园网在学校教学、管理与社会服务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11.推理机:推理机是专家系统中用以实现基于知识进行推理的关键部件,推理机的主要功能是推理和控制。推理机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根据设定的条件导出相应的结论,在推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一定的控制策略选择知识库中相应的知识进行问题的求解。

1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又称临境技术,人可以借助立体眼镜、传感手套等工具,用自然方式向计算机中输送各种信息,并获得三维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接近真实世界的感觉。虚拟显示系统主要有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信息的内涵及其特征

①信息是客观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可以从不同层次理解信息的内涵;

②信息不能等同于消息、信号和知识;

③信息具有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可利用等基本特征。

2.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受到全方位的挑战;

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将使现代教育朝着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现代教育全面走向信息化。

3.简要说明VOD的工作原理

视频点播又称交互式多媒体点播,即计算机通过宽带与多媒体服务器相连,远程访问服务器上所存放的视频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其在教育、视频会议、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视频点播是随着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技术。

视频点播系统由视频服务器和视频点播软件两部分构成,视频服务器用于存储和按照用户的点播指令发送视频信息,用户通过专用的视频点播系统远程选择视频服务器上所存储的各类视频资源,并在本地计算机上播放,从而实现按照需要对特定视频信息的选择性访问。

4.简述信息技术教育的“三T”模式

①信息技术教育的“三T”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②“三T”模式主要描述了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的三种不同的用途,在他看来,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是计算机作为辅导者(Tutor),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第二是计算机作为被辅导者(Tutee),学生通过编程使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此实现并检验学生的思想,并且,对编程的了解将有助于学生明了计算机是如何被控制的,如何“教”计算机完成任务, 藉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计算机作为工具(Tools),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软件如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等,进行学习。3T模式在国外对信息技术教育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简要说明视频会议系统的构成及其主要功能

①视频会议系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各种多媒体设备将文档、声音、影像等互传,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实时互动的会议功能的软硬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通道以及多点控制单元组成,终端设备将各类信息分别处理后组合成一路复合的数字信息,在将其转变为与用户网络接口兼容的信号格式进行网络传输,从而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双向交流。

②除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举办远程会议外,利用该系统还可以组织远程实时教学,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或开展其它相关教学活动。

6.什么是桌面虚拟现实系统?该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利用立体图形、自然交互等技术营造与客观世界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计算机屏幕被当成用户观察虚拟情景的窗口,各种外设如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可用于操作虚拟情景中的各种对象;

②该系统的基本包括:生动的图形图像场景、自然人工交互、通用的图形软件平台等。

7.简要说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①多媒体计算机是能运行多媒体应用软件功能、能够开发多媒体软件产品的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普通计算机基本相同,都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包括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②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所使用的具有媒体功效的外设及多媒体应用软件上。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计算机传统硬件设备光盘存储器(CD-ROM)、音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视频输入/输出和处理设备等选择性组合而成,软件系统是由多媒体驱动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素材编辑与处理处理工具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构成。

8.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指信息技术与课程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全方位的融合,强调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广泛使用信息技术;

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不同的模式和层次。

9.简要说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

①远程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条件下开展教学工作的流程、方法和活动的总称;

②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按照教学中信息传输的时限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实时/同步教学和非实时/异步教学两大类;按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等。

10.简要说明计算机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①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主要由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各种外设构成;软件既包括系统软件,也包括各种应用软件;

②从工作原理来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一个执行指令的过程。指令是指定计算机执行特定操作的命令,计算机所用的指令系统是机器语言,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可以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操作使计算机完成了机器语言所设定的各种功能;

1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②直观性原则:充分运用媒体教学的特性,为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生动的教学信息,优化学生的学习进程,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③巩固性原则:通过鲜明、生动的媒体显示手段,促进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④实用性原则:从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教学媒体的应用是优化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

12.简要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①远程教育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函授教育的出现标志着远程教育的诞生;

②从远程教学的实现方式来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信函传递为主的第一代远程教育;

以广播电视通信为主的第二代远程教育何以双向交互通信技术为主的第三代远程教育;

③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现阶段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属于第三代远程教育,其主要特点是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互;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远程共享,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六论述题

1.试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

①信息素养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观念、知识、技能、能力的综合体;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应用信息等信息活动上。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社会对人们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②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包括接收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开展教学工作;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项目研究工作等。

2.试论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在某种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下,根据一定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与开发的用以组织不同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演示型教学课件、模拟型教学课件、资源型教学课件、助学型教学课件等多种不同形式。

②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课件结构设计、课件功能设计等。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的主要原则有科学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易用性原则等。

3.浅谈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及其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①网络教学中的师生交互指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基于各种网络交互工具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与互动。教学交互是网络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②师生交互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师生交互是网络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生交互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反馈信息,并再次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

略;

通过师生交互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师生交互可以缩短教学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增强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4.试论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①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A.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问题

B.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问题

C.学校现有软硬件教学环境问题

D.现阶段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问题

②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对策包括:

A.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B.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

C.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D.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根据信息的教学目标体系,不断改进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02任务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中央电大形成性作业02任务 、多项选择题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1.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r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厂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厂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7 A.人口数量 17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F1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r D.社会文化 □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匚 A.教育目的 匚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17 E.教冃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匚 A.社会生产力 17 B.政治经济制度 C. 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 A.社会生产力 U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 社会历史形态 □ E.社会文化 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已D.社会文化本体 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 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口 A.基础性 □ B.全局性 匚C.先导性 D. 迟效性 E. 可持续性 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 D.教育管理现代化 ’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面。 )等各方□ A.教育目的 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 E.教学组织形式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E. 个别差异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什么情况下的干扰最大?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其中短路造成的干扰最大。 2、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系统参数在某组数值附近作微小的持续变化,则描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保持平均值不变,即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4、简述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中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5、简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3)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的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6、简述断线的特点及危害 答:断线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和低电压,但由于三相不对称,将在系统中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所以断线的主要危害是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变压器变比通常如何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通常选择基本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作为电压基准值,变压器的变比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 C.《四洲志》D.《瀛环志略》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60至70年代 D、70至80年代 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北京政变 D.签订《辛丑条约》 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12秋现代教育原理形考3-4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育目标 E. 教学目标 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ABCD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 其代表人物有(CDE )等。 A. 卢梭 B. 杜威 C. 孔德 D. 那托尔普

E. 涂尔干 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 柱,它们是(ABCD )。 A. 学会认知 B. 学会做事 C. 学会共同生活 D. 学会生存 E. 学会反思 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B. 《普及科学2061计划》 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 括(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 B. 研究性学习 C. 社区服务 D. 社会实践 E. 劳动与技术教育 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BC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标准 C. 教科书 D. 作业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国内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应用研究现状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对象主要为学生,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来进行对所学内容的补充,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通过有线的渠道进行对知识的汲取,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课本上有线的知识来获取的,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一现象的不足,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广泛的了解世界和更加深层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有着非常强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积极的进行探索。对于学习能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巨大乐趣,能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化教学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为了尽快赶上其他国家的脚步,也开始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的研究和试验,并为此制订了许多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相关政策,教育部在1999年提出,计算机课程开始进入全国中小学的课程中,并计划从2001年之后的五到十年时间里,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的中小学中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 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城市教育发展的快,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农村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质在不断的冲击着农村的教育观念。其中信息教育化的推进,改变力农村的教学现状,给农村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升级和改变。从而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从这时开始,信息化教育在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学校中开始进行全面的推广。 教育部对于农村教学的改进也制定了自己的方针政策,在政策中规定中小学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技能和知识方面都有了规定和标准,这为我国发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本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具体内容是以计算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作业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__比特____ 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__支撑技术____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_文字_____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___个性化____、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__计算机辅助教学_____、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__信源_____、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___信息____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__通信_____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___19____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_网络适配器_____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___虚拟世界___、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_协同式专家系统_____,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_执行指令_____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__光纤___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__ TCP/IP _____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___数字化____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____计算机___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___发送____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___共享性_____,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___思维器官____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__40____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精品文档)

电大本科现代教育原理作业 大家参考一下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1答案 (第一----三章) 一、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二、论述题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题(或辩析题) 1.答:“学校当然是‘校长’说话才真正算数”这个观点对不对,我们首先行分清“学校”和“校长”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但校长并不能够等同于学校,校长既然是学校的当然法人代表,那校长理当带领全校师生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学校的义务,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也即是说,校长只是上级行政机关或者全体师生委托实施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执行者,而不是说校长就是学校里的家长、校长依法行政的号令,那当然要算数了;校长的号令有违法乱纪国家的法律,任何师或生都有抵制或控告的权利。 2.答案要点: (1)朱教师之所以成功地将赵宁引务了正道并获得成功,根本原因是顺应了赵宁思想性格发展的特点。 (2)正确地激发了赵宁自身潜能的内驱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兵马俑圆明园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赵州桥敦煌莫高窟 第2课时〔自能拓展〕瞧,那透亮的蓝绸带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京杭大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有1700多千米长呢!阳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子。一艘艘大货船连接在一起,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看着滚滚的运河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群劳动人民,是他们一锹锹,一担担挖出了这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真了不起啊!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1课时〔自能拓展〕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密密麻麻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丰富丰盛丰满2、辽阔宽阔广阔〔自能拓展〕南沙群岛,魅力无限,带给你美的享受。 3、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一刹那顿时一眨眼随即一瞬间4、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自能拓展〕夏日的夜晚,亚细亚广场的喷泉美不胜收。这些喷泉千姿百态,有的像矮墩墩的蘑菇,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它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1课时〔自能拓展〕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头晕眼花 第2课时〔自主检测〕1、治疗制造志气专心致志甚至位置智慧4、桑兰姐姐,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你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但你并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你启迪了我:面对困难、挫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不管前途多凶险,都要用微笑去承受;自信、自强是战胜命运的两大法宝。〔自能拓展〕千磨万击还坚劲 5、雪儿 第1课时〔自能拓展〕1、火红银灰杏黄天蓝2、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吞吞吐吐3、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丝万缕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作业答案大全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8?道试题,共?40?分。) 1.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 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 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20?分。) 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共?2?道试题,共?40?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02任务 一、多项选择题(共?17?道试题,共?34?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D )。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16 分。) 1.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 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 2. 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BD)。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 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E. 教师专业态度 3. 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BCDE )。 A. 全面性 B. 感染性 C. 权威 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 4.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社会中心 E. 活动中心 5.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 A. 平等 B. 自由 C. 合作 D. 时间预算 E. 集体讲授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ABCDE )。 A.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B.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C.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D.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E.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 要因素 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 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E )。 A. 无歧视原则 B. 保护儿童原则 C.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E ) A. 受教育的权利 B. 结社的权利 C. 受尊重的权利 D. 婚姻的权利 E. 安全的权利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社会教育(狭义) 2.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3. 教师职业专业化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2. 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3. 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当代学生的主要特点有:(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得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20 分。) 1. 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2. 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如果你是教师,则谈谈你是如何 在业内获得发展的)?要点: 学校领导(1)尊重教师,公平、公正,教育教师尊重学生,密切与学生家长关系(6分) (2)激励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5分) (3)关心、指导教师的目标追求(5分) 教师(1)尊重校领导、学生、家长(5)(2)努力提高专业能力和业绩(6分) (3)不同时期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5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19 分。)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 在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先后作了学术报告。围绕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中国工程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进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迅速把握当前世界的工程科技现状及水平,推动我国工程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今天,我们选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的报告《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创新》,同时,我们还摘登了三位新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报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威廉?沃尔夫的报告《21世纪国际工程面临的挑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亚历克?布鲁斯的报告《培养未来技术专家的大学课程》和日本北里大学教授大村智的报告《来自微观世界的神奇礼物———阿维菌素》。 进入新世纪,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本报告分别就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六方面介绍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创新。 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几十年来其发展一直遵循摩尔定律,即集成度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30年时间内尺寸减小1000倍,性能提高1万倍。由于C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技术极限被不断突破,在可预见的十多年内,摩尔定律仍将持续起作用。我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IC)市场,但目前国内市场自给率不到25%%,尤其是在代表IC水平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方面,国内的技术差距就更大。近年来我国微电子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可喜的是以64位通用高性能CPU为代表,以龙芯(Goodson)为例,相同主频下Goodson-2的性能已经明显超过PII,Goodson-2E则相当于P4水平,但在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仍然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几年。目前,微电子技术进入纳米尺寸和System-on-Chip时代,CPU时钟进入GHz。中国具有较强整机系统设计能力,SOC时代的到来是我国IC产业跨越发展的机遇。 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实现了优于现有其它结构性能的40Gb/sDFB+EA(带电吸收的分布反馈激光器)和SOA+EA(带电吸收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调谐长波长探测器,包括Si 基和GaAs基垂直腔RCE(共振腔增强型)和WDM(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用的OMITMiC(一镜斜置三镜腔)探测器。在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方面,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六倍频全固态激光器和宽调谐全固态激光器。 计算机模型/仿真与理论研究和实验并列为分析复杂系统的三大支柱,高性能计算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技术发展呈现四大趋势,大量采用商业现货供应(COTS)技术同时发展定制技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计算共存,从“高性能”走向“高效能”,从高性能计算(HPC)走向高性能服务(HPS)。目前代表国际水平的是2005年IBM研制的367万亿次/秒大规模并行机“蓝色基因”。我国近年来在高端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神威、银河、曙光、深腾等知名产品。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2004年曙光4000A排名第10,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说在1971年软件为10万行代码,2001年为700万行,软件的高可信已成为新环境下软件系统开发和运行的关键和着眼点。2002年全球软件产业为7000亿美元,中国仅占1.91%%,在中国市场的系统软件中,国外品牌占95.3%%。这一状况目前有所改变,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国产Office办公软件产品取得进步,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移植不足。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