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习题

1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仪器基本结构和方法特点上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2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原子发射光谱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原因。

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试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面,简要说明使用空心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较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道理。

4 阐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灵敏度,检出线,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

5 通常为何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6 简述光源调制的目的及其方法。

7 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并比较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特点。 8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吸收; (2)吸收线的半宽度; (3)自然宽度; (4)多普勒变宽; (5)压力变宽; (6)积分吸收; (7)峰值吸收; (8)光谱通带。 9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如何消除干扰 10 比较火焰法与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优缺点。 11 原子荧光产生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2 比较原子荧光分析仪、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13 已知钠的3p 和3s 间跃迁的两条发射线的平均波长为 nm, 计算在原子化温度为2500K 时,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 提示:在3s 和3p 能级分别有2个和6个量子状态,故

32

6

==

p p j 解: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由玻耳兹曼方程计算:

kT

E j j e

p p N N ?-=

kT

c

h

j e

p p λ-=

2500

1038.11058921000.31063.623710

343

6??????-

---=e

41069.1-?=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元素的灵敏度为0.01g mL -1

/1%A ,为使测量误差最小,需要得

到的吸收值,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 解:灵敏度表达式为:

%1/0044.01-=gmL A

c

S μ 100.10044

.0436

.001.00044.0-=?=?=gmL A S c μ

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档狭缝调节,以光谱通带, 和 nm 为标度,其所对应的狭缝宽度分别为, 和1.0 mm ,求该仪器色散元件的线色散率倒数;若单色仪焦面上的波长差为mm ,狭缝宽度分别为, , 和2.0 mm 四档,求所对应的光谱通带各为多少 解:光谱通带为:

1

-?=L D S W mm nm S W D L /9.11

.019.01

===

- ,05.0nm S = nm D S W L 1.00.205.01

=?=?=- ,1.0nm S = nm D S W L 2.00.21.01

=?=?=- ,2.0nm S = nm D S W L 4.00.22.01=?=?=- ,0.2nm S = nm D S W L 0.40.20.21=?=?=-

16 有A 、B 、C 三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们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仅从消除光谱干扰性能考虑,试计算并指出哪一台仪器稍好些。

仪器序号

光谱通带 (nm)

狭缝宽度 (mm)

A

, , ,

, , ,

B , , , 21 , , C

, ,

, ,

解:光谱通带为:

1

-?=L D S W S

W D L =

-1

对于A : . mm nm S W D L /0.205.01.01

===- 对于B : . mm nm S W D L /1.21.021.01

===- 对于C : . mm nm S W D L

/9.11

.019.01

===- 从消除光谱干扰性能考虑,C 仪器稍好些。

17 运用标准加入法分析某试样中的镁含量。估计试样中的镁约为2

g/mL 。测定时取5个

点,每个取试样5mL ,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镁标准溶液后,在稀释到总体积为10mL 。计算各点应加入10

g/mL 的镁标准溶液多少毫升若各点的百分吸光度为18,37,56,74,94,绘

图并计算试样中镁的浓度。 加入镁的浓度

吸光度值

0 1 2 3 4

-0.2

0.20.40.6

0.81-2

-1

1

2

3

4

5

C

A

由图得,095x c .g /mL μ=

190Mg c .g /mL μ=

18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尿样中的铜,分析线为 nm 。用标准加入法,分析结果列于下表中,试计算样品中铜的浓度。 加入铜的浓度,g / mL

吸光度值 A

0 (样品)

解:根据所给数据绘制出吸光度与储备溶液的体积的关系曲线,再将其外推至与横坐标相交于B 点,查表得样品中铜的浓度为g/mL

A

c/( g/mL)

19 制成的储备溶液含钙mL mg /1.0,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储备溶液于 mL 容量瓶中,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取5 mL 天然水样品于 mL 容量瓶中,并以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上述系列溶液的吸光度的测量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天然水中钙的含量。

0.2

0.40.60.8

1.01.2A

V/mL

解:根据所给数据绘制出吸光度与储备溶液的体积的关系曲线,由图查得稀释的天然水溶液浓度为 mL 储备溶液相对应,所以天然水溶液中钙的含量为: mL mg c Ca /0424.05

50

501.012.2=??=

20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废水中的镉,在 nm 处测得2CdCl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

度如下表,试计算废水中镉的含量。

相对荧光强度

cCd/(10-6

mol /L)

解:用相对荧光强度对镉标准溶液浓度作工作曲线,查表得样品中镉的浓度为

483910.mol /L.-?

21 欲测定下列物质,应选用哪一种原子光谱法,并说明理由 (1)血清中锌和镉(~Cd mL g Zn mL g ,/003.0;,/0.2μμ); (2)鱼肉中汞的测定()0.ppm x ; (3)水中砷的测定().0xppm ; (4)矿石中Sm Nd Ce Ha ,Pr,,,的测定;

(5)废水中Cr Co Ni Al Mn Fe ,,,,,的测定(ppm ~).0xppm 解: (1)选原子荧光光谱法;

(2)选原子荧光光谱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3)选原子荧光光谱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4)选原子发射光谱法;

(5)选ICP---AES 或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习题 1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仪器基本结构和方法特点上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2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原子发射光谱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原因。 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试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面,简要说明使用空心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较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道理。 4 阐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灵敏度,检出线,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 5 通常为何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6 简述光源调制的目的及其方法。 7 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并比较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特点。 8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吸收; (2)吸收线的半宽度; (3)自然宽度; (4)多普勒变宽; (5)压力变宽; (6)积分吸收; (7)峰值吸收; (8)光谱通带。 9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如何消除干扰? 10 比较火焰法与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优缺点。 11 原子荧光产生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2 比较原子荧光分析仪、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13 已知钠的3p 和3s 间跃迁的两条发射线的平均波长为589.2 nm, 计算在原子化温度为2500K 时,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 提示:在3s 和3p 能级分别有2个和6个量子状态,故 32 60 == p p j 解: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由玻耳兹曼方程计算: kT E j j e p p N N ?-= kT c h j e p p λ-= 2500 1038.11058921000.31063.623710 343 6??????- ---=e 41069.1-?=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元素的灵敏度为0.01g mL -1 /1%A ,为使测量误差最小,需要得到0.436的吸收值,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 解:灵敏度表达式为: %1/0044.01-= gmL A c S μ 100.10044 .0436 .001.00044.0-=?=?= gmL A S c μ 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档狭缝调节,以光谱通带0.19, 0.38和1.9 nm 为标度,其所对应的狭缝宽度分别为0.1, 0.2和1.0 mm ,求该仪器色散元件的线色散率倒数;若单色仪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4-1 . Mg原子的核外层电子31S0→31P1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计算在2500K 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解: Mg原子的电子跃迁由31S0→31P1 ,则 g i/g0=3 跃迁时共振吸收波长λ=285.21nm ΔEi=h×c/λ =(6.63×10-34)×(3×108)÷(285.31×10-9) =6.97×10-19J 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 Ni/N0=(g i/g0)×e-ΔEi/kT 其中: g i/g0=3 ΔEi/kT=-6.97×10-19÷〔1.38×10-23×2500〕 代入上式得: Ni/N0=5.0×10-9 4-2 .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欲测定Si251.61nm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和Si251.92nm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因为: S1 =W1/D = (251.61-251.43)/1.6 = 0.11mm S2 =W2/D =(251.92-251.61)/1.6 =0.19mm S1<S2 所以应采用0.11mm的狭缝. 4-3 .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 答: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ΔEi)时,核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有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在于: 原子吸收光谱是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吸收特定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是基态原子通过电、热或光致激光等激光光源作用获得能量;原子吸收光谱是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谱线,而原子发射光谱是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

大学物理学下册第15章

第15章 量子物理 一 选择题 15-1 下列物体中属于绝对黑体的是[ ] (A) 不辐射可见光的物体 (B) 不辐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C) 不能反射可见光的物体 (D) 不能反射任何光线的物体 解:选(D)。绝对黑体能够100%吸收任何入射光线,因而不能反射任何光线。 15-2 用频率为υ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k E ;若改用频率为2υ的单色光照射此金属,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A) k 2E (B) k 2h E υ- (C) k h E υ- (D) k h E υ+ 解:选(D)。由k E h W υ=-,'2k E h W υ=-,得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k ()k E hv hv W hv E =+-=+。 15-3 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红限波长为0λ,今以波长为λ(0λλ<)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金属释放出的电子(质量为e m )的动量大小为[ ] (A) /h λ (B) 0/h λ (C) (D) 解:选(C)。由2e m 012 hv m v hv =+,2e m 012hc hc m v λλ= +,得m v = , 因此e m p m v == 。 15-4 根据玻尔氢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第一和第三轨道上运动速率之比13/v v 是[ ] (A) 1/3 (B) 1/9 (C) 3 (D) 9

解:选(C)。由213.6n E n =-,n 分别代入1和3,得22 1122331329112mv E E mv ===,因 此 1 3 3v v =。 15-5 将处于第一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需要的最小能量为[ ] (A) 13.6eV (B) 3.4eV (C) 1.5eV (D) 0eV 解:选(B)。由2 13.6 n E n =- ,第一激发态2n =,得2 3.4eV E =-,设氢原子电离需要的能量为2'E ,当2'20E E +>时,氢原子发生电离,得2' 3.4eV E >,因此最小能量为3.4eV 。 15-6 关于不确定关系x x p h ??≥有以下几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1) 粒子的动量不可能确定 (2) 粒子的坐标不可能确定 (3) 粒子的动量和坐标不可能同时确定 (4) 不确定关系不仅适用于电子和光子,也适用于其他粒子 (A) (1), (2) (B) (2), (4) (C) (3), (4) (D) (4), (1) 解:选(C)。根据h p x x ≥???可知,(1)、(2)错误,(3)正确;不确定关系适用于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光子和其他粒子,(4)正确。 二 填空题 15-7 已知某金属的逸出功为W ,用频率为1υ的光照射该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红限频率0υ=________,截止电势差c U =________。 解:由0W hv =,得h W v = 0;由21e m 12hv m v W =+,而2 e m c 12m v eU =,所以 1c hv eU W =+,得1c h W U e υ-= 。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条件的选择 1.空心阴极灯测量条件的选择 1.1 吸收线选择 为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宽的线性范围和无干扰测定 , 须选择合适的吸收线。选择谱线的一般原则: a)灵敏度一般选择最灵敏的共振吸收线, 测定高含量元素时 , 可选用次灵敏线。例如在测定高浓度钠时,不选择最灵敏线(589.0nm),而选择次灵敏线(330.2 nm)。具体可参考Z-5000分析软件中提供各元素的谱线信息。 b)干扰谱线干扰当分析线附近有其他非吸收线存在时 , 将使灵敏度降低和工作曲线弯曲 , 应当尽量避免干扰。例如 ,Ni230.Om 附近有 Ni231.98nm 、 Ni232.14 nm 、 Ni231.6nm 非吸收线干扰,因此,可选择灵敏度稍低的吸收线(341.48 nm)作为分析线。而测定铷时,为了消除钾、钠的电离干扰,可用798.4nm代替780.0nm。 c)仪器条件大多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是190 900 nm,并且一般采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它在紫外区和可见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对于那些共振线在这些区域附近或以外的元素,常选用次灵敏线作为分析波长。例如测定铅时,为了克服短波区域的背景吸收和吸收和噪声,一般不使用217.0nm灵敏线而用283.3nm谱线。 1.2 电流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空心阴极灯灯电流 , 可得到较高的灵敏度与稳定性,图4-1为Cd 灵敏对水灯电流变化的曲线。 从灵敏度考虑 , 灯电流宜用小 , 因为谱线变宽及自吸效应小 , 发射线窄 , 灵敏度增高。但灯电流太小 , 灯放电不稳定,光输 出稳定性差,为保证必要的信号输出,势必 增加狭缝宽度或提高检测器的负高压,这样 就会引起噪声增加,使谱线的信噪比降低, 导致精密度降低。从稳定性考虑 , 灯电流 要大 , 谱线强度高 , 负高压低 , 读数稳 定 , 特别对于常量与高含量元素分析 , 灯电流宜大些。灯电流的选择原则是:保证 稳定放电和合适的光强输出的前提下,尽可 能选用较低的工作电流。 图4-1 Cd的灵敏度随电路变化曲线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测验知识点复习

————————————————————————————————作者:————————————————————————————————日期: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 I t =I e-Kvb 透射光强度I t 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 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 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频率v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 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 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 L 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为主。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原子吸收习题与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二者均称为。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称为。 2、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前者是,后者是。 3、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主要部分是,它是由或 制成。灯充以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4、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和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师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的强度对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波长围。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后者是。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nm,狭缝宽度要调到。 8、分别列出UV-Vis,AAS及IR三种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各仪器组成(请按先后顺序排列):UV-Vis: AAS: IR: 9、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 ______产生共振发射线, ________产生共振吸收线。 在光谱分析中,灵敏线是指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线,最后线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B.高含量, C.结构, D.能量。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_____、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 3、C2H2-Air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较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又难分解的元素(如Cr)时,最适宜的火焰是性质:_____ A.化学计量型 B.贫燃型 C.富燃型 D.明亮的火焰 4、贫燃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A.大于;B.小于C.等于 5、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__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朗伯-比尔定律; C.光电效应; D.乳剂特性曲线. 6、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______。 A.定性; B.半定量; C.定量; D.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7、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光电效应, 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 8、在AES中, 设I为某分析元素的谱线强度, c为该元素的含量,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 I 与c具有______的函数关系(以下各式中a、b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 A. c = abI; B. c = bI a ; C. I = ac/b; D. I = ac b.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知识分享

第四章原子吸收题解

习题 1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仪器基本结构和方法特点上比较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异同点。 2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原子发射光谱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的原因。 3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试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方面,简要说明使用空心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较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道理。 4 阐述下列术语的含义:灵敏度,检出线,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影响它们的因素是什么? 5 通常为何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6 简述光源调制的目的及其方法。 7 解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并比较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特点。 8 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吸收;(2)吸收线的半宽度; (3)自然宽度;(4)多普勒变宽; (5)压力变宽;(6)积分吸收; (7)峰值吸收;(8)光谱通带。 9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存在哪些干扰?如何消除干扰? 10 比较火焰法与石墨炉原子化法的优缺点。 11 原子荧光产生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2 比较原子荧光分析仪、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13 已知钠的3p 和3s 间跃迁的两条发射线的平均波长为589.2 nm, 计算在原子化温度为2500K 时,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 提示:在3s 和3p 能级分别有2个和6个量子状态,故32 60==p p j 解:处于 3p 激发态的钠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由玻耳兹曼方程计算: kT E j j e p p N N ?-=00 kT c h j e p p λ-=0 25001038.11058921000.31063.623710 343 6??????----=e 41069.1-?=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元素的灵敏度为0.01μg ?mL -1/1%A ,为使测量误差最小,需要得到0.436的吸收值,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 解:灵敏度表达式为: %1/0044.01-= gmL A c S μ 100.10044 .0436.001.00044.0-=?=?=gmL A S c μ 1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三档狭缝调节,以光谱通带0.19, 0.38和1.9 nm 为标 度,其所对应的狭缝宽度分别为0.1, 0.2和1.0 mm ,求该仪器色散元件的线色散率倒数;若单色仪焦面上的波长差为2.0nm/mm ,狭缝宽度分别为0.05, 0.1, 0.2和2.0 mm 四档,求所对应的光谱通带各为多少? 解:光谱通带为: 1-?=L D S W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 一、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 (1) 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 (2) 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 (3)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 (4) 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 3.发射光谱分析中, 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 ) 答案:(4) (1) 直流电弧(2) 低压交流电弧 (3) 电火花(4)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4.电子能级差愈小,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1) 能量越大(2) 波长越长(3) 波数越大(4) 频率越高 答案:(2) 5.下面哪种光源, 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 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1)直流电弧 (2)交流电弧 (3)电火花 (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 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最稳定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4) 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背景最小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1) 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 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 (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答案:(3)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作业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一、简答题 1.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2.解释下列名词: ⑴谱线轮廓;⑵积分吸收;⑶峰值吸收;⑷锐线光源;⑸光谱通带。 3.表征谱线轮廓的物理量是哪些?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原子吸收的测量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5.原子吸收光谱法最常用的锐线光源是什么?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最主要的工作条件是什么? 6.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内壁应衬上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灯内充有的低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什么? 7.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原子化法高的原因。 8.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什么要进行调制?有几种调制的方式? 10.分析下列元素时,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焰?并说明其理由: ⑴人发中的硒;⑵矿石中的锆;⑶油漆中的铅。 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非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 1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加以校正? 13.说明用氘灯法校正背景干扰的原理,该法尚存在什么问题? 14.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0.8m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 15.产生原子荧光的跃迁有几种方式?试说明为什么原子荧光的检测限一般比原子吸收低? 二、填空题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发射光谱分析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原子光谱,但二者

在本质上有区别,前者利用的是现象,而后者利用的是现象。 2.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基态原子数远大于激发态原子数,所以发射光谱法比原子吸收法受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原子吸收法比发射光谱法较好的原因。 3.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提出用吸收来代替吸收,从尔解决测量吸收的困难。 4.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的光谱,光强度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5.Mn共振线是403.3073nm,若在Mn试样中含有Ga,那么用原子吸收法测Mn时,Ga的共振线403.2982nm将会有干扰,这种干扰属于干扰,可采用的方法加以消除。 6.在原子吸收光谱线变宽的因素中,多普勒变宽是由于;洛伦兹变宽是由于所一起的。 7.火焰原子化法中,妨碍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是试样的雾化效率低(约10%)和火焰高速燃烧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和。 8.试样在原子吸收过程中,除离解反应外,可能还伴随着其他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反应。 9.测定鱼、肉和人体内脏器官等生物组织中汞,较简单的方法可采 用。 3-的干扰,常加入的释放剂为; 10.原子吸收法测定钙时,为了抑制 PO 4 测定镁时,为了抑制 Al3+的干扰,常加入的释放剂为;测定钙和镁时,为了抑制Al3+的干扰,常加入保护剂或。 1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有氘灯校正装置时, 由于空心阴极灯发射辐射,因此吸收和吸收均不能忽略;而氘灯则是发射光谱,所以吸收可以忽略。 12.在原子吸收法中, 提高空心阴极灯的灯电流可增加 ,但若灯电流过大, 则随之增大, 同时会使发射线。

仪器分析[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共振线与元素的特征谱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发射光谱。 元素的特征谱线: (1)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3)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2.吸收峰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左右范围的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 t=I0e-Kvb 透射光强度I t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以K v与v作图得图10一1所示的具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峰。

3.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v0 (峰值频率):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 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或波长λ(单位为nm); 半宽度:△v0B 4.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在没有外界影响下,谱线仍具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它与激发态原子的平均寿命有关,平均寿命越长,谱线宽度越窄。不同谱线有不同的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5nm数量级。 (2)多普勒变宽(温度变宽)△v0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率低,反之,高。 (3)劳伦兹变宽,赫鲁兹马克变宽(碰撞变宽)△v L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4)自吸变宽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造成谱线变宽。 (5)场致变宽场致变宽是指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但一般影响较小。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0为主。 5.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光谱通带0.2 nm,而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10—2所示。 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选择题 1.钠原子的基态能级用光谱支项32S1/2表示,其具体含义是() A、n=3,L=0,S=0,J=0 B、n=3,L=l,S=l/2,J=1/2 C、n=3,L=0,S=l/2,J=1/2 D、n=3,L=0,S=l/2,J=3/2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最常用的光源是()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氖灯 D、交流电弧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4.关于原子吸收光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 B、测定样品必须是气态 C、不仅反映原子或离子的性质,而且与分子结构有关 D、可确定样品的元素组成 5.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源是空心阴极灯 B、原子化器为石墨炉或火焰原子化器 C、分光系统在原子化器前面 D、检测器为光电倍增管 6.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阴极材料 B、填充气体 C、灯电流 D、阳极材料 7.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B、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8.由原子无规则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A、自然变宽 B、电场变宽 C、劳仑茨变宽 D、多普勒变宽 9.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的原因是() A、原子在激发态时所停留的时间 B、原子的热运动 C、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D、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的碰撞10.非火焰原子化法的主要优点为() A、谱线干扰小 B、操作简单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

一.判断题 1.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2. 实现峰值吸收的条件之一是: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3. 原子光谱理论上应是线光谱,原子吸收峰具有一定宽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栅的分光能力不够所致。(×) 4. 原子吸收线的变宽主要是由于自然变宽所导致的。(×) 5. 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不需要分光系统。(×) 6. 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原因是由于其阴极元素与待测元素相同。 (√) 7. 火焰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离子态原子转变成原子态,原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只能通过光辐射发生。(×)8. 根据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原子化过程时,所有激发能级上的原子数之和相对于基态原子总数来说很少。(√) 9. 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程度高,所以试样用量少。(√) 10. 原子化温度越高,激发态原子数越多,故原子化温度不能超过2000K。(×) 11. 一般来说,背景吸收使吸光度增加而产生正误差。(√) 1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待测元素与共存物质生成难挥发性的化合物,则会产生负误差。(√) 13. 火焰原子化法比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出限低但误差大。(×) 14. 压力变宽不引起中心频率偏移,温度变宽引起中心频率偏移。(×) 15. 贫燃火焰也称氧化焰,即助燃气过量。过量助燃气带走火焰中的热量,使火焰温度降低,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元素的测定。(√)16. 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的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 17. 激发光源停止后,荧光能够持续发射一段时间。(×) 18. 当产生的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即跃迁前后的能级发生了变化。(√) 19. 原子荧光分析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都较为接近。(×) 20. 原子荧光分析测量的是向各方向发射的原子荧光,由于在检测器与光源呈900方向上荧光强度最大,故检测器与光源呈900放置。(×) 二.选择题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D吸收。 A.离子 B.激发态原子 C.分子 D.基态原子 2. 原子吸收光谱中,吸收峰可以用A表征。 A.中心频率和谱线半宽度 B.峰高和半峰高 C.特征频率和峰值吸收系数 D.特征频率和谱线宽度

分析化学第三版下册 第七章 课后答案

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1.解释下列名词: (1)原子吸收线和原子发射线;(2)宽带吸收和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4)谱线的自然宽度和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和压力变宽;(6)石墨炉原子化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8)基体改进剂; (9)特征浓度和特征质量;(10)共振原子荧光和非共振原子荧光。答:(1)原子吸收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产生的光谱线;原子发射线是基态原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光能、电能或辐射能)后被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态,然后从较高的能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谱线。 (2)分子或离子的吸收为宽带吸收;气态基态原子的吸收为窄带吸收。 (3)积分吸收是吸收线轮廓的内的总面积即吸收系数对频率的积分;峰值吸收是中心频率ν0两旁很窄(dν= 0)范围内的积分吸收。 (4)在无外界条件影响时,谱线的固有宽度称为自然宽度;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谱线宽度增加称为变宽。 (5)谱线的热变宽是由原子在空间作相对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压力变宽是由同种辐射原子间或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变宽,与气体的压力有关,又称为压力变宽。 (6)以石墨管作为电阻发热体使试样中待测元素原子化的方法称为石墨炉原子化法;反应生成的挥发性氢化物在以电加热或火焰加热的石英管原子化器中的原子化称为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 (7)光谱通带是指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 (8)基体改进剂是指能改变基体或被测定元素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以避免化学干扰的化学试剂。 (9)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元素的特征浓度;把能产生1%吸收或产生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定元素的质量定义为元素的特征质量。 (10)共振原子荧光是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相同时产生的荧光;气态基态原子吸收的辐射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原子荧光。 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为什么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 答:因为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约为10-3 nm,所以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应使用锐线光源;由于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一般在1~20 mA,放电时的温度较低,被溅射出的阴极自由原子密度也很低,同时又因为是在低压气氛中放电,因此发射线的热变宽?λD、压力变宽?λL和自吸变宽都很小,辐射出的特征谱线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10-4~10-3 nm)。加上空心阴极灯的特殊结构,气态基态原子停留时间长,激发效率高,因而可以发射出强度大的锐线光源。 3.试从原理和仪器装置两方面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 答:(1)相似之处:a. 都是吸收光谱;b. 工作波段相同190-900 nm;c. 仪器的主要组成部

第4章(原子吸收)

第四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仪器装置和定量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积分吸收与No的关系? π =Nof mC e d k 2 v v 2.峰值吸收与被测定元素含量的关系 3.光谱通带的概念和作用 4.干扰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授课方式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共8学时。理论课4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课件中采用动画效果以求生动和形象的效果。实验课4学时,在中心实验室上课,为教师演示实验。(注:实验课教案另附)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定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根据物质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同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测量的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特点1. 高选择性 2. 检出限低,可达10-10g,无火焰法可达10-14g 3. 准确度高,一般%~2%测定误差。 4. 可测定的元素多,与采用的火焰类型有关。空气-乙炔火焰可测36种元素,N2O-乙炔火焰可测33种元素,间接测定法可测16种元素,除交叉测定外,共可测70多种元素。 5. 分析速度快 6. 在通常情况下,分析一个元素,就要用该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元素分析方法。 原理:从空心阴极灯(光源)辐射出来的特征谱线,通过含有该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后,由于该待测元素对特征谱线进行吸收而使特征谱线的强度减弱,在一定范围内,特征

谱线的减弱程度(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比。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线 (一)原子吸收线的产生:由于原子受外界能量激发,最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不同的较高能态而产生。 (二)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1、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宽度 2、影响原子谱带变宽的内、外部因素 A 、自然宽度 10-6~10-5 nm 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寿命不一样而产生。 B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10-3nm 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产生。 C 、碰撞变宽(压力变宽) 10-3nm 原子间或原子同其它粒子的碰撞使原子的基态能级稍有变化,因而吸收谱线变宽。 a. 赫尔兹马克变宽(Holtzmark ) 由同种原子碰撞引起,也称为共振变宽 b. 罗伦茨变宽( Lorentz) 由不同种原子碰撞引起。 D 、自吸变宽 由光源周围温度较低的原子蒸气吸收同种原子发射线而导致的谱线变宽。 E 、埸致变宽 由强电埸和强磁埸引起。 结果:谱线的变宽导致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下降。 二、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下,原子达到热平衡时,基态原子数No 与激发原子数Ni 的比值符合波尔兹曼分布: E 为激发电位。 T 为绝对温度。 K--波尔兹曼常数,×10-16 尔格/度。 q i , q o 分别为激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 三. 原子谱线的测量 1、 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电动力学理论,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内的积分吸 收值为: 要将此理论变为实践,则必须要获得一个单色光波长只有的光源,此光源称锐线光源。 峰值吸收理论认为:当锐线光源发射的谱线,其中心频率刚好与原子吸收的中心频率相同,且能保证锐线光源的谱线宽度小于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1/5时,这样锐线光源的光理论上可以100%被原子吸收,从而实现对峰值吸收的测量。 KT E i i e q q N N /0 0-==No f mC e kvdv ?=2π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教案资料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 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二者均称为。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称为。 2、原子吸收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前者 是,后者是。 3、空心阴极灯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主要部分是,它是由或 制成。灯内充以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4、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和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师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的强度对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是:都是,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波长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前者的吸光物质是,后者是。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nm,狭缝宽度要调到。

8、分别列出UV-Vis,AAS及IR三种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各仪器组成(请按先后顺 序排列): UV-Vis: AAS: IR: 9、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 ______产生共振发射线, ________产生共振吸收 线。 在光谱分析中,灵敏线是指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线,最 后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B.高含量, C.结构, D.能量。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_____、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 3、C 2H 2 -Air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较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又难分解的元素(如Cr) 时,最适宜的火焰是性质:_____ A.化学计量型 B.贫燃型 C.富燃型 D.明亮的火焰 4、贫燃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A.大于;B.小于C.等于 5、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__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朗伯-比尔定律; C.光电效应; D.乳剂特 性曲线.

原子吸收光谱参考答案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 选择题 1—1 原子吸收光谱是( A) A。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B.基态原子吸收了特征辐射跃迁到激发态后又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 C。分子的电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 D。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时对光的选择吸收产生的 1—2 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共同点在于.(D) A。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B.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 C.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D.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 1—3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C) A。火焰B。氙灯C。空心阴极灯D。交流电弧 1-4 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 D ) A. 大量的空气 B. 少量的空气 C. 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D。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1-5 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C) A.内充气体的压力B。阴极温度 C. 灯电流D.灯电压 1-6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条件是( B ) A 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 B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小,且中心频率相同 C 发射线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大,且中心频率相同 D 发射线频率和吸收线的频率相同 1- 6. 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 D) (A) 控制燃烧速度(B) 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 (C) 提高试样雾化效率(D) 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 1-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中,被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愈小,温度愈高,则谱线的热变宽将是( A ) (A) 愈严重(B)愈不严重(C)基本不变(D) 不变 1-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 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 A ) (A)基体效应的影响(B)光谱背景的影响(C)其它谱线的干扰(D) 电离效应 1-9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列哪种措施?( B) (A)直流放大(B)交流放大(C)扣除背景(D)减小灯电流 1-10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无火焰原子吸收法的重要优点为( B ) (A)谱线干扰小(B)试样用量少(C)背景干扰小(D)重现性好 2 填空题 2-1 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2—2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气态基态原子对该原子共振线的吸收而产生的。

原子吸收习题

1.分析化学 何先莉、赵淑珍、武少华,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1997年9月第2次印刷) P323: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 1.原子核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在构造上与分光光度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什么是积分吸收?峰值吸收?实际分析中为什么可以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3.何为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4.计算2000K和3000K时Cu324.75nm的多普勒宽度为多少? 5.浓度为0.2μg/ml的镁溶液,在原子核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吸光度为0.220,试计算镁元素的特征浓度。 (0.004μg/ml/1%) 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元素的特征浓度的0.1μg/ml/1%吸收,为使测量误差最小,需要得到0.436的吸收值,求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 7.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某元素的光谱通带为 1.0nm,而该仪器的倒线色散率为 2.0nm/mm,应选择的狭缝宽度为多少? 8.使用 取血清2ml用纯水稀释到50ml,测其吸光值为0.213,求血清中Mg的含量(以mg/L 表示)。 (13.5mg/L) 9.用原子吸收法测某废液中Cd含量,从废液排放口准确量取水样100.0ml,经适当酸化处理后,准确加入10ml甲基异丁基酮(MIBK)溶液萃取浓缩,被测元素在波长228.8nm 下进行测定,测得吸光值为0.182,在同样条件下,测得Cd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如下: 用作图法求该厂废液中Cd的含量(以mg/L表示),并判断是否超标(国家规定Cd的排放标准是0.1mg/L)? 10.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某聚醚样品中K的含量,称取聚醚样10.0mg溶解后,转移至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吸取相同体积的试液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复习-水分析化学[第八章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八章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气相色谱法 (一)气相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分析化学中,就是色谱分析。它的分析 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静止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另 一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作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 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 与固定相发 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 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 的滞留时间的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次序从固定相中流过。这种借助物质在两相 间分配的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 (对 称色层法,层析法) 1 ?色谱法分类 色谱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多种分类法。 (1)按流动相的物态分类 气相色谱:流动相是气体的色谱。液相色谱:流动相是液体的色谱。 按两相状态色谱分为四类: (2)按固定相的性质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纸色谱(又叫纸层析)、薄层色谱(又叫薄 板层析) 2 .气相色谱特点 气相色谱 弐一固色错

(1) 优点:分离效能高、高选择性、高灵敏性、分析速度性、应用广泛。 (2) 局限性 1)定性时需要标准样品。 2)样品要有一定的挥发性。 3)强极性的大分子不稳定化合物不能直接分析,但对部分高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可用裂解色谱法,分析其裂解产物。 4)一般不能分析无机物,但部分无机物可转化为金属卤代物,金属螯合物等再进行分析。 ( 二)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气一固色谱分析中的固定相是一种具有多孔性及表面积较大的吸附剂颗粒。被测物质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不同。试样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被测组分在吸附剂表面进行反复的物理吸附、脱附过程。较难被吸附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容易被吸附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 气一液色谱分析中的固定相是在化学隋性的固体微粒( 此固体是用来支持固定液的,称为担体) 表面,涂上一层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液膜,这种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称为固定液。在气一液色谱柱内,被测物质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当载体携带被测物质进入色谱柱,和固定相接触时,气相中的被测组分立即溶解到固定液中去。载气连续流经色谱柱,溶解在固定液中的被测组分会从固定液中挥发到气相中。随着载气的流动,挥发至气相中的被测组分分子又会溶解在前面的固定液中。这样反复多次溶解、挥发、再溶解、再挥发。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能力不同,溶解度大的组分就较难挥发,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长些,往前移动得就快些,而溶解度小的组分,则相反。经过一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