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地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地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地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地理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地理调查报告范文

地理调查报告可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地理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

篇一

一、凉城的概况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1308.08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115.8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三)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最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

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420.2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之中。难依马头山、北依蛮汉山,东西长度为20公里,南北长度为10公里,平均水深度两米,最深可达18米湖岸线长度为61.56公里,常用湖泊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盛产各种鱼类产品。如

今这里的水有污染,以至有大量的鱼死亡。而且供给水的木花河的水量已经非常稀少。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岱海的水面在逐年下降。湖面也在逐年退缩。

凉城县境内还有有三个水库和一个永兴湖,不过面积没有岱海大,不过水质比较好。由此可见凉城县境内的水大都分布在岱海流域。因为它是凉城县海拔最底的地方。

(三)植被的情况

凉城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森林关丛草原植被、半干旱草原植被、山地草甸草原植被、草甸和盐生植被等。这里的植被覆盖率58.1%。山地植被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以上山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气候凉,温差大,土壤水分条件的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沙草类。如克氏针茅、马兰花、胡枝子、甘草等。由于植被的土质的差异这里的植被的密度也不同。缸房窑的土壤里含的沙质成分比较多,这里虽然地处于阴破水分比较多但是植物的高度还不过十公分。如今是多雨季节,但是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好件裸陋的土壤。还有在岱海的东北木花河旁边的土壤是沙质

土壤。这里的植被比缸房窑大呢感稀疏。常见的植物有沙蒿、克氏针茅、紫花苜蓿、沙芥、狗尾草、还有小灌木沙棘等十几种植物。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蛮汉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分布垂直分布明显,植被类型由于气温水分土壤等的不同而交错分布。主要种群是天然次生阔叶林以山杨树、白桦树为主常与灌丛伴生。还有人工林如油松、小叶杨树。在蛮汉山山体阴面生长着白桦林和灌木丛。在灌木植物的种类更多,在丛林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各种的喜阴植物,还有药材。如:黄芪、胡枝子、暴马丁香等。

草甸和盐生植被

草甸和盐生植被类型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阶地及湖盆地内的冲积平原水分比较好的地方。如木花河的河漫滩,河流阶地

初二地理调查报告

初二地理调查报告 篇一:初二(11)地理调查报告 地理调查报告——容桂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容桂中学初二11班陈丹红小组指导老师:何梅艳 小组成员和分工: 资料收集:陆泳仪、谭斯恩、余舒婷、梁杏淋图文编辑:陈泳诗、陈丹红、汪雨思数据统计:薛慧卉 引言 “树生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容桂街道办的容里居委,是由3榕树的气根跨容里鹏涌而过形成的一座奇特小桥,因此树生桥又称鹏涌桥。它形成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是远近闻名的一道胜景。整座桥宽2米左右,长则6米有余。 容桂树生桥鹏水壮龙邀明月,绿榕生树揽古桥。树生桥是由于 人工和天然造成的一座奇特的桥。是值得保护的一个奇迹。 容桂树生桥公园前有一座大牌坊,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鹏水壮龙邀明月,下联是:绿榕生树揽古桥。公园里立着三株巨大的古榕树,每棵都像巨大的柱子般粗,最小的也要两个人才能合抱,叶子向各方展开,好似一把巨大的绿绒伞,叶子呈小椭圆形,叶色苍翠欲滴,郁郁葱葱,树上还缠绕着各种寄生植物。向桥的底部望去,只见

有三根粗壮的气根,其中一条弯弯曲曲地伸向对岸,好似一个演员伸展着身体在跳舞似的,非常有趣。榕树形成的桥骨最粗的直径有30厘米,像大蟒蛇一样。树根像长蛇一样盘旋在石板上。树的东南面还有一口“无叶井”,这井又窄又深,清澈明亮,据说树上的树叶飘落在井里,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以前树生桥的坏境较差,但近年得到较大的改善。是容桂的旅游景点之一,为了解树生桥的“蜕变”,我们展开调查...... (一)实地调查 调查表:我们还问过附近的居民 地点:树生桥目标:附近的居民 (二)图分析 从表来看,满意和肯定的人数较多,证明树生桥的改善是有效的。 我们也问过附近的居民,他们说有些人要倒垃圾,但不想去那么远,就顺手把垃圾倒到河里。一些工厂也贪方便,直接把脏水倒到河里。这种行为真是十分可耻!! 篇二:中学地理调查报告 xxxx中学地理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施效果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3月15日

2019年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关于地理研究报告 一研究动机 近年来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例如20XX 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20XX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 二研究的目的 让人知道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学会去避免这种灾害,即使发生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学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或者问专家。 四研究内容 1产生原因:地震是因为板块移动,地震可以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两类灾害的区别: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堆积体的规模,然后要清楚其组成部分,了解周围岩土体的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些堆积体的性质来确定比较清楚。一般来说,滑坡的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而泥石流堆积体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更远,可以把大部分这种堆积物排查。例如本地岩石是砂岩,而堆积物里有花岗岩碎块,可以初步断定是泥石流堆积体及冰川堆积体物质。泥石

流的形成需要沟谷上游比较开阔,坡度较缓,这样产汇流面积大,并且有利于松散堆积物的堆积。而滑坡体主要看坡度、后缘和植被等。 3分布的地域:山区 4治理方法: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 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 破坏损失; 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 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 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达10万余人,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三、气候特征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 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地形地貌特征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

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地理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在学校“副科”教学算是一个老问题了,我是一名地理老师,对此感受颇深。中学地理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课堂教学往往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我对八年级中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地理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一点点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现状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八年级两个班进行,回收有效问卷50份。 2.个别谈话 通过和个别学生的沟通和谈话,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84%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是有用的,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4%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是浪费时间,因为中考不考地理,12%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4%的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学习的热情较高,30%的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6%的学生盲目学习。调查结果还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对待地理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作业也是被迫完成的。这说明的学生学什么课程和中考考什么有直接的关系。 3.学习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认为地理教学同样需要专业的地理教师,2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4%的学生对此没有想法。对于这一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学校副科教学的尴尬处境,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角色不定,教师客串。不少学校的副科教学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由一些主科教师兼任。一些主科教师不备课,只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教材读一遍,对认为有把握的知识点适当展开讲一点,大约十分钟可“讲”一课,甚至几课。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地理教师,讲课时总是不知从何说起,大部分是按照教案完成的,要不就是读教材,划重点。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开设的课程学习直接和中考挂钩,中考考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因此大部分学生虽然对地理感兴趣,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中考考出好的分数。而对自己的目标,以后的人生没有规划,只是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以及其他同学的行为依葫芦画瓢。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特别是对地理,生物等课程,大多数的家长自己也认为是副科,他们从来不会过问学生关于这些课程的学习情况;且有一部分家长只侧重于纪律方面,目的是让学生混年龄混毕业证,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和方式,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喜爱偏好及对地理掌握的难弱项。 二、调查过程 在七年级18个班分发地理调查问卷100份,每个班随机抽取若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100份,有效答卷97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使学生认识基本地理知识 有80%学生认为有达标,另有15%认为可以再加强,从上面调查统计得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地理的基础知识都能掌握,另有一两成学生认为在讲述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强,合计95%同学能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达标。 2.对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 有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还有7%的学生则读不懂地理图表。 3.认为地理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地理填空图册自测 有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另有15%的学生认为有没有都可以接受。 4.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你获取与加工信息的方式是 该题有87%的学生通过课堂和教材来获取和加工地理信息,5%的学生通过上网了解,3%的学生通过地理课外读物获取。 5.你对新教材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调查统计学生对大洲和大洋,人种和人口,国际合作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 6.你认为新教材中哪部分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有待加强调查中学生整体认为在地球和地球仪,地形图和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内容较难,书上讲解不够,难度过大,需要深入加强。 针对上面调查的数据显示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地理这门课的开设都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这是个好的现象,因为很多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可以学以至用。 (二)独立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仅有13%的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完成地理知识的获取与加工,87%则是通过地理课堂来完成获取与加工地理信息;8%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地理图表和地图的阅读能力,85%的学生能够通过老师分析读懂图表。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过大,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很弱,尤其是对图表的自学能力。地理学习很重要的一面就是地图和图表的学习,中学地理课程学生必备的除了课本还有地图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地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学调研报告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调查报告 题目:新村镇人地关系调查报告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 专业班级: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冉劲懿,谭涵,吴俊晓,沈奕成 学号:26,31,35,77 评阅意见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2015年月日

新村镇人地关系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新村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黎安镇,西面与英州镇相邻,南濒南海,北面与三才镇接壤。新村镇土地面积约60.97平方公里,其中镇城区建设规划面积15.28平方公里。镇下辖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新村镇是一个渔农兼有以渔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经济产业有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乡镇企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而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是该镇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地大力发展经济林木和旅游业,例如猴岛和分界洲岛。初步显现出成效,但是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小觑,如何持续发展协调的人地关系成为当下该地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与2015年4月5日至6日去了陵水县新村镇进行了关于当地人地关系的调查,对此我们得出了下面的部分结论。 【关键词】新村镇、旅游资源、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进而言之,所谓人地关系是指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球表层(包括土壤、大气、生物、水、岩石、矿物的自然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组成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 人地关系是一对既矛盾又和谐的辩证关系。 现代的人地关系问题,不仅是协调人类自身内部多层次多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时空关系,更重要的是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下,才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协调与发展,显然,现代的人地关系问题是与“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研究方法与程序。 一、实地考察法: 1,首先先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新村镇中人地关系,其目的是知道人地关系中突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手段。 2,其次注意了解事物的总体与局部。我们分别去了新村镇的猴岛旅游景点、进行周边环境观察,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整体感觉。 3,最后注意边考察,边分析,边记录。我们通过记录自己所看到的,感觉到的进行分析总结,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加以整理。

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三明境内自然环境资源情况 调查范围:福建省三明市全境 调查时间:2015.8 调查内容:如下 地理位置: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东依福州市,西界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三明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内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海拔最高1858米,最低50米。 地质环境: 三明市境域各地史时期之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形变质特征及地壳构造运动特征表明,其地史演变基本上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新生代。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由于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森林资源: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境内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水利条件: 三明市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毫米~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2007年末已投产水电192.48万千瓦,占可开发水能的78.66%。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

顺德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 学校:杏坛中学 班级:初二(1)班 指导老师:廖淑清老师 组长:苏志聪 成员: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一、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家乡经济情况,希望能用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为未来家乡的建设出一分力.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认识这真实的杏坛.希望人民以后能实施一些更好的措施来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给我们. 二、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上网查资料 三、成员分工: 前线工作者:苏佳乐,苏志聪,何冠卓,胡海刚,曾志成, 幕后工作者:粱俊贤,陈志康,黄智鹏,粱兆基 四、调查时间安排 五、调查报告 (一)、杏坛的概况 杏坛镇位于顺德区西南,西江之滨,距广州区约50公里,香港80海里,澳门108公里。境内为冲积平原,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水陆交通非常顺畅,杏坛镇距顺德港客运码头15公里,距货运码头17公里,客货运码头分别有快速喷射式客轮和集装箱货船直达香港。邻近杏坛-7公里的勒流海关办事处为集装箱进出口业务提供方便。镇区内公路四通八达,顺番公路横贯东西,百安公路纵穿南北,直通澳门、香港、佛山、广州等地。新涌大桥、百丈大桥和七滘大桥的相继开通,使杏坛一改“孤岛”的历史,由古老的水乡变成水陆交通畅旺是广东省的工业卫星镇之一。 杏坛镇向来重视经济发展,坚持以工业立区,科技兴镇的宗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包装、纺织制衣、五金家电、饲料及食品加工等五大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显示出产业聚集效应的优势,其中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有德冠包装公司、康宝电器、威和电器、东方罐头、昌宝电缆、金丰漂染、粤星饲料、恒业化工、华丽宝公司和盈通公司等企业,在我区乃至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杏坛近年经济发展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杏坛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全镇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充分显示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全镇以工业立镇为指导思想,积极发展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广东康宝有限公司消毒柜系列产品为龙头;以塑料、饲料、农产品深加工、制衣、染整、建材、化工等形成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全镇共有1300多家工厂企业,其中较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漓江的自然地理与水质调查 韩耀全吴祥庆周解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1. 漓江概述 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条青罗带,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魂,是桂林人、广西人乃至全球华人的骄傲。秀丽的漓江黄金水道,犹如一幅百里画卷,韵美无穷。 漓江最初称“离水”或“漓水”,历史上曾名桂水或桂江、癸水、东江。据宋代柳开《湘漓二水说》述,二水在兴安境内分水岭南北“相离”,在“相离”二字偏旁加“氵”,北去的名曰“湘江”,南流的名曰“漓江”。 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安县、资源县交界处,兴安县华江乡越城岭猫儿山东北面海拔1732m的老山界南侧。主源乌龟江北源在南流至兴安县水埠先与源出东岭界海拔1030m的东源黑洞江汇合,至雷皮洲再与源出海拔2141.5m的猫儿山东南侧的西源龙塘江汇合后称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门前与黄柏江、川江三江汇合后称大溶江,流至溶江镇附近与灵河(灵渠南渠)汇合后始称漓江。漓江自此而南流,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止,起止地理坐标在(E 110°18′~111°18′、N 25°59′~23°23′)之间。 漓江南流,先在兴安县溶江镇廖家附近纳西北来的小溶江,即入灵川县溶流,并在灵川县三街镇附近先后汇入西北来的路江及东来的淦江,至灵川与桂林市接壤处定江镇大面圩附近纳西北来的大支流甘棠江。 漓江过灵川县秦家后进入桂林市郊区大河乡四联村,由此向南穿过桂林市区(桂林市段长49.3 km),在桂林市区段汇入的主要支流有:主流于象鼻山北麓汇入漓江,部分水流在雉山萝卜洲处注入漓江的桃花江;于斗鸡山北麓注入漓江

的南溪;于穿山西南麓汇入漓江的小东江;于萝卜洲南端注入漓江的宁远河;于花桥汇于小东江注入漓江的灵剑溪;在柘木镇胡子岩附近接西南来连接会仙湿地及相思江的合流形成的良丰江。此外,由于漓江地处岩溶地区的独特岩溶富水特性,漓江周边富集的大量地下水以各种泉、潭、井、地下河的形式出露补给漓江,著名的有如白龙泉、冠岩地下河等。 漓江出桂林市区继续南流,于大圩镇附近先后纳入东北来的牛河、马河及东来的潮田河,在草坪乡冠岩处入阳朔县,并在兴坪镇汇入大源河及胡家园河的合流,继续南流至阳朔大桥下的田家河纳入西来的遇龙河及金宝河的合流,再至福利镇汇入东来的福利河,经福兴进入平乐县,先在南洲接西来的荔浦河,后在县城恭城河口汇合北来的恭城河,漓江亦以此为终点,全长164 km,总流域面积6050km2。平乐镇以下江段称桂江,续续南流至梧州汇入西江、珠江,最后汇入南海。 2.漓江的地质地貌 漓江的地质地貌主要有如下特点: 2.1 典型的岩溶地质地貌区。 漓江流域形状为长形多支流河系,整个流域在地貌学上属于典型的岩溶地貌,广泛裸露古生代纯质厚层的碳酸盐岩,由于地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多次构造运动,使其具有纵横交织的断层裂隙,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流域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诸多的地下溶洞和地下河。自桂林至阳朔之间河段,是广西东北部岩溶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此段漓江沿岩溶峰林峰丛地貌依山而转,蜿蜒于万点奇蜂之间,碧水萦回,奇峰夹岸,形成景致最迷人的峡谷,江中多洲,岸边多滩,乱石遏流,浪回波伏,尤以草坪、杨堤、兴坪为胜。 2.2 沙石河道,常年长有水草,滩潭众多。 漓江河床地质结构是中盆系以后的碳酸盐建造,溶岩已发展到峰林期,尤其是桂林至阳朔段系石灰岩岩溶较发育地区,河道由砂、卵石组成,以沙石为多,

最新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 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地理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地理研究报告

地理研究报告 一研究动机 近年来重大泥石流山体滑坡之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例如2008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2008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2亿元。 二研究的目的 让人知道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学会去避免这种灾害,即使发生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学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研究方法 上网调查或者问专家。 四研究内容 1产生原因:地震是因为板块移动,地震可以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山上植被减少也会增加滑坡和泥石流的风险。 2两类灾害的区别:我觉得首先要明确堆积体的规模,然后要清楚其组成部分,了解周围岩土体的成分,然后再根据这些堆积体的性质来确定比较清楚。一般来说,滑坡的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而泥石流堆积体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来源更广更远,可以把大部分这种堆积物排查。例如本地岩石是砂岩,而堆积物里有花岗岩碎块,可以初步断定是泥石流堆积体及冰川堆积体物质。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沟谷上游比较开阔,坡度较缓,这样产汇流面积大,并且有利于松散堆积物的堆积。而滑坡体主要看坡度、后缘和植被等。 3分布的地域:山区 4治理方法: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①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②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③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一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④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一一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①水

中学地理课堂调研报告

中学地理调研汇报 根据教体局要求,为了深入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备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引导青年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艺术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教学能手,初中段于2017年12月12-15日分别在**初中、**初中、**中学进行了本学年的初中地理学科优质课达标展示活动;高中段于2017年10月1日-12月19日进行了课堂展示活动。 本轮初中地理学科展示的原则:1.异校授课,陌生环境体现公平原则;2.讲授本年级上册教材,每位教师都已经熟悉过;3.同课异构,集学校集体之智慧,展示学校教研组风格;4.聘任常年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地理行家担任评委,更客观,更科学评价课堂;5.评委评价全面,按细目分工、专项评价,推动了教学评价向专业化、细致化发展。 教学情况反馈 优点: 1.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从课前提问和课堂中提问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答对率较高。 2.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较好,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积极,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去思考。 3.教师都使用了导学案,使课堂学习效率提高。

4.教师课件制作精美。**初中的***老师、**中学的***等老师课件精致,自己制图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大大降低了课堂难度,参会教师给与了高度的赞誉,课后纷纷主动上台拷贝课件。 5.教师在课堂上补充乡土地理案例的意识逐渐增强。乡土地理案例能够增加学生的认可度,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适当补充乡土地理案例,会提高课堂效率。 缺点: 1.学习目标制定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目标制定与课程标准的所要求的数量不够、有遗漏现象;制定的学习目标描述笼统、不具体,仍然使用“掌握、了解、学会”等词语,缺乏操作的具体标准,没有可衡量的尺度;学习目标制定学习后达到的程度过于低,过于简单。 2.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导致后续学习的障碍。 3.当堂训练后缺乏必要的纠正过程,只评价对错,而不去纠正对错。 4.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混淆,要求上复习课,但仍有大部分教师,以授课的教学目标在重复教学活动。 5.训练习题后缺少画龙点睛之笔,不能上升到分析方法、答题方法总结上来,只是就题讲题,讲完不总结不归纳,讲下一习题。 6.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不自信,不敢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按照自己学情重新组合。 7.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地图,不能在图上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建议

有关地理调查报告

有关地理调查报告 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调查时间: 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 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 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 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 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xx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8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陈邦杰 班级:09级一班 学号:09009110110 专业:地理科学 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 学校:南阳师范学院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日期:2011年月10日 目录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月3日至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化相互交融。桐柏资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宝库县”。已探明矿藏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属于秦岭——大别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通过半年的下乡听课和与地理教师座谈,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的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把握主方向,要收放有度,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争取做到“控而不死,活而不乱”。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活化、优化课堂的途径。只有在夯实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材处理 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删去了一些难点、繁点,而相应地增加了大量的活动题和资料。但在教材处理上,对于需要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资料或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不提,避而不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合理整合教材、发掘教学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就直接叫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回去多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课堂上大部分不动口、不动脑,只动手记下教师讲的重点,在课本上划下教师讲过的内容,在课后机械般地做大量的练习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故学生在考完地理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2、教学方法 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评价 现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