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本术语和概念

基本术语和概念

基本术语和概念
基本术语和概念

一、基本术语和概念

1.负载均衡:通常是用于同一运营商多条线路的汇聚。

2.策略路由:通常是用于不同运营商之间多条线路的汇聚,或是特殊路由需要指定。

3.路由表:配合策略路由设置,需要添加的路由表。

二、同运营商多ADSL接入配置说明

参考ADSL拨号,自动负载均衡文档。

三、同运营商光纤接入配置说明

设置负载均衡

场景描述

某营运商租赁了2条外网出口线路

一条为电信线路100M

另一条为电信线路200M

要求:

实现三分之一的访问请求走电信100M线路,三分之二的访问请求走电信200M线路,保证网络速度均衡

实现步骤:

1、连接线路为:ETH3接口连接电信线路100M,ETH2接口连接电信线路200M;

2、登录设备配置页面;

3、进入“网络配置”--“接口设置”页面,修改ETH3接口名称为“100M”,修改

ETH2接口名称为“200M”以便于配置时识别;

4、进入“网络配置”--“IP配置”页面,分别修改ETH3和ETH2接口的IP地址为

电信100M线路和电信200M线路的IP地址。

5、进入“多线策略”--“负载均衡”配置页面,添加两条规则,两条规则分别绑定

电信100M和电信200M接口,绑定电信100M时,比例填写为1,绑定电信200M时,比例填写为2;

6、至此,负载均衡配置完成,可以实现三分之一的访问请求走电信100M线路,三分

之二的访问请求走电信200M线路,保证网络速度均衡。

四、不同运营商两条线路接入配置说明

设置策略路由

场景描述

某营运商租赁了2条外网出口线路

一条为电信线路100M

另一条为联通线路100M

要求:

实现电信访问请求走电信,联通访问请求走联通,保证网络速度最快

实现步骤:

1、连接线路为:ETH3接口连接电信线路,ETH2接口连接联通线路;

2、登录设备配置页面;

3、进入“网络配置”--“接口设置”页面,修改ETH3接口名称为“dianxing”,修

改ETH2接口名称为“liantong”以便于配置时识别;

4、进入“网络配置”--“IP配置”页面,分别修改ETH3和ETH2接口的IP地址为

电信和联通的IP地址,配置时,负载均衡选“否”。其中电信线路ETH3填写默认网关,联通线路不填写,默认网关处留空;

5、进入“多线策略”--“路由表”配置页面,添加一条路由表,编号留空,表名为

liantong,代表是联通的路由表;

6、修改刚才添加的路由表“liantong”,将联通线路的网关地址填入“默认路由”项,

将联通的路由表粘贴到“路由条目”中,点击“修改”退出;

7、进入“多线策略”--“策略路由”配置页面,添加一条规则,将“路由表”选中

刚才生成的“liantong”,点击“添加”退出;

8、至此,策略路由配置完成,可以实现电信访问请求走电信,联通访问请求走联通,

保证网络速度最快。

五、不同运营商多条线路接入配置说明

设置负载均衡加策略路由

场景描述

某营运商租赁了3条外网出口线路

一条为电信线路100M

二条为电信线路100M

三条为联通线路100M

要求:

实现电信访问请求走电信,两条电信线路之间实现负载均衡,达到各走一半的流量,联通访问请求走联通,保证网络速度最快

1、参照上面的负载均衡配置,将两条电信线路配置为负载均衡,比例为1:1;

2、参照上面的策略路由配置,将联通的线路线配置为策略路由。

六、注意事项:主要是负载均衡的时候网银的情况,做一个443端口的策略路由。

应用案例说明:

场景描述

某营运商租赁了2条外网出口线路

一条为电信线路200M

IP 地址:219.146.136.211

子网掩码:255.255.255.248

网关地址:219.146.136.209

另一条为联通线路100M

IP 地址:218.56.37.209

子网掩码:255.255.255.224

网关地址:218.56.37.193

要求:

1、流量和线路的均衡负载

2、内部拨号用户的地址池为172.18.0.0/16,固定IP地址池为10.10.10.0/24

3、实现WWW的访问以及网银类型的访问(目标端口为443的访问)走电信线路

4、源地址为192.168.1.0/24 的网段走联通出口访问外网

需求分析:

根据以上应用分析,在BRAS上需要设置2条外网出口,均需打开对内网地址的NA T转换,需要开启配置负载均衡策略,设置不通应用的策略路由。

具体配置如下:

1、网关规划

根据需求BRAS上的各接口规划如下表所示:

2、登录网关设置各接口逻辑名称

连接E0口,使用出厂默认地址和密码登录到系统

进入到“网络配置”—“接口管理”配置各物理接口的逻辑名称

下图是原出厂的接口已经逻辑名称

现在需要编辑E1 E2 E3 接口的逻辑名称

选择某一接口后,点击右边操作栏中的编辑符号“”进入到相应接口的编辑页面

进入到E1接口的编辑页面

在逻辑名称的位置修改为eth1_LAN 然后点击页面右下角的修改提交设置即可

把相应的其他eth2 和eth3 接口的逻辑名称依次修改为eth2_W AN2 eth3_WAN1 修改好口的接口如下

3、设置各接口IP地址

进入到“网络配置”—“IP配置”按照规划配置各物理接口的IP地址修改eth1_LAN 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0

下图为出厂各接口地址

进入到eth1_LAN 接口的IP修改界面

把原来的192.168.1.1 修改为192.168.1.10 即可

进入到eth2_W AN2 接口的IP修改界面

此处的比例2 意思是电信和联通的线路带宽比为2:1

进入到eth3_W AN1 接口的IP修改界面

各接口的IP地址已经设置好,并且外网出口线路开启了负载功能设置好的各接口IP

4、NA T规则设置

添加拨号网段和内网固定IP段的NA T规则

进入到“防火墙”—“NAT设置”添加规则

添加固定IP段192.168.1.0/24 的规则

拨号网段172.18.0.0/16 的规则

添加完所有需要的NA T规则之后

5、添加负载均衡规则

进入“负载均衡”添加两条外网出口的负载规则并应用该规则点击“添加”进入添加页面

添加电信线路负载

添加联通线路负载

添加完负载规则后的条目

添加完规则后有一各加载规则这样的红色文字提醒,需要点击该文字以完成系统的规则加载

6、策略路由设置

7、

一、登录网关设备,打开“高级应用”--“PPPOE通告”,如下图所示:

二、在此通告页面中,可选的通告类型有“所有通告”和“条件通告”,所有通告是对所有的PPPOE拨号用户发送通告,条件通告仅对即将到期的用户发送通告

三、如需对所有用户发送通告,则在“通告类型”处选择“所有”,并在标题和内容处填入通告的标题和内容,点击提交即可,如下所示:

说明:

地址重定向功能,即当用户打开网页,显示通告后,点击确定,即自行跳转到此处指定的地址,地址可自由定义。当然如果不需要跳转,也可以不填。

四、如只需对即将到期用户发送到期通告,则在“通告类型”处选择“条件”,填入提前天数,并在标题和内容处填入即将到期通告的标题和内容,点击提交即可,如下所示:

说明:

●地址重定向功能,即当用户打开网页,显示通告后,点击确定,即自行跳转到此处指

定的地址,地址可自由定义。如果不需要跳转,也可以不填。

●提前天数,为用户即将到期前开始发送通告的天数,如填入5,则在用户即将到期前5

天进行通告,用户每次拨号上网后,打开的第一个网页,即会显示到期通知。

手机概念及其术语

一、开机 开机是指手机加上电源后,按手机的开/关键约2秒钟左右,手机进入开机自检及查找网络过程。当逻辑部分功能正常后,显示屏开始显示各种提示信息,直到最终显示信号强度、电池电量,有的手机显示时刻、网络等信号,同时入网批示灯转为绿灯并不停地闪耀,几秒钟后,背光灯熄灭。 二、关机 开机的逆过程,按开/关键2秒钟后手机进入关机程序,最

后手机屏幕上无任何显示信息,入网标志灯、背光灯全都熄灭。 三、工作状态 在维修中,人们常讲手机处于工作状态是指手机处于接收或发射(当手机设置成测试状态时,手机可单处于接收或发射状态)状态。 四、待机状态 手机不处于使用状态,但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五、断电 手机开机后,没有按开/关键,手机就自动处于关机状态,有时称断电,也叫自动断电或自动关机。 六、漏电 给手机加上直流稳压电源后没有开机,电流表的指针就有电流指示。正常情况电流表指示值为0mA。 七、手机显示弱电

给手机装上一个刚充满电的电池,开机后手机给用户提示电池电压不够,同时显示屏上电池电量指示不停地闪耀,并发出报警音,这种现象叫手机显示弱电。 八、不入网 手机不入网是指手机不能进入GSM网络,即手机显示屏上无网络信息、也无信号强度值指示。正常情况下手机入网后,显示屏上显示出网络名称,同时入网指示灯用闪耀的绿光来指示;假如无网络,网络指示灯闪红光,因此不入网也叫不转灯。 九、掉信号 掉信号是指手机显示屏上的信号强度变动范围较大,如从5格强度变成2格、1格强度后又变成5格强度,这种现象也叫信号不稳定。当手机按发射键后,信号强度值变为零或变化特不大,这种现象称发射掉信号。 十、虚焊 指手机中元器件管脚与印刷电路板焊点接触不良。

ISO中文标准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ISO和 IEC在下列网址维护着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 — ISO在线浏览平台: — IEC 电工百科: 与组织相关的术语 组织organization 为实现其目标()而具有自身职能及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个人或一组人。 注 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合股经营的公司、慈善机构或研究机构,或它们的一部分或组合,无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有的或私有的。 最高管理者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有授权和提供资源的权力。 注 2:如果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最高管理者是指组织的这部分管理者和控制者。 注 3:最高管理者在确定的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组织。 边界boundary

物理或组织界限。 示例:一个过程();一组过程;一个场所;组织控制的多个场所,或整个组织()。 注 1:组织界定其能源管理体系的边界。 能源管理体系范围EnMS scope 组织()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处理的一系列活动。 注 1: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可包括多个边界(),并可包括运输业务。 相关方(首选术语)interested party (preferred term) 相关方(准用术语stakeholder)(admitted term) 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术语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 1:一个管理体系可处理单一领域或几个领域。 注 2:管理体系要素规定了组织的结构,角色和职责,策划和运行。 注 3:在一些管理体系中,管理体系的范围可包括整个组织,组织特定和确定的职能部门,或组织特定或确定的事业部,或横跨一个集团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部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边界()内的所有能源种类。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的概念与内涵 “德性”一词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但中国古代各文献真正用“德性”一词表述的并不见多,也没有给予明确的定义。“德性”一词早见于《中庸》,语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意思是君子尊崇德性而探讨学问。这里的“德性”在当时的儒家看来就是指“人的自然禀性”①。《伦理学大辞典》则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现代新儒学也把德性界定为道德品质,有的学者把德性与道德作为同类概念来使用。对“德性”的直接定义和解释,在其他典籍中十分少见。 在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中,对“德性”的理解寓于对“德”的理解。在古代,德性常常看作道德的同义词,这一点中外皆然。在商代卜辞中,“德”作“循”与“直”通,到《尚书》“德”看作为接受天命的前提,提出了“经德秉哲”、“敬德”、“明德”的要求。在西周之前,“德”还与“是”相通,有“获得”、“占有”之意。到西周时,人们体会到“尽人事”的重要,开始“惠民”,“德”成为周人治世的最高心得。及至先秦,“德”的涵义拓展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即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的解释:“德者,得也,从直从心,外得于人,内得于己。” “德”在各类辞书中广有解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为:“英语作virtue。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人间以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又指德行。道家认为德是道的表现形式,即是‘道’的内涵本质。”这一解释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理论基础上的理解,是中国道家式的理解,认为“天道”即“人道”,所以将“德”理解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特殊属性”。《哲学大辞典》对“德”作这样的表述:“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用语。(1)指道德,品质。……(2)指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基本上立足于道家哲学来解释“德”的概念,“道教义理中凡学道、求道而得道的,是谓有德”,“凡是符合道的准则,即可视为有德性”,“有德之身为道的显体”,因此,道教特别注重道士的个人德性品行的修行。但“天道”最终落实在“人道”。《辞海》对“德”的解释是:“①道德,品德……④事物的属性……⑤中国哲学术语。认为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而较之《辞海》不同的是,《辞源》没有《辞海》中⑤一说,而增为“⑤五行之说称四季中的旺气”。

基本术语及定义

2.1 2.1.1基本术语及定义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1.孔 孔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包容面)。 2.轴 轴通常是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二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 的被包容面)。 从装配关系讲,孔是包容面,轴是被包容面。从加工过程看,随着余量的切除,孔 的尺寸由小变大,轴的尺寸由大变小,如图2-1 所示。 图2-1 孔和轴 2.1.2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 尺寸是指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通常指两点之间的距离,如直径、半径、宽度、高度、深度、中心距等。 由尺寸的定义可知,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组成。在机械制造中,常以mm作 为特定单位,依据GB/T4458.4—1984《机械制图尺寸注法》的规定,图样上的尺 寸以毫米(mm)为单位时,单位省略,只标数值,但若以其他单位表示时,则必须注明 单位。 2.基本尺寸(D,d) 基本尺寸是指由设计给定的尺寸。孔用 D 表示,轴用d 表示。它是由设计者根据 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强度、刚度等的计算和结构设计,经过化整而确定的。基本尺寸一般应采用标准尺寸,执行GB/T2822—1981《标准尺寸》的规定。基本尺寸的标准化可以缩减定值刀具、量具、夹具的规格数量。

图样上标注的尺寸,通常均为基本尺寸。 ) 3.实际尺寸(D,d a a 实际尺寸是指通过测量得到的尺寸。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分别用D a和d a表示。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的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按同 一图样要求加工的各个零件,其实际尺寸往往不同,即使是同一零件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实际尺寸也往往不一样,如图2-2所示。 图2-2 实际尺寸 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即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 其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孔和轴的最大极限 尺寸分别用D max 和d m ax表示,最小极限尺寸分别用D min 和d m in表示。 在上述各种尺寸中,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实际尺寸是测量得到的。极限尺寸用于控制实际尺寸,孔或轴实际尺寸合格条件如下: D min ≤D a≤D max d min ≤d a≤d max 2.1.3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1.尺寸偏差(简称偏差)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值可正,可负或零。偏差值除零外,前面必须冠以正号或负号。 偏差分为实际偏差和极限偏差,而极限偏差又分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1)实际偏差(E a,e a)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和轴的实际偏差分别用符号E a和e a表示,公式如下: E a D a D e a d a d (2-1)

概念内涵和思维上有区别和联系

概念内涵和思维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概念内涵方面,它们是有差别的。“长度”是1维的概念,示意物体或线段长短的程度;“面积”是2维概念,示意物体名义或平面图形的大小;“体积”是三维的概念,示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度量和角力计算的思维法子上它们又示意出配合的特征。线段之间大概终了吵嘴角力计算,平面图形之间大概终了大小角的计算,物体之间大概终了所占空间大小的角力计算。为了让学生从小建立起从1维到2维再到三维的空间观念,在放弃讲授历程基本一致的根本上,老师还要留意颠末多种相斥和角力计算的举措来机动地凸显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之间的甄别与联系,学生在相斥与角力计算中履历认知布局的整合历程。这种相斥与角力计算至少大概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加以表现:三是度量货色和单位上的相斥与角力计算。 对于学生而言,度量长度的常用货色因而1厘米为单位的尺,度量面积的常用货色因而l平方厘米为单位的正方形格子纸,度量体积的常用货色因而1立方厘米为单位的正方体。教师在疏导学生终了相斥与角力计算的同时,还大概仰仗对比式的板书打算来凸显三维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长度、面积和体积三者之间有着紧密亲密的内涵布局相干。 它们的内涵相干至少示意在下列两个方面:长度、

面积和体积是空间与图形知识中1组最为基本的从1维到2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因为小学数学讲义1般将长度、面积和体积分别编排在小学差异的年级终了讲授,良多教师熟习不到这些散播在差异年级的形式是有内涵支解的,天然也就不会关注怎么样在讲授中相斥和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因而也不容易在何等的讲授中建立起由1维到三维的空间观念。因为教师已然风尚于局限在知识点里的思忖和备课,在讲授中就容易示意出下列方面的题目:第三,教师会关注学生对度量单位把持的合感性,如度量铅笔盒的长度、书的长度大概决定厘米做单位,度量学生的身高、黑板的长度大概决定米做单位,等等。诸如此类,从学生对于度量单位认识和度量货色把持的角度来讲,该留意的教师似乎都留意到了,但恰好忽视了讲授历程中;最紧张的育人资本的开辟,即前人在形成度量货色和度量单位历程中的聪颖。在小学知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中,长度、面积和体积是1组最为基本的从1维到2维再到三维的度量概念。因此,在9年任务教导阶段的小学数学讲授中,如何接济学生建构起懂得的三维空间观念,是我们必须思忖且需作出回答的题目。 为此,我们首先须要对以往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讲授终了沉思;其次是要从新认识线段长度、面积、体积概念讲授的育人代价;开首要在开辟讲义育人资本的根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CT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2.1体素与像素(Voxel and Pixel) 体素是体积单位。在CT扫描中,根据断层设置的厚度、矩阵的大小,能被CT扫描的最小体积单位。体素作为体积单位,它有三要素,即长、宽、高。通常CT中体素的长和宽都为1mm,高度或深度则根据层厚可分别为10、5、3、2、1mm等。像素又称像元,是构成CT图像最小的单位。它与体素相对应,体素的大小在CT图像上的表现,即为像素。 2.2.2采集矩阵与显示矩阵(Scaning and Displaying Matrix) 矩阵是像素以二维方式排列的阵列,它与重建后图像的质量有关。在相同大小的采样野中,矩阵越大像素也就越多,重建后图像质量越高。目前常用的采集矩阵大小基本为:512′512,另外还有256′256和1024′1024。CT图像重建后用于显示的矩阵称为显示矩阵,通常为保证图像显示的质量,显示矩阵往往是等于或大于采集矩阵。通常采集矩阵为512′512的CT,显示矩阵常为1024′1024。 2.2.3原始数据(Raw Data) 原始数据是CT扫描后由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模数转换后传送给计算机,其间已转换成数字信号经预处理后,尚未重建成横断面图像的这部分数据被称为原始数据。 2.2.4重建与重组(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ation)

原始扫描数据经计算机采用特定的算法处理,最后得到能用于诊断的一幅横断面图像,该处理方法或过程被称为重建或图像的重建。重组是不涉及原始数据处理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多平面图像重组、三维图像处理等。在以往英文文献中,有关图像的重建的概念也有些混淆,三维图像处理有时也采用重建(reconstruction)一词,实际上,目前CT的三维图像处理基本都是在横断面图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或构筑形成三维影像。由于重组是使用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因此重组图像的质量与已形成的横断面图像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层厚的大小和数目。一般,扫描的层厚越薄、图像的数目越多,重组的效果就越好。 2.2.5算法、重建函数核与滤波函数(Algorithm, Kernel) 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算法的主要特征是不能有任何模糊的含义,所以算法规则描述的步骤必须是简单、易操作并且概念明确,而且能够由机器实施。另外,算法只能执行限定数量的步骤。重建函数核或称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CT的扫描通常需包含一些必要的参数,有的参数可由操作人员选择,有的则不能。重建函数核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种算法函数,并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等。·在CT临床检查中,可供CT图像处理选择的滤波函数一般可有高分辨力、标准和软组织三种模式,有的CT机除这三种模式外,还外加超高分辨力和精细模式等。·高分辨力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强化边缘、轮廓的函数,它能提高分辨力,但同时图像的噪声也相应增加。软组织模式是一种平滑、柔和的函数,采用软组织模式处理后,图像的对比度下降,噪声减少,密度分辨力提高。而标准模式则是没有任何强化和柔和作用的一种运算处理方法。

《机械安全_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_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GB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GB/T15706.1-2007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Safety of machinery-Basic concepts,general principles for design-Part1:Basic terminology, methodology 目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设计机械时需要考虑的危险 5 减小风险的策略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机器的图解表示 用于GB/T 15706的专用术语和表述的英中文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前言 GB/T 15706《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 ——第2部分:技术原则。 本部分为GB/T 15706的第l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2100-1:2003《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英文版),并按照我国标准的编写规则GB/T 1.1-2000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部分与ISO12100-1:2003的不同为:将标准正文后面的英法德三种文字对照的索引改为英中两种文字对照的索引。 本部分代替GB/T 15706.1-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 本部分由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南京食品包装机械研究所、吉林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总公司、中联认证中心、广东金方圆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聂北刚、李勤、王学智、居荣华、肖建民、宁燕、王国扣、隰永才、张晓飞、富锐、程红兵、孟宪卫、赵茂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5706.1-1995。 引言 GB/T 15706的首要目的是为设计者提供总体框架和指南,使其能够设计出在预定使用范围内具备安全性的机器。同时亦为标准制定者提供标准制定的策略。 机械安全的概念是指在风险已经被充分减小的机器的寿命周期内,机器执行其预定功能的能力。 本部分是机械安全系列标准的基础标准。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 ——A类标准(基础安全标准),给出适用于所有机械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一般特征。 ——B类标准(通用安全标准),涉及机械的一种安全特征或使用范围较宽的一类安全防护装置:

美术基础知识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 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 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 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体面与眼睛平行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一点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与地面平行时,其他面与眼睛成一定角时所产生的透视现象。(两点透视)倾斜透

视——三种情况:物体自身的倾斜面产生的倾斜透视、视点太高所产生的俯视倾斜透视、视点太低所产生的仰视倾斜透视。(后两种透视中都有三个消失点,故也称三点透视) 5 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这是因为胸腔到盆骨的距离较近。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脖子就头而言较短。肩比女性宽。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臀部高度大于女性。骨盆较垂直,弧线不明显。肩是全是最宽部位,宽于臀。手臂就全身而言较长,因为肱骨较长。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低,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低。 6 运用色彩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类:一、装饰色彩二、象征色彩三、写生色彩 7 分析材料与质感的主要形式以及特点:真实质感——客观现现实中具体存在的物质表面质地,它能够通过触觉被感受到。(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国和、素描、水粉画、水彩画、油画、版画以及卡通等绘画类别中的某些基本技法、表现形式,并进行创作实践。运用金属、草木、织物、废弃物等自然物、人造物进行综合材料的创作实践。运用雕塑语言、类型和制作方法、选用泥、石膏和木等材料进行创作实践。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标准:积极参与绘画和雕塑造型活动。恰当地使用绘画和雕塑的术语,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作品或

1、管理的概念、内涵及不同学者的定义

管理的概念、内涵及不同学者的定义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产生了许多管理理论学派,孔茨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丛林中的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坚持的理论和观点。到目前为止管理学的各个流派对管理的定义其实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本人在参阅了国内优秀教材及部分文献的基础上,完成如下综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二、管理的内涵: 根据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他认为,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方面: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但是,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较好的效果。即不仅要正确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又好又快的做事。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三、不同学者对管理的定义 1、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 成的活动过程。 他的论点经过许多人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尽管由于时代的变迁,管理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并成为后来管理定义的基础。 2、福莱特: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这一定义包含三层涵义。 (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 (2)管理师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它人的关系,调动人的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他们认为,物联网就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我国有学者认为,物联网是一种“泛在网络”,这种泛在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世界上的物体都连接在一起,使世界万物都可以上网。具体可以理解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全新的巨大网络,实现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第一,从广义上说,物联网与传感网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其中物联网比传感网更贴近“物”的本质属性,强调是信息技术、设备为“物”提供更高层次的应用服务,而传感网(传感器网)是从技术和设备角度进行的客观描述,设备、技术的元素比较明显。 从狭义上说,传感网特别是传感器网可以看成是“传感模块+组网模块”共同构成的一个网络,它仅仅强调感知信号,而不注重对物体的标识和指示。物联网则强调人感知物、强调标识物的手段,即除传感器外,还有射频识别(RFID)装备、二维码、一维码等。因此,物联网应该包括传感网,但传感网只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第二,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一种高级网络形态,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物联网的联接主体从人向“物”的延伸,网络社会形态从虚拟向现实的拓展,信息采集与处理从人工为主向智能化为主的转化,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创新的伟大成果,是互联网虚拟社会联接现实社会的伟大变革,是实现泛在网目标的伟大实践。 第三,“物联网+互联网”几乎就等于“泛在网”。所谓“泛在网”就是运用无所不在的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帮助人类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从泛在的内涵来看,首先关注的是人与周边的和谐交互,各种感知设备与无线网络不过是手段。“泛在网”包含了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的所有属性,而物联网则是“泛在网”实现目标之一,是“泛在网”发展过程中的先行者和制高点。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我们给物联网下这样的定义: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网络化”:是物联网的基础。无论是M2M(机器到机器)、专网,还是无线、有线传输信息,感知物体,都必须形成网络状态;不管是什么形态的网络,最终都必须与互联网相联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泛在性的)。目前的所谓物联网,从网络形态来看,多数是专网、局域网,只能算是物联网的雏形。 “物联化”:人物相联、物物相联是物联网的基本要求之一。电脑和电脑连接成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与人之间交流。而“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植入微型感应芯片,然后借助无线或有线网络,让人们和物体“对话”,让物体和物体之间进行“交流”。可以说,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远程交流,而物联网则完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即时交流,进而实现由虚拟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联接转变。 “互联化”:物联网是一个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自然界、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交流的平台,因此,在一定的协议关系下,实行多种网络融合,分布式与协同式并存,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具备随时接纳新器件、提供新的服务的能力,即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自动化”: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运算逻辑,利用软件自

园林绿化常用名词术语、定义知识交流

园林绿化常用名词术语、定义 1、乔木: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2、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 3、藤本: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茎木质化的称木质藤本。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茎草质的称为草质藤本。如何首乌、葎草、栝楼、丝瓜、白扁豆等 藤本的分类: (1)木质藤本:茎较粗大,木质较硬。如过江龙,鸡血藤等; (2)草质藤本:茎长而细小,草质柔软。如鸡屎藤,百部等; (3)缠绕藤本:主枝缠绕它物,紫藤、葛藤等。 (4)攀援藤本:以卷须、不定根、吸盘等攀附器官攀援于它物,如爬山虎、葡萄等。 4、胸径:胸径是指树木的胸高直径,大约在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直径。应测一组垂直交叉的数据,但胸径小于2.5cm以下的则不必测量。 5、冠幅:树冠外缘垂直投影最宽处的距离,一般分为东西冠幅、南北冠幅。

树冠:树木主干以上集生枝叶的部分。 6、花卉:狭义的花卉仅指观花为目的的草本植物;广义的定义指除草本之外,还包括木本植物;观花之外,还包括观叶、观果等植物。 时花: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7、植物病害:植物在病原物的侵害或不适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生理机能失调、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植物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的拮抗性共生;其发生和流行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虫害防治:对各种植物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过程。 农药: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几种物质混合务及其制剂。 8、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是适于在城市园林绿地及风景区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和藤木。很多园林树水是芘,果,叶、枝或树形美丽的观赏树木。园林树木也包括虽不以美砚见长,但在城市与矿区绿,艺及风景区建设中能起卫生防护和改善环境作用的树种。因此,园林树木所包括的范围要比观赏树木更为宽广。 9、孤植:单株树木栽植的配植方式。 10、对植:两株树木在一定轴线关系下相对应的配植方式。 11、列植:沿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或按一定的变化规律而进行的植物种植方式。 12、群植:由多株树木成丛、成群的配植方式。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 具体范围、具体事物。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的学术 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 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 质属性的一切对象。 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 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 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 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 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 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 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

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 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 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 了。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如果对话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错误就会发生笑话: 一天法国作家雨果出国旅行,走到了边境,宪兵问他: "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 "姓名: 雨果.职业: 笔杆贩子."雨果和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 雨果理解的内涵是"以写作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作家,宪兵对其内涵的理解是"以贩卖笔杆子谋生"外延所指"笔杆贩子".概念从外延上可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在相容关系中,又可分为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在不相容关系中,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所谓同一关系就是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中老书生孔乙己,偷了别人的书不承认,只说自己是窃书,不算偷。 他的回答使众人哄堂大笑。

树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结点的层次(Level)从根开始定义,根为第一层,根的孩子为第二层。 二叉树的高度:树中结点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Depth)或高度。 二叉树 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有序树。通常子树的根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二叉树常被用作二叉查找树和二叉堆。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二叉树的第i层至多有2的(i-1)次方个结点;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的k次? 1个结点;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 = n2 + 1。 树和二叉树的2个主要差别: 1. 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没有限制,而二叉树结点的最大度数为2; 2. 树的结点无左、右之分,而二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 树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直观地看,它是数据元素(在树中称为结点)按分支关系组织起来的结构,很象自然界中的树那样。树结构在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如人类社会的族谱和各种社会组织机构都可用树形象表示。树在计算机领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在编译源程序如下时,可用树表示源源程序如下的语法结构。又如在数据库系统中,树型结构也是信息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一切具有层次关系的问题都可用树来描述。 一、树的概述 树结构的特点是:它的每一个结点都可以有不止一个直接后继,除根结点外的所有结点都有且只有一个直接前趋。以下具体地给出树的定义及树的数据结构表示。 (一)树的定义 树是由一个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其中:

⒈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ROOT)的结点; ⒉剩下的结点被分成n>=0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Tn,而且,这些集合的每一个又都是树。树T1、T2、......Tn被称作根的子树(Subtree)。 树的递归定义如下:(1)至少有一个结点(称为根)(2)其它是互不相交的子树 1.树的度——也即是宽度,简单地说,就是结点的分支数。以组成该树各结点中最大的度作为该树的度,如上图的树,其度为3;树中度为零的结点称为叶结点或终端结点。树中度不为零的结点称为分枝结点或非终端结点。除根结点外的分枝结点统称为内部结点。 2.树的深度——组成该树各结点的最大层次,如上图,其深度为4; 3.森林——指若干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如上图,去掉根结点A,其原来的二棵子树T1、T2、T3的集合{T1,T2,T3}就为森林; 4.有序树——指树中同层结点从左到右有次序排列,它们之间的次序不能互换,这样的树称为有序树,否则称为无序树。 5.树的表示 树的表示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方法是用括号:先将根结点放入一对圆括号中,然后把它的子树由左至右的顺序放入括号中,而对子树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同层子树与它的根结点用圆括号括起来,同层子树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用闭括号括起来。如上图可写成如下形式: (A(B(E(K,L),F),C(G),D(H(M),I,J))) 5. 2 二叉树 1.二叉树的基本形态: 二叉树也是递归定义的,其结点有左右子树之分,逻辑上二叉树有五种基本形态: (1)空二叉树——(a); (2)只有一个根结点的二叉树——(b); (3)只有右子树——(c); (4)只有左子树——(d);

心理学部分基础术语与概念

心理学部分基础术语与概念 1、疾病:一种形象人体器官与组织的生物学过程。 2、心理健康: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3、心理障碍:泛指人类在心理或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一切异常。 4、神经病:非科学术语,泛指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大脑、脊髓与周围神经所发生的器质性病变。精神病: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力严重缺乏,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强当接触。 5、心身疾病: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6、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特有的一类症状,主要指严重意识障碍,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除此以为的各种心理症状,称为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7、反应性心理障碍:特指某一类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引发的心理障碍,但不包括其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 8、内源性:主要是指由躯体内的因素所致的心理障碍;外源性:形容那些与主体以外的各种刺激因素有关的心理障碍。 9、器质性:存在着可辨认的结构上的异常。 现代医学模式已改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世界健康组织把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健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含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此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变化节奏,能与人正常交往。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预防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前者是从宏观上要求人应该达到的可能状态;后者是指对未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异常行为进行防御与抵抗。 近年来,人们对心理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在增高,但与此同时,由于大众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不清晰,而导致过度的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1概念内涵

1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规定概念以及探讨全部概念运动的首要环节。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在形式逻辑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和规定。 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所谓“本质”也就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唯一的。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也就是指该概念适用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一切动物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属性,如有羽毛等。因此,可以用增加或减少概念内涵的办法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真正地掌握一个概念既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外延,也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否则就会发生不合理地扩大概念或不合理地缩小概念这类错误。如果将“会飞”的属性加进鸟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会将不会飞的鸭鹅排除出鸟的外延。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对掌握概念,特别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可以区分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等。 单独概念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事物,如“黄河”、“鲁迅”、“北京大学”等;而它的内涵仍然带有概括的性质,它是人们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各种知识经验的概括。 普遍概念是关于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如“房屋”、“汽车”等。 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组成的集合体,如“花束”、“词汇”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并不一定为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概念可区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