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网络课程题库

一、填空题

1.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欲了解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活

动,必须运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其活动的机制。

2.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3.生命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己相似的子代,称为生殖。

亲代和子代之间无论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方面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亲代和子代之间的差异现象称为变异。

4.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种方

式进行的。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

平衡的状态,在一定的生理功能允许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6.就反馈调节而言,体温调节属于负反馈作用,膀胱排尿属于正反馈作用。

7.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8.根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

9.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等几个部分。

10.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11.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等构成。骨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无机质主

要是钙盐。

12.骨与骨之间的连结结构称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间接连结又称

为关节。

13.全身206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14.颅骨分脑颅和面颅,四肢骨分上肢骨和下肢骨。

15.鼻旁窦有: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四对。

16.骨骼肌具有展长性、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特性。

17.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8.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内

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19.生物电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现象。快速、可传导的生物电的变化,被

形象的称为冲动。

20.生理学中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能产生冲动的组

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冲动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

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2.锥体束包括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

23.从功能上分,大脑皮质由感觉皮质、运动皮质和联合皮质组成。

24.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阈

值。

25.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26.内耳的三块听小骨为:锤骨、砧骨、镫骨。

27.味觉感受器称为味蕾。

28.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成像两项功能。

2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椎细胞和视杆细胞。前者主要分布在

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30.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决定的,称为晶体渗透压。

31.通常将红细胞所具有的抵抗低渗溶液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

32.第一心音标志着心室开始收缩,第二心音标志着心室开始舒张。

3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4.调节或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35.心室肌细胞的兴奋周期可分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36.呼吸系统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37.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三者总和为肺活量。

38.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9.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40.根据位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消化管可以分为: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大肠。

41.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42.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常温时主要依靠内脏代谢产热,而

在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收缩产热占了极大比例。

43.肾小体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有100~130万个这种结构。它由肾小

体和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

44.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肾小球的过滤,生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生成终尿。

45.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46.激素可按化学性质分为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两类。

47.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长和促进代谢。

48.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为: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49.受精的实质是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

50.卵巢周期包括:颗粒期、排卵期、黄体期。

二、单项选择

1.机体从外界不断摄取各种物质,形成自身的物质,或暂时储存起来,这种

过程称为: A

A 同化作用

B 异化作用

C 物质代谢

D 能量代谢

2.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的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

hormone,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 B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反馈调节3.如果生理过程中的终产物或结果可使得某一反应的进程加速或加强,使其

到达过程的极端或结束这一进程,这种现象称之为: D

A 稳态

B 神经调节C负反馈调节 D 正反馈调节

4.下列物质中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是:C

A 蛋白质

B 脂类

C 糖类

D 核酸

5.核酸最早是由瑞士的Miescher F于1870年从C 中分离出来的。

A 细胞膜

B 细胞浆

C 细胞核D细胞壁

6.下列物质转运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 胞吞胞吐

7.Na+--Ka+泵是镶嵌在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异蛋

白质,是B过程。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 胞吞胞吐

8.“闰盘”有利于化学物质的传递和电冲动的快速传递,具有这一结构的组

织存在于: D

A 骨骼

B 腺体

C 胃肠D心脏

9.成人额骨与顶骨之间的缝称为:D

A矢状缝 B 人字缝 C 颅囟D冠状缝

10.肌纤维某一点受到刺激引起的兴奋迅速传播到整个肌纤维的特性称为:B

A 兴奋性

B 传导性

C 收缩性

D 弹性

11.突触传递时,需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后膜受体结合、总和等电——

化学——电反应转换过程,因此需时较长,称为: B

A 单向传递

B 中枢延搁

C 总和

D 后放

1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以通过其末梢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此种

联系称为: A

A 辐散

B 聚合

C 链锁联系

D 环状联系

13.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可接受许多来自不同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这种方

式称为: B

A 辐散

B 聚合

C 链锁联系

D 环状联系

14.刺激皮肤某一部位,在大脑皮质体表感觉区某一部位可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称为: B

A 皮层电位

B 诱发电位

C 脑电图

D 脑电波

15.慢波睡眠又称为:C

A 异相睡眠

B 快速眼动睡眠

C 非快速眼动睡眠

D 快相睡眠

16.动作电位的主要成分是:A

A 锋电位

B 后电位

C 负后电位

D 正后电位

17.一个不具有伤害性效应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

应逐渐减弱的过程称为: B

A 敏感化

B 习惯化

C 经典条件反射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18.当人们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忽视那些与工作、学习任务无关的刺激,如

噪声及其他干扰刺激,都是 B 的表现。

A 敏感化

B 习惯化

C 经典条件反射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19.一个人在深夜在黄教野外的小树林内行走,稍有响动就可能被吓得魂不附

体,这是 A的表现。

A 敏感化

B 习惯化

C 经典条件反射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20.感受器可以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传入神经上的动作

电位,这个过程称为: B

A 适宜刺激

B 感受器的换能

C 发生器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21.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是:D

A 视红质B视绿质C视蓝质 D 视紫红质

22.耳蜗位于:C

A外耳B中耳C内耳 D 耳廓23.将机体免疫机体产生的抗血清传输给非免疫的个体,以达到抵抗同一抗原

的作用。这称为: B

A 主动免疫

B 被动免疫

C 初始反应

D 第二次反应

24.由皮肤、黏膜等外部防御部分,以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清蛋白等

内在防御部分组成,能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迅速作出应答反应的过程,称为: B

A 特异性免疫

B 非特异性免疫

C 被动免疫

D 主动免疫

25.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再经静脉流回

到右心房的循环路径,称为: A

A 体循环

B 肺循环

C 冠脉循环

D 脑循环

26.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B

A 浦肯野细胞

B 窦房结

C 房室结

D 房室束

27.心室内压力升高时,动脉压大于心室内压,动脉瓣仍然关闭,心室肌虽然

收缩,但并不射血,此阶段称为: D

A 等容舒张期

B 减慢射血期

C 快速射血期

D 等容收缩期

28.当心室内压力开始下降,低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但仍高于心房内压,

房室瓣还未打开,心室容积也无变化,此阶段称: A

A 等容舒张期

B 减慢充盈期

C 快速充盈期

D 等容收缩期

29.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D

A 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

C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 形成碳酸氢盐

30.控制呼吸基本节律的神经元位于:B

A 脊髓前角

B 延髓

C 脑桥背外侧部

D 下丘脑

31.能促进胃底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多,而对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的作用较弱,

还能促进胃窦的运动的是: A

A 胃泌素

B 胰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 肠抑胃素

32.主要作用是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排出,使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酶的是:C

A 胃泌素

B 胰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 肠抑胃素

33.下列中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的物质是:D

A 葡萄糖

B 磷酸肌酸

C 脂肪酸

D ATP

34.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C

A 生长素

B 胰岛素

C 甲状腺激素

D 肾上腺素

35.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D

A 消化道

B 皮肤

C 呼吸道

D 肾脏

36.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C

A 高于血浆

B 低于血浆

C 与血浆的相同

D 低于终尿

37.C 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A 抗利尿激素B催乳素 C 催产素 D 生长素

38.某种激素,幼年时缺乏会出现“侏儒症”,成年后过多会造成“肢端肥大症”

,它是: D

A 抗利尿激素B催乳素 C 催产素 D 生长素

39.某种激素,小量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大量则有抑制作用,

主要作用是促进发育完全而始动并维持泌乳。它是: B

A 抗利尿激素B催乳素 C 催产素 D 生长素

40.在幼儿期患甲状腺萎缩或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出现:D

A 巨人症

B 甲状腺功能低下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呆小症

41.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的激素是:B

A 盐皮质激素

B 糖皮质激素

C 性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42.男性生殖器官中最大的腺体是:B

A 精囊腺

B 前列腺

C 尿道球腺

D 附睾

43.女性生殖系统中合成与分泌雌性激素的内分泌腺体是:D

A 子宫

B 乳房

C 输卵管

D 卵巢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实验中属急性实验法的有:AB

A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B 活体解剖实验法

C 需预先进行无菌外科手术的实验

D将埋藏电极植入动物脑内某一部位,施于电刺激以观察分析与此部位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

2.把蛙的心脏取出,用近似血浆成分的溶液进行灌流,这样蛙心可以搏动数

小时以上,从而可以进行对心脏的各种研究。这种实验方法属于BC

A 慢性实验法

B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C 急性实验法

D活体解剖实验法

3.细胞膜的功能有:AB

A 物质转运

B 受体作用

C 协调作用

D 能量储备

E 传导作用

F 进化作用

4.小儿缺钙可发生:ABCDE

A佝偻病 B “O”型腿 C “X”型腿

D 鸡胸

E 软骨病

F 骨质疏松

5.脊柱的生理弯曲有下列几个:ABCE

A 颈曲

B 胸曲

C 腰曲

D 尾曲

E 骶曲

F 椎曲

6.脊柱的生理弯曲中向后弯的有:BE

A 颈曲

B 胸曲

C 腰曲

D 尾曲

E 骶曲

F 椎曲

7.下列关于刺激与兴奋的描述正确的有:ABCEF

A凡事能引起机体活的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均称为刺激

B刚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C生理学中把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

D所有组织都有兴奋性

E 由刺激而引起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即反应

F 阈值的大小可以反应组织兴奋的高低,阈值低,表示兴奋性高;阈值高,则表示兴奋性低。

8.某个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膜内相对于膜外的电位由-70mv快速变为

+25mv,这是发生了:ABC

A 去极化

B 动作电位

C 除极化

D 超极化

E 静息电位

9.脑干由哪几部分组成:ABC

A 延髓

B 中脑

C 脑桥

D 间脑

E 基底核

F 边缘系统

10.下列有关感受器的生理特性正确的说法有:ABDE

A 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得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得感觉

B 光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是超极化

C 光感受器对刺激的反应是去极化

D 感受器电位是一种幅度和时程均依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而改变的分级电位

E 刺激后主要引起钠离子内流,感受器膜去极化

F 刺激后主要引起钾离子外流,感受器膜去极化

11.下列属于紧张型感受器的有:ABDEF

A 牵张感受器

B 本体感受器

C 压觉感受器

D 痛刺激感受器

E 冷觉感受器

F 热觉感受器

12.下列哪些部分属于眼的折光系统:ABCD

A 角膜

B 房水

C 晶状体

D 玻璃体

E 视网膜

F 虹膜

13. 有关血液的基本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EF

A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B 男性血量为4.5~5.5L,女性血量为5.0~6.0L

C 女性血量为5.0~6.0L,男性血量为4.5~5.5L

D 如果失血量达到全身血量的20%,血压会立即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将造成

严重的损害

E 如果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血压会大幅度下降,心、脑供血不足

F如果失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会出现昏厥或休克,危及生命

14. 下列物质中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有:ABDE

A 钠离子

B 钾离子

C 白蛋白

D 非电解质小分子化合物

E 氯离子

F 血红蛋白

15. 下列有关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BDF

A 由心室搏出的血液经肺动脉、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称肺循环

B 肺循环的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C 肺循环的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D 体循环的动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E 体循环的动脉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F 全身的血管中,动脉血中含氧量较多

16. 对于呼吸的运动及型式的说法,正确的有:ABDF

A 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

B 以肋间肌收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C 以肋间肌收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D 用力呼气时,收缩的肌肉有肋间肌、腹壁肌

E 用力吸气时,收缩的肌肉有肋间肌、腹壁肌

F 平静呼气时,呼吸肌并不收缩,只是吸气肌的舒张

17. 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有:ABCDEF

A 兴奋性

B 伸展性

C 收缩性

D 紧张性

E 自动节律

F 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

18. 体温调节反射的效应器有:BCE

A 胃

B 骨骼肌

C 皮肤血管

D 肠

E 汗腺

19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取决于:BD

A 肾小囊内压

B 滤过膜的通透性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有效滤过压

E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20. AB 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尿液的功能。

A 抗利尿激素

B 升压素

C 催产素

D 生长素

E 催乳素

F 黄体生成素

21.下列哪些是内分泌器官:ABCDE

A 甲状旁腺

B 胸腺

C 松果体

D 垂体

E 卵巢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BCE

A 缺碘可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不足、呆小症

B 甲状腺分泌功能过盛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C 胰岛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脂肪的分解,抑制糖异生

D 胰岛素减少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抑制糖异生

E 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

23.子宫内膜的周期包括:ACE

A 增殖期

B 颗粒期

C 分泌期

D 黄体期

E 月经期

四、名词解释

1.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

谢所产生的能量。

2.被动转运:物质或者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者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

程。

3.郎飞氏结:神经纤维的髓鞘有规则节段之间的细窄部分。

4.阈刺激:达到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强度的有效刺激。

5.去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6.交互抑制:一组肌肉收缩时,与其作用相反的颉抗肌相应舒张,两者配合

完成动作的反应。

7.去同步化:当传入信息增多时,将引起大脑皮层中各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一

致,则出现高频率、低幅度的波形,称为去同步化。

8.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

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后者称为单收缩;根据收缩时肌肉所处的负荷条件不同,单收缩可以是等长的,也可以是等张的。

9.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后来的刺激有可能在前

一次收缩的舒张期结束前即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收缩,发生了所谓收缩过程的复合,这样连续进行下去,肌肉就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其特点是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在描记曲线上形成锯齿形。

10.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那么肌肉就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

的收缩期结束以前或在收缩期的顶点开始新的收缩,于是各次收缩的张力

或长度变化可以融合而叠加起来,使描记曲线上的锯齿形消失,这就是完

全强直收缩。

11.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会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

收缩。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12.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扣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使

之受到牵拉,能够引起一次短促的膝跳反射。参与腱反射的肌肉收缩几乎是一次同步性的收缩。

13.肌紧张:是指正常情况下,人类躯体的骨骼肌保持一定程度的张力,并不是完

全松弛的。这是由于骨骼肌有不同数量的运动单位的肌纤维轮换交替兴奋收缩的结果。这种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肌紧张。肌紧张对于维持躯体姿势非常重要。

14.脑屏障: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机能活动的正常进

行,要求其周围的微环境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此相适应,在结构上表现

为血液和脑脊液中的物质在进入脑组织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或选择),这

就是脑屏障。它正常情况下使脑和脊髓不致受到内外界环境各种物理,化

学因素的影响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5.屈肌反射:脊髓动物为躲避伤害性刺激,肢体出现屈曲运动,屈肌收缩而

伸肌松弛。

16.对侧伸肌反射:当刺激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同侧肢体出现屈肌反射时,

对侧肢体伸展,以利支持体重,维持身体平衡。

17.脊髓休克:脊髓的功能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节和控制,当脊髓横断时,横

断面以下节段感觉和随意运动均全部丧失,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

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直肠膀胱内粪尿潴留。脊髓休克是暂时现象,以

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但随意运动和感觉不能恢复。

18.去大脑僵直: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

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这是由于切断了大脑

皮质和纹状体等部位阈脑干网状系统之间的联系,引起抑制活动减弱,易

化活动占优势。

19.适宜刺激:是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20.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

这个区域即感受野。感受器空间分布密度越高,感受野越小,感觉的精确

度或分辨能力越高。指端能分辨出更多精细的信息,因为感受野小;肘部

不能分辨物体的细微差别,因为感受野大。

21.暗适应:人眼由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

时间随着视觉敏感度逐渐增加,而恢复在暗处视力的现象。

22.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每搏

输出量乘以心率。用心输出量的绝对值作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

23.心指数:把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表面积的每分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

息心指数。不同年龄的人,单位面积代谢率与心指数也不同。

24.肺牵张反射:将动物麻醉后,以人工方法使肺部充气,引起肺部扩张时,

可以引起吸气停止和呼气开始。反之,将肺放气使肺缩小时,则引起吸气和停止呼气。这种肺的扩张或缩小而引起的吸气的抑制或加强的效应,称为肺牵张反射。

25.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有两种: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消化液,再向消化管的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26.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

利用等过程。

27.渗透性利尿:肾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对小管液渗透压有重要影响。如果小

管液溶质浓度高,渗透压高,会影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

临床上使用可被肾小球滤过而又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如甘露醇,来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以达到利尿和消除水肿的目的。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28.生殖周期:生殖周期是哺乳动物普遍具有的生命现象,表现为雌性生殖能

力出现周期性变化。

29.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是指精子的顶体表面在和卵细胞结合时,顶体中的特

异酶释放出来使精、卵质膜融合,精子得以进入卵子中,激起卵子的反应,最终雌、雄原核形成并融合,随即成为一个受精卵,新的生命由此开始。

30.着床:着床是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它涉及到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相

互作用。

五、判断及改错

1.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对象处于正常状态下,所得的实验结果是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获得的。

错,“急性实验法”改为“慢性实验法”。

2.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错,“神经调节”改为“体液调节”。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细胞外夜理化性质的绝对稳定

错,“绝对稳定”改为“相对稳定”

4.内分泌腺由一团有分泌能力的腺细胞组成。

错,“内分泌腺”改为“外分泌腺”。

5.外分泌腺由导管和腺泡组成,腺泡具有分泌功能,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对。

6.肌肉与其他活组织一样,当接收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为收缩性。

错,“收缩性”改为“兴奋性”。

7.一般的躯体运动都不是单纯的某一种收缩,而是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不同程度的复合。

对。

8.躯体的自由屈曲,主要是等长收缩。

错,“等长”改为“等张”。

9.单个动作电位所引起的EPSP足以引起突触后静息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错,不足引起。

10.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才能引起突触后抑制。

对。

11.突触前抑制属于超级化性抑制。

错,去极化。

12.除嗅觉外,其余各种感觉传导通路在向大脑皮层投射过程中,都要在丘脑更换神经元。

对。

13.特定感觉的产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作用无关。

错,有关。

1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旦建立后不容易消退。

错,若不强化,就会消退。

15.当环境照明度突然减弱时,瞳孔就会反射性地缩小。

错,扩大。

16.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的血液一定是A型。

错,可能是A型或A B型。

17.心脏的节律性活动是由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发放的节律性冲动引起的。

错,由于心脏本身有自律性。

18.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是同时进行的。

错,是交替进行的。

19.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对。

20.经过机械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可转变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错,经过化学性消化。

21.胆汁中含有脂肪酶,所以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错,胆汁中不含脂肪酶

22.人体能量的来源是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

对。

23.体温的基本调节中枢在延髓。

错,下丘脑。

24.尿是在膀胱中产生的。

错,肾脏。

25.肾小球过滤率是决定终尿量的主要因素。

错,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26.肾小管选择性重吸收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营养物质的丢失和代谢物质的堆积。

对。

2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使尿量增多。

错,减少。

28.生长素可以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机体对糖的利用并促进脂肪分解。

对。

29.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和铁。

错。是蛋白质和碘。

30.血浆钙浓度升高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错。降低。

六、简答题

1、简述自身调节的特点。

答:自身调节调节幅度较小,调节不够灵敏,调节范围局限于单个细胞或一部分组织内,调节的效果是保持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2、简述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的优缺点。

答: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实验条件和研究对象较为简单,影响实验最终结果的因素较少,因此可以较快获得结果;其缺点是实验是在脱离整体条件下,或者是在受到解剖或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故所得实验结果常有一定的局限性。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在于研究对象处于常态下,所得结论可以用来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其缺点是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

3、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答:细胞膜是包裹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又称质膜。主要是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构成。脂质分子可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是极性基团,尾部是非极性基团,因为磷脂分子之间夹有胆固醇,从而保证了脂质双分子层的流动性。细胞通过单位膜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传递。细胞膜也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4、简述骨骼肌的肌肉收缩的机械特性。

骨骼肌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包括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当受到刺激时,肌肉不能缩短,但张力不变时就是等张收缩;如果肌肉不能缩短,长度不变,仅表现为张力变化时,就是等长收缩;在肌肉接受单个刺激时,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就称为单收缩;高频率的刺激引发的单收缩融合现象称为强直收缩。

5、简述反射弧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分的特点。

答: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是感受外界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突起所构成,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部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它们的外周突起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不同类型的生理活动需要不同的中枢范围;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将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则是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

6、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机制。

答: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与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垂体具有密切的联系。它涉及一下调节活动:⑴体温调节⑵摄食行为调节⑶水平衡调节⑷对内分泌腺的调节⑸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7、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何特点?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神经胶质细胞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但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和参与髓鞘的形成。

8、简述局部兴奋的特征。

答:局部兴奋具有以下特征:①它不是全或无的;②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传播,可以电紧张扩布的形式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③可以综合,包括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和。

9、简述神经递质受体的特征。

答:神经递质具有以下特征:①神经递质必须与相应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才能

发挥作用;②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可逆性;③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

④能与受体结合从而占据受体或改变受体构型以致使递质不能发挥作用的药物为受体阻断剂。

10、什么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不同?

答:锥体系是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途径,主要由皮质第4区第V层及第4、6区第Ⅲ层的椎体细胞的轴突组成。除锥体系以外调节肌肉运

动的下行传导通路称为椎体外系。两者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椎体系是通过皮质延髓束与皮质脊髓束两条通路来实现对躯体运动的控制。椎体外系主要有皮质—纹状体通路与皮质—脑桥—小脑通路这两条传导通路,来实现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平衡与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功能。

11、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答: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有各自的适宜刺激、有适应现象、有换能作用、能对刺激信息初步加工处理(编码作用)。

12、简述色觉的“三原色”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该学说认为,在视网膜上有分别对红、绿、蓝的光线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当某一种颜色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使三种视锥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种视觉信息进入大脑,就会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如果3种感光细胞同等程度地兴奋,就产生白色的感觉。

1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答:(1)心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反映心脏的收缩能力。(2)

心率:对舒张压影响显著。(3)外周阻力(4)大动脉弹性(5)循环血量。14、简述白细胞的主要类型。

答:根据白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颗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另一类称为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5、简述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感觉传导通路。

答:①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②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三叉神经主核(触)——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下1/3;③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④非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脊神经节——脊髓后角或中间内侧核——小脑。

16、简述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异同。

答: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都是超级化型电位感受器,感光换能的机制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视锥细胞感光色素数目少,视锥细胞有三种感光色素且分别对应三种视锥细胞,三种感光色素彼此之间以及与视紫红质之间均不相同,不同点在于视蛋白质分子的不同。

17、什么是呼吸,简述呼吸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

答: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过程包括: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与肺换气;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血液与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通过这三个环节,氧被运输到细胞内,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派出体外。

18、鼻旁窦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

答:鼻旁窦有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鼻旁窦与鼻腔相通,里面的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参与湿润加温吸入的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减轻头颅重量,维持头颅平衡。

19、简述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答:一方面可以使肺泡保持稳定的扩张状态而不致于萎陷;另一方面可以作用于胸腔内的心脏和大动脉,降低中心静脉压,促使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于心房和大静脉。

20、肝有哪些功能?

答:①分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②代谢功能,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与合成;③防御和解毒功能,肝内巨噬细胞和各种酶的作用防御分解有毒物质;④造血功能,肝在胚胎时期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21、简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答:①糖的吸收: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②蛋白质的吸收:

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③脂肪的吸收:脂肪的消化产物与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淋巴液和血液);④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水和盐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大肠吸收食物残渣;⑤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22、简述肾脏的生理功能。

答:肾脏的基本功能有排泄、调节酸碱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电解质平衡、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23、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答:甲状腺分泌异常对不同年龄人的影响见下表:

幼年成年

分泌不足智力迟钝,长骨生长停滞,体矮,

上身与下身长度不成比例,呆小

病。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间粘蛋白增多,浮肿(粘液性水肿)

分泌过多症状与成年患者相同,常常不典

型。基础代谢率增高,食欲旺盛,但仍明显消瘦,烦躁,眼球突出,肌肉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

24、简述肾小球旁器的结构。

答:肾小球旁器有三种特殊的细胞群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球旁细胞由血管壁的一些平滑肌细胞变态成上皮样细胞形成。近球细胞由血管壁的一些平滑肌细胞变态成上皮样细胞形成。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能感受钠离子的浓度,也能将信息传给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七、论述题

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单纯扩散指一些脂溶性物质,如CO2、O2能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异化扩散指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与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通过转运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还有一些离子是通过通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如神经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由膜两侧的电位差控制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以运送钠离子与钾离子,而突触后膜、肌细胞中的运动终极板膜和某些腺细胞内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则均由递质、激素或化学物质控制。同时,物质进入细胞还可以通过细胞膜的胞饮作用来实现,其对象是大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运动来完成。

2、人体基本组织的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分别举例说明它们主要分布

于那些器官。

答:据组织起源、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

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上皮组织可分

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被覆上皮排列成一层或多层,覆盖身体表面或作为管道

和囊腔的内壁,起保护、分泌、吸收等作用。腺上皮是以分泌作用为主要功能

的上皮。

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种类多,形态多样,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

质构成。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

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和筋膜等均为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

维两种成分。基质呈均质状。纤维为细丝状。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

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

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

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

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组织中起支持、营养、联系的作用。

3、试述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及其分布与功能。

答:十二对脑神经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嗅神经分布于鼻腔上部黏膜,负责嗅觉信息的传导;视神经位于视网膜上,负

责视觉刺激的传导;动眼神经位于眼的上、下、内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

瞳孔括约肌,负责调节眼球运动与瞳孔的缩小及晶状体凸度的调节;滑车神经

位于眼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斜方;三叉神经负责咀嚼肌运动,脸部皮肤、上颌

黏膜、牙龈、角膜等的浅感觉与舌前2/3的一般感觉;外展神经位于眼外直肌使眼球外转;面神经负责面部表情运动,舌前2/3的黏膜味觉,同时控制泪腺、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位听神经负责内耳蜗管柯蒂氏器的听觉,同时调节半

规管壶腹嵴的平衡功能;舌咽神经负责咽肌的运动,咽部感觉、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同时也负责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

感觉;迷走神经负责咽喉肌运动和咽喉部感觉,心脏活动,支气管平滑肌与横

结肠以上的消化管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副神经控制胸锁乳突肌使

头转向对侧,同时控制斜方肌提肩;舌下神经则控制舍肌的运动。

4、描述心脏在一个心动周期的泵血过程。

答:心脏的泵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时期:①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心室处于舒张状态,心房压力升高,将其内的血液进一步挤压入心室,心房容积缩小。

②心室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力增高;当室内压力大于房内压时,房

室瓣关闭,当心室内压增加到超过动脉压时,动脉瓣开放,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射血后,心室收缩力量和室内压均开始减小,射血速度减慢。③心室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使心室内压力迅速下降;当低于动脉压时,动脉瓣关闭;

当心室内压降到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心室血液迅速充盈;随着心室

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

减慢。

5. 何谓特异性投射系统?其功能有何特点?

是指感受器发出的传入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产生

特定感觉的传导束,即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的接替完成的。第一

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或有关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

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嗅觉除外)。在丘脑接替核换元后经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地投射于大脑皮层的特定区。

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神经冲动。损毁某一传导道,引起某种特定感觉障碍,但动物仍保持清醒。

6、何谓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其功能有何特点?

答:经典传导道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组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统的上行纤维抵达非特异性核群,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功能特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不存在专一的投射关系。这种联系不易引

导起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所以是非特异的,通过电紧张性影响可改变细胞

的兴奋状态。因此,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损毁该

系统后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7、ABO血型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是什么?

答:A型血的人,血清中只含抗B凝集素;B型血的人血清中只含抗A凝

集素;O型血的人血清中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均存在。AB型血的人,血清

中既没有抗A凝集素,也没有抗B凝集素。抗A凝集素可使含有凝集原A的

红细胞发生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在双凹载波片上分别滴上一滴A型血清和B型血清,然后在每种血清中分别滴加一滴受检者稀释的血液,使红细胞和血清混匀并静置几分钟,显微镜下

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发生。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 Na +—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 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 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 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 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 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 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 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 Na +—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较多,主要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保护功能。 脂肪组织:由大量脂肪细胞构成。有维持体温、缓冲、支持等作用。 4. 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细胞质称肌浆,内含可产 生收缩的肌原纤维。肌肉组织可分骨骼肌、心肌、平滑机 3 种类型。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受意识支配;心肌收缩持久,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和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 2.研究方法: a.解剖学: i.尸体研究——新鲜尸体采用冰冻处理,固定尸体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方法包括剖查 法、腐蚀法、透明法、冰冻切片法。 ii.活体研究:X射线检查法、活体测量法、仪器探测法 iii.动物实验:可以观察形态结构变化的过程,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iv.显微解剖学方法:光镜技术、电镜技术 b.生理学:多采用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i.动物急性实验: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在体解剖实验 ii.动物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情况下进行实验。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整体水平。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新陈代谢:指有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b.生殖和生长发育:生殖是有机体产生下一代以延续种族的过程;生长是形态的生长,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使细胞繁殖增大、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长短及重量的增加。发育指性机能的成熟,一个新的个体要经过一系列转变过程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 c.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兴奋条件:一定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变化率) d.适应性:活的有机体对其生存的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对的功能变化,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e.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i.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ii.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行调解。激素有选择性作用,也有的有弥散性。 iii.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一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称为自身调节。 iv.(三种调节的特点: ) f.稳态的反馈调节:反馈指生理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或结果,反过来影响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负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正反馈指调节的结果反过来使调节的进程加速或加强。 第一章: 1.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膜的功能:P9-10图 a.运输作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人体解剖生理学 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得基本范畴 一、机体得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得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得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得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得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得调节 生理功能得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得基本过程就是反射。 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得变化(刺激)所作出得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得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 三、体内得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得结果就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得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得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 被动转运就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细胞膜得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就是达到膜两侧物质得浓度或电位得平衡。 (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得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 推动物质转运得力量就是物质得浓度梯度。 物质转运得方向就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 转运得结果就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得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 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得非脂溶性得较大得分子或带电离子得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得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得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得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 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得一类具有特殊得物质转运功能得蛋白质。 物质:葡萄糖与氨基酸。 特征:饱与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得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与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 主动转运就是通过细胞得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得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了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的病原携带者外,还应对乙类传染病 中的 ___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 2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 5 型,包括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3.阿米巴病痢疾病变主要在____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最明显。 4.水痘皮疹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 EHF 可通过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5 种途径进行传播。 6.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________________ 为主要传播途径。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7.狂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___________,以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损害最为明显。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的主要死亡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狂犬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传播,也可由____________,少数可在 ____________ 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的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有报告 _______________可传播狂犬病。 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处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预防 _______________ 。 1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 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培养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标本。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 动植物教研组陈文教授

人体解剖生理学授课教案目录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第二章运动系统 第三章神经系统 第四章感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系统 第六章循环系统 第七章呼吸系统 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九章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十章泌尿系统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课程重点】 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 3.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4.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课程难点】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 反馈的概念。 2. 生理功能的调节和自动控制 【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 【思考题】 1. 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2. 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为什么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3. 试述机体稳态的维持机制。

【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左明学主编. 人体解剖生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姚泰主编. 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P47~74 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4. 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 5. 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由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部分组成。前者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后者是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的科学。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 大体解剖学:借助解剖手术器械切割尸体的方法,用肉眼观察形态和构造的科学;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来研究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各器官、组织以及细胞的微细结构的科学。 胚胎学:研究由受精卵发展到成熟个体过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 研究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一)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1.解剖学姿势 2.常用的方位术语 上和下: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 前和后:腹面为前,背面为后。 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传染病: 2.散发: 3.隐性感染: 4.传染源: 5.病原携带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传染病的4个基本特征为、、和。2.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和。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包括、。 1.甲型肝炎多在发病,戊型肝炎的流行多发生于或后。 2. 临床上把急性肝炎分为型和型,以多见,约占。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判定:HBsAg(+)表示存在, HBsAb(+) 提示可能。 1.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传播。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4种、丙类12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2.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患者同住一室 B.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患者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患者可交换使用物品 3.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首要措施为: A.体育锻炼 B.调节饮食 C.预防接种 D.改善居住条件 E.良好卫生习惯 4.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上报疫情的传染病是:A.炭疽 B.鼠疫 C.流行性感冒 D.丝虫病 E.包虫病 5.下列属强制管理的传染病为: A.黑热病 B.肺结核 C.霍乱 D.肾综合征出血热 E.艾滋病 6.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病原体引起 B.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具有传染性 D.具有流行性 E.具有季节性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时间是:A.1981年9月1日 B.1998年9月1日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免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立,掌心、足尖向前,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 2.阈电位:是指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由于Na离子的电压依从性,引起Na离子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离子迅速大量内流而爆发动作电位。 3.去极化:在电解质溶液或电极中加入某种去极剂而使电极极化降低的现象。 4.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5.胸骨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6.翼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7.界线:指由骶骨的岬及其两侧的骶骨翼、髂骨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连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 8.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9.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10.肝门:肝脏面正中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11.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 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3.顺应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是静止条件下测得的每单位压力改变所产生的容积改变,是分析呼吸系统弹性阻力的静态指标。 14.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15.真肋: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相接,称为真肋。 16.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17.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18.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19.激素:由生物体特定细胞分泌的一类调节性物质。 20.红细胞渗透脆性:正常红细胞膜在低渗溶液中,对水分渗入所引起的膨胀有一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21.心动周期:心脏舒张时内压降低,腔静脉血液回流入心,心脏收缩时内压升高,将血液泵到动脉。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 22.窦性心律: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所以,心脏正常的跳动就应该是窦性心律。 23.中心静脉压:是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压力。 24.灰质:脑、脊髓内神经元集中的地方,色泽灰暗,所以称为灰质。 25.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加强效应。 26.胸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 27.等渗溶液:实验观察,正常血浆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凡是和此渗透压近似相等的溶液为等渗溶液。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人体解剖生理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Jyw.koala 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为什么说一块骨就是一个器官? 答:首先器官是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他的功能相适应;骨由骨组织,骨髓和骨膜构成,有一定的性状,在骨髓中存在血管和神经,有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的功能,骨骼是组成脊椎动物内骨骼的坚硬器官。 3、比较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反射中枢内兴奋传导的异同 答:神经和肌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并无原生质的直接相通,神经冲动从神经末梢传向肌纤维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特殊部位来完成的,即神经肌肉接头,当运动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对Ca2+通

透性增加,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这时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将Ach释放入接头间隙形成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偶联的受体nAchR结合,使受体构型发生改变,使Na和K在终板膜上的通透性增加,产生终极电位形成兴奋突触后电位,这时多个终板电位引起肌膜的动作电位。完成一次神经-——肌肉间的传递。 特点:突出延迟、突出疲劳、单向传导 4、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特点 答:(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的,下部面肌和舌肌仍受对侧支配。 (2)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 (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 (4)刺激皮层运动区所引起的肌肉运动主要是个别肌肉的收缩,不发生肌肉群的协同性收缩。 5、什么是脊休克?原因 答:脊休克是指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在手术后暂时丧失反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

10护本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复习题及答案 1.艾滋病的发生主要是艾滋病毒侵犯和损伤了人体的 A.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C.单核一巨噬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 E.中性粒细胞 2.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B.人工授精 C.输血传播 D.血制品传播 E.母婴垂直传播 3.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B.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C.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D.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E.疱疹性直肠炎 4.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 A.治疗和隔离病人 B.治疗和隔离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D.对高危人群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E.对接触者采用人工被动免疫 5.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接触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 E.虫媒隔离 6.肠出血是下列哪种传染病的常见并发症: A.细菌性痢疾 B.流行性出血热 D.日本血吸虫病 E.艾滋病 7.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 8.流行性出血热高热病人采用物理降温时,不宜用 A.冰帽 B.冰枕 C.大血管处置冰袋 E.温水擦浴 9.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错误的一项是 B.低血压休克期应遵医嘱快速适量输入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纠正休克 C.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D.多尿期应按医嘱及时补充液体的电解质,补液以口服为主 E.恢复期应告知病人症状消失后还应休息1~3月

10.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潜伏性感染者 D.急性感染期病人 E.艾滋病期病人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病人 B.病原携带者 C.受感染的动物 E.羊 12.乙脑的传播方式是 A.食物和饮水 B.空气 D.苍蝇、蟑螂 E.猪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乙脑的流行季节是 A.1~3月 B.4~6月 C.6~8月~9月 E.8~10月 14.乙脑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显性感染 15.有助于乙脑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A.血白细胞增高 B.IgM D.病毒分离 E.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 16.乙脑病人的抢救重点是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C.高热、惊厥、意识障碍 D.高热、昏迷、呼吸衰竭 E.呼吸衰竭、循环衰竭 17.乙脑病人高热伴惊厥的护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及时测体温,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 B.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及时吸痰,给氧 C.密切观察惊厥发作先兆,备好脱水剂、镇静剂等 E.惊厥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和外伤 18.乙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高热 B.惊厥 D.循环衰竭 E.昏迷 19.在我国流行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主要是 B.Ⅱ型和Ⅲ型 C.Ⅲ型和Ⅳ型 D. Ⅳ型和Ⅴ型 E.Ⅴ型和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资料

1.一般来讲,生理学主要在五个不同水平展开研究。 (1)化学水平 (2)细胞水平 (3)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 (4)系统水平 (5)整体水平 2.解剖生理学的实验方法主要分为: 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类。 3.人体机能的稳态调节 机体的这种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种方式进行的。 4.稳态调节的方式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主要是通过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2)体液调节 机体的某些细胞能产生某些特异性化学物质,如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机能活动,这种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因此称为自身调节。 5.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6.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7.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膜的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饮和胞吐等。 8.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细长似纤维状,又称肌纤维。 9.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类型。 10.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心肌的收缩具有节律性,为不随意肌。 平滑肌的收缩有节律性,具较大伸展性,为不随意肌。 1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胞体。 13.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向外周。 14.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 15.成人骨共有206块,约占体重的20%。 16.骨的构造:1)骨组织2)骨膜3)骨髓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分布于全身骨的骨松质内,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限小孩)。 17.人类的脊柱,从侧面看有4个明显的生理性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颈曲、腰曲面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18.骨骼肌收缩时,ATP(三磷酸腺苷)分解所释放大能量直接供骨骼肌收缩,是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19.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骨骼,全身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连结成颅,可分为脑颅和面颅。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传染病护理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病人护理(答案在最后) A型题 (1) .传染病的下列特征中最主要的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地方性 D ?有季节性巳有 感染免疫 (2)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 甲类1种、乙类23 种、丙类11种 B. 甲类2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C. 甲类3种、乙类28 种、丙类9种 D. 甲类3种、乙类24 种、丙类9种 E. 甲类 2种、乙类22 种、丙类11种 (3) .关于消化道隔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B. 工作人员密 切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C.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排泄物、呕吐物均须消毒 D. 病室应有防蝇及灭蝇设施 E.病人可交换使用物品 (4)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隔离治疗病人 B.隔离治疗带菌者 C.疫苗 预防接种 D.切断传播途径 E.接触者预防服药 (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有助于诊断 B.预测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 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E.推测预后 (6) .传染病在发病前岀现一般轻微症状的阶段称为 A. 潜伏期 B.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A. 最短潜伏期 B.平均潜伏期 C.最长潜伏期 D.传染期 E.前驱期 (8)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 A. 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潜伏期的长短 E.以上都不是 (9) .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 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 施 E. 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10) .传染病在较小范围、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病例,称为 A.流行 B. 大流行 C.散发 D.暴发流行 E.以上都不是 (1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病原体、流行性、传染性 C. 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免疫性 D. 有传染性、免疫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E. 有病原体、传染性、免疫性 (12) .国务院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时限是 A.甲类传染病在城市 6h内,农村12h内 B.甲类传染 病在城市、农村均应在 12h以内 C.甲类传染病在城市12h内,农村24h内 D.乙类传染病在城市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