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梳角窃蠹的防治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 作者:刘德良单位:嘉应学院 城市林业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ErikJorgensen(1965)[1]提出,但城市林业学术思想及其科研、教育等却在美国得以发扬光大,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林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及日本等也于20世纪70、80年代分别接受了北美城市林业的思想,并凭借与美国的强势关系以及强大的经济基础,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等也达到了近于美国的水平[2-8]。回顾城市林业从学术观点到全面实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分析、研究欧洲各国、美、日等城市林业先进国家成功的奥秘,可以清楚的看到,美、欧洲各国、日特别是美国城市林业之所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一是城市林业及系统管理的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环境运动”及其痛定思痛的反思中,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研究者、民众的大力支持,也正因为获得了官方、民众的大力支持,使得城市林业在高起点上得以顺利地发展;二是大力加强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通过各级政府与行业及专业协会等的广泛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现代城市林业科学研究与管理人才、提高城市林业科技水平是城市林业发展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方面[7-8]。当今中国城市正处于深刻的(形态结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社会变更时期,林业正处于“破坏与建设相持”的历史新阶段,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期,前瞻性地开展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对比分析,汲取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的关系,如何创造

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7]。 1国内外城市林业科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1.1研究规范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范畴、任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等,对于城市林业这样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学科,目前其研究的规范性还有待于提高,如对于城市林业的概念,ErikJor-gensen(1965)[1]最早提出“城市林业并非仅指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这个地区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为城市林业下的定义为“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目标是城市树木的栽培和管理,任务是综合设计城市树木和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其范围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园林设计、地面污水再循环、树木管理和木质纤维生产等”[9];而欧洲目前对城市林业的理解尚不尽完全相同,普遍是指管理位于城市内部或周边的树木和森林资源的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目的是为了能让城市的树木资源更多地给社会提供环境、艺术、经济、福利等方面的服务[10]。此外,我国学者王木林(1995)、吴泽民(1996)、彭镇华(1999)、李吉跃(2001)等对城市林业都表达了各自的理解[6-7,11]。又如目前全世界对于城市森林范围还停留在各自表述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的GreyGW和DenekeTJ及我国台湾高清教授认为,城市绿地和风景林及城市周边的水源涵养林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及进展的研究 摘要: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本文论述了纤维素酶的性质,重点介绍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做了展望。关键词:纤维素酶;纤维素;作用机理; 0引言 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纤维素占植物干重的35%-50%[1],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对人类而言,它又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可再生物质。纤维素的利用和转化对于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纤维素酶的性质 纤维素酶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纤维素酶是四级结构,,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 纤维素酶的断键机制与溶菌酶一样,遵循双置换机制。纤维素与酶相互作用中,是酶被底物分子所吸附,然后进行酶解催化,酶的活性较低,仅为淀粉酶的1/100[3] 纤维素酶对底物分子的分解,必须先发生吸附作用。纤维素酶的吸附不仅与自身性质有关,也与底物密切相关,但纤维素酶的吸附机制总体并未弄清,仍需进一步研究[4]。 2 纤维素酶的作用原理 (1)、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2)、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3)、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增加消化物的粘度,对内源酶造成障碍,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增加内源酶的扩散,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 (4)、纤维素酶制剂本身是一种由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等组成的多酶复合物,在这种多酶复合体系中一种酶的产物可以成为另一种酶的底物,从而使消化道内的消化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纤维素酶除直接降解纤维素,促进其分解为易被动物所消化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外,还和其他酶共同作用提高奶牛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分解和消化。

桃小食心虫

关于植物检验检疫处害虫鉴定技能竞赛的复习资料及补充说明1、桃小食心虫 中文名称:桃小食心虫 别名:桃蛀果蛾、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桃小 学名: 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C. niponensis Walsingham)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 寄主: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 幼虫形态描述:老熟幼虫长13~16mm,桃红色,腹部色淡,头黄褐色,前胸盾黄褐至深褐色,臀板黄褐或粉红。前胸K毛群只2根刚毛。腹足趾钩单序环10~24个,臀足趾钩9~14个,无臀栉。 腹足单序环图如下: 无臀栉:

2.梨小食心虫 中文名称:梨小食心虫 别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简称“梨小”。 学名: 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Cidia molesta Busck) 分类地位:昆虫纲,鳞翅目,卷蛾科 寄主:苹果、山楂、梨、刺梨、桃、李、杏、樱桃、柿、杨梅、枇杷、猕猴桃等。 “梨小”老熟幼虫长10~13毫米;非骨化组织淡黄色或粉红色(背面色深,腹面色浅);头部黄褐色,颅侧区有深色云状斑纹。前胸盾板浅黄色或黄褐色。臀板浅黄褐色或粉红色,上有深褐色斑点。臀栉深褐色,多为4齿。腹足趾钩排成单序全环,趾钩数30-35个,臀足趾钩单序缺环,趾钩数18~21个。 前胸气门前有4, 5, 6三根刚毛。腹部1 ~ 6节的3毛和3a毛着生在同一毛片上;第8腹节的3毛着生于气门之前,7毛两根在同一毛片上。第9腹节1, 3毛在同一毛片上,4、5, 6毛在同一毛片上。

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与分析研究

摘要落叶松是我国东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八齿小蠹在落叶松人工林的危害日益加剧,发生面积虽大小不一,但其共同特征是在林内呈团状分布;由于八齿小蠹繁殖速度快,成活率高,因而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同时其各虫态均在树皮下隐蔽生活,加之林场内害虫的独特性,给防治带来了一定困难,不但危害树木,还对森林经营造成重大损失。为有效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本试验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拉样方并采用“五点法取样”选受害木喷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对样地内选取的受害木采用5%氯氰菊酯喷药处理后,害虫死亡率达到97.97%;分别将防治前后受害木上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数量按等距法分5级,发现防治前ⅱ级、ⅲ级受害木所占比例最高;防治后ⅰ级受害木所占比例最高。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落叶松八齿小蠹;生物学特性;防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9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57-01 有“华北绿色明珠”之美称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场,有林地面积7.07万hm2,人工林占5.05万hm2,树种主要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云杉等。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林场转为营林阶段后,大面积人工纯林开始显现出缺陷来,森林病虫害不断加剧,造成危害的病虫的种类不断增长,使得受灾面积大,防治难度高,导致林业生产上一系列损失,落叶松八齿小蠹就是其中之一[1]。落叶松八齿小蠹以成虫危害,在树干虫蛀小洞,主要侵害衰弱木,但立地条件差,人为活动频繁及经营管理不善时,可暴发成灾。当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该虫的成灾规律便从倒木向衰弱木扩散,进而侵害活立木[2]。早在2003年,国家林业局已将落叶松八齿小蠹列入“林业危害性有害生物名单”进行管理[3]。因此,该研究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八齿小蠹进行防治与分析,为明确当前该地区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的发生现状,指导害虫防治及对落叶松的经营管理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1 研究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地势分为坝上和坝下2个部分。林区气候寒冷,冬长,春秋短,夏季不明显,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0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 ℃和-42.8 ℃。年均降水量438 mm,蒸发量1 230 mm。年均无霜期60 d,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年均日照时数为2 368 h。落叶松在该地区是主要森林组成树种,因其天然分布很广,耐寒性强,垂直分布达森林分布的最上限,因此该地区适宜落叶松生长。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经营情况以及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的发生程度及特点、发生地、危害部位、采用过的防治措施等普遍调查进行了解。重点调查害虫发生严重的林区,为充分了解害虫发生程度,在不跨越林分、小河、道路或伐地的调查线,离林缘至少20 m,还要有足够株树林木的前提下,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拉50 m×50 m的样方。样方内采用五点取样法[4],每点调查3株。每株受害木可使用尖削器具伸入树干虫蛀小洞内仔细清点成虫数量并标号记录。当虫口密度达到中度以上,即树干虫蛀小洞内害虫个数,10年以下树龄达到1.1~2.0个以下;10~20年树龄达到2.1~4.0个;20年以上树龄达到3.1~6.0个时[5],开始防治。树下铺设塑料布,用4.5%氯氰菊酯农药进行喷雾防治,72 h后清点害虫死亡数。 2 结果与分析 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防治前受害木内害虫数及防治后害虫死亡数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落叶松八齿小蠹害虫防治前,受害木上成虫数量最高达3 200条,最低的有2 599条;害虫喷药防治后害虫死亡数最高的为3 109条,最低的为2 835条。不同受害木喷药防

林业类核心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林业实用科技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林业经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经济问题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工程 西部林业科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经济林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桉树科技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广西林业科学 林业科技开发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林业调查规划 广东林业科技 福建林业科技 四川林业科技 江苏林业科技 湿地科学与管理 竹子研究汇刊 林业科技 中国林业经济 内蒙古林业科技 中国林业教育 河北林果研究 辽宁林业科技 山东林业科技 湖南林业科技 世界竹藤通讯 中国城市林业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防护林科技 江西林业科技

山西林业科技 湖北林业科技 贵州林业科技 中国林副特产 吉林林业科技 四川林勘设计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华东森林经理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甘肃林业科技 河南林业科技 林业勘察设计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森林防火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陕西林业科技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热带林业 林业建设 河北林业科技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林业科技情报 山西林业 林业勘察设计 国土绿化 园林 中国林业 绿色中国 内蒙古林业 林业与生态 安徽林业科技 国际木业 森林与人类 广西林业 云南林业 新疆林业 北京园林 河北林业 陕西林业 甘肃林业 沙棘 河南林业 吉林林学院学报 江苏绿化

林业与社会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宁夏林业通讯 粤东林业科技 国家林业局公报 国外林业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estry and Society Newsletter

真菌与细菌纤维素酶研究进展_高凤菊 (1)

第27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3月 Vol. 27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5 ────────── 收稿日期:2004-10-20 作者简介:高凤菊(1978-),女,河北乐亭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7 - 真菌与细菌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高凤菊1,李春香2 (1.四川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唐山师范学院 生物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对分解纤维素真菌及细菌的种类,纤维素酶的组成和分类,分子结构、作用机理,纤维素酶基因工程及研究展望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真菌;细菌;纤维素酶 中图分类号:Q5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15(2005)02-0007-04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生物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地球上每年光合作用的产物高达1.5×1011~2.0×1011t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来源。其中90%以上为木质纤维素类物质,[1]其中的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 的多糖物质, [2] 这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我国的纤维素资源极为丰富,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 达5.7×108t , 约相当于我国北方草原年打草量的50倍。目前这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主要用于燃料,畜牧饲料与积肥,不仅利用率低,还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粮食、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开发高效转化木质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技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人类急需的燃料、饲料及化工产品,即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自然界中,许多霉菌[4]和细菌[5]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但有关细菌纤维素酶的报道很少。由细菌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一般最适中性至偏碱性,因为这类酶制剂对天然纤维素的水解作用较弱,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十几年来,随着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在棉织品水洗整理工艺及洗涤剂工业中的成功应用,细菌纤维素酶制剂已显示出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6][7][8] 1 纤维素分解微生物 1.1 纤维素分解性细菌 (cellulose decomposingbacteria ) 纤维素分解性细菌是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由于纤维素酶等的作用,纤维素可一直被分解到葡萄糖为止,有时在分解过程中会积累纤维二糖。这类 细菌多见于腐植土中。好氧性细菌如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 )、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 )、噬胞菌属(Cytophaga )等能分解纤维素;但在好氧条件下土壤中纤维素的分解,主要是纤维素分解真菌在起作用。而在厌氧条件下纤维素的分解,一些厌氧性的芽孢梭菌属(Clostridium )的细菌具有重要作用。纤维素分解细菌亦可栖息于草食动物的消化道、特别是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它们在其中进行分解纤维素的活动,这些细菌是厌氧性细菌,例如产琥珀酸拟杆菌(Bacteroides succinogenes )、牛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 )、白色瘤胃球菌(R.albus )、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 )(程光胜 译)等。细菌纤维素酶多数结合在细胞膜上,菌体细胞需吸附在纤维素上才能起作用,使用很不方便,酶的分离提取也较困难。但是细菌主要产生中性纤维素酶和碱性纤维素酶。碱性纤维素酶由于在洗涤剂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也成为研究热点,其产生菌主要集中在芽孢杆菌属[9]。由于酶的耐热性在生产中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耐热细菌也是研究的热点。 1.2 纤维素分解性真菌 真菌类有黑曲霉、血红栓菌、卧孔属、疣孢漆斑菌QM460、绳状青霉、变幻青霉、变色多空霉、乳齿耙菌、腐皮镰孢、绿色木霉、里氏木霉、康氏木霉、嗜热毛壳菌QM9381和嗜热子囊菌QM9383等[10];丝状真菌产生的纤维素酶一般在酸性或中性偏酸性条件下水解纤维素底物。真菌纤维素酶通常是胞外酶,酶被分泌到培养基中,用过滤和离心等方法就可较容易地得到无细胞酶制品。目前饲用纤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昆虫生理生化技术在我国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前言:对于大多数昆虫来说,信息素在它们的生存,繁殖,社会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五十年里,破译昆虫之间的化学语言一直是化学生态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昆虫信息素表现形式,功能,合成途径的研究不仅促进农业害虫防治技术的发展也给进化生物学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视野。信息素防治害虫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具有无毒,特异性强的特点。目前利用信息素控制害虫主要有三个策略:交配干扰,诱捕,诱杀[1]。所运用的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本文重点介绍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包括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因素,植物挥发物与性信息素的协同作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虫情测报等方面。并对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方法:1.数据库:NCBI 检索关键词:insect pheromone输出文献数量:4410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2.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害虫生物防治方法输出文献数量:54526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3.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1618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3 4.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输出文献数量:13339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5.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3137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2 6.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聚集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4285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7.数据库: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昆虫产卵信息素输出文献数量:6001 符合要求文献数量:1 昆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许多行为活动受信息化学物质调节和控制,许多昆虫必须依靠它们对气味的感觉才能生存。昆虫信息素是调节和控制昆虫行为的一种重要信息化学物质,其对昆虫的定向、召唤、交尾、产卵、聚集、追踪、告警、防御以及种间识别等行为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分泌的具有不同作用的种内激素,是用于进行同种个体与其他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昆虫性信息素、昆虫聚集信息素、昆虫示踪信息素、昆虫告警信息素和昆虫产卵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发展迅猛,自Butenandt等1959年分离并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蚕蛾醇。至今,全世界已经鉴定和合成的昆虫信息素及其类似物达2000多种,昆虫性信息素已商品化生产,其中以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尽[3]。 1 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虫新技术。许多昆虫发育成熟以后能向体外释放具有特殊气味的微量化学物质(以引诱同种异性昆虫前去交配),这种微量化学物质在昆虫的交配过程中起联络通讯作用。自从1959年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昆虫信息素,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用于分离和鉴定昆虫引诱异性的化学信息物质的研究手段已有很大改观。气相色谱法、飞行风洞生测技术、气载成分收集器和微量样品分析仪器等的应用,已能快速有效地分离并鉴定出微量的信息素化合物,使得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得以迅猛发展[4]。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森林冠层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李德志1 臧润国2 (1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 林冠是森林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活跃的界面层,同时,它本身又承载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主体部分。森林冠层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而促进了有关林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林冠结构与光能截获以及群落干物质积累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对于森林冠层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以及冠层内各营养级之间相互关系动态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考察森林冠层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及其运作机制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 林冠 功能 机制 格局 结构 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rest Canopy, as well as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Li Dezhi1 Zang Runguo2 (1D epar tment o f Env ir onmental Science,East China No rma l U niv ersity,Sha ng hai200062; 2R esear ch Inst itute of F or est Ecolog y,Env ir onment and P r otectio n,Chinese Academy o f Fo restr y,Beijing100091) Abstract Fo rest canopy is regarded as a m ost direct and active interface betw een the for est and its outer env ironment.At the meantime,it also contains the m ain part of the forest biodiv ersity.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 r studying forest canopy hav e progr essed g reatly in the recent years,w hich prom oted the r esearches on the forest canopy structur e and function.T hese re-searches deepened the reco gn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r est canopy,light capture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 n within the co mmunity,and also,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cycle,energy flo w and the dynamics of interrelations am ong the trophic levels w ithin the canopy.The studies on the fo rest canop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 ell as their temporal spatial changes are the bases fo r deep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process and mechanism o f w hole forest ecosystem. Key words:canopy,function,m echanism,pattern,structur e 1 引言 植物的冠型是植物用以适应环境和提高整体光合效能所采取的一种生态对策。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或生长在不同类型生境中的植物,其冠型结构特征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生长在开阔地的树木一般倾向于形成扩散型的多层冠型结构(叶片散布于冠层的内外);而生长在庇荫环境中的树木则倾向于形成单一而连续的冠层(叶片多集中于冠层的外部)[21]。传统的植物形态学研究侧重于对植被冠层进行定性描述,并主要以单株植物为研究对象。随着现代测量技术手段的发展,在植物群体冠型结构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森林是地球表面上生物量最为庞大的植被类型,同时,森林冠层的生物多样性也构成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光合活性的叶层系统也基本囊括其间[25]。因此,林冠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也有利于合理培育和经营森林群落。 林冠的研究典型地包括4个组织层次,即器官(叶、茎、枝)、植株、林分和群落[40]。林冠生物学是森林科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它包括固着的和运动的生物的研究,以及它们与生态群落相联系的过程[29,30]。 有关森林冠层的生态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最初基本上是以描述性的研究为主。随着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问世,生态学家们终于能够采用更加便捷、有效和数量化的方法进行林冠方面的研 第17卷 第3期2004年6月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Vol.17 No.3 J un.2004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生态学重点学科、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370245)的资助。收稿日期:2004-02-20

2019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研考试大纲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大纲 一、大纲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是一门综合介绍林业领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绪论 林学、林业的概念及内涵;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森林的概念及特点,森林的分层植物成分;林分的概念,林分各特征指标的概念及调查、测定和计算方法;标准地定义、分类、设置与调查;林分蓄积量测定。 (三)森林植物 植物的分类系统、分类单位与分类学术语;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评价指标与保护。 (四)森林与环境 环境与森林环境的概念及内涵,森林环境因子及其与森林的作用,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及形式;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我国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 (五)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森林主要功能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 (六)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 林木种子生产、采集、调制、贮藏基础理论概念与技术方法,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方法与鉴定指标;苗木质量评价与方法,苗木培育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七)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森林类型的划分;森林立地的相关概念,立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划分方法;适地适树的含义、途径及方法,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密度相关概念及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八)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人工植被调控技术类型及特点,引种的意义、依据与成功标准。 (九)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经营与可持续经营的内涵,森林结构调控技术,森林采伐更新方式及其选择依据,次生林经营改造。 (十)城镇园林绿化 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与基本理论。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课题

林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行补助项目 合同书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手机: 传真号码: 电子信箱: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制 二〇一九年

填写说明: 1.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如有不实,责任自负。文字表达,须准确严谨。每项空格不够,可另续页。 2.各款项标题字体为“标准3号黑体”字;正文字体为“标准4号宋体”字,纸的规格为A3纸双面复印,中缝装订。 3.合同签约各方中的负责人签字(章)及单位公章,不得用复印件,否则无效。 4.一式4份报送。

一、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 1. 重点实验室简介; 2. 主要业务范围; 3. 规划布局及发展目标。 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运行能力、科普宣传、示范服务等方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目标。 三、考核指标 1.科研成果(可具体说明)。 2.正常运行大中型仪器?台套,公共仪器设备共享度达到90%以上,设备利用率70%以上,设备性能完好率80%以上。 3.完成评估报告、咨询报告或相关工作及研究报告1份. 4.培训技术人员?人次。 5.其他考核指标。 四、经费支出内容及标准 包括用于维持正常的观测(监测)与实验、数据采集与加工处理,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部分耗材、软件的购置,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支出预算,并注明核算标准。 五、组织保障 依托单位在人、财、物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六、经费支出预算明细 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七、经费预算说明: 1. 设备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小型(5万元以下)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修缮保养,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2. 材料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共性原材料、辅助材料、通用软件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4. 燃料动力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油等燃料消耗费用等。 5. 差旅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开展野外科学实验(试验)、科学数据采集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 会议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由学术委员会批准召开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7. 信息交流费:是指围绕平台开放运行,开展多种宣传需要支付的印刷出版、图书文献资料购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8. 专家咨询费:是指围绕平台建设运行、验收评估等,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咨询费的开支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9. 劳务费:是指在平台运行过程中支付给平台工作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10. 开放课题费:是指面向非平台固定人员设置的、围绕平台主攻方面设置的研究费用。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总结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关心以及全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在中共××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 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我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下大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谋求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和谐建设新突破,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林业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二、科研推广工作 (一)思茅林产业发展共用科技平台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万元,主要通过配套设备和检验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市林木种苗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收集、选优、分子标记鉴定等方法,选育思茅松、西南桦良种家系;建立良种资源冷藏保存库;制定××市思茅松、西南桦营养袋苗木检验标准,该项目于4月通过验收。 (二)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示范推广 该项目运用云南省林科院和××市林科所共同承担的省攻关课题“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

研究”的成果,于到2011年在××市营造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示范林600亩;举办思茅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培训班四期,针对我市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自主经营林地面积扩大的现状,培训林农急需的思茅松采种母树选择及种子收集、思茅松壮苗培育和思茅松造林密度控制等技术,系统培训林农200人次。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思茅松示范林600亩的育苗、整地和造林工作,现场培训林农50人次。 (三)墨江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项目 该项目以我所为技术支撑,围绕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对林业科技的迫切需求,选择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进行优化集成和组装配套,通过在墨江县建立10个科技示范村、100户示范户、 1000亩科技示范林,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加速林业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目前,项目进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再论“空间句法”(图文整理详细版) 作者:张愚王建国 国内建筑界对空间句法的了解,多数仅限于由赵冰翻译的《空间句法——城市新见》一文[1]。发表于1985年第一期《新建筑》上的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早期的空间句法方法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面的应用,但未全面介绍其方法背景、原理和其他应用,因此,至今很多人仍颇有不解或“持保留态度”[2]。多年来,空间句法在各方面已有长足发展,国内杂志却鲜有论及。本文试图比较清晰地介绍和评析空间句法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简单地说,空间句法是一种通过对包括建筑、聚落、城市甚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的量化描述,来研究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方法(Bafna, 2003)。它是由伦敦大学巴利特学院的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朱利安妮•汉森(Julienne Hanson)等人发明的。早在1974年,希列尔就用“句法”一词来代指某种法则,以解释基本的但又是根本不同的空间安排如何产生[3]。到1977 年,空间句法研究则略具雏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空间句法理论已经深入到对建筑和城市的空间本质与功能的细致研究之中,并得到不断完善;由此开发出的一整套计算机软件,可用于建成环境各个尺度的空间分析;而且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如今,空间句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 1997年,首届世界性的空间句法研讨会在伦敦举行;其后于1999年和2001年又在巴西利亚和亚特兰大举行了第二和第三届。2003年6月,在伦敦刚刚举行的第四届研讨会上,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8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对空间句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另外,日趋成熟的空间句法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商业咨询。理查德•罗杰斯、诺曼•福斯特、泰瑞•法雷尔等知名事务所,在众多建筑和城市设计项目中雇请空间句法咨询公司进行空间分析,为其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以解释构形概念为主线,重点从空间知觉的角度简析空间句法的方法原理,使读者能真正理解并实际运用它;而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概念和具体应用成果仅作扼要介绍。 1. 构形与建筑学 1.1 构形的含义 构形(configuration),从字面上看,是指“轮廓由其各部分或元素配置决定的外形”(据美国传统辞典)。希列尔将构形定义为“一组相互独立的关

检疫性小蠹虫

检疫性小蠹虫类 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虫科. 经济重要性: 是寄生在森林或木材上的害虫.小蠹虫按其修筑坑道的部位,科分为树皮小蠹类和蛀干小蠹类.前者筑坑与树皮和边材之间,呈平面分布;后者筑坑道与木质部中,上下纵横贯穿,呈立体分布. 小蠹虫的寄主植物很多,常见针阔叶树种,还可以为害果,桑,茶等多种经济作物,还传播植物病害.是榆树毁灭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虫.小蠹虫的危害及其广泛,从活树到木材,从健树到弱树,从整株到枝条,从针叶树到阔叶树,从森林到园林,从乔木到灌木,从木本到草本,无一不受其为害. 生物性特征: (1)繁殖方式:主要为两性生殖,根据其亲缘关系可分为异血缘繁殖和同血缘繁殖,但少数可以进行孤雌生殖. 异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不是近亲,无共同血缘关系. 同血缘繁殖,雌雄亲本为近亲(兄妹或母子),有共同血缘关系,其中包括产雌型(亲本和子代都为雌虫)和产雄型.(分为2种,一是雌虫和雄虫交配后,受精卵发育为雌虫,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虫,雌性较多.另一种雌虫为与雄虫交配,未受精卵全部发育为雄虫,为延续后代,发生回交现象,即母子交配,产卵发育为雌虫.).

(2)食性:分为食草类,食皮类,食木类,食髓类,食种类(取食果实内部的种子,也有的取食裸子植物的种子),食菌类(食物与真菌共生,小蠹虫在修筑坑道时将真菌带入坑道中,真菌萌发生长供小蠹取食.). (3)坑道:是指小蠹虫在植物体内修筑的用于取食,交配,采卵和活动的隧道.小蠹虫各种不同类型的坑道,在鉴定属,种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鉴定技术 (1)体型:小型甲虫,一般为圆柱形或长卵形,全身都有毛. (2)头部: (3)胸部: (4)足:用于分类的主要特征有胫节齿的有无,着生位置 (5)腹部:雄虫第7腹节背板后缘中部具一对凸瘤(用来拨弦发音). 小蠹虫为害树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大量的小蠹入侵树株,在其内修筑坑道,直接取食或咬食树体,造成营养损失,运输困难,造成树体的衰弱甚至死亡;(2)食菌小蠹还将大量真菌带到树体内部,任其生长,大大生长,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江西林业科技2000年第6期 ?综述?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现状与进展 张露1,高璜2 (1.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 330045;2.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 330032)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人工林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种群区系、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栽培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提出了调整林分结构,保护林下植被、混交,林地施肥和土壤改良、科学营林等措施防止地力衰退;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研究进展和今后研究方向。关键词:人工林;地力衰退;防止对策 分类号:S71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2505(2000)0620028206 Ξ 目前,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森林植被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和淋洗严重,造成地力衰退日益突出。在林业上,一般来说原始林不仅很少出现地力衰退现象,而且土壤肥力常常是增加的,即森林具有较强的自肥能力。但在集约经营的工业人工林中,由于林木生长养分的吸收与森林采伐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原因影响,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受到林业界的深切关注,如何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拟就掌握的资料作一概述。1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1.1 人工林地力衰退概念 关于地力衰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使用 了一些不同术语,如“第二代效应” (second rotation effect ),“生产力下降” (productivity decline ),“立地退化”(site deterioration ), “地力衰退”(site decline ),“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 ),“立地生产力衰退” (site produc 2tivity decline ),“森林土壤肥力衰退” (forest soil fertility decline ),“长期立地生产力” (long -term site productivity )等,在这些术语中, 意义上互有包容,但各有侧重[1]。马祥庆认 为地力衰退主要是林地生产力下降,它与林地肥力下降密切相关,至少包含林地生产力下降和肥力下降,仅是土壤退化的一种形式[2]。崔国发认为人工林地力衰退实质上就是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影响或改变了成土过程的方向和土壤熟化过程,从而破坏了土壤的生态性质,导致林木对土壤生态的需求与发生变化的土壤生态性质之间产生差异,其表现就是人工林下的土壤肥 力下降,林分生产力降低。[3]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从历史上看,人工林“第二代效应”问题,自本世纪初以来就曾在研究中被不断提及过,在19世纪后叶和20世纪初,德国和瑞士就已经观测到第二代挪威云杉生产力下降现象,继而在挪威、印度、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前苏联都出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报道,涉及树种有挪威云杉、海岸松、辐射松、日本落叶松、柚木、欧洲赤松和桉树等。中国造林成绩斐然,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 ? 82?收稿日期:1999-02-02 作者简介:张露(1964-),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副教授,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在读博士.

生物技术生产纤维素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Vol.15,No.18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第15卷第18期 Fine and Specialty Che m icals2007年9月21日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生产纤维素酶 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刘 颖3 张玮玮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 要:简要介绍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降解机制、生产工程菌的选育、纤维素酶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纤维素酶生产与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纤维素酶在食品、酿造行业、农副产品深加工、饲料、医药、环境保护和化工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潜力。我国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必将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 关键词:纤维素酶;发酵;克隆;生物技术 Cellul a se Produced by B i otechnology and Its Appli ca ti on Progress L I U Ying,ZHAN G W ei2w ei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150076,China) Abstract:The enzy mol ogical p r operties of cellulase,degradati on mechanis m,the selecting culture of engineering m i2 cr oorganis m and the app licati on p r os pect of bi otechnol ogy in cellulase industry are intr oduced briefly.The existing p r oble m s in cellulase p r oducti on and app licati on and the devel 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p r os pect and potential of app licati ons of cellulase are wide,es 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f ood industry,fer mentati on industry,deep2p r o2 cessing of far m ing p r oducts,f orage,medicine,envir on mental p r otecti on and che m ical industry.A great p r 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cellulase devel opment and app licati on recently in China,and in the future it will be certainly expanded deep ly and comp rehensively. Key words:cellulase;fer mentati on;cl one;bi otechnol ogy 纤维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微生物对它的降解、转化是自然界中碳素转化的主要环节。纤维素酶(Cellulase)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的生物转化与利用对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已筛选到一批高产菌株。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均在尝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造和构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这些菌具有独特的酶学性质,扩大了纤维素酶的应用范围。根据纤维素酶遗传特性而构建的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开辟了纤维素酶生产的新途径。 1 维素酶的性质及其降解机制 纤维素酶是一种糖蛋白,它是一个多组分的诱导酶系,采用层析分离和电泳技术等可将纤维素酶分成不同的组分。目前普遍认为,完全降解纤维素至少需要由3种功能不同但又互补的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才能将纤维素水解至葡萄糖,它们是EG(内切葡聚糖酶)、CBH(外切葡聚糖酶)和CB(纤维二糖酶或β2葡萄糖苷酶)。纤维素的降解过程,首先是纤维素酶分子吸附到纤维素表面,然后,EG(内切 ? 8 ? 3收稿日期:2007207212  作者简介:刘颖(19682),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