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在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

一、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因素: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在损害中枢温度调节的同时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使得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硬膜外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2 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3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体温的另一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太稳定;老年人因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导致体温偏低,同时,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小时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小时以上可下降3-4℃。

4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或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水分在手术中蒸发量大,都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有报道,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此外,若患者

在术前皮肤消毒时身体暴露时间过长,再加上冷消毒液刺激,手术过程中非手术部位的暴露及手术部位暴露体腔的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患者低体温。

1.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术前禁食 8 h左右 ,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6 保暖措施不利: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麻醉复苏时保暖措施不利。

二、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1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正面影响: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

2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负面影响:人们往往未重视低体温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它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制障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还可引起严重心肺疾患.

2.1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低体温还可以引起低钾,而低钾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围术期低体温还会增加循环血中儿茶酚胺的水平,导致病人出现高血压和全身血管收缩反应,从而增加病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2.2降低机体免疫力

低体温能直接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另一方面,低体温会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活性[20]。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病人抵抗力下降。围术期轻低体温者伤口感染率升高。

2.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对病人的凝血功能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低体温可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下降,并降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另一方面,低体温会导致周围血管收缩、静脉淤滞和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2.4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术中低体温会使麻醉药和肌松剂的代谢和排泄时间延长,并使挥发性麻醉药的组织溶解性提高,从而延长麻醉恢复时间。此外,术中低体温可抑制胶原沉积并延长分解代谢作用,从而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2.5对病人寒战的影响

低温引起的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在全麻恢复过程中,未作有效加温的病人,寒战发生率40%,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使耗氧量增加48.6%。

2.6其它

有研究表明,低温病人死亡率高于体温正常者,尤其是创伤严重者。在ICU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低温持续2h有24%的病人死亡,而同等条件体温正常病人的死亡率则为4%;低温可导致呼吸抑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3围术期保温措施

3.1覆盖物通过非手术区覆盖物可减少30%的热量丢失,但这种改善并不随

覆盖物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因此还需使用一些主动加温方法,如循环水垫、充气加温、辐射加温及负压加温等。研究表明,充气加温是比较稳定、有效的方法。

3.2室温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室温控制设备,洁净手术室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应预先调节室温在适宜范围,给患者适当遮盖保暖后再降室温,以使患者感觉舒适,有利于手术操作,在手术结束前再将室温及时调高。

3.3输入加温的液体

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因此冲洗体腔的液体应加热。输血输液加温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率。冲洗液置于变温箱内加温至37℃后使用。

总之,围术期轻度低体温是手术病人经常发生却易被医务人员所包忽视的现象。而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病人来说,围术期轻度低体温会提高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病人健康有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对病人术中,术后的体温监测,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手术特点为病人采取积极适当的保温措施以维持体温稳态,防止低体温的发生以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对温度的变化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有人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在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60%,其中“低体温症”是一个重要因素。 低体温症症状,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 1. 控制不住的颤抖。 2.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稳。手指敏捷度下降60%左右,握力下降30%左右。 3.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4. 剧烈颤抖。 ? 5.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6. 停止颤抖。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32℃时身体进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30℃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身体中心温度(体核温度)低于36℃,称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术中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和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等均可导致术中患者体温的下降,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综述如下。 | 1 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患者自身的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应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均导致机体散热加快。尤其老人及小儿,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麻醉因素 麻醉药物对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作用,麻醉时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热,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全身麻醉时,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对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可见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 1℃~2℃。 术中的低温环境 随着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室内空气的快速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热过度散失,当室温<21℃时,患者散热增加,使用层流设备可使对流散热比例升高到61%,而蒸发散热为91%。因此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温度有关。

腹部外科手术中使用加温毯对患者体温保护的影响

腹部外科手术中使用加温毯对患者体温保护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9-29T14:56:50.1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梁远祝[导读] 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覆盖电加温毯具有较好保温效果,可有效预防患者体温下降,减少术中低体温危害。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中使用加温毯保温措施对患者体温下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外科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4 月实施腹部手术的 84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研究组采用覆盖 36 ℃ ~41 ℃电加温毯方法保温,对照组采取不保温措施,记录进入手术室、切皮、手术进行每 1 小时至手术结束时额部温度。结果:研究组进入手术室时温度为(36.9±0.3)℃,切皮时温度为(36.7±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入室时温度(36.6±0.2)℃及切皮时温度(36.2±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进行后每 1 小时至手术结束时的额部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覆盖电加温毯具有较好保温效果,可有效预防患者体温下降,减少术中低体温危害。关键词:体温;腹部手术;电加温毯;保温【 abstract 】 objective:to study the abdominal surgery used in heating blanket insulation 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hypothermia on the patients. Methods:to select the author's hospital surgery in May,2015 - April 2016 the implementation of 84 patients of abdominal surger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 Team with covering 36 ℃ ~ 41 ℃electric heating blanket method of heat preservation,the control group take measures of heat preservation,into the operating room,cut skin,at the end of surgery for every 1 hour to forehead temperature. Results:the team into the operating room temperature(36.9-0.3)℃,cut the skin temperature(36.7-0.2)℃,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in the house when the temperature (36.6-0.2)℃ and temperature when cut a skin(36.2 + 0.4)℃,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Team for every 1 hours until after surgery at the end of the forehead temperatur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for abdominal surgery patients who cover electric heating blanket has good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can effectively prevent hypothermia patients,reduce the low temperature damage. 【 key words 】 temperature;Abdominal surgery. Electric heating blanket;Heat preservation 体温是人体重要生命体征,腹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手术室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术中低体温[1]。术中体温下降往往被忽视,除特殊情况外临床上手术不常规监测体温,有研究表明术中体温下降能使患者出现寒战肢体麻木等不适、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伤口感染率等 [2]。笔者于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4 月对 84 例外科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中进行电加温毯保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5 年 5 月 -2016 年 4 月收治的84 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48 例,女36 例;年龄 19~76 岁,平均(45.8±21.3)岁;ASA 评级均为Ⅰ~Ⅲ级,其中Ⅰ级 22 例,Ⅱ级 35 例,Ⅲ级 27 例,患者手术时间 2.5~5.0 h,平均(3.1±1.6)h。排除糖皮质激素、术前体温异常、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应用患者,手术麻醉方为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 ASA 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使用EQUATOR EQ-5000型电加温系统(史密斯公司),先将温度调节至第 3 档,即 41 ℃,一小时后,将温度调节至第2档,即36℃;对照组不采取保温措施。自进入手术室后立刻持续监测患者额部温度,记录进入手术室、切皮、手术进行后 1 h至手术结束时额部温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术中各时间点温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 -±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进入手术室时温度为(36.9±0.3)℃,切皮时温度为(36.7±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入室时温度(36.6±0.2)℃及切皮时温度(36.2±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进行后每 1 小时至手术结束时的直肠温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讨论 术中引起体温降低的原因很多,如静脉注射大量低温液体、手术暴露时间长、手术室温度偏低、麻醉和肌松药物使产热减少、抑制体温调节的防御反应等。低温使脑氧耗下降,脑灌注下降,脑血流下降,呼吸抑制,潮气量下降,肺循环阻力增加;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下降,窦房结功能降低,可出现多种形式的心律失常;术中低温可抑制药物的低谢,苏醒时间延长;血液黏滞度增加,微循环灌注障碍,增加酸中毒危险,低温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怵中保温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缩短麻醉药的苏醒时阃,减少术后寒战、躁动等并发症[3-6]。

麻醉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作者;曾独娟,李爱民,冯国辉,雷志礼[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中体温的变化规律及低体温对麻醉中患者的影响,为加强术后体温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25例,硬膜外组25例,两组生命体征均维持稳定,室内温度维持在22 ℃~25 ℃,常规铺单外不做保温处理。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毕体温变化;术毕时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中和术毕两组体温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术毕完全清醒时全麻组比硬膜外组寒颤、躁动发生率高。结论麻醉后食管温度会明显下降,但全麻时下降更明显。体温降低对寒颤、躁动的发生率有影响;麻醉手术中应监测体温,注意体温的保护,以降低上述反应的发生率。[关键词]低温;麻醉;手术 Effects of anesthesia on body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nesthesia (gene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block) on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trengthening care in temperature of patient.Methods ASAⅠ~Ⅱ fifty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eneral anesthesia Ⅱ,n=25 and epidural group Ⅰ,n=25).Group Ⅰ and group Ⅱ temperature were used to assess core temperature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The temperatures were recorded during induction (T1),10(T2),30(T3),60(T4),90(T5),120(T6),150(T7) min after induction and at the end of surgery (T8).Proportion of occurrence of shiver and rashness was recorded a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end of surgery.Result In the group Ⅱ,the core temperature started decreasing after induction,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since 10 min after induction than pre-induction.Core temperature kept decreasing until the end of operation.In the group Ⅰ,core temperature started decreasing 30 min after induction,the core temperatures from 30 min after induction to the end of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re-induction.The core temperature decreases more rapidly in the group Ⅱ than the group Ⅰ.Conclusion Both epidural and general anesthesia cause core hypothermia,but general anesthesia results in more lower core temperature than epidural anesthesia does.Hypothermia influences on proportion of occurrence of in shiver and rashness.Body temperature will be inspected during operation.Be careful while protecting body temperature.Cut down syndrome.[!--empirenews.page--] [Key words] hypothermia;anesthesia;operation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大约50%的手术病人麻醉手术中中心体温低于36 ℃[1],尤其是手术时间长、老年人及小儿更易发生[2]。低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低温灌注时的器官保护),但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维持手术中病人的正常体温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及低温对术毕完全清醒时患者寒颤、躁动的影响,为加强体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择期腹腔手术患者,男15例,女35例,年龄18~68岁。无代谢疾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组(Ⅰ组,n=25),全身麻醉组(Ⅱ组,n=2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输液量及ASA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术前禁食、清洁灌肠、肌注苯巴比妥钠和阿托品。Ⅰ组在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后,硬膜外推注2%盐酸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5 min后无局麻药中毒应及腰麻征,再注入1.5%盐酸利多卡因,阻滞平面低于第4胸椎水平,另静脉注射咪唑安定10 mg,使患者入睡。Ⅱ组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依托咪酯0.3 mg/kg、芬太尼5 μg/kg、维库溴铵 0.1 mg/kg静注;异丙酚持续泵注、异氟醚吸入维持,酌情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两组生命体征均维持稳定,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2 ℃~25℃,常规铺单外不做保温处理。在表面麻醉下经口腔或鼻道将体温探头置入食管平心房水平处,用太空监护仪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10(T2)、30(T3)、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之令狐文艳创作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令狐文艳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在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 一、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因素: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在损害中枢温度调节的同时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使得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硬膜外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2 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3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体温的另一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太稳定;老年人因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导致体温偏低,同时,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小时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小时以上可下降3-4℃。 4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或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水分在手术中蒸发量大,都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有报道,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此外,若患者在术前皮肤消毒时身体暴露时间过长,再加上冷消毒液刺激,手术过程中非手术部位的暴露及手术部位暴露体腔的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患者低体温。 1.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体质较差,术前禁食 8 h 左右 ,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在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 一、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因素: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在损害中枢温度调节的同时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使得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硬膜外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2 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3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体温的另一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太稳定;老年人因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导致体温偏低,同时,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小时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小时以上可下降3-4℃。 4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或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水分在手术中蒸发量大,都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有报道,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此外,若患者在

全身麻醉下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分析

全身麻醉下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2T15:52:44.5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聂宇红 [导读] 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是否正常对术后麻醉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北黄冈 4355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其麻醉后的苏醒效果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小组和观察小组,每组41人。对照小组施以常规的处理模式,观察小组中应用保温的处理方式,包含输37℃的液体等保温办法,记录两组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此比较2组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时间、鼻咽部温度、以及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术后鼻咽部温度明显比对照小组的高,其苏醒以及拔管的时间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短(P<0.01)。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手术之后的舒张压、心率等参数的水平均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低(P<0.01)。结论: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是否正常对术后麻醉患者苏醒以及拔管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持麻醉患者血流的稳定,强化麻醉的效果。 【关键词】体温;苏醒效果;拔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42-02 全身麻醉作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不仅会削弱麻醉患者的新陈代谢,而且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据可靠的数据,约70%的全麻患者在术后的体温比36℃低,这大大增加了麻醉手术的风险。为探寻体温变化对患者麻醉苏醒效果以及拔管时间的影响,笔者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麻醉科室的82名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小组和观察小组,每组41人。观察小组麻醉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19例;麻醉患者的年龄在23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4.2)岁;麻醉患者体重都在40kg到80kg之间,平均体重为(56.2±7.2)kg。观察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中,胃肠手术的有15例,开腹手术17例,肝胆手术4例,腹腔镜手术5例。对照小组麻醉患者中男性有20例,女21例;麻醉患者的年龄在20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7±7.2)岁;麻醉患者体重都在41kg到83kg之间,平均体重为(52.3±6.8)kg。对照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中,胃肠手术的有17例,开腹手术16例,腹腔镜手术8例。两组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保温方法 对照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处理,不采取特殊的保温措施。 观察小组41例全身麻醉患者进行保温处理措施,具体办法如下所示。观察小组在进行手术之前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要把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到26℃,还要在手术床上安装循环水毯等保温装置,手术中的输液以及输血在注射或输送之前要经过专业的电子加温仪升温。在手术过程中,一旦麻醉患者的体温低于36.5℃,就要采取措施,提升患者体温,比如,升高手术室的温度,加热循环水毯温度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以后,负责该全麻的麻醉医生要即时的统计并记录两组麻醉患者鼻咽部的温度以及苏醒拔管的时间。 ②手术以后,负责该全麻的麻醉医生要即时的测量并统计两组麻醉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2.1 鼻咽部温度、苏醒拔管时间的对比 经过手术后对两组麻醉患者鼻咽部温度、苏醒拔管时间的对比发现,手术后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鼻咽部温度明显比对照小组的高,观察小组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也比对照小组患者的短,此次比较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3.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由于受麻醉抑制、手术应激等方面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会增加患者的耗氧量,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进而增加麻醉患者的手术风险和麻醉风险。本研究对照证明,维持全身麻醉患者体温正常对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78例开腹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各39例。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率及寒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刻(T5)的体温均较入室时(T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30 min(T2)、麻醉后60 min(T3)、麻醉后90 min(T4)时刻的体温显著低于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寒战的时间显著低于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无论是全身麻醉(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均会导致患者的核心体温下降,但全麻的体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腹部手术;核心体温;低体温 腹部手术患者中约6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而导致低体温的主要原因是麻醉抑制了人体自身正常的温度调节功能[1]。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麻醉药物和保温条件均会对患者的核心体温造成影响,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的麻醉方式是否会对患者的低体温发生率产生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开腹手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 2.1±10.5)岁,男45例,女33例,麻醉评分(ASA)均为Ⅰ~Ⅲ级,手术时间105~220 min,平均时间(165±37)min。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发热或体温过低现象,且均在知情和自愿的条件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主动排除体质量指数>30 kg/m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系统及其他代谢疾病的患者。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8 h禁饮禁食,入室后开放上肘静脉通路并快速补液,常规监测患者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采用18G穿刺针经L2~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用25G腰穿针经18G硬膜外针刺入蛛网膜下腔,确认有脑脊液回流后注入等比重0.5%布比卡因3 ml,硬膜外置管3~4 cm,术中合理把握注药速度,并根据手术时长适当分次追加0.75%罗哌卡因8~10 ml,阻滞平面控制在T4~S2水平[2]。对照组给予全麻,采用丙泊酚 2.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 诱导,常规气管插管后0.8~ 3.0 vol%七氟醚吸入,顺式阿曲库铵3 μg/(kg·min),瑞芬太尼0.1~0.3 μg/(kg·min)泵入维持麻醉,维持SpO2>99%,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 Hg(1 mm Hg=0.133 kPa)[3]。手术室温度均控制在24℃,腹腔冲洗液均为常温冲洗液,核心体温监测选取食管温度,当患者核心体温≤35℃时,采取统一的升温处理。

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6-07-12T11:25:07.2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许洁曹咏梅陈静[导读] 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人的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恒定的,常维持在36.2-37.5℃,临床上将核心体温低于 36℃时称为低体温【1】。 许洁曹咏梅陈静 (嘉兴市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浙江嘉兴314100)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观察和预防措施的过程。结果手术患者经过术中低体温的观察和预防措施的实行,患者手术顺利,安全返回病房。结论通过对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温度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外到体内温暖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和顺利。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及预防 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人的产热及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人体的核心体温是恒定的,常维持在36.2-37.5℃,临床上将核心体温低于36℃时称为低体温【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若不使用或使用不当的保温措施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低体温,因而对患者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害生命,特别是手术时间长、大手术、老年人及婴幼儿尤其容易发生。针对这些,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术中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所以对此作出分析及相关的预防。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6年02月01日~03月31日在本院手术室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包括:子宫、附件、胃、结肠、空肠等部位的手术。其中男10例,女40例,年龄18岁~66岁,手术时间1.5~4h;输入液体量1500~3000ml。 2 术中出现低体温的原因 2.1患者自身因素①大部分的手术患者被要求术前禁饮禁食,这将会使患者减少化学能的释放,机体代谢率下降,产热不足,导致体温先决性的下降。②患者的个人体质、年龄、性别也会影响体温,体质越差体温调节功能越弱。婴幼儿及老年人的体温会随外界的影响而变化。这些患者也容易出现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2.2手术室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手术室的环境温度直接影响患者的体温,大多手术为开腹腔手术再加上麻醉、各种创伤,正常的体温屏障失去调节功能,从而导致患者体热散失过大,易引起患者术中低体温。 2.3麻醉因素麻醉药物的使用对人体控制中枢有非常大的影响。全麻情况下,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一般手术超过2小时,都可引起低体温的发生【2】。研究表明,气管插管也可导致体温有所下降趋势而影响患者体温。 2.4术中输液、输血因素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输入大量液体,液体温度大多保持为室温,低于基础体温,从而产生“冷稀释”的作用,可导致患者机体温度的下降。另外,血库中大多是低温保存的血液,比基础体温要低很多,每当遇到情况紧急,无法及时为患者将存血恢复到基础体温,从而使患者出现寒战、发冷等低体温的症状。因此,低体温也是大量快速输注库存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3】。 2.5手术因素术前消毒皮肤的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消毒液挥发时会带走皮肤表层大量热量。同时,消毒时消毒液过多、时间过长的暴露身体,也可导致散热增加、术中用湿冷的纱布擦拭止血或者进行腹腔填塞、覆盖,这也是术中低体温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3预防及护理措施 3.1心理疏导重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预防术中产生低体温。如果术前访视做到位,用亲人般的微笑及缓和的言语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大胆的去面对手术,做到尽量的坦然,对手术有人为的抵抗能力。 3.2调节室内温度注意保暖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应保持恒定,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注意肢端部位的保暖。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控温毯。对于婴幼儿、老年患者多给予便被覆盖保暖,消毒铺巾前,适当调高室内温度。除外保温措施外,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也是重要的一环,备齐所有的手术器械、敷料及所用物品,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热量的流失。 3.3输入预热的液体、血液液体、血液在输入患者体内前应该对其进行适当预热,可以使用术中输液输血加温仪,恒温匀速的进入到患者体内。输血温度要严格控制,预热在32-36℃,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引起溶血反应。 3.4术中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合理的体温监测系统。巡回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护理手段,进行适当保暖【4】。 4结论 通过对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温度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外到体内温暖的内外环境,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意义在于有效的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充分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温控毯、输液输血加温仪),大大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燕萍沈梅芬预防围手术期老年老年患者低体温的研究进展山西医药杂志,2014,12 【2】王俊术中低体温原因危害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05-0463-02 【3】张淼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的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184 【4】钱赟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护理进展理念【J】当代护士,2010,10: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5 ]。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6 ]。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9 ]。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15~1 ℃。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

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3-21T15:49:46.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国艳 [导读] 围手术期低体温(核心体温<36℃)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而且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杨国艳(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 61153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90-02 围手术期低体温(核心体温<36℃)是麻醉和手术中常见而且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低体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但多数情况下,将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诱导多种并发症,如寒战、苏醒延迟、心肌缺血等。本文通过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的统计分析,以了解术中体温监测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体温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60例择期妇科腹腔手术患者,手术方式有子宫全切、子宫次全切、卵巢囊肿剥除、子宫肌瘤剔除、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年龄20—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脊膜外组(I)和全麻组(Ⅱ)。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ASA分级、手术方式上无明显差异。术前常规禁饮禁食,清洁灌肠,保留尿管,肌注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开放上肢静脉通道,监测ECG.BP.HR.SpO2。 麻醉方法 I组选L2-3或 L1-2间隙穿刺置管,以2%的利多卡因作为麻醉剂,控制麻醉平面在L4以下。另外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辅助咪唑安定2-5mg、芬太尼0.05-1mg,常规吸氧。Ⅱ组以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2mg/Kg静脉诱导插管,术中以丙泊酚持续泵注,七氟醚吸入,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两组手术中生命体征基本维持稳定,BP波动在术前20%左右,HR维持在55—90次/分,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4℃左右,常规消毒铺巾,不作特殊的保温处理。 监测与观察指标鼓膜温度常被认为是反映核心温度的金标准,代表中心温度,能被清醒患者耐受,对这次的测试比较适合。以Mallinck-rodt体温监测仪监测,记录所有病人麻醉前、麻醉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及术毕时的体温。分别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记录患者完全清醒时的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监测数据以χ-±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相比麻醉前,麻醉中和术毕两组体温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I组麻醉后体温下降速度较Ⅱ组缓慢,下降的幅度也较Ⅱ组小,差异很显著(P<0.05),Ⅱ组有11例I组有6例发生寒战和躁动,Ⅱ组比I组寒战和躁动发生率高,幅度也较I组大,差异很显著。这可能与Ⅱ组低体温发生率高有一定的关系。 表1 两组患者体温变化的比较 组别麻醉前麻醉后10分钟麻醉后30分钟麻醉后60分钟术毕 I组 36.7±0.3 36.5±0.3 36.3±0.3 35.5±0.6 35.7±0.6 Ⅱ组 36.7±0.2 36.3±0.4 35.6±0.3 35.2±0.3 35.3±0.4 讨论 手术中患者的体温调节由自身的温度调节系统来完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围手术期低体温会引起凝血障碍、药效和药代改变、心脏并发症、麻醉恢复期延长、术后寒战、伤口感染等问题。[1]所以,围手术期的体温监测和保护极其重要。 全麻体温下降速度和幅度较大的原因有,静脉全麻药和吸入全麻药都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反应,通过促进外周血管舒张,增加经辐射、传导及蒸发散热。通过引起肌肉松弛阻碍产热,并消除了寒战生热。[2]全麻下全身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影响患者正常的热平衡。而硬脊膜外麻醉只是局部的温度调节反应的末梢抑制,只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而且未阻滞区域的肌肉还可通过寒战产热,硬脊膜外麻醉也损害中枢性温度调节,似乎是区域麻醉阻滞外周温度受体及其温度传导,导致温度调节系统错误地判断了被阻滞区的皮肤温度,从而使其耐受比正常情况低的核心体温而不触发反应[3],但对全身的体温调节影响较局限。所以它在体温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上小于全麻患者。硬脊膜外麻醉体温的下降与麻醉平面及患者年龄成负相关。寒战和躁动的发生率也较低。 但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裸露皮肤、冰凉的消毒液擦拭、体腔的暴露、以及冷溶液冲洗腹腔,输入低温的液体,加上麻醉的影响,临床上50%—70%的患者会发生核心温度为34—36℃的轻度低体温。尤其是老人、小儿、体弱者。所以,术中要密切监测体温,尤其对全麻超过30min或手术时间超过1h的手术患者,除非有低体温疗法的特别指征,术中都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中心体温>36℃,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意义重大。[4] 参考文献 [1]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2 3(9):7 12 [2] 曾独娟李爱民《麻醉对体温的影响》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6年3卷12期, [3] 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第16章 [4] 王彦平宋海燕《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10期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一.低体温概念: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2)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3)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二、低体温影响的原因 1、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该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 2、大量输液输血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低体温的加重。 3大量的冲洗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致热量的散失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心血管功能改变轻度低体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3、代谢紊乱低体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尽管低体温时人体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起的氧传送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