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九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原,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数学走进了生活。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

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 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猜猜头发有几根? 课题:猜猜头发有几根? 课型:数学综合实践课 教学目标: 1.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利用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求得头发的数量。 2.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数据的取舍,并会较准确地估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团队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概括、推理等能力。 教学难点:测量头皮面积、数出1平方厘米头发根数。 学具准备:直尺或三角尺 教学内容: 一、故事引入: 因为阿凡提实在太聪明了,把皇帝的风头都给抢光了,皇帝就刁难他:“爱卿呀,天上的星星有几颗啊?”怎么问这样的问题呢,分明是坑人嘛。大家都为阿凡提捏了把汗,没想到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我的陛下,天上的星星跟您的头发一样多。您的头发有多少根,天上的星星就有多少颗。好一个巧妙的回答!皇帝哑口无言,也只有哑巴吃黄莲,有口说不出了。难道真的是要把皇帝的头发扯下来一根一根数吗?这个问题大家能帮助皇帝解决吗? 二、教学新课: 1.出示课题——头发有几根? 2.首先,同学们先来猜一猜,你的头发大概有几根,看谁猜得最准确? 板书:1万、5万、10万、50万、100万、1000万、1亿……, 3.头发到底有几根,你觉得一根一根的数科学吗?我想你就是有三头六臂、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一天到晚不停的数,肯定会累得筋疲力尽,那么大家能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吗?大胆地想: 生1:全剪下来数数毛孔就知道了,一根头发对应一个毛孔呀。 生2:发明一种像银行点钞机一样的机器,过一遍就数出来了! 4.师:这些好想都是想像中的,有没有更切合实际的方法? 生3:先把头发平均分成2份,然后再把其中的一份分成二等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分成二等份,依次类推,我们一共等分了8次,最后的一束头发大约有几根,我们就用这个数字□×2×2×2×2×2×2×2×2,就可以算出头发的根数了。 生4:先数出300根头发有多少面积(平方厘米),再测出有多少面积(平方厘米),就可以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活动遵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探索性原则 3、应用性原则 三、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 际应用。 3、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4、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 5、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内容:

1、通过设计学校的活动,巩固辨认方向内容,更加热爱自己的 校园。画出校园的大致范围和几大建筑,或者用符号表示。设计好之 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指出四个方向的建筑分别是什么。集 体评价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合理,哪个同学说得最清楚。 2、《口算除法》,比比谁算得最多(运用口算卡片)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通过比赛提高口算速度。 3、《平均数》,每个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自己家1、2、3月份的用电度数,然后按照学习小组,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 4、《制作年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明年的趣味年历、应用年历,说说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年历上进行标注。 5、制作一日生活时间表。 6、测量计算物体的面积。 五、活动的方法措施: 1、分组制定计划、活动,教师及时指导。 2、学生收集资料,协作完成,集体评价。 六、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 2、自我评价 3、民主评议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文世强活动背景: 作为一个课改的实践者,我有一种想法,能不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生活。于是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我就有了如下的活动尝试 案例描述: 一、调查零花钱 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兜里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零花钱。是吗?你们一般都用零花钱买些什么?这时候学生开始自由地说,举手发言的人很多,大家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于是我趁机说:“那这节课咱们就对零花钱进行一次调查统计,主要统计大家的零花钱最多是用在了哪一方面。把你们的统计记录在表格里。表格发下去之后,各小组开始了认真的统计,我到了几个组了解情况,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不到4分钟,各小组都统计完了,于是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同学们,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话一落,反应最快的隋

晓岑马上站起来说:“他们小组的男女人数比是3:5。”“女同学吃零食的人数多与男同学”“买学习用品的人数占全组总人数的”“买零食和玩具的人数是2:3”,学生居然能说出那么多,下面的同学也在不断点头赞同着。我做了简短小结:同学们刚才交流分析地真好。大家的零花钱都来源于父母或其他长辈,只要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我想都不会随便乱花父母的血汗钱。学生们都懂事的点点头。 二、计算零花钱 老师去年也曾进行过零花钱的调查统计,不过调查的内容和我们略有不同,当时调查的是每个人零花钱的具体用在了哪方面,我这保留了两个同学的资料,给同学们看一下。 甲同学一个月花33元 用途:学习用品/零食/课外书/玩具的比例为:3:2:4:2 乙同学一个月花40元 用途:学习用品/课外书/储蓄的比例为:3:3:2 当我出示了这两份表格之后,下面就有同学在小声议论着,我接着说:“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位同学对零花钱的安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爱好?那么这两个同学哪一个用在课外书的零花钱更多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 生:甲组同学买课外书的钱用得多,因为他占了4份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年级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强调创新观念,培育人才。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如何教育好孩子,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是我们教育者应当关注的最重要的一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二、学生分析: 我们一年级学生虽小,但个个见多识广,有目的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与思考却很少做的好,因此在活动中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捕捉了一幅幅令孩子们心动的画面,挑选一个个在他们身边的、为他们感兴趣和乐于思考、乐于接受的学习素材,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管是在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等各个方面,只要有收获就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些准备活动要与家长有机的联手,激发孩子活动兴趣,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三、活动目标: 1、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要有目的性,教师在设计数学综

合实践活动时,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要有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在参与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目的。 2、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操作性,注重学生的人人参与、亲身经历,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3、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要有开放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强调突出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4、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独立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独立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从而创设出轻松、民主、自由、有序的活动环境,在关爱、轻松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出学生独立完整的主体性人格。 5、设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有创建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创建而成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被创建出来,内容也不断更新,课程形态也随之不断完善。 四、活动安排: 时间主题实施过程和方式 三月份 1、一把抓,估多少?设计、活动、记录 2、与钟表交朋友查阅资料、操作、活动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最新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

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独有的触角去搜寻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活动生成于学生生活,只有在真实的世界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如果学到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难道不是无效的吗?实践活动很重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活动课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玩中发现并掌握问题。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特点,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活动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进而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友谊。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法与过程。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这种复杂的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调控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对教学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doc

“学会理财,投资教育储蓄” ------数学实践课说课稿 阜阳二中王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阜阳二中数学老师王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 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活动时长:1周 设计依据:《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数学北师大必修5第一章课题学习 二、选题背景 “教育储蓄”,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定期储蓄存款方式,是国家为了鼓励城乡居民以储蓄存款方式,为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开办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为了孩子将来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为了子女办理教育储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 选择这个主题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理论,以及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所带来应用广泛性。培养学生关注并发现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数学因素、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主动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质,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根据主题活动及我们数学学科特点、数列知识内容,选择高一学生参加《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这一主题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这项综合活动我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活动涉及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储蓄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理论,以及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所带来应用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四、活动方案

(完整)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娄庄中学钱坤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

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数学综合实践课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的发展,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新的学习形式,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发展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保证。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 能力发展的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以下教学策略: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

最新五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九小学官小华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秦卫萍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算、想象、猜想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常把几个长方体物体包成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学生间相互交流了解的情况. 师:前几天,我曾让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谁来说说你带来了什么? 生:火柴盒、香烟盒或药盒等.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长方体物体的包装问题.(揭题). 二、展开. 1.师:下面我们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想一想: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包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法? 2.试一试:要求摆得出,还要说得明白. 交流:有哪几种?为了方便表达,最大面用字母A表示,次大面用字母B表示,最小面用字母C表示. 归纳:三种不同包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3.师:现在研究6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包装情况.2个有三种不同摆法,6个有几种呢? 你能很快猜出有几种吗?生:6、7、8、9、10、12种等. 师:那么,究竟有几种呢?想试试吗?(生:想!)

师:两人一组,边摆边思考,怎样说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摆法? 合作学习: (1)小组摆、交流.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向同学们推荐了同学中作记录的学习方法.并问:为什么要记呢?生:包装方式多,记一记,不会重复. (2)大组交流、汇报. 两人一组汇报,要求一位同学边说边摆,另外一位同学选择相应的直观图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总共有9种不同的包法.(见下图) 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它是按什么思考的? 生:按接触面来思考;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还有其他思考方法吗?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 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有3种包法. 师:大家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还可以怎样考虑?. 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 生: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 生:(抢着说)对,对!它也有3种包法.因此6个长方体共有3×3=9种不同的包法.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这种方式很好,很清楚. 师: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 4.师:现在我们来猜猜,哪些样式的表面积较大、较小?说理由,并算算.生:都是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的表面积较大,因为重叠部分面积最小;上图第一列中的A面重叠、AB、AC面重叠的包装样式表面积较小,因为重叠部分面积较大……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 一、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 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主要有: (1)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即STS)。“科学·技术·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2)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3)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 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 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等方面。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作者:刘光瑞时间:2012-11-19 16:40:0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讨论记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要领指导〕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领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排列问题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1.把什么看作组?2.有多少组?3.余数是几?表示什么?4.每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知识点: 梳理分析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 动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课内知识的扩展、深化和巩固,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竞争,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活动遵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探索性原则 3、应用性原则 三、活动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 际应用。 3、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4、使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发展应用意识,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 和方法。 5、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活动内容:

1、通过设计学校的活动,巩固辨认方向内容,更加热爱自己的 校园。画出校园的大致范围和几大建筑,或者用符号表示。设计好之 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指出四个方向的建筑分别是什么。集 体评价哪个同学的设计最合理,哪个同学说得最清楚。 2、《口算除法》,比比谁算得最多(运用口算卡片)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通过比赛提高口算速度。 3、《平均数》,每个学生回家向家长调查,自己家1、2、3月份的用电度数,然后按照学习小组,算出平均每月的用电量。 4、《制作年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明年的趣味年历、应用年历,说说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年历上进行标注。 5、制作一日生活时间表。 6、测量计算物体的面积。 五、活动的方法措施: 1、分组制定计划、活动,教师及时指导。 2、学生收集资料,协作完成,集体评价。 六、评价方法: 1、观察评价 2、自我评价 3、民主评议?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 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5、创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单一与绝对的,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三、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