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 课内文言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复习 课内文言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复习 课内文言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复习 课内文言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复习预习

复习:

回顾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于《礼记》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这两则古文的写作特色与语言特点。

预习:阅读《大道之行也》,借助工具书,给生难字注音,结合注释或其他的资料,分析作者写作该文的意图。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背景资料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学家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札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纂。

作者简介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发表的,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

文言知识

①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宽阔的路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

故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窗。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②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③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年青人。

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状语,从外面。

选贤与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选贤与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

④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学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天下为公:是。能——选贤与能:能人能以径寸之木:能够。分——男有分职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归——女有归:女子出嫁归来见天子:回。

知识点4

阅读鉴赏

1.课文感悟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全文的总括句,那现实社会个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做对比,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结论鼓舞人心。

2.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气势很盛,一气贯注,具有慑服人心的力量。

四、例题精析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题干】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答案】“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里要明白,“大道”和“大同”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题干】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

【例题3】

【题干】《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答案】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解析】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课堂运用

【基础】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2、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答案】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

【解析】注意对词语解释的积累和运用。

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答案】⑴与,通“举”⑵矜,通“鰥”

【解析】注意对文章中通假字的里积累和理解。

【巩固】

翻译下列句子

1、翻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解析】将语句翻译通顺,理解故:因此。

2、翻译“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答案】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解析】注意对文言文中字词的解释。藏:私藏

【拔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注意对文言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

①②③

【答案】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解析】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程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叶丽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经典文言文群文阅读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叶丽 一、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 2、难点:目标3。 三、教学设想: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单元两篇文言短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语言文字相对浅显,且具有一定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容易些。因此,设想在以传统的朗读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对本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解解决生字词。 2、制作几张简单的幻灯片。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篇文言短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两位少年儿童。 二、读准字音,明确停顿: 1、请一学生范读,其他学生作好评析找错工作,并示范自己所理解的读法。 2、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请学生仔细对照。 三、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逐字、逐词、逐句解决翻译问题。 2、请小组代表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代表帮助解决。遇到班里没人能解释的,教师作解答。对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特别是那些常用文言词的用法,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教师应加以强调。大屏幕出示重要字词句: (1)、解释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何官屯二中黎永碧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理解大意;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归纳、整理重点字词;理解文意,准确翻译;争取当堂背诵。 3.对比《桃花源记》,联系当今社会生活,理解“天下为公”和“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意,归纳、积累文言重点字词;背诵课文。 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理解“大同社会”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朗读与背诵。 2.合作探究。 3.先学后教。 4.课堂训练。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根据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标出自己有疑难的地方。 2.依据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包括字词理解,文意理解;完成背诵。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相互听读,注意断句和节拍;指正错误读音 ①选贤与(jǔ)能(通“举”,选拔) ②讲信和睦(mù)(和睦) ③幼有所长(zhǎng)(成长) ④矜(guān)、寡、孤、独、废弃者(通“鳏”,老而丧妻的人) ⑤男有分(fèn) ⑥货恶(wù)其弃于地也 2. 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做朗读指导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示提顿的,“所以”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人”是使动者,统领以下两句,也有一个小的停顿。所以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示提顿,也要停顿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该强调的,所以“货”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顿。 ⑷“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也要停顿,“是故/谋/闭而不兴”;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样,“故/外户而不闭”。 3.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4. 齐读课文一遍,教师再指导是否存在问题 四、梳理重点字词,准确理解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按照类型梳理、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同时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标示下来。 2.师生共同按类型梳理出重点字词,由学生完成解释,教师补充明确。 ⑴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⑵古今异义 ①大道之行也。大道:古,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宽阔的路。 ②男有分,女有归。归:古,女子出嫁;今,返回,回来。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古,造反;今,杂乱,捣乱等。贼:古,害人;今,小偷,窃贼。 ⑶一词多义 ①不独亲其亲。前一个“亲”用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亲,引申为“奉养”;后一个“亲”是名词,“父母”。 ②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是用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引申为“抚育”,后一个子是“子女”的意思。 ③闭:谋闭而不兴;闭,杜绝。外户而不闭;闭,用门闩插门。 ⑷词类活用 ①选贤与能。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子: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亲,引申为奉养;以……为子,引申为抚养。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老、壮、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 ⑸重点实、虚词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道,理想,王道;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行,施行,推行;为,是。 ②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兴,发生;作,兴起。 ④是谓大同。谓。动词,叫做。 3.尝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遵守“信、达、雅”的要求,灵活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 4.在掌握字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争取当堂背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整理精校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高考二轮复习 0402 09:41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教案(中) 18个常考的文言虚词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 (1)连词 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⑤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⑤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④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躏相如列传》。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石钟山记》。 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24课大道之行也选择题.docx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选贤与能与( jǔ) B.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 f 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 xīng)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 4.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5.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故人不独其/.故人不独其 B 、大道之行 / ..复前行 . C、信修睦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 / .壮士十年 . 6. 出加点意思相同的一() A.是大同 / ..大同小异.. B.与能 ./神情与、黄不属 . C.是故而不/.致勃勃 . D .盗窃 乱不作 / 雨大作 .. 7 . 出加点意思相同的一() A. 老有所养. /养生送死. B.天下.公/此.何若人 C. 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 ./不独子其子 . D. 是故而不 ./故外而不 . 8. 下面文理解有的一是() A.本文的主旨是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气,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公”是所有的社会成都要有公心,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其?不必己. ” 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9.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 ( )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B.男有分,女有的意思是,人人都能安居,有定的工作,有安定和的家庭,男耕女丰衣足食 C.文章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念到物生活 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的力量 10.出下列有的一: A本文自礼礼运,礼是代戴圣秦以前各种礼著作加以纂而成,共 49 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B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社会效力,幼童能利的成。 C本文散合,如男有分,女有。是句,大道之行也,天下公。是散句。

大道之行也详细教案

《大道之行也》——《礼记》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请同学回答,得出“路不拾遗”)那“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好)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回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假如那天真正到来的话,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大同社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同学们打开课本177页(板书课题) 二、《礼记》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大家看注释①,把它画一下。 三、译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看课文,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字音和停顿,用笔在文中勾画一下。(教师范读) 师:好。我们注意一下,同学们看小黑板,我们一起来说啊。第一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呢?看注释。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讲信修睦(mù;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 )“抚养”幼有所长(zhǎng;成长)矜、寡、孤、独(guā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èn;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zēng恨)职分, 师:好。字音我们过了啊。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然后呢,同桌前后桌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大道之行也……”预备起。 生:朗读课文。 师:嗯,同学们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不过还有问题,最后一个字“恶”读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是wù,还有同学读成è,记住了啊。同学们看课文,有个别同学停顿有问题。看第二行,“故”它是表示提顿的,这里面有个小停顿,“人”呢,是施动者,也有个小停顿,应该这样读。“废疾者”也是表提顿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面的“男”“女”“货”“力”是引领后面四个小句的,所以也要有一个小停顿。下面“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一行的“故”也一样。 师:好。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强调的停顿和刚才我们注意的字音把全文再读一遍。这回同学们还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老而无子的人。(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 2 3 4 .与:选贤能() 遂外人间隔() .闭:是故谋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 .行:大道之() 复前() .为:天下公() 人五()与与闭闭行行为为????????????四、翻译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五、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六、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注音。笃()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今大道既隐() (2)以睦兄弟() (3)是谓小康() 3.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学生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2、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 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下列字词: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 一、基础知识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二、课内阅读检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三、拓展阅读检测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检测 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课内阅读检测 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翻译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要亲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感受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全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文章的内涵,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共同回忆《桃花源记》……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生活的图景。文中的桃源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但早在战国末年,就有了关于这种美好生活的构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礼记》中的这篇文章《大道之行也》。 2.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为“五经”之一。补充文学常识“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尚书》《周易》《诗经》《礼记》《春秋》。 (二)走进文本 【朗读】 1.学生初读课文:检查预习,认识字词。

同学朗读课文,听读同学注意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幼有所长(zhǎng)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g)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个读、齐读,加深理解。 【释意】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出疑难句。 2.小组讨论,解疑。 3.学生逐句翻译,教师点拨,理解文意。 4、齐读课文,巩固理解。 5、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词 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条理) (3)词类活用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老年人、中年人、小孩儿) (3)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奸诈之心) 【探究】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大道之行”指的是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题DOC

2013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题 考查的考点、题型: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2、评析人物、理解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3、文言句子断句。 (题型:要求用“/”线断开句子) 解题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解题方法指导: 1、文言句子翻译。 (题型:用文字翻译形式考查) (1)、要求:做到“信”、“达”、“雅”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步骤:解词——串意——顺意 (4)、方法:“增、删、调、补、留” 2、评析人物、思想内容或蕴含的哲理 (题型:以简答形式考查) (1)、读懂文章内容,从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神态方面描写去分析。(2)、引用原文(或原文的翻译) (3)、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3、文言句子断句步骤、口诀 (1)、读懂是关键,词汇、语法要掌握。 (2)、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3)、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2007年肇庆市文言文考题(不考课内文段)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7—9题。(10分)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①,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②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③。王翦行,请美田宅园地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④,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⑤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耶?”(后王翦)大破荆军。 注释:①频阳:秦县名,县治在今陕西富平东北。②荆兵:指楚国军队。 ③灞上:地名。④关: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⑤怚:通“粗”,粗暴。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自驰如频阳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B、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②秦皇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C、①请美田宅园地甚众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①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地为子孙业耳。 9、从上面所选的文字来看,你认为王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作答。(3分) 2008年肇庆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试题(既考课内又考课外)休①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②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第213卷)注释:①休:姓韩,名休,朝中的一个大臣。②上:皇上。③萧嵩:朝中的一个大臣。 12、从这段文字看,皇上喜欢韩休这个大臣吗?为什么?请简要作答。(3分) 13、用“/”为文中画波纹线的语句断句。(2分)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萧嵩③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了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一,二,……标出段落层次),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修:培养。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孩子 终:终老,终其天年。 有所养:得到供养的地方。所,……的地方。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者,残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大道之行也》详细教案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商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他的一件很心爱的衣服弄丢了,走了几十里路后才发觉,心里十分着急和沮丧。他把这件事和一个当地的人说了,那个当地人告诉他说:“哎,老兄,你不要着急和沮丧,你在我们武阳境内丢的东西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位商人对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着原路返回武阳,果真在路上找到了他丢失的衣服,而且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为我们归纳了一个成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请同学回答,得出“路不拾遗”)那“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形容社会怎么样?社会风气怎么样?(好)另外,还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接近(说晚上不用关大门也不用担心小偷会偷你家的东西)是什么?(学生回答“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梦想。假如那天真正到来的话,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啦。但是,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也对我们提出了一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大同社会。大同社会就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那么大同社会是怎样一种社会呢?它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选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同学们打开课本177页(板书课题) 二、《礼记》简介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大家看注释①,把它画一下。 三、译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看课文,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遍,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字音和停顿,用笔在文中勾画一下。(教师范读) 师:好。我们注意一下,同学们看小黑板,我们一起来说啊。第一个字读什么?什么意思呢?看注释。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讲信修睦(mù;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幼有所长(zhǎng;成长)矜、寡、孤、独(guā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zēng恨) 师:好。字音我们过了啊。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然后呢,同桌前后桌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大道之行也……”预备起。 生:朗读课文。 师:嗯,同学们读得还是比较流畅的。不过还有问题,最后一个字“恶”读什么?我们再来看一遍,是wù,还有同学读成è,记住了啊。同学们看课文,有个别同学停顿有问题。看第二行,“故”它是表示提顿的,这里面有个小停顿,“人”呢,是施动者,也有个小停顿,应该这样读。“废疾者”也是表提顿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面的“男”“女”“货”“力”是引领后面四个小句的,所以也要有一个小停顿。下面“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所以有一个小停顿,下一行的“故”也一样。 师:好。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强调的停顿和刚才我们注意的字音把全文再读一遍。这回同学们还是互相监督一下,看有没有同学读错的。 师:嗯,非常生疏的一篇文言文,我们刚拿在手才读了两遍,就读得这样流畅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说明我们的同学很聪明。那么按照我们学文言文的经验,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了啊?翻译,是不是?好,大家就翻译。同学们呢就结合书下的注释,把全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同桌可以讨论一下。开始,等下请同学起来翻译。 师:看哪个同学翻译得又快又准啊。……有的同学翻译好了啊。(给三分钟,教师巡看)师:好,我们就到这啊。下面请同学起来翻译一下。Xxx,你来翻译一下,你翻译到“……女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点。 2.了解文言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掌握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难点: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 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中考考查方向何陋之有? 2016年文言文阅读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参考注释,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课内文言文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语段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文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含义及用法。③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④将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2016中考题型: 1、实词解释; 2、虚词用法; 3、特殊句式; 4、文意理解;5、句子翻译。 四、文言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中考题型一:实词解释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8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一: 联想推断法:当试卷上给出某一个加点实词时,应该联想到课文中有关此词的用法和意义,将二者比较,再确定其含义。 (二)中考题型二:虚词用法 师:联想推断法可解答普通实词和特殊词类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词,但对于一词多义词和虚词来说,仅用这一种方法就不够了,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 结合青岛2015年中考试题第9题学习方法: 解释文言字词的方法二: 语境代入法:结合整段选文、整个句子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某个词的意思,将词义代入原句,看它是否通顺正确。 实战演练:做《王翦伐楚》第1、2题(三)中考题型三:特殊句式 1知识回顾: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其中判断句翻译时要译出();省略句有()、()、()、();倒装句有()、()、()、();被动句有()和()。 2.判断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屠惧,投以骨。蒲松龄《狼》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彭端淑《为学》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尝贻余核舟一。魏学伊《核舟记》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3.实战演练:做《故事两则》第10题,《王翦伐楚》第3题 (四)中考题型四:文意理解 1.方法指导:如何快速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 A.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如第一题后面的词语解释,有一个是错的,其它三个是对的,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B.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如第四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如青岛2014年中考题《周寻画龙》、2012年《桓公用管仲》、2011年《任贤》)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 另外,需要注意: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 教案精品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程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复习预习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 矜.(ɡuā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幼有所长.(zhǎnɡ)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xīnɡ) 二、词语释义 大道之行也:大道,言道之广大而不偏私。行,意谓通达于天下。 幼有所长:按《曲礼》注,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故知十九岁以前通称幼。有所长,指幼小者皆能长大成人,得到良好的教育。 矜:通“鳏”,老而无妻或丧妻者皆曰矜。 寡:五十岁无夫曰寡,今妇人丧夫皆曰寡。 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者。 独:老而无子曰独。 废疾:谓精神或体力不完全者也。 男有分:男人各尽其责做适当的事,各安其业。 女有归:女人嫁不失时,找到适合人家。《辞源》:“妇人谓嫁曰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货”指资源,“恶”指讨厌。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指包括体力与脑力的劳动力。 外户:从外面把门扇合上。 大同:指理想社会。 三、语句解读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 “矜”通“鳏” 2.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以为……子,意动用法) 故外户 ..而不闭(从外面,名词作状语)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老年人,壮年人,形容词作名词) 四、作家作品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即对“礼”的解说。《礼记》的作者相传为孔子弟子、再传弟子和后学,最后由汉初戴圣编写。 五、背景探视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一显身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