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文概述-Mr-Doherty-Builds-His-Dream-Life

课文概述-Mr-Doherty-Builds-His-Dream-Life

小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转载) 令狐采学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我结合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这个和写事文章差不多,如我教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在听了教研活动的课后,我就是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的,结果效果很好。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 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从中也让我明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还是要步步引导孩子们学会这一概括的方法,面对学生们的不完整概括时,不能操之过急,以教师的思路帮助孩子们概括,这样的教学很片面,孩子们只能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不能培养起这一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也就是失败的。因为,课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

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训练题

阅读训练之概括主要内容 一、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一)、题目扩充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 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概括主要内容的格式: A:写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感情? 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C:描景:本文通过写某地方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 D: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二、实战演练 船王和儿子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他是惟一的继承人。船王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独生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出海。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还有他的船。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教案 教案目标: 1.回顾、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灵活运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做到语言通顺、完整、简洁。 教案重、难点: 灵活运用方法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案准备: 1.课前印发阅读材料《换伞》。 2.课前自主复习,填写表格,小组交流。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晰目标 1.我们一起学过了许多文章,也做过许多篇阅读。那么老师想问你们,学习一篇文章,一般有哪些要求?或者说阅读考试中有哪些类型的题目。 预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的含义理解词语 体会作者的感情,谈感受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2.弄懂了这些问题,才能闻到墨香,才能读出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意韵,才能为我所用。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回顾方法,提炼要求 师: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力的题目在阅读中经常会考到。 有这样的一篇阅读是《征服》,第二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两位同学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为什么? (1)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劫持了一位孕妇,在孕妇快要生孩子的时候被生命征服,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劫犯情急之下劫持了一位孕妇,孕妇因为极度惊吓马上要生产,劫犯在漫长无期的牢狱之灾和一条即将出生的生命之间,选择了后者,他举手投降,警察抓住了他。但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这个劫犯说自己是个医生,他得到警察的允许成功帮孕妇接生,拯救了孕妇和孩子。 引导学生说出简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仅只是简洁,还要做到语言(生:通顺) 事情还要说(生:完整) 小结:通顺、完整、简洁(板书) 三.小组合作,自主归纳 过渡:怎样才能完整、通顺而又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你们知道哪些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出示:题目拓展法段意合并法六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考点解说 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写什么”。在考题中,可以要求概括全文的内容,也会考查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从全文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大致内容”等词语。叙事文大致概括出六要素的内容;写人文概括出人物的主要表现,是怎样的人;状物文一般概括出形、色、大小、用途及与人的关系;写景文概括出怎样的景物。 从某一部分来看,题目中常常出现“为什么”“如何”“怎样”“哪些”等词语,需要联系上下文总结归纳。 主要内容的表达须完整、明确、简洁。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步骤: (1)浏览全文,确定题材; (2)找出写作对象; (3)联系全文,选择概括方法; (4)组织语言,谁(写作对象)做了什么或谁(写作对象)怎么样。 2.乌鸦是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答题步骤: (1)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选择合适的概括方法; (3)组织语言,运用关联词联接。

同学们在概括归纳内容时有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课文内容了。二是概括时分不清哪些该删,哪些该留。 三是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

雪 鲁迅 ①……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段落大意的概括。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1)浏览②、③段; (2)找出写作对象,第2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孩子们,第3自然段的写作对象是雪罗汉; (3)联系全文,选择要素串联法;找出人物、时间、事件;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

课题:观潮 教材分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能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作的好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漫天卷地”等词语。 2.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朗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观。 教学难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谈话引题:同学们,身在厦门的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涨潮时的海水是什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钱塘江的大潮 2.资料展示:(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设疑: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说,教师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通过阅读,说说你觉得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本课字词。检查预习作业中的生字抄写。 (1)同桌互查生字的读音。 (2)集体交流课前大部分同学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重点指导难写难记的生字。 (多音字:“颤动”的“颤”在文中读chàn;“闷雷”的“闷”在文中读mèn;“薄雾”的“薄”在文中读bó;“镇、逐、涨”读翘舌音。“昂首”的“昂”、“横贯”的“贯”要注意笔画的写法。) 3.请同学们拿出水笔,坐端正,练习写各描3个、写2个字。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4.交流自读收获,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 5.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二部分(3、4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聚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文以形绿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王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只有把提在义的内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果文才能达到精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呢?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几点:1、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维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课题扩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在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以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护患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石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球自双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根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 (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 (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突出重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转载) 一、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一课,见课本语文园地八。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篇课文主要写了桂林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如《桥》一文:时间是下着大雨的黎明,地点是木桥前,人物是老支书,事件是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下着大雨的黎明,在木桥前老支书不顾自己的儿子舍身救群众的事。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议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尝花生,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情形。 六、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如《草船借箭》提出下面问题:①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在什么情况下借箭的?②他们是怎么借的?③结果怎样?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浅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师,要特别抓好这一能力的训练,既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还要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形式的概括 (一)叙事类文章,不拘一格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是小学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抓好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就差不多是抓好了整个小学阶段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1. 理清思路,提取要素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显然,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而叙述性文章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四个要素。其中事情又由起因、经过、结果组成。在概括这类文章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这样的句式,通过提取主要信息来概括主要内容。 例如:人教版五(下)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春秋末期,地点是楚国,人物是齐国大夫晏子、楚王,事件是在晏子出使楚国期间,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聪明回击。把这四要素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 维护了国家尊严。 2. 串联情节,标题概括 情节是记叙文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情节便不能称为记叙文。而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必然要有“波澜”,也就是起伏的情节。因此,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情节进行概括,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标题概括法。巧用标题概

括,可以更好地梳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一目了然,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概括。 3. 巧用词语,辐射感知 文章由句子组成,句子则由一个个词语所组成。词语的出示既可以作为初读环节中字音、字形、字义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一个媒介。 ①以一个词语辐射 温州市小语教研员曹鸿飞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时,通过“按图索骥”这个词语的理解,用一句话“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引申出课文内容,以一点辐射到全文,真可谓是妙举。 ②以一串词语辐射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上过四(下)的一篇课文《普罗米修斯》,老师在字词检查关的第二次出示了这样一组词: 在纠正学生字音后,徐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这四个神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通过人物关系的箭头标示,再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降低了概括的难度,也实现了词语的活用。 (二)说明性文章,善用表格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说的是什么事物、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说明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然后进行概括。对于这类文章,运用表格进行概括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文言类的小古文,巧借题目 文言类小古文,语言凝练。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善于借助题目,从题目着手,进行扩展。 人教版六(下)第一组课文中有一篇文言文是《两小儿辩日》,概括这 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根据题目,教师问:辩是什么意思?谁和谁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各自执什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分析

《观潮》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写作方法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教学建议 1.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

小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转载) 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我结合 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这个和写事文章差不多,如我教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在听了教研活动的课后,我就是按照这个方法来进行的,结果效果很好。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问题回答法。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直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维时常跳跃,总是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内容,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总是一半一半,很是不完整,要是面对长篇大论的文章,那可真是难为死它们了,不要说是10来岁的小孩,就是成人也会感觉有些吃力。但是,每一种知识的获得必有其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写事文章我总结如下: 概括文章首先要知道主人公是谁,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结果怎样了?这一思路展开,同时语言也要围绕主人公进行表述,详写的事情一定要表达具体,略写的部分用一个短语或是简单的话简明概括就行了。大致知道了这样的概括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再稍加对此法进行补充巩固,不断的完善孩子们的这一学习能力,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孩子们能较好的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从中也让我明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还是要步步引导孩子们学会这一概括的方法,面对学生们的不完整概括时,不能操之过急,以教师的思路帮助孩子们概括,这样的教学很片面,孩子们只能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不能培养起这一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也就是失败的。因为,课堂中的教学必须要培养起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同时,要让孩子们从文中自行地进行归纳,教师只是通过到位的引导,使孩子们明白其中的学习方法,逐渐培养形成自有效的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概括段意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 (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

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扩充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相关文档: ?主要内容概括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 ?小学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方法 ?申论概括主要内容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答题方法 ?概括段落主要内容方法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5587390.html,/

小学中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语文中段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概括能力,也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中段学习的一个重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缩不短。2、该不该删。3、抓不住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1、借助题目。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比如《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发现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抓住关键词“启示”,学生可以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并把它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夜空中航行。再比如《飞夺泸定桥》这一课中,课题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课上可以随机梳理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如何?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的援军争速度,抢先赶到卢沟桥,并于敌人激烈搏斗,夺取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2、要素归纳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四年级的课文《中

彩那天》,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而父亲还车是故事的结果。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为: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奔驰轿车,他不知道该不该还车,在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的考验后,他最终把车换给了库伯。 3、摘录主要句子。 有的文章结构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比如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文章总起第一段写了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的段落分别写了各个景点的特点,最后一段写了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总分总”的结构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4、合并段意。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比如三年级课文《和时间赛跑》,文章一至五段主要讲了我沉浸在外祖母去世的悲痛中,爸爸告诉我时间过去了,所有的事物就不会再回来。六到七段讲了我通过观察太阳落山、鸟儿飞行明白爸爸所说的道理。第八段讲了我与时间赛跑,九段十段讲了我与时间赛跑受益无穷。综合每段段意,我们可以归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因外祖母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 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 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 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 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蒸笼)lǒnɡ(笼罩、笼络) 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mèn(烦闷、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lónɡ(隆隆、兴隆) 观:ɡuān(观看、奇观)ɡuàn(道观、白云观) 薄:bó(薄弱、单薄、薄雾)báo(薄纸、薄片、薄纸)bò(薄荷)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五年级阅读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完美)

教学内容:1、记叙文的文学常识 2、概括题的三种主要题型 重点和难点:1、注意区分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 2、学会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记叙文基础知识 1、记叙文分类: (what + why) 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写景文章顺序: 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阅读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 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议论: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 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主要题型: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小标题 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小学 四年级语文第12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12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点精讲,标题加粗,正文宋体5号,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概括方法:人物 + 事件 + 结果 + 主旨

1、把握文章六要素是什么。 2、利用六要素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⑴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些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⑵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⑶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酷热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了,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

⑷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给我极大的恐惧,但是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⑸夏日里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位追我而来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了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亲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出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绿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⑹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⑺在夏日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失去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⑻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⑼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⑽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⑾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跑西忙,我会时不时地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因饥渴难耐偷拿人家西瓜,而被一个看瓜老人追赶,终被追上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