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选修湘教版旅游地理3.2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选修湘教版旅游地理3.2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选修湘教版旅游地理3.2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选修湘教版旅游地理3.2旅游资源评价教学设计

灵丘一中展示课设计方案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湘教版.doc

旅游地理 [考纲展示]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8.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和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6页 考点一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经典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

坏景区环境等。 1.概念及特性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其内涵及特性如图所示: 2.旅游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 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旅游和GDP发展指标 年份 项目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 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 201.0 7 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均旅游收入(元) 17.0 30.0 170.0 612.8 2 033.3 4 916.7

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4]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 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 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 ※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 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 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 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 低了旅游质量 4.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4]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第二章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 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选修三_旅游地理_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选修三旅游地理(湘教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 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 平遥古城、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5、分布:

《旅游地理》全套详细教案(新人教)

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 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及旅游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闲暇时间等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等的影响。 2.学会从多种渠道收集旅游地的信息,包括旅游地的资源特色、时空可达性、旅游接待设施和条件及旅游费用等。 3.了解普通旅游者在选择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4.应用自己已掌握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对旅游安全的影响,并了解应该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保障旅游安全 难点:选择不同旅游地和旅游线路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图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与联系实际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一)旅游者的主观愿望 从主观上来说,个人的兴趣(旅游动机)和爱好(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线路、旅游内容等的选择都会不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如观光、考察和研究、会议和商务活动、宗教朝拜、疗养和健身、学习、娱乐、探亲访友、购物等。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和复杂,主要有:消遣娱乐、追新求奇、考察研究、会议、商务活动、宗教膜拜、疗养健身、学习、探亲访友、购物观光等。 讨论:(1)旅游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1)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大众媒介的宣传广告、口碑等)的强烈影响。 (2)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旅游动机还会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不断变化的信息、旅游价格等而不断更新。 2.旅游偏好 因为性别、年龄、心理、兴趣、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结构、常住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而喜欢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旅游活动,因而对旅游线路的选择也有差异,这就是旅游偏好。

湘教版选修三《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 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

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 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 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4、形成: 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 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 (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 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

高中地理_旅游地理教案_湘教版选修3全部教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 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 [教学难点]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著名旅行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概述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旅游的概念 【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思考】星期天到剧院看戏、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是不是旅游? 【点拨】星期天到剧院看戏没有离开常住地,因此不属于旅游;家在湖南的张明到广东东莞打工,离开常住地的目的是务工,而旅游活动是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的,因此也不属于旅游。 【板书】2.旅游活动三要素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2)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的,旅游

高中地理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学案湘教版

第二节旅游资源 1.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2.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区别。 3.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4.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阅读教材P6-P7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定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2)组成:具体的资源和抽象的资源。 (3)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相对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具有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4)历史文化属性:旅游资源多具有民族特色。 (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被消耗的资源,还趋于增值。 正误判断: (1)只要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事物就是旅游资源。( ) (2)娱乐中心属于抽象的旅游资源。( ) (3)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 【提示】(1)×要想成为旅游资源要具备两个条件: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实施旅游行为。 (2)×娱乐中心属于具体的旅游资源。 (3)√佛教名山中的山、水、植被属于自然景观,山上有众多佛教建筑属于文化景观。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阅读教材P7-P11,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类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山水组合景观、生物景观、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等。 3.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它通常分为三类: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风土民情。 4.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在该类景观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我国许多名山都属于这类旅游资源。 填空: (1)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中国的腾冲火山群属于________景观,壶口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属于______景观,自然保护区、天然动物园属于________景观,我国东北的“松花雪柳”、美国夏威夷海滨属于________。 (2)“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3)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提示】(1)地质地貌山水组合生物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2)物质景象组合(3)非消耗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合作探讨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与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省第2-3节【教学目标】 1.了解省概况 2.掌握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专题《旅游地理》教案(人教选修3)

《旅游地理》教案 任课教师:熊勇珍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第二课时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旅游地理教案(精选)

绪论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2,理解旅游及其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3、认识旅游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一节旅游活动与地理时空 一、旅游活动的时空发展 1.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旅行 2.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行 3.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二、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1841-1949年) 三、中国的现代旅游(1949年10月以后) (一)初创阶段(1949-1955) 新中国旅游业从早期的公费接待少量观光团,发展到组织华侨、港澳同胞自费回国观光、旅游、探亲。侨乡探亲旅游是初创阶段的主要旅游形式。 1954年4月15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外国人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 (二)开拓时期(1956-1966) 从1956年开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开拓阶段,它的标志是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三)停滞阶段(1967-1977)

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使刚刚起步的新中国旅游事业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处于历史上的萧条、停滞阶段。 (四)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这是中国旅游业具有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末的20几年,我国的旅游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旅游业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在整个发展时期,从1978年到现在这20多年中,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

选修三旅游地理1.1 现代旅游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 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现代旅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导思——点拨、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活动自古就有。根据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 (1)古代旅游: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时间:1840年~1950年 标志: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旅游地理培训教案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旅游地理培训教案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旅游选修模块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其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消闲、求知、健身类。 (2)地质地貌景观:①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猴子观海)、衡山、普陀山(海上),典型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物。②砂岩景观:红色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赤壁地貌—丹霞地貌。“碧水丹山”赞美福建武夷山。 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非凡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在内容上: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在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3).在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4).在组成上: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是多样的,孤立的要素很难有吸引力,多要素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1)、碉楼简介: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 (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和保护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的设计 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 、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域性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向差异 (2 )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向差异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旅游地理全套教案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旅游地理》全套教案(人教选修3)-精品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三、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重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本讲难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旅游规划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核心)、购、娱 二、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3)促进文化交流。 3.影响区域环境 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旅游资源的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①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大多数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 作用: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方面的旅游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2)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3)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4)永续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经典例题1](2006年天津高考)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湘教版旅游地理基础训练单元测试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习题-湘教版旅游地理基础训练单元测试答案. 湘教版旅游地理基础训练单元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

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答AACABDDB CD 题11121314151617181920 AAAADCCBCA答题21222324252627282930 C DCDD答ACB DD 31、(1)、甲(2)、乙乙地位于山脊的西南,从乙到城关、长城及对面的山脊均无障碍阻挡视线。(3)、居庸关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位于北京北部,市场距离近,经济价值高;交通通达性好,在景区的开发中,要注意保护景区环境;提高景区接待能力;设计合理的开发规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32、(1)、亚热带季风自然藏族美学(2)、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等。(3)、对游客进行限

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限 2 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33、(1)、C (2)、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瘟疫、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乱和经济危机(3)、春季北南京杭运(4)、

BC 34、(1)、A处:①纬度较低(基本上在28°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谷相间且南北纵列分布,十分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进入(或有利于西南季风的伸入),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 ②B城虽纬度低,但夏季海拔偏高,又是雨季,云量多,降水多而不热;冬季纬度低又加上在单一暖气团的控制下(或处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多晴朗天气。 (2)、C虽处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终年暖热,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进而形成热带季雨林环境。 (3)、喀斯特亚欧印度洋 3 第二章测试一、选择题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 学期教学方案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授课人:马广营 班级:07旅游管理班 学期:09-10上学期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一、课程说明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 第1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2章旅游资源(2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 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旅游开发(3学时) 教学内容: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 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 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 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 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 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 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 教学难点: 我国的旅游开发。

2021届湘教版地理教师文档-选修三-旅游地理-含解析

[考纲展示]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3.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5.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6.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7.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8.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和保护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6页 考点一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经典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 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淡季游客少,会造成景区旅游设施闲置,降低旅游收入;旺季游客集中,容易破坏景区环境等。 1.概念及特性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其内涵及特性如图所示: 拉动经济发展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 繁荣①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②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③促进文化交流 影响区域环境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年份 项目 1989 1991 1995 1999 2003 2006 游客量(万人) 56.6 126.1 160.0 327.4 759.6 1 676.0 旅游收入(百万元) 24.9 44.4 256.8 946.2 3 201.0 7 938.0 游客人均花费(元) 44.1 35.2 160.5 289.0 421.4 473.6 人均旅游收入(元) 17.0 30.0 170.0 612.8 2 033.3 4 916.7 GDP (亿元) 10.83 13.44 33.35 53.76 82.51 127.54 (2)下列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B.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 C.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 D.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