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由苏联化学家门捷列夫初绘

B.门捷列夫是在梦中想到的周期表

C.最初的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内质子数由少到多排的

D.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元素92种

解析:A是错误的,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排列,他是俄国人;C是错误的,初排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多排列的;D是错误的,初排元素周期表时共有元素63种;B正确,多日研究导致了梦中的图象。

答案: B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的一组是()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1周期所有元素的原子

解析:A项中18O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B项中12C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C项中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均为奇数;D项中的4He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下列元素中,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不正确的是()

A.As4s24p3B.Cr3d44s2

C.Ar3s23p6D.Ni3d84s2

解析: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和d10)、半充满(p3和d5)和全空(p0和d0)状态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故B项中C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应为3d54s1。

答案: B

4.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做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第1~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15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 B.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

C.第17列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无含氧酸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第15列为ⅤA族,最高价为+5,A项正确;第2列包括Be、Mg、Ca、Sr、Ba,全为金属,B项正确;第17列为ⅦA族第一种元素是F,无含氧酸,C项正确。

答案: 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B.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C.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非金属元素中氢在s区,其余非金属元素均分布在p区,A项错误;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在s区(如Mg)、p区(如He)或d区(如Ti、Fe)等,B项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属递变性质而不是周期性变化,D项错误。

答案: C

6.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C.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族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解析: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X原子内层应为2个电子,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根据题意,Z应在第三周期,所以Z为S。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且Y、Z同周期,Y为Mg。根据题意X为N。

答案: B

7.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金属钛(22Ti)因具有密度小、强度大、无磁性等优良的机械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医学等领域,号称“崛起的第三金属”。已知钛有48Ti、49Ti、50Ti 等同位素,下列关于金属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钛原子中,中子数不可能为22

B.钛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

C.钛的不同同位素在周期表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D.钛元素是d区的过渡元素

解析:题给三种同位素原子中,中子数最小为26,故A选项正确;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属于d区元素,故B、D选项正确;同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C选项错误。

答案: C

8.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的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合成一种一维纳米的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里与氮微粒结合的R n +核外有28个电子,则R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三周期ⅤA族B.第四周期ⅢA族

C.第五周期ⅢA族D.第四周期ⅤA族

解析:由化学式RN知R为+3价,故R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核电荷数为31,价电子构型为4s24p1,为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

答案: B

9.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He]2s22p2和[He]2s22p4 B.[Ne]3s23p4和[He]2s22p4

C.[Ne]3s2和[He]2s22p5 D.[Ne]3s1和[Ne]3s23p4

解析:A项为C和O能形成CO2,B项为S和O能形成SO2,C项为Mg和F能形成MgF2,D项为Na和S能形成Na2S,属A2B型,故D不能。

答案: D

10.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 s(n-1)n p(n+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

B.Y元素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ⅥA族

C.X元素所在周期中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

D.Z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解析:因为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中出现了n p能级,故其n s能级已经排满且只能为2个电子,则n-1=2,n=3,即Y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4,故A项错误,B项正确。Y为S元素,X为F元素,第二周期所含非金属元素最多,故C项正确。Z为As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D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

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1)Y元素是________,其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其原

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X+和Y-电子层结构相同可推测为Na+、F-或K+、Cl-,然后根据Y和Z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推测该阴离子为ClO3-。

X+与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X位于Y的下一周期,由于Y形成Y-,又Z比Y 的质子数少9个,故Y的原子序数最少为17,假设Y为Cl,则由③可推知Z为O,由①可推知X为K,满足题意。

答案:(1)Cl1s22s22p63s23p5O1s22s22p4(2)KClO4

12.(12分)(2011·高考安徽理综)(节选)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1)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W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X的单质和Y的单质相比,熔点较高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Y与Z形成的化合物和足量水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W的质子数Z=A-N=18-10=8,则W为氧;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且图中X的原子半径大于W,则X为钠;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硅;Z的原子序数大于Y,且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氯。

(1)N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O的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故有2个未成对电子。

(2)Na的单质和Si的单质相比较,晶体Si为原子晶体,故熔沸点高。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故HCl的稳定性更强。

(3)SiCl4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3H2O===H2SiO3+4HCl。

答案:(1)三ⅠA2(2)Si HCl

(3)SiCl4+3H2O===H2SiO3+4HCl(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12分)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1,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该周期中元素种数是________;

(2)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族,该族的非金属元素种数是________;

(3)试推测该元素处于周期表的________区,该区包括元素族的种类是________。

解析:根据元素原子有4个电子层容纳了电子,该元素处于第四周期,该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4s1~23d1~104p1~6,故共有18种元素;根据轨道能量顺序和族的相对顺序可以确定该元素位于第ⅢA族,本族元素只有一种非金属元素——硼,根据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4s24p1可以确定该元素为p区,由该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n s2n p1~6,可以确定所包括元素族的种类是ⅢA~ⅦA族、0族。

答案:(1)418(2)ⅢA1(3)pⅢA~ⅦA族、0族

14.(14分)(知能提升)(2011·黄冈中学质检)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纵行,如下图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元素划分为几个区:s区、p区、d区、ds区等。除ds区外,其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的电子的能级符号。

(1)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s区、p区、d区、ds区的边界线,并分别用阴影和表示d区和ds区。

(2)有的同学受这种划分的启发,认为d区内6、7纵行的部分元素可以排在另一区,你认为应排在________区。

(3)请在元素周期表中用元素符号标出4s轨道半充满的元素。

(4)请利用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解释Fe3+比Fe2+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元素被发现。若把第七周期排满,则元素周期表共可以排布________种元素。

解析:本题从深层次上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依据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的电子的能级符号,将元素周期表划分为几个区,对于24号元素,其核外价电子排布似乎应该是3d44s2,而实际上是3d54s1,原因是能量相同的轨道处于全空、全充满和半充满时能量最低,而29号元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排成3s104s1,而不是3d94s2,故29号、30号元素所在纵行归为ds区,所以该同学认为d区内6、7纵行的部分元素可以排在ds区是有道理的。对于Fe3+

比Fe2+稳定的原因也可从铁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来解释。

答案:(1)如图:

(2)ds

(3)见上表。

(4)Fe价电子的排布式为3d64s2,Fe2+外围电子排布为3d6,Fe3+外围电子排布为3d5,依据“能量相同的轨道处于全空、全充满和半充满时能量最低”的原则,3d5处于半充满状态,结构更稳定,故Fe3+比Fe2+稳定

(5)118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原子的结构 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形成带电荷的离子。例如:钠与氯气反应,每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每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 2.以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r)。表达式A r= 3.离子的概念:。 阳离子:。如:。阴离子:。如:。 4.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1)原子种类(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4)原子的电性(5)原子核(6)电子层数(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6.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8 2 6②+16 2 86 ③+11 2 8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原子是非金属原子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化学性质相似 7.Al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确切意义是( ) A.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铝原子有3个电子层 C.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D.3个铝离子 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 A. +10 2 8 B. +13 2 83 C. +13 2 8 D. +15 2 85 (1)表示原子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 (2)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3)表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的是。 9.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10.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的名称是,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们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原子结构及粒子间关系的学习,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结构特点 难点: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原子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呢?原子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呢?(板书题目)(视频)原子弹 爆炸时产生的蘑 菇云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看视频 感受到原子 弹的威力 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 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与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过渡新课教学。 一、原子的构成 张开想象的翅膀: 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 导入原子构成发展史 介绍汤姆生与卢瑟福的成就用语言激发学生 的兴趣 介绍几位科学家 的成就,并把学 生的想象与科学 家联系上。 提出各种猜 想如:球、 很小、南 瓜…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 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 观领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为什么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 原子核小到什么程度 多媒体展示体育场与蚂蚁的比较 原子核很小,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继续观看动画,大家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激励学生:谁愿 意来亲自操作一 下,体验一下卢 瑟福实验的情 景。请这位同学 说一说你看到 α粒子是如何 运动的? 让学生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想像原 子内部的原子核 和原子的比例 引导学生分析粒 子运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自己比 喻原子与原子核 体积 投影展示原子核 的构成的动画 板书原子的结构 将学生分成小组 讨论找出规律并 将规律书写在黑 板 一名学生拖 动鼠标,其 他学生观察 我看到光屏 在正面时接 收到的α 粒子最多, 在侧面较 少,还有极 少数的在背 面出现。 学生做出各 种猜想: 1原子象地 球原子核象 乒乓球。 2原子象大 象原子核象 小蚂蚁。 3原子象西 瓜原子核象 西瓜籽。 观看动画再 次对原子的 内部结构加 深 小组讨论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 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 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 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发现原 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有 很强的成就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 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 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 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 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 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 激起无穷的想象。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第上册第 3 单元(章节)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 高考(中考)、会考考点知识 点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能力 要求 认识原子的结构 教材知识点的教学步骤、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 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 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 占空间有多大? 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 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 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 学生笔记要点

的? 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核电核 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碳 6 6 氧8 8 钠12 11 氯18 17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1.原子的结构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练习题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练习题 商水练集二中王雪洁 【基础过关】 1.分子是由构成的,分子很小,那么原子的小、小 2.原子是由和构成;前者由和 构成。 3.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即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的质量和的质量之和。 4.以(个质子和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比较的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所得到的,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5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是一个质量,单位为,通常省略不写。 .6(郑州)美国在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中,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投放了大量的贫铀弹,贫铀弹中的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 试回答下列问题:铀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核外电子数是;中了数是。 7.(临沂市)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氯原子,如右图所示。请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这个反应,该反应类型是 【能力提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的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 3果是.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 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6 4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 隆回九龙学校罗安 一、【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 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1.1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 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 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

八年级科学下册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练习新版浙教版1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不断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提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人们称为实心球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了带负电的,他提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人们称为枣糕或模型。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原子的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1913年,丹麦科学家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上运动。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波尔模型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2、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和 构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 二、我理解了 4、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所示的三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5.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 1 B. 2 C. 3 D. 5 6.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人类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 B. 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②使学生能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③使学生知道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④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并能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观世界中核外电子所奉行的“法律”---电子排布原则的认识,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学案导学法,联想对比法,自学阅读法,图表法等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我们可以简单看这几图片,交通有交通规则,停车场有停车场的规矩,就连一个小小的鞋盒,也有自己的规矩。通过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外有不同的原子轨道,那么电子在这些原子轨道上是如何排布的呢?有没有自己的规则和规矩呢?当然有,是什么呢?通过我们教材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

家就会了解这一微观世界的“法律”。 [活动探究] 1-18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提问]为什么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是这样排布的,排布原则是什么? [自学阅读]阅读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5分钟。 [学案导学]见附页 [设问]为什么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符合此三原则呢 [师讲]自然界有一普遍规律:能量越低越稳定,不管是能量最低原理还是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它们的基本要求还是稳定。 [投影]耸入云天的浮天阁 [师讲]通过这图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生活中随处都有类似的例子,和我们微观世界的规则不谋而合。浮天阁台阶对应能量最低原理,想休息,想稳定,在这高高的楼梯上,你最愿意选择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最低处的台阶。基态原子的电子同样也是能量越低越稳定,为了稳定它们总是尽可能把原子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如氢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1.那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如何排布呢? [生答]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布 [师讲]那么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是什么呢? [投影]展示原子轨道能量高低顺序图,并指出能级交错现象。 [师讲]装有鞋子的鞋盒可以直观的看为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鞋盒最多容纳两个鞋子,且方向相反。井然有序的停车场,你看车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车位,方向相同,这样才能使整个停车场稳定有序,多像洪特规则。 [投影] 自选相反的鞋子,井然有序的停车场 [归纳总结] 1.基态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原子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所遵循的三大原则:①能量最低原则 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 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思考]请写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你的书写请思考,该示意图能否清楚表示各原子轨道电子排布情况?如不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清楚表示呢? [师讲]电子排布式可简单写为nlx,其中n为电子层数,x为电子数,角量子数l用其对应的符号表示。 轨道表示式用小圆圈表示一个给定量子数n,l,m的原子轨道,用箭头来区别ms不同的电子,如:氦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练习]书写1~18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以氯原子为例比较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的不同 [过渡]在以上书写家肯定有一种感觉,写着麻烦,有没有简单点的表示方法呢? [师讲] 33号砷As:[Ar]3d104s24p3;34号硒Se:[Ar]3d104s24p4;

元素周期表各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1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 K氢核外电子数依次是:1 [2]He氦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第2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3Li锂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1 [4Be铍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2 [5] B硼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3 [6] C碳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4 [8] O氧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6 [9] F氟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7 [10]Ne氖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第3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1]Na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 [12]Mg镁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2 [13]Al铝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3 [14]Si硅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4 [15] P磷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5 [16] S硫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6 [17]Cl氯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7 [18]Ar氩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8 第4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20]Ca钙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8 2 [21]Sc钪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9 2 [22]Ti钛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0 2 [23]V钒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1 2 *[24]Cr铬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3 1 [25]Mn锰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3 2 [26]Fe铁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4 2 [27]Co钴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5 2 [28]Ni镍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6 2 *[29]Cu铜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1 [30]Zn锌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2 [31]Ga镓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3 [32]Ge锗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4 [33]As砷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5 [34]Se硒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6 [35]Br溴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7 [36]Kr氪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8 第5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37]Rb铷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8 1 [38]Sr锶核外电子数依次是:2 8 18 8 2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 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

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 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然后结合目前国际形势讲述“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 【讲述,并提出问题】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好像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原子这么小,那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观看,倾听,思考。利用图片和视频,结合国际形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述】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弄清楚原子结构的奥秘。(板书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原子结构模型的变迁,

优质公开课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 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教学过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

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尸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 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9’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 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 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 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2、能层与能级 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

第上册第 3 单元(章节)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后回答。 ⑴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⑵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 ⑶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⑷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⑸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2--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⑴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

的? 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小结并板书: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⑶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内部结构难以直接看到,我们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发挥充分的想象,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原子模型(注意:不能完全用宏观运动去想象原子结构),从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子 数 核电核 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10 碳66 氧88 钠1211 氯1817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

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的质量很小的微粒 ++ +++++金箔是由金原子紧密堆积成的 1906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著名的а—粒子散射实验,,即让一束平行的а-粒子射线穿过极薄的金箔时,他发现大多数а-粒子通过了金箔,穿过金箔的有一部分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直线射程,发生了偏转,极少数а-粒子被弹回来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doc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写出第三周期中所有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排布式。 2、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排布式。 ①19K+②26Fe3+③35Br- 3、写出原子序数为42号、43号、47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4、前三周期的元素中,核外电子数不成对的数目和它的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多少种?请写出这几种元素的电子构型。第四周期有没有这类原子? 5、根据下列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即“外围电子层排布”或“外围电子构型”),能够确定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是() A、1s2 B、3s23p1 C、3s23P6 D、4s2 6、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微粒不能肯定是原子还是离子的是() A、1s2 B、1s22s22p4 C、[Ne]3s2 D、[Kr]4d105s2 7、具有下列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哪一区?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A、ns2(n≠1) B、ns2np4C、(n-1)d5ns2D、(n-1)d8ns2 8、据2004年2月9日《参考消息》报道,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已发现了115号和113号两种新元素。方法是用4820Ca原子撞击24395Am原子,即可从产物中分离出115号元素;115号经一次衰变,又可生成113号。这一发现扩大了元素周期表的范围。试写出这两种新元素的电子排布式,并判断它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9、下列离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 A、Ga3+ B、Ti4+ C、Cu+ D、Li+ 10、电子构型为[Xe]4f145d76s2的元素是() A、稀有气体 B、过渡元素 C、主族元素 D、稀土元素 11、讨论题:(1)观察元素周期表,每相邻周期中的元素数目存在什么规律?这一规律与周期数有什么关系?导致产生这一规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提示:考虑周期表中第一种轨道类型的出现) (2)按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在每个电子层上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原子轨道。现假设每个原子轨道上只能容纳1个电子(假设电子排布仍遵循原有电子排布的原理),请重新将1-27号元素排列成元素周期表,观察该“元素周期表”中

高中化学1.1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3

1.1《原子结构》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 3.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引入] 原子的概念 [设问] 原子是如何诞生的? [指导阅读]课本P4页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思考与交流] 有谁知道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指导阅读课本后回答] 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介绍]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原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1.了解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学习物质结构的意义。 2.了解原子核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3.熟知核外电子能层与电子层的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内容如下: ①查看宇宙大爆炸、原子的诞生相关视频、了解相关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②了解有关核外电子模型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和进行科学探索所具有的科学态度; ③简单认识原子结构,了解能层与能级,体会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阅读素材】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公元前400多年前) 早在两千四百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些坚硬不可分的小颗粒构成,并命“小微粒”为原子。但是,由于没有科学实验依据和宗教势力的极力反对.所以在这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对物质的结构认识一直没有很大进展。 实心球模型(1803年):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从1661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提出物质组成的元素说开始建立,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就是1808年英 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准确地阐明了化学变化是原子间的化合与分 解.从此结束了化学的神秘性。恩格斯曾给原子论以很高的评价,他说;“化学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并誉称 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英国自然科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 理论: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虽然,经过后人证实,这是一个失败的理论模型,但道尔顿第一次将原子从哲学带入化学研究中,明确了今后化学家们努力的方向,化学真正从古老的炼金术中摆脱出来,道尔顿也因此被后人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元素周期表”( 1869年) 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第二次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找到了物质之间相互变化 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现了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律,从而预示新元素的发现,指导化学理论和实验等研究工作的 进展。恩格斯评价说。“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葡萄干蛋糕模型”( 1904年) 汤姆逊模型原子是一个带正电荷的球,电子镶嵌在里面,原子好似一块“葡萄干布丁”故名“枣糕模型”或“葡萄干蛋糕模型”;或是像西瓜子分部在西瓜瓤中,所以也叫“西瓜模型”。约瑟夫·约翰·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电子,否 定了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枣糕模型/西瓜模型)由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提出,是第一个存在着 亚原子结构的原子模型。 行星模型(1911年)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葡萄干面包式模型的正确性。1911年卢 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 行星模型由卢瑟福在提出,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 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 空间进行绕核运动。 玻尔模型(1913年) 1913年玻尔模型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 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量。②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轨道则分别被命名为K(n=1)、L(n=2)、M(n=3)、N(n=4)、O(n=5)、 P(n=6)。③当且仅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案2

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过渡】我们今天利用原子结构的新规律继续研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板书】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练习】门捷列夫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第一个元素(除第一周期外是锂、钠、钾、铷、铯、钫——碱金属。你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它们的电子排布吗? 碱金属原子序数周期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锂 3 二ls2 2s1或[He]2s1 钠11 三1s22s22p63s1或[Ne]3s1 钾19 四1s22s22p63s23p64s1或[Ar]4s1 铷37 五ls12s22p63s23p63d104s14p65s1或[Kr]5s1 铯55 六ls12s22p63s23p63d104s14p65s25p66s1或[Xe]6s1 【观察思考】(公布答案)根据同学们所写的电子排,思考碱金属电子排布规律。 【回答】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层到稀有气体。 【讲述】回答的很好,最外层电子从1到8,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一个到8个,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