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十九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2020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主题十九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备用题库)模拟试题

主题十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题组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2018江西,11,2分)“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

A.亚历山大东征

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及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屠杀”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发起的,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排除D项。

2.(2018四川成都,19,2分)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 A A项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著名战役;B、C、D三项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A项正确。

3.(2018云南,21,2分)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卷入大战

答案 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以德国

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排除A项;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B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伤亡,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排除C项。

4.(2017河南,16,1分)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战争减少就业机会

C.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答案 C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战期间,连妇女都去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战争波及更多的人。故选C。

5.(2017安徽,9,2分)“大多数德国人相信,战争在圣诞节前就会结束。但由于机枪、毒气、坦克在战争中相继应用,因此战争远没有人们预计的那样顺利。至年底,德国在东西两线都陷入焦灼对峙的状态。”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普法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机枪、毒气、坦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故选C。

6.(2016湖北黄冈,13,2分)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该事件成了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

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

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答案 B 由个人突发行为造成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从而给世界带来了灾难,这一事件说明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构成威胁。故选B项。

7.(2016广东,21,3分)1915年初,俄国军医沃伊托洛夫斯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说:“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士兵对战争漠不关心

B.士兵不惧怕死亡

C.战争使士兵丧失了人格和尊严

D.战争使士兵斗志昂扬

答案 C 据题干信息“1915年初”“军医”等,联系所学可知,“战争”指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战争使我们不断地贬低人的身份和尊严,只留下动物的本能”可知,一战的残酷性使士兵丧失了人格和尊严。故选C。

8.(2016山东烟台,21,2分)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答案 A 材料中提到“一百多年前”的战争,B、C、D三项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距今约七十多年,与材料不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且今年是凡尔登战役爆发100周年(1916—2016年),故选A项。

9.(2017江苏南京,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西洋两岸部分国家工业产量比例示意图(摘编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欧洲的许多工业区都已遭到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般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全球通史》材料三由于二战后长期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深陷侵越战争而不能自拔,美国国力的鼎盛时期到60年代末终于告一段落。巨额的战争费用,使财政赤字逐年扩大。……依赖

美国援助和扶持的……日本经过高速发展,到70年代初,已一跃而为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请回答:

(1)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何时开始的?据材料一,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首发领先和后来居上的国家。(4分)

(2)据材料二,分别概述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导致这些状况的共同因素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出美国推行的“扩张政策”的三个具体表现。据材料三,归纳其影响。(5分)

(4)推断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重心的去向。(1分)

答案(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英国;美国。(4分)

(2)欧洲经济遭到破坏;美国经济发展迅猛。第一次世界大战。(3分)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等。削弱了美国国力;利于日本经济发展。(5分)

(4)转向太平洋地区等。(1分)

解析第(1)问,通过识记基础知识和识读示意图即可回答。第(2)问,阅读材料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欧洲的许多工业都已遭到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发展起来”可归纳出欧洲和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导致这些状况的共同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问,抓住材料三中的“二战后”可判断出美国推行的“扩张政策”指的是冷战政策,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其表现;根据材料三中美国的情况和日本的发展情况来回答第二小问。第(4)问,根据关键信息“20世纪70年代以后”,联系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推断出世界经济重心转向太平洋地区等。

10.(2017重庆A,24,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进入1914年,人类从此开始了大屠杀的年代……过去的战争目标不但有限而且特定。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样,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对英德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而言,天边才是它们的界限。而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如果德国的愿望得逞,国势日衰的英国的地位自然更趋低落。因此,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霸权争夺战。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材料二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间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狄伯杰《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德等列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性后果?(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材料二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3分)

(3)对比上述两则材料后回答,“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何深远意义?(2分)

答案(1)目的:争夺世界霸权。(1分)后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1分)

(2)作用:联系中外,沟通东西;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2分)时代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1分)

(3)避免重蹈对抗、冲突的老路;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

解析(1)第一小问,由关键信息“它(列强)的野心没有尽头”“德国一心想取代英国国

际霸权和海洋王国的位置”,可知英德等列强进行一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作答即可。(2)要注意从材料中提炼答案。(3)从“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之路这一角度思考。

题组二十月革命和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2018山东青岛,37,1分)在工业方面,苏维埃国家仍然直接控制着重要的工业部门,但鼓励私人开设小规模的工厂,同时恢复经贸活动,扩大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下列各项与材料相关的是( )

A.《土地法令》

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B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商业方面废除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B正确。

2.(2018湖北黄冈,22,2分)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 D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与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吻合,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中“严重依赖外资”与史实不符;B、C两项观点从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出来。

3.(2018江苏南京,21,1分)“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

4.23亿普特低了很多。”这一变化,有助于( )

A.结束沙皇统治

B.恢复国民经济

C.实现农业集体化

D.防止生产过剩

答案 B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实现农业集体化无关,排除C项;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而不是防止生产过剩,排除D项。

4.(2018四川成都,20,2分)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答案 B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即史实陈述,A、C、D三项都属于史实陈述;而B项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属于史实评述,符合题意。因此B项正确。

5.(2018内蒙古包头,9,2分)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史实结论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A

济政策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

B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

C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乔夫政治改革

D 1991年苏联解体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答案 B 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因此A项错误。经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因此C项错误。苏联解体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不断利用北约来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D项错误。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因此答案为B项。

6.(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7,1分)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 )

A.应对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

B.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

C.引进外资恢复资本主义制度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答案 B 本题考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A属于苏俄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B是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当时仍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广大工人、农民的反对,政府面临严重经济与政治危机,为解决现实中新的困难和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C

说法明显错误;D属于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7.(2017江苏南京,21,1分)“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为摆脱这一困境,

苏维埃政府( )

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推广种植玉米

D.以政治改革为重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0年”“只及战前的13.8%”,可以判断出此困境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之后苏维埃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2017山东青岛,37,1分)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8

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总产

5 3 2 2 1

钢产量 5 5 4 3 2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 C 解答本题注意表格中的时间。这一时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得到了巨大发展,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上台后,逐渐放弃了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做法;赫鲁晓夫改革始于20世纪50年代。故本题答案为C。

9.(2017江苏苏州,18,1分)《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选B项。A、C两项都是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D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10.(2017江苏南京,20,1分)《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胜利”的重要代表是( )

A.玻利维亚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 C 材料中“无产阶级的胜利”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无产阶级革命取得的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是十月革命的重要成果,故C项符合题意。玻利维亚的独立属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成果,罗斯福新政是美国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采取的举措,故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11.(2016山东聊城,21,2分)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其间相隔约( )

A.30年

B.70年

C.90年

D.110年

答案 B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宣告诞生。两者时间相差大约为70年。因此,答案为B。

12.(2016山东东营,21,2分)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特许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道路

答案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阿曼德·哈默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得益于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因此,答案为B。

13.(2018辽宁沈阳,17,6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1 1848年,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图2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4月,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彼得格勒,于10月10日主持召开了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关于组织武装起义的决定。

图3 1917年11月7日晚,全副武装的工人、士兵和水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化为现实,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1)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4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图3与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1分)

(3)结合上述图文资料,请你谈谈理论对实践的作用。(1分)

答案(1)可从宣言名称、起草者(人)、会议内容、起义时间、进攻地点、起义结果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4分)

(2)十月革命。(1分)

(3)理论指导实践。(1分)

解析解答第(1)问时注意答题提示“图片及文字介绍”,据此写出获取的历史信息,答题时语言表述要清晰有条理。如:《共产党宣言》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列宁在1917年10月主持召开了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关于组织武装起义的决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是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起进攻的炮声后,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冬宫,取得了起义的胜利。第(2)问根据图中地名和文字介绍中起义的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结果“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判断出此事件是十月革命。第(3)问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再到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说明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4.(2017湖北黄冈,25,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 (19)

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二拿破仑当政时期,“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1814年,拿破仑退位。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于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共同依据。(1分)

(4)材料二、三中,法国两次对俄国(含苏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2分)

答案(1)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发展受阻)(2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同等给分,如果答封建统治和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给1分)

(2)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革命的法国(战争破坏了法国的经济,导致帝国的覆灭)。(2分,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同等给分)

(3)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1分)(或者一切从实际出发、当时社会实际的需要或现实的需要)(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同等给分)

(4)法国发动侵略战争(武装干涉别国内政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必将失败。(或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极力反抗)(1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同等给分) 俄国(苏俄)国家统一(国力强大)。[或人民团结一致反侵略(反干涉)](1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同等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阅读概括材料的能力,可以从材料中获得答案。第(2)问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战争断送了革命的法国;等等。第(3)问通过阅读材料可

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不同的背景下按实际需要实施或停止的。第(4)问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法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武装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必将失败;俄国(含苏俄)进行的是正义之战,国家统一,人民团结一致,集中一切力量抵抗侵略,必然能取得胜利。

题组三《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2018内蒙古包头,8,2分)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战后安排。这次和会( )

A.由苏美英三国操纵

B.力图遏制日本扩张

C.允许德国扩充军备

D.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答案 D 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操纵,因此A项错误。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没有遏制日本扩张,故B项错误。巴黎和会签署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

以限制德国军备等,因此C项错误。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因此答案为D 项。

2.(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18,1分)《凡尔赛和约》第一部分内容是《国联盟约》,国联的总部设在( )

A.日内瓦

B.巴黎

C.维也纳

D.纽约

答案 A 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凡尔赛和约》决定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机构——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3.(2017湖南衡阳,10,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底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该“和约”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 C 题干材料中的信息针对的是“德国”;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署了惩治德国的《凡尔赛和约》,这一条约的签署导致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高涨,并最终引发了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故选C。

4.(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18,1分)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答案 C 美国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也没有加入国联;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列强都对同为战胜国的中国进行了宰割;华盛顿会议限制了日本,但没有限制英国,所以A、B、D说法错误。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最终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选C。

5.(2016湖北孝感,19,1分)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答案 A 本题以时事热点为背景命题,解答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世纪

初”“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结合所学可知,1921—1922年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而提议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并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6.(2017云南昆明,21,2分)戴维·辛克莱在《镜厅——巴黎和会内幕》中说道:“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雅尔塔协定》

答案 A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加深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故A项正确。B项是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C项是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为求得一时的和平而签署的协定;D项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为尽快打败法西斯而签署的协定。故选A。

7.(2016山东临沂,22,2分)下图是九年级一位学生搜集到的关于某一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内容,可知该条约是( )

条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实质上是要挟中国政府执行“门户

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条约》

答案 A 通过材料中关键信息“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推断出该条约是华盛顿会议期间针对中国问题而签订的《九国公约》。故选A。

8.(2016山东青岛,40,1分)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答案 A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因此A项符合题意。

9.(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15,1分)巴黎和会重构了四大帝国崩溃后欧洲的秩序,崩溃帝国中的“非战败国”是( )

A.俄罗斯帝国

B.德意志帝国

C.土耳其帝国

D.奥匈帝国

答案 A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四大帝国崩溃后”“非战败国”。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而宣告结束,B、C、D都属于同盟国。俄罗斯帝国属于协约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