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了解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了解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通过对波兰、法国迅速溃败原因的了解,汲取历史教

重点:西欧战役;不列颠之战

,法国败亡的英勇

本课学习的主要问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法国的沦陷及原因;战争初期的几次重要战役的概况等。学习本课注意知识前后联系,回忆第一单元相关知识,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同时结合本课史实,综合归纳本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局、战术方面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

我们应该如何去评价二战前,苏德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什么?在初期阶段,战争的情况是如何的?

【讲授新课】

经过局部战争时期的积累,法西斯国家积极准备世界大战,为了防止英法与苏联结成同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展开了怎么样的外交活动?结果如何?

一、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问题探究】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1、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2、历史原因:《凡尔赛和约》中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

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3、经验教训:侵占波兰,一旦同西方发生冲突,就可以消除东西两线作战的威胁。若果向东进攻苏联,也必须以波兰为前哨阵地;

4、经济因素:波兰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粮食和劳动力。

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特勒在吞并奥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立即把侵略矛头指向已被其三面包围的波兰。

【问题探究】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1、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2、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

3、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

4、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

二、法国沦陷

二战全面爆发以后,英法继续推向绥靖政策,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出现了所谓“奇怪战争”“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恶果是波兰沦陷后,丹麦、挪威荷、比、卢等国相继沦陷,法国投降(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第4军的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1940年6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签署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福熙车厢里,法国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周内使一败涂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法国沦陷后,法国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为祖

国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

【问题探究】法国迅速亡国的原因

1、军事理论落后,根本没有跳出一战中阵地战、防御战的圈子,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

2、无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技术和战术思想的进步,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术熟视无睹。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沮丧,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进攻西线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舆论大哗,张伯伦政府受到猛烈抨击,立即垮台。一贯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路线的丘吉尔组成新政府。5月13日,他在下院发表演说,表明他对英国的忠诚和把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三、“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到拒绝后,发动以空战为主的“不列颠战役”,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民毫不屈服,英勇反击,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计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德国开始把战争的重点转向苏联。

【问题探究】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英国方面:

1、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空军处于优势,但他在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探究延伸】不列颠之战什么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四、北非战场(阅读)

(一)北非战场的开辟

(二)埃塞俄比亚复国

(三)北非战场的拉锯战

【探究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教训和启示呢?

1、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在建设国防安全方面,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更要注意吸收最新的战术战略思想,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民族团结,同仇敌忾,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是取得抗击侵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3、战争是残酷的,是反人类的,避免战争,珍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4、由帝国主义国家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利益妥协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秩序是不稳定的,

也不可能带来持久的和平。

【课堂小结】

战争不一定都是罪恶的,和平的维护不能转变成对不正义势力的一种纵容。在法西斯势力扩张的情况之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弱小国家来维护所谓的和平的绥靖政策,壮大了法西斯势力,从而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给本身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耻辱。

正确认识和对待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才能让我们真正得到人民所需的真正和平。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 育》word教案 教学建议 1.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教学,建议在学生已有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图解等进行讲述。对学生没学习过的精子的变形、卵泡的形成、卵子成熟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场所及时刻等有关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以使学生对精子和卵子发生的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讲述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将概念灌输给学生。例如,让学生自己比较出精子与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总结出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2.关于受精作用的过程的讲解,建议结合下图进行 结合此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时,能够据图设置问题串,关心学生明白得这一抽象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概念太多,借助模式图,“透亮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就能在明白得的基础上把握。 3.关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教材删繁就简地讲述了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及胚层分化→胎儿雏形形成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重要特点。其中重点讲述了与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紧密相关的桑椹胚细胞的全能性、囊胚中具有分化能力的内细胞团。这些内容为本专题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录像、动画或图片等进行讲述,以增强直观性。 参考资料 哺乳动物卵巢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位于雌性动物的腹腔,左、右各有一个,多为椭圆状或圆球状。其形状、大小和结构因种类、年龄和生理状态而异。卵巢由实质部和被膜构成。实质部又分为皮质部和髓质部。皮质部靠近被膜,其中储存大量的原始卵泡和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和卵泡的续产物,要紧包括:黄体、白体和闭锁卵泡等。卵巢的髓质部位于卵巢的中间部位,含有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卵巢中有卵泡,每个卵泡中有一个卵母细胞。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在排卵前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哺乳动物卵巢结构模式图 卵巢的要紧功能有两个,其一是储备卵泡,排出卵子;其二是产生与生殖有关的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基本工具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1.分布:原核生物 2.作用: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 进行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 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 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 (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 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作用:将DNA连接起来 (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 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 (2)可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中进行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 质粒:双链环状DNA分子,最常用,要人工改造 二。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2.获取方法(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基因组文库,部分基因文库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3)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基因小,核苷酸序列已知(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 1.目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一代 (2)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结构: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复制原点 **启动子: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 **终止子: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目的基因。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 维持稳定和表达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 (3)花粉管通道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 **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的检测 (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法 **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接种实验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动物、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 (1)植物:提高抗逆性、改良品质、生产药物; (2)动物:品种改良、建立生物反应器、器官移植; 2.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 3.基因治疗(1)概念: (2)方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 四.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理论推测,人工合成 2.基因工程,蛋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全套教案复件 生态工程实例复习

学习指导案 课题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授课时间 课型复习主备人 教材分析生态工程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拓展和加深,注意和必修三相联系。学情基础分析及预 习导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应让学生复习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实例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实例 教具准备学案课件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激发兴趣 构建知识体系 重点剖析以总 结的 形式 对本 节课 内容 先提 出一 个大 概, 诱发 学生 深思 以及 学习 的兴 趣。 以实 例引 入, 引发 学生 讨论 15 10

学习内容学习 形式教师 指导 时 间 1.如右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 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 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两种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右图是某一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如图所示的 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从质量考虑,若要生产2 kg鸡肉,最多需要 消耗农作物共计_____________kg。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但在种植大豆时不施氮肥,仍能旺盛生长,其原因是_ (5)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沼气池中常有一种刺激性的臭气,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细菌的作用可将臭气除去,并能形成_____________被植物吸收。 其它习题重点 练习 引导 纠错 20 当堂检测略 作业布置基础作业:学案提高作业:金版教程板书设计一、生态工程实例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最新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以学习专题方式来呈现。即基因工程、克隆技术(本教材改为细胞工程,内容标准不变)、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尽管前四个专题存在互相联系与渗透的关系,但仍各自作为独立的专题来学习。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活动建议部分,只能加强,不应削弱。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2 新选修3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L.R.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阅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以此为鉴,鼓励学生为当地植树造林设计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引用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教师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创新设计》电子教案学案3-1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时间:30分钟) 考查点一晶体与非晶体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晶体、非晶体均具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微粒在空间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B项错误;晶体所具有的规则几何外形、各向异性是其内 微粒规律性排列的外部反映。有些人工加工而成的固体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A项错误,C项正确;晶体具有固 定的熔点而非晶体不具有固定的熔点,D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晶体

B.水玻璃在空气中不可能变浑浊 C.水泥在空气和水中硬化 D.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玻璃 解析玻璃是由Na2SiO3、CaSiO3和SiO2熔合成的混合物,是玻璃体不是晶体,故A项错;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反应:Na2SiO3 +CO2+H2O===Na2CO3+H2SiO3↓,故B项错;水泥的硬化是水泥的重要性质,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故C项正确;制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石英而不是玻璃,故D项错。 答案 C 3.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 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 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 解析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 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C选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 答案 B 4.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是晶体②a是非晶体③b是晶体④b是非晶体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由图a来分析,中间有一段温度不变但一直在吸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020年4月16日磨课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细胞工程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⑶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三、流程 1、小结植物细胞工程涉及的技术,让学生回顾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 2、探究一:动物细胞的融合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四人一组,探讨交流。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细胞融合? 4)、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吗? 3、探究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1)、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什么?抗体是从何来的?

2)、B淋巴细胞有什么特点? 3)、若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如何做呢? 4)、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5)、小结以下内容: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功能。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增殖的特性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将两种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 4、探究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同时提出问题,教师展示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如何获得B淋巴细胞? 2)、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型)? 3)、选择杂交瘤细胞的两步筛选的目的各是什么? 4)、如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及克隆化培养?(教师讲解为主) 5、探究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回答,多媒体展示问题 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有哪些? 2)、生物导弹的组成及优点 四、二次备课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1小节)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一般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2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乘以n平方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2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 能量由低到高 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 K L M N O ……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最新生物选修3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二生物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生物虽然是理科学生的必考科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牢,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以往的知识内容,经常出现漠然的状态;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不过,由于已经是高二下学期,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加之又是会考,虽然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最少,但多数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有所增强;在课堂上能与老师互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 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 1.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的惟一依据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本模块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有若干重要方面是必须遵循的。它们是: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用行为动词表述)应予遵循。五个专题合起来,具体内容标准为17项。即在知识性目标上以了解水平为主;在情感性目标上以经历(感受)水平为主;技能性目标体现在活动建议中,主要是参观、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专题综述等。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内容均属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已经很深了,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是在贯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上述三方面的原则要求下,突出以下各点: (1)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领域。作为教学内容,不易把握好分寸。为做到基本原理准确,实例可靠,技术方法相对全面,教师要不断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备课组的集体合作。 (2)斟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格局教学内容适用性的“度”,可以适当的增减或调整。 (3)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这里的有序性,主要指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有序性。由于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似不可能在各专题间寻求其系统和有序,主要体现于每一专题中各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 尽可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对本模块的相关知识进行多反面的搜集和查阅,不希望本模块的学习变为教师讲解的单一

生物选修3电子教案模板

(1)了解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2)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操作程序。(3) 运用所学的DNA重组技术,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 (1)用类比的方法比较基因工程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2 )通过模拟 制作充足DNA分子模型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 (1)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比较判断推理分 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具备能利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程序及应用。 1 ?限制酶和运载体的作用。 2 ?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 细胞的途径。3 ?基因工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 .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3 .为什么生物界的 各种生物间的性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表达的? 5 .各种生物的 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那么,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使原来本身没有某一性状的生物而具有 某个特定的性状呢?6.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教师举例:1.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2.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 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3 .人的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浓度教师提问:以上几种生物各有其特 定的性状,这些性状都是基因特异性表达的结果。 但是人类能不能改造基因呢? 二、讲授新课 1.基因工程的概念: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 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3章第1节教案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定: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 2、学会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晶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过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知道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可以是离子、原子或分子。又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面我们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 [讲述]:像上面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排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

固体,本身原子排列杂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一起来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晶体与非晶体 [板书]: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异? [回答]: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讲解]: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只是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异呢? [投影]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板书]:自范性:晶体能自发性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释]:所谓自范性即“自发”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不能下泻。[板书]:注意:自范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晶体的生长速率适当。 [投影]:通过影片播放出,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那么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用上述的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 [板书]:2、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原子的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案(最新整理)

选修三 专题5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教学建议 1.课时数:本节教学建议用2课时。 2.课时侧重点: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3.教学策略 新课的引入可采取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教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1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 《科技探索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发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交流。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举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这部分教材着力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必须推行“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想,但没有给这两个词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媒体中可以接触到这些词,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其含义。L.R.布朗的一段话,寓意深刻,希望教师能阅读一些有关的参考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由于前四个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模块中学习过的内容,建议在教学时,用案例引出对原理的学习,再利用原理分析讨论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例如,从植树造林中出现的不注意多样性的问题,引出对物种多样性原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阅读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以此为鉴,鼓励学生为当地植树造林设计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引用的实例是我国古代“无废弃物农业”,

高中生物选修三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五部分。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由于本模块所涉及的领域属于高科技的内容,技术复杂且进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介绍各种生物技术时,更侧重技术的生物学原理。关于各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则从简,不做重点,只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 二、教学方法及措施 教学方法以讲授、启发、探究、讨论、小组合作及引导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练习撰写综述报告等。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1.认真研读课标,把握难度要求。2.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把握好基础性,避免教学变成泛泛的科普介绍或资料的搜集和浏览活动。本模块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胚胎工程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基本原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重视图片和流程图的学习,多问学生为什么,加强理解和记忆。4.注重形成网络化和结构化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上课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4、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