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昆曲的介绍PPT

昆曲的介绍PPT

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

献给2007年虎丘曲会 百戏之祖幽谷雅兰——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 文生收集整理 二○○七年九月

前言 目前昆曲爱好者日益增多,尤其广大青年朋友居多,他们是昆曲传承的新生力量的和昆曲未来的希望,如何正确将他们引导入门是昆曲界每个人都应担负的责任。但不少朋友均提到昆曲门槛较高,尤其是很难找到比较系统而简要的昆曲音乐和昆曲声腔资料,以至于在欣赏和学习中产生较大的障碍。笔者在收集前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归纳和整理,同时也将一些较为深厚的理论问题予以通俗化,用较为简短的文字对一个很宏大的学科做了一个简要说明,形成这个短文。一方面为了及时给朋友们介绍一点关于昆曲声腔艺术的粗浅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想以此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前辈都来关心昆曲的后继者,给大家从多个侧面介绍一些研究成果、和学习方法。这就是这篇关于昆曲发展简史和声腔艺术简介文章的初衷,请各位方家不要抱着批判学术文章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此文,因为它仅仅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而不是研究性的专业论文。笔者心里一直揣揣,只是希望文中举例及观点基本正确、漏洞不要过多即可。笔者不是昆曲音乐的研究者或者造诣深厚的曲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匆忙间在07年虎丘区会之前搞出这篇东西,文中存在错误及疏漏是必然的,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一、昆曲简介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全国性剧种。有关它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昆曲艺术本身和昆曲理论都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昆曲在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荣列榜首,这也再次确认了中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在舞台演出中已经称为“昆剧”。“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嘉庆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其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随后,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山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发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昆剧的兴盛和它称霸剧坛的时间约长达二百三十年之久,即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1570-1800)。这是昆剧艺术最有光辉和成就最为显著的阶段,出现“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繁荣景象。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

昆曲教学设计说明

昆曲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难点:学唱昆曲片段 一、导入: 出示奥运会视频, 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 (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 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 (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 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出示视频) 2、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一)曲体结构。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二)唱词形式。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 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三)伴奏乐器。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牡丹亭》片段。介绍剧情: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

昆曲的介绍PPT

---------------------------------------------------------------最新资料推荐------------------------------------------------------ 昆曲的介绍PPT · 目简录介· 艺术特点· 演变· 曲目介绍· 昆曲名家· 近期演出< > 1/ 30

昆曲简介昆曲(Kun Opera),源于江苏昆山,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最新资料推荐------------------------------------------------------ 昆曲简介如果说京剧是市民趣味,那么昆曲代表的是一种文人雅好。 这体现在昆曲的曲牌体结构上,其唱词均按照曲牌填词,文辞典雅华美,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历来被士大夫推崇。 3/ 30

艺术特点? 昆曲的腔调是其一大特色,一唱三叹, "以字行腔" ,体现了昆曲的阴柔之美。 ? 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 ? 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世界遗产昆曲之简介

摘要: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了。“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嘉庆年间( 1522——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在此之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因此也扩大了昆腔的影响。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 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刘》、《拜》、《杀》,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

【昆曲简介】

【昆曲简介】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 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

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 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拉开昆曲这道帷幕,出入梦境之间,给我们今天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就在今天紧张 繁忙的生活之中,在我们必须遵守的过于现实的秩序之外,是不是还有拥有一个婉转的空间?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 昆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从 天子金碧辉煌的宫殿,到街头寻常百姓的家中,都有她的身影。如果说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 己的一种时尚,那么大清王朝的时尚就是昆曲。 昆曲诞生于苏州昆山,并由此得名。她被称为“百戏之母”,因为她是最古老的一种戏剧, 剧本的文学性很高。在歌和舞的结合上,她也无疑是最佳的典范。昆曲的表演体系就是载歌 载舞、虚实结合、形神兼备。后来发展的戏剧都从昆曲的表演形式上汲取了养分,可以说, 昆曲用她的乳汁哺育了众多的戏曲。 园林、昆曲是苏州艺术界的两大瑰宝,人们常说,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 的园林。因为昆曲就和园林一样特别精致,注重细节,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便能够达到一种 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状态。我想,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所以,文人雅士们经常相会 在幽深典雅的园林之中共赏昆曲,并时常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昆曲所讲述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吗?“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一句话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意境。昆曲舞台上的一方春色,令人心醉神迷、流 连忘返,并在陶醉中思索人生。 四百年前,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历尽艰辛,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剧作《牡丹 亭》,广为后世传诵。其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唱词,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句, 不仅因为它的优美婉约,更重要的是,它以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把一个身居闺阁的千金小 姐思春怨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女主角杜丽娘在心灵被束缚了十六个春秋后,第一 次踏入家中的后花园,第一次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春天,在她眼中,这个春天,在断井颓垣 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就是这样一种心情的衬托,后面的故事才徐徐展开,那梦幻中 的情景才得以完美的诠释,才出现了“惊梦”、“寻梦”感人至深的一幕。 戏曲专家廖奔说过这样一句话:“水会流下去,艺术会传下去,昆曲会永远地美好下去。” 是啊,六百年来,她已经深深嵌入了每个中国人的灵魂。或许有一天,那些人、那些事都会 被淡忘,但文化精髓却得以永久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初一三班曹姝篇二:昆曲课后感想 戏曲文化鉴赏 领略些许春色 蒋继望 21710120 最撩人春色是今天,少甚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懒懒的腔调,柔柔 的情意,淡淡的哀怨,绵绵的诗意。我爱听这水磨的强调,我爱看这答礼的姿态,我爱品这 远长的意蕴。昆曲带给了我这些不一般的如花如春般的审美体验,让我爱不释手,回味不绝。 今天昆曲课时结束了,我非但没有不舍,反倒很有一种开心与欣慰。我算是“修成正果” 了,完成一个夙愿吧,最最关键的是,我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一份积淀上百年的文化,我有多 了一份新的不同凡响的人生体验与兴趣。这是难得的。我为之开心且欣慰着。 说是要写课程的感想,我想找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那次“幽兰雅韵——生旦的表演”。由 国家一级著名演员龚隐雷老师、钱振荣老师主讲的。这堂课算是寓教于乐的好典范。老师在 讲解旦角,小生的表演技巧时,还进行了十分入戏的表演。演《牡丹亭》时,小生的开放,

昆曲论文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嘉庆年间(1522——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在此之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因此也扩大了昆腔的影响。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 昆曲的北套 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恰贰ⅰ栋菰录恰贰ⅰ渡惫芳恰返鹊炔皇っ毒佟U庑┐ 嬗尚矶唷罢邸弊槌桑 ⑺氖 鄣 轿濉⒘ 鄄坏取? 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

昆曲观后感

昆曲观后感 早上的晨会课上,老师奥秘地告诉我们,今天上午的二三两节课要去看一具表演。我们全班都很激动,许多人连课都没上好,向来在看钟。下课了,我们拿着笔袋和本子,排着长长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向大会议室。 短短的几百米路就看起来几千米一样,如何也走别到头。终于到了大会议室,那个充满了神圣的地点。橘黄色的门边上摆着两盆绿色的花,边上还有两块牌子,上面印了几个正在唱戏的孩子和“粉墨宝贝”四个彩色的大字。会议室中央被彩色的灯光打照得五光十色,席间差不多有几个班降座了,我们也在老师的指引,按着队伍坐下了,待到所有班级到齐后,表演开始了。 这一刻,只见屏幕上白光一闪,一幅正在唱戏的图片就出来了,上面还有“昆曲回故乡”五个红色的大字。可表演并没有马上开始,我们先看了一段“粉墨宝贝”的预告片,我看着幻灯片知道了他们要演什么,是昆曲!果然别出我所料。的确是昆曲,随着后主持人介绍了昆曲中生·旦·净·未·丑是如何一回事后开始了表演。第一具出场的是武生,他把一面令旗和一根权杖舞得八面生风,身上的袍子随风漂浮,嘴里别停地唱着什么,随着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他把手上的权扙舞得越来越快,慢慢地只剩下一片黄色的光圈。第二个节目是娄阿鼠和一位先生的对话,表演过后还有一具互动环节。我们班的周品毅同学有幸被选上了,全班同学都以为他会去当这个偷偷摸摸的娄阿鼠,没想到他却当上了堂堂正正的算命先生。那个情景别仅让我们大吃一惊,老师也在一旁笑个别停。第三个节目是鲁智深的十八罗汉,他金鸡独立了十二分钟,做出了十八罗汉的动作。第四个节目是昆曲中最闻名的《牡丹亭》,“终于出来两个女人了!”有人感叹到。牡丹亭中的词曲确实像宋词一样优美!最后一具节目是舞大刀,一具穿着黑衣服的武生把两把大刀舞得闪闪发光,我们在底下看得惊叹连连。 看了昆曲我才体味到会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这次表演中,我知道昆曲是“百戏之师”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我也慢慢地,爱上了昆曲。

昆曲曲目简介·浣纱记

《浣纱记》简介 作者:录入时间:2008-8-14 16:13:05 来源:摘自《苏州戏曲志》点击:433 《浣纱记》昆剧剧目。初名《吴越春秋》,明梁辰鱼著。事本司马迁《史记·吴越世家》及后汉赵晔《吴越春秋》。演述春秋时吴国战败越国,越王勾践称臣于吴。后在范蠡等大臣策谋下,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又以美人、金钱瓦解吴国君臣,终于灭吴。范蠡与西施相恋,为亡吴大计甘愿牺牲爱情。大功告成后,又双双隐退,泛舟远去。 《浣纱记》属绮丽一派,但也有本色之处。剧本问世后,反响强烈,但评论不一,或褒或贬,或褒贬兼之。如徐复祚一面说本剧“出口便俗”,“无论其关目散缓,无骨无筋,全无收摄。”又说“然其所长亦自有在。不用春秋以后事,不装八宝,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宫调不失,亦近来词家所难。” 此剧是把经魏良辅等人创新后的昆山腔用于舞台的一部成功之作。《静志居诗话》说:“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唯《浣纱》不能。”万历元年(1573)刊印的《鼎锈昆池新调八能奏锦》,已将该剧作为昆剧代表性剧目选录了两出。 原传奇本四十五出,有明万历间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及《六十种曲》本,怡云阁汤显祖评本,李卓吾评本。此外尚有舞台演出本流传,除散见于各种曲谱专集者外,有些则散落于艺人、曲友之手。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有《珍本浣纱记》(誊印本)三卷,共三十六出,系根据李翥冈所藏手抄本校订而成。目前可见的舞台演出本以此本最为完整。 以传奇与演出本对照,可知本剧在实际演出时不仅对原剧本道白作了改动,曲词也多有删节。原剧《越叹》、《问疾》、《效颦》、《得赦》、《放归》、《论侠》、《宴臣》、《访女》、《遣求》、《圣别》、《同盟》、《行成》等十二出已删除。原剧《被围》改名《行成》,《捧心》改名《思蠡》,并移至《养马》之后,《被擒》、《飞报》改名《杀储》、《跌嚭》,并移至《发令》(原名《楚师》)之后,《别施》分为《拜施》、《分纱》,《谏父》分为《储谏》、《回话》。又增加一出《越圆》(又名《浣圆》),作为全剧的结束。 演出本第一折《越寿》和十五折《后访》之前,各有副末开场,可见原演出本是分为上、下两场演出的。清末民初,昆剧舞台上尚能见到的只有《越寿》(原名《游春》)、《回营》(原名《通嚭》),《养马》、《打围》、《寄子》、《拜施》、《分纱》、《进美》(原名《见王》)、《采莲》、《储谏》、《赐剑》(原名《死忠》)等十一出。

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中国昆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人皆道姑苏好,水磨昆曲糯弹词。大家好,我是陈忆澄,我出生于昆曲的故乡——苏州昆山,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攻读艺术学硕士期间,我开始接触昆曲,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现在的我是苏州戏曲博物馆的普通一员,每日从事着中国昆曲、苏州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苏州戏曲博物馆珍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资料,而在这些文物资料背后则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近我们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平江路旁中张家巷的全晋会馆。全晋会馆是由山西寓苏商人集资兴建的会馆建筑,它是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会馆,新近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的遗产点之一。 中国昆曲博物馆内的古典戏台是整个全晋会馆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戏台坐南朝北,高出地面两米多。台每边宽六米,围上弓型的“吴王靠”,就构成了一个三十六平方米三面向正方型的古典戏台。 戏台飞檐翘角,华美精致。台前饰有一组组浮雕:在“普天同庆”的下面是二龙戏珠,旁边是凤穿牡丹;台柱的顶端是金狮抱柱,蝙蝠翩舞。头顶上方的穹隆藻井结构精致,独具匠心,由三百二十四只黑

色蝙蝠浅雕与三百零六朵云头圆雕相依相绕,组成十八条祥龙盘旋而上,凝聚在穹隆藻井顶端的铜镜片上,这不仅显示了古典建筑的艺术之美,在物理学上还具有扩音作用,给人余音绕梁的音响美感。 戏台正面的大殿,原为关公殿,戏台的最初功能是为了娱神。两旁相连的东西向庑廊,也称耳楼或女宾座,是当时观众看戏的地方。大殿、庑廊所形成的三面观众席,构成了中国古典戏台三面开放的建筑结构。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参观了这座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戏台后曾感慨道:这无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 通过我刚才的介绍,大家对全晋会馆古戏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古戏台传递给我们另外一些关于中国戏曲本体的重要信息。 为什么这个古戏台是三面开放式的呢?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演员在台上一个圆场就代表走上了十万八千里,一根马鞭子就表示策马奔驰,千军万马,如此大胆而自由的想象和假设,还有什么要隐藏,要掩盖的呢?中国戏曲以“虚拟化、程式化、节奏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特点,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因此在形与神之间,它更注重“神似”。而且,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作为自己表演手段,戏曲的真实性往往是通过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美感来完成的。因此,它希望看戏的观众能从尽可能多的侧面来欣赏演员的表演所体现的美。所以,我们这样三面向的古戏台,则是中国戏曲审美观,戏剧观的一种体现。

昆曲曲目简介·蝴蝶梦

《蝴蝶梦》简介 作者:录入时间:2008-8-14 16:17:38 来源:摘自《苏州戏曲志》点击:745 《蝴蝶梦》昆剧剧目。清初无名氏(一说严铸)作,系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改编而成。演述战国时庄周(字子休)一心悟道,辞官携妻田氏隐迹南山。一日,庄路遇骷髅,梦中与骷髅一番辩论,醒后更感人生皆空;又遇一孝妇在扇坟,说丈夫临终遗言,须待坟土干燥方可改嫁,因此,连续扇坟月余,但尚、未奏效。庄随即用术代扇数下,坟土即干。孝妇赠扇为谢。庄周归家,与妻谈及路遇之事,田氏痛责孝妇不贞,并毁扇以示烈女不事二夫之志。庄周欲试妻子真情,即病幻诈死,化作楚国王孙,随带二蝶化成的苍头、书僮前来祭奠田氏见楚王孙风流俊雅,不觉动情,即挽苍头说亲,并立等回话。成亲之日,楚王孙忽心痛晕倒,苍头说此疾得食生人脑即愈。田以庄周才死,尚如生人,持斧劈棺,欲取其脑时,庄周突然复活。田氏惊愕之余,才知楚王孙即是丈夫之化身,羞愧万状,自缢身亡。庄周乃鼓盆而歌,火焚其居室,遨游四方,遇老子于函谷洞,相随而去。清乾隆年间,在昆剧舞台上常演的有《叹骷》、《扇坟》、《毁扇》(即《归家》)、《病幻》(即《脱壳》)、《吊孝》(即《吊奠》)、《说亲》、《回话》、《做亲》(即《成亲》)、《劈棺》等九折。延至清末民初,苏州全福班演出时,又增添了《收扇》、《访师》,合计十一折。二十年代初,吴义生、沈斌泉、尤彩云又将此十一折悉数授于昆剧传习所学生,即称《全本蝴蝶梦》,于民国十五年(1926)10月16 日首演于上海新世界。尔后,又成为新乐府、仙霓社昆班的常演剧目。民国二十四年5月12日,仙霓社在苏州公演时,由施传镇饰庄子休,朱传茗饰田氏(演《劈棺》时改由四旦刘传蘅应行。须在桌上用“硬僵尸”着地,难度颇大),赵传珺饰楚王孙,王传淞饰老蝴蝶(苍头),华传浩饰小蝴蝶(书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列为禁戏,一度不再演出。后来《说亲》、《回话》两折已恢复演出,张继青、尹继梅等均曾演过。 《蝴蝶梦》传奇,《今乐考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剧情梗概介绍,但未见传本存世。其上述十一折昆剧舞台演出本,除《收扇》未刊印,苏州市戏曲研究室藏有抄本外,余十折,分别刊载于《缀白裘》及《六也曲谱》、《集成曲谱》、《昆曲大全》等石印本中。

昆曲赏析教案

昆曲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2.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教学重点: 感受昆曲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昆曲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唱昆曲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奥运会视频, 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 (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 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 (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 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出示视频) 3、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 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一)曲体结构。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二)唱词形式。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三)伴奏乐器。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牡丹亭》片段。

昆曲简介

昆曲(Kunqu Opera),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之称。 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主要昆曲行当简述

主要昆曲行当简述 闺门旦:应属于本学期接触最多的昆剧行当之一,其代表主要是《牡丹亭》的杜丽娘,《长生殿》的杨贵妃,《下山》中的尼姑色空等。以杜丽娘为例,其唱腔一唱三折体现了昆曲的一贯特点。表演时候由于要体现闺门旦作为未出嫁或新婚未久的年轻女子的羞涩温婉,其角色多为大家闺秀或者书香门第的千金,非常注意在演出中表现出端庄的淑女形象。动作一般不大,步伐一般保持在使裙摆稍稍起来一些,但是整个脚并未显露在外的程度,手指动作也较多,用手势来表现心情的地方细腻。在唱腔上的特点主要以小嗓为主,真声使用较少。且闺门旦大多都出现在爱情剧目当中,多为其中的女主角。但是不同的人在表演时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比如青春版的《牡丹亭》的女主角沈凤英的唱功与其师傅王芳老师相比,气息上似乎还需要更注意。 巾生:小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行当。其代表之一就是《牡丹亭》当中的柳梦梅。巾生一般也多出现在爱情戏剧当中,作为剧中男主角。其角色一般都戴有方巾或必正巾等,故而称为巾生。巾生一般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折扇功夫,由于其表演一般都是比较细腻的感情戏,要求演员对表演细节要更加注意。其形象一般都是潇洒飘逸,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年青男性。唱腔方面比较清而亮,音调较高。 贴旦:在本学期欣赏的昆剧著名剧目当中出现也比较多。其典型代表还是《牡丹亭》当中的角色,另外还有《西厢记》中的红娘。春香在《牡丹亭》的《游园》一出当中与女主角杜丽娘在金鱼池边的一段念唱做,使剧中所想要表现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气氛显得鲜明和活泼。同时这也体现了昆剧不同于其他剧中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台上的演员不管是主要演员还是次要演员,都要求演员要唱要演不可以呆立在台上。同时贴旦一般是扮演次要角色的女性角色,且活泼勇敢但是地位不高的年青女性角色。其表演着重于念做,声音较清脆,动作干脆灵活。另外,贴旦作为六旦的一种,从六旦角度来讲其表演范围比较宽。在一部剧中,如果同时出现两个女性角色,其中一个一般由六旦老充当。 老旦:是旦行中唯一与其他诸门都不相通的专门家门。嗓音一般是以宽亮苍劲,且多用真声唱出。由于老旦的角色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女性角色,多为母亲一类的角色,其表演多以稳重严肃而又慈祥和蔼的神情为主。同时老旦的步法缓慢并略带移步,头部微晃,以显出人在暮年的龙钟之态。本学期的欣赏的剧目《荆钗记》中的王老妇人是其典型代表之一。 刺杀旦:刺杀旦是昆剧发展过程中比较晚发展成专门行当的家门。又称为四旦,一般表现的刺杀他人或者被杀的女性角色。刺杀他人的女性角色一般多为正面角色,而被杀的刺杀旦一般反面角色比较多。本学期主要的代表是《渔家乐*刺梁》当中的邬飞霞。其形象是勇敢正义感强,为报父仇敢闯虎穴的女性角色。其动作较多且有特殊的身段程式,因此对身段和武功跌打基础要求较高。刺杀旦一般还可以作为武旦上台表演。 正旦:其意义经过历史演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近代的昆剧当中多扮演受苦而贞烈的中年或青年已婚妇女,应工戏多以唱功为重。要求嗓音宽厚洪亮,高亢激越,故俗有“雌大面”之称。表演以深沉肃穆、悲怆凄恻为注。身段动作须端庄大方,衣着多为素色黑褶子。《窦娥*斩娥》中的窦娥和《白兔记*养子》一折中的李三娘都是代表。尤其是《白兔记》中由王芳饰演的李三娘嗓音清越而高亮,身段动作较大,且经过最新的排演表演更加细腻。 大冠生:属于小生的分支,戴髯口。演员的嗓音运用要求宽亮,真假嗓结合部须佳,演员在

什么是昆曲

人文讲座之昆曲艺术鉴 什么是昆曲?昆曲的历史发展状况如何?昆曲艺术如何欣赏?当今了解昆曲艺术的意义和用途又是什么?4月8日下午,昆曲艺术家谷好好老师带队上海昆剧团再次做客我校人文素质讲讲座,讲座中,贾喆何燕萍老师现场表演了著名昆剧唱段《别母乱箭》。袁佳谢璐老师表演了《游园》袁国良胡刚老师表演了《访鼠测字》他们还为同学们讲解了昆曲表演的基本手势,介绍了昆曲表演中演员穿戴服饰的象征。一番介绍激发了同学们了解昆曲、走进昆曲的兴趣。 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明末清初,昆曲发展为全国性剧种,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昆曲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可称为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佳酿,百花园中的一枝独秀。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的悠久,对南北曲唱腔优点的吸取,各地文化语言的融合,造就了昆曲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蕴意。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中的这段唱词是我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如此这般的唱词昆曲中处处可见,可以说赏昆曲一部,如品诗词盛宴。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无疑也为昆曲艺术成经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昆曲唱腔,缠绵婉转,清丽悠远,温柔委婉。轻缓而不急躁,温润而不刺耳,多情而不矫揉。词句之间,暗生情意,女子的温柔,男子的儒雅,在唱和之中,独属华夏儿女的古典优雅气质尽显。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愈加突出其柔曼悠远的特点。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讲座中几位老师倾情的表演,让我们这一代90后的孩子们领略了昆曲艺术所带来的魅力和吸引力,昆曲作为优秀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需要我们年轻一代,毫无保留的代代传承下去。

昆曲《牡丹亭》内容简介_1500字

昆曲《牡丹亭》内容简介_15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牡丹亭》内容简介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 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

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表达的思想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士立场;二是改变杜、柳门当户对的关系;三是改话本杜丽娘封建淑女色彩为叛逆女性;四是强调追求自由爱情的艰难曲折。使这一传统的“还魂”母题具有了崭新的思想内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杜丽

六、昆曲的主要曲目

(插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图片) 五、昆曲的主要曲目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作品。 在昆曲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典名著层出不穷。其中,明代的《牡丹亭》,《清忠谱》和清代的《长生殿》,《桃花扇》并称昆曲四大名剧。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名剧中的名剧,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1)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与其他的传奇作家一样,也是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开始文学创作的。从他遗留下来的文稿看,他不但热衷于戏剧。而且在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当然他最主要的作品是临川四梦。由《紫钗记》,《邯郸记》,《南柯梦》,《牡丹亭》四个剧本组成。开创了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戏剧流派,“临川派”。 牡丹亭的主题,一言以蔽之,就是爱情至上。为爱可以

由生入死,也可以死而复生。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屏障都可以超越,不管天上人间,终于会跟心爱的人相见。 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家教森严的大家闺秀。在她的父母看来,女孩子白天打个瞌睡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为了防止她无事可做,给她请了一个迂腐的老秀才做家庭教师。这个教师讲的是诗经。然而,诗经的第一篇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美好的爱情诗句引起了杜丽娘的无限遐想。这时候她的贴身丫鬟春香在府第后面发现了一座大花园——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一个人生长了十几年,对自己家有座花园都一无所知。但对于足不出户的杜丽娘来说。这就是可悲的事实——于是,她趁父亲下乡劝农的时机,和春香一道溜到这座花园里玩耍。 在花园中,杜丽娘看见了一个明媚的春天。第一次发现世界是这么的美好。但在惊喜之余,心中也充满了惆怅,因为春天的景致让她产生了对爱情的向往。但在她的时代,婚姻是不能自主的,她觉得自己的幸福遥遥无期,所以带着满腹的心事结束了这次游园。在回去之后,她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书生折了一根柳枝送给她,并把她抱到牡丹亭上。对她百般恩爱。 不久后,杜丽娘又瞒着母亲和春香,独自一个人到花园里寻梦。但她在花园里再也找不到她梦里的那个书生。她走到一棵梅花树旁,自言自语说,如果有一天死了,就要埋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