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粉体的基本性质

粉体的基本性质

粉体的基本性质
粉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粉体的基本性质

所谓粉体就是大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而且在集合体的粒子间存在着适当的作用力。粉体由一个个固体粒子所组成,它仍具有固体的许多属性。与固体的不同点在于在少许外力的作用下呈现出固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和变形。它表示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即不同于气体、液体,也不完全同于固体,正如不少国外学者所认为的,粉体是气、液、固相之外的第四相。粉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至今仍无明确的定量概念。通常是指在触及它时,集合体就发生流动、变形这样大小的力。粉体粒子间的适当作用力是粒子集合体成为粉体的必要条件之一,粒子间的作用力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成为粉体。

材料成为粉体时具有以下特征:能控制物性的方向性;即使是固体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流动极限附近流动性的变化较大;能在固体状态下混合;离散集合是可逆的;具有塑性,可加工成型;具有化学活性。

组成粉体的固体颗粒其粒径的大小对粉体系统的各种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也决定了粉体的应用范畴。各个工业部门对粉体的粒径要求不同,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埃。通常将粒径大于1毫米的粒子称为颗粒,而粒径小于1毫米的粒子称为粉体。

在材料的开发和研究中,材料的性能主要由材料的组成和显微结构决定。显微结构,尤其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烧结过程中所形成的显微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所采用原料的粉体的特性所决定。根据粉体的特性有目的地对生产所用原料进行粉体的制备和粉体性能的调控、处理,是获得性能优良的材料的前提。

第一节粉体的粒度及粒度分布

粉体颗粒是构成粉体的基本单位。粉体的许多性质都由颗粒的大小及分布状态所决定。粒径或粒度都是表征粉体所占空间范围的代表性尺寸。对单个颗粒,常用粒径来表示几何尺寸的大小;对颗粒群,则用平均粒度来表示。任何一个颗粒群不可能是同一粒径的粒子所组成的单分散系统,也就是说颗粒群总是由不同粒度组成的多分散系统。为此,对于颗粒群来说,最重要的粒度特征是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

一、单个颗粒的粒径

以一因次值即颗粒的尺寸表示粒度时,该尺寸称为粒径。若颗粒为球体,则粒子的粒径就为球体直径。如果颗粒为正方体,则粒子粒径可用其棱边长、主对角线或面对角线长来表征。总之,几何形状规则的颗粒(如圆柱体、三角锥体)均可以用直径或边长来作粒径的代表尺寸。但是,实际的粉体形状相当复杂,而且,每一个颗粒都有其独自的形状,对于形状不规则的颗粒,其粒径的确定就比较困难,此时就采用一个虚拟的“直径”来表示其粒径的大小。这虚拟的“直径”是利用某些与颗粒大小有关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的测定,在一定条件下或通过一定的公式推导出的具有线性量纲的“演算直径”。“演算直径”常有三轴径、球当量径、圆当量径和统计径四大类。

1、三轴径

设有一最小体积的长方体(外接长方体)恰好能装入一个颗粒,如图1-1所示。以该长方体的长度l、宽度b、高度t定义颗粒的尺寸时,就称为三轴径。如采用显微镜测定,所观测到的是颗粒的平面图形,将间距最近的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称为短径b,与其垂直方向的平行线间的距离称为长径l,由显微镜载玻片至颗粒顶面间的距离称为高度t。用显微镜测定时,通常先确定长径,然后,取垂直方向作为短径。这种取定方法,对于必须强调长形颗粒存在时较为有利。三轴径的平均计算式及物理意义列于表1-1。

图1-1 颗粒的外接长方体

2、球当量径

无论是从几何学还是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球是最容易处理的。因此,往往以球为基础,把颗粒看作相当的球。与颗粒同体积的球的直径称为等体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同表面积的球的直径称为等表面积球当量径;与颗粒同比表面积的球的直径称为等比表面积球当量径。另外,在流体中以等沉降速度下降的球的直径称为等沉降速度球当量径。

3、圆当量径

以与颗粒投影轮廓性质相同的圆的直径表示粒度。与颗粒投影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称为投影圆当量径。它可通过装在显微镜目镜上的测微尺(尺上画有许多一定尺寸比的圆)观测确定。另外,还有等周长圆当量径,它是指圆周与颗粒投影图形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

三轴径的平均值计公算式表1-1

4、统计平均径

统计平均径是平行于一定方向(用显微镜)测得的线度,又称定向径。

费雷特(Feret)径:其测定方法如图2-2(a)所示,用微动装置按一定方向移动显微镜下面装有试样的载玻片,同时用目镜测微尺进行测定。由于载玻片上颗粒的排列无倾向性,因此,所统计的粒子是随机排列的。

马丁(Martin)径:指沿一定方向把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线的长度,如图2-2(b)所示。

最大定向径:沿一定方向测定颗粒的最大宽度所得的线度,如图2-2(c)所示。

图2-2 投影粒径的种类

二、颗粒群的平均粒度

在实际中,所涉及的不是单个的颗粒,而是包含各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的集合,即粒子群。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组成的粒子群,为简化其粒度大小的描述,常采用平均粒度的概念。平均粒度是用数学统计方法来表征的一个综合概括的数值。

设粒子群中某一微分区段的粒径为di,其相应的粒子数为ni,则其平均粒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算术平均粒径

2、几何平均粒径

等式两边取对数,则

几何平均粒径特别适用于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粉体物料。

3、调和平均粒径

4、平均面积径

5、平均体积径

6、长度平均径

7、面积平均径

面积平均径特别适合于比表面积与平均粒径之间的换算,故又称比表面积粒径,是一个经常用到的平均粒径。

8、体积平均径

上述平均面积径、平均体积径、长度平均径、面积平均径、体积平均径又称为具有物理意义的平均粒径。这些不同意义的平均粒径可以用一个通式来表示,即

当q和p(q>p)取不同值时可分别处到前述各具有物理意义的平均粒径的计算公式,见表1-2。

尽管计算粒子群的平均粒径的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同一粒子群,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的平均粒径都不相同。以常用的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和调和平均径来说,其结果是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调和平均径。此外,有些平均粒径的计算方法反映了不同的物理意义。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只能应用某一种计算方法来确定它们的平均粒径。与任何平均值一样,平均粒径只代表粒子群统计值特征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全面地表征出全部数量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对于一定的粒子群是完全确定的。

此外,安德列耶夫还提出用定义函数来求平均粒径。设有粒径为d1、d2、、d3……组成的颗粒群,该颗粒群有以粒径函数表示的某物理特征f(d),则粒径函数具有加和性质,

即:f(d)=f(d1)+f(d2)+f(d3)+……

f(d)即为定义函数。

对于粒径为d1、d2、、d3……组成的颗粒

群,若以直径为D的等径球形颗粒组成的假

想颗粒群与其对应,如图1-3所示,如双方颗

粒群的有关物理特性完全相等,则下式成立

f(d)=f(D)

也就是说,双方颗粒群具有相同的物理性

质。这是基本式,如D可求解,则它就是求

平均粒径的公式。

三、粉体颗粒的粒度分布

严格地讲,粉体的粒度分布都是不连续的。但在实际测量中,可以将接近于连续的粒度范围视为许多个离散的粒级。粉体的粒度分布常用粒度分布图谱和粒度特征函数式表示。

1、粒度分布图谱

颗粒群经粒度测定的结果可得到大量的测定值,这些大量的测定数据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综合处理,以便用来推断出可能的总体性质。粒度分布图谱就是利用图示法来表征颗粒群的分布特征。这种方法应用得较为广泛。

(1)频度分布

如图1-4和图1-5,这是在实际测量中经常碰到的两种频度分布直方图。横坐标表示各粒级的起讫粒度;纵坐标表示该粒级的颗粒所占百分数?φ/?D 。图1-4是所取粒级的粒度间隔?D 相等的情况,而图1-5是?D 不相等的情况。实际应用中,用哪种取法因具体粉体物系而异。显然,各?φ/?D 等于直方图中所对应矩形面积所占所有矩形总面积的百分数。图1-4 粒度间隔相等的矩形图和图1-5 粒度间隔不相等的矩形

频率分布曲线图,以?φ/?D 为纵坐标

在图1-4中,可以看到一条沿矩形图所作的一光滑曲线,这只是当测定的粒度间隔?D 取得无限小时,它才有意义,这条曲线称为频度分布曲线。其意义是:任何粒度间隔内颗粒的百分数等于曲线下方该间隔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方总面积的百分数。图1-6是典型的频度分布曲线,在该曲线上表示有三个特征粒度。它们分别对应于最高点的最多数径或最可几径D m ,对应于累积百分数为50%的中位径D 12以及平均径D ,这三个特征粒度是

非常有用的。图1-6 频度分布曲线图

D m —最多数(量)径;D 12—中位径;D —平均径 如果已知频度分布曲线,那么就可以进行计算D

D =f D d i n

i i =∑1

式中: n —粒度间隔的数目;

Di —每一间隔内的平均粒径;

f d i —颗粒在该粒度间隔的个数或质量分数。

这里引用标准偏差σ的概念,它被定义为粒径Di 对于平均径D 的二次矩的平方根,即

σ反映了分布对于D 的分散程度。σ越大,表明分散性越大,反之,粒度分布越集中。

若图1-6中所示的曲线关于D m 对称,那么,它就符合正态分布,这时,恒有D m =D 12=D 。若不对称即表明该分布有一定的偏度,这时D m 、D 12、D 不相同。

用g 表示这种偏度时有g=()()f D D d i n i i =∑-13

它实际上是粒径D i 关于D 的三次矩。若g>0,D m

分布是正偏的;若g<0,D

1

2

对于任何粉体系统,如果知道了以上五个参数即D m、D

1

2

、D、σ以及g,就完全掌握和了解了该分散系的粒度特征。

(2)累积分布

图1-7是粉体粒度分布的另一种表现,即累积分布曲线(当然,更切合实际的是用矩形图表示)。横坐标表示颗粒粒径;纵坐标F(%)表示在某Di以下的颗粒占总颗粒的个数或质量百分比。图中F(%)=50%时所对

应的D

1

2值,使D

1

2

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实际上,累积分布曲线与频度分

布曲线互为积分与微商的关系。就各微小的等粒度间隔而言,对应于累积分布曲线越陡处即dF/dD越大处,间隔内的百分数越大。

图1-7 累积分布曲线

2、粒度特征函数式

粒度特征函数式能很方便且精确地描述粒子群的粒度分布特征,它是用概率理论或近似函数的经验法来寻求出的数学函数。用分布函数式不但可以表示粒度分布状态,而且,还可以用解析法求出各种平均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颗粒数等颗粒特征。此外,在实际测量时,尚能减少决定分布所需的测定次数。

粒度分布函数式有多种,仅对应用最广泛的三种基本分布式作介绍。(1)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条钟形对称曲线,在统计学上称为高斯曲线。对于以个数为基准的粒度分布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D p为粒径,D为平均粒径,n为个数%。该分布函数中的两参数D和σ,完全决定了粒度分布。在正态概率纸上绘出的正态分布是一条直线。因此,上式中的两个参数可方便地加以确定,平均粒径D与累计含量50%的粒径相对应;标准偏差σ是84%粒径与50%粒径之差。

前面已指出,标准偏差σ可表征分布的宽窄程度,但这仅对相同的D的若干粉体系统而言,而对不同D的粉体系统,则应以相对标准偏差α=σ/D 来表征之。α越小,频度分布曲线越“瘦”,表明分布越窄。对于符合上式的粉体,当α=0.2时,则有68.3%的颗粒集中在(D±0.2D)这一狭小范围内。所以,人们一般把α≤0.2的粉体物系近似地称为单分散系。

在工程上,除利用液相沉淀法制得的特种陶瓷粉末外,大多数颗粒粒度分布曲线都是偏钭的,很少符合正态分布。

(2)对数正态分布

通常,对于粉体来说,将是粗颗粒一侧形成长下摆,细颗粒一侧为自然形状,在D p=0处终结的非对称分布。如将横坐标的算术坐标改为对数坐标,则非对称分布就成为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式中D g—几何平均值,ln D g=∑n D p/∑n;

σg—几何标准偏差

其分布函数为

如果粒子群的粒度分布符合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则在对数正态概率格纸上绘制线图,其测定值散点必定在一条直线附近。这种分布可用于任何总体数量,当用不同总体数量的一组试验数据来绘制线图时,则可得到一组平行线,如图1-8所示。

图1-8 典型的对数正态分布图解

参数D g和σg的确定:

令t=lnD p-lnD g/σg

经此标准化后,可应用正态分布表作如下计算

当t=0时,lnD g=lnD p

由正态分布表可知,t=0时,F(lnD p)=50%,则

lnD g=lnD50

式中D50—粒子群的中位径,它是表征粒子群粗强程度的一个参数。

当t=1时,lnσg=lnD p-lnD g

此时,F(lnD p)=84.13%或R(lnD R)=15.87%,则

lnσg=lnD84.13-lnD50=lnD R15.87-lnD50当t=-1时,lnσg=lnD g-lnD p,

此时,F(lnD p)=15.87%或R(lnD R)=84.13%,则

lnσg=lnD50-lnD15.87=lnD50-lnD R84.13式中D84.13、D15.87—分别表示筛下累积为84.13%和15.87%所对应的粒径;

D R15.87、D R84.13—分别表示累积筛余为15.87%和84.13%所对应的粒径

从而可知,σg是直线的钭率,它表征了粒子群粒度分布的均匀程度。

一般来说,对数正态分布适用于细磨,特别是超细磨矿物产品,其它如结晶产品,沉淀物料等细微粉体也大都与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吻合。

(3)罗辛—拉姆勒—本尼特分布式

罗辛和拉姆勒等人用鄂式破碎机、对辊机、锤式破碎机和砾磨机等设备处理石英、煤及其它物料得到的筛析曲线说明,破碎产物的粒度特征之不同,既与物料性质又与设备类型有关。通过整理、归纳出了用指数函数表示的粒度分布式

m)

F(D p)=100-100exp(-b D

p

如用正累积重量百分数(筛余)R(D p)来表示,则

m)

R(D p)=100exp(-b D

e

m,则指数一项可写成无因次项,即

令b=1/D

p

R(D p)=100exp[-(D p/D e)m]

式中m—均匀性系数,表示粒度分布范围的宽窄程度。m值愈小,说明粒度分布范围愈广,对微粒及粉碎产品,往往m≤1;

D e—特征粒径,表示颗粒群的粗细程度。当D p=D e时,则

R(D p)=100e-1=100/2.718=36.8%

亦即,D e为正累积产率36.8%处的粒径。

对R(D p)=100exp[-(D p/D e)m]等式两边各除100,并取倒数,其后连续取两次对数,可得

式中C=log.loge-mlogD p。在logD p与log[log(100/R(D p))]坐标系中,上式作图为直线,根据直线钭率可求出m,由R(D p)=36.8%处可求得D e,这种图就称为罗辛—拉姆勒—本尼特图,简称R.R.B图,如图1-9所示。

R.R.B分布式对破碎、磨碎产物的粒度分布在大多数情况下均符合,尤其对细磨的煤、细磨的矿石、粉磨的石灰石和水泥等更为合适。目前许多粒度分析仪都是以R.R.B分布式设计的。

图1-9 R.R.B分布图

四、粒度的测定方法

粒度是粉体物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粉体工程的研究以及粉体产品的生产中,常常用到诸如平均粒度、粒度组成和粒度分布等数据,这些数据是通过各种粒度测定方法得到的。因此,粒度测定方法是粉体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研究与生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最简单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是筛分法。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粉体粒度的测定提供了各种方法和仪器。如沉降法,显微镜法

(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库尔特计数器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等。这此测定方法的原理、测定方法和特点大致如表1-3所示。

由于各种粒度测定方法的物理基础不同,同一样品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得到的粒度的物理意义甚至粒度大小也不尽相同。同时在各种粒度测定方法中,有的较简单、费用较低,但测定时间较长且精度较低;有的测定时间短、精度较高,但费用也较高而且仪器复杂等等。在选择粒度测定方法时,要根据粒度范围、物料性质、颗粒大小的表现形式、测定结果的用途以及所需的测定精度等综合考虑。

粉体粒度物料测定方法表1-3

1、筛分法

筛分分析是利用筛孔大小不同的一套筛子进行粒度分级。对于粒度小于100mm而大于0.038mm的松散物料,一般用筛分测定其粒度组成的粒度分布。

筛分分析采用的套筛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非标准筛,实验室可以自己制造,用于筛分粗粒物料。筛孔大小一般为150、120、80、70、50、25、15、12、6、3、2、1等,根据需要确定。另一种为标准套筛,用于筛分细粒物料。标准套筛是由一套筛孔大小有一定比例的、筛孔宽度和筛丝直径都按标准制造的筛子组。上层筛子的筛孔大,下层筛子的筛孔小,另外还有一个上盖(防止试样在筛分过程中损失)和筛底(用于直接接取最低层筛子的筛下产物)。

将标准筛按筛孔由大到小,从上到下排列起来,各个筛子所处的层位叫筛序;在叠好的筛序中,每两个相邻的筛孔尺寸之比叫筛序。有些标准筛有一个作为基准的筛子叫基筛,如泰勒标准筛以200目筛子作为基筛。表1-4所列为几种常见的标准筛。

粒度范围为6mm至0.038mm的物料的筛分分析,常用实验室标准套筛进行,可以用干法,也可以用湿法。如果对筛析的精确度要求不甚严格,通常直接进行干法筛析。但如果试样含水、含泥较多,物料互相粘结时,应采用干湿联合筛析法,筛析得到的结果才比较精确。

干法筛析的过程是,先将标准筛按筛序套好,把样品倒入最上层筛面上,盖好上盖,放到振筛机上筛分10~15分钟,然后依次将每层筛子取下,用手在橡皮布上筛分,若一分钟内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筛上物料量的1%,则认为已达筛分终点,否则要继续筛分。

干湿联合筛分的过程是,先将试样倒入细孔筛(如200目或325目的筛子)中,盛水的盆内进行筛分,每隔一、二分钟,将盆内的水换一次,直到盆内的水不再混浊不止。将筛上物料进行干燥和称重,并根据称出和重量和原样品重量之差,推算出洗出的细粒物料的重量。然后再将干燥后的筛上物料用干法筛分析,并将所得最底层的筛下物料量与湿筛时洗出的细粒物料的含量合在一起计算。筛析结束后,将各粒级物料用工业天平称重,各粒级物料重量之和与入筛物料重量之差不得超过入筛物料重量的1%,否则应重新筛析。

筛分方法可以测定粒度分布,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征曲线,还可以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筛分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但筛分结果受颗粒形状的影响较大。另外,丝织筛对于筛析小于0.038mm的物料困难大。

使用电沉积筛网,目前可以筛分小至5 m的物料。这种筛子用电铸镍制成,筛孔为正方形或圆形,操作步骤与标准筛不同。但这种细筛技术存在筛析时间长和经常发生堵塞两个严重缺点。

表1-4

*上海产品

2、显微镜法

显微镜是唯一能够将颗粒形状、大小以及分布状态进行全面了解的方法。用于进行粒度测定的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后者又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通常适用于测定大于1μm的颗粒,电子显微镜测定的粒度可小至0.001μm。

用显微镜测定的粒度一般来说是等球体直径。但是,颗粒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来表示显微镜测定的粒度。通常在显微镜下采用马丁径、费莱特径和投影圆当量径。

用显微镜测定得到的粒度分布是按颗粒数计算的。根据不同粒径的粒子群中所包含的颗粒数对全体试样(颗粒总数)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绘制粒度分布曲线,再根据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的颗粒数之和对全体试样的百分第之间的关系,又可得到累积粒度特征曲线。此外,还可按颗粒计算粒度分布转换为按重量计算的粒度分布。测定时,通常将整个试样分成若干个粒级,对于每个粒级测定足够的颗粒数,然后计算其平均粒径。

为了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a.测定的颗粒数要足够多,为了得到正确的粒度分布,必须尽可能在不同的视域中对许多的颗粒进行测定。根据研究,使用电子显微镜时,至少要测定1000个以上的颗粒,对于每一个粒级,至少必须观察10个颗粒。

b.要选择适当的显微倍率,使对视域中存在的最小颗粒也具有分辨能力。据此,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晰测定的粒度范围内,应当优先选用光学显微镜。在测定1μm以下的颗粒时,由于光学显微镜分辨率较差,可选用电子显微镜,但显微倍率也要适当,不能过高。

c.视域中不同角度测得的粒径不一样,因此,最好是先测其粒度分布,然后再计算其平均粒径。

以下简单介绍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

用光学显微镜测定粒径时,最精确的方法是采用测微目镜测定颗粒的尺寸。对于某个给定的测定对象,目镜和物体显像长度相配合。为了计算颗粒的大小,通常在目镜中配上显微刻度尺,如图1-10所示。

图1-10 显微刻度尺

在光学显微镜技术中,最快速的粒度的测定方法是采用图像分离显微镜。它由一组特殊的三棱镜装配到普通显微镜上而构成。三棱镜连接到测微计的丝杆上。当三棱镜的面平行时,就可以看到精确重叠的两个图像。转动显微镜和三棱镜角偏移,直到使重叠图像的外缘彼此接触。由此,显示在测微计上的图像被校正,可直接得到颗粒的尺寸。

(2)电子显微镜

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粒度,通常是通过测定照片、底片或晒图片上的图像来实现。照片或底片上的图像可以投影到测定屏幕上。颗粒尺寸的定义以及粒度测定方法与光学显微镜相同。用电子显微镜测定颗粒尺寸时,为了得到精确的测定结果,必须从某一给定试样的若干个侧面的照片进行测定。

电子显微镜通常用于光学显微镜分辩极限以外的颗粒,其中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定下限是0.02μ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0.001μm,且测量结果较准确。但是,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粒度时,试样的制备较麻烦。

用显微镜测定颗粒粒度,需要计算大量的颗粒,容易产生人为误差。如果将其与近代图像仪结合起来使用,不仅避免了繁琐的计算方法,还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完整的粒度分布和形状等的资料。

3、沉降法

沉降法是在适当的介质是中,使颗粒进行沉降,再根据沉降速度测定颗粒粒径的方法。除了利用重力场进行沉降外,还可利用离心力场测定更细的物料的粒度。沉降法原理简单,操作计算也较容易。由于它不仅能测定粒度大小,还能测定粒度分布,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测定微细物料粒度大小与粒度分布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法的理论依据是众所周知的斯托克斯理论。即密度为ρ1,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靠重力在密度为ρ2,粘度为η的流体中沉降时,其沉降速度为:

v=()H T g D =-ρρη

12218 式中 H —沉降高度;

T —沉降H 高度所用的时间;

g —重力加速度。

这样,得到的粒径 D=()

1812ηρρv g - 称为斯托克斯径。实际上它是与试样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的直径。因此,用沉降法测得的粒径有时也称为等效径或斯托克斯粒径。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时要取适当的形状系数进行修正。斯托克斯理论要求颗粒沉降时的雷诺系数R e 小于或等于0.2。当颗粒粒度比较小时,重力沉降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在离心力场中沉降,将大大缩短沉降时间,并可降低沉降粒度的下限。球形颗粒在离心力场中稳态沉降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一个是离心力,一个是介质阻力,在层流区域内的离心沉降公式为式中 r —颗粒至转轴的距离;

dr dt —离心力场中离转轴r 处的颗粒的沉降速度;由上式可得 dr dt

=v c =()=-ρρηω122218D r ω—旋转角速度(以每秒弧度表示);

D —颗粒粒径。

设S 为旋转轴到悬浮液面的距离,R 为旋转轴到离心沉降管底的距离,将dr dt 积分

D=()181221

2ηρρωln R S t -???????

??? 粉体中所含颗粒的沉降状态在时间t 时如图1-11所示,因此,在一定深度H 根据颗粒浓度随时间t 而变化,还有一定时间t 内无论测定深度方向颗粒的浓度或梯度的任何方面时,用以上的关系式都可求出物料的粒度分布。

图1-11粉体颗粒的沉降模型图1-12主要的沉降装置和沉降曲线应用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度的仪器种类很多。根据沉降原理,仪器可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两大类;根据测定或计算方法又可分为累计形和增量形,其分类见表1-5。

沉降法分类表1-5

测定时间t时高度H的悬浮液中沉降下来的颗粒量或残留的颗粒量称为累计形;而测定悬浮液中高度H的颗粒浓度称为增量形。沉降法的结构图和沉降曲线的形状如图1-12所示。

用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度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防止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聚结,保证使所有颗粒都为自由沉降的条件。为此,对于微细粉料的测定,为防止相互聚结而影响测定结果,必须使用分散剂。沉降分析常用的分散剂是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等。二是测定时温度要恒定,因为温度变化将影响介质的粘度。

4、库尔特计数器

库尔特计数器被认为是微细颗粒粒度测定的优良仪器之一。库尔特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颗粒通过浸入电解液中的管子的一个小孔时,测定悬浮液在电解质中的颗粒数目和体积。小孔的一边安装了两个电极,当颗粒通过小孔时,它取代了小孔内相当于它本身体积的电解质溶液,引起电极间电阻瞬间时的变化。电阻变化产生电压脉冲,其脉冲大小与颗粒体积成正比。将这些电压脉冲放大,测定其大小并进行计算便可求出悬浮液的粒度分布。

库尔特计数器的精度取决于被计数颗粒的数目。数目越多,测定的精度越高。通常加入分散剂以保证悬浮颗粒完全分散。目前有多种类型库尔特计数器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粒度分析。

对于细微颗粒,采用库尔特计数器可在一个小时内得到相当精确的粒度分析结果。但是,在使用这类仪器进行测定时,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必须

充分地稀释悬殊浮液,以避免两个或多个颗粒同时通过小孔产生误差。此外,由于颗粒沉降引起小孔横截面的减小也会产生误差。因此,在连续测定的间歇,要用干净的溶液清洗小孔。这种仪器的一般有效测定范围为0.5~200μm。

5、激光粒度分析仪

激光粒度分析仪是根据夫琅和费衍射的原理设计的。此时用固体粒子代替小圆屏,并基于两点假设:(1)颗粒呈球形(实际上,对于微细粒子可近似地认为是球形);(2)粒子数很少,相互间不产生多次散射(实践中,用很稀的固体颗粒悬浮液进行测试,可以满足此假设)。通常的情况是光波遇到和其波长差不多数量级的障碍物或孔隙时,衍射现象才逐渐显著。但是,当光源离障碍物足够远时,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障碍物,也能产生衍射。

对于一个比波长大得多的球形颗粒,被单色平行光照射而产生衍射时,衍射条纹的远场强度按衍射角(每条纹斑对透镜光心的角)的分布就可以表示为

式中c—常数;

λ—波长;

a—小圆屏直径;

μ—sinθ;

J1—一阶贝塞尔函数。

只要颗粒不发生重叠,便可以在衍射屏上得到与颗粒大小成比例的光强,利用光电检测,便可测得每个颗粒的光强,再换算成粒度。由于激光是单频率光,易产生相干且光的亮度大,所以用激光作光源,一般都是氦—氖激光器。

激光粒度测定仪的一般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测试迅速,重复性好,而且可以实现在线粒度分析。

6、透过法

透过法是根据流体通过粉体层时的透过性测定粉体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基础是在t秒内通过截断面积为A,长度为L的粉体层的流量Q 与压力降?P成正比的达西法则,即

式中η—流体的粘度系数;

B—与构成粉体层的颗粒大小、形状、充填层空隙率等有关的常数,称为比透过度或透过度

柯增尼把粉体层当作毛细管的集合体来考虑,用伯萧法则将在粘性流域的透过度导入规定的理论公式。卡曼研究了柯增尼公式,发现关于各种粒状物料充填

层的透过性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很一致,并导出了粉体的比表面积与透过度B 的关系式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ε为粉体层的空隙率,S V 为单位容积粉体的比表面积(cm 2/cm 3),K 为柯增尼常数,与粉体层中流体通路的“扭曲”有关,一般定为5。从上两式可得出下式式中

上式称为柯增尼—卡曼公式,它是透过法的基本公式。式中S W 不粉体的比表面积(cm 2/g ),ρ为粉体的密度,W 为粉体试料的重量(g )。由于η、L 、A 、ρ、W 是与试料及测定装置有关的常数,所以,只要测定Q 、?P 以及时间t 就能求出比表面积S W ,并由下式求出样品的平均粒径式中,R S 是颗粒的形状系数,球形和立方体颗粒的形状系数取6。 柯增尼—卡曼公式适用于层流型的流动方式。

透过法比表面积测定装置按流体的种类分为气体透过法和液体透过法。透过法是比较简单的粉体物料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它有迅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作为测定基础理论的柯增尼—卡曼公式包含着许多假设的因素。在测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将物料紧密充填,以使空隙率ε达到最小值。ε小,测得的比表面积大;ε大,测得的比表面积小;当ε趋于很小时,其比表面积趋于一定值,而且这一值与其它方法得的值大致相同。此外,试料层厚度L 增加时,易造成填充密度不均匀一,粉体层的断面积很小,要注意容器的影响。7、吸附法

吸附法是在试样颗粒的表面上,吸附断面积已知的吸附剂分子,依据其单分子层的吸附量,计算出试样的比表面积,再换算成颗粒的平均粒径。单分子层吸附量的计算多用BET 公式,BET 吸附等温式

式中 P —吸附气体的压力;

P 0—吸附气体的饱和蒸气压;

V —吸附量;

V m —单分子层吸附量;

K —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以()P V P P 0-对P P 0

作图为一直线,从该直线的钭率和截距可以求得V m 值,再由V m 值及吸附气体分子的截面积a ,可计算出试样的比表面积S W ,即

式中 V 0—标准状态下吸附气体的摩尔体积(22410ml );

N —阿佛加德罗常数(6.023×1023分子/摩尔)

由于氮吸附的非选择性,低温氮吸附法通常是测定比表面积的标准方法,这时a=16.2A

,当测定温度为-195.8℃时,上式可简化为S W =4.36V m

值得注意的是,吸附法测定颗粒粒度,原则上只适合用于无孔隙及裂缝的颗粒。因为如果颗粒中有孔隙或裂纹,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比表面积包含了孔隙内或裂缝内的比表面积,这样就比其他的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如透过法)测得的比表面积大,由此换算得到的颗粒平均粒径则偏小。第二节颗粒形状

粉体颗粒的形状千差万别,它将影响到粉体的流动性和充填性。广义地说,将影响到颗粒间的作用力。工程上,根据不同的作用目的,对颗粒形状有不同的要求。往往要求定旧地表示颗粒的形状,以便描述颗粒形状和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此,必须给出定义。颗粒形状的定义指一个颗粒的轮廓边界或表面上各点的图像。它可分为形状系数和形状指数。此外,在评价颗粒形状中还必须考虑颗粒表面的细微结构,为此,又提出以粗糙度系数表示颗粒形状。一、形状系数

形状系数是根据颗粒的两个基本几何特征(面积和体积)导出的。首先考虑一个颗粒,设d 为颗粒直径,V 为颗粒体积,S 为颗粒面积。按其定义,其表面积形状系数、体积形状系数和比表面形状系数分别为因为单位体积颗粒的比表面积S S V d d d V S v S V ===///ΦΦΦΦ23,故有 对于球体ΦS =π,ΦV =π/6,ΦSV =6;对于边长为d 的立方体,ΦS =6,ΦV =1,对于不规则的颗粒ΦS 、ΦV 、ΦSV 随d 的确定方法不同而变化。如以比表面积当量径d S 和等体积球当量径d V 代替d ,则

式中ΦC —卡门形状系数或表面系数。

对于球体ΦC =1。

当研究对象为颗粒群,求其形状系数时,其表面积、体积和粒径均需用平均值,

浅谈粉体性能指标在各工业的应用

浅谈粉体性能指标在各工业的应用 王庆贺合肥学院10化工系粉体1班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来高,粉体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的新兴技术,在各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对粒度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出现了新型的,集多门现代科学于一体的粒度测量仪器,粉体粒度指标在工业各个方面都有应用,例如日化工业,医药制造,水泥,陶瓷材料等。粉体是粉体产业产品最重要的技术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粉体指标日化工业医药制造水泥陶瓷 一、粉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1粉体的基本概念 粉体是指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粉体学是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粒子是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通常所说的“粉”、“粒”都属于粉体的范畴,通常将≤100 μm 的粒子叫”,>100 μm 的粒子叫“粒”。组成粉体的单元粒子可能是单体的结晶,称为一级粒子;也可能是多个单体粒子聚结在一起的粒子,称为二级粒子。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的粒子大小范围为从药物原料粉的 1 μm 到片剂的10 mm。 1.2 粉体的性质 物态有3 种,即固体、液体、气体。液体与气体具有流动性,而固体没有流动性;但把固体粉碎成颗粒的聚集体之后则具有与液体相类似的流动性,具有与气体相类似的压缩性,也具有固体的抗形变能力,所以有人把粉体列为“第四种物态”来进行研究[2]。粉体的基本性质有:粒度及粒度分布、粒子的形态、比表面积、空隙率与密度、流动性与充填性、吸湿性等。在粉体的处理过程中,第2 期崔福德等: 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69 即使是单一物质,如果组成粉体的各个单元粒子的形状、大小、粘附性等不同,粉体整体的性质将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很难将粉体的各种性质如气体、液体那样用数学模式来描述或定义。但是粉体技术也能为固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过程以及质量控制等诸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试验方法. 二、粉体在化妆品总的应用 彩妆按照分散技术不同,可分类为粉体(powder)彩妆、乳化彩妆、油分散彩妆。粉体的作用是,为化妆品赋予色调,或构成产品的骨骼。本文欲从粉体的基本特性着手,带大家了解使用在化妆品上的粉体的特性及功能、用于改善粉体的功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2.1. 化妆品用粉体的特性 化妆品用的粉体可以分为无机颜料(体质颜料、白色颜料、彩色颜料)、有机颜料、天然颜料、珠光颜料等等。 体质颜料:是构成骨骼的原料,以天然的粘土矿物如云母、滑石粉最具有代表性,另外还有高岭土(kaolin)、碳酸钙、碳酸镁等等。 有机颜料:以tar color为代表,可分为染料、色淀颜料、颜料等3个类别。 染料(Dye):溶于水或者溶剂,具有染色功能的原料。按照发色团的化学构造分类(水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 颜料(Pigments):色素自身构造不携带可溶性基,不溶于水、油、溶媒等。按构造可分类为偶氮(Azo)系、靛蓝(indigo)系、酞花菁(Phthalocyanine)系颜料等。与色淀颜料相比,着色力、隐蔽力、耐光性能好。 色淀颜料(Lake):在燃料上使用了沉淀剂,结合金属盐或特殊的有机酸,进行不溶性处理的色素。 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色素被开发出来,但化妆品配方上只有那些安全性(Safety)得到充分验证的色素才可以使用。 无机颜料(Inorganic Pigment):又称为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与知识框架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1.自然辩证法的体系框架与学科性质。 体系框架(基本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一、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二、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三、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四、综合性和开放性 2.古希腊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古希腊自然观:

一、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 古代希腊唯物主义者以天才的直觉方式提出一种素朴辩证法的自然观。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3个方面:①设想万物的始基是某种东西。早期的唯物主义者大都认为这种始基是可以感知的具体东西,如水、气和火等等。后来的唯物主义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只能用把握的物质微粒,例如提出的“种子”和所谓的原子。②大都用物质本原固有的内部矛盾,诸如气的稀散和凝聚、对立面的斗争以及原子的集结和疏散等,说明自然事物不断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但也有少数唯物主义者陷于外因论,例如,在说明水、气、火、土4种元素的结合与离散时,就诉诸爱和恨两种外在力量;在解释数目无限、性质各异的种子组成各种自然事物时,阿那克萨戈拉将它归因于外在的“”的推动。③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从本原产生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本原的合乎规律的过程,它既有从简到繁的进化,也有从繁到简的退化。 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自然观 核心是目的论,利用“形相”和“质料”的原理,说明了所有的自然现象。“形相”是使事务运动的能动原理,“质料”是运动发生的材料。亚里士多德把形相看作是积极主动地,把质料看作是消极被动的,这就否认了物质自己的运动,最后导出了第一推哦动力。 机械论自然观: 与笛卡儿的从绝对确定的公理出发,靠演绎和论证而构成的自然体系对立,牛顿的方法是依靠一个个事实的实证与归纳达到原理,这被视为机械自然观的代表,其特点是: 1.实质是只能问"怎么样",而不能问"为什么"。 2.2.把数学作为开启宇宙秘密的钥匙。 3."力"和"素"的概念超出了力学、光学和化学领域而被赋予一般方法论意义,任何东西都是力,都是素,成为普遍实用的特征。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的理解发生了由目的论到机械论的转变。自然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是一架机器,它由物质粒子组成,按照确定的力学规律而运行,具有因果上的必然性却无所谓理智与目的,甚至连人体也不过是一架机器。 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超细粉体概念与特性

超细粉体的概念 世界化工网_https://www.wendangku.net/doc/96521559.html, 任何固态物质都占有相应的空间,并且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即具有一定的体积.通常我们所说的粉末或细颗粒,一般是指大小为1mm一下的固态物质.当固态颗粒的粒径在0.1~10μm之间时,可称为微细颗粒,或称为亚超细颗粒/而当粒径达到0.1μm以下时,则称为超细颗粒.因此,超细粉体材料即指粒径在1~100nm范围内介于院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粉体材料. 超细颗粒按其大小可以分为三个档次: 大超细颗粒:粒径在0.1~0.01μm之间; 中超细颗粒:粒径在0.01~0.002μm之间; 小超细颗粒:粒径在0.002μm以下; 超细粉体的特性 超细粉体是介于大块物质和院子或分子之间的中间物质,是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接的区域.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它即不是典型的微观系统,也不是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介观系统.它具有一些列新异的物理化学特征.这里涉及到体相材料中所忽略的活根本不具有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由于超细粉体保持了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在热力学上又是不稳定的,所以对它

们的研究与开发,是了解微观世界如何过渡到宏观世界的关键.随着研究手段,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迅速发展,使得可以清楚的看到超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超细粉体的研究更加深入了. 超细颗粒具有熔点低,化学活跃性高,磁性强,热传导性,对电磁波一场吸收等特性,使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细颗粒的直径越小,其熔点的降低越显著。例如,块状银的熔点是900℃,而银的超细颗粒的熔点可降至100℃以下,能溶于热水;块状金的熔点为1064℃,而粒径为0.002μm的超细金粉其熔点仅为327℃.超细粉体的熔点低使得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对金属,合金或化合物的粉末进行烧结,制造各种机械部件.这样不仅能节省能耗,降低制造工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性能优异的部件.如高熔点材料WC,SiC,BN,Si3N4 等作为结构材料,其制造工艺需要高温烧结,当使用超细颗粒时,就可以再很低的温度下进行,并且不需要添加剂就可以获得高密度烧结体.这对高性能无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制造工艺. 超细颗粒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是由于它的直径越小,其总表面积就越大,表面能相应增加,使其化学活性增大.据此特性可作为高校催化剂,用于火箭固体燃料的助燃添加剂.研究表明,以

粉体流变学-分析粉体流与不流行为

粉体流变学-分析粉体流与不流行为 1). 内摩擦角-横坐标和屈服轨迹的切线之间的角。 2 ).有效内摩擦角--由Jenike 定义的有效屈服轨迹的倾斜角(EYL )。 有效屈服轨迹与横坐标之间的夹角称为有效内摩擦角δ。它与粉体物料的内摩擦角有关,是衡量处于流动状态粉体流动阻力的一个参数。当δ增加时,颗粒的流动性就降低。 对于给定的物体粉料,这个值常常随密实应力的降低而增大,但密实应力很低时,甚至可达900。对于大多数物料, δ值在250到700之间。 流动时,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之比可以用有效屈服轨迹函数来表示: 则 3).莫尔应力圆-图形表示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坐标系中的应力状态,即正应力, t-平面。 4).正应力-通常作用于要求平面的应力。也叫固结应力或压实应力. 5).剪切应力T-平行作用于平面表面的应力。 6).屈服轨迹-失效时剪切应力与正应力的关系曲线。屈服轨迹(YL)有时被称为瞬时屈服轨迹来区分于时间屈服轨迹。 屈服轨迹由粉体的剪切试验确定:一组粉体样品在同样的垂直应力条件下密实,然后在不同的垂直压力下,对每一个粉体样品进行剪切破坏试验。在这种特殊的密实状态中,得到的粉体破坏包络线称为该粉体的屈服轨迹。 7).有效屈服轨迹(EYL )-直线通过正应力的原点,t-平面,并与稳定状态的莫尔圆相切,符合给定堆积密度的散装固体的稳态流动条件. 8).失败(散装固体的)-过度固结的散装固体塑性变形受到剪切,导致膨胀和强度降低。 131sin 1sin σδσδ+=-1 313 sin σσδσσ-=+

9).流、稳态-临界状态时散装固体的连续塑性变形。 10).流动函数FF -特定散装固体的无侧限屈服强度和主要固结应力的关系曲线。 有时也称做开裂函数,是由Jenike 提出的,用来表示松散颗粒粉体的流动性能。 松散颗粒粉体的流动取决于由密实而形成的强度。 当f c =0时,FF=∞,即粉体完全自由流动 流动性的标准分级如下: FF <1 不流动,凝结 1< FF <2 很粘结,附着性强,流不动 2< FF <4 粘结,有附着性 4< FF <10 容易流动 10< FF 自由流动 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 ? 粉体加料时的冲击:冲击处的物料应力可以高于流动时产生的应力; ? 温度和化学变化:高温时颗粒可能结块或软化,而冷却时可能产生相变,这些都可 能影响粉体的流动性; ? 湿度:湿料可以影响屈服轨迹和壁摩擦系数,而且还能引起料壁黏附; ? 粒度:当颗粒变细时,流动性常常降低,而壁摩擦系数却趋于增加; ? 振动:细颗粒的物料在振动时趋于密实,引起流动中断。 11).料斗-料仓结构的融合部分。 12).主要固结应力 -由稳态流的莫尔应力圆产生的大主应力。莫尔应力圆相切于有效 屈服轨迹。 1 c FF=f σ

粉体学基础知识一

粉体学基础知识一:粒径和粒度分布
2014 月 12 月 08 日 发布 分类:粉体加工技术 点击量:113
0
粉体学(micromeritics)是研究无数个固体粒子集合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通 常<100μm 的粒子叫“粉”,容易产生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流动性较差;>100μm 的粒子叫 “粒”, 较难产生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流动性较好。 单体粒子叫一级粒子 (primary particles); 团聚粒子叫二级粒子(second particle)。 粉体的物态特征: ①具有与液体相类似的流动性; ②具有与气体相类似的压缩性; ③具有固体的抗变形能力。 粉体粒子的物理性质主要有:粒子与粒度分布、粒子形态、比表面积等。 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粉体的粒子大小也称粒度,含有粒子大小和粒子分布双重含义,是粉体的基础性质。 对于一个不规则粒子,其粒子径的测定方法不同,其物理意义不同,测定值也不同。 粒径的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 1、几何学粒子径:根据几何学尺寸定义的粒子径,一般用图像法测定。 三轴径:在粒子的平面投影图上测定长径 l 与短径 b,在投影平面的垂直方向测定粒子 的厚度 h。反映粒子的实际尺寸。 定向径(投影径):Feret 径(或 Green 径) :定方向接线径,即一定方向的平行线将 粒子的投影面外接时平行线间的距离。 Krummbein 径:定方向最大径,即在一定方向上分割粒子投影面的最大长度。 Martin 径:定方向等分径,即一定方向的线将粒子投影面积等份分割时的长度。 2、等效粒径 等效粒径的定义:当一个不规则体粒子的某种物理行为或者物理参量与材质相同的某球 体相同或者近似时,我们把该球体的直径称为为此不规则粒子的某种等效粒径。当参考的物理 行为或者物理参量不同时,测量同一个不规则体粒子可能会得到多个等效粒径值。 常见的等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十大辩证特性 张国宏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5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反思性与前瞻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等十个方面。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性;辩证统一 作者简介:张国宏(1968-),男,安徽舒城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高校理论战线》、《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10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中国哲学年鉴》摘要1篇。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社科规划课题(编号06MLZB04ZD)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就是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并用这一概念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鲜明而丰富的辩证特性,对其辩证特性进行论证概括不仅是在理论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而且是在实践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 ( P34)的需要。仔细探究,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辩证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化妆品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功能

化妆品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功能 彩妆按照分散技术不同,可分类为粉体(powder)彩妆、乳化彩妆、油分散彩妆。粉体的作用是,为化妆品赋予色调,或构成产品的骨骼。本文欲从粉体的基本特性着手,带大家了解使用在化妆品上的粉体的特性及功能、用于改善粉体的功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1. 粉体的基本特性 粉体(powder material)可以视为固体、液体、气体以外的第四性状。粉体和固体一样拥有结晶性,与液体一样拥有流动性,与气体一样在不同的粒度(grain size/granularity)表现出飞散(free flowing)性。 粉体是多个固体微粒的集合体,粒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存在。考虑一种粉体粒子的基本性质时,应区分粒子的大小、表面能量、表面构造、表面物性等因素。如果按粒子大小分类可分为——广义的粉体:1 nm ~ 1 mm,狭义的粉体:< 50 um,微粉体:1 um ~ 50 um,超微粉体:10 nm ~ 1 um。 粉体以1um粒度为分界线,表现出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以下差异(见表1)。 粗大粒子(Macro particle)的特征——不凝集、流动性增加。 微粒子的特征——粒子的附着力增加,超过重力的影响而出现凝集。 粉体粒子的物理性质可分为粒子性质与粉体性质(见表2) 2. 化妆品用粉体的特性 化妆品用的粉体可以分为无机颜料(体质颜料、白色颜料、彩色颜料)、有机颜料、天然颜料、珠光颜料等等(详见表3)。

体质颜料:是构成骨骼的原料,以天然的粘土矿物如云母、滑石粉最具有代表性,另外还有高岭土(kaolin)、碳酸钙、碳酸镁等等。 有机颜料:以tar color为代表,可分为染料、色淀颜料、颜料等3个类别。 染料(Dye):溶于水或者溶剂,具有染色功能的原料。按照发色团的化学构造分类(水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 颜料(Pigments):色素自身构造不携带可溶性基,不溶于水、油、溶媒等。按构造可分类为偶氮(Azo)系、靛蓝(indigo)系、酞花菁(Phthalocyanine)系颜料等。与色淀颜料相比,着色力、隐蔽力、耐光性能好。 色淀颜料(Lake):在燃料上使用了沉淀剂,结合金属盐或特殊的有机酸,进行不溶性处理的色素。 随着合成技术的进步,不断有新色素被开发出来,但化妆品配方上只有那些安全性(Safety)得到充分验证的色素才可以使用。 无机颜料(Inorganic Pigment):又称为矿物性颜料,以前是粉碎天然矿物当颜料使用,但现在多数是使用合成出来的无机化合物。优点是耐光、耐热性能良好,不溶于有机溶媒。缺点是鲜明感与着色力较有机颜料弱(Iron Oxides,Ultramarines,Chrom oxide greens,TiO2,ZnO,Chromium hydroxide green)。 虽然与有机颜料相比,无机颜料的颜色种类少,但也广泛应用在各种粉底液、粉、眼影等彩妆产品上。 天然色素:从动植物提取的色素,与合成色素相比着色力、耐光、耐热、耐药品性能弱。彩妆上广泛应用到的胭脂红(carmine),因胭脂虫的栖息地——亚马逊被不断破坏而被迫减产。 珠光(Pearl Pigment):应用于需要闪亮和光泽的唇膏、指甲油、眼影、腮红等产品,近来还应用到粉饼、隔离霜、粉底液、化妆水、面霜、睫毛膏等产品上。 3. 为了改善粉体特性而进行的表面处理

第十四章 流变学和粉体学简介解析

第十四章流变学和粉体学简介 一、概述 流变学(rheology)系指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学,1929年由Bengham和Crawford提出。 物体的二重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可观察到变形和流动现象。 流变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性和流动性。 二、弹性形变和粘性流动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弹性变形:给固体施加外力时,固体就变形,外力解除时,固体就恢复到原有的形状,这种可逆的形状变化称为弹性变形。 应变:弹性变形时,与原形状相比变形的比率称为应变(strain),应变分为常规应变(normal strain)和剪切应变(shear strain)。 延伸应变时,S=γE;剪切应变时,S=γG。 S为应力,γ为应变,E为延伸弹性率,G为剪切刚性率。 对药剂学弹性率比刚性率更有实际意义,弹性率大,弹性界限就小,表现为硬度大,有脆性,容易破坏;弹性率小,表现柔软有韧性,不宜破坏。 粘性流动 液体受应力作用变形,即流动,是不可逆过程。 粘性(viscosity)是液体内部所在的阻碍液体流动的摩擦力,称内摩擦。 D=dv/dy=dγ/dt D(s-1)为切变速度或剪切速度(rate of shear), dγ/dt为单位时间应变的增加。

三、牛顿流动 理想的液体服从牛顿粘度法则(1687年,牛顿定律,Newtonian equation),即切变速度D与切应力S成正比: S=F/A=ηD D为切变速度,S为切应力,F为A面积上施加的力,η为粘度系数[单位Pa·s,1Pa·s=10P(泊)],或称动力粘度,简称粘度。 流度(fluidity):?=1/η,即粘度的倒数。 运动粘度:粘度η与同温度的密度ρ之比值(η/ρ),再乘以106,单位mm/s。 四、非牛顿流动 非牛顿液体(nonNewtonian fluid):不符合牛顿定律的液体,如乳剂、混悬剂、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等。 粘度曲线(viscosty curve)或流动曲线(flow curve):把切变速度D随切应力S而变化的规律绘制成的曲线。 流动方程式(rheological equation):表示流动曲线形状的数学关系式。 按非牛顿液体流动曲线为类型可将非牛顿液分为塑性流动、假塑性流动、胀性流动、触变流动。 塑性流动(plastic flow) 塑性流动:不过原点;有屈伏值S0;当切应力S< S0时,形成向上弯曲的曲线;当切应力S> S0时,切变速度D和切应力呈直线关系。 塑性(plastisity) 屈伏值(yield value):引起塑性液体流动的最低切应力S0 。 塑性粘度(plastic viscosity):塑性液体的粘度ηpl。 塑性液体的流动公式:D=(S- S0)/ηpl D为切变速度,S为切应力, S0 为屈伏值,ηpl 为塑性粘度。 在制剂中表现为塑性流动的剂型有浓度较高的乳剂和混悬剂。

自然辩证法课后答案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描述,首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都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 其次,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是变化发展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机械主义自然观弥补了这一缺陷,吸收了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但是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

压片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与片剂成型性的关系

压片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与片剂成型性的关系压片物料的粉体学性质对片剂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认识与掌握片剂的粉体学性质有助于更好的评价压片物料压缩成型性的好坏,能更好的指导片剂处方筛选,工艺改进,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本文从压片物料的粒径、晶型、水分、可压性与流动性评价、润滑敏感率与出片力等方面探讨了压片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与片剂成型性的关系,为更好的运用粉体学性质解决片剂生产中的问题、优化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片剂(tablets)就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压制而成的片状固体制剂[1]。形状各异、外形美观,剂量准确、服用方面,给药途径多,可以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就是现代固体制剂中最主要的剂型之一。自1943年William Brockendon发明压片机以来,片剂得到了迅速发展。片剂的制备要求成型性好、释药稳定以及生产的高效性,因此对压片物料的压缩成型性与溶出度要求较高。但在处方设计与辅料的筛选中人们经常忽略了压片物料的粉体学性质对片剂成型性的影响,缺乏对压片物料流动性、压缩成型性系统、可量化的分析,在片剂生产过程中往往都凭经验处理松片、裂片、粘冲、片重差异大、崩解溶出困难等问题。随着片剂成型理论的深入研究,新型辅料、高效压片设备迅速发展,先进的制粒技术与新型直压辅料更就是将片剂规模化生产带到了高效、节能、高质量的时代。FDA也积极的倡导制药工业实施“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研发策略[2][3];现在,人们对于片剂成形性好坏的判断需要更加科学、真实、详细的理论与数据为依据,对于片剂制备工艺的优化更需要深入了解结构、性质、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多学科交叉进行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的优化。 压片物料的压缩特性通常就是多种压缩变形机制与多种粉体学性质的综合体现。压片物料的压缩特性与流动性直接影响其对生产中高速压片的适应性,理想的压片物料要具有极好的流动性与可压性,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物料的流动性与可压性,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指导片剂处方筛选、压片工艺优化的关键,也就是解决生产中松片、裂片、

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

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 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一)——定义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二)——发展过程 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

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涌现 辩证思维出魅力 出大量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人们自觉地进行辩证思考。i.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问题及其认识上的困惑突出地表明,人们只有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地解决科学发展中提出的理论问题。 g.w.f.黑格尔从理性思维本身的辩证本性出发,探讨思维的辩证方法和思维形式的相互隶属关系,建立了他的理性逻辑体系。但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自然界和思维中的一切都是“纯思”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揭示辩证思维的真实性质并赋予其理论以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建立及其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表明了人类的辩证思维不仅已进到自觉阶段,而且具有完整的、科学的形态,即科学的辩证逻辑。 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三)——特征和认识作用 最主要的特征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 (1)辩证思维方法的本质 辩证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人们在客观规律和关系的基础上依据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学科性质试探》展望1980 第一,自然辩证法要研究和揭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既区别于哲学的最一般规律,又区别于各门自然科学具体的特殊规律,对哲学规律来说是特殊的,但对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来镜又是普遍的。第二,在内容上都主张包括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第三,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自然科学为材料。 翁维雄《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功能的再认识》1990 自然辩证法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为指导的。所以西方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二者在哲学根本观点上存在着对立和分歧。同时,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因而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用西方科学哲学来代替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米的历史观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性质都属于哲学。不过自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为指导,阐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运动的一般规律。 从教学上看,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共同的宗旨是帮助学 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然是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就应当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张纯成《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与发展方向》2006 科学性与哲学性 自然辩证法以交叉学科的性质发展起来。向科学技术靠近,它具有科技性;向哲学靠近,它具有哲学性。从目前已有的成果来看,它更偏重于哲学,偏重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分析,所以,自然辩证法归属于哲学学科。但是,自然辩证法还确实具有科技性,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逻辑与理性特征在自然辩证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哲学性与非哲学性 非哲学性成果突出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发展的社会学方向上。在社会学方向上,一大部分自然辩证法从业者进行着“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等的研究”在这个方向上,自然辩证法目前产生的最新最高成果就是倡导建立科学技术学学科。 非哲学性与人文性 只要承认自然辩证法的非哲学性,它的人文性便可显现出来。尽管自然辩证 法不是人文学科,但是,它却带有很强的人文性质。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易经·贲》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然辩证法既“察时变”,又“化成天下”,可以说它对自然史的研究就是对“时变”的考察,它独特的思想教育功能就是“化成天下”的表现。 世界性与民族性

粉体学考试试题

粉体学考试试题 一、X型题(本大题23小题.每题1.0分,共23.0分。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 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下列关于流动性、休止角和粉体的流出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出速度越大,则休止角越大 B 流出速度越大,流动性越差 C 流动性越好,则休止角越大 D 休止角越小,则流出速度越大 E 休止角越大,则流动性越差 【正确答案】:A,D,E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以下列举的物体中,属于粉体的是 A 散剂 B 研碎的药物细粉 C 直接将药物和辅料粉碎后装入胶囊的胶囊内容物 D 堆积的片剂的整体 E 喷雾剂中的药物微粒 【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粒子是一个复杂的分散体系,它 A 具有较大的分散度 B 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

C 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D 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 E 具有较大的体积 【正确答案】:A,C,D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粉体具有大的表面自由能,是因为 A 粉体中每一个粒子的能量加在一起很大 B 粉体是一个分散体系,它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C 粉体具有较大的分散度 D 粉体中每个粒子的表面自由能很大 E 粉体中每一个粒子的面积很大 【正确答案】:B,C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增加粉体的流动性 A 在一定范围内加大粒子径 B 控制含湿量 C 添加少量细粉 D 减少粒子径 E 增大粉体的比表面积 【正确答案】:A,B,C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粉末状制剂需要控制粒子的大小,是因为粒子大小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溶解度

粉体总复习

第一章 1、粉体工程的定义。 答:它是以粉状和颗粒状物质为对象,研究其性质及加工、处理技术的一门学科。 2、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答:(1)分类:按成因分:人工合成、天然形成。 按颗粒构成:原级颗粒、聚集体颗粒、凝聚体颗粒、絮凝体颗粒。 按成分分:碳酸钙粉体、硅灰石粉体等。 按粒度分:粗粉、细粉、超细粉等。 粉体种类 按成因分:人工合成、天然形成。 按颗粒大小、形状分:单分散、多分散。 (2)制备方法: 3、粉体工程在材料领域的作用。 答:粉体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跨行业、跨学科综合性技术学科。粉体工程应用领域广如:矿产领域、电子领域、军事领域等。粉体工程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将使许多工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章 1、举例说明粉体的基本性质对其在材料中应用性能的影响。 答:基本性质:粒径、粒度分布、颗粒形状、颗粒群的堆积性质、粉体的摩擦性质。 2、粉体的粒度组成特征的表征方法主要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基本内容。 答:(1)粒度表格:是表示粒度分布的最简单形式,也是其它形式的原始形成。 (2)粒度分布曲线:能更直观地反映比较颗粒组成特征。(频率直方图、频率分布曲线累积分布曲线)(3)粒度分布特征参数(偏差系数和分布宽度)(4)粒度分布方程. 3、空隙率与填充率的定义;颗粒填充与堆积方式;密度的分类及定义. 答:(1)空隙率:填充层中未被颗粒占据的空间体积与包含空间在内的整个填充层表观体积之比称为空隙率.(2)填充率:颗粒体积占表观体积的比率。(3)粉体颗粒的填充与堆积 等径球形颗粒的排列:正方体排列、正斜方体排列、菱面体排列、楔形四面体排列,立方体为最松填充,属不稳定排列;菱面体为最密填充,属最稳定排列。异径球形颗粒的填充:一次填充、Horsfield填充、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希望大家喜欢! 1.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定义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辨证思维指的是一种世界观。世间万物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辨证思维正是以世间万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的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得到某种结论的一种思维。辨证思维模式要求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观点、规律完全适用于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辩证思

维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思维法、质量互变思维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维法。 2 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发展过程 人类对辩证思维的认识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之前,早已辩证地思考问题了,然而这不过是自发的辩证思维。人们只有懂得和运用辩证法理论时,才能真正认识思维的辩证本性,达到自觉的辩证思维。对辩证思维的研究早在古代就有了萌芽。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的芝诺关于运动的诘难,就已经涉及到如何在概念中表达运动的辩证法问题。亚里士多德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但是,他们对于辩证思维的观点是直观的、素朴的,只是到了近代才对辩证思维有充分的研究。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涌现 辩证思维出魅力 出大量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人们自觉地进行辩证思考。 I.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问题及其认识上的困惑突出地表明,人们只有辩证思维才能正确地解决科学发展中提出的理论问题。G.W.F.黑格尔从理性思维本身的辩证本性出发,探讨思维的辩证方法和思维形式的相互隶属关系,建立了他的理性逻辑体系。但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认为自然界和思维中的一切都是“纯思”的结果,因而不可能揭示辩证思维的真实性质并赋予其理论以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建立及其在思维领域中的运用表明了人类的辩证思维不仅已进到自觉阶段,而且具有完整的、科学的形态,即科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①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四、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1)哲学的分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学,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 (2)中间层次 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 (3)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4)综合性和开放性 冯小保 研11机械 11100018

粉体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粉体学的重要意义(对应“粉体及其技术的重要性”) 1)粉体是许多材料构成、组分或原料; 2)粉体技术是制备材料的基础技术之一; 3)超细粉体材料,尤其是纳米粉体材料在新型材料的开发研究中越来越重要; 4)粉体容易大批量生产处理,产品质量均匀,成本低,控制精确,成为许多人工合成材料必然选 择的合成方法。 2.颗粒的定义:是在一特定范围内具有特定形状的几何体。大小一般在毫米到纳米之间,颗粒不仅指固体颗粒,还有雾滴、油珠等液体颗粒。 3.粉体的定义:大量颗粒的集合体,即颗粒群,又称粉末(狭义的粉末是指粒度较小的部分)。 颗粒与粉体的关系:颗粒是粉体的组成单元,是粉体中的个体,是研究粉体的出发点。颗粒又总是以粉体这种集合体的形式出现,集合体产生了个体所所不具有的性质。 4.粉体学的特点:以粉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性质及加工利用技术。 5.粉体技术包括:制备、加工、测试。制备有各种物理、化学、机械方法;加工作业有粉碎、分级、分散、混合、制粒、表面处理、流态化、干燥、成形、烧结、除尘、粉尘爆炸、输运、储存、包装等;测试对粉体各种几何、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表征。 6.粉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所指的粉体是小尺寸的固体,但气体中的液滴、液体中的气泡也属于颗粒;固态的物质中又分为分散态和聚集态,多数粉体为分散态。 7.粉体的分类: 1)按照成因分类:天然粉体与人工粉体 2)按制备方法分类:机械粉碎法和化学法粉体 3)按分散状态分类:原级颗粒(一次颗粒)、聚集体颗粒(二次颗粒)、凝聚体颗粒(三次颗粒)、絮凝体颗粒 4)按颗粒大小(粒径)分类:粗粉体(>)、中细粉体(~)、细粉体(10~74μm)、微粉体(~10 μm )、纳米粉体(<100n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