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

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

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

关键测量过程一览表

编制:审批:日期: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第一部分: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不合格品,保证测量产品满足规范和合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测量过程和测量产品的质量控制。 3、职责 测量大队负责测量过程控制。 4、工作程序 4.1 测量过程框图 4.1.1 院计经办下达《地质、测量、试验任务委托单》(HBK-QR-7.3-02),大队长任命项目测量负责人,确定参加生产人员和仪器设备。测量负责人应了解工程概况,测量任务,提交成果时间等。 4.1.2 出院或大队组织实地查勘,项目测量负责人参加,了解测区情况,收集测区平面和高程控制点成果,收集有关地形图,与地方商谈进场事项。 4.1.3 根据查勘情况,按照规程、规范和任务委托单山分管主任工程师和项目测量负责人按《勘测试验大纲编制办法》(HBK-QS-C7.5/1-2003)编写《测量技术设计书》。其内容包括:

(1)测量任务来源和基本要求; (2)测区基本情况; (3)测量内、外业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主要施测方法。 《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组织编写,大队长审查。对于小型测量项目,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质勘察测量等,测量范围小于20标准km,其《测量技术设计书》简化为《测量技术要求》。只规定采用的测量规范,平面与高程系统,测量方法、测量范围、测图比例尺、断面间距等。 在外业进场前对分队或作业组讲解《测量技术设计书》,进行事先指导。 4.1.4《测量技术设计书》若需修改,由分管主任工程师编写补充技术规定,大队长审批; 4.1.5 外业进场前,分队或作业组必须认真检查仪器,检查设备器材的配置情况。 4.2 测量外业 4.2.1 进场分队或作业组必须严格按照《测量技术设计书》或《测量技术要求》和规程、规范要求执行,不得随意降低精度要求。 4.2.2 测量过程中,观测记录手簿200%检查,电子手簿100%检查,平差计算输入数据100%检查,横断面成果计算分队级100%校核,桩号100%互检,大队检查员100%审查。 大队检查员在现场巡视检查,对测量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4.3 测量成果验证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QGB/QC8.2-2011-R1) 一、目的 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并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管理过程 2.设计和开发过程 3.采购和外包过程 4.生产过程 5.服务过程 6.管理过程 7.资源管理过程 三、职责范围 1.总师办应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密切与用户的沟通,及时提供满 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2.总师办和工程技术部负责设计出高水平、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对 设计造成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取得的成果和效益。 3.计划供应部应确保供方评价、定点采购和满足产品的要求,供应 是否及时,统计进货检验合格率和性价比,对外包产品的进行控

制。 4.工程技术部应确保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按相关工艺要求 进行生产,生产环境的良好率。 5.售后部应及时、准确地获取、分析和利用用户满意信息,进行持 续改进,增强用户满意。 6.各部门应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有效性。 7.设备动力室应做好设备的维护,经理/人力资源部应测量公司各岗 位人力资源的配备、各类人员能力的考核和培训。 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合同管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1.项目: a)合同履行率 b)用户检验合格率 1.2.方法 a)按期履行合同数/应履行合同总数*100% b)用户一次检验合格数/用户检验总数*100% 1.3.频次 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上各个项目的情况。 1.4.判定准则 是否满足策划的预期目标要求。 2.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1.项目:

控制测量规范与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2.2 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3-3.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

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 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 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队中—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者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各项连接正确,接收机设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直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的表明,且无论是垂直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1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观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观测手薄上。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外包过程控制跟踪检查表

外包过程控制跟踪检查表 编号:第1页共3页外包名称承包单位 一、是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1、有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有□无 体系:证书号: 2、有无《质量手册》□有□无 手册编号:提供《质量手册》 3、有无《质量程序文件(汇编)》□有□无 质量程序文件(汇编)号:提供有效版本 二、过程是否受控□是□否 1、有无各过程的程序文件□有□无 2、有无工艺文件和各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有□无 工序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三、人员能力是否胜任岗位要求□是□否 人员数: 1、有无上岗证□有□无 2、是否经过培训□是□否 3、有无培训记录□有□无

、测量是否有效□是□否过程的监视、 四、过程的监视 1、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计量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是□否 2、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满足需要□是□否 3、监视和测量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4、是否采用了统计技术□是□否 五、文件是否适宜□是□否 1、文件是否有效、受控□是□否 2、文件的签署是否齐全,更改是否规范□是□否 3、要求是否明确,可否指导生产□是□否 、设施是否适宜□是□否 六、设备 设备、 1、生产设备是否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是□否 2、设备、设施是否满足生产产品质量保证要求□是□否

,是否可追溯□是□否产品是否得到适宜的标识和防护, 七、产品是否得到适宜的标识和防护 1、是否对产品进行了批次标识□是□否 2、是否对产品加工和生产过程实行了流程卡□是□否 3、是否对产品加工和生产全过程实行了有效的防护□是□否 4、是否能从产品追溯到原材料、所有的设备及操作人员□是□否 ,对质量问题是否进行及时处理□是□否是否进行了质量检验, 八、是否进行了质量检验 1、是否成立不合格品审理组织□是□否 2、对存在问题是否进行分析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 3、对产品是否实行首件三检,有无记录□是□否 4、有无出厂检验报告□是□否 5、有无规范的产品合格证□是□否 检查部门 技术工艺部 生产部 科技质量部 审批 签名

1、过程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 程 与 产 品 的 监 视 和 测 量 制 程 序 批准:审核:编写: 2014年7月10日发布2014年7月10日实施

1.目的: 对产品实现的必须之过程进行监视与测量,以确保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之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确认;对生产所用原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及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品保课负责对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 3.2总经办负责对体系运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负责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定义: 4.1三不政策: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传递不良品 5.流程图: 6. 流程说明:

6.1 总则: 6.1.1 为了确保管理体系具备实现策划时预期结果的能力,保证管理体系不偏离文件的规定,最终 满足客户要求,各部门采用适宜的方法,对本部门负责的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适时进行测量,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产品和过程的符合性。 6.1.2 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管理体系过程包括:管理过程、产品实现过程和相关的支持过程,在 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时,应根据过程的特点,采用内部审核、日常监督、检查、定期评审、考核评价等方法进行监视,对于可以用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的过程参数或过程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量值。 6.2 主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6.2.1与客户有关的过程 正确理解并确定客户的需求,密切与客户进行沟通,及时提供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满意。 1)业务部负责对合同履行或完成情况的检查和统计; 2)业务部负责与客户沟通的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3)业务部对客户满意度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等。 6.2.2 设计和研发过程 设计、研发出高技术水平、低费效比、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并为采购和生产服务提供正确的信息。 1)研发部组织对设计和研发进行设计评审; 2)对采购、生产、服务及客户使用中发现的由于设计造成的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3)业务部对同类产品的水平、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和评价。 6.2.3采购过程 确保采购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价格合理、供货及时。 1)品保课对原材料进公司后的进料检验合格率即批退率进行统计分析; 2)生管课对“供应商物料延迟供应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仓库的库存量、周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 采购负责对采购产品的价格和服务进行统计和分析。

文件控制过程检查表

文件控制过程检查表 受审核过程:文件控制过程涉及部门:企管部、相关部门 审核员:张ⅩⅩ陪同人员:王ⅩⅩ审核时间:ⅩⅩ年ⅩⅩ月ⅩⅩ日 序号审核内容涉及部门审核方法 1 1)文件总体策划情况企管部1、向负责人了解公司文件的种类和主要的控制方法和职责; 2)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企管部2、请其提供文件控制程序文件,查文件是否经过批准的有效版本,其内容是否覆盖并符合标准423要求 2 文件批准情况企管部根据负责人介绍和文件控制程序规定,抽查3-5份各类文件(如管理文件、技术文件、法规文件),查其批准的手续和/或记录,是否经过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 3 文件发放情况企管部1、向负责人了解公司各类文件发放范围和分发手续,查刚才抽查的文件发放手续和/或记录,是否按规定将这些文件分发到有关部门和人员;2、记录其中一些文件分发部门或分发号,以便到相应部门核查。 4 文件的评审、更新、识别、再次批准及其发放情况企管部1、向负责人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已有的文件进行评审或更新?如何使用文件的部门和人员了解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2、查文件评审的证据(记录)应对评审的依据进行了解和验证;同时抽3-5份更新文件的更改记录或更新后的文件,看更新后的文件是否经过了再批准;3、查这3-5份文件的发放记录,看是否将更新后的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到相关部门核查;4、查识别文件更改和修订状态的有关规定或记录,根据以上查证的情况,核实这些证据是否起到识别文件更改和修订状态的作用 5、作废文件的处置和作废保留文件的标识和管理企管部1、询问负责任处置作废文件的方法,需要保留的作废文件如何进行控制。2、查3-5份作废文件处置记录(如回收或销毁),是否按以上规定进行了处置;3、抽查3-5份作废保留文件,看是否按规定标识,其管理的方式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 6、外来文件的识别及分发控制情况企管部1、向负责人了解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的种类和主要的控制方法和职责;询问如何追踪以上外来文件的更新;2、抽3-5份外来文件,查是否是适用版本,查这些文件的发放记录,看是否按规定将这些文件分发到有关部门或人员; 3、了解是否有外来文件的更新情况,如有抽3-5份更新后外来文件发放记录,以及作废外来文件的处置证据(包括需要保留的作废外来文件的标识及管理)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 4、记录其中一些外来文件分发部门或分发号,以便到相关部门核查。 7、1)核查需要使用文件的部门和人员是否得到适用版本的有关文件相关部门(如质检部、技术部、生产车间等)1、根据在企管部查证时记录的一些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发放部门或分发号,核查这些部门和人员实收并使用文件情况,并验证文件生效时间与文件到位时间的一致性; 2)检查文件与实际情况的适宜性 2、现场观察活动/过程的实际状况(也可向工作人员或操作人员了解)与相关文件比较,以证实文件内容与实际现状是否相适宜; 3)使用文件的场所是否在使用作废文件

过程和服务的监视和测量控制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和验证服务的符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确认,对服务所需采购品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 3、相关/支持性文件 《内部审核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程序》 《预防措施程序》 《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4、职责 4.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服务过程质量监视和测量。 5、工作程序 5.1服务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5.1.1根据公司总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与质量相关的过程的质量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采用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的方法进行过程的服务的监视和测量。 5.1.2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分为公司内部对服务质量的检查与考评和公司外部对服务质量的检查与考评。 5.1.3公司内部对服务质量的检查与考评 5.1.3.1服务质量的日常检查与考评 公司各部门依据各部门的服务规范对本部门日常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与考评,填写相关的《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对查出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5.1.3.2每月初各部门将本部门上月的《服务质量检查与考评表》上报质量管理部,由质量管理部进行综合分析,编制《公司月服务质量报告》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原因及采取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上报总经理批准。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各部门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和改进措施。 5.1.3.3服务质量的年终考核:年终时质量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及每月《公司月服务质量报告》,对各部门服务质量进行年终考评,编制《公司——年服务质量报告》,上报总经理批准。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5.1.4公司外部对服务质量的检查与考评 a)质量管理部根据管辖区物业管理实际水平和建设部关于《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标准》 申报参加区、市、省、国家优秀物业管理小区的评比;申报参加前,分管经理应组织各相关部门按照申报的考评标准进行自检,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执行《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控制程序》。 b)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迎接各级文明小区、优秀物业的评比检 查。 5.2对服务所需采购物品的监视和测量 5.2.1需采购服务用品的部门负责编制各类相关的采购物品检测规程,明确抽样方案、检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

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7.6和GB/T24001—1996的4.5.1。

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过程检验和验证控制,对材料、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检验和试验的产品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标识,以防止未经检验或未经验证合格的材料和产品非预期使用、流转和发货。 2.范围 适用于原辅材料检验、产品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进行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产品部 ●负责提供进货、过程、最终检验或试验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图样或标准样件等,并明 确控制方法。 3.2.工程部 ●负责制订生产/装配全过程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3.3.质量部 ●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检验。 ●负责对不合格来料进行原因分析,分类处置。 ●负责对来料的进厂检验报告定期检查。 ●负责来料的检验和试验。 ●负责保存相关的检验和试验记录。 ●负责制订来料、生产/装配全过程和最终产品相关的检验指导书;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 产品图样及工艺文件等进行生产过程巡检、产品终检及出厂检验。 3.4.物流部 ●负责生产过程的生产材料、零部件件及辅助材料的配套上料; ●负责产成品的入库、出货管理。 3.5.生产部 ●负责生产/装配全过程的自检/互检及半成品的专检;并按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置、入库 等工作。并配合检验员、维修员的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3.6.采购部 ●负责按审批后的采购计划采购物料。 ●负责已检验完的物料的入库。 ●负责不合格品的退货协调工作 4.术语和解释 4.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5.程序

本程序分为进厂检验、生产过程及最终检验和出厂检验控制程序。 6.1.进厂检验 6.1.1来料到货确认 来料到公司后,采购部将《暂估入库送检单》交物流部物控员,物控员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好,核对数量及标识是否和《暂估入库送检单》一致,符合后按单收货,查看库存和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判定是否为急用物料(急用物料为2天内需使用的物料),若是急用物料需在《暂估入库送检单》上写明急用,表明需优先检验,签字确认后将来料摆放在待检区。 6.1.2 检验 物控员将《暂估入库送检单》送质量部检验组长,检验组长接到《暂估入库送检单》后,按优先程度编制检验计划,检验员严格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抽样、测量、检查、试验和验证等一系列工作,将数据记录填入《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相应的表单,若本批来料全部合格,则需检验组长确认签字,否则需经过SQE工程师对不合格品做出处理意见且签字确认,《进厂检验记录/报告》或《电子元器件进厂检验报告》一式

控制测量流程

项目施工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控制测量贯串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勘察设计阶段的控制测量,工程施工阶段的控制测量、交付运营后的控制测量。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测量流程如下所述。 1、交接桩 施工单位中标后,建设单位会迅速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桩。这期间施工单位作为接桩单位,需注意以下要点: 1.1要向设计院了解清楚接桩类型,平面、高程控制网桩点的等级、坐标高程系统,全标段和相邻标段搭接桩点总数量,按交桩资料逐一接桩。交接桩时让尽量多的技术人员参与,以便复测、加密时能提前熟悉线路、点位。 1.2接桩时逐点查看桩点有无丢失、松动、标志完好,并用红色布条作出醒目的标志,做好点之记,记录好桩点的位置、地形。如有缺失、松动、破坏,可要求设计院补测。 1.3接桩后及时保护,容易遭到破坏的桩点要做醒目的标志防护起来。 1.4看懂交桩资料,明确控制网等级、坐标系统、投影面高度。控制点,平曲线、竖曲线,逐桩坐标完整。特别是控制网等级和坐标系,平曲线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如线路中线与桥墩、桥梁中线,线路中线与隧道中线的关系。 1.5如实签署《交接桩纪要》,并妥善保存好。 2. 交接桩复测

2.1 交接桩复测的必要性 交接桩复测是正式开工前必需的完成的一项工作,是开工报告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设计院埋桩、定测至项目开工一般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此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造成桩点破坏、位移、下沉,同时也为了避免设计院交桩错误或施工时用错桩点,确保不因设计桩点而发生任何差错,做到万无一失,施工前需对设计院移交的全部控制桩点、水准点进行复测。 2.2 制定交接桩复测方案 一般来说,交接桩复测工作时间非常紧迫,特别是工程刚上场,现场布置、便道选线、征地拆迁等都离不开测量工作,而上场后测量的主要精力应放到交接桩复测和控制网加密的工作上面。这些工作,需要我们测量主管在人员、时间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 交接桩复测方案的制定从总体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按设计院布 网的方式、方法,同网型、等精度复测,复测值与设计值较差在规范限差之内时,采用设计值,局部大型结构物如隧道桥梁需高精度控制网时,可建立独立网,局部可改变设计值。依此原则,结合设计控制网布网方法、测量方式、精度等级,工程概况、交接桩情况,按规范要求的外业作业指标,内业计算方法、仪器设备、人员情况等内容组织起来编制到复测方案里面去。编制好复测方案后要上报复测方案到监理单位审批。 2.3 交接桩复测 依据制定的复测方案、时间要求,组织设备、人员、车辆等,报知监理单位、组织外业测量。出测前,必须要进行仪器检校,仪器检校应送到专业的计量检测中心检测仪器测距常数、测角精度等相关参数是否合乎要求。在与相邻标段的搭接测量中,平面搭接伸入相邻不少于一条边(两个点);高程搭接不少于相邻标段内的一个水准点。搭接测量时,宜与相邻标段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共同进行搭接测量,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GGLC-JZ-Ⅱ-02 版次/修订号:1/0 主责部门: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1目的 确保公司测量过程受控,满足规定的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过程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3.2高度测量过程:关键、复杂、保证生产安全、测量结果不正确会引起后续昂贵代价的测量过程。 3.3一般测量过程:指测量控制风险较小,如用手动量具测量、低级别过程控制。 3.4计量要求: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 3.5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误差、死区。 4引用文件 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112-2003 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5职责 5.1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5.1.1负责公司测量过程的统一监督管理。 5.1.2负责公司最高计量标准测量过程的管理。 5.1.3负责原料的化验、产品质量检验、化验、试验测量过程的管理。 5.1.4负责公司物资和动力介质计量结算测量过程的管理。 5.2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生产过程中测量过程的策划。 5.3安全处负责人身防护测量过程的策划和监督实施。 5.4能源环保处负责公司能源、环境监测测量过程的管理。 5.5规划发展处、项目工程单位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大型外包工程测量过程的策划。 5.6设备主体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安全监测、环境监测、能源管理过程中测量过程的管理。 6管理内容及要求 6.1测量过程的输入是:顾客要求、组织要求、法律法规要求、测量设备、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测量人员。 测量过程输出是:完整、准确、真实的测量记录。 活动是确定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和性能要求、将识别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设计测量过程要素和控制限,高度测量过程形成测量过程规范和测量过程的有效性确认。 6.2测量要求的导出和计量要求的转换 6.2.1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用以下方式表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 6.2.2销售总公司宣钢分公司与顾客签订的订货合同及其技术规范标准、产品质量特性表或图纸等应写明对所定购产品的技术要求、产品指标,包括产品质量要求。 6.2.3技术中心负责根据订货合同中规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可测量的工艺参数,导出顾客的需求、产品的测量要求。 6.2.4 各管理部门根据组织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提出测量要求。

2021年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流转或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规程的制定。 3.2质量部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实施,建立并保存记录。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自检 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 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 4.1.1总要求 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等。 c)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必须按检验规程进行,严格对照产品标准,设计文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定结论。用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符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d) 质量部负责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检验控制点对产品实施测量,对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放置。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制品,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e)供销、生产和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监视、

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自检、互检。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支持和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f)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检验人员,必须在技能、经验或培训方面取得相应的资格。 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 a) 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c)适用时,应记录检验依据、测量设备和环境条件等相关内容。 4.2 来料检验 a) 对于各种外购产品件,由生产部门仓管核实进货数量、规格、型号、和检查外观包装情况。 b)生产部仓管根据来料情况填写《送检单》,检验员根据相关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建立检验记录,将检验记录与供方合格证明性文件(存在时)存档。 c)检验员检验合格后,质量部签署接收意见,通知仓管,办理入库手续。 d)检验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控制程序》。

施工测量过程控制

施工测量过程控制: 1. 主控方案的确定: 右岸上游围堰支线,隧洞全长807.7米,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及监理部门的相应规定, 工程平面施工控制导线网采用金沙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统。本着“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围绕着工程施工的整体部署,及时进行了各级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1.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三等光电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敷设,导线分为基本导线(贯通测量用)和施工导线(施工放样用)。洞内施工导线采用相应光电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敷设。点位布置在两侧洞壁上,采用强制对中标盘,两导线独立观测。隧道每向前延伸一段后,施工导线点与基本导线点重合,进行检核。 1.2洞内的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并与施工放样过程中采用的三角高程进行比对,以进行实时检校。 2.主要测量设备及人员配置: 2.1控制测量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为瑞士徕卡公司产的TCR1201全站仪,其测角精度与测距精度完全满足规范要求。测量仪器均按国家规定每年送国家授权检定部门进行了检定,方进行使用。 2.2 人员配置上组建了一支具有丰富经验、良好职业素质的测量队伍,为施工一线做好了技术保障。 3.测量放样 3.1直接由等级控制点(首级及加密控制点)进行放线,或由细部临时加密的点线进行放样。重要部位采用首级控制点进行放样。做到“四无”,即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精度、无违时;“四随”,即随时观测、随时记录、随时计算、随时校核。 4. 贯通误差预计与实际贯通误差 4.1 施工放样前,对隧洞进行了贯通误差的预计计算,经检查,采用上诉控制方案,对于此短隧洞而言,完全可以满足贯通要求。 4.2贯通误差的施测,采用精密导线测量,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出两方向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结果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中的相关规定。 右岸上游围堰支线在严谨的测量过程控制下完成了施工任务。

产品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标准范本.docx

精品文档1.目的 : 对产品实现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监视和测量,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次工序,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 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整个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职责: 3.1 技术部: 3.1.1根据客户要求和材料规格要求,编制产品检验标准。 3.1.2根据客户要求,对重点检验和试验项目提供抽样计划和检验试验方法。 3.1.3负责联络客户,签署产品外观质量标准(即标准样板)。 3.1.4按照客户要求向品质管理部提供COA制作格式。 3.2 品质管理部: 3.2.1协助技术部制定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3.2.2策划与制定检验和试验计划,包括抽样计划、操作规范、检验和试验记录等。 3.2.3负责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3.2.4监督生产组自检和过程检验。 3.2.5负责最终产品的检验试验及最终合格判定。 3.2.6负责新产品开发阶段的产品质量的检验和评价。 3.3 生产部: 3.3.1依据产品标准和生产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自检。 3.3.2对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的反馈和数据提供。 3.4 仓储组: 3.4.1.负责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验收( 清点对照品名、规格、数量等) 工作。 3.4.2.负责在库产品的巡查和记录,并就任何质量缺陷和隐患予以报告。 4.定义: 4.1 检验样板 4.1.1原材料检验样板(标准版): 由技术部与供应商确认签署的材料标样,以作为 IQC 在材料验收时对材料颜色进行判定的标准依据。 该样品由技术部负责签署并分发一份给品质管理部保存。 4.1.2成品检验样板(标准版): 顾客确认并签署的产品标准样板,以作为 QC在检验过程中及后续产品生产开发时对产品颜色及其 他外观质量进行合格判定的标准,该样品由技术部负责并分发一份给品质管理部保存(标准版应 注明产品代码)。

可燃气体测量过程控制规范(2016)

1、目的 为防止上胶可燃气体测量过程失控,保障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检测可燃气体的浓度并及时报警以预防火灾与爆炸事故或人身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对本公司上胶车间的可燃气体浓度测量过程(以下简称本测量过程)的控制与监视。 3、职责 3.1技术人员负责本测量过程核查标准的选择。本测量过程的核查标准为: 浓度为10%和40%的标准气体。 3.2生产人员与计量员负责本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由设备部技术人员保 管核查标准,并保持核查标准的准确性;由单位计量员与相关技术人员一起组织本测量过程的核查。 3.3设备部负责核查标准的定期校准。 3.4本单位计量员与电气技术员配合本测量过程的控制和核查。 4、测量要求 5 5.1 测量设备及要求 5.1.1测量设备: 5.1.2测量设备系统必须经过检定合格并粘贴有效确认标志。 5.2测量依据:按JJG693-2011规程中相关计量性能要求进行测量。 5.3测量环境:自然条件下。 5.4人员要求:熟悉测量过程,熟练掌握测量程序,相关人员应取得相应资 格证。 6、监视方式: 6.1控制方式:采用统计技术,并用平均值控制图显示。 6.2 数据采集:由符合要求的测量人员采集、处理数据。

6.3控制图:按照Q/DJL 2.15-2011《测量过程控制管理程序》的附录——“利用核查标准建立测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方法”的程序进行。本测量过程核查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7、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 7.1测量方法:按JJG693-2011规程中5.3条款要求进行。 7.2测量程序: 7.2.1示值误差 仪器通电预热稳定后,先通零点气体(清洁空气)使仪器回零,调整 仪器的零点。然后分别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10%、40%的标准气体物质,记录仪器稳定示值。每点重复测量3次。按式(1)计算每点△C ,取绝对值最大的△C 为示值误差。 △C =C ?C 0R ×100% (1) 式中:C —仪器的算术平均值; C 0 —通入仪器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R —仪器的满量程。 7.2.2重复性 仪器预热稳定后,通入约为满量程40%的标准气体物质,记录仪器稳 定示值C i ,撤去标准气体物质。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6次。按式(2)计算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重复性: s r =1C (C i ?C )26i=15×100% (2) 式中:s r —单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 C —6次测量的平均值; C i —第i 次的示值。 7.2.3检定结果的处理 按本规程要求检定合格的仪器,发给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 7.2.4检定周期 仪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 对仪器测量数据有怀疑、仪器更换了主要部件式修理后应及时送检。 量值溯源线, 核查对比线, 信息线。

计量要求导出及测量过程设计

计量要求导出及测量过程设计 测量过程的设计:根据顾客、法规或组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新涉及的需要提供测量数据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方法/程序的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内容一般有: 1)识别顾客对测量的要求(明确测量的目的、原因,期望的效果); 2)根据现场情况拟定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保证测量可实现); 3)导出该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4)根据计量要求识别过程要素和控制方法(降低测量失准的风险); 5)确定监视方法及频次(“及时”发现偶发因素造成的测量失准); 6)形成测量过程规范(测量作业的指导); 7)评定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可信度的评价); 8)有效性确认(验证是否能实现设计要求)。 注: A 测量过程的设计一般形成一个文件(测量过程规范)及三个记录/附件(计量要求导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确认)。设计过程的1)、2)内容原则上应在设计说明书中体现(可省略)。 B 其中测量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所选用测量设备计量特性要求的(如依据GB 12358-2005选配CO检测报警仪;依据GB17167-2006选配能源计量器具;依据相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选配内部校准用标准器以及依据相关检验标准选配理化分析仪器等),可不进行计量要求导出及有效性确认(不需要3)、8)项),只需在《测量过程规范》说明依据何标准、规范确定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 1 术语和定义: 1.1 计量要求(GB/T 19022-2003 A.2) 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检测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包括在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规范的要求加上有生产过程控制及它的输入而产生的要求。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法表述。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执行者能明确决

监视测量与过程控制程序(流程)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程 序 文 件 文件名称:监视测量与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版 本 号: 适用范围: 受控正本受控副本 编制: 审核: 批准:

程 序 文 件 编号: 版次: 标题:监视测量与过程控制程序 日期: 文件修改情况记录 版本/页次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修改日期

程 序 文 件 编号: 版次: 标题:监视测量与过程控制程序 日期: 1、目的: 规范本公司产品从输入到输出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使顾客满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品质保证中心、产品验证中心、海外/国内营销公司、产品研发中心、物流管理中心以及各一级分公司。 3、职责 3.1 产品验证中心:负责关键零部件、成品的型试实验及成品寿命测试、ROHS、食品卫生 测试及成品交付前的验证。 3.2 海外/国内营销公司:负责识别客户的需求与期望,组织实施有关询期单、生产通知书、 更改/补充通知单、验货通知单、每日出货计划的实施及跟进。 3.3 产品研发中心/分公司开发部:产品结构设计、技术资料的编制及开发进度的全过程。 3.4 海外营销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协调市场订单的顺利完成,对产品的技术、质量、资 料、认证、配件确认及产能分析作全面跟踪和评估,主导策划主生产计划达成,主持 合同评审、审核确认,订单汇总、批准生产通知书及更改/补充通知单。 3.5 物流管理中心:负责所有进口原材料、部分固定资产的采购、供应商管理等。 3.6 各一级分公司品管部: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半成品、成品、样板质量的检验及型式 实验送样,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不合格品处理、改善措施落实的追踪。 3.7 各一级分公司总装部:对生产用料作好标识,产品制造过程的控制,对不合格品进行 控制和处理,对改善措施的落实。 3.8 各一级分公司PMC部:国内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采购及跟踪,日常仓库管理,制定 总装计划。 3.9 各一级分公司生产工程部:负责工艺文件的制定,对不良品的分析并提供改善措施。 4、定义 4.1 AQL——可接受的质量水准。 4.2 OK ——合格 4.3 NG ——不合格 4.4 HSF(有害物质减免):指的是相关的环保法规(如:RoHS 、WEEE、REACH等)及其它适 用标准或客户要求中规定的任何材料的减少或消除。 4.5 HS物料/产品(有害物质):指的是相关的环保法规(如:RoHS、WEEE、REACH等)及其它 适用标准或客户要求中禁止使用的材料。 5、程序 5.1 产品信息输入与评审 生产管理部对海外/国内营销公司发出的《生产通知书》中各项产品信息组织评审, 确认公司现状(如产能、技术条件等)满足各项内容的要求,然后制定《主生产计 划》并下发给各一级分公司相关单位;具体依据《订单运作程序》执行。 5.2 采购过程控制 各生产所需物料的采购依据生产计划安排按《采购管理程序》执行。

(产品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管理)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及测量控制 程序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8.3.1目的1 8.3.2范围1 8.3.3职责1 8.3.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 8.3.5软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 8.3.6系统集成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4 8.3.7相关文件7 8.3.8质量记录7

8.3.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8.3.2范围 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持续满足其预定目的的能力和产品(进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进行监视和测量的控制活动。 8.3.3职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工程服务部门负责对系统集成工程进行监视和测量; 3.事业部负责对软件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4.物料组负责采购物资的验证。 8.3.4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1.本公司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 测量,以确保和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这些过程包括与软件和系 统集成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 分析和改进活动及过程。 2.公司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应根据公司总的质量目标要求,并结合本部门的工 作职责,在本部门或相应的职能层次上,建立工作质量目标,制定、实施 为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 3.各部门应关注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按月统计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并

报质量管理部考核。质量管理部通过质量目标的考核,监视和测量影响软 件和系统集成产品质量的所有过程的能力。 4.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图形、数据分 布趋势分析,明确过程质量和过程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需要采取 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时机。 5.除通过对公司和部门质量目标的统计、分析,关注过程的结果和改进需求 外,公司还通过日常的工作检查、阶段工作总结以及内部质量审核、管理 评审等活动,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一旦发现问题,质量管理部应向责 任部门及时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要求责任部门从人员、设备、 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8.3.5采购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对采购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按照《进货检验规程》中的规定执行,保持采购产品 符合接收准则的记录,发现不合格品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 8.3.6软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事业部软件开发部门负责对由软件编码至用户测试各阶段的单元测试、综合测 试、确认测试、用户测试的实施及测试状态的标识。 测试工作流程 测试准备 除单元测试外,在进行各种测试前应做好下述准备工作: 1.配备测试用的硬件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