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导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概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是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教学论是人们对整个教学科学和艺术的认识,它把整个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说,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对象,因而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理论科学又称为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论的分支。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基础,同时,学科教学论又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逻辑。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德育学科。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就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

1、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特点及发展规律,包括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中的教育性等。

2、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

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作为研究对象

(1)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

(2)四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

(3)五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教学媒体。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从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来看,这一学科既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基本内容有三大部分,即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一)原理论。(二)课程论。(三)教学过程论。(四)教学方法论。(五)教学艺术论。(六)学法论。(七)教学评价论。(八)教师论。(九)实践论。

六、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一)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需要

(二)是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三)是适应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成为知名教师的需要

七、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形式

(一)理论讲授(二)教育观察(三)教育调查研究(四)教学训练(五)微格教学(六)教育实习(七)教育教学研讨

八、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习方法----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简单的历史回顾

一、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1、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2、法国的思想政治教育。3、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课的萌芽与准备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特点:

1、课程形式更多带有渗透性。

2、课程目标和任务带有“政治化”倾向。

3、课程内容与教材的选择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

(二)思想政治课的创立与发展时期(1950—1981)

(三)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时期(1981年—至今)

第二节优秀的德育思想

一、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德育思想

(一)中国传统德政的观念。儒家主张用道德礼仪教育人民,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的根本。

(二)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念。孔子把“仁”作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很高。孟子把“义”作为人生的理想。《大学》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理想。

(三)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道德教育内容:即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宽恕、谦敬、诚心、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敢、节制、廉洁、勤俭、爱物。道德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情意行统一等。

二、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德育思想

(一)法国思想家卢梭(二)传统教育学派代表赫尔巴特(三)现代教育学派代表杜威(四)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五)罗杰斯、马斯洛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道德论(六)拉斯思、西蒙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七)美国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德育理论

第三节邓小平德育理论

一,学习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意义

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精神,也是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事实正确把握新的方向。

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四)德育的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五)德育的内容。加强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六)德育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通过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学生。

(七)德育的原则。教学相长,建立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行教育民主化的教育方法。

(八)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

第四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德育的核心思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今我国德育建设的方向盘

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道德思想的精髓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纲领

第五节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是指人的长期稳定的基本品质,由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的要素构成,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后天习得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素质的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目的性:目标明确,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二)育人性: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育人。素质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质和自己的长处,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四)全面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基础性:为做为一个合格国民打好基础,体现的是大众的广义的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放在一般基本素质方面。

(六)主体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完美的人格,学会做人。

四、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能进步。

(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素质教育离不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

(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

五、实践能力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础

(一)实践能力在人的素质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技能素质、心理品质、思想和品德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

(二)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首先要实现认知和认知性实践相结合,然后由认知性实践向解决问题的实践发展,由校内实践向社会实践推进。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指导思想,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思想品德基础。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一、关于思想政治课性质的不同观点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德育论”,一种是“智育论”,一种是“知识论”。

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特殊的德育课程

(一)历史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二)内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上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三)特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上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思想政治学科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具有理论教育性。第三,具有德育的主导性。第四,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四)途径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或根本途径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第七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进行某种性质的引导。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一)目标导向(二)价值导向(三)行为导向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范性功能

(一)对政治方向的规范(二)对思想观念的规范(三)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三、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个性化功能

(一)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二)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三)对个性化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础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指导思想和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

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在思想觉悟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政治觉悟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态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愿意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在道德品质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会做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

这一能力概括来说,一是指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另一是指正确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一)促使学生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四)促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

两者既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在这里,既要反对“教师中心论”,又要反对“学生中心论”。

二、教育与教学

知识性只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般属性,教育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之所以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通过知识的教学达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传授与接受

传授就是传递和教给。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

四、内化与外化

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它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信念。

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是指学科,即课程是指一门学问或教学科目的内容

2、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学习社会环境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

3、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即课程是指教学的目标范围、进程和序列标准的安排计划,是教学进程设计实施方案。

4、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或体验。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活动、教学份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身心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1、科教兴国的需要

2、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迎接加入WTO对我国基础教育挑战的需要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二)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

(三)在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四)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五)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六)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育目的:教育要实现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总体的、最终的教育价值,具有普遍性、宏观性、总体性。

教育目标: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具有阶段性和专业性质。

教学目标:体现某个学科或某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指明教学过程中和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教学结果所取得的德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它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素质的规格性要求。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特点

1、方向性。

2、指向性。

3、整体性。

4、超越性。

5、主导性。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系统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年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提示功能(二)调控功能(三)评价功能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1、普通性目标取向。

2、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思想品德目标(四)情意目标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教学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过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学和教育过程的统一,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教育过程的统一。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其次,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2、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其次,教学过程是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教学过程内部的构成要素虽然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要素是五个方面,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的有机统一。

1、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

3、教材: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因素,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对象。

4、教学手段: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工具、组织措施和直观教具等,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5、教学环境:指学校内部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启动、引导、调节、激发、定向的任务。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和实践。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品德因素。(二)动机因素。(三)人格因素。(四)情感因素。

二、学生的智力因素

(一)观察力(二)注意力(三)记忆力(四)思维力

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促进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是建立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之上的。学生的学习力是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二者统一和互相促进中表现出来的。

四.提高学习力的意义

1.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2.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3.是人类学会生存的需要

五.学习力的要素构成

1.学习动机

2.学习兴趣

3.学习毅力

4.学习能力

5.学习方法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一、知行统一规律

二、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三、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四、时代性规律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1、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2、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3、教学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一)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二)联系学生实际(三)联系国际政治实际(四)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一)认真掌握理论(二)要了解实际(三)要有计划有选择地联系实际(四)要善于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教学规律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方向性原则

(一)含义: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道德品质培养,都要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要始终坚持和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要求,要旗帜鲜明地向学生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的合格人才。

二、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一)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的含义: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因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一)含义:正面教育,就是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谓疏导是指疏通和引导,就是疏通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心服口服的、甘心情愿的接受教育。

五、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一)师生民主合作原则的含义:指思想政治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复杂的双边活动过程,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六、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一)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政治科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坚持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既要重视课内教学,也不忽视课外教学活动,把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七、创新性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的含义:指在师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大胆想象,扩散思维,敢于求异,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干和创新思维。八、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一)以激励为主的原则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品德中的表现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第四章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基本形式,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外一种是教学辅助形式,即课外活动。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教学的含义: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我国最早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清朝政府在北京创办的同文馆。民国以后,这种班级授课制逐渐在全国推广,一直延用到现在。

(二)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1.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与学校教育“以学为主”的教学规律相符合

2.以课堂教学为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学科全部教学的中心环节

(三)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课堂教学的授课的课型分类,也称“课型”。

1.绪论课

2.新授课

3.讨论研究课

4.复习课

5.考查课

6.讲评课

7.综合课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导入新课

4.学习新课

5.巩固新课

6.布置课外作业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外活动

(一)思想政治学科课外活动的含义: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育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一种教育实践现象。

(二)思想政治学科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1.报告会

2.读书报告会

3.写小论文

4.参观访问

5.社会调查

(三)思想政治学科课外活动的原则

1.实践性

2.自愿性

3.独立性

4.灵活性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法和教学模式

一、教法和教学模式

(一)教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三类:(1)原理性教学方法。(2)技术性教学法。(3)操作性教学法。

(二)教学模式:是程式比较稳定的、特殊的教学方法。特点是:优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要用向学生“灌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征

1.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

2.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

3.启发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法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一)教学目标

1.强调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

2.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4.主张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人类有责任感的人才

(二)教学程序

1.三种教学过程(1)以工作或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2)以事物的历史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做”过程;(3)以各学科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的“教学做”过程。

2.两个阶段(1)在教学的低级阶段(2)在学习的高级阶段。

(三)教学策略

1.因材施教

2.在“做”中学

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师生角色

1.教师在“教学做合一”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2.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五)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特征

1.具有批判现实性

2.具有教育民主性

3.创造教育思想具有现实性

4.在师生地位上体现了主导和主体性四,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发现式教学法

1.发现教学模式的含义: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来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

2.教学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2)学生提出假设或答案。(3)检验答案或假设。(4)作出结论。

3.发现教学模式的特征

(1)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2)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4)能培养学生现代思维能力。

(二)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

1.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的含义:是由美国探究教育家萨其曼提出来的。他坚信利用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动力和求知欲望,甚至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调查、尝试、说明、解释某种现象,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模式。

2.教学程序

(1)呈现疑难情境。(2)提出假设和收集资料。(3)作出结论。

3.探索训练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加活动。 (2)通过探索训练,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

五,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沧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程序

1.案例课程设计阶段

2.选择案例阶段

3.案例教学阶段

4.布置作业阶段

5.教学的评价与反馈阶段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1.增强了教学情境的凝聚力

2.提升学生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互相沟通和合作,提升了群体的智能开发力

4.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

六、情感教学模式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的积极化的教学活动。情感教学能改变学生在教学中情感活动的状态,使学生以积极状态参与教学。

(二)情感教学的建构

1.优化教学设计,构建情感目标

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

3.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育

4.选择情感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情感需要

5.创造学生自主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6.通过评价活动,体验情感教学

(三)情感教学的特征

1.以智育情

2.以意育情

3.以情育情

4.以境育情

(四)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2.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加强情感教学,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1.讲述2.讲解3.讲读4.讲演法5.讲评(二)谈话法

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问答形式而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也称“问答法”。采用这种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提问。

(三)讨论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争论、商讨以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方法。

(四)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方法。

(五)演示法

是教师运用教具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六)社会调查法

是使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而取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二、教学模式

(一)八字教学法即“读读一讲讲一议议一练练”。

(二)“预议导练”教学法也称为“四学”教学法,有“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四个教学步骤。

(三)讲读法

(四)“读书一议论一讲解一练习一总结”五步教学法

(五)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为组成要素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四节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的含义

“多媒体”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它是用计算机交互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及声音等多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媒体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二、多媒体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1.增强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感受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

4.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在教学技术方式上的有效作用

1.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建立图表、图片、漫画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程序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制作课件,需要教师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因为多媒体课件是集计算机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教学经验和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产物。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稿本设计

1.分析教学问题

2.分析教学内容

(二)课件脚本编写

(三)课件的素材准备

(四)课件的编辑合成

(五)课件的试用和评价

四、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二)重点性原则(三)艺术性原则

第五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备课和编写教案三项工作。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

二、备课: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称作备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备《课程标准》;二是备教材;三是备学生。

(一)备《课程标准》

(二)备教材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2.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

3.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备好知识点

4.把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

5.选学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三)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

2.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三、教案(教学设计)的编写

(一)制定教学目标:第一,指向性。第二,客观性。第三,整体性。

(1)知识目标: (2) 能力目标: (3) 情意目标: (4)品德目标:

(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选择教法

(四)设计教学环节

(五)设计板书

第六节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优化教学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三)教与学和谐性原则

三,优化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标准

(一)质量标准(二)效率标准(三)教学标准的相对性

四,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

(二)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

(三)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四)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五、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过程。

(一)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四)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1.示范性引导

2.实证性引导

3.逻辑引导

4.反驳性引导

5.探索性引导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六)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第七节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对某一章或某一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其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的。

特点。1.简易性与操作性2.理论性与科学性3.交流性与示范性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理念(四)说教学目标(五)说教学流程(六)说教学方法(七)说学法指导(八)说教材效果训练(九)说资料拓展

第六章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理论

一、学习指导的概念

学习指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加强学习指导的意义

1、这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

2、这是当今主体性教育的客观要求。

3、这是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的需要。

三、学习的类型

1、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有自发性学习、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2、按学习的目标划分。有知识性学习、技能性学习、思想性学习

3、按学习的场所划分。有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

4、按学习的组织形式划分。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等

5、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有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6、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分成有指导的学习和自学

四、指导学生学习的形式

1、讲授式:

2、交流式

3、辅导式

4、领悟式

第二节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一)终身学习的含义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能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二)终身学习的特征

全民性,是对普通大众的要求。个别性,主要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自主性,学习者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二、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培养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情感偏好

培养学生恰当稳定的行为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1、树立远大理想

2、及时克服困难

3、善于自我反馈

4、改革自己的学习方法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6、重视课外学习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对内在需要的激发

2、对学习兴趣的激发

3、对学习内驱力的激发

五、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1、善于积累

2、积累就要博学

六、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是未来德育的目标,是要求学习者以学习为己任,把学习看作是自己存在的一部分,我在故我学。这一思想建立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之上。

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3、提倡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思考,大胆创新

4、解开学生心智的枷锁

5、鼓励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

八、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1、公平性

2、拼搏性

3、超越性

九、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1、积极创设一个适宜学生在做中学的情境。

2、引发学生提问,主动探索。

3、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

4、提供学生必要的支持。

第三节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一、注意力分配的策略

1、预习:开始学习时,首先大体浏览要学习的内容,形成总体认识

2、提问:猜想教材内容,问自己想获得哪些信息

3、阅读:对学习材料加以理解

4、复述:想出一些例子证明材料,并把材料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5、回忆:回忆所学的内容,对不能回忆的要再阅读

6、复习:课后及时复习所有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二、记忆的策略

1、地点记忆法

2、组织记忆法

3、笔记记忆法

4、理解记忆法

5、尝试记忆法

6、图示记忆法

7、联想记忆法

三、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

任何学科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逻辑体系,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首先要学会组织有序的材料,将杂乱无章的材料整理,使之易学易记。在学习过程中,应努力挖掘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融会贯通,把片断式的知识点组织成为一个知识网络结构,更好地理解、记忆和运用。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一问题必然包含四部分:目的;个体已有的知识;障碍,;方法。因此解决问题实际上是重新整合已有认知,并加以深入地分析与理解,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思维力和判断力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活动和认知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培养和提高思维判断力。

五、思维调控策略

1、思维与感知内在统一的规律及其应用。

2、思维与问题相互推进的规律及其应用。

3、在某种思维主导之下,各种思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4、在某种思维方法的主导下,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一、计划法

(一)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有利于学习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二、听课法

(一)课前准备(二)明确听课的目标和重点(三)多思(四)整理思维(五)编码记忆

三、温故知新法

(一)温故知新法的含义和特点:温故是复习旧知识,知新是对原来知识的新理解、新提高。

(二)温故知新法的操作

适当提高复习难度、适当增加复习内容

1、及时复习。

2、经常复习。

3、阶段性复习。

4、总复习。

四、研究性学习法

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过程性。问题性。实践性。内化性。

五、合作式学习法

(一)合作式学习法的含义和特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与单个学生独立学习相对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个人或小组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以集体的共同目标为首要目标的学习活动。

特点:学习的协作性、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性、个体效能的展示性、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性。

(二)合作式学习法的形式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三)合作式学习法的学习过程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问题探究——总结合作探究结果。

六、自学法

第一,指令性自学。第二,指导性自学。第三,自主性自学。第四,创造性自学。

一般步骤:1、引入指路2、自学解疑3、巩固练习4、重读小结

七.记忆法

八.质疑法

九.快乐学习法

十.应用法

第七章思想政治学科评价论

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就是评价教学,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评定和测量,是对教学价值的判断过程。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二、教学评价的对象

(一)对学生的评价。(二)对教师的评价。(三)课程教材的评价。(四)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三、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决定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第二节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一、当前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二)评价内容过多注重智育。(三)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分数。(四)由于评价主体错位,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二)评价内容综合化。(三)评价方法多样化。(四)评价主体多元化。(五)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

一、教学评价形式

(一)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第一,学生自我评价;第二,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测评的方法;第三,家长评价;第四,教师评价。

(二)教师的教学评价形式:第一,教师自我评价;第二,教师互评;第三,领导评价;第四,学生和家长评价。

二、学生评价方法

(一)研讨评价法。(二)专题作业评价法。(三)观察评价法。(四)知行综合评价法。

第四节听课

一、听课的目的

(一)为了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进行听课

(二)为了帮助教师业务提高进行的听课

(三)为观摩典型教学组织的听课

(四)教育领导者为了调查研究和检查工作进行的听课

(五)为切磋教学技艺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

二、听课的准备

(一)心理准备(二)理论和教学信息的准备

三、听课的要点

(一)看教者的理论修养。(二)看教者的教学智能。(三)看教学效果。(四)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四、听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事先通知被听课的教师;带着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去听课;做好听课纪录

第五节评课

一、评课的原则

(一)客观公平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重点性原则。(四)理解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

二、评课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适度

(二)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育性;能抓住重点、难点、制试点、能力点、教育点。

(三)教学方法。教学具有启发性;教学方法能体现出艺术性、实效性、实践性和教学个性;教学没有主观性、浅层性和强制性;学法上要体现学习方法指导。

(四)教学结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严密、紧凑;教学节奏和谐,师生双边活动协调;知识容量适当,密度适宜。

(五)教学素养。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条理清楚;教态亲切大方;尊重学生,教学民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匀称规范。

(六)教学效果。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获得、思维状态、能力提高、价值观和情意发展几个方面看教学效果。

第六节考试

一、思想政治课的复习

(一)复习的意义

复习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避免遗忘;复习也是重新学习,可把知识系统化、完整化,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复习可以弥补教学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

(二)复习的形式

第一,平时随堂复习,也称经常性复习。第二,单元复习,也称阶段性复习。第三,总复习。

(三)选拔性考试前的总复习

第一,复习计划要科学第二,复习的时间顺序和内容:

二、思想政治课的考试

(一)考试的意义

第一,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二,促进学生发展,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第三,能通过信息反馈为教学研究服务。

(二)思想政治课考试性质的类别

第一,达标性考试。第二,诊断性考试。第三,选拔性考试。

(三)思想政治课的书面考试目标

识记目标。理解目标。运用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命题

(一)命题要有一定的导向性;

(二)命题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为依据;

(三)命题考点要全面;

(四)命题要科学,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五)试题难易要有一定的区分度;

(六)试题题意表述要准确;

(七)各试题间相互独立,不能相互启发和暗示。

四、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分析

(一)分析试卷效度(二)分析试题内容和命题特点;(三)分析考试情况,(四)分析试卷存在的问题;(五)分析考试技术和心理问题;(六)总结经验教训,师生共同提高。

第八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专业地位

(一)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历史

1、原始社会的教师。

2、古代社会的教师。

3、近代社会的教师。

4、现代社会的教师。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特征

国家要求教师职业应具有独特的职业条件

国家对教师的任职的学历标准要求

国家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

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

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专业团体组织

教师专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一)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

(二)造就人才的作用

(三)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

(二)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

1、教学内容的复杂性。

2、目标任务的复杂性。

3、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4、评价标准的复杂性。

(三)教师职业具有奉献性

(四)教师职业的育人性

(五)教师劳动效果滞后性和深远性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一)理论武装作用(二)政治导向作用(三)能力培养作用(四)道德规范作用(五)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六)心理素质优化作用(七)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

第三节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对象的看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

(一)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信仰(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理想和行为(三)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四)中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现状的分析

(二)中学德育功能弱化

三、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

(一)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促进我国中学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吸收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提高我国的德育实效性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德育的良师益友

第四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一)思想素质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

2、具备积极的人生观。

3、具备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点

(二)政治素质

1、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坚定的政治立场

3、道德素质(1)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敬业精神、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团结协作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2、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一)思想政治教师的智能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1、教学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

5、育人能力

6、交往能力

7、教育科研能力

8、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

四、健康的身心

(一)心理素质1、良好的个性品质2、健康的心态3、完美的人格

(二)身体素质。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健康的体魄,应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结合、注意卫生。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一)政治教师的风度:礼貌待人、平等待人、尊重他人、语言文明、举止从容适度。

(二)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

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

(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的前提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2、树立现代教学观

3、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4、树立教育竞争观

(二)加强自身修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

1、加强思想修养

2、加强师德修养

3、加强专业理论修养

4、加强技能修养

5、加强身心修养

浅谈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西京学院文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3) 曹云波 内容提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新的问题,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主渠道建设以外,还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校园文化建设、宿舍、党团组织、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等细微入手,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教育。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主要阵地要积极地配合主要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学生日常

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时刻刻、事事处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么就无法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目标。 实践表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关键。如果单纯依靠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忽视学生的日常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偏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因此,面对学生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各类复杂的思想问题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法得到实际解决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依靠师生之间的沟通,依靠细致入微的说服和帮助,及时有效的疏通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并能自觉的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去要求和发展自己。 二、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国内来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仍然在增加,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使西方一些腐朽的文化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激荡,包括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思想文化。这种变化使高校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心理矛盾剧增、压力加大、心理问题增多等,同时也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带来了巨大冲击。 从高等教育自身看,首先,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高校规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试题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黄智光 单位:青原区思源实验学校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政治)考试科目:思想教育教学论 考试分数: 2013年 12 月 25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试题 一、简答题(10×5) 1.为什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与学 生是什么关系? 答:(1)、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的受传人,也是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对象。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学习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结果,都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心素质等,都对教学过程发生影响。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传递和接受双向活动,学生是认识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器。所以,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什么德育课要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答: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德育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

“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3.学习力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与提高教学成绩有什么关 系? 答:学习力包括①、正确的学习理想和动机②、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③、持久的学习执着和意志力④、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⑤、科学的学习方法等五方面内容。 学习力是学生具有的和后天培养的,但主要是通过后天培育的。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改变学生自身精神状态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学习效果器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设计.doc

篇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 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 1 -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2 - - 3 - - 4 - - 5 - 篇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1)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 [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目的、内容与方法等各种教育措施,都应依其客观存在的不同阶段顺序进行。这种客观存在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会有所侧重,方法也会有所变化,而且这种客观存在是随着时间周期循环往复,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则是螺旋式上升,一次比一次深化的过程。这种教育的阶段性规律形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的含义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目的、内容与方法等各种教育措施,都应依其客观存在的不同阶段顺序进行。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在其经历的大学教育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针对其思想、政治、身心发展所呈现的不同状况和特点而客观存在着入学教育、全面基础教育、提高教育和发展教育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会有所侧重,方法也会有所变化。 1.阶段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大学四年,不同年级的学生生活、思想、情感和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和不同,这种客观存在,早已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认识。所以较之大学二、三年级,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规律的教育;二、

三年级则需要围绕专业学习,强化和确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四年级就要以择业、创业和发展教育为中心。 2.阶段性规律在时间上呈现出周期性循环往复。大学阶段从入学到毕业,从开学到假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呈现出有节奏的周期变化,所以这种阶段性的客观存在在时间上总是以入学教育、全面基础教育、提高教育和发展教育等四个阶段循环往复。 3.阶段性规律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螺旋式上升,一次比一次深化的过程。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的相对同期性决定着学生接受的思想教育呈现出阶段性,稳定而有节奏是学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特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开学到假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呈现出有节奏的周期变化,随着年龄增大年级增高,课堂变化和知识积累,受教育程度和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程度提升,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产生了学生对事物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和要求,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总是沿着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政治品质、人生观、世界观的顺序向前发展。教育者可据此在不同时期、阶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中突出某种教育内容,制定出各个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在学生达到前一阶段的教育要求之后,及时地向他们提出后一阶段的教育任务。 4.这种教育阶段的划分不具备绝对性。即并非绝对严格按照教学年度来划分,而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的实施和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发生较早或延长某个教育阶段。比如:衔接教育阶段,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学科教学论名词解释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化为学 生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 课程: 狭义: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系列教学科目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和表达的内容 广义: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等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显课程:在课程和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学校的正规教学内容和 教育教学目标 隐课程: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 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教育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的知 识、能力、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发展的规格性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即教学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中介所进行的双边活 动的全过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 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获得身心发展的过 程 说课的含义:是在备课后或评课前,由授课老师运用口头语言 向其他老师或教研人员述说课堂教学设计情况的一种教研活动 形式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 方式、途径和手段 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设特

定的情感氛围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 教学艺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态势语言:教师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辅助口头语言传递教学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行为方式 课程结构:按一定标准选择和组织起来的、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各种内部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p107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7、创新性原则;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内容不同。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p105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锻炼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重要方针。 2、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 冷战结束之后,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同社会主义国家较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永定县城关中学吴凤英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相交融:??(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增强综合国力?(2)发展先进文化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三、设计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1-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3-杨秀莲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

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 (2018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客观、公正评价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素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资格条件。 第二条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校在职在岗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三条 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敬业爱岗,为人师表。 任现职期间,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延迟申报: 1.坚持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对思想政治表现差或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生“师德师风负面清单”所列情况且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延迟3年以上。情节特别严重者,撤销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2.伪造学历、资历、业绩或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和学术不端行为者,延迟3年以上。情节特别严重者,撤销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 4.发生教学事故I级者,延迟2年;发生教学事故II级者,延迟1年。 5.工作中出现其他重大失误,造成严重损失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期间,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相关规定,结合从事的管理工作需要,完成国内外进修、社会实践和知识更新等培训任务,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第五条 教师资格证书要求 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均须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博士学位初定讲师职务可暂不作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考试时间2020年1月4号 题型:填空题2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0分简述题15分教学设计 15分(高中哲学生活)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 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 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程,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第八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 ①完成基本理论教育 ②完成思想品德教育 ③完成各种能力教育 ④完成心里健康教育 第九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①教师与学生——中心范畴 ②教育与教学——中介范畴 ③传授与接受——手段范畴 ④内化与外化——成果范畴 ⑤理论与实践——性质范畴 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 第一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 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②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④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⑤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⑥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第三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年度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兴趣、意志、价值、情感) 能力目标(分析、评价、辨析、选择) 品德目标(政治、思想、品德) (课本P76图2-2)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 ①情意目标 ②知识目标 ③能力目标 ④品德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第三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 ②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③教学过程四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①教师 ②学生 ③教学内容 ④教学手段 ⑤教学环境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教学三体论: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主导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师生复合主体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主客体否定或“交互主体”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是一种互主体性关系。 结论: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的学习力 ①智力因素(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

【配套K12】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 ◎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 1 的影响。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 (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 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当前,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需要不同类型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主要 通过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并结 合当下社会新趋势以及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性的对策与策略,进一步推动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1、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当前,探索和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方法、新策略,提高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分析了新时 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 1.1理想信念动摇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过去相比,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的世 界观、价值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许多变化,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得非常"功利"。大多数学生认为致富就是一切,而人生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因此,许多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思考。 1.2对生活的追求往往很复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接受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生活。他们渴望能够过早地进入社会工作。不仅如此,当他们追求一种全新的生 活方式时,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勤奋精神已经消退, 相反,相互攀比的气氛逐渐增强,甚至一些学生就会沉溺于色情、赌博、毒品,窃取别人的 财产,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3管理工作盲区多 在新时期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管理学生的方式正在逐步转变,主要体现在自学体制、一对一辅导制度、小组课制、小班集中管理制度上。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 过程中,这些新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4抵制西化面临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兴起,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和碰撞 不断通过互联网相互交流和碰撞。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政治,在教育 方式的同时,一些西欧国家的反华势力正逐渐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必须始终坚 持走改革开放道路,努力学习和吸收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学会"善恶分明"的经济抗战 和粉碎西欧国家反华势力的思想,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策略 2.1全面教育战略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

绪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为什么? 逻辑起点是学习。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二、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还伴随着情感、价值等因素,所以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 2.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 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 三、叙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包括的内容。 基本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

按照逻辑方式组成一个理论结构,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包括:1.原理论、2.课程论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论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6.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8.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9思想政治学科实践论、 四、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什么意义? 1、培养合格政治教师的需要 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4、是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的需要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那些方式? (一)理论讲授。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观点、概念和问题等。 (二)教育观察。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教师成功的录像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一些教学活动。 (三)教育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了解教育事物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时间的学习方法,是把感性认识认识事物和理性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训练。是在教育实习前进行教育培训,内容有:编写教学设计、组织模拟课堂、试讲、评课等。 (五)微格教学: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重要特征是运用录像设备将教学技能训练实况记录下来,是受教育者获得教学的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和分析。(六)教育实习。在上述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教学实践活动。(七)教育教学研讨。组织学生结合学到的教学理论和实习时的教学实践,并就当前突出的教学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理论研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习方法----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0-10-10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作者:薛平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刊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35) 分类号:G62 关键词:高校思想教育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2 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必须建设高水平校园文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要依靠专业的思政队伍,科学完善的制度,也依赖于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代教育,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校园文化是由体现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传统、校园风气、学习风气的集中体现,它客观地造成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良好的校园文化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成熟的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校有正规的专业授课计划及培养,有一整套的育人措施。这种有形的教育培养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素质形成起着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其中起着相辅相成软环境的作用。伴随着人们对校园文化构建及营造的重视,校园文化已经越来越成为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式教育的重要场地。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会影响生活其中的师生,出现品性感染品性、人感染人的场景,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必然形成独特的育人氛围。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必须把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作为有效抓手。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上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入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校园的精神文化引导学生将践行高尚道德作为自己的道德理想,要通过校园的行为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及社会实践观念,要通过校园的制度文化引导学生践行正确的行为规范。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还要努力打造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这些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必须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要。 2、探究性学习 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发动学生自主选择、确立讨论的主题和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长与交往中的问题,在合作和探究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道德修养。 3、合作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以及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而不至于成为“学习的文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彼此的知识、情感、能力与觉悟,激发更深的体验与思考。 4、试卷效度 就是用试卷进行测量(考试)所测出的结果与想要测量的东西的一致性程度,简言之,即考试结果与考核目标的一致性程度。这里包含了两层相互关联的意思:第一,考试是否测出了本来想要测量的东西;第二,本来想测的东西是否反映了考试目标的要求。只有当这两个意思都符合要求,才能算考试的效度高;否则,效度就低,甚至是无效的。 5、讨论式教学法 指课堂教学中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或教材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 6、试卷区分度 ――是指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程度。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优劣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低。 7、问题教学法 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预先设置一系列的、有层次和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是根据学生的疑问,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解答,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8、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9、思想品德课启发教学原则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根源于其“内省”,“灌输”则是其必要的外在条件,但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素质的循循善诱,是对学生思想活动以至觉悟的启迪和激发。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这一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原则。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完整版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 论知识点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杨秀莲 专题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基本要素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缺一不可。 3.基本过程: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主要环节有: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环境分析、确定目标、设计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估计学习效果。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1.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教案的区别 传统备课: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老师根据个人经验和知识备课,以一个教学组、教研组为单位。 新课程教学设计:克服了以往的局限性,更强调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而非单纯注重教材,老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更加注重过程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授人以渔”。 2.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传统教案:以课时为单位而进行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 新课程教学设计:不仅仅针对一种教学内容,它可以说是一个单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基本构成要素分析 (一)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1.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要关注教师、学生、内容、环境。教师要注重对自身的定位,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态度出发。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载体,教学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需要二度加工、再创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及非智力因素。 3.教学对象 学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制定教学策略 1.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成形式等综合性方案。 2.构成 1)组织形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探究、合作、分组讨论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规律,优化教学效果,要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选择。 3)学法指导 ①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诱发学习动机,激发 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②制定促进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关注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出发,引导学生 发现和解决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强调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的,以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来操作。关于评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样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智能,评估有责任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认识自己智能的优劣,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弥补自己的劣势,发展自己的优势。。下面我将针对本学科的特点,从评价思想、评价原则、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及试卷分析等方面做简要阐述。 一、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思想 在国家教育部2002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阐述了新课程的评价思想: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目的上,由以往的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在评价主体上,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由只关注知识的评价,转向更关注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并将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二、思想政治学科综合素质动态评价原则 1、全面性。 ①、评价主体要全面:既包括教师、又要包括学生及家

长。我们要重视这些主体在评价中的不同作用,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不但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体现,而且评价主体之间也形成了平等合作的关系。对教学也形成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②.评价角度要全面性。我们不但要对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进行评价,而且,还要对课外知识尤其是社会时政要闻的了解掌握程度做出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评价。另外,思想政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合作交流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评价同样不可忽略。对学生而言,以上这几方面要有机结合起来,不可有失偏颇。 ③评价方法要全面: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不同个体,不同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再大的评价方针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及时调整评价的方法使之呈现多元化。 2、客观性 我们不管是对评价的主体,还是对评价的方式,都应摒弃个人的主观意念,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对待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评价结果,以帮助他找到今后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