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

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

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
东北石油大学第四版石油地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绪论

1.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研究地壳内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基础研究问题为:生、储、盖、圈、运、保。

2.背斜学说圈闭学说:石油与天然气聚集于背斜构造中,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按其密度分异,油气的密度低,占据背斜的顶部,而水占据底部。圈闭学说指,形成圈闭需要储集层,盖层与遮挡物三个条件。

3.干酪根热降解生烃理论:原始有机质沉积以后,首先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聚合缩合作用形成干酪根,干酪根在达到一定埋藏深度后,主要在温度的作用下发生热降解作用,形成石油。

4.流体封存箱理论:油气成藏的生储盖等静态条件与温度、压力等动态条件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

5.含油气系统:盆地中一个自然的烃类流体系统,其中包含一套有效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藏形成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及作用。(----百度百科)

6.源控论: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具有多凸多凹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长时间运移。生油凹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凹陷的内部和边缘,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上述控制油气分布的规律就是源控论。

7.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复式油气聚集带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油气藏类型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8.未熟-低熟油: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生烃活化能低的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形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9.煤成油: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成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形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同时结合煤系富氢成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的研究形成的理论。

第一章

1.石油沥青类:天然气、石油及其固态衍生物的统称。

2.可燃有机矿产:由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包括:石油沥青类、煤类、油页岩、一部分硫。

3.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4.石油相对密度:指20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的比值。

5.API度:API度=141.5/15.5摄氏度时的相对密度-131.5

6.波美度:波美度=140/15.5摄氏度时的相对密度-130

7.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指存在于自然界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指与油田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

8.气藏气: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油气藏气。

9.气顶气: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10.油溶气:任一油藏的石油中溶解的数量不等的天然气。

11.水溶气:水中溶解的天然气,包括低压水溶气和高压水溶气。

12.煤成气:指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13.伴生气:定义一,凡是在油藏范围内与油藏分布有密切关系的气顶气、油溶气以及油藏之间或者油藏上下方的气藏气。定义二,在成油过程中伴生的天然气。

14.非伴生气:定义一,与油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的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而气藏又十分巨大和重要的气藏气。定义二,煤系有机质或未成熟有机质形成的天然气。

15.干气:重烃气含量<5%的天然气。

16.湿气:重烃气含量>5%的天然气。

17.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状态下,单位天然气与同体积空气的质量之比。

18.气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将气体液化所需施加的压力。

19.油田水:广义上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相连的地下水。

20.甲烷系数:CH4/总烃。

21.干燥系数:CH4/∑C2+ (教材29页下方)

22.石油的族分:根据石油中不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差异。对吸附剂和有机溶剂具有选择性吸附和溶解的性质,分成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4种族分。

23.石油的组分:根据不同有机溶剂对石油成分的选择性溶解可分为油质,胶质,沥青质三个组分。

24.石油的荧光性:指石油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荧光的特性。

25.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

26.石油(天然气)的溶解性:指石油(天然气)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27.(天然气)扩散作用: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从高浓度区像低浓度区转移已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

28.碳同位素相对丰度:29.氢同位素相对丰度:(教材31页公式)

第二章

1.储集岩(层):指具备储存油气和允许油气渗滤的岩石或岩层。

2.含油气层:储集层中富含油气,称为含油气层。

3.产层:已开采的含油气层叫做产层。

4.盖层: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5.孔隙:广义的孔隙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狭义指岩石中的颗粒间,颗粒内和充填物内的空隙。

6.原生孔隙:指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与颗粒之间支撑作用形成的孔隙。

7.次生孔隙:指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或成岩之后形成的孔隙。

8.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公式见教材34页)

9.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0.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11.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指储集层中有多项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

12.相对渗透率:指岩石中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13.储层的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

14.区域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坳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而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

15.局部盖层:指分布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的某些部位的盖层,局部盖层只对一个地区油气的局部聚集和保存起控制作用。

第三章

1.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油气藏: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

3.油气(柱)高度:指油(气)藏油(气)水界面至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4.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由于构造作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油气藏是指构造圈闭中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

5.背斜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是由于构造作用是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储集层和盖层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构造形成的。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油气藏。

6.断层圈闭(油气藏):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7.岩体刺穿圈闭(油气藏):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体刺穿圈闭;岩体刺穿油气藏指油气在刺穿圈闭中的聚集。

8.裂缝性油气藏:指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裂缝或溶孔的油气藏。

9.地层圈闭(油气藏):指由于不整合作用导致的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形成了地层圈闭油气藏。

10.地层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地层不整合圈闭是位于地层不整合面之下,并以地层不整合面之上的非渗透性地层作为遮挡条件形成的圈闭,地层不整合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11.古潜山(潜伏剥蚀突起)油气藏:指古地形突起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成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形成的油气藏。

12.潜伏剥蚀构造油气藏:这类油气藏是原来的古构造被剥蚀掉一部分,后来又被新的沉积岩层不整合覆盖,形成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形成的油气藏。

13.地层超覆油气藏:区域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剥蚀后,又发生地壳下沉,盆地再次接受沉积,当水体渐进时,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较新的沉积层不断覆盖在不整合面上,与老地层侵蚀面呈不整合接触,其上被不渗透地层覆盖,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就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

14.岩性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圈闭油气藏。

15.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

16.储集岩透镜体圈闭(油气藏):

17.生物礁圈闭(油气藏):指由于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其中如果含有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

18.复合圈闭(油气藏):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岩性和水动力因素中两种

或者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形成的圈闭,就是复合圈闭,其中形成的油气藏就是复合油气藏。

19.水动力圈闭(油气藏):在动水条件下,如果水流的方向是从地层的上倾方向流向下倾方向,则在净浮力和水动力的合力作用下,油水界面或气水界面将发生倾斜,使本来不具备圈闭条件的构造挠曲形成了圈闭,这就是水动力圈闭,若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是水动力油气藏。

20.圈闭的闭合高度:指从圈闭的最高点到溢出点的海拔高差。

21.圈闭的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开始溢出的点。

22.含油(气)边界:通常指油(气)水界面与油(气)储集层顶、底面的交线,其中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顶面的交线称为含油(气)边界。

23.含油(气)面积:含油(气)外边界所围成的面积。

24.油气柱高度:指油(气)藏油(气)水界面至油(气)藏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25.气顶:油气藏中油气按密度发生分异,气位于圈闭的最高部位,油位于中部,水在最下面。由于其位于圈闭的顶部,故称为气顶。

26.油环:如果储集层较薄,气顶的含气高度大于储集层的厚度,油只能分布在圈闭的周缘,在平面上油呈环带状。

27.充满系数:油气藏的含油(气)高度与圈闭的闭合高度的比值。

28.底水和边水:如果油气藏储集层厚度不大,或储集层倾角较大,油气柱的高度大于储集层的厚度,这时油气充满圈闭的高部位,水围绕在油气藏的四周,即水分布在内含油气边界之外,这种水称为边水,如果油气柱的高度小于储集层的厚度,内含油(气)边界就不存在了,这时,油气藏的下部全为水,这种水称为底水。

第四章

1.油气有机成因说

2.油气无机成因说

3.油气早期成因说

4.油气晚期成因说(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学说)

5.干酪根

6.生油门限

7.石油窗(生油窗)

8.二次生烃

9.煤成油

10.有机成因气

11.油型气

12.煤型气

13.生物成因气

14.烃源岩

15.源岩层系

16.有机质丰度

17.总有机碳含量(TOC)

18.剩余有机碳

19.氯仿沥青“A”

20.总烃

21.有机质的成熟度

22.镜质体反射率(R o)

23.碳优势指数(CPI值)

24.奇偶优势比(OEP值)

25.油源对比

第五章

1.油气运移

2.油气初次运移

3.油气二次运移

4.岩石的润湿性

5.地层压力

6.正常底层压力

7.异常(高)地层压力

8.烃源岩有效排烃厚度

9.流体势(质量势、体积势)

10.折算压力

11.输导层

12.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

13.优势运移通道

14.流体封存箱

第六章

1.油气聚集

2.生烃强度

3.(有利)生储盖组合

4.有效圈闭

5.油气差异聚集现象

6.凝析气藏

7.临界温度

8.临界压力

9.深盆气藏

10.天然气水合物

11.煤层气

12.原生油气藏

13.次生油气藏

14.流体包裹体

第七章

1.沉积盆地

2.含油气盆地

3.隆起

4.坳陷

5.斜坡

6.一级构造单元

7.二级构造单元

8.三级构造

9.含油气系统

10.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指数

11.油气田

12.油气聚集带

第八章

1.裂谷盆地:裂谷盆地是岩石圈板块在拉张作用下减薄下沉形成的沉积盆地。裂谷的形成是拉张作用的结果,裂谷的形态有断槽状、锯齿状、雁列状、三叉式等,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裂谷前期,裂谷断陷期和裂谷坳陷期三个阶段。

2.前陆盆地:指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不对称的冲断挠曲盆地。

3.克拉通盆地:指发育在克拉通地块上的沉积盆地,该类盆地平面上圆形,椭圆形,剖面上呈碟形。

4.叠合盆地:指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方位盆地经多方位复合叠加而形成的复杂结构盆地。

二、简答、论述题

绪论

石油地质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油气勘探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解放后我国石油工业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哪几个事件证实了石油地质学的启蒙、形成和发展?

我国对石油地质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有哪些?

第一章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馏分、组分和族分。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的组成及特征和意义。

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如何利用它们评价石油的质量?

简述石油颜色、密度、粘度、荧光性和溶解性的变化特点。

简述研究石油旋光性的重要意义。

简述天然气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简述油田水的来源、主要水型及特征。

简述油田水与油气的关系。

简述碳、氢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

阐述岩石孔隙按大小的分类及其对流体的作用。

简述岩石的渗透性。

简述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不同。

简述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简述孔隙结构与孔渗的关系。

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储集体类型)及分布。

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有哪几种类型?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物性影响因素有哪些?

试述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影响因素的区别。

分别阐述碎屑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

简述盖层的类型。

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简述储集层和盖层的岩石类型的不同。

第三章

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简述构造起伏幅度和圈闭闭合度的区别。

简述圈闭、油气藏成因类型的划分方案。

试述各种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简述生物礁油气藏形成的特点。

第四章

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

干酪根的显微组成有哪些,如何利用他们进行干酪根类型划分?

按C、H、O元素组成,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试述每种类型的特征。

简述干酪根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和地质条件。

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阐述天然气与石油生成特点的差异。

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

如何判别不同成因类型的天然气?

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第五章

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哪些?其相态演变方式。

解释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及模式。

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即运移机理)。

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输导体系的特点。

如何确定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二次运移方向取决于哪些地质因素?

综述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异同点。

简述岩石润湿性对流体运移的影响。

简述烃源岩内部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

简述流体势与油气运移的关系。

简述流体封存箱的形成机理与油气运移。

第六章

阐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

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

(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试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试述圈闭有效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阐述构造运动对圈闭的作用。

阐述强烈的地壳运动是油气藏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阐述油气在单一圈闭内的聚集过程。

阐述油气在系列圈闭中的差异聚集原理及聚集结果。

阐述油气在系列圈闭中差异聚集的影响因素及必备条件。

阐述圈闭中油气的充注过程和混合过程。

阐述水溶天然气藏的成藏机理。

阐述天然气扩散作用的成藏机理

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简述如何利用多组分烃类物系相图。

简述深盆气藏的特征。

简述深盆气藏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成的主要条件。

简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及其分布。

简述煤成气的赋存状态及其富集的地质因素。

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及其破坏的产物。

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

简述如何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如何利用储层自生伊利石确定烃类充注储层的时间以及油气藏的时间。

第七章

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周边类型。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以地球动力学背景考虑其所处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些类型?

简述含油气系统的含义、命名方法和研究内容。

简述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类型。

简述有利油气聚集带特征。

第八章

试论(大陆)裂谷型盆地(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试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试述克拉通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试述叠合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简述油气勘探的程序及其对应的油气资源级别。

阐述油气分布如何受各主控因素控制的。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正文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院系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XXXXXXX班 学生姓名XX 学生学号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2013年3月1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XX 学号XXXXXXXXX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 利用所学的高频电路知识,设计一个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通过在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及电子实践能力。 2、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小功率调频发射机,主要技术指标为: (1) 载波中心频率 06.5MHz f=; (2) 发射功率100mW A P>; (3) 负载电阻75 L R=Ω; (4) 调制灵敏度25kHz/V f S≥; 3、主要参考资料 [1]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肃文,陆兆雄.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完成期限2月25日-3月1 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3 年 2 月22 日

一、电路基本原理 1. 总设计方框图 与调幅电路相比,调频系统由于高频振荡输出振幅不变, 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效率.所以在无线通信、广播电视、遥控测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 图1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组成方框图 2.电路基本框图 图2 电路的基本框图 实际功率激励输入功率为1.56mW 拟定整机方框图的一般原则是,在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可靠。单元电路级数尽可能少,以减少级间的相互感应、干扰和自激。 由于本题要求的发射功率Po 不大,工作中心频率f0也不高,因此晶体管的参量影响及电路的分布参数的影响不会很大,整机电路可以设计得简单些,设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 (1)LC 调频振荡器:产生频率f0=6MHz 的高频振荡信号,变容二极管线性调频,最大频偏,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该级决定。 (2)缓冲隔离级:将振荡级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功放级对振荡级的影响。因为功放级输出信号较大,当其工作状态发生变化时(如谐振阻抗变化),会影响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使波形产生失真或减小振荡器的输出电压。整机设计时,为减小级间相互影响,通常在中间插入缓冲隔离级。缓冲隔离级电路常采用射极跟随器电路。 (3)功率激励级:为末级功放提供激励功率。如果发射功率不大,且振荡级的 LC 调频振荡器缓冲隔离器 功率激励 末级功放 调制信号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调频信号 载波信号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东北石油大学钻井工程课程设计赵二猛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钻井工程设计 专业:石油工程姓名:赵二猛学号:100302240115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设计主要内容: 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口井的钻井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确定出钻井、完井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井身结构、钻具组合、钻井液、钻井参数设计和完井设计。 2、设计要求: 要求学生选择一口井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1)井身结构设计;(2)套管强度设计;(3)钻柱设计;(4)钻井液设计;(5)钻井水力参数设计;(6)注水泥设计;(7)设计结果;(8)参考文献;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王常斌等,《石油工程设计》,东北石油大学校内自编教材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钻井手册(甲方)》编写组,《钻井手册》,石油工程出版社,1990 完成期限2013年7月19日 指导教师毕雪亮 专业负责人李士斌 2013 年7 月 1 日

目录 前言 0 第1章设计资料的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预设计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邻井基本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 (6) 2.1钻井液压力体系 (6) 2.2井身结构的设计 (7) 2.3井身结构设计结果 (9) 第3章套管柱强度设计 (10) 3.1套管柱设计计算的相关公式 (10) 3.2表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技术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油层套管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套管柱设计结果 (20) 第4章钻柱设计 (21) 4.1钻柱设计原理 (21) 4.2钻柱的设计 (21) 4.3钻柱设计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钻井水力参数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钻井水力参数的计算公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水力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泵的设计结果 (43) 第6章注水泥设计 (45) 6.1水泥浆排量的确定 (45) 6.2注水泥浆井口压力 (48) 6.3水泥浆体积的确定 (59) 6.4设计结果 (60) 第7章钻井液设计 (61) 7.1钻井液用量计算公式 (61) 7.2钻井液用量计算 (61) 7.3钻井液用量设计结果 (64) 7.4钻井液体系设计 (64) 第8章设计结果 (65) 参考文献 (67) 附录 (68)

石油地质学教案 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系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 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 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 井25m。 (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造地质学名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顶、底)限制的岩性大致相同的层状岩体。 ●水平岩层:也叫水平构造,是指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即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度都基本相同,具这样产状的岩层。 ●层面: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小的间断面,经常发育层面构造。 ●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原始倾斜: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岩层倾斜叫做原始倾斜。原始倾斜一般在古隆起的周围或在沉积盆地的边缘发育。 ●穿时现象: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与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成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岩层,可能是同一岩层的综合体,包括了相当长的时代,这种现象叫作穿时现象。 ●走向:面状构造与水平面的交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discomformity):由两套平行的沉积岩形成的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不整合,Angular uncomformity):年轻沉积岩层覆盖于褶皱或掀斜的早期地层之上而形成的不整合。 ●超覆不整合:由于水侵作用,在海(湖)盆地的边缘地带,使越来越新的地层直接覆于剥蚀面之上而形成的新老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非整合(nonconformity,国内也称为角度不整合):层状沉积岩覆盖于侵入岩和深变质岩形成的剥蚀面上而形成的不整合关系。代表较深或时间较长的剥蚀期。 ●古潜山:古潜山与潜山的涵义是相同的,是指由古老的岩石组成的、被后期的沉积地层所覆盖的山。即较老地层组成的地形突起(基岩突起)出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之后下降埋藏,上覆有较年轻地层沉积。 ●内力:是指同一物体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内力又可分为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应力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它表示内力的强度。 ●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应变:物体受力后变形程度的度量,包括线应变和剪应变。 ●泊松效应:每种岩石都有自己的泊松比,一般均不超过0.5。岩石这种性质称为泊松效应,它对解释岩石的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应变椭球体:在变形前的连续介质中任意划定一个圆球体,当介质发生均匀变形时,圆球体变成了椭球体,这种椭球体称为应变椭球体。 ●弹性:岩石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岩石的这种力学性质叫弹性。 ●塑性:当外力继续增加,变形继续增强,以致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弹性极限时,此时如将外力去掉,变形后的岩石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岩石这种力学性质叫塑性。 ●递进变形:岩石在受力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初始形态变形为最终形态的过程,是由一系列连续发生的瞬时无限小应变的累积过程,此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松弛:若保持变形不变,而应力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松驰。 ●蠕变:岩石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若保持应力不变,应变则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加大,这种现象称蠕变。蠕变是不可恢复的永久应变●构造应力场:受力岩体中的每一点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瞬时的点应力状态组成的空间称为应力场。构造应力场是指地壳内某一瞬时一定范围内的应力状态。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它发育在强烈变形轻度变质的岩石里,如褶皱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发育状况往往与岩石中所含片状矿物的数量及其定向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入性的线状构造。

东北石油大学单片机课程设计自动打铃控制器解析

第1章绪论 本设计是根据我们所学习的单片机课程,按照大纲要求对我们进行的一次课程检验,是进行单片机课程训练的必要任务,也对我们掌握单片机应用有很大的帮助。掌握单片机技术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术,对我们将来的工作以及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微机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单片机的档次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已在工业控制、尖端科学、智能仪器仪表、日用家电、汽车电子系统、办公自动化设备、个人信息终端及通信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化的核心部件。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电子领域尤其是自动化智能控制领域,传统的分立元件或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所取代。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应用面广等优点,可以说,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核心就是单片机。目前,一个学习与应用单片机的高潮正在工厂、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大规模地兴起。而本文是用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一个自动打铃系统。

第2章总体设计思想 2.1 基本原理 利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控制自动打铃控制器,掌握单片机的最小电路和单片机最常见的外围扩展电路,利用C语言编程并结合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功能设计实现一个综合程序“单片机多功能打铃器控制器”,完成常见外围组件的驱动。 2.2 设计框图 图2.1 硬件电路设计 设定51单片机工作在定时器工作方式1,每100ms产生一次中断,利用软件将基准100ms单元进行累加,当定时器产生10次中断就产生1S信号,这时秒单元加1。同理,对分单元时单元和上下午单元计数,从而产生秒,分,时,上下午的值,通过五位七段显示器进行显示。 本系统采用四个按键,1键为功能键,另外三个做控制键。按一下1键进入时间设置,接着按2键选择需要调整的位,按3键进行加数,按4键进行减数,按两下1键调整结束时钟继续走动。当时钟时间与设置时间一致时,驱动电路动作进行打铃,按时间点不同打铃规则不同,此时按2键强制灭铃。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 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氯仿沥青“A ” 2. 生油窗 3. 相渗透率 4.隐蔽圈闭 5. 油气田 6.含油气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 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 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 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 、 和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 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 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 B:; C:; 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 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 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 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 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 系。大庆油田位于盆地; 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A为; B为;C为;D为。 A B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汶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编写 一、封面 各人手写,固定格式。 二、目录 依报告体例和内容而定。 目录 实习报告编写 (1) 一、封面 (1) 二、目录 (1) 三、前言 (1) 1. 实习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层 (2) 五、岩石 (3) 六、构造 (13) 七、结束语 (16) 基本原则: (16) 三、前言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地质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化规律。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而地质实习是地质学研究最直接而又简单的一种方法。海油专业与地质学的研究密不可分,此次地质实习是必要且重要的。课堂上《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质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次野外地质实习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新泰市新汶地区的地

层、岩石、地质构造、形成环境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 实习地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的新泰市和蒙阴县境内,地貌上为一处于蒙山北坡串珠状山丘陵与莲花山至孟良崮中低山区之间,向北西方向展宽、南东方向收敛的楔形彭迪及其周边地区,该盆地长约75km,平均宽约5km。实习地区主要位于新泰境内,盆地边缘山体的海拔高度多在300~500m之间,相对高度250~350m,盆地内部属波状低丘陵区,海拔约为200m 左右。 本次地质实习的野外地质勘探路线共有五条,分为是:马头崖路线、封山路线、碗窑头路线、汶南路线以及西西周路线。五条路线基本覆盖了从太古宇到新生界的地层。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能将五条路线上的地层按形成环境串起来,并掌握各地层的典型岩石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小组共有成员四名,负责采集岩样,负责整理记录 四、地层 实习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底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淄博-新泰地层小区。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太古宇、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 1.马头崖路线 1.1朱砂洞组 该组自下而上分为丁家庄白云岩段和上灰岩段 丁家庄白云岩段主要岩性为一套浅灰色含燧石结合或条带的粉晶白云岩、泥质白云 岩夹杂含泥球粒灰岩 上灰岩段岩性以灰色厚层灰岩、中层含白云质灰岩、薄板状泥灰岩为主,下部加油 两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并普遍含有燧石结合或条带 1.2馒头组 馒头组自下而上分为石店段,下页岩段,和红河砂岩段 石店段以灰色薄板状灰岩为主,夹有紫红色、黄绿色页岩及灰色厚层鲕粒灰岩、 黄色中厚层泥灰岩及灰岩透镜体。 下页岩段以砖红色、肝紫色粉砂质页岩为主,下部夹浅灰色薄层砂屑灰岩,中部 夹核形石灰岩,鲕粒灰岩 红河砂岩段主要岩性为褐色厚层石英细砂岩、肝紫色——灰黄色白云母粉砂质页 岩,粉砂岩,局部夹有暗灰色薄层砂、砾屑灰岩及中厚层含绿海石砂质鲕粒灰岩 1.3张霞组 张霞组自下而上分为下灰岩段,盘车沟页岩段和上灰岩段 下灰岩段为灰色厚层至巨厚层鲕粒灰岩,云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盘车沟页岩段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灰岩,薄层灰岩中偶含零星燧石结合及条带 下灰岩段以浅灰色厚层球状藻礁灰岩为特征,夹薄层泥晶灰岩,中层砂砾屑灰和 黄绿色页岩 2.封山路线 2.1张霞组同上 2.2崮山组该组岩性主要包括黄绿色页岩,链条状灰岩,泥纹及泥质条带灰岩和中、 薄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部分砾屑灰岩具有紫红色氧化圈 2.3炒米店组该组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色、黄绿色泥晶灰岩、砂砾屑灰岩,藻灰岩,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 1999年 一、名词解释(2.5×8=20)( 8、9题任选一题) 1、低—未熟油 2、相渗透率 3、油气田 4、圈闭 5、生油窗 6、油气聚集带 7、油气系统 8、控制储量 9、干酪根 二、填空题(1×30=30) 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 (50)( 4、5任选一题) 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 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 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 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 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 2000年 一、名词解释(4×5=20) 1、油气藏

2、干酪根 3、生油门限 4、相渗透率 5、固态气体水合物 二、简答题(7×5=35) 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 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2、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3、试述箕状凹陷(单断型断陷盆地)非构造圈闭及其非构造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分布。2001年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4×5=20)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3、煤型气与煤层气 4、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与地层超覆不整合圈闭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 油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 燃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盆地、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 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三、选择题(10×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 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 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 c )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 d )。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 b )。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b )。 A.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 B.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C.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 D.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 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复习资料

●石油地质学: 就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源控论: 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普遍具有多隆多坳的特征,而陆相沉积又具有近物源、短水流的特点,陆相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快、断裂发育,油气很难进行长距离运移。因此生油坳陷生成的石油主要聚集在生油坳陷的内部和周缘,主要生油区控制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分布。 ●复式油气藏聚集带: 就是主要受二级构造带、区域断裂带、区域岩性尖灭带、物性变化带、地层超覆带、地层不整合带等控制的,形成以一种油气藏类型为主,而以其他油气藏类型为辅的多种类型油气藏成群成带分布,在平面和剖面上构成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气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含油气带。 ●未熟—低熟油: 干酪根晚期热降解生烃模式可能是常规的生烃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生烃模式。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各类早期生成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特别在陆相盆地沉积物中,常含有某些活化能低的特定有机母质,可以低温早熟生成油气,就是未熟油气。 ●煤成油理论: 一般认为,煤系地层主要含Ⅲ型干酪根,以生气为主,不能形成大油田。 人们认识到煤系地层到底是生气还是生油与煤的显微组分有关。如果煤系地层含有的富氢显微组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生成商业价值的液态石油,并形成大油田,同时还对煤系富氢显微组分的类型、形成环境、生烃机理、排烃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煤成油理论。 ●石油:

是以液态烃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天然气: 地壳岩石孔隙中天然生成的、以烃类为主的可燃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气体,如CO 2、H2S等(油气地质学研究的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气藏气: 指圈闭中具有商业价值的单独天然气聚集,特别是巨大的非伴生气藏(田)气,是研究的重点。 ●气顶气: 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煤层气: 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煤型气(煤成气): 腐殖型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的分散有机质)热演化生成的天然气。 ●固态气水合物: 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由甲烷气体与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 ●油田水: 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xx(层): 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都成为储集岩(层)

加油站设计说明书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题目加油站的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院系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专业班级储运07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刘承婷王志华 2011年3月20日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 题目加油站的平面布置与工艺设计 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姓名学号070202140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严格遵循汽车加油站设计原则及相关规范技术要求,通过调查分析、综合选址及加油站规模(油罐的大小、个数)、加油机台数、类型及油罐的抗浮等设计计算,完成基本设计参数条件下的某加油站平面布置设计及其加油工艺流程设计。 基本要求 1.根据油品的年销量选择油罐的大小和个数; 2.确定加油站内加油机的台数,以及加油机类型的选择和校核; 3.油罐的抗浮设计计算; 4.完成加油站总平面布置图; 5.完成加油站的工艺流程图。 主要参考资料 [1] 郭光臣,董文兰,张志廉.油库设计与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徐至钧.加油站设计与经营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3] 杨筱蘅.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50156-9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1年3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1)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1)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意义 (1) (二)设计任务 (1) 1. 项目简介 (1) 2. 设计内容 (2) 二、设计说明及计算 (3) (一) 总述 (3) (二) 选址依据 (3) (三) 加油站平面布置及特点 (4) 1. 加油区 (4) 2. 油罐群 (4) 3. 进出车道和停车场地 (5) 4. 消防设施 (5) (四) 加油站工艺计算 (5) 1. 确定油罐的容积 (5) 2. 确定加油机数目 (7) 3. 油罐的抗浮设计计算 (8) 三、结束语 (10) 附录 (1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数字电压表设计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 2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硬件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电压表设计 专业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等 一、主要内容: 利用EL教学实验箱、微机和QuartusⅡ软件系统,使用VHDL语言输入方法设计数字钟。可以利用层次设计方法和VHDL语言,完成硬件设计设计和仿真。最后在EL教学实验箱中实现。 二、基本要求: 1、A/D转换接口电路的设计,负责对ADC0809的控制。 2、编码转换电路设计,负责把从ADC0809数据总线中读出的电压转换成BCD码。 3、输出七段显示电路的设计,负责将BCD码用7段显示器显示出来。 三、参考文献 [1] 潘松.EDA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11-13. [2] 包明.《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 2002. [3] EDA先锋工作室.Altera FPGA/CPLD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32-33. [4] 潘松.SOPC技术实用教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5. 完成期限第18-19周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EDA技术的8位数字电压表。系统采用CPLD为控制核心,采用VHDL语言实现,论述了基于VHDL语言和CPLD芯片的数字系统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在硬件电子电路设计领域中,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已成为主要的设计手段,而VHDL语言则是EDA的关键技术之一,。VHDL的英文全名是 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它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即从系统总体要求出发,自上至下地将设计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最后将各功能模块连接形成顶层模块,完成系统硬件的整体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的发展给电子系统的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EDA软件设计工具,硬件描述语言,可编程逻辑器件(PLD)使得EDA技术的应用走向普及。CPLD是新型的可编程逻辑器件,采用CPLD进行产品开发可以灵活地进行模块配置,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也有利于产品向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而 VHDL语言是EDA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整体设计。 本文用CPLD芯片和VHDL语言设计了一个八位的数字电压表。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还具有校时功能和闹钟功能。总的程序由几个各具不同功能的单元模块程序拼接而成,其中包括分频程序模块、时分秒计数和设置程序模块、比较器程序模块、三输入数据选择器程序模块、译码显示程序模块和拼接程序模块。 关键词:数字电压表;QuartusⅡ软件;EDA(电子设计自动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