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剪力墙Lc

剪力墙Lc

剪力墙Lc
剪力墙Lc

请问03g101-1中18页,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的长度lc,

暗柱的钢筋有纵筋、箍筋与拉筋。这些暗柱筋的布置范围与这几个尺寸有关:bw、bf、hc、lc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即暗柱拉筋布置范围,其中的两个英文字母l 与c ,l ——拉筋的意思,c 长度的意思)。

也就是说,LC长度是指暗柱拉筋的布置长度范围。

通常情况下的设计图中暗柱截面,显示的是暗柱纵筋与箍筋(包括了位于箍筋范围内的拉筋)的布置范围。此范围外剪力墙中的拉筋是按剪力墙的方式布置的(梅花形或双向,特点是间距较大)。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增加拉筋以加强剪力墙边缘的稳固性,lc就是因此而产生的概念。把它理解为剪力墙拉筋加密区也行。

广联达钢筋软件的主要功能是计算钢筋量,在lc范围内、暗柱箍筋范围外,如果设计图大样中有要求布置拉筋的话,在暗柱属性的相应拉筋栏内(拉筋1或拉筋2)添加该拉筋信息即可。

如:见下图,一字形暗柱,暗柱的截面信息应该输入200*450 (截面信息涉及到箍筋的计算,必须准确),截面内两根拉筋与截面外一根拉筋。那么在暗柱属性中拉筋栏内输入拉筋信息及其根数(拉筋水平间距不影响拉筋量的计算)。

浅谈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段力廷

浅谈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段力廷 发表时间:2019-07-19T16:03:33.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段力廷 [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业发展迅速,剪力墙应用也很普遍,但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或结构安全性不够。 身份证号:13052319861029XXXX 摘要:当前建筑业发展迅速,剪力墙应用也很普遍,但是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或结构安全性不够。据此,本文对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1剪力墙墙肢的分类、结构布置及墙肢厚度的选取问题 1.1墙肢的分类 剪力墙根据墙肢的高厚比分为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剪力墙根据墙面开洞大小的情况,还可分为整截面墙、整体小开口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当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hw与厚度bw之比小于5时均称为小墙肢。其中,当hw/bw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轴压比、剪压比和箍筋体积率按相应抗震等级框架柱。 1.2剪力墙的结构布置 多高层建筑应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剪力墙结构应双向布置形成空间结构,特别是在抗震设防区,应避免单向布置剪力墙,并宜使两个方向刚度接近。剪力墙平面上分布要力求均匀,使其刚度中心和建筑物中心尽量接近,以减小扭转效应,必要时通过改变墙肢长度和连梁高度调整刚心位置。剪力墙抗侧刚度大结构自振周期短,所受水平地震作用较大,对结构不利,可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的能力,尽量减薄纵横墙体的厚度,或采用“主次结构”,加大墙体的间距,减少墙体数量,以降低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减轻结构重量,减少墙体的水平地震剪力和弯矩。剪力墙的特点是平面内刚度及承载力大,而平面外刚度及承载力都相对很小。当剪力墙与平面外方向的梁连接时,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当梁高大于2倍墙厚时,梁端弯矩对墙平面外的安全不利,因此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对截面较小的楼面梁可设计为铰接或半刚接,减少墙肢平面外变矩。 1.3墙肢厚度的选取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剪力墙的最小厚度,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对于住宅建筑,填充墙厚一般为200mm,相应剪力墙厚也取为200mm。住宅层高一般为2.8—3.0m,故墙厚取200mm,除底层加强区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外,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对于无地下室的高层住宅,因其基础埋深一般在2.5m以上,则底层墙体高度会到5.0m以上,若按层高的1/6确定墙厚,将超过300mm,大于填充墙厚度。为避免出现此种情况,在布置剪力墙时,应结合建筑平面,尽量不用一字形剪力墙,而采用L、T、Z、十字形等截面形式,且使翼缘长度大于其厚度的3倍,这样一方面墙体抗震性能更好,另一方面墙厚也可取为剪力墙无支长度的1/16,。由于住宅建筑中剪力墙肢长一般小于3.0m,故厚度采用200mm满足构造要求。 2对剪力墙中连梁设计 2.1连梁的作用 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的梁称为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发生弯曲变形,使连梁端部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内力又反过来减小与之相连的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墙肢的受力状态。因此,连梁对于剪力墙结构尤为重要,在起到连接墙肢作用的同时,还对所连接的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2.2对连梁设计的处理方法 在带连梁的剪力墙设计中,连梁的跨高比和截面尺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设计不当经常出现连梁承载力超限或连梁截面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设计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2.2.1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 连梁由于跨高比较小,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减小、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高规》中解释说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参与整体分析,但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很大,配筋设计困难。因此可考虑在不影响其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允许其适当开裂(刚度降低),而把内力转移到墙体上。通常,设防裂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裂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但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2.2.2增加剪力墙洞口的宽度,减小连梁高度 增加剪力墙洞口的宽度,即增加连梁跨度,减小连梁高度。其目的是减小连梁刚度,同时由于减小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就减小了地震作用的影响,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 2.2.3增加剪力墙的厚度 增加剪力墙的厚度,即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另一方面连梁的抗剪承载力与连梁宽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剪力墙的厚度增加后,地震作用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墙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给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因此有可能使连梁抗剪承载力不超限。 2.2.4提高混凝土等级 提高剪力墙的混凝土等级,其弹性模量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因此也有可能使连梁的抗剪承载力不超限。 3剪力墙结构设计和计算的优化的措施 3.1剪力墙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 3.1.1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形成空间结构,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布置剪力墙,并宜使两个受力方向的抗侧刚度接近,以使其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剪力墙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为充分利用剪力墙的能力,减轻结构重量,增大剪力墙结构的可利用空间,墙不宜布置太密,使其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

框剪结构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RC 框—剪结构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陈烈火 杨建明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361009) 提 要:剪力墙是框一剪结构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本文根据框架与剪力墙协调作用、层间位移的限值推导出框一剪结构剪力墙数量的简化确定方法,以供工程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RC 框-剪结构、剪力墙数量、协调工作变形、地震力、风荷载。 一、前言 RC 框剪结构是高层最常见的结构体系之一,整体变形呈剪弯型;就水平剪力而言剪力墙承担了几乎80%的水平剪力;就顶点位移而言,框剪结构刚度特征值λ=1.5~2.0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顶点位移约为对应结构中的剪力墙单独承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位移的 40~55%[1] 。而相同受力条件的框剪结构即使剪力墙刚度增加1倍其顶点位移比值及层间位 移比值的减少也仅13~19%;而剪力墙刚度增加1倍,地震力增大20%左右[2] 。剪力墙多了则不经济,少了则影响结构安全,因此剪力墙数量的确定是框剪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剪力墙数量的估算大多数以剪力墙的顶点位移或剪力墙所承担的首层剪力来估算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数量;作为剪弯型变形的框剪结构的最大层间变形往往出现在(1/3~2/3)H (H 为结构总高度)范围的楼层。因此本文引入协调变形工作原理,取最接近最大层间变形处(0.5~0.6H )的楼层的框架抗侧刚度作为框架平均抗侧刚度估算综合框架抗推刚度参与整体协调变形计算,再由变形限值条件反算剪力墙的数量,同时引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首层剪力比对估算得到的剪力墙数量进行调整;这样使得估算值与计算机计算值更为接近,以达到更为经济安全的目的。下面我们逐步介绍计算过程。 二、估算框架综合抗推刚度C f : 取0.5~0.6H (H 为结构总高度)处的楼层框架抗侧刚度为D ;在计算调整系数α时假定层高为h ,梁高/12()b h l l =为框架梁柱网跨度、梁宽/2.5b b b h =,A γ为楼层面容重,G E 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 E ≥H/2 为0.5H 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柱截面面积Ac ,且柱子为方柱, 柱截面边长为a ,柱轴压比限值为μc =0.85,;楼层建筑建筑面积为Az 。以下是公式的推导: 梁线刚度:33//12 1.607b b b b b b b K E I l E b h l E l -6 ?10=== 由轴压比控制的柱截面尺寸: a =柱线刚度:443//12/34.68c c c c c K E I h E a h l E h 22A γH === 系数K : 333442 1.60734.68 1.11522b b b c b c c c K K E l E h E E h K K l l -6-4A A ??10??10K γH γH ====∑ 中柱抗侧刚度调整系数α: 3 3 1.11522 1.115b c b c K E E h K l E E h -422-4A ?10α?γH ?10==++ 由于强柱弱梁时,K 值一般在0.3~0.5之间,α=0.13~0.2 ;设梁柱刚度比为i ,则取

剪力墙施工规范汇总

墙厚140mm以上墙厚140mm以上的剪力墙,都应是两排钢筋。钢筋布臵在墙两侧,钢筋到墙外皮的距离应为15mm。的剪力墙,都应是两排钢筋。钢筋布臵在墙两侧,钢筋到墙外皮的距离应为15mm。 水平方向的剪力墙的钢筋应该是>2排,估计你家也就2排,钢筋到边缘的距离(也就是保护层的厚度)最少应该是大于等于15MM,这是国家规定的!如果出现你家的那问题,应该是质量上的问题,应该是钢筋弯曲,或则模板不平造成的,或则是混凝土级别低等等剪力墙一般都设两排钢筋,是分布在内外两边的!不过也有三排及以上的!但位臵都大同小异!内外边的钢筋应该有2公分以上的保护层,要是再加上粉刷的话,钢筋离墙外至少也在5公分左右!所以正常剪力墙是不可能看到钢筋的锈斑!你说的那些纯属施工原因造成的!像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钢筋将会严重腐烂,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我想,这么显而易见的东西施工都能马虎出错,建议你最好在仔细看看别的地方还有没有隐患!墙厚140mm以上的剪力墙,都应是两排钢筋。钢筋布臵在墙两侧,钢筋到墙外皮的距离应为15mm。漏筋了~~~~明显有影响的监理看到了又要找麻烦了。。。。是浇筑的时候没有调整钢筋吧。。。估计是没有放钢筋保护垫块。。挺严重。。。也有可能是模板对拉筋留下的那个没啥事看清楚要是点形状的就是对拉筋的要是线条型

的就是漏筋你所说的剪力墙应该是还未抹灰的毛墙,其钢筋(水平钢筋)保护层一般为15mm,出现的情况通常有两种: 一是钢筋偏位造成保护层过薄或几乎没有保护层引起钢筋锈蚀.这种情况一般能看到一道道水平锈痕,间距约100至200mm. 二是钢模板支模时本身模板表面有浮锈,拆除模板后锈斑粘到混凝土上形成.这种情况的锈迹应是一块块较均匀的锈迹. 钢筋保护层过小(过于靠外)对剪力墙的质量影响不大,如果是主筋引起的锈斑,应清除表面锈斑,采用水泥砂浆抹灰,以保护钢筋不再锈蚀就可以了.当然既是新接收商品房的剪力墙,应与物业公司交涉,让其处理至满意. 补充:楼板钢筋的保护层(楼板中的钢筋与楼板最外层的距离)为10mm,锈蚀对钢筋受力是有影响的,因为会减小钢筋截面积,既然是新房,应该影响不大,最要紧的是防止继续锈蚀; 保护层的大小在设计图中是有规定的,根据设计规范规定,一般楼板为10mm,剪力墙为15mm或与等于主筋直径. 剪力墙一般都设两排钢筋,是分布在内外两边的!不过 也有三排及以上的! 但位臵都大同小异!内外边的钢筋应该有2公分以上的保护层,要是再加上粉刷的话,钢筋离墙外至少也在5公分左右! 所以正常剪力墙是不可能看到钢筋的锈斑! 楼板中的钢筋与楼板最外层的距离应该不低于20毫米!现浇板钢筋的保护层为20毫米,梁柱一般为25毫米!

剪力墙钢筋

剪力墙钢筋 什么是剪力墙钢筋?现阶段,建筑企业对剪力墙钢筋布置要求有什么规定?基本规定情况怎么样?以下是剪力墙钢筋专业建筑术语相关内容,基本情况如下: 什么是剪力墙?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剪力墙钢筋布置要求: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 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

断。 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 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12的钢筋或2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 的拉筋。 6.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面积的1/2。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相同的箍筋。 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接受拉钢筋锚固在顶层连梁高度范围内。 7.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可适当提高。

11G101剪力墙钢筋详细计算方法

11G101剪力墙钢筋计算方法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1G101-1第68页)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搭接及锚固长度均为1.2lae)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8Lae (12G101-1 3-6页)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弯折10d和15d两种,注意区分)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算量时多参看图集的示意图)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图集中没有连通的情况,因为考虑实际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尽量断开,不考虑连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端柱截面长度(≥0.6lae)-保护层+15d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剪力墙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标准 9. 1 总则 9. 1.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等结构形式地剪力墙钢筋绑扎. 9. 1. 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一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一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一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一96);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 一97); 《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 一99);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 钢筋.绑丝等相关材料标准和有关规定. 9. 2 术语.符号 9. 2. 1 焊接网 具有相同或不同直径地纵向和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间距垂直排列,全部交叉点均用电阻点 焊在一起地钢筋网片. 9. 2. 2 冷轧带肋钢筋 热轧圆盘条经冷轧减径并在其表面形成三面或两面月牙形横肋地钢筋. 9. 2. 3 冷拔光面钢筋 热轧圆盘条经冷拔减径而成地光面圆形钢筋. 9. 2. 4 焊接网地搭接 在剪力墙中,当焊接网片长度或宽度不够时,按一定要求将两张网片互相叠合或镶入而形 成地连接. 9. 2. 5 平接法 一张网片地钢筋镶入另一张网片,使两张网片地纵向和横向钢筋各自在同一平面内地搭接 方法. 9. 2. 6 la-钢筋锚固长度. 9. 3 基本规定 9. 3. 1 一般规定 (1)当钢筋地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2)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 l)纵向受力钢筋地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地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地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地规格.数量.位置等. 9. 3. 2 质量目标 达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一2002)地要求,并符合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地要求.

第三章 剪力墙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选型

第三章剪力墙结构体系

第三章剪力墙结构体系 3-1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效能 3-2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3-3剪力墙的形状和位置 3-4剪力墙的主要构造要求 3-5装配式大板结构与盒子结构简介 3-6装配式的活动板房 3-7保证楼面结构整体性的构造要求 3-8 变形缝

3.1 剪力墙的概念和结构效能 1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概念 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较之框架结构,采用剪力墙来提供很大的抗剪强度和侧向刚度,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侧移刚度 ?剪力墙就是以承受水平荷载为主要目的而设置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成片墙体,在钢结构建筑中也可采用钢板剪力墙

3-2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类型、特点和适用范围一、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横向和纵向剪力墙所构成的双重受力体系 ?在整个体系中,框架仍占主体、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的水平荷载,两者协同工作、扬长避短 ?建筑结构相当于基础上的悬臂梁,剪力墙使得该悬臂梁在此位置形成深梁,加强了侧向刚度

框架-剪力墙结构变形特点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变形总体来说属于剪切型,剪力墙的变形则属于弯曲型 ?楼面处刚度可视为无穷大,因此此处框架和剪力墙变形协调,框架-剪力墙的变形总体来说属于弯剪型 ?对于层间位移角,框架自上而下逐层增大、底层最大,而剪力墙相反、顶层最大,这样,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是剪力墙制约框架变形,结构上部是框架制约剪力墙变形,从而整体结构各层的层间位移角较为均匀,减少了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的破坏

剪力墙布置原则

高层住宅剪力墙的合理布置 摘要:本文以8度抗震设防区一幢高层住宅剪力墙的布置为例,分析了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同墙体间距方案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材料用量等的影响。 关键词高层住宅剪力墙墙体间距周期位移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山西省军区军官住宅发展中心筹建的一幢高层住宅,大楼建筑面积为23400m2,地下2层,地上24层,顶部设有2层塔楼,建筑物总高78.6m。其中,准层层高2.8m,因没有设置设备层,故十二层及二十四层的层高为3.2m,地下一层层高为3.0m,地下二层层高为3.6m。平面形式为对称蝶形,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场地土为Ⅱ类土,需按8度抗震设防,建筑物抗震等级为二级,采用筏板基础,埋深7.4m。±0.000以下墙体厚均为300mm,±0.000以上内、外墙厚均为200mm,填充墙采用加气砼砌块。砼标号十三层以下均为C35,十四层以上均为C30。 2 剪力墙布置分析 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墙体构件类型、施工工艺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等多种因素加以确定,就本工程而言,墙体布置按承重情况可分为小开间横墙承重(方案一)和大开间横墙承重(方案二)两种方案。为了对本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使结构设计既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又达到经济合理,对大小开间横墙间距两种布置方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2.1 小开间横墙承重方案(方案一) 采用方案一,每开间都有剪力墙(见图1),因结构不是双轴对称,所以应考虑扭转耦联作用。计算时,采用9个振型,计算结果见表1。从这些结果中可看出,采用小开间剪

力墙布置,基本自振周期较短,结构的抗推刚度和抗扭刚度较大,相应的地震作用也较大。同时,墙体开间小,建筑布置也受限制,不够灵活。墙体过多,用的材料也多,楼房建设费用也要增加,而且墙体自身的承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从抗震性能讲,结构越刚,地震作用越大,墙体损坏后,才能减小地震力,如果墙体的延性设计不当,就容易产生脆性破坏。 2.2 大开间横墙承重方案(方案二) 图1 方案一平面布置

剪力墙钢筋详解

第三章剪力墙钢筋计算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图18)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图18) 一、墙身竖向筋计算

当筏板基础>2000mm 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伸出 基础顶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如采用焊接时,搭 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 图20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 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32墙竖向钢筋插筋构 造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1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 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图22(图19)(图20) (图21)(图22)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中间层竖向钢筋 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伸出本层楼面外露长度 +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48 注: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24 图25(图24)(图25)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顶层竖向钢筋长度=层高-露出本层的高度-板厚+锚固lae(la)04G101-3P48图26 (图26) 二、墙身水平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说明附图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15d-保护层+15d 03G101-1P47 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 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 (03G101-1P47注5)图27 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 -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04G101-3P32、45

剪力墙构造要求

剪力墙构造要求 1. 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 剪力墙的水平、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 2. 墙肢轴压比限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一、二、三级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2.5-2的限值。 注:剪力墙轴压比指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 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一、二、三级剪力墙底层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2.5-3规定时,以及部分框 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 件,约束边缘构件应符合本规范第2.5-5条的规定;除上面所列部位外,剪力 墙应按表2-5-4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3. 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 暗柱纵筋最小配筋量 注:1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转角 处宜设置箍筋;

2 当端柱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的配筋要求。 注意:程序中按照暗柱的普通部位处理。 4. 约束边缘构件配箍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对图2.5-1所示暗柱、端柱、翼墙与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阴影部分面积的1.2%、1.0%和1.0%。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 注: 1. 两侧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时,视为无翼墙剪力墙;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2 倍时,视为无端柱剪力墙; 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c除满足2.5-5的要求外,且不宜小于墙厚和400mm; 当有墙柱、翼墙和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mm; 3. hw为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 图2.5-1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1 剪力墙布置原则 (1)剪力墙的位置: 1)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2)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3)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两端楼(电)梯处,在结构中部尽量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 4)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 5)沿高度均匀变化;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6)多均匀长墙(增加抗侧刚度和减少剪力墙数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墙(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单片形(不少于三道,长度不超过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 少复杂形状转折。 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墙端部或柱边。 (2)剪力墙的间距: 为了保证楼(屋)盖的侧向刚度,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平面内弯曲变形,应控制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剪力墙的厚度: 剪力墙厚度取值由以下因素确定: 1)通过结构分析,在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项指标确定每层剪力墙的厚度; 2)不同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制; 3)构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稳定性一般会满足); 对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区,墙厚大多情况下是按稳定性和构造要求所控制的; 首先剪力墙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7.7.2条规定(其实是高厚比要求),当不能满足上面几条的时候应按《高规》附录D 计算墙体的稳定,从大量工程实例看, 按《高规》附录D 计算的墙厚比《高规》7.2.1条7.7.2条规定的小得多。故稳定性一般会满足;此时剪力墙墙厚主要由构造与施工要求控制。 建筑物高度在百米以下时剪力墙厚度一般取200~300mm (3)剪力墙的墙肢长度: 剪力墙墙肢长度不能太短,否则就短肢(4-8倍),不能太长(大于8 m),受弯后产生的裂缝宽度会较大,墙体的配筋容易拉断。 故我们控制剪力墙的墙肢长度大于厚度的8倍一点点,比如200墙;取1650墙肢长度,300墙取2450墙肢长度就行,但整个剪力墙的墙肢长度一般不要超过4m,当墙的长度很

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一、剪力墙布置及尺寸确定的基本原则 1、结构布置时宜尽量避免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含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3.2.4条则定量化地界定为“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指短肢墙的截面面积占剪力墙总面积50%以上”。当结构体系属短肢剪力墙结构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有所降低,同时需对短肢剪力墙采取加强措施,对实际设计影响较大的有“…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其他各层(非底部加强部位)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等,故实际设计时,宜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以获得较优的经济指标,同时也可相对简化设计,且结构也具有更高的可靠度。但应注意,即使结构不属“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补充规定》的6.0.3条仍对短肢剪力墙有提高抗震等级、降 低轴压比限值和加强构造配筋的要求。 避免剪力墙结构成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做法为:保证一般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8的非短肢剪力墙)的面积数超过剪力墙总面积的50%,具体操作如下:(1)分别使X向和Y向的一般剪力墙面积均超过相应方向剪力墙总面积的50%;(2)某方向的剪力墙,当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时,按一般剪力墙计算;当长度与厚度之比在5~8之间,或为小于5的独立墙肢,或为小于5的非独立墙肢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宽比也小于5时,按短肢剪力墙计算;当非独立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5且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小于5时,可将该墙肢看作是属于与之相连的垂直方向剪力墙的翼缘,不按剪力墙计算面积。但应注意,当剪力墙满足《补充规定》第3.2.3条规定,即“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时”,仍属一般 剪力墙。 2、控制合理的剪力墙折算厚度 某楼层的剪力墙折算厚度我们这里定义为:该楼层的剪力墙混凝土体积与楼层的结构面积之比,这是反映剪力墙结构体系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剪力墙折算厚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时,只要我们将剪力墙的配筋率在满足规范及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值,那么我们就可以基本保证该剪力墙结构造价是经济的。根据我司以往设计的若干剪力墙结构工程的统计经验,当建筑为12层左右的小高层时,标准层剪力墙折算厚度控制在90~100mm 左右;当为18层左右时,控制在120~130mm左右;当为25层左右时,控制在140~150mm 左右,则该工程会达到一个较好的经济指标。若剪力墙折算厚度偏大较多,则说明该工程布置的剪力墙数量或面积过多了,计算结果的具体表现为:轴压比普遍较小,层间位移角比规范限制有较大富余(即侧向刚度较大),这时应考虑对剪力墙的布置或截面进行优化,以控 制结构成本。 3、合理确定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厚度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墙体钢筋绑扎

剪力墙结构大模板墙体钢筋绑扎 1.1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外板内模,外砖内模、全现浇大模板等结构形式的墙体钢 筋绑扎工程。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成型钢筋或网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预先加工成型钢筋 或点焊网片。 2.1.2 拉筋和支撑筋: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时,在两片钢筋间应绑拉筋和支撑 筋,以便固定上下左右钢筋间的距离。见图4-8(a)、(b)。拉结筋如 图4-8(a) 所示,I为两网片之间的距离,绑扎时纵横间距不大于700mm。但这种形式的拉结筋 只起到拉而不能起撑的作用。为了保证墙体双层网片正确位置,最好采用梯形支撑 筋,如图4-8 (b)。梯形支撑筋是用两根竖筋(用墙体竖筋同直径同高度)与水平 筋焊成梯形,绑在墙体两排钢筋之间起到撑的作用,间距1200mm 左右。图中H 为墙 体竖筋高度,h 为墙体横筋间距,c 等于混凝土墙体厚减去保护层。

2.1.3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 丝) 2.1.4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5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图4-8 (a)拉结筋;(b)梯形支撑筋 2.2 作业条件 2.2.1 检查钢筋的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工过程中发生 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网片应有加工厂出厂合格证,钢筋应无老 锈及油污。 2.2.2 钢筋或点焊网片应按现场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堆放,网片立放时需 有支架,平放时应垫平,垫木应上下对正,吊装时应使用网片架吊装。 2.2.3 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干净,锈蚀严重侵蚀断面的 钢筋不得使用。 2.2.4 检查网片的几何尺寸、规格、数量及点焊质量等,合格后方可使用。

浅谈剪力墙结构建筑建筑结构中的要点分析

浅谈剪力墙结构建筑建筑结构中的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4T11:23:41.2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7期作者:马俊杰[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剪力墙结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技术要点。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人们对建筑质量的新的更高要求,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成为衡量建筑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水平也不断进步,剪力墙结构由于具有抗震、抗侧刚性等优势,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剪力墙结构基本内容,然后分析了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技术要点。 关键词:剪力墙;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内容 1.1 剪力墙结构的定义 剪力墙结构是建筑施工中一种常见的结构设计,这种结构设计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通过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墙体设计来提高建筑物的负荷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结构设计能够真正的实现对建筑结构水平力的限制。同时,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墙体代替了原有的水平和竖直的承载冲重力墙后,在表现效果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而剪力墙结构在使用上更有着经济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降低建筑物的投资成本,并且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中普遍都采用了这种结构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模式。而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由于使用相对较为广泛,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将剪力墙结构放在一起进行应用,这对于降低建筑物的负荷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虽然剪力墙结构的使用较为广泛,但是这种建筑结构也不能够应用到全部的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结构中如果采用了这种结构设计往往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果,因此在选择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还需要依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剪力墙结构的使用效果。 另外,剪力墙结构对于建筑抗震的效果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房屋的墙体一定要保证能够负担足够的地震倾覆力矩,并且所承载的力矩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还要讲地震倾覆力矩放在第一振型的底部。如果建筑物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剪力墙结构的使用相对较少,那么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尽量的减少剪力墙结构所能够承载的地震倾覆力矩,并且力矩的范围也有相应的有所控制,避免过大或者过小,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物中的抗震性能。 1.2 剪力墙结构的不同形式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也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通常来说,剪力墙结构的划分可以按照墙体的开洞情况来进行,剪力墙的墙体开洞的大小也是划分剪力墙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更好的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区分,下面对几种不同形式的剪力墙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1.2.1 实体墙。实体墙是剪力墙结构中一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实体墙就是没有开洞的建立起设计,或者开洞的大小也都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够超过正常墙体面积的百分之五十。这种剪力墙结构所负担的承载力相对较大,并且墙体不会出现弯曲变形的现象,在很多建筑中实体墙都会被用在外墙部分。 1.2.2 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在剪力墙结构中,前提上出现开洞面积约占整个墙体面积百分之十五以内的剪力墙设计被称为剪力墙的整体小开口,建筑结构设计中常常会应用这种设计形式,这种类型的建立起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墙体的弯矩图处稳定性相对较高,不会出现异常的情况。 1.2.3 双肢或者多肢类型的剪力墙。双肢或者多肢类型的剪力墙是指剪力墙墙体上的洞成列状排列或者是开洞的面积过大的剪力墙。 1.2.4 壁式框架剪力墙。壁式框架剪力墙是指剪力墙墙体上的开洞尺寸足够大,并且剪力墙墙肢线上所具有的刚度和墙体连粱线上的刚度相差不大,非常接近。这种类型的剪力墙会在楼层处的弯矩图点发生突变现象,并且会在建筑中出现很多的异常现象,那就是反弯点会出现在建筑的大多数楼层中。 2、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则 在施工项目中,进行剪力墙设计时,并不是为了能够达到目的而随意的去进行剪力墙的施工,一定要严格根据剪力墙结构应用的规范对实际状况进行勘察,促进剪力墙结构在国内施工结构中的应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在剪力墙设计过程中,在施工技术方面会有一定程度的受限。所以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对这些制约条件进行重视,保证够建设出更加合理、标准、正当的剪力墙。 2.1 建筑物楼层之间进行调整量小剪力系数的原则 为了减少建筑结构本身的重量,增强建筑承载地震的性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尽量的减少使用剪力墙的地方,这就必须使用短肢种类的剪力墙负担处在第一震型,底端的地震倾覆力矩要比剪力墙结构负担的总底端地震倾覆力矩小百分之六十以上,把剪力墙墙体上进行大开间处置,可以提升剪力墙结构的倾向刚度。 2.2 调整建筑物楼层与楼层之间最大位移和楼层商之间的比例 建筑物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楼层之间的弯曲处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建筑物的弯曲处置不合理,那么也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使用性能。对建筑物剪切弯曲的处置需要参照一定结构配件的数量来进行相应的控制,但是塑向结构配件数量过多的话,控制工作也很难进行,剪力墙的剪重比例也会相应的增大,这样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就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楼层和楼层之间弯曲的部分会逐步增加,整个楼层在长期使用后还会出现位移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好楼层和楼层间的扭转弯曲,这也是提高建筑稳定性的基本保障。 2.3 调整剪力墙连粱超限的原则 剪力墙连梁超限的原则是在剪力墙结构建设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由于剪力墙的跨高通常会出现超限的情况,这也就要求在剪力墙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剪力墙的连梁跨高,通常来说,剪力墙的结构设计标准中都会将剪力墙结构的连梁跨高设计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用框架梁的方式来进行剪力墙结构的建设。而如果剪力墙的跨高比在5-6的范围内时,还要保证剪力墙的连梁刚度不出现波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弯矩也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符合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标准。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数量确定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数量确定 【摘要】 本文第一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和剪力墙相互协同作用,进而对如何合理的确定剪力墙数量进行分析,并讨论了确定阻碍剪力墙数量的因素。【关键字】 高层建筑、结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数量 一、引言 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竖向荷载和侧向力,就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结构中剪力墙的刚度大,承担大部分层剪力,框架承担的侧向力相对较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连梁往往先屈服,使剪力墙的刚度降低,由剪力墙抗击的部分剪力转移到框架。假如框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抗击地震作用,那么双重抗侧力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幸免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严峻破坏甚至倒塌。框剪结构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充分发挥框架结构体系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使整个结构的抗侧刚度适当,并能依照水平作用的大小提供足够而只是多的承载力,因此,在高层的各种结构体系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应用范畴较为广泛的结构体系。 二、研究状况 国外日本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数量的研究较早。他们从多次地震破坏的统计中,提出对每m2楼面面积上剪力墙的长度不得小于某一值得壁率表示法所确定的长度,并认为每当m2楼面面积上剪力墙的平均长度为50~150mm较为合适。日本后来又提出用平均压应力——墙截面面积表示法。 我国关于框一剪结构中剪力墙合理刚度的理论研究要紧有:王全风等首次提出了框一剪结构中剪力墙刚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个合适的刚度,后又研究了框架柱变形、结构的扭转变形以及剪力墙本身基础转动对剪力墙最优刚度的阻碍,获得了可信的结论;张炳华等提出的优化思想,即以剪力墙的有效刚度为变量,以地震荷载为目标函数,以变形限制为约束条件,在满足变形约束的条件下地震荷载最小即可得出剪力墙的合理刚度。中山大学穆翠玲证明了同时满足规范承诺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的最少抗震剪力墙刚度为最优剪力墙量,相应的设计为最优设计。 三、合理确定剪力墙数量 1、确定剪力墙数量的依据 在进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结构设计时,第一确定结构的柱网尺寸,然后依照竖向荷载及粗略估量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确定框架梁、柱的截面,接着确定剪力墙的数量。这是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截断点算前所必须做的工作。 依照工程体会,剪力墙数量的确定一样应符合下列原则,第一,为了能充分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及其特点 一、混合结构体系 混合结构房屋一般是指楼盖和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结构,而墙、柱和基础采用砌体结构建造的房屋。也可认为是指同一房屋结构体系中采用两种或两种 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承重结构 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 横墙承重方案 其受力特点是:主要靠横墙支撑楼板,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主要起维护、隔 断和维持横墙的整体作用,故纵墙是自承重墙。该方案的优点是:横墙较密,房 屋横向刚度大,整体刚度好,其缺点是:平面布置不灵活。 纵墙承重方案 其特点是:把荷载传给梁,由梁传给纵墙,纵墙是主要承重墙,横墙只承受小部 分荷载,横墙的设置主要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需要,它的间距比较大。 优点是:房屋的空间可以比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墙面积较小,缺点是:房 屋的刚度较差。 纵横墙承重方案 根据房屋的开间和进深要求,有时需要纵横墙同时承重,即为纵横墙承重方案。 这种方案的横墙布置随房间的开间需要而定,横墙的间距比纵墙的小,所以房屋的横向刚度比纵墙承重方案有所提高。 内框架承重方案 房屋有时由于使用上要求,往往要用钢筋混凝土柱代替内承重墙,以取得较大的空间。其特点是:由于横墙较小,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二、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是利用粱、柱组成的横、纵两个方案的框架形成的结构体系。它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由梁和柱这两类构件通过刚节点连接而成的结构称为框架,当整个结构单元所有的竖向和水平作用完全由框架承担时,该结构体系成为框架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混合结构框架三类。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①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②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性;③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 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亦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 三、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内墙和外墙)做成剪力墙来抵抗水平体力。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厚度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8m,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一般在30m高度范围内都适合。 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是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有一定限制,建筑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合要求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另外结构自重也较大,灵活性就差。一般适用住宅、公寓和旅馆。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势特点。 框架结构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空间,但抗侧刚度较小,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弱;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较大,抵抗水平力的能力较强,但结构布置不灵活,难以形成大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个体系各自的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办公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五、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抗侧力,四周的剪力墙围成竖向薄壁筒和柱框架组成竖向箱形截面 的框筒,形成整体,整体作用抗荷。 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 抗侧力构件称为筒体(由密柱框架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由剪力墙组成的筒体称为薄壁筒)。由一个或数个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形成的结构称为筒体结构, 它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 六、桁架结构体系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